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红外线测温工作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2
变电站红外检测作业指导书-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变电一次设备红外测温标准化作业指导书1 范围本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规定了变电一次设备红外测温作业的检测前准备、检测程序、检测内容及报告等要求。
适用于各电压等级变电站一次主设备,包括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互感器、套管、电容器、避雷器、电力电缆、导线及绝缘子串等。
本标准化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变电一次设备红外测温作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870 工业检测型红外热像仪GB 5015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DL/T 664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DL/T 969-2005 变电站运行导则Q/GDW 1168 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Q/GDW1799.1-2013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 第一部分:变电部分 苏电运检[2013]1702号 加强重要变电站管理实施细则电运检[2014]60号 变电设备带电检测工作实施细则(试行) 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3.1温升被测设备表面温度和环境温度参照体表面温度之差。
3.2温差不同被测设备或同一被测设备不同部位之间的温度差。
3.3相对温差两个对应测点之间的温差与其中较热点的温升之比的百分数。
相对温差δt ,可用下式求出:%100)/()(%100/)(0121121⨯--=⨯-=T T T T t τττδ (1)式中:1τ和T 1——发热点的温升和温度;和T2——正常相对应点的温升和温度;2T0——环境温度参照体的温度。
3.4环境温度参照体用来采集环境温度的物体。
它不一定具有当时的真实环境温度,但具有与被检测设备相似的物理属性,并与被检测设备处于相似的环境之中。
远距离红外测温仪的使用测温仪操作规程红外测温仪是一类可在较远距离非接触地测量小目标温度的便携式温度测量仪器,可广泛应用于电力、铁路系统,用于远距离测量输变电线路、变电站电器设备接头及接触红外测温仪是一类可在较远距离非接触地测量小目标温度的便携式温度测量仪器,可广泛应用于电力、铁路系统,用于远距离测量输变电线路、变电站电器设备接头及接触网的温度,同时也可用于其它行业非接触地测量各种物体表面的温度。
新功能产品中加装同轴指向激光,使该类产品在室内和昏暗的环境中使用更为便利;仪器紧要技术参数测温范围0℃~300℃测温辨别率1℃测温误差≤100℃时±5℃>100℃时±5%使用距离 5 ~ 35米距离系数 500:1最小目标φ35mm辐射率修正 0.40~1.00仪器功耗≤40mA仪器供电 2节9V叠层电池或锂离子电池组使用条件环境温度0℃~50℃外形尺寸500×175×70(mm)重量 1700g工作原理任何高于确定零度(—273.5℃)的物体都会辐射红外能量。
红外测温仪通过精密光学系统使被测物体的红外辐射有选择的透过,并将透过的红外光能量会聚到探测器上,探测器将这一能量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再通过电子电路进行模数转换、线性化及辐射率补偿,最后将温度值以温标显示在液晶显示器上。
—专业分析仪器服务平台,试验室仪器设备交易网,仪器行业专业网络宣扬媒体。
相关热词:等离子清洗机,反应釜,旋转蒸发仪,高精度温湿度计,露点仪,高效液相色谱仪价格,霉菌试验箱,跌落试验台,离子色谱仪价格,噪声计,高压灭菌器,集菌仪,接地电阻测试仪型号,柱温箱,旋涡混合仪,电热套,场强仪万能材料试验机价格,洗瓶机,匀浆机,耐候试验箱,熔融指数仪,透射电子显微镜。
红外测温仪其实也是一种电磁波,其波长范围从0.78微米到1000微米。
为了讨论上的便利,红外测温仪被科学家划分为三个波段,近红外:波长为0.78微米红外测温仪其实也是一种电磁波,其波长范围从0.78微米到1000微米。
红外线测温管理为了加强我厂红外检测与诊断工作,进一步规范电网红外检测工作,保障红外测温设备能够有效的发挥作用,充分发挥红外检测技术对电网安全运行的作用,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664-1999《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及《华北电网有限公司红外技术管理制度》,并结合我厂使用红外检测设备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我厂带电设备红外检测、诊断和相应管理工作。
一、总则(一)本制度规定了电气设备红外检测工作的管理要求,提出了诊断技术和过热缺陷的判断方法。
