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报告书-90万ta案例(煤炭资源整合项目)
- 格式:doc
- 大小:179.00 KB
- 文档页数:11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山西康伟集团南山煤业有限公司90万吨资源整合建设项目项目经理:陈福维技术负责人:魏树青编制:李建民古交市河口镇红崖头煤矿二OO七年九月第一章:工程概况第一节编制依据、施工及验收标准1、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企业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的意见》(试行)(晋政发[2005]20号)。
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山西省煤炭工业局,山西省安全监察局《山西煤炭企业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实施方案》(晋国土资源发[2005]247号)以及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领导组办公室以晋煤整合办核[2006]30号文,批复和核准了(《古交市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方案》的核准意见)。
由山西省煤炭地质公司于2007年5月提交《古交市河口镇红崖头煤矿资源整合地质报告》,并于2007年7月经太原市煤炭工业局以并煤行发[2007]277号文件批复;资源整合项目初步设计由山西安煤矿业设计工程有限公司于2007年8月编制完成,2007年8月27日,太原市煤炭工业局组织专家组对资源整合初步设计进行评审,并根据评审意见对矿井资源整合初步设计给予批复,批复文号为并煤规发[2007]320号;2007年9月,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太原监察分局限以并煤监字[2007]431号文件对山西安煤矿业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编制的《古交市河口镇红崖头煤矿资源整合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给予了批复;2007年9月27日,太原市煤炭工业局组织专家组对太原市明仕达煤炭设计有限公司编制的《古交市河口镇红崖头煤矿资源整合初步设计环保专篇》进行了评审,并根据评审意见对矿井资源整合初步设计环保专篇给予批复,批复文号为并煤规发[2007]371号。
2、现场实际踏勘情况:3、《煤矿安全规程》2006版,《山西省煤矿建设安全规定(试行)》,煤矿建设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等;4、煤矿建设工程施工定额标准(工期定额、劳动定额、材料定额)、强制性标准。
1. 总则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榆林市煤炭资源整合实施方案的批复》(陕政函[2007]167号文)、《陕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实施方案》(陕政发[2006]26号)及榆林市关于煤炭资源整合工作的有关要求,榆林市榆阳区泰普煤业有限公司常家梁煤矿整合区是为了解决榆阳区南洼煤矿历史遗留问题,以资源置换、异地建设的整合矿井。
整合后新建的工业场地,开采煤层共5 层,分别为3 号、4-2、5 号、8 号和9 号煤层,其中主要可采煤层为3 号、9 号煤层,4-2、5 号、8 号为次要可采煤层。
3号煤层采用壁式布置条带连续采煤机采煤法,其余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法。
整合矿井生产能力为0.6Mt/a,整合区井田东西宽2.67km,南北长7.72km,井田面积约13.0396km2,服务年限16.45a。
工程实际总投资36850.18万元,环保投资2061.1万元,占实际总投资的5.59%。
2008年12月,陕西省国土资源厅以陕国土资矿采划[2008]350号文“关于划定榆阳区泰普煤业有限公司常家梁煤矿的矿区范围的批复”;2010 年4 月,陕西华雁工程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于编制完成了《榆林市榆阳区泰普煤业有限公司常家梁煤矿煤炭资源整合实施方案开采设计》,2011 年12 月16 日,陕西省煤炭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局以陕煤局发(2011)249 号文对该设计进行了批复;在建井过程中,由于井田范围内地表构建筑物的增加、国内煤炭销售市场不景气和价格下滑,考虑到首采煤层3号煤层的原设计开采方法投资大,且边角煤以及留设煤柱后的不规则煤无法进行开采,故建设单位委托委托陕西华雁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于2014 年4月编制完成了《榆林市榆阳区泰普煤业有限公司常家梁煤矿煤炭资源整合实施方案开采设计(变更)》;2014年10月13日陕西省煤炭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局以陕煤局发(2014)81号文关于本项目的煤炭资源整合开采设计变更批复。
