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复制的酶学和拓扑学
- 格式:pptx
- 大小:1015.41 KB
- 文档页数:19
DNA拓扑异构酶综述摘要:DNA拓扑异构酶为催化DNA拓扑学异构体相互转变的酶之总称,是一种见于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的重要生物酶,其对DNA转录、复制、染色体分离及基因表达等过程中的DNA 拓扑结构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研究发现,与正常细胞不同,DNA 拓扑异构酶在肿瘤细胞中表现出不受其他因素影响的高水平表达,而许多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也与DNA拓扑异构酶密切相关,因此它作为抗肿瘤药物的重要靶点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此外,科学家们还发现拓扑异构酶在神经发育调节上也起着一定的作用,虽然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但这一发现就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对DNA拓扑异构酶的反应、结构、分类及生物功能进行了简要的归纳,介绍了DNA拓扑异构酶抑制剂的研究及分类,并对拓扑异构酶在其他方面上的进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DNA拓扑异构酶拓扑异构酶抑制剂抗肿瘤药物生物功能DNA拓扑异构酶(topoisomerase)调控DNA超螺旋状态,它是存在于细胞核内的一类酶,参与DNA复制、重组、转录、修复等核内关键作用,它们能够催化DNA链的断裂和结合,从而影响DNA的拓扑状态。
真核细胞的拓扑结构由两种关键拓扑异构酶拓扑异构酶I和拓扑异构酶II调节,拓扑异构酶I通过形成短暂的单链裂解-结合循环,催化DNA复制的拓扑异构状态的变化;相反,拓扑异构酶II通过引起瞬间双链酶桥的断裂,然后打通和再封闭,以改变DNA的拓扑状态。
哺乳动物中,拓扑异构酶II又可以分为αII型和βII型。
拓扑异构酶的应用也很广泛,如现已知这些酶是很多抗肿瘤药物的细胞内靶酶,在肿瘤细胞中,拓扑异构酶的含量高于正常细胞,所以以其为靶点的抑制具有一定特异性,因此对它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视。
1、DNA拓扑异构酶 I拓扑异构酶I催化DNA链的断裂和重新连接,每次只作用于一条链,即催化瞬时的单链的断裂和连接,它们不需要能量辅因子如ATP或NAD。
E.coliDNA拓扑异构酶I又称ω蛋白,大白鼠肝DNA拓扑异构酶I又称切刻-封闭酶(nicking-closing enzyme )。
DNA复制起始引发体的形成及所参与的酶和蛋白质、DNA复制过程一、DNA复制起始引发体的形成及所参与的酶和蛋白质DNA复制起始一共涉及到DnaA(复制起始因子,识别OriC序列)、DnaB(DNA解链酶)、DnaC(召唤DnaB到复制叉)、HU(结合DNA使之弯曲)、引物合成酶、单链DNA结合蛋白、RNA聚合酶、DNA旋转酶、Dam甲基化酶,一共是9种重要的酶或蛋白质,其中DnaA、DnaB、引物合成酶、单链DNA结合蛋白、Dam甲基化酶非常重要。
DNA复制时,往往先由RNA聚合酶在DNA模板上合成一段RNA引物,再由聚合酶从RNA引物3’端开始合成新的DNA链。
对于前导链来说,这一引发过程比较简单,只要有一段RNA引物,DNA聚合酶就能以此为起点,一直合成下去。
对于后随链,引发过程较为复杂,需要多种蛋白质和酶参与。
后随链的引发过程由引发体来完成。
引发体由6种蛋白质构成,预引体或引体前体把这6种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并和引发酶或引物过程酶进一步组装形成引发体。
引发体似火车头一样在后随链分叉的方向前进,并在模板上断断续续的引发生成滞后链的引物RNA短链,再由DNA聚合酶 III 作用合成DNA,直至遇到下一个引物或冈崎片段为止。
由RNA酶H降解RNA引物并由DNA聚合酶 I 将缺口补齐,再由DNA连接酶将每两个冈崎片段连在一起形成大分子DNA.。
1.解链酶(helicase,unwinding enzyme)复制叉的形成则是由多种蛋白质及酶参与的较复杂的复制过程。
在DNA不连续复制过程中,结合于复制叉前面,在起始点处解开双链,反应是在解链酶的催化下进行的。
解链酶有ATP酶活性的酶,两种活性相互偶联,通过水解ATP提供解链的能量。
解链酶的作用就是打开DNA双链之间的氢键。
解链酶分解ATP的活性依赖于单链DNA的存在。
如果双链DNA中有单链末端或切口,则DNA解链酶可以首先结合在这一部分,然后逐步向双链方向移动。