我厂生产技术部全面负责红外检测的技术管理工作。
(二)各生产单位应明确一名生产领导分管红外检测工作。
必须设立红外检测的专(兼)责人,负责指导和协调本单位的红外监督工作。
(四)各生产单位应负责对红外检测设备的使用、缺陷的汇总、总结及上报工作。
(五)各生产单位班组(变电站)的主要任务是负责本单位带电设备红外检测与诊断工作,负责红外检测诊断技术的应用和红外检测设备管理.(六)人员基本要求1、从事红外检测与诊断工作的人员应具备以下素质:(1)从事红外检测与诊断工作的人员应熟悉红外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红外检测仪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性能、技术指标以及操作方法,并能熟练操作红外检测仪器.(2)从事红外检测与诊断工作的人员应了解电气设备的性能、结构、运行状况.(3)从事红外检测与诊断工作的人员应熟悉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664-1999《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和本管理制度,掌握《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站和发电厂电气部分、电力线路部分)(试行)》和现场试验的有关安全规定。
2、红外检测的范围:只要表面发出的红外辐射不受阻挡都属于红外诊断的有效监测设备。
例如:旋转电机、变压器、断路器、互感器、电力电容器、避雷器、电力电缆、母线、导线、绝缘子串、组合电器、低压电器及二次回路等.二、红外检测与诊断的基本要求(一)对检测设备的要求1、红外测温仪应操作简单,携带方便,测温精确度高,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好,不受测量环境中高压电磁场的干扰,仪器应满足现场带电实测对距离的要求,并应能对表面放射率、大气环境参数、测量距离等进行修正以保证测量结果的真实性。
变电站红外线测温工作标准一、红外线测温设备及管理1. 以变电站的红外线成像仪(以下简称热像仪)为主要设备,各变电站、巡检班配备的红外线测温仪(以下简称测温枪)为辅助设备。
2. 热像仪平时在新会站保管,由新会站当值的值长负责管理。
变电部制定各巡检班、变电站热像仪的使用计划时间表,各巡检班、变电站根据计划在指定时间段内向新会站借用及归还热像仪,由新会站当值值长负责交接及检查,并办理借用、归还登记手续。
二、每月定期红外线测温1. 各变电站每月定期使用热像仪进行进行一次红外线测温,具体日期根据变电部的热像仪使用计划时间表确定。
2. 测温时利用红外线热像仪对所有设备进行扫描,无异常时不需要拍照(指定拍照点除外)。
扫描重点参考《供电局红外检测工作管理规定》附件。
对发现异常发热点时必须进行红外线拍照,注意记录当时流过发热点的电流及环境温度。
3. 要注意红外线扫描的次序,不能漏巡设备。
对于高压场地的线路,宜从线路A架引落线夹开始,沿着电流的方向到线路刀闸、开关、CT、母线刀闸、母线T 型引落线夹。
旁路刀闸带上负荷时应注意补测。
特别不要遗漏10kV线路穿墙套管两侧、特别是户外侧的测温。
4. 需要对每台主变进行红外线拍照,从上(主控楼等高处)、前、后三个方向拍照三张。
5. 需要对220kV、110kV母线进行红外线拍照。
每个设备间隔上的母线T型引落线夹(三相)一张;对于有两段母线的,只对设备接入运行(或热备用)的那段母线T型引落线夹拍照。
另外,每组母线连接跳弓(三相)拍一张。
6. 需要对每组电抗器各拍一张红外线照片。
主变电抗器因为不能开门进入的可以不拍照,但应尽量透过窗户进行红外线扫描。
7. 对设备进行拍照时,必须记录清楚设备名称、部位,以及热像仪自动生成的文件名,以便编写测温报告及检修。
8. 要注意时间性负荷的设备测温,特别是部分夜间负荷较大的10kV线路,应该选取设备负荷最大的时段进行测温扫描。
三、加强测温1. 已经发现但未能安排停电处理的异常发热点,必须利用测温枪加强测温,测温周期根据设备发热程度具体确定,但最长不准超过七天。
电力设备红外精确测温规范及图谱库的建立与应用(最新)一、引言电力系统作为现代社会的基石,其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电力设备在长期运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出现局部过热现象,进而引发设备故障甚至事故。
红外精确测温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式检测手段,能够有效识别设备的热异常,提前预警潜在风险。
本文将详细探讨电力设备红外精确测温的规范、图谱库的建立及其应用,旨在为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二、电力设备红外精确测温技术概述1. 红外测温原理红外测温技术基于物体的热辐射原理,通过检测物体表面发射的红外辐射能量,计算出物体的表面温度。
其核心原理遵循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和维恩位移定律。
2. 红外测温设备常见的红外测温设备包括红外热像仪和红外点温仪。
红外热像仪能够提供被测物体的二维温度分布图像,而红外点温仪则主要用于测量单一点的温度。
3. 红外测温的优势非接触性:无需接触被测物体,安全性高。
