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储存与养护
- 格式:ppt
- 大小:1.29 MB
- 文档页数:16
药品贮存与养护制度一、药品贮存1.药品存放环境:药品的贮存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药品贮存环境标准。
贮存药品的房间应保持清洁,通风良好,并且要定期检查维护。
药品存在室内温度要在5℃~25℃之间,相对湿度不得高于65%。
要定期对存放药品的环境进行检测,确保环境符合规定。
2.药品分类贮存:根据药品的特性、用途和贮存要求,进行合理分类贮存。
化学性质不同的药品应分开贮存,防止相互作用、交叉感染和变质等情况发生。
对于易燃、易爆和剧毒药品,要有专门的贮存区域并严格控制。
3.药品包装:药品在贮存过程中必须保持原有的包装完好,防止外界气体、湿度和细菌等进入药品。
同时要避免药品包装与药物发生反应,影响药品质量。
4.药品存储记录:要建立药品存储记录,记录每个药品的名称、规格、进货日期、批号、有效期等信息,以便进行监管和追溯。
同时要做好库存管理,及时更新药品的进货和出货情况,以免过期或断货。
二、药品养护1.药品养护规范:药品在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药品养护规范进行操作,包括药品的采购、清点、验收、储存、标识、定期检查等环节,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2.药品处理:对于过期、变质、损坏或无法使用的药品,要及时进行处理,严禁继续使用或销售。
同时要加强对药品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
3.药品养护人员培训:对从事药品贮存与养护工作的人员,要进行相应的培训,使其了解贮存与养护的操作规程和知识要点,并且能够正确使用相应的设备和器材。
4.药品养护记录:对药品的养护工作要建立记录,监控过程中的操作和结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养护记录中要详细记录药品名称、规格、数量、养护日期等信息。
5.养护设备和器材:药品贮存与养护过程中需要使用一些设备和器材,如温湿度记录仪、干燥剂、防潮柜等。
要对这些设备和器材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新,确保其正常工作和准确性。
药品贮存与养护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有助于提高药品质量和安全保障,保证患者用药的有效性。
卫生机构和药店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管理,贯彻好贮存与养护制度,加强药品质量监控,避免因药品贮存与养护不当而造成的损失和风险。
药品储存和养护管理制度一、药品储存要求1.药品的存放地点应该干燥、通风、温度适宜;2.药品的储存区应设有专门的货架,不同种类的药品要分开存放,保持分类整齐;3.存放的药品要符合有效期限的要求,过期的药品不能使用;4.要定期巡查存放区域,维护储存的药品,及时处理损坏或变质的药品。
二、药品养护要求2.防潮、防尘、防虫是药品养护的重要步骤;3.药品的存放要按照冷藏、常温、避光等特殊要求进行处理;4.遵循药品使用前的准备要求,比如需要摇晃、稀释等特殊操作,必须按照要求进行。
三、药品安全管理1.药品储存和养护区域要设置安全防护措施,严禁非工作人员进入;2.要建立药品的出入库管理制度,所有的进出流程都要有记录,并进行核对;3.对重要药品的储存区域要设置监控摄像,保障药品的安全性;4.定期组织对药品储存和养护区域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排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四、药品灭菌管理1.对于需要灭菌的药品,必须按照灭菌要求进行处理,确保药品的无菌状态;2.灭菌设备和工具要定期检查和维护,保证有效的灭菌效果;3.灭菌药剂要符合规定的药物储存和养护条件,避免受到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
五、药品库存管理1.要制定合理的库存管理计划,有计划地进行药品的采购;2.定期检查库存药品的数量和有效期限,进行必要的补充或处理;3.严格执行先进先出的原则,避免药品库存过期和浪费;六、药品使用管理1.要建立健全的药品领用和申领制度,确保在需要时能够及时取得合适的药品;2.对使用过的药品进行及时处理,避免二次使用或混淆。
以上是一份药品储存和养护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根据具体情况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完善。
