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中生物七上 2.3.3 细胞分裂与分化 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2
第三节细胞分裂与分化(第2课时)◆教学目标1.描述动植物细胞的分化过程以及通过分化形成组织的过程;2.识别植物体的主要组织和人体的基本组织。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描述动植物细胞分化的过程;2.描述组织的概念;3.植物体和人体的基本组织及功能。
【教学难点】1. 描述动植物细胞分化的过程;2. 描述组织的概念;3. 植物体和人体的基本组织及功能◆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提前预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大多数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许多生物的生长发育都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的,由受精卵发育成一个多细胞的个体,离不开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什么是细胞分裂?——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对于人体来讲如果只有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能形成一个复杂的人体吗?那还需要经过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只经过细胞的分裂和生长还不能形成复杂的人体,在这儿还需要一种新的生命活动——细胞分化。
二、讲授新课(一)细胞分化【教师】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本,勾画出细胞分化的概念。
请一位同学说一下细胞分化的概念。
【学生】分裂后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向着不同方向变化的过程就是细胞分化。
【教师】通过对细胞分裂的概念我们可以看出,细胞分裂的结果是细胞一分为二,成为两个相似的新细胞。
那么细胞分化的结果又是什么呢?同样是刚刚那段文字部分,请大家快速阅读,找到细胞分化的结果。
【学生】细胞分化的结果是产生不同的细胞群。
而每个细胞群都是由许多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
【教师】注意:是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所以,组成某一个细胞群的细胞可能是一种,也可能是很多种。
分化的结果是产生不同的细胞群,可是,一个细胞在分化过后仍然还是一个细胞,发生变化的仅仅是细胞的种类,细胞通过分化可以变成其他种类的细胞,但是数量不会发生变化。
而分裂却会改变细胞的数量,使一个细胞变成两个细胞,可是细胞分裂不会改变细胞的种类,比如说,一个口腔上皮细胞分裂以后仍然还是口腔上皮细胞,只是从一个口腔上皮细胞变成了两个口腔上皮细胞。
苏科版(2024)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细胞的分裂与分化》教学设计课题:《细胞的分裂与分化》科目:初中生物学年级:七年级上册版本:苏科版(2024)一、教材分析《细胞的分裂与分化》是新教材苏科版(2024)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5章《生物体有相似的结构层次》中的重要内容。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分裂与分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
通过对细胞分裂和分化的学习,学生将深入理解生命现象的本质,为后续学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和生命活动的规律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材内容结构:1. 细胞分裂细胞分裂的概念:细胞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植物细胞分裂的过程:细胞核先分裂,细胞质再分裂,最后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形成两个新细胞。
动物细胞分裂的过程:细胞核先分裂,细胞膜向内凹陷缢裂,将细胞质分成两份,形成两个新细胞。
细胞分裂的意义: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
2. 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概念: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组织的概念: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植物的主要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等。
动物的基本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等。
二、课标引领《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本节课的要求是: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概述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在理解细胞分裂和分化概念的基础上,观察和描述细胞分裂和分化的过程,认同细胞分裂和分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同时,通过对细胞分裂和分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对生命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 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说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细胞的分裂与分化【教学目标】1.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染色体的大变化2.描述生物的生长现象与细胞数目的增多,体积增大有关。
3.说出染色体的大致变化【教学重难点】1.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染色体的大变化2.描述生物的生长现象与细胞数目的增多,体积增大有关。
3.说出染色体的大致变化【教学过程】1.回顾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主要结构是什么?播放:参天大树,一头老牛T:参天大树是由一粒种子长大的,一头老牛是由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成的。
那么生物体为什么会由小到大呢?S:自由发言,小组讨论T:(总结)是由于生物体的细胞的数目增多和体积的增大。
(板书)细胞的分裂T:请同学们猜想一下,细胞是怎样增多的/S:(讨论)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就是细胞的分裂,细胞的分裂导致细胞数目增多。
T:我们来看看细胞的分裂过程T:请同学们阅读该部分的目的、器材,然后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分裂的玻片标本。