实时性:能够实时监测设备温度变化。
直观性:通过热像图直观显示温度分布,便于分析和判断。
三、电力设备红外精确测温规范1. 设备选择与校准设备选择:根据被测设备的类型、尺寸和测温精度要求,选择合适的红外测温设备。
例如,对于大型变电站,建议使用高分辨率、高精度的红外热像仪。
设备校准:定期对红外测温设备进行校准,确保其测量精度。
校准应遵循国家相关标准和规程。
2. 测量环境要求环境温度:测量时应避免环境温度剧烈变化,最佳测量环境温度为20℃至50℃。
湿度:相对湿度应控制在85%以下,避免水汽对红外辐射的干扰。
风速:风速不宜超过3m/s,防止风速影响测量精度。
3. 测量距离与角度测量距离:根据设备的尺寸和红外测温设备的性能,选择合适的测量距离。
一般建议测量距离为设备直径的35倍。
测量角度:尽量保持红外测温设备与被测设备表面垂直,避免角度过大导致的测量误差。
4. 测量流程前期准备:检查设备状态,确保红外测温设备电量充足,校准无误。
变电所红外线测温仪使用管理制度1. 引言为了保障变电所红外线测温仪的正常使用,并确保测温工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订立本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全部使用红外线测温仪的员工,包含管理人员、操作人员以及维护和修理人员。
2. 管理标准2.1 测温仪的管理1.全部红外线测温仪需统一编号并录入管理系统。
2.每个测温仪设备必需配备有效的防护套或包,并定期进行检查和更换。
3.管理部门负责定期对测温仪设备进行检修和校准,确保其准确度和稳定性。
4.测温仪设备需存放在专用的仓库或柜子中,保持干燥、通风、无尘和防潮环境。
5.管理部门负责订立红外线测温仪设备的领用、归还与移交程序,并保存相关的登记记录。
2.2 测温仪的操作1.全部使用测温仪的人员必需经过特地的培训,掌握测温仪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
2.操作人员在使用测温仪前,需认真检查设备的工作状态和电池电量。
3.操作人员必需依照测温仪设备的说明书进行操作,并注意安全事项。
4.在测温过程中,操作人员应与被测对象保持肯定的距离,并避开激光直接照射人眼。
5.操作人员应及时记录测温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标注和储存。
6.使用完毕后,操作人员应关闭测温仪设备,并将其归还到指定的存放地方。
2.3 测温仪的维护与修理1.维护和修理人员必需具备相关的维护和修理技能和知识,并熟识测温仪设备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
2.定期进行测温仪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包含清洁镜头、检查电池、更换零部件等。
3.维护和修理人员对故障设备进行彻底的检测和维护和修理,确保设备能够正常工作。
3. 考核标准3.1 操作规范1.操作人员应依照规定的操作流程进行测温工作,不得随便更改或省略任何步骤。
2.操作人员应保证操作时的安全性,避开激光直接照射人眼或发生其他安全事故。
3.操作人员应定期参加技能培训和考核,以保证其操作本领与知识水平的提升。
3.2 设备管理1.管理部门对测温仪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其完好无损且准确度达标。
2.管理部门对测温仪设备的领用、归还与移交程序进行检查,确保记录的准确性与及时性。
变电站电力设备红外检测工作导则1范围本导则规定了红外测温原理、检测要求、现场检测方法,给出了数据分析经验,并对红外检测管理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本导则适用于变电站内运行设备红外检测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导则的引用而成为本导则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所有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导则,然而,鼓励根据本导则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标准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导则。
GB 2900.55 电工术语带电作业GB 18037 带电作业工具基本技术要求与设计导则DL/T408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DL/T 664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北京市电力公司电力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导则。
3.1红外检测利用红外技术,对电力系统中具有电流、电压致热效应或其他致热效应的带电设备进行检测和诊断。
4检测原理基于自然界中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时刻都辐射红外线,通过检测红外辐射,分析载有物体的特征信息,从而实现对被检测目标的判断。