制定并执行这样的管理制度,可以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提高医疗单位的管理水平。
药品储存养护措施药品储存养护是指对药品进行合理存放和保养的过程,以确保药品的质量和有效性,防止药品受到污染、变质或失效。
药品的储存养护措施对于医疗机构、药店以及个人家庭都至关重要。
下面将就药品储存养护措施进行详细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储存环境药品应存放在干燥、通风、避光、清洁的环境中。
潮湿的环境容易导致药品吸湿变质,通风不良会加速药品挥发。
药品应存放在远离阳光直射和高温的地方,以免药品发生质量变化。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应避免将药品存放在厨房、浴室等潮湿的环境中,也不宜放在易受污染的地方,如厨房的水槽旁边或卫生间附近。
二、温度要求药品的储存温度一般要求在15-25摄氏度之间,有些药品甚至需要在2-8摄氏度的低温环境下存放。
在家庭中存放药品时,应尽量选择恒温箱、药品柜等设备进行储存,确保药品处于适宜的温度环境中。
在医疗机构和药店中,也需要配备相应的冷藏设备,对于需要低温存储的药品进行专门保管。
三、密封性和防护各种类型的药品在储存时,都要求有相应的密封性和防护措施。
包装完好的药品在存放时要保持其原包装,不得拆封或更换包装。
对于易受湿气侵害的药品,还应采取防潮措施,例如放置干燥剂或密封袋等。
在存放酸碱药品时,应避免与其它药品混放,以免相互作用影响药品质量。
四、分门别类为了方便管理和使用,药品在储存时应按照药品种类和用途进行分门别类的存放。
不同类型的药品有不同的储存要求,按照药品说明书上的要求进行分类存放,以免混淆或误用。
在医疗机构和药店中,还需要制定合理的储存规范,对不同类型的药品进行规范管理和储存。
五、定期检查和清理药品在存放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和清理。
定期检查包括对药品包装完好性、有效期、外观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对存放药品的环境进行清理和消毒,保持环境的整洁和卫生,减少对药品的污染。
药品储存养护措施对于维护药品的质量和有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在医疗机构、药店还是在家庭中,都需要严格遵守药品的储存养护规定,确保药品的质量和有效性,保障人们的用药安全。
药品的储存与养护药品的储存与养护是药品保管的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它对药品安全储存,保证药品质量,减少损耗,降低成本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如何进行药品的合理储存与养护便成了药品管理的重要一环。
标签:药品;储存;养护药品的储存和养护是药品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保证药品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1]。
做好药品的储存与养护管理工作,首先必须充分了解各种药品的理化性质,同时还要熟悉外界因素对药品产生的各种影响,从而提供良好的储存条件和养护方法,有效地保证药品质量。
影响药品储存质量的因素药品在储存中发生质量变化的因素有两方面,一是内因,药品的理化性质是影响药品质变的内在因素。
二是外因,影响药品质量的外界因素较多,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空气、微生物、包装等[2]。
1.药品的储存医院药品的储存是否合理,不仅影响医疗经费的合理使用,而且直接影响到药品的供应[3]。
因此药品的储存既要考虑入库药品不同的保管特点,又要结合具体的仓储条件,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
分区分类管理药品按药品的剂型分成原料药、散剂、片丸剂、注射剂、酊水糖浆剂、软膏剂等类别,采取同类集中存放的办法保管,然后选择每一类药品最适宜存放的地点,把存放地点划分为若干个货区,每个货区又划分为若干个货位,并按顺序编号。
即所谓“分区分类,货位编号”。
1.1 分区根据仓库保管场所的建筑、设备等条件,将库区划分为若干个保管区,以便分区储存一定种类的药品。
1.2 分类将储存药品按其自然属性、养护措施及消防方法的一致性划分为若干个类别,分别存放于普通库、阴凉库、冷藏库、麻醉药品库、毒品库和危险品库。
1.3 货位编号将仓库范围的库房、仓间、货架按顺序编号,做出标注,以便识别寻找。
实行分区分类管理有利于保管员掌握药品进出库的规律,有利于清仓盘库,缩短药品收发作业时间,提高药品管理水平。
