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刑法学详细专业介绍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刑法学专业介绍

三、师资力量、主要博士生导师姓名

学科点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3人、讲师2人,其中法学博士8人、博士生导师7人(另有5位兼职博导),在读博士生1人。本学科点既有我国刑法学科的主要奠基人高铭暄、王作富教授等老一辈刑法学家,又有赵秉志、卢建平、黄京平、韩玉胜、谢望原等博士生导师为代表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并聘任姜伟、顾肖荣、胡云腾、陈明华、张智辉等国内知名中青年学者为兼职博士生导师。在我国刑法教学与研究等领域长期保持领先地位,在我国刑法学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具有一定的国际声誉和影响。尤其自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成立之后,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大大提升了本学科点的地位和知名度,教学、科研、咨询、服务、人才培养、国际交流等各项工作呈现蓬勃兴旺的局面。

四、专业背景、专业概况、建设成果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刑法学科点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刑法学科,是新中国刑法学科的主要奠基者和开拓者。早在1950年本学科点即在全国率先招收研究生,1979年开始招收刑法专业硕士生,1984年1月成为全国第一个刑法专业博士学位授予点,1988年被评为全国六个法学重点学科点中唯一的刑法学国家级重点学科点,1992年12月录取了全国法学领域第一位博士后研究人员。1999年以本学科点为核心组建的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成为首批建立的刑事法领域唯一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1年再次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点。

1. 教学科研成果突出。在国内较早开设研究生层次的中国刑法学、外国刑法学、犯罪学、刑事执行法学、国际刑法学、区际刑法学等刑法专业主干课程;是20余年来全国几乎所有种类的刑法学统编教材的主编单位,也是全国刑法学界发表论文和出版专著最多的单位;承担了国家、部委级和与国外、境外合作的50余项科研项目,其科研成果在全国法学界和法律实务部门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影响。近年来,本学科点为适应国家开放的需要,特别注意开拓与加强了外向型刑法的研究,出版了多部国际刑法学、区际刑法学、比较刑法学等方面的专著,培养了数名专门从事该领域研究的博士研究生。

2.人才培养成效卓著。自本学科点成立以来,已招收培养7位博士后(已出站3人)、133位博士生(已获博士学位61人)、300多位硕士生(已获硕士学位185人)和400余位高级法官,所培养的高层次专门人才素质优异,已在国家法律实务部门、政府机构和教学科研单位中发挥重要作用。

3.直接参与国家立法、司法等重大活动。50年来,本学科点的专家学者直接参与了国家立法机关几乎所有的刑事立法工作,以及国家最高司法机关大量司法解释的研拟制订工作,承接了国家立法、司法机关委托的多项课题咨询研究任务,在国家刑事法律的创制和修订、司法解释的形成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4.担负了全国刑法学术团体的领导工作。本学科点是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会长暨秘书处所在单位,是国际刑法学协会副主席暨国际刑法学协会中国分会主席、副主席所在单位,

担负着全国刑法学术团体发展和交流的任务,责任重大,地位举足轻重。

五、对外学术交流

近年来,与国外、境外四十多个国家或地区的学术机构保持密切的学术联系,开展并完成了十多项国际、区际学术合作项目,研究视野开阔,主办了十多次大型国际和区际学术会议,学术思想活跃,学术影响广泛。

六、毕业生就业去向

博士和硕士主要就业去向是国内著名大学、科研机构;国家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及其它各级国家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金融机构、企业事业单位、律师事务所等。

七、主要开设课程

刑法总论、刑法各论、外国刑法、刑事执行法学、犯罪学等。

八、考试参考书目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一、本专业是博士学位授予点

二、专业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培养目标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中国宪法学、比较宪法学、中国行政法学、比较行政法学。其中中国宪法学方向针对实践中急需解决的具体问题作出深入分析。比较宪法学既研究宪法体制的基本制度,又研究宪法体制具体制度;把宪法规范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综合研究。中国行政法学的研究课题针对中国行政法入世后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作出研究。比较行政法学在兼顾国际化和本土化等多元价值的基础上,努力使比较行政法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科学完整的体系。

三、师资力量、主要博士生导师姓名

目前本学科有教师9名,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2名、讲师1名。现有许崇德教授、韩大元教授、胡锦光教授、杨建顺教授、莫于川教授等5位博士生导师。

四、专业背景、专业概况、建设成果

本学科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学科,学科发展底蕴深厚。培养了新中国首批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的师资与人才,教学与科研水平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在国际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编写出版新中国最早的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教材与教学大纲,为当时各高校广泛采用。多位教师参与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制定与其他重要法律的制定与修改工作,为新中国法制的建立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种学科优势实际上为发展本学科起到了工作母机的作用。

本学科点是全国首批博士点与硕士授予点,培养了大批本学科的高层次人才。目前,在校博士生25人,已获得博士学位者26人,在校硕士生35人,并在港澳台招博士13人,委托培养了一批本学科的优秀师资。毕业生在教学、科研和实际工作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科研成果突出。

在50多年的发展中,以雄厚的科研成果推动了中国法治与法学教育的发展。目前,承担的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8项,国际合作项目6项,地方政府委托项目2项,科研经费110万,人均科研经费15万。在国内出版著作70多部,在国外出版著作6部,发表论文500余篇。因科研成果突出,获得省部级以上各种奖励20多人次。

本学科点在发展中建立了开放性、广泛的学术联系。同20余所世界著名的大学法学院的本学科学者建立经常性的学术联系。自1992年以后,先后召开了建国后第一个大规模的宪法与民主政治国际研讨会、宪政与人权、基本法10周年、当代宪法发展趋势等国际学术讨论会。聘请了国际上有名望的学者担任本学科点的客座教授,其中包括现任国际宪法学会主席、副主席、法国最高法院院长等。在国内,重视同其他高校之间的学术联系,采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