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体会比喻句的表达效果》
- 格式:ppt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4
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与同学交流怎样阅读篇幅较长的文章,学会把握长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运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一段话。
3.体会比喻手法能表达不同的情感,再照样子写句子。
4.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与同学交流阅读篇幅较长的文章的方法;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一段话;掌握运用比喻手法表达不同的情感的方法。
▶教学策略1.“交流平台”的教学中,结合本单元课文,先说说自己在阅读时是怎样阅读长文章的,再与同学讨论、交流,在阅读实践中加以运用。
2.对于“词句段运用”第一题安排的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一段话,先指导学生读句子,找出病句,再根据病因,全班讨论修改方案,最后运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
修改完之后再读这段话,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
对于第二题,先让学生读熟句子,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比喻句表达的不同感情,再仿照例句改写句子。
3.对于“日积月累”,先让学生读熟古诗,再通过查资料、与同学交流等方法,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最后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背诵积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与同学交流怎样阅读篇幅较长的文章。
2.运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一段话。
▶教学过程板块一交流平台1.回顾课文,导入新课。
(1)师引导: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课文?(2)生交流后师出示本单元课文题目。
(3)比较3篇课文在结构上的异同。
①师引导:现在请大家翻开课本,快速浏览第六单元课文,看看3篇课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②示例:相同之处在于篇幅都比较长,而且都是分成几个部分来写的;不同之处在于《小英雄雨来》用序号来标示每个部分,《我们家的男子汉》用的是小标题,《芦花鞋》用的是空行。
2.交流学习篇幅较长的文章的方法。
(1)师引导:在平时的阅读和学习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类篇幅较长的文章,遇上这类文章,我们应该怎样更高效地去阅读呢?《小英雄雨来》中给出了几种阅读的方法,对于阅读长文章,你们有什么看法呢?这节课我们就进入“交流平台”栏目去学习讨论吧!(板书:交流平台)(2)师引导生学习“交流平台”中的方法。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材解读及实施建议研读教材一、教材结构本册共有课文 32 篇,其中精读课文 17 篇,略读课文 15 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 篇选读课文,总共 40 篇。
这些课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
本册教材安排了八个专题。
依次是:走遍千ft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
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专题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
课例由 4 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 2-3 篇,略读课文 1-2 篇。
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
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语文园地由 5 个栏目组成,其中有 4 个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全册 8 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本册要求认识 200 个字,会写 200 个字。
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
为了便于复习检测,每组课文后安排有“词语盘点”栏目,包括“读读写写”“读读记记”两栏。
“读读写写”是由精读课文中会读会写的词语组成;“读读记记”是由精读和略读课文中要求认识的词语组成。
另外,教材后附有两个生字表。
本册注音有下面几种情况: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
导语、课后练习、资料袋、阅读链接、语文园地里不认识的字,只在全册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后面出现均不注音。
选读课文出现的生字一律不注音。
生字注音用圆括号标出;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
小学四年级语文重点知识总结修辞手法的鉴赏与运用语文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而在语文学科中,修辞手法是一项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针对小学四年级的语文学习内容,总结修辞手法的相关知识,并探讨其在作文中的运用。
一、修辞手法的鉴赏1. 比喻:通过比较,运用生动的形象来表达事物的特点或感情色彩。
比如,“她笑起来像一朵盛开的花朵”,这里用花朵来形容一个人的笑容,增加了形象感。
2. 拟人: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特征和行为,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比如,“树叶在微风中轻轻地低头”,这里赋予了树叶低头的动作,使读者感受到树叶与微风的互动。