T:1.正确使用显微镜。
2.目镜用16X,物镜用10X。
3.移动载玻片,找到细胞分裂的区域。
4.观察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大致变化。
猜想细胞体积何时增大?怎样增大?1.分裂后的新细胞两个才有原来的一个细胞大2.此时它们吸收营养物质,体积逐渐就增大了。
3.水分充足,营养良好的,温度适宜的,细胞的体积增大十分明显(举例)肥沃的土壤,长出的作物枝繁叶茂,植株高大,所以,植物生长要勤浇水施肥。
练习1.填空①任何生物体都在生长现象,即由小长大,这主要与和有关。
②细胞分裂通常是一个细胞分裂成个细胞的过程。
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了,分裂开始时,一般先位于细胞的中央,然后平均分成两等份向移动,最后分别进行两个新的细胞核内。
一般出平均分面两等份。
2.选择题小结1.生物体的生长现象与哪些因素有关2.细胞分裂的大致经过是什么?3.在上述变化过程中,重点是染色体的变化。
【作业布置】绘植物细胞分裂的三个图。
第三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第三节细胞的分裂与分化(第2课时)生物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目标,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科学观。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渗透情感教育和生物教学整合,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进行了精心设计。
学生通过前面一课时的学习,已经知道细胞分裂的过程。
在此基础上,通过动画、探究、图片和资料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讨论、交流分享,从而理解细胞分化的过程,学会辨别植物体和人体的各种组织。
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宏观到微观,从形象到抽象,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使新知识有效地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
同时,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渗透生命价值观,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概述动植物细胞的分化过程以及通过分化形成多种组织的过程;描述组织的概念和类型。
能力目标:培养观察、分析、总结、与人合作和交流表达等能力,形成基本的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生命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概述动植物细胞的分化过程。
教学难点:描述组织的概念和类型。
▍课前准备学生:学生4-6人一组,确定小组长教师:多媒体课件、探究▍流程一:导入新课1.复习旧知,请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用图示表示细胞分裂的过程。
思考分裂后的细胞有什么特点?2.展示人体各种细胞的图片,学生通过对比,思考分裂后的细胞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流程二:新课学习一、细胞分化、组织的概念教师演示细胞分化的课件,学生观察、讨论、总结:经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生长过程中会向某个专门的方向发展,经过这个过程,原本相同的细胞就会出现形态和结构上的差别,功能也就不同了,这种现象称为细胞分化。
这些形态相似、结构相同、具有一定功能的细胞群叫组织。
二、植物体的各种组织1.师生共同观察植物体主要组织示意图,结合课本P46插图,自主学习,完成表格的填写。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上册 2.3.3细胞分裂与分化教案(新版)苏教版名称功能分布的过成属于。
B2、B3、B4都属于,原因是它们都是由许多相同的细胞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
)在以上四种组织中属于营养组织的是,属于输导组织的是)西红柿的果皮、叶的表皮属于。
(填“B1”、“B2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上册 3.2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第一课时)复习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济南版【复习目标】 1、掌握细菌、真菌、病毒的形态结构、繁殖方式、与人类的关系。
2、细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1、三种微生物的结构和繁殖。
2、碳循环、氮循环过程。
【复习方法】通过知识梳理,找出自己知识的遗漏点,以便课后及时复习,通过列表比较法、图解法帮助复习。
一、知识点梳理:知识点一:病毒的主要形态以及和人类的关系1、病毒的形体极其,通常只能借助于_______才能观察到它们。
2、病毒的形态多种多样,主要有、、等。
SARS病毒是状。
3、病毒是一类没有________结构的特殊生物,它们的结构基本相似,一般由_______ 和内部的__________组成。
4、病毒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内才能生活和繁殖,在寄主细胞内,病毒是以的方式进行繁殖的。
5、根据病毒侵染细胞的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三类。
6、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为什么说它属于生物?7、病毒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有哪些影响?知识点二:细菌的主要形态以及和人类的关系1、下图为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三种细菌的形态图,请据图回答。
A是________菌,B是________菌,C是菌。
2、各种细菌都是由_____个细胞构成。
细菌的细胞中都有、、、等结构,但没有 _____。
有些细菌还有、等特殊的结构。
3、观察细菌的形态,写出细菌细胞的各结构名称[1],[2],[3],[4],[5],[6]。
4、细菌的营养方式:一般为异养,主要分为、两种情况。
营腐生生活的如,营寄生生活的如。
第三节细胞分裂与分化(第1课时)◆教学目标1.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2.说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3.说出细胞分裂与生长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细胞分裂的过程;2.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教学难点】1.生物体的长大除了靠细胞体积的增大,主要靠细胞数目的增加;2.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提前预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从古诗《悯农》导入,以生物的生长现象,提出问题:生物体为什么会能由小长大呢?小鱼到大鱼,婴儿长大成人,主要是我们身内的细胞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活动:根据PPT,阅读并思考问题。