2013 年7 月,核工业二○三研究所编制完成了《榆林市榆阳区泰普煤业有限公司常家梁煤矿煤炭资源整合项目(0.60Mt/a)环境影响报告书》,2013年10月29日,榆林市环境保护局以榆政环发[2013]244号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了批复;2016 年6月,《榆林市榆阳区泰普煤业有限公司常家梁煤矿煤炭资源整合项目(0.60Mt/a)变更环境影响报告书》,2016年12月30日,榆林市环境保护局以“榆政环发〔2016〕740号”《榆林市榆阳区泰普煤业有限公司常家梁煤矿煤炭资源整合项目(0.60Mt/a)环境影响变更报告的函》对本项目环评报告予以批复;2012年3月榆林市绿海生态工程有限公司编制完成《榆林市榆阳区泰普煤业有限公司常家梁煤矿煤炭资源整合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2012年3月,榆林市水保监督总站以榆市水监函[2012]22号文对“榆林市榆阳区泰普煤业有限公司常家梁煤矿煤炭资源整合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批复的函”;2015年10月,核工业二○三研究所编制完成了《榆林市榆阳区泰普煤业有限公司常家梁煤矿煤炭资源整合项目(0.60Mt/a)》生态环境治理方案,2015年11月9日,榆林市环境保护局以榆环函[2015]927号关于“榆林市榆阳区泰普煤业有限公司常家梁煤矿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生态环境治理方案”的审查意见函;2016年2月陕西绿泰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编制完成《榆林市榆阳区泰普煤业有限公司常家梁煤矿煤炭资源整合项目(0.60Mt/a)》环境监理报告,2016年2月23日,榆林市环境保护局以榆政环函[2016]75号关于“榆林市榆阳区泰普煤业有限公司常家梁煤矿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监理报告”的技术审查意见。
煤矿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煤矿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是一份介绍煤炭资源整合项目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和采取的措施的文档。
这份报告书主要介绍了该项目的规划、设计、执行过程,煤炭资源整合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影响等方面,以及有关该项目采取的环保措施等相关信息。
煤炭资源整合项目是指在能够提高煤田资源利用率,优化产业结构和部门间协作的同事,能够缓解煤炭资源的供应压力,提高煤炭资源的市场竞争力度的情况下,根据国家规划要求,合理利用重大煤田资源,实现煤炭产业升级改造的项目。
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充分评估。
在煤炭资源整合项目中,一些煤炭矿井将被关闭和整合,使得一些富有各种物种的林地、水域、湿地等自然环境得到保护和维护,同时也可以避免因为燃煤排放和生产过程等环节导致的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
因此,煤炭资源整合项目将利用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保护环境和生态环境永续发展。
这些技术和设备将会使整个项目运行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得到最小化,减少对土地、水资源和自然生境的破坏。
同时,也能够促进资源的节约和再利用。
在环境污染方面,我们将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减轻污染物的排放和环境污染。
如设立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和噪声控制设施、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对发电、供暖、锅炉、炉窑等设备进行整编和优化等,确保项目的污染物排放符合《排污许可证》要求和国家相关环保标准。
另外,我们还将采用闭环技术,实现“污染治理、资源回收”的目标,即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设备和措施,对产生的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物进行处理,实现资源绿色化开发,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我们也将注重安全生产,高度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和管理,保障员工的安全、健康、权益等方面。
总之,煤矿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是一份至关重要的文档,它直接关系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影响及地区的生态和社会经济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要在该报告书中详细地提出项目的环境保护、资源回收利用等方面的措施,力争环境影响得到最小化。