DNA拓扑异构酶综述摘要:DNA拓扑异构酶为催化DNA拓扑学异构体相互转变的酶之总称,是一种见于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的重要生物酶,其对DNA转录、复制、染色体分离及基因表达等过程中的DNA 拓扑结构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研究发现,与正常细胞不同,DNA 拓扑异构酶在肿瘤细胞中表现出不受其他因素影响的高水平表达,而许多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也与DNA拓扑异构酶密切相关,因此它作为抗肿瘤药物的重要靶点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此外,科学家们还发现拓扑异构酶在神经发育调节上也起着一定的作用,虽然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但这一发现就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对DNA拓扑异构酶的反应、结构、分类及生物功能进行了简要的归纳,介绍了DNA拓扑异构酶抑制剂的研究及分类,并对拓扑异构酶在其他方面上的进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DNA拓扑异构酶拓扑异构酶抑制剂抗肿瘤药物生物功能DNA拓扑异构酶(topoisomerase)调控DNA超螺旋状态,它是存在于细胞核内的一类酶,参与DNA复制、重组、转录、修复等核内关键作用,它们能够催化DNA链的断裂和结合,从而影响DNA的拓扑状态。
真核细胞的拓扑结构由两种关键拓扑异构酶拓扑异构酶I和拓扑异构酶II调节,拓扑异构酶I通过形成短暂的单链裂解-结合循环,催化DNA复制的拓扑异构状态的变化;相反,拓扑异构酶II通过引起瞬间双链酶桥的断裂,然后打通和再封闭,以改变DNA的拓扑状态。
哺乳动物中,拓扑异构酶II又可以分为αII型和βII型。
拓扑异构酶的应用也很广泛,如现已知这些酶是很多抗肿瘤药物的细胞内靶酶,在肿瘤细胞中,拓扑异构酶的含量高于正常细胞,所以以其为靶点的抑制具有一定特异性,因此对它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视。
1、DNA拓扑异构酶 I拓扑异构酶I催化DNA链的断裂和重新连接,每次只作用于一条链,即催化瞬时的单链的断裂和连接,它们不需要能量辅因子如ATP或NAD。
E.coliDNA拓扑异构酶I又称ω蛋白,大白鼠肝DNA拓扑异构酶I又称切刻-封闭酶(nicking-closing enzyme )。
dna拓扑异构酶的种类DNA拓扑异构酶是一类重要的酶,在细胞生物学和基因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DNA拓扑异构酶,包括DNA拓扑异构酶I、DNA拓扑异构酶II、DNA拓扑异构酶III和DNA拓扑异构酶IV,并讨论它们在DNA拓扑结构调控中的作用。
一、DNA拓扑异构酶IDNA拓扑异构酶I(TopoisomeraseI,TopI),是一种能够剪断单股DNA链的酶,它能够解除DNA双链的超螺旋结构,从而缓解DNA在过程中产生的超螺旋张力。
TopI在DNA复制、转录和重组等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类酶能够识别和结合双链DNA中的特定位点,并通过剪切DNA链的一条链来缓解DNA的超螺旋结构。
在剪切过程中,TopI在DNA链上形成一个共价的酯键复合物,然后再通过重新连接DNA链,使DNA恢复完整。
DNA拓扑异构酶I 的活性与DNA链的结构密切相关,可以有效调节DNA的超螺旋张力,维持DNA的结构和功能。
二、DNA拓扑异构酶IIDNA拓扑异构酶II(TopoisomeraseII,TopII),是一种能够解除DNA双链的超螺旋结构并催化DNA双链的切断和粘连的酶。
TopII 在DNA复制、转录和重组等生物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这类酶能够剪切同时离开DNA链的两条链,从而缓解DNA的超螺旋结构,并形成一个稳定的DNA酯键中间体。
通过粘连两条DNA链的末端,恢复DNA双链的完整性。
DNA拓扑异构酶II在DNA 拓扑结构的调节和维持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三、DNA拓扑异构酶IIIDNA拓扑异构酶III(TopoisomeraseIII,TopIII),是一类能够解除DNA结构中存在的过多的正超螺旋结构的酶。
TopIII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中,并参与DNA拓扑结构的调控和维持。
这类酶可进一步解除DNA链的正超螺旋结构,从而消除DNA双链上存在的正超螺旋结构。
与DNA拓扑异构酶I和II不同,DNA拓扑异构酶III在解除超螺旋结构的同时,还能够调节DNA拓扑结构的稳定性和方向性,对DNA链的重组和重排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