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幼儿的心灵
- 格式:doc
- 大小:23.36 KB
- 文档页数:2
大班幼儿教育随笔《走进孩子的心灵》老师的爱不仅是情感上的一种体现,也是一种责任感,孩子们更象一个五彩的世界,各自都有不同的颜色,不同的特点,所以每个孩子都需要用不同的钥匙来开启心灵之锁,需要我们用不同的爱来滋润孩子的心田。
肖秋涵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小女孩,平时也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总是一个人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我一直想打开她那扇心灵之门,走进她的世界。
有一天孩子们在画画,郭笃娜跑过来说:老师,肖秋涵哭了,没有人碰她,不知道她为什么哭。
我赶紧走过去说:你怎么了?为什么哭了?秋涵趴在桌子上一直哭,什么也不说。
我一看原来是裤子湿了,我对她说:老师知道了,不要哭好吗?她看着我,眼睛充满了泪水点了点头。
我把他带到休息室,帮她换上了干净的裤子。
我问她:肖秋涵,是不是刚才玩积木时忘了去厕所呀?是的,刚才我在插建小房子,忘记去厕所了。
肖秋涵红着脸对我说。
以后可不要忘了,这是我们之间的小秘密,老师会帮你保密的。
我以后不会忘了。
肖秋涵笑着说。
我接着对她说:秋涵,以后有什么事要告诉老师,老师会帮助你的,我们做朋友好吗?肖秋涵看了看我,眼里充满了信任:好的,老师像我妈妈一样,也是我的好朋友。
我牵着肖秋涵的手说:秋涵,我们一起去画画吧。
肖秋涵开心地答应了。
从那时起,我每天引导她和小朋友们相处,让他打开心灵那扇门,迎接快乐的每一天。
慢慢地孩子们也走进了她的小世界,秋涵也变得活泼起来;每天听着她那稚嫩的童语,看着她那可爱的身影,我从心里为她感到高兴。
通过一点小事,就会让孩子对我们有了信任,有了安全感,只要我们付出一点爱,孩子就会用他全部爱来回应;只要我们种下爱的种子,用爱来浇灌,就会在孩子们心中快速成长;只要我们用心去爱,孩子们也会用爱来回报我们,我们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开启孩子的心锁,展开心灵的翅膀。
倾听——走进孩子心灵世界的金钥匙洛克的认为,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一百个孩子就是一百张白纸。
那怎样让孩子的内心世界变得更丰富多彩,更五彩斑斓呢?我认为,倾听是关键!自然赋予我们一张嘴,两只耳朵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让我们学会倾听。
通过倾听,我们可以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让自己少走弯路;同样,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与活动中,幼儿只有学会倾听老师讲述的故事和游戏规则等,才能更好地学习本领。
当然,让幼儿学会倾听的同时,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要学会倾听孩子的讲述,无论他说的是对的还是错的,我们都先不要打断她,更不要急于给孩子肯定和否定。
倾听是对孩子最大的尊重,只有通过倾听孩子说话,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得到孩子的认可,也才能更好地展开教育教学活动。
案例1:“话儿没处说”本案例中,邓智贤是一个活泼、好动、开朗,喜欢和别人说话,性格外向的女孩案例描述:讲完语言故事《彩色牛奶》之后,教师让邓智贤回答问题的时候,邓智贤呼呼地跑到老师面前说:“老师,我家有一个好东西,我明天带来给你看看,好吗?”老师轻声地说:“你先回去,咱们先回答问题,好吧?”这时她又呼呼地跑回去。
刚回答完一个问题,她又呼呼地跑过来,“老师,你看我今天穿了漂亮的衣服,我妈妈买的。
”老师瞪大眼睛生气地说:“我让你回答问题你跟我说你的衣服,快回去坐好,赶快听清楚问题回答!”这时她如蛇一样唰地回到座位,噘着小嘴说:“哼!不愿听我说,我就不说,我也不回答,反正你也不愿意听!”老师更生气了,课堂气氛顿时紧张尴尬起来。
案例分析: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个体,都有自己心里想的事情,也有自己想说的话。
以上案例中邓智贤小朋友有话想说,可是老师没有倾听她说,使得她也不配合老师回答问题了,结果搞得课堂气氛尴尬起来。
这就是说,没有学会倾听的老师就没有学会倾听的孩子。
案例反思:1、应尊重幼儿,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幼儿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个体,当幼儿在不适当的时机想对你说他的心里话时,应先委婉的告诉他这是什么时间,如这位老师完全可以跟智贤说“宝宝,现在是上课时间,我们先回答问题,等下课后再跟我说你的好东西和漂亮衣服,好吗?”教师这样的处理方法会让孩子明白老师不是不理她不尊重她,而是现在不是合适的时间。
走进孩子心灵,倾听他们心声
走进孩子的心灵,倾听他们的内心声音,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让我们来看看如何做到这一点:
1. 给予关注和关心:孩子需要感受到他们在家庭和社会中的重要性。
用真诚的关心和爱心与他们交流,让他们感到被重视和被接纳。