5检测要求5.1环境要求5.1.1检测目标及环境的温度不宜低于5℃,如果必须在低温下进行检测,应注意仪器自身的工作温度要求,同时还应考虑水汽结冰使某些进水受潮的设备的缺陷漏检;5.1.2空气湿度不宜大于85%,不应在有雷、雨、雾、雪环境下进行检测;5.1.3室外检测宜在日出之前、日落之后或阴天进行,室内检测宜闭灯进行。
晴天要避开阳光直接照射或反射入镜。
5.1.4被检设备是带电运行设备,并尽量保证红外检测设备和被检设备部位间无遮挡物。
5.1.5检测电流致热的设备,最好在设备负荷高峰状态下进行。
5.2仪器要求5.2.1仪器在使用前应保证其有足够电量,如果电量不足应及时充电;5.2.2仪器应定期校验;5.2.3仪器的存放地点应具有防潮、干燥条件。
5.3人员要求进行红外检测人员应具备如下条件:5.3.1熟悉红外检测的基本原理、诊断分析方法,了解红外检测仪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和性能,掌握红外检测仪的操作方法;5.3.2了解被测设备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运行状况和导致设备故障的基本因素;5.3.3熟悉本导则,接受过红外检测技术的培训;5.3.4具有一定的现场工作经验,熟悉并能严格遵守电力生产和工作现场的相关安全管理规定。
变电所红外线测温仪使用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变电所红外线测温仪的使用管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和人员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变电所内所有红外线测温仪的使用管理。
第三条变电所红外线测温仪使用管理的目标是确保设备使用安全、准确和有效,提高设备的维护保养水平,提升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可靠性。
第四条变电所红外线测温仪的使用单位应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明确设备的使用流程和操作要求,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安全。
所有使用单位应遵守操作规程,并进行必要的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
第五条变电所红外线测温仪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保持设备的正常状态。
对于出现故障或损坏的设备,应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确保设备能够正常使用。
第二章设备管理第六条变电所红外线测温仪的使用单位应建立设备档案,包括设备的基本信息、购买来源、发票等相关资料。
设备档案应定期更新,保持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第七条变电所红外线测温仪的使用单位应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检查内容包括设备外观、电源线、探测探头等部分的正常工作状态。
第八条变电所红外线测温仪的使用单位应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养,清洁设备外壳、检查设备电源线等部分的连接情况,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九条变电所红外线测温仪的使用单位应建立设备维修保养记录,记录设备维护保养的时间、内容、人员等相关信息。
维修保养记录应保存至少三年,供后续查询和分析使用。
第十条变电所红外线测温仪的使用单位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校准,确保设备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校准周期应根据设备的使用频率和要求确定。
第十一条变电所红外线测温仪的使用单位应按照规定的安全电压范围使用设备,禁止随意拆卸设备外壳、更换设备内部零部件等操作。
第三章人员管理第十二条变电所红外线测温仪的使用单位应建立设备使用人员名册,记录设备使用人员的基本信息、培训情况等相关信息。
第十三条变电所红外线测温仪的使用单位应进行定期的技术培训,提高设备使用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
变电所红外线测温仪使用管理制度1. 引言变电所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变电所将高压电转变为低压电,供电到家庭和企业。
由于变电站的工作环境较为恶劣,运行设备众多,因此为了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人员的安全,变电所需要对各设备进行定期巡检。
本文将介绍变电所红外线测温仪的使用管理制度,为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和操作时的安全性做出规定。
2. 安全要求2.1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后,经过资格认证才能使用红外线测温仪。