煤炭资源整合环境影响项目建设施工情况汇报材料环保局检查汇报材料**县志安煤矿煤炭资源整合环境影响工程建设施工情况简要汇报**县余家坪乡志安煤矿地处**县城南约6Km,行政区划隶属于**县余家坪乡管辖,北距**县城约15km,南距延安市85km,205省道从矿区东侧通过,距离煤矿约4km,交通便利。
2007年,按照国家煤炭资源整合的有关政策,经上级部门核准,**省政府2007年6月20日以“陕政函[2007]74号”文批准由原**县余家坪乡志安煤矿、张家坪煤矿整合而成志安煤矿。
整合后矿区面积11.9279km2,可采煤层5号和3号两层。
主采煤层为3号层,煤层厚度为0.60~0.75m,保有资源/储量650万t,设计可采储量494.5万t,设计生产能力30万t/年,效劳年限12.7a。
2022年2月,建设单位委托**省**市榆神煤炭建筑设计为志安煤矿煤炭资源整合实施方案开采设计和平安设施设计。
2022年8月份**县煤炭资源整合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西安地质矿产研究院对志安煤矿资源整合工程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价,并由评价单位编制了《志安煤矿资源整合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省环保厅以“陕环批复[2022]97号”文件对该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予以了批复。
志安煤矿2022年5月开工建设,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建设,按照开采设计要求,目前矿建工程已经根本完工。
在实施煤矿整合工程工程建设过程中,根据环境保护“三同时”原那么要求,我们按照《志安煤矿资源整合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及批复文件的要求,建设工程同步实施,稳步推进。
截止目前,环境建设工程工程已接近尾声。
一、按照环境保护规划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要求,编制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落实专项经费,认真落实各项生态恢复工作。
对于井田内的工业场地、村庄汽车输管线、立井、采区边界按设计标准留设了保护煤柱,对沉陷压进行综合治理,及时堵塞裂缝,平整沉陷林地,恢复自然生态和防止水土流失。
二、按照“以新带老”的原那么,对已废弃的工业场地及井筒按照“三不留一闭毁”进行了封井和清场,并进行生态恢复。
煤炭资源开采与清洁利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一、项目背景煤炭作为我国主要的能源资源之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然而,传统的煤炭资源开采和利用方式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并推动煤炭资源的清洁利用,本报告旨在评价煤炭资源开采与清洁利用项目的环境影响。
二、项目概况本项目计划在煤矿区域建设清洁利用设施,以减少煤炭资源开采和利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 煤炭资源开采:通过采用现代化的矿用设备和技术,实施矿井安全、高效、环保的开采工艺,减少矿井事故和环境破坏的风险。
2. 清洁利用设施建设:在煤矿区域建设清洁利用设施,包括煤化工、煤电联产、煤矿瓦斯利用等,实现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和降低污染排放。
3. 环境保护措施:通过采取适当的环境保护措施,包括水土保持、固体废物处理、废气治理等,减少项目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三、环境影响评价为了评价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我们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估:1. 水环境影响评价:研究项目对周边水体的影响,包括地下水污染、水源地保护等,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2.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评估项目对大气的影响,包括粉尘、煤矿瓦斯等污染物的排放情况,提出减排措施。
3. 生物多样性保护评价:研究项目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包括植物和动物的栖息地破坏等,提出保护和恢复措施。
4. 社会影响评价:综合考虑项目对当地社会的影响,包括就业、生活环境等方面,提出合理的社会保障措施。
五、环境管理措施基于环境影响评价结果,我们提出以下环境管理措施,以减少项目对环境的不利影响:1. 强化环境监测:建立项目环境监测体系,对项目进行实时监测,并定期向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公布监测数据。
2. 加强环境保护培训:对项目相关人员进行环境保护培训,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技能水平,确保项目的环境保护工作得到有效执行。