思考细胞在我们的身体变化中发生的变化。
二、讲授新课【教师】设问:许多生物是由一个受精卵(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发育成的,由一个细胞变成一个大的生物体。
在这个过程中,细胞会发生哪些变化?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明确细胞会生长、分裂、分化。
(一)细胞的生长1.细胞的生长:新长出的细胞体积都很小,通过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
2.细胞的生长是否无限制的长大?为什么?3.一个生物体结构的大小,主要决定于细胞的数量,而不是细胞的大小,与细胞的数量成正比。
提问:生物体如何使自己的细胞增多呢?细胞不能无限制地增大,一部分细胞长到一定大小,就会进行分裂。
(二)细胞的分裂1.出示PPT,提出问题:细胞分裂的大致过程是什么?学生思考。
2.展示细胞分裂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细胞分裂的大致过程。
细胞核由一个分为两个,细胞质平均分为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植物细胞)。
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新的细胞。
3.在没有示意图的情况下再让学生复述细胞分裂的过程,将学生回答的内容以文字的形式现实在大屏幕上。
4.提出问题:细胞分裂过程中,变化最明显的是什么?提示: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细胞核的变化就是什么的变化。
2.3.3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尝试边画图边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描述动、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描述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2、理解生物体的生长现象是细胞分裂和生长的结果;描述动、植物细胞的分化过程以及通过分化形成组织的过程;识别植物体和人体的主要组织。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与他人合作、探究学习、交流表达等多方面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模拟探究过程以及了解科学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2、引导学生树立生命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1、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细胞的分化;理解生物体的生长现象是细胞分裂和生长的结果。
2、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细胞的分化。
2、染色体的平均分配在遗传方面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2课时)新课引入:观察CAI展示三幅图片,这三组图片反映的是什么生命现象?阅读课本,思考:在生物生长的过程中,细胞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阅读教材(细胞数目增多、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具有了特定的功能)一细胞分裂(一)细胞分裂何为细胞分裂?CAI展示细胞分裂图思考:细胞分裂是不是细胞简单的一分为二?为什么?学生阅读教材CAI展示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情况。
师生讨论得出: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加倍,然后平均分成两等份。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发生了怎样的改变,这样的改变有何意义?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平均分配,对维持物种稳定和生物的遗传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二)细胞生长细胞由小长大的过程细胞体积的大小和体积增长的速度都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讨论:细胞能不能无限长大?小结:人类与许多生物都来自一个细胞——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活动初始于一个不能用肉眼观察到的受精卵,可是若干年后,人体内细胞数目巨大。
当一粒小小的种子播种后,就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第三节细胞的分裂与分化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够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能结合分裂模式图描述细胞分裂过程中的中、后、末期染色体变化并熟练判断。
2、能够描述生物生长与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增大有关。
3、以动态的思维方式理解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各种组织。
4、学会用比较方式来了解动、植物体的主要组织及其功能。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培养学生科学观察和分析能力。
2、通过对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生物生长与细胞数目增多和体积增大有关的描述,培养总结、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观察、探究实验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观。
2.在探究生物生长的原因中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命奥秘的学习态度和热爱生命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1、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2、描述生物生长与细胞数目增多和体积增大有关。
3、理解细胞分化的过程和结果,区分动、植物体组织类型及其功能。
三、教学难点1、描述细胞分裂过程中的中、后、末期染色体变化特点。
2、理解生物生长与细胞数目增多和体积增大有关。
3、描述细胞分化形成多种组织的过程。
四、课前准备1、人的受精卵发育成胚胎的教学录像片段、苏教版随书光碟中种子萌发、其它生物生长片段等。
2、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形成组织的动画短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苏教版随书光碟中种子萌发、其它生物生长片段等。
2、讨论:一颗种子可以长成参天大树,婴儿可以长大为成年人,说明了生物具有什么现象?为什么生物能够生长呢?二、新课教学(一)细胞的分裂与生长1、细胞分裂活动一:用纸模拟细胞分裂,感受细胞数目变化每人取一张方形白纸,进行对折,撕开成二等份,在这基础上再重复几次,填写下表,归纳出纸片数量变化规律。