操作人员还必须具备防护用品和应急设备,如防护服、手套、安全鞋等。
2.2 在使用红外线测温仪之前,必须检查设备是否正常。
设备应处于干燥通风的环境中,防止雨水、尘土等对仪器的影响。
2.3 使用红外线测温仪时,必须按照操作说明书正确操作,禁止擅自修改仪器的配置,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2.4 在使用仪器后必须将其放置于仪器箱内并存放于干燥通风处。
3. 设备保养要求3.1 为保证仪器的正常运行,必须严格按照操作手册的要求进行保养,并定期进行送检。
3.2 当仪器出现故障时,必须及时维修,并随时记录故障记录。
3.3 仪器使用寿命到期后,必须按照规定进行更换。
4. 操作要求4.1 在进行检测时,必须使用防护用品,并按照操作手册上的要求进行操作。
避免接近高压设备或有电流的设备。
4.2 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并注意周围的环境,尤其是地面的情况。
检测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措施,提高安全意识。
4.3 在操作过程中发现有安全隐患时,必须立即停止检测,并进行隐患排查,消除安全隐患后方可继续检测。
5. 红外线测温仪的维护管理5.1 使用部门应该定期对使用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使用人员操作技能,保证检测的准确性。
5.2 使用部门应制定红外线测温仪的维护管理制度。
明确维护周期、内容和责任人,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维护,提高仪器的使用寿命。
5.3 各单位要建立红外线温度仪使用档案,并按要求做好登记和归档工作,及时了解和掌握使用情况。
红外线测温管理制度为了确保迎峰度夏期间设备的安全运行,及时发现设备发热缺陷和消除设备安全隐患,特制定本制度。
一、红外线测温仪的使用范围1、红外线测温仪的使用时间为迎峰度夏期间(每年6-9月份)。
一般情况下环境温度(以送风机入口温度为准)达到28℃及以上时配至现场。
2、下列情况下应使用红外线测温仪进行测温:(1)环境温度达到30℃及以上,各专业根据历年经验对容易发热设备部位,且没有监测手段而需要进行的预防性测温;(2)重要设备的温度热工测点失灵,且能够使用红外线测温仪准确测量该测点温度,或能间接测量出该点温度变化趋势;(3)巡查发现电气设备接头或本体等出现流胶、试温片变色、烧红、冒烟等发热现象,需要临时测量设备温度。
二、红外线测温的具体规定(1)使用红外线测温仪时要注意使用量程,测温仪可以测量电气设备、辅机轴承等温度,严禁用于测量火焰、蒸汽、粉管道等高温部位,以防损坏红外线测温仪。
(现场配备的能拓9SDA型测温仪测量温度为-32°C到380°C)(2)为了获得精确的温度读数,测温仪与测试目标之间的距离必须在合适的范围之内,以保证测温仪测量点的面积大于测点面积的两倍,否则会导致测量不准确。
当测量面积很小时,为保证测量精度,必须使测温仪靠近被测物体。
(现场配备的能拓9SDA型测温仪测量距离与目标比是13:1,也就是说距离为130mm时,测量区域的直径为10mm)(3)测量时,扣动测温仪扳机,即可进入测量状态,用测温仪对被测物体进行扫描,找到最高温度后进行测量。
扳机松开后,测量出的数值仍然可以在屏幕上保持一段时间,便于读数。
(4)禁止将激光束直接或反射后对准人眼,以免造成视力损伤。
激光束的作用是提供定位,近距离测量可以关闭。
(5)粉尘、烟雾、蒸汽等物体,反光性的表面会对测量精度造成影响,测量时应当尽量避免。
测温仪无法通过玻璃测量温度。
(6)各专业应事先明确“红外线测量点”进行定点测量,以便下次检测时保证数据的可比性。
红外线测温管理为了加强我厂红外检测与诊断工作,进一步规范电网红外检测工作,保障红外测温设备能够有效的发挥作用,充分发挥红外检测技术对电网安全运行的作用,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664-1999《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及《华北电网有限公司红外技术管理制度》,并结合我厂使用红外检测设备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我厂带电设备红外检测、诊断和相应管理工作。
一、总则(一)本制度规定了电气设备红外检测工作的管理要求,提出了诊断技术和过热缺陷的判断方法。
我厂生产技术部全面负责红外检测的技术管理工作。
(二)各生产单位应明确一名生产领导分管红外检测工作。
必须设立红外检测的专(兼)责人,负责指导和协调本单位的红外监督工作。
(四)各生产单位应负责对红外检测设备的使用、缺陷的汇总、总结及上报工作。
(五)各生产单位班组(变电站)的主要任务是负责本单位带电设备红外检测与诊断工作,负责红外检测诊断技术的应用和红外检测设备管理。
(六)人员基本要求1、从事红外检测与诊断工作的人员应具备以下素质:(1)从事红外检测与诊断工作的人员应熟悉红外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红外检测仪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性能、技术指标以及操作方法,并能熟练操作红外检测仪器。
(2)从事红外检测与诊断工作的人员应了解电气设备的性能、结构、运行状况。