3. 建立环境应急预案:制定完善的环境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环境事故,及时进行处置,最大程度减少事故对环境的损害。
山西介休大佛寺南窑头煤业有限公司90万吨/年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公示本)委托单位:山西介休大佛寺南窑头煤业有限公司调查单位:山西清泽阳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证书编号:国环评证乙字第1335号二〇一七年五月目录第1章总则 (3)1.1编制依据 (3)1.2调查目的及原则 (9)1.3调查方法 (10)1.4调查范围、调查因子和验收标准 (10)1.5调查重点 (17)1.6环境保护目标 (18)第2章项目周围环境概况 (21)2.1自然环境概况 (21)2.2社会环境概况 (24)第3章工程调查 (26)3.1工程建设历程 (26)3.2工程建设概况 (27)3.3验收期间运行工况 (46)3.4依托工程概况 (47)3.5环保工程投资 (48)第4章环境影响评价要求及落实情况 (53)4.1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主要结论 (53)4.2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 (58)4.3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批复文件有关要求落实情况 (62)第5章生态影响调查 (65)5.1生态现状调查 (65)5.2施工期生态影响调查及环境保护措施有效性 (67)5.3试运行期生态影响调查及环境保护措施有效性 (68)5.4生态影响调查结论及整改建议 (71)第6章地下水环境影响调查 (72)6.1现状调查 (72)6.2施工期地下水环境影响调查及环境保护措施有效性分析 (76)6.3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76)6.4试运行期地下水环境影响调查及环境保护措施有效性 (78)6.5地下水环境影响调查结论及整改建议 (79)第7章地表水环境影响调查 (80)7.1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 (80)7.2施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调查及环境保护措施有效性分析 (80)7.3试运行期地表水环境影响调查及环境保护措施有效性 (81)7.4地表水环境影响调查结论及整改建议 (85)第8章大气环境影响调查 (87)8.1大气环境现状调查 (87)8.2污染源调查 (88)8.3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调查及环境保护措施有效性 (91)8.4试运行期大气环境影响调查及环境保护措施有效性 (92)8.5大气环境影响调查结论 (93)8.6要求与建议 (93)第9章声环境影响调查 (94)9.1声环境现状调查 (94)9.2施工期生环境影响调查及环境保护措施有效性分析 (95)9.3试运营期声环境影响与环境保护措施有效性分析 (95)9.4声环境影响调查结论 (95)第10章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调查 (96)10.1固体废物来源及处置措施调查 (96)10.2施工期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调查及环境保护措施有效性 (96)10.3试运行期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调查及环境保护措施有效性 (97)10.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调查结论 (97)第11章社会环境影响调查 (98)11.1社会经济环境现状调查 (98)11.2搬迁、安置、补偿措施落实情况调查 (98)11.3文物古迹、历史遗迹等重要保护目标保护措施调查 (99)11.4社会环境影响调查结论及整改建议 (99)第12章环境管理、环境监测落实情况调查 (100)12.1建设单位环境管理状况 (100)12.2环境监测计划落实情况调查 (101)12.3环境风险防范及应急措施调查 (102)12.4要求与建议 (103)第13章资源综合利用调查情况 (104)13.1矿井水、生活污水综合利用情况调查 (104)13.2煤矸石综合利用情况调查 (104)13.3瓦斯综合利用情况调查 (104)13.4建议 (104)第14章清洁生产与总量控制调查 (105)14.1清洁生产调查 (105)14.2总量控制调查 (108)第15章公众意见 (110)15.1调查目的、对象、范围及调查方法 (110)15.2调查内容 (110)15.3调查结果 (110)15.4结论 (115)第16章调查结论与建议 (116)16.1工程概况 (116)16.2环境影响调查结果 (116)16.3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及有效性调查结论 (119)16.4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结论 (119)16.5要求与建议 (120)前言山西介休大佛寺南窑头煤业有限公司90万吨/年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位于介休市张兰镇南窑头村附近,由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以晋煤重组办发〔2009〕61号批准。