3. 夸张:夸大描述事物的特点或程度,以渲染气氛。
比如,“他跑得飞快,像一只闪电”,这里通过夸张的形容词“飞快”和比喻的“闪电”来形容人的奔跑速度,给读者留下强烈的印象。
4. 对比:通过对相反事物或相同事物的不同方面进行对比,以突出其中的差异。
比如,“黑夜中的星星如钻石般闪烁,而白天的太阳则明亮耀眼”。
通过对黑夜和白天的对比,使星星和太阳的特点更加鲜明。
二、修辞手法的运用1. 在叙事中运用:在叙述故事情节时,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形象地描写人物和环境,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
2. 在描写中运用:通过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可以使描写更加具体形象。
比如,“秋风吹过,树叶像金黄色的雨滴,纷纷飘落在大地上”。
通过比喻的手法,使读者更加感受到秋天的美丽景色。
3. 在议论中运用:在议论文中,修辞手法可以用来加强观点的表达,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比如,“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
通过夸张修辞的手法,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4. 在对比中运用:通过运用对比手法,可以突出事物的特点和差异,使文笔更加丰富多样。
比如,“春天的花儿艳丽多彩,而冬天的花儿则稀少单调”。
通过对春天和冬天的对比,使读者感受到两个季节的鲜明差异。
综上所述,修辞手法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鉴赏和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年级语文•修辞手法作用及例句一、比喻(什么像什么)作用:更加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例句:①弯弯的月儿像小船。
②雪白的云朵像棉花糖。
③天上的彩虹像小桥。
二、拟人(赋予人的动作、语言、性格、神态、思想、感情)作用:更加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例句:①花儿害羞地低下了头。
②天上的星星正在窃窃私语。
③小花猫正懒洋洋地晒太阳。
三、夸张(对事物夸大或缩小)作用:突出事物鲜明的特点。
例句: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②你写的字比芝麻还小。
③教室里安静得连根针掉地上也听得见。
四、排比(由至少三个结构相同或者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的句子排列起来)作用:节奏鲜明,增强气势。
例句:①冬没有春的繁华;没有夏的张扬;没有秋的丰硕,它独有那份圣洁和无私。
②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时间就是生命。
③成功是路标,召唤我迈步向前;成功是号角,鼓励我永不停步;成功是彩虹,风雨后才会出现。
五、对比(把两个意思相对或者相反的事物进行比较)作用:突出好的事物的特点。
例句:①幸福是一种对照,因为流过泪,所以笑得更甜美。
②青年是朝阳,老年是夕阳。
③人们都喜欢鲜艳的玫瑰,而我却喜欢淡雅的牡丹。
六、设问(自问自答)作用:强调问题,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思考。
例句:①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我管束自我的行为。
②什么是合作?合作是相互配合。
③春天在哪里?在小河边,在操场上,在教室里。
七、反问(用疑问表示确定的意思)作用: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
例句:①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②地球难道不是圆的吗?③黄山的云海,怎么能不令人流连忘返?。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讲解知识点交流平台:读了这些句子,我发现这都是本单元课文中描写动物的明贬实褒句子,学习这样描写动物,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写出来的文章更加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识字加油站:杆——肝(肝脏)——秆(麦秆)消——俏(俏丽)——峭(陡峭)捕——哺(哺育)——浦(黄浦江)轮——沦(沦落)——抡(轮拳)换——涣(涣散)——焕(焕发)骏——俊(英俊)——峻(严峻)我知道了这是四组字形近字,我们可以通过换偏旁的方法记住这些字。
词句段运用:一、你知道下面这些词语分别说的是哪一类人吗?选一两个说一说。
千里马老黄牛百灵鸟领头羊小蜜蜂纸老虎变色龙铁公鸡应声虫哈巴狗“千里马”比喻有才干的人。
“老黄牛”比喻老实肯干的人。
“百灵鸟”声音好听、嗓子清脆、唱歌好听的人。
“领头羊”比喻做事走在最前面的那个。
“小蜜蜂”比喻勤劳的人。
“纸老虎”外强中干的人。
“变色龙”在生活中善于变化和伪装的人。
“铁公鸡”那些小气吝啬贪婪的人。
“应声虫”缺乏主见、随声附和的人。
“哈巴狗”没有骨气、摇尾乞怜的人。
二、体会下面句子中冒号的用法,从短语中选一个,仿照着写一段话。
1、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仲出来让你给它抓痒。
2、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3、后来我看到鹅果然能看守门户: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
读了这些句子,我们知道了这三段话都是举事例写一个动物的特点的,前半句是动物的特点,后面用冒号,紧接着举事例说明这一特点。
示例:(1)爱臭美的小狗:每天早晨会蹲在镜子前照着镜子抓抓耳,挠挠腮,好像在看自己样子漂不漂亮,有时把奶奶的小花手绢顶在头上跑来跑去的玩。
(2)粗心的小杰:不是忘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就是把钥匙扔在家里。
(3)热心肠的老奶奶:她总是闲不住,今天帮东家看个孩子,明天帮西家买个菜,好像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
比喻句是修辞手法中常见的一种,通过对两种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进行比较,达到增强语言表达力和形象生动的效果。