(3)从事红外检测与诊断工作的人员应熟悉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664-1999《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和本管理制度,掌握《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站和发电厂电气部分、电力线路部分)(试行)》和现场试验的有关安全规定。
2、红外检测的范围:只要表面发出的红外辐射不受阻挡都属于红外诊断的有效监测设备。
例如:旋转电机、变压器、断路器、互感器、电力电容器、避雷器、电力电缆、母线、导线、绝缘子串、组合电器、低压电器及二次回路等。
二、红外检测与诊断的基本要求(一)对检测设备的要求1、红外测温仪应操作简单,携带方便,测温精确度高,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好,不受测量环境中高压电磁场的干扰,仪器应满足现场带电实测对距离的要求,并应能对表面放射率、大气环境参数、测量距离等进行修正以保证测量结果的真实性。
雁同变电站红外线测温制度为了搞好安全运行,创造安全生产长周期,进一步规范设备带电测温工作,预防设备接头发热事故的发生,我站制定如下制度。
1红外线测温工作是防止设备接头发热事故的重要手段。
能否坚持定期、规范化进行带测温直接关系到设备的安全运行,从而保证安全生产的连续性。
2各值应定期对站内的设备单元进行测温,并将所测异常点报工区,由生办安排进行复测。
3测温点类型一类测温点,包括主变及500KV设备;二类测温点,包括220KV与35KV断路器、隔离开关、CT以及站用变;三类测温点,包括220KV耦合电容器、避雷器、PT与35KV避雷器及PT。
4测温周期的规定一类测温点应每天测温一次;二类测温点应每周测温一次;三类测温点应每月测温一次。
5测温范围应包括站内下列内容:5.1主变、开关PT、CT阻波器、耦合电容器、电抗器的设备接线夹。
5.2刀闸的设备接线夹及刀闸闸口。
5.3站内设备单元的各种母线设备线夹。
5.4电缆出线接线头,穿墙、穿柜套管接头。
5.5站用电屏,直流屏各进出线线夹及刀闸。
5.6 35KV并联电抗器套管。
6导体材料的短时最高允许温度:A:铜:320C 铝:220C 钢:320 CB:油浸纸绝缘电缆:a:铝芯10KV及以下:200CB:铜芯10KV及以下:250 CC:交联聚乙稀电缆:a铜芯230CB:铝芯200CD:有中间接头的电缆:150C7最高允许温度,一般不超过+70 C ,在计及太阳辐(日照)的影响时,按不超过+80C来考虑。
(环境温度为20C)8缺陷等级划分:依照以上规定:导体温度(T)在80C及以上视为缺陷。
+80CW T< +150C —般缺陷+ 150CW Tv 200C 严重缺陷T> 200 C 危急缺陷同时应考虑各种导体材料的短时最高允许温度及环境温度变化后的温度上下变化值。
9缺陷汇报温度异常点定性后,依据缺陷管理制度统一登记在变电站缺陷记录簿内,注明缺陷分类及实测温度值,并填写缺陷传递卡上报工区。
变电所红外线测温仪使用管理制度范文一、引言变电所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对于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电器设备运行时易产生高温,而高温可能引发设备损坏、事故甚至火灾等严重后果。
为了及时发现设备的潜在问题,提前进行维护和检修,通过使用红外线测温仪方式监测变电所设备的温度变化,可以大大提升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红外线测温仪的使用管理制度1. 测温前的准备工作1.1. 使用前需要确认红外线测温仪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1.2. 检查测温仪的电池电量,确保有足够的电量工作。
1.3. 准备工具及其他安全防护用具,比如手套、安全帽等。
2. 测温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2.1. 在测温前,必须了解被测温设备的工作原理和要求,明确测量的目标和取样的位置。
2.2. 确保被测温设备的周围环境温度稳定,没有干扰因素。
2.3. 手握红外线测温仪,对准目标物体,测量距离应符合设备要求。
2.4. 按下测温仪上的按钮,测量温度并记录。
2.5. 测温操作过程中,保持仪器与目标垂直,并保持一定距离,避免接触目标物体造成误差。
2.6. 测温时,要注意避免阳光直射或背景强光的干扰。
3. 测温数据处理和管理3.1. 测温数据应及时记录,包括测温时间、设备名称、温度数值等。
3.2. 对测温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发现设备温度异常并采取相应措施。
3.3. 将测温数据进行归档和备份,以备后期分析和统计使用。
3.4. 针对重要设备,可建立温度监控系统,实时监测设备温度变化,并进行预警和报警。
4. 红外线测温仪的维护保养4.1. 定期对红外线测温仪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仪器状态正常。
4.2. 所有人员都应经过相关培训,掌握红外线测温仪的正确使用方法。
4.3. 避免在测温无需时长时间放置红外线测温仪,以免影响仪器寿命和性能。
4.4. 若发现红外线测温仪有异常或故障,应及时报修或更换设备。