山西汾西香源煤业有限责任公司90万吨/年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竣工验收建设单位汇报材料山西汾西香源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二〇一八年十一月山西汾西香源煤业有限责任公司90万吨/年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竣工验收汇报材料——建设单位:山西汾西香源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山西汾西香源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全体员工对吕梁市局竣工验收组的各位领导、专家莅临我公司参加建设项目竣工验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向关心支持我们的两级集团公司领导和专家以及参与香源煤业公司建设的设计、施工、监理、检测、勘察等单位表示诚挚的谢意!山西汾西香源煤业有限责任公司90万吨/年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开工建设以来,在各界、各级领导的关心、帮助下,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项目全部完成,今天诚邀各位领导和专家对本建设项目进行竣工验收。
下面,我把该项目各系统建设情况向各位领导及专家做以下汇报:一、项目概况1、项目背景2005年10月20日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领导组办公室下发《关于对<交城县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方案>的批复意见》(晋煤整合办审[2005]2号),同意将香源沟煤矿、香源沟煤矿新井和香源沟煤矿二坑整合为山西汾西香源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其中汾西矿业集团公司以出资51%作为控股股东,负责经营,华鑫集团按评估后的井巷工程、地面建筑、设备、材料等财产以49%参股。
2、交通地理位置及四邻关系香源煤业位于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县城北申家圪垛~冯家塔一带,距307国道约10km,距夏汾高速公路约12km。
井田内外主要由乡村公路相连通,交通较为便利。
井田东为山西交城县泽鑫煤业有限公司,东南部为山西交城县鑫河煤业有限公司,南为山西中煤金桃园煤业公司,西邻山西汾西中兴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北为寨上井田。
井田内及周边无其它老窑及小窑存在。
3、矿井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井田地质构造简单,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矿井达产时预计正常涌水量约32 m3/h,最大涌水量约53m3/h,井田奥灰水位标高760~795m,井田内2、3、4、8、9号煤层均属带压开采煤层。
*****煤炭资源整合项目(90万t/a)环境影响报告书(简写本)评价单位:*******证书编号:*******编制时间:*******目录1.项目概况和环境敏感目标 (1)1.1项目概况 (1)1.2环境敏感目标 (1)2.环境影响因素及环境影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2.2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3)3.环境保护措施 (6)4.清洁生产和总量控制 (8)4.1清洁生产 (8)4.2总量控制 (8)5.环境合理性 (8)6.总结论 (8)1.项目概况和环境敏感目标1.1项目概况*******镇西约8km。
行政隶属于*******镇管辖。
向西北距*******自治区*******市131km,向东距60km,向南距*******县城64km,向西南直距***市192km。
*******由*******县清水乡办煤矿、庙沟门镇凉水河煤矿与庙沟门镇常胜煤矿三个煤矿进行整合后置换搬迁,整合后更名为“*******有限公司”。
整合区域为Z21区。
整合后生产能力90万t/a,井田面积为9.9782km2,批准开采煤层为4-3、4-4、5-1、5-2煤层,地质储量95.83Mt,设计可采储量62.04Mt,服务年限49.2年。
整合属于移地置换类型,整合后新建工业场地,新工业场地位于井田东南部香边沟内,占地面积7.95hm2,绿化率为30%。
项目产生矸石全部井下排弃或综合利用,不设外排矸场。
整合后矿井采用斜井开拓全井田,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方法、井下运输采用皮带运输;矿井通风采用中央并列抽出式。
水源为渗水井及处理后的矿井涌水。
本项目静态总投资10555.77万元,其中环保估算投资为387.2万元,占项目建设静态总投资的3.67%。