2. 创建安全的环境:孩子只有在安全和放松的环境中才能敞开心扉。
创造一个没有批评、指责或恐惧的空间,孩子才能愿意分享他们的内心感受。
3. 保持开放的沟通渠道: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非常重要。
倾听他们说话的方式,不打断或批评他们的观点。
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4. 学习倾听技巧:倾听不仅仅是听到孩子的声音,还需要理解他们的感受和意图。
倾听技巧包括积极聆听、发问和重述孩子的话语,以确保理解。
5. 尊重孩子的感受:孩子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即使与我们不一样也应该受到尊重。
它们展示了孩子的个性和思维方式。
6. 给予肯定和鼓励:当孩子表达他们的内心感受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赞扬和认可他们的勇气,让他们知道他们的声音是重要的。
7. 提供适当的支持:在孩子表达内心声音时,他们可能需要我们的支持和帮助。
问他们是否需要我们做什么,提供适当的建议和资源。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真正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听到他们真实的声音,帮助他们建立信任和良好的关系,并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
用心灵照亮心灵:幼儿教师的情感智慧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在他们成长的路上,幼儿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情感的引导者。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需要具备丰富的情感智慧,用心灵照亮心灵,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温暖的光芒。
一、用爱心滋养幼儿的心灵爱心是幼儿教师最基本的情感情怀。
幼儿阶段的孩子们,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需要得到关爱和呵护。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把爱心贯穿于日常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用爱心去关注每一个孩子,用爱心去包容他们的优点和不足,让每一个孩子在爱的阳光下健康成长。
二、用耐心陪伴幼儿的成长幼儿阶段的孩子好奇心强,好动、好问,有时候一个问题能反复问上几十遍。
这时候,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回答他们的问题,不能因为麻烦而敷衍了事。
耐心陪伴,让孩子们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三、用责任心肩负起教育的使命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肩负起教育的使命,用责任心去对待每一个孩子。
我们要严格遵守教育法规,遵循教育规律,切实履行职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孩子们的美好未来奠定基础。
四、用尊重照亮幼儿的自尊心尊重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交往原则。
幼儿阶段的孩子,虽然年纪小,但他们也有自己的自尊心。
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孩子,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他们在自信中成长。
五、用宽容化解幼儿的错误幼儿阶段的孩子,由于认知和自我控制能力有限,经常会犯错误。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有宽容的心态,正确看待孩子们的错误,引导他们认识到错误,并帮助他们改正。
宽容让孩子们感受到温暖,培养他们的自我反省能力。
六、用真诚与家长沟通家长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合作伙伴。
我们要真诚地与家长沟通,分享孩子们在园的表现,共同关注孩子们的成长。
真诚沟通,增进家长对幼儿园的信任,形成家园共育的良好局面。
七、用进取心不断提升自己八、用感恩心对待每一天我们要感恩这份教育事业,感恩遇到的每一个孩子和家长。
用感恩的心对待每一天,我们会发现生活充满了美好,工作充满了乐趣。
让传统美德走进幼儿心灵教育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因为此前我读的是幼师专业,分配工作后一直在乡村小学任教,对于儿童教育有自己切身的体会。
但真正进入幼儿园后,我才感到要做好幼儿教育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对于一个幼儿的个性发展而言,没有什么能比爱和善良更重要,这是幼儿将来融入社会的前提和基础。
俗语讲“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在幼儿时期进行道德启蒙教育,让他们明辨是非善恶,养成良好的品行、习惯,对其今后的人生发展将终生受益。