4.5. 对红外线测温仪的电池进行定期更换。
变电所红外线测温仪使用管理制度1. 引言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变电所红外线测温仪的使用和管理,旨在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2. 负责人每个变电所应指定专人负责红外线测温仪的使用和管理,该负责人应具备相关知识和经验,并接受必要的培训和认证。
3. 设备选择和购买负责人应根据变电所的需求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红外线测温仪,并确保选购的设备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4. 设备安装和调试负责人应按照设备的安装和调试要求进行操作,确保设备正确安装并能正常运行。
5. 日常使用5.1. 设备使用操作人员在使用红外线测温仪前,应先检查设备的完好性和电源是否正常,并确保安全接地。
在进行测温操作时,应按照设备操作手册的要求进行,遵守相关安全规定。
5.2. 测温范围使用红外线测温仪时,应根据设备规格和应用要求选择合适的测温范围,并确保测温距离和视场角符合要求。
5.3. 环境要求在进行测温前,应确保测温环境符合设备的要求,如无明显大气硫磺、水蒸气等污染物,无明显干扰源等。
6. 设备维护和保养6.1. 定期检查负责人应定期对红外线测温仪进行检查,包括设备的外观、电路、接线等,并记录维护情况。
6.2. 清洗和保养负责人应定期对红外线测温仪进行清洗和保养,确保设备的镜头、传感器等部件的清洁和正常运行。
6.3. 故障处理如果发现设备出现故障或异常情况,负责人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维修或更换。
7. 设备存放和保管红外线测温仪应妥善存放和保管,确保设备不受损坏和盗窃。
负责人应制定相应的存放和保管措施,并定期进行设备清点和资产管理。
8. 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负责人应定期组织红外线测温仪的使用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确保操作人员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并能正确使用设备。
9. 备份和数据管理负责人应做好设备的备份和数据管理工作,确保设备数据的安全和可靠性。
10. 违规处理对于违反本管理制度的行为,负责人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记录相关信息。
11. 修改和审查本管理制度的修改应由负责人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并应及时审查和更新。
变电所红外线测温仪使用管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变电所红外线测温仪的使用,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和人身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要求,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变电所使用红外线测温仪的人员。
第三条变电所红外线测温仪的使用管理制度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第四条变电所红外线测温仪应当定期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测温准确度。
第二章测温仪的选择和采购第五条变电所应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红外线测温仪,确保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第六条变电所应在正规渠道购买红外线测温仪,要求提供产品合格证明和使用说明书。
第七条经过采购的红外线测温仪应进行验收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三章测温仪的安装和调试第八条变电所应按照红外线测温仪的安装指南进行安装,确保安装牢固可靠。
第九条安装完毕后,应进行调试和校准,确保测温仪的准确度和稳定性。
第四章测温仪的使用和操作第十条变电所红外线测温仪的使用应由经过培训并持有相应证书的人员操作。
第十一条在使用前,应仔细阅读并掌握使用说明书,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
严禁擅自拆卸和修改设备。
第十二条使用者应定期检查测温仪的电源和电池状态,确保正常工作。
第十三条使用者在进行测温前,应检查红外线测温仪的光学系统是否清洁,确保测量的准确度。
第十四条测温仪在使用过程中,应远离喷漆、易燃物料和强电磁辐射等可能影响测量准确度和安全的环境。
第五章测温仪的维护和保养第十五条变电所应制定红外线测温仪的定期检查和维护计划,并按照计划进行维护保养。
第十六条维护保养包括清洁光学系统、更换电池和存储介质、校准测温仪等工作。