活动二: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1)结合课本45页图3—6,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玻片标本,引导学生寻找三种细胞:①染色体位于细胞中央的,②染色体向细胞两端移动的,③形成两个子细胞的。
第三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第三节细胞的分裂与分化(第1课时)生物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目标,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科学观。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渗透情感教育和生物教学整合,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进行了精心设计。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知道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对动、植物细胞的结构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从人的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长现象入手,通过动画、微视频、图片和资料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讨论、交流分享,在享受自己获取知识乐趣的同时发挥集体思维优势,使全体学生共同提高。
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宏观到微观,从形象到抽象,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使新知识有效地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
同时,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渗透生命价值观,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说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大致变化及染色体的平均分配在遗传方面的重要意义;理解生物体的生长现象是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的结果。
能力目标:培养观察、分析、总结、与人合作和交流表达等能力,形成基本的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生命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描述生物体的生长现象与细胞数目的增多和细胞体积的增大有关。
教学难点:说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大致变化及染色体的平均分配在遗传方面的重要意义。
▍课前准备学生:学生4-6人一组,确定小组长。
教师:多媒体课件、微视频。
▍流程一:导入新课引言:人体生长发育的起始点都源于一个细胞——受精卵。
一个小小的受精卵怎样逐步变成有血有肉的人呢?其中的奥秘是什么?播放受精卵分裂、生长和分化的视频,引导学生仔细观看。
从一个受精卵发育成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这其中的变化与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有关。
本节课我们先来探秘细胞分裂。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2.3.3细胞分裂与分化说课稿四、教学目标分析(一)知识目标与基本技能1. 理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 会说出细胞分裂和生长的过程。
3. 能描述生物的生长与细胞数目的增加,体积增大有关。
4. 知道什么是细胞分裂及细胞生长的意义。
5. 了解细胞分裂、生长的连续性。
(二)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1.体会生命由小到大的过程,由此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2. 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3. 培养对学生生物现象探究的欲望和兴趣。
4.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五、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本堂课在认真复习细胞基本结构的基础上,饶有兴趣的学习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等知识,创设情境,有兴趣的加深理解细胞结构和细胞特点,采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声、情、形并茂,以导为主,以讲为辅,让学生进行活动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大胆质疑,大胆回答和提问。
在动画中,活灵活现的演示植物如何生长、细胞如何分裂,明显提高课堂效果。
六、学习策略细胞的分裂和生长既是细胞生命历程中的重要阶段,又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内容较抽象,学生缺乏一定的感性认识,因此本课的教学,教师应结合图像信息、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把细胞的分裂和生长过程以感性材料的形式展现在同学们面前,让他们通过听、看、思考等形式去领悟分化的内涵,区别生长与分裂的关系。
同时教师应设计出本部分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探究。
在教学中,应结合当前的生活实际,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有利于本节的教学。
七、教学媒体和工具的应用媒体资源:细胞的分裂和生长过程的多媒体动画及媒体资源。
用于展示细胞的分裂和生长的过程,使教学内容直观,生动,有趣,易让学生接受和理解教学知识。
活动工具:纸,小剪刀等。
可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八、教学过程设计第1课时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一〉知识链接(约2分钟)复习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一般结构〈二〉新课导入(3-5分钟)1. 课前准备:课前布置让学生回家翻看自己的相册2.讨论:请学生谈感受不仅是我们,我们周围的生物也在长大, 如小树苗会长成参天大树,小鱼长成大鱼,那么,为什么我们能从小长大呢?引入教学要点:这就与细胞的分裂和生长有关了.思考:让学生感受成长,珍爱生命交流:从日常事物入手,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细胞分裂与分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节选自苏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章第三节。