然而,不可否认,爱心缺失的现象在当下幼儿群体中并不鲜见,爱心教育是我们幼儿教育中的一个值得关注问题。
拿我们小一班来说。
全班70人。
单亲家庭有10人。
单亲家庭爱心的缺失,常常让幼儿教育感到无奈。
因此,我们不能不对幼儿爱心教育现状进行反思:这里我结合幼教工作体会,就怎样让传统美德走进幼儿心灵谈谈粗浅认识。
一、家园一起营造传统美德浓郁的环境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以其勤劳、善良、文明和注重礼仪而闻名于世,反映在家庭内部,则表现出浓厚的老爱幼、小孝老的手足情深。
生活在独山大地上的各个民族群众具有良好的传统美德,如何让这些传统美德在幼儿身上得到弘扬?实践证明,爱心教育必须是家园协同配合、形成合力才能奏效。
家园共育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对幼儿品质性格的培养,更是影响至深。
曾经有这样一件小事,我教过一个十分任性的小朋友,多次和其家长沟通,与家长一起带孩子出去游玩,边玩边让孩子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家长也积极配合,几次下来这个孩子真的改掉了无比任性的习惯。
我在带大班时经常要求孩子们做“我每天为父母做一件小事”,内容包括帮父母挤牙膏、捶背、拿鞋子等,目的是让幼儿通过实际行动增进与父母情感的沟通。
有的家长还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培养幼儿“关爱他人”的美德,如看望生病或困难家庭的朋友,让幼儿端上一杯水,送上一分关爱;让幼儿体验帮助和关心别人的快乐,学会和形成助人的好习惯及方法,让幼儿养成关心他人、热爱他人的积极情感。
幼儿教师倾听孩子的心声,走进孩子的心灵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的使命不仅仅是教孩子们知识,更是要走进他们的心灵,倾听他们的心声。
只有真正明白孩子的所思所想,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孩子的情绪,行为和需求都是不同的。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需要耐心倾听每个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烦恼和需要。
很多时候,孩子们会因为太小太幼稚而表达不出自己真正的想法和意愿。
他们可能会因为害怕被嘲笑或是认为对方不会听懂而选择保持沉默。
这时候,作为幼儿教师,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孩子的表达欲望。
首先,我们需要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氛围,让孩子们觉得在教室里是一个安全的环境。
我们可以在教室中摆放各种温馨的装饰品,让孩子们感到温暖。
当孩子们需要倾诉的时候,我们需要认真聆听,并且给予他们积极的回应和鼓励。
其次,我们还可以利用各种教学活动来促进孩子们表达自己。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贴纸活动等形式让孩子们表达自己的兴趣爱好或是感受。
当孩子们在教室中完成了自己的作品之后,我们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孩子们感到自己的付出得到了认可和尊重。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各种沟通方式来了解孩子们的心声。
我们可以与家长交流,了解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听取家长的建议和反馈,以便于我们在教学中对孩子进行更加个性化的引导。
我们也可以通过与其他教师交流,了解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和教育经验,以便于更好地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
当孩子们表达出自己的心声时,我们需要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情感。
我们需要展示出对孩子们的尊重和理解,并且给予充分的关注和支持。
我们也需要帮助孩子们解决问题,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建议和指导,让他们在成长中获得更多的自信和力量。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不断地调整我们的教学方式,以便于更好地倾听孩子的心声并且给予他们合适的回馈和支持。
我们更需要将这种教学理念渗透到日常教育中,让孩子们感到我们真正关注他们的成长,让孩子们愿意跟我们分享他们的情感和问题。
爱——当好幼儿班主任的“金钥匙”有人说,爱是教师的天职。
教育如果没有情爱,就变成了污水之池,此话不无道理。
1. 爱——使我走进幼儿的心灵爱,意味着对幼儿的理解、尊重和无微不至的呵护与教育。
一个从心底喜爱孩子的人,必然有高度的责任心,能够对孩子的保健、安全全面负责。
她会在自己的工作中,把全体幼儿都掌握在自己的视野之内,防止儿童发生危险。
那是前年十月份的一个早晨,我带领全班幼儿到操场上做游戏,在游戏活动中,我发现全班只有陈军一个人呆立不动。
我感到很奇怪,走到他跟前一看,他身上穿着单衣服,眼里噙着泪水,身子紧缩着。