总在籍人数前期395人。
全员工效为11t/工日,矿井回采率为85%。
1.2环境敏感目标整合区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北端,毛乌素沙漠东南缘,地貌单元属黄土丘岭地区,黄土覆盖全区,最高处位于整合区的南北部伍秃子梁,最低处位于整合区的北部张家沟口,相对高差约155m。
区内无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点和国家及地方公告的文物古迹保护单位。
环境保护对象主要为井田范围内受地表沉陷影响的沟谷、道路、土地资源及居民点等。
井田范围内主要的环境保护对象名称、基本情况和环境保护目标见表1-1。
2.环境影响因素及环境影响2.1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地表水:各断面的各项指标除石油类外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
石油类在3#断面略有超标,说明上游石油类污染物排放超标,地表水水质受到了周围工矿企业排污的影响。
地下水:地下水监测点各项目监测结果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可见由于该地区居民点较少,周围且无其它污染源,地下水水质较好。
环境空气:所监测的SO2、NO的一次值和日均值在三个点全部满足标准要求,TSP的日均值在各监测点均超标,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0.18、0.19和0.17,原因可能与当地地处陕北黄土高原的北缘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交界处,气候干燥,风大,易扬尘有关。
声学:昼夜厂界噪声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
生态:评价区于陕北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地的过渡地带,是一个以自然土地资源和煤炭资源为经济动力的资源依赖性生态经济系统,农业生态系统是目前生态经济系统的主体。
土地类型多样,土地质量差,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灾害性天气频繁,抗干扰能力差是评价区基本生态特点。
现状调查煤矿开采未见地面塌陷。
2.2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1)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①评价区主要地下水含水层为第四系松散层潜水,以接受大气降水直接补给为主,是井田内具有供水意义的含水层。
②根据预测,4-3煤和4-4煤开采后可能会对第四系潜水含水层造成一定影响,但对该区的生产、生活用水影响较小;矿井的直接充水含水层为延安组裂隙承压水含水层。
但由于本区地质勘探程度不足,环评建议下一步设计及煤炭开采过程中应在掌握井田详细地质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保护性开采,最大限度地减小4-3煤和4-4煤开采对区域具有供水意义第四系含水层的影响。
(2)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本项目的地面废污水经处理后全部回用,井下废污水经处理后部分回用,部分引入下游作为生态用水和*******工业集中区的水源补充水,不会对地表水体产生影响。
(3)地表沉陷影响评价根据预测全井田开采后地表下沉值约为5.18m,出现在井田西南部5-2煤分布较厚的区域,地表沉陷影响范围一般在井田边界外侧35.91m范围内。
采煤地表下沉、变形总体上不会改变评价区地表形态类型;受影响的地段主要为沉陷盆地边缘;采煤对地表建筑物、构筑物有影响,采取留设保护煤柱、采前加固、采后修复等措施解决;地表沉陷、变形对评价区野生植被影响较小;对农作物的影响则主要表现在减产,沉陷区及时平整、治理、稳定后可使农作物产量得到恢复。
(4)声学环境影响评价在采取降噪措施后,各厂界噪声均满足GB12348-2008 2类标准要求,不会产生扰民现象。
工业场地内生产设备仍需要采取进一步的降噪措施,尽可能降低噪声污染,保证生活、办公区人员的身心健康。
(5)空气环境影响评价生产期的环境空气污染主要为工业场地供热锅炉煤产生的烟气的污染,地面生产系统风蚀扬尘及地面运输产生的道路扬尘。
燃煤产生的烟尘、SO2及筛分系统产生的煤尘经处理后均可达标排放,经分析,最大地面浓度和日均浓度均可满足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
采用筒仓来储煤,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
场外道路的扬尘影响甚小,随着场外道路路矿的改善、相应治理措施以及煤炭运输过程中管理措施的不断加强,其影响会进一步弱化。
(6)固体废物影响评价本项目不设排矸场,只在工业场地内设临时矸石堆场。
正常情况下矸石、灰渣全部综合利用,综合利用不畅时回填井下;垃圾集中收集,定期清运至市政垃圾场处置,固废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7)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整合施工影响是暂时和局部的,施工结束后影响亦结束;营运期只要充分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会减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因绿化和生物措施的实施对当地生态环境有一定的改善。