以细胞分裂过程及染色体变化主线,以细胞的结构、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的行为等知识为基础,通过合作学习、观察实验及探究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理解细胞分裂这一连续过程,掌握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
2、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以及掌握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学生可以很好的完成课堂上所需要的实验操作。
同时,学生已经了解了动物细胞及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功能,对细胞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进一步学习细胞分裂和分化相关知识。
3、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尝试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描述动、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描述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2、理解生物体的生长现象是细胞分裂和生长的结果。
(二)技能目标:1、培养利用各种资源学会学习的能力。
2、培养观察、分析、总结、与人合作、探究学习、交流表达等多方面能力。
3、形成基本的运用所学生物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目标:1、体验模拟方法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2、树立生命价值观。
4、教学重点、难点1、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2、概述生物的生长现象与细胞数目的增多、体积增大有关。
5、教学依据及指导思想本节课的构想是学生制作动植物细胞形态结构模型,结合教材思考讨论细胞是如何完成细胞分裂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丰富学生对细胞的认识,认识到一个细胞具有不断分裂【视频展示】:播放视频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分裂对比【小组讨论】:参照教材49页课后阅读以及课前准备的相关材料和视频资料,小组内部讨论主要问题结果。
【表达交流】:师生总结,共同得出癌细胞特点以及防癌的简要做法【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分组讨论主要知识点,并回答问题。
【知识闯关】:选择题。
学生回答。
【作业】:尝试完成本节课的课后训练。
9、板书设计:3.3细胞分裂与分化一、细胞分裂: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的过程二、生物体生长原因: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三、癌细胞特点:无限分裂10、教学反思:活动1:本想设置成制作动植物细胞结构模型,其中选材是一大难点,如果能指导学生选材效果会更好。
《第三节细胞分裂与分化》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细胞分裂概念的学习,学生能够背出细胞分裂的定义
通过细胞分裂过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描述细胞分裂的过程
通过细胞分裂过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说出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分裂的异同点
【技能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尝试与同学进行交流,形成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通过资料阅读,尝试对资料进行分析与归纳,形成分析与归纳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细胞分裂的学习,学生能够认同染色体的主要功能是含有遗传物质,传递遗传信息二、教学重点:
细胞分裂的定义
三、教学难点:
细胞分裂过程
四、教学方法和媒体: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直观演示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视频
七、作业
导学方案35页
2。
《第三节细胞分裂与分化》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细胞分裂概念的学习,学生能够背出细胞分裂的定义
通过细胞分裂过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描述细胞分裂的过程
通过细胞分裂过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说出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分裂的异同点
【技能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尝试与同学进行交流,形成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通过资料阅读,尝试对资料进行分析与归纳,形成分析与归纳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细胞分裂的学习,学生能够认同染色体的主要功能是含有遗传物质,传递遗传信息二、教学重点:
细胞分裂的定义
三、教学难点:
细胞分裂过程
四、教学方法和媒体: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直观演示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视频
七、作业
导学方案35页。
第四章生物体的组成
第一节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一、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说出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2、描述生物的生长现象与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增大有关。
3、描述动植物细胞的分化过程以及通过分化形成组织的过程。
4、识别植物体的主要组织和人体的基本组织。
技能目标:
1、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2、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在讨论中领悟新的生物学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说出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2、描述动植物细胞的分化过程以及通过分化形成组织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
描述动植物细胞的分化过程以及通过分化形成组织的过程。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