再看看其他的孩子,他们都穿着厚厚的毛衣。
显然,他是冻得发抖。
于是,我亲自把他送回了家,让他妈妈给他加衣服。
他妈妈感激地对我说:“要不是你,我儿子一定会冻感冒的。
”幼儿的身体抵抗力差,稍不注意就会生病。
每当气候变化、季节变换时,我都提醒他们及时增减衣服。
冬天,我提醒他们及时上厕所,甚至帮他们脱裤子、擦屁股,以防他们在裤裆里大小便。
夏天,他们上课打瞌睡,我就把他们抱到床上睡觉,醒时总忘不了让他们喝一杯白开水,以防热感冒。
下雨天,我把年龄较小的孩子一个个往厕所里抱,省得他们把鞋打湿引起疾病。
我适时的教给他们一些简单的生活常识和照顾自己的方法,这样就有效预防了幼儿疾病的发生。
还有一次,我带他们到后院玩,突然我发现王强双手吊在滑梯的栏杆上,而另外两个孩子则用力拽他的腿,我立刻飞奔过去,扶住了即将倒下的滑梯,制止了一场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我抓住这个时机,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
以后每次做游戏前,我都教给他们正确的游戏方法,讲解如何在游戏中预防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做到了防患于未然。
幼儿常常会做错事。
比如:把别人的东西拿回家、摘学校的花等等,很多时候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这样做是错的。
有爱心的教师会善待孩子的错误,会耐心地弄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症下药。
也只有这样如同春风细雨般的教育,这些刚刚破土而出的幼苗才能茁壮成长,成为参天的大树。
走进幼儿的心灵
幼儿姓名:瑶瑶情况分析:小朋友性格比较孤僻、和小朋友交往相处不是很融洽;很少参加集体的体育活动,动作发展很不协调,对活动项目和有点难度的动作表现出畏惧和胆怯、缺乏自信,不愿与人交往的个性。
去年我刚分到中二班,对于孩子我是陌生的人,大家都不熟悉,我要想很快地适应,必须我孩子打成一片,了解每一个孩子,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心里。
每天和孩子聊天,和他们玩游戏,不久之后我就和孩子混熟悉的,我们不在是陌生人了,每天早上都会打招呼,在这段时间内我还有另一个收获,我发现了一个叫尹孝瑶的孩子,性格比较孤僻、和小朋友交往相处不是很融洽;我和其他老师说起这个孩子,他们也是这样的想法。
我对他观察了一个星期,我发现她真的很内向,上课几乎不举起小手,嘴巴不动口说话,就是听小朋友说,看着其他的小朋友,我记得有一次上课,我特意叫她起来回答问题,可是她就是不回答,不动嘴巴,问她就摇头不会。
特别是画画课,孩子根本不动手,就是手里一直握着笔,像是在等待时间快点过去,每次做事情都是最后一个完成,我觉得这样不行,没有一点活力,感觉自己就是一个人,没有融入群体生活。
于是我跟她的家长沟通,她的妈妈告诉我,孩子很胆小,但是在家里却不是这样,还是会和爸爸妈妈聊天的。
对此我进行了家庭了解,他爸爸老来得女,对女儿非常的宠爱,什么都是替孩子想好,教孩子怎么做。
妈妈平时爱玩,没有很多的时间照顾女儿,孩子也很少和小区里的孩子玩耍,父母怕她受伤,经常一个人呆在家里看电视,玩玩具。
这样的话,孩子缺少交流,很难融入群体,也会导致孩子的性格很孤僻。
我和他的父母沟通,让孩子在幼儿园变得活泼一点,这需要家园共育,在家平时多和孩子沟通,多带她出去和小区的孩子玩玩,多给孩子鼓励和赞美。
对于这个孩子,我也采取的我新的策略。
每天早上来的时候,我主动向她问好,和他聊聊天,第一天我向她问好时,她没有回答我,她爸爸在旁边催处她,快跟老师问好啊,老师在问你,你怎么不回答,我告诉他没关系,第二天.第三天我同样如此问好,第五天,爸爸送她来的时候,她主动跟我问好,虽然声音很小,几乎听不见,但我还是很高兴。
后来我在班上表扬了她,看到他脸上洋溢着微笑。
但是她还是不怎么说话,我让活泼的幼儿带着他玩耍,和她玩游戏,让她喜欢幼儿园,幼儿园的孩子和老师都很喜欢你,都愿意和你做朋友,融入到这个群体中。
我认为活泼的幼儿能够影响内向的幼儿并让他们也活泼起来。
我记得有一次小朋友到了中午休憩时间,有的孩子要脱衣服,这这时尹孝瑶也要,其实我知道,但我是她一直不说话,就站在那里,看着你,我问他你是不是要脱衣服,孩子点点头,我让他说出来\'请老师帮我脱下衣服\',可是她一直没有,我看到他的眼里有泪水,我直接说;\"你哭没有用,只有你说出这句话来,我才会帮你\"。
她还是没有,一直看着我,过了好一会儿才动小嘴巴边流泪边说\'请老师帮我脱下衣服\',他终于说出来了,我帮她脱了衣服,做在他的床边缘告诉她,你很棒,以后你都要这样说出来,老师才会帮你,你刚刚看到其他小朋友叫老师帮忙。
之后她每次脱衣服都会说,但是声音不大,在后来,我慢慢的开始要求声音大点。
在上课的时候,我也经
常叫她回答问题,经常鼓励她,开始对她的要求很低,之后一直在慢慢的提高,记得在一次画画课上,虽然她没有画完整,但是她动手了,这已经很不错,是个很好的开头,有一个孩子问,老师他没有画完,我接着回答他\'虽然没有画完,但是她动手画了,以前他都不动手的,她只是没有时间画,我相信他有时间的画,会画的很好的。
\' 经过几个月,与家长家园共育,与孩子的交流。
现在这个孩子已经改变的很多,虽然不是那种特别的开朗,但是现在她以不在是那个孤僻的她了,现在每天早上会主动和老师打招呼,下课也会和老师说再见,上课偶尔会举起小手,和小朋友之间的交流也多了,常会看见和小朋友在区域活动玩游戏。
我相信以后的她会越来越开朗活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