高中物理竞赛课件2:点击静力学问题解答技巧[兼容模式]
- 格式:pdf
- 大小:1.14 MB
- 文档页数:32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2)静力学力和运动共点力的平衡n个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若各力的作用线相交于一点,则称为共点力,如图1所示。
作用在刚体上的力可沿作用线前、后滑移而不改变其力学效应。
当刚体受共点力作用时,可把这些力沿各自的作用线滑移,使都交于一点,于是刚体在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的条件是:合力为零。
(1)用分量式表示:(2)[例1]半径为R的刚性球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圆环状均匀弹性细绳圈,原长为,绳圈的弹性系数为k。
将圈从球的正上方轻放到球上,并用手扶着绳圈使其保持水平,最后停留在平衡位置。
考虑重力,不计摩擦。
①设平衡时绳圈长,求k值。
②若,求绳圈的平衡位置。
分析:设平衡时绳圈位于球面上相应于θ角的纬线上。
在绳圈上任取一小元段,长为,质量为,今将这元段作为隔离体,侧视图和俯视图分别由图示(a)和(b)表示。
元段受到三个力作用: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球面的支力N方向沿半径R指向球外;两端张力,张力的合力为位于绳圈平面内,指向绳圈中心。
这三个力都在经线所在平面内,如图示(c)所示。
将它们沿经线的切向和法向分解,则切向力决定绳圈沿球面的运动。
解:(1)由力图(c)知:合张力沿经线切向分力为:重力沿径线切向分力为:(2-2)当绳圈在球面上平衡时,即切向合力为零。
(2-3)由以上三式得(2-4)式中由题设:。
把这些数据代入(2-4)式得。
于是。
(2)若时,C=2,而。
此时(2-4)式变成tgθ=2sinθ-1,即 sinθ+cosθ=sin2θ,平方后得。
在的范围内,上式无解,即此时在球面上不存在平衡位置。
这时由于k值太小,绳圈在重力作用下,套过球体落在桌面上。
[例2]四个相同的球静止在光滑的球形碗内,它们的中心同在一水平面内,今以另一相同的球放以四球之上。
若碗的半径大于球的半径k倍时,则四球将互相分离。
试求k值。
分析:设每个球的质量为m,半径为r ,下面四个球的相互作用力为N,如图示(a)所示。
第二部分:静力学一、复习基础知识点一、 考点内容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2.重力是物体在地球表面附近所受到的地球对它的引力,重心。
3.形变与弹力,胡克定律。
4.静摩擦,最大静摩擦力。
5.滑动摩擦,滑动摩擦定律。
6.力是矢量,力的合成与分解。
7.平衡,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二、 知识结构⎥⎥⎥⎥⎥⎥⎥⎥⎥⎥⎥⎥⎥⎥⎥⎥⎥⎥⎥⎥⎥⎥⎥⎥⎥⎥⎥⎥⎥⎥⎥⎦⎤⎢⎢⎢⎢⎢⎢⎢⎢⎢⎢⎢⎢⎢⎢⎢⎢⎢⎢⎢⎢⎢⎢⎢⎢⎢⎢⎢⎢⎢⎢⎢⎣⎡⎪⎪⎪⎩⎪⎪⎪⎨⎧⎪⎪⎪⎪⎪⎭⎫ ⎝⎛⎥⎥⎥⎦⎤⎢⎢⎢⎣⎡-⎩⎨⎧→→→⎩⎨⎧⎪⎪⎪⎩⎪⎪⎪⎨⎧⎪⎪⎪⎭⎫ ⎝⎛--→⎪⎪⎭⎫ ⎝⎛→→⎪⎪⎩⎪⎪⎨⎧⎪⎪⎭⎫ ⎝⎛→⎪⎪⎭⎫ ⎝⎛-→的灵活使用方法:整体法和隔离法产生条件、摩擦力、弹力、重力顺序原则受力分析实效原则图解法(几何法)力的分解式法图解法(几何法)、公力的合成力的等效性使物体产生形变物体产生加速度)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使力的效果效果各异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效果相同平衡力支持力等回复力、浮力、压力、动力、阻力:向心力、效果子力、电场力、磁场力不接触的力:重力、分产生条件、大小、方向力接触的力:弹力、摩擦性质力的种类物体受力物体同时定是施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时定是受力相互性受力物体施力物体物体间作用物质性力的属性—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定义力.......321 三、 复习思路在复习力的概念时,同学们应注重回顾学过的各种具体的力,包括电磁学中的各种力,也可以联系牛顿第三定律展开研究力的相互性。
对于重力,在复习时可以联系万有引力定律,分清为什么“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
且通过分析物体随地球自转需向心力,最终认识重力与万有引力之间的差异很小,一般可认为2地R GMmmg =。
摩擦力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难点,要结合具体的例子,对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摩擦力的有无的讨论以及物体在水平面、斜面上、竖直墙上等的滑动摩擦力与弹力的关系等,要分门别类地进行讨论、研究。
高中物理静力学问题的解题技巧静力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在静止状态下的力学性质。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静力学问题是一个常见的考点,也是学生容易遇到困惑的地方。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出发,介绍一些解决静力学问题的技巧和方法,帮助高中学生更好地应对这类题目。
一、平衡条件的应用在解决静力学问题时,平衡条件是一个基本的概念。
平衡条件包括力的平衡和力矩的平衡。
力的平衡是指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力矩的平衡是指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矩为零。
通过应用平衡条件,可以解决一些简单的静力学问题。
例如,考虑一个悬挂在天花板上的吊灯,我们需要确定吊灯所受的张力大小。
首先,我们可以将吊灯看作一个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
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吊灯所受的张力必须等于重力的大小。
而对于力矩的平衡条件,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点作为旋转中心,使得吊灯所受的力矩为零。
通过这两个平衡条件,我们可以求解出吊灯所受的张力。
二、利用图像分析问题在解决静力学问题时,画出合理的图像是非常有帮助的。
通过图像,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问题,并且可以利用几何关系解决问题。
例如,考虑一个斜面上放置的物体,我们需要求解物体所受的支持力和摩擦力。
首先,我们可以画出斜面的示意图,标明物体所受的各个力。
接下来,我们可以利用几何关系,如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将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
通过解几何问题,我们可以求解出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大小。
三、应用力的分解在解决静力学问题时,应用力的分解是一个常用的方法。
通过将力分解为平行和垂直于某个方向的分力,可以简化问题的分析和求解。
例如,考虑一个斜面上放置的物体,我们需要求解物体所受的支持力和摩擦力。
我们可以将重力分解为平行和垂直于斜面的分力,然后利用力的平衡条件解决问题。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将原问题转化为两个简单的问题,进而求解出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大小。
四、利用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关系在解决静力学问题时,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当外力小于或等于静摩擦力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当外力大于静摩擦力时,物体开始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