同时项目的建设必然促使农业生态结构的转变使其更趋于多样化,促进和带动当地乡镇企业的发展,使区内的产业结构发生变化。
有利于退耕还林还草生态规划的实施。
(8)水土流失影响预测根据预测,在不采取任何水保措施的情况下建设期、营运期新增水土流失量分别为87381.7t、18134.77t/a,在采取相应水保措施后新增水土流失量分别为2037.7t、0t。
整合后*******三废排放情况详见表2-1。
53.环境保护措施整合前后环境保护措施对比见表3-1。
(1)地表水污染控制井下排水量为600m3/d,经混凝沉淀一级处理,一部分用于井下和地面场地洒水,另一部分引入香边沟作为下游生态用水和*******工业集中区水源补充水。
工业场地地面生产、生活污水44.88m3/d,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二级生化处理后全部回用于工业场地内绿化、筛分转载处洒水用水。
(2)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整合后热风机组用电,不产生大气污染;采暖期供热锅炉采用除尘效率93%的旋风除尘器,燃煤采用本矿特低硫、低灰煤,烟气经通过40m烟囱高空达标排放,不对环境空气造成大的影响。
整合后本项目采用筒仓来储煤,预留储煤系统场地。
筛分等易产生扬尘的生产环节采取封闭收尘、喷雾洒水、种植树木等措施进行抑尘;加强运煤道路规范化管理,及时清扫、洒水降尘,实施沿线绿化,运煤车辆限速、限载,减少扬尘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在设计阶段选用低噪设备;运行阶段的高噪声设备采取消声、隔声、减震等措施。
通风机、锅炉风机、空压机均设置在室内,门窗均采用隔声材料;通风机、锅炉风机等安装进消声设备,筛分系统进行封闭隔声,破碎机安装隔声罩、对溜槽、溜斗等要进行阻尼减震处置降噪,同时在噪声源周围绿化降噪。
(4)固体废弃物煤矿生产矸石和灰渣优先综合利用,综合利用不畅时运至井下回填废弃巷道,生活垃圾集中运至市政垃圾场处置。
(5)地下水保护措施①在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实现废水资源化,间接保护地下水资源。
加强对固废的管理,全部安全处置,防止地下水的污染。
②实行保护性开采措施或超前疏干、排供结合等措施,使地下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减少矿坑涌水的隐患,大大提高采煤效率。
③通过提高污水回用率、减少污水排放量、加大污水处理力度、防渗处理等措施,控制地表污水的下渗。
④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活动,尽量扩大井田内植被覆盖面积,以加快地下水位的回升。
(6)地表沉陷防护措施①矿井开采实行保护性开采,在设计中,对可能受地表沉陷影响的矿井工业场地、井田的边界、主要大巷留设了保护煤柱,并对于井田内刘公梁村和代家梁村留设保护煤柱。
②对开采引起的土地沉陷、裂缝等由地方组织人员平整、充填,恢复耕地的使用能力。
对变形造成的植被倾倒、死亡等,矿方应会同地方有关部门及时组织人员扶栽,无法扶载的要补种还林或视破坏程度给予补偿。
③对沉陷区实施复垦、整治措施。
沉陷盆地边缘以人工恢复为主,而盆地中部则已自然恢复为主。
④井田内村庄刘公梁村和代家梁村已留设保护煤柱。
4.清洁生产和总量控制4.1清洁生产本次评价按照2008年11月21日颁布的《清洁生产标准-煤炭采选业》(HJ446-2008)指标进行。
环境管理方面仅提出相关建议要求。
通过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对比分析,评价认为,工程采用较先进的综合机械化采煤方法,选用国内成熟、可靠的开采设备,实施机械化生产,逐步扩大生产规模,采用必要的“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清洁生产措施,其综合清洁生产水平基本达到我国煤炭行业基本水平,但较整合前有较大提高。
4.2总量控制注:“-”表示为减少。
由表4-1可见,与整合前相比,整合后万泰明矿井COD及SO2均实现了减排,建设单位应行文向当地环保局进行确认。
5.总结论*******有限公司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符合***省和***市关于煤炭资源整合的相关政策要求,符合有关有关规划要求;在严格执行本环评报告和设计所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措施的前提下,可将不利影响控制在环境可接受的范围内。
通过整合完善了环保措施,其污染物排放有所减少,体现了整合项目“以新带老”的原则,同时基本实现“增产不增污”或“增产减污”的目标。
从环境保护及资源合理用角度讲,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对于以上结论从即日起将在社会征求广大公众意见,公众如有建议或意见可向建设单位或环境影响评价单位*******进行反映。
建设单位、环评单位名称和联系方式如下:建设单位:*******有限公司电话:联系人:环境影响评价单位:*******电话:传真:联系人:E-mail: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