第六章应急处理和事故报告第十七条在红外线测温仪使用过程中,发生事故、故障或不正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第十八条发生事故时,应进行事故分析和处理,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做好事故记录和归档工作。
第七章管理制度的监督和检查第十九条变电所应将红外线测温仪的使用管理纳入其巡检和监控体系,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
变电所红外线测温仪使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变电所红外线测温仪的使用管理,确保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章设备管理第二条变电所应根据实际需要配备红外线测温仪,数量合理。
第三条变电所应建立红外线测温仪台账,记录设备基本信息和使用情况,包括设备型号、编号、厂家、购买日期、购买金额等。
第四条变电所应对红外线测温仪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确保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第五条变电所应对红外线测温仪设置密码保护,仅由专职人员持有密码。
第三章使用管理第六条使用红外线测温仪前,操作人员应对设备进行检查,确认设备无损坏和故障。
第七条使用红外线测温仪时,操作人员应佩戴个人防护设备,包括安全帽、安全鞋、防护手套等。
第八条操作人员应按照设备说明书进行正确操作,不得超出设备规定范围使用。
第九条操作人员使用红外线测温仪进行测温,应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第十条使用红外线测温仪时,操作人员应避免长时间使用,避免设备过热。
第四章维护管理第十一条变电所应定期对红外线测温仪进行维护,包括设备清洁、电池更换等。
第十二条维护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定期接受培训,确保维护工作的有效进行。
第十三条红外线测温仪维护记录应详细,包括维护日期、维护内容、维护人员等。
第十四条设备出现故障时,应及时维修或更换,确保设备能够正常使用。
第五章安全管理第十五条变电所应制定红外线测温仪使用安全操作规程,并进行培训。
第十六条变电所应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第十七条红外线测温仪使用过程中,不得随意更改设备参数和设置,以免影响使用效果和设备安全。
第十八条使用红外线测温仪时,应注意避免设备接触水和潮湿环境,以免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六章监督管理第十九条变电所应建立红外线测温仪使用监督管理制度,对操作人员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二十条变电所应定期组织红外线测温仪使用情况的检查,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
第二十一条对违反本管理制度的行为,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纪律处分。
变电站红外线测温工作标准
一、红外线测温设备及管理
1. 以变电站的红外线成像仪(以下简称热像仪)为主要设备,各变电站、巡检班配备的红外线测温仪(以下简称测温枪)为辅助设备。
2. 热像仪平时在新会站保管,由新会站当值的值长负责管理。
变电部制定各巡检班、变电站热像仪的使用计划时间表,各巡检班、变电站根据计划在指定时间段内向新会站借用及归还热像仪,由新会站当值值长负责交接及检查,并办理借用、归还登记手续。
二、每月定期红外线测温
1. 各变电站每月定期使用热像仪进行进行一次红外线测温,具体日期根据变电部的热像仪使用计划时间表确定。
2. 测温时利用红外线热像仪对所有设备进行扫描,无异常时不需要拍照(指定拍照点除外)。
扫描重点参考《供电局红外检测工作管理规定》附件。
对发现异常发热点时必须进行红外线拍照,注意记录当时流过发热点的电流及环境温度。
3. 要注意红外线扫描的次序,不能漏巡设备。
对于高压场地的线路,宜从线路
A架引落线夹开始,沿着电流的方向到线路刀闸、开关、CT、母线刀闸、母线T 型引落线夹。
旁路刀闸带上负荷时应注意补测。
特别不要遗漏10kV线路穿墙套管两侧、特别是户外侧的测温。
4. 需要对每台主变进行红外线拍照,从上(主控楼等高处)、前、后三个方向拍照三张。
5. 需要对220kV、110kV母线进行红外线拍照。
每个设备间隔上的母线T型引落线夹(三相)一张;对于有两段母线的,只对设备接入运行(或热备用)的那段母线T型引落线夹拍照。
另外,每组母线连接跳弓(三相)拍一张。
6. 需要对每组电抗器各拍一张红外线照片。
主变电抗器因为不能开门进入的可以不拍照,但应尽量透过窗户进行红外线扫描。
7. 对设备进行拍照时,必须记录清楚设备名称、部位,以及热像仪自动生成的文件名,以便编写测温报告及检修。
8. 要注意时间性负荷的设备测温,特别是部分夜间负荷较大的10kV线路,应该选取设备负荷最大的时段进行测温扫描。
三、加强测温
1. 已经发现但未能安排停电处理的异常发热点,必须利用测温枪加强测温,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