2.药品的养护药品的科学养护即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要求根据各种药品的理化性质和变化规律。
药品陈列、储存和养护管理制度一、概述药品陈列、储存和养护管理是医药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药品质量和安全。
良好的陈列、储存和养护管理制度能够确保药品的有效成分不受损失,减少药品的变质、失效等情况的发生。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介绍药品陈列、储存和养护管理制度。
二、陈列管理制度1. 陈列区域划定根据药品种类和特性,将药品按照不同的分类放置在相应的陈列区域,避免不同种类的药品混淆。
同时,应对陈列区域进行标识,方便查找和取用。
2. 陈列位置安排将不同种类的药品根据其特点和需求,合理安排在陈列区域内的位置。
例如,对于易受热的药品,应将其放置在远离阳光直射和热源的位置,以免造成药品成分的变化。
3. 陈列货架规划根据药品的大小、重量和数量,合理规划陈列货架的数量和结构,并确保货架的承重能力和稳固性。
陈列货架的高度和层数应适中,方便取用和检查。
4. 陈列方式将同种类的药品按照规定的方式陈列,例如,将同一种药品的不同剂型进行分区陈列,方便用户查找和选择。
同时,要定期对陈列的药品进行整理和摆放,保持陈列的整洁和美观。
5. 陈列标识管理对于陈列区域内的药品,要对其进行标识,包括药品名称、规格、产地和有效期等信息。
标识应清晰可见,易于辨认。
并及时更新药品的标识信息,防止过期药品的出现。
三、储存管理制度1. 储存环境要求药品的储存环境应符合国家相关的规定和标准,例如,储藏室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要求。
应定期监测和记录储存环境的数据,确保储存环境的稳定性和合格性。
2. 药品储存方式根据药品的性质和特点,采取适当的储存方式,例如,将易受潮的药品放置在密封的容器中,防止受潮变质;将易受热的药品放置在低温环境中,防止热量引起的变化。
此外,药品的储存应避免与其他物品混放,以免发生混淆和交叉感染。
3. 储存区域管理储藏室的区域划分要合理,根据药品的种类和特性,将其放置在相应的区域,防止不同种类的药品混淆。
对于易受光照的药品,应放置在避光柜或遮光物下,防止光照引起的药品变质和失效。
简述药品储存与养护的基本任务药品储存与养护是指在药品生产、流通、销售及使用过程中,对药品进行仓储管理、环境控制、保养保管、检查监管和药品质量追踪等操作的过程。
药品储存与养护的基本任务是保证药品的质量和安全,防止药品受到污染和变质,确保药品在有效期内保持稳定性和有效性,同时实现对药品存放环境和条件的有效控制和管理。
以下是药品储存与养护的基本任务的详细介绍:1.仓储管理:有效管理药品的存储场所,包括药房、药库、医院药库、药品经营企业的储物间等。
仓储管理需要根据药品的特性和储存要求对药品进行分类、分区、标识、记录和追踪,确保各类药品分区存放,便于查找和定位,避免交叉污染和混淆。
2.环境控制:保证药品储存环境的干净、整洁、卫生和通风,避免污染和异味的产生,并严格控制储存温度、湿度和光线等环境参数,确保药品储存环境符合药品的储存条件要求。
3.保养保管:对储存的药品进行定期检查和保养,包括检查药品包装完整性、无损坏、无污染、无异味等情况,保持储存环境的清洁和整洁,并做好灭鼠、灭虫等卫生保洁工作。
4.检查监管:对药品的存储环境和条件进行定期检查监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存储环境和条件符合药品质量要求。
同时对药品进行定期、不间断的巡回检查,定期检查药品有无漏液、结晶、变色、异味、膨胀、附着异物、包装是否完整等情况。
5.药品质量追踪:对储存的药品进行批次管理、有效期管理和药品质量追踪,确保药品在有效期内使用,并及时处理过期和失效药品,防止失控的药品流入市场。
药品储存与养护的任务完成需要仓储管理人员、药房管理员、药库管理人员、药品配送服务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共同努力。
在实际操作中,要全面贯彻执行国家药品管理法规、规范和标准,建立规范的仓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强化人员培训和考核,提高仓储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管理水平,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维护社会公众的健康权益。
药品储存与养护的基本任务与药品质量和安全密切相关,是药品生产、供应、销售、使用等环节中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