比喻句在文学作品中被广泛应用,不仅能够丰富作品的表现力,还能够深化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本文将就比喻句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展开深入探讨,希望能够为读者带来一些有关修辞手法的新思考和体会。
一、比喻句的含义比喻句是指通过对两种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进行比较,从而能够使用第一种事物来点明第二种事物的某些特征或内涵,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第二种事物。
比喻句在语言表达中起到了一种辅助和增强的作用,通过对事物的比较使得表达更加形象生动,更易为读者所理解和接受。
比喻句具有生动、形象、简练的特点,能够有效地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得文字更加有趣,更加有感染力。
二、比喻句的表达效果1.形象生动比喻句通过对两种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进行比较,使得第二种事物更加具象化和生动化,从而能够使读者更加清晰地理解和感受到所要表达的内涵。
“他像一只老虎一样勇猛”,通过将“他”比喻为“老虎”,使得“他”的勇猛形象更加鲜明,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他”的勇猛气质。
2.增强感染力比喻句通过对事物的比较使得表达更具有感染力,能够更好地触动读者的情感,使得读者更加投入到文章当中。
“她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通过将“她”比喻为“花”,使得“她”的美丽和纯洁更加真切地传达给读者,使得读者对“她”的情感更加丰富和深刻。
3.简练易懂比喻句能够使得抽象的概念更加具体,更加易于理解和接受。
“他的眼神如炬”,通过将“眼神”比喻为“火炬”,使得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他”的眼神有多么的炽热和明亮,使得表达更加简练明了。
三、比喻句的实际应用比喻句在文学作品中被广泛应用,不仅能够丰富作品的表现力,还能够深化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比喻句也在日常生活和社交场合中被广泛使用,比如政治演讲、广告宣传、情感交流等等,都离不开比喻句的运用。
比喻句不仅能够使得表达更加生动鲜活,还能够使得表达更加抽象明了,更加具有感染力。
必考:修辞手法的用法和作用
一、比喻:就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
作用:把XX比做成XX,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XX的特点,抒发了XXX的感情。
二、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作用:把XX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的特征,表达了XXX 的感情。
三、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
作用:增强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想象。
四、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
作用:有气势、加强语气,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
五、设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
作用: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注意。
六、反问: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作用:强调了XXX,加强了语气。
小学四年级语文常见修辞手法的运用总结修辞手法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使文章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可以让他们的作文更加生动有趣。
本文将对小学四年级语文常见修辞手法的运用进行总结。
一、比喻手法比喻是通过对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进行比较来表达思想或感情。
比喻手法可以使作文更加形象生动。
例如:“他的笑声像春风般温暖。
”这里用“春风般温暖”比喻他的笑声,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二、夸张手法夸张是为了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对事物进行放大描述。
例如:“他一口气吃掉了一大盘饺子!”这里通过夸张手法强调吃的数量,使场景更加夸张有趣。
三、排比手法排比是通过连续使用相同的句式或结构,使修辞效果更加突出。
例如:“他爱学习,他爱运动,他爱音乐。
”这里通过排比手法使表达更加明确,对读者有很强的感染力。
四、拟人手法拟人是给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特征和行为,使文笔更富有生气和生动感。
例如:“大树伸出了自己的绿色手臂,欢迎着每个来到这里的人。
”这里通过拟人手法,将大树描写得像一个有生命的人,使场景更加有趣有感染力。
五、对比手法对比是通过对两个事物进行对照,突出事物的特点和差异。
例如:“他是那么高,而她是那么矮。
”这里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他和她的身高差异,使形象更加鲜明。
六、设问手法设问是在文章中提出问题,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例如:“你们知道,在这个美丽的城市中隐藏着多少故事?”这里通过设问手法,激发读者的思考,引起共鸣。
七、比较手法比较是通过对两个事物进行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和优劣。
例如:“相比于大城市,小城市更加宁静和温馨。
”这里通过比较手法,强调了小城市的特点。
在学习修辞手法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合理运用,不能过于频繁或过于生硬,否则会影响文章的流畅性和整体效果。
此外,学生在写作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感受,灵活运用这些手法,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
以上是对小学四年级语文常见修辞手法的运用进行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