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胎儿超声标准切面

胎儿超声标准切面

胎儿超声标准切面
胎儿超声标准切面

双顶径标准切面:

测量双顶径、头围的标准切面,也称丘脑平面。

国内外文献,包括超声教材、专著,对于双顶径的测量标准,多是这样规定的:在头颅横向切面,从近场颅骨外缘至远场颅骨内缘的距离。

吴乃森、接连立、范斯萍主编的《胎儿畸形超声诊断图谱》中双顶径的测量标准:“测量颅骨外缘到对侧颅骨外缘的距离即为双顶径,胎头软组织不包括在内”。

测量双顶径,尽量避免颅内中线结构与探头声束平行(入盆后),容易因侧壁声影影响测量结果。

该切面通过侧脑室前角、测脑室后角、透明隔、丘脑。

从前到后的结构:侧脑室前角靠近中线,成八字形无回声区;透明隔成长条状无回声区,边缘在中线两侧成平行条状高回声;丘脑靠近中线,成放倒的“吊钟”样或“蘑菇”低回声;后角远离中线分开,可看到脉络丛高回声。

两侧透明隔之间的腔隙即为透明隔腔,正常时不超过10mm。

有必要把脑室率这个概念在这里阐述一下,因为这个测量有重要意义,并且可能容易发生测量错

误(参考):

脑室率是在双顶径切面略向上平行移动的切面(测量侧脑室的标准平面),脑中线至侧脑室侧壁距离/脑中线至颅骨内缘距离。

妊20周以后,脑室率大于1/3区可考虑脑积水。但这个标准诊断脑积水容易有假阳性,可以“提示”或“注意”但不应该“诊断”脑积水。还应该参考胎头双顶径明显大于胎龄、脑中线移位及漂浮、头围明显大于腹围等情况。个人认为,采用脑室率大于50%比较可靠,被多数的超声医生沿用。可以简单地用目测估计:两侧侧脑室外缘的距离超过双顶径的一半就应该考虑有脑积水了。

胎儿嘴唇的检查方法为:首先显示胎儿双顶径标准切面,探头略向足侧平移,显示胎儿双侧眼球,以双眼球连线为轴,十字交叉后及显示

胎儿面部冠状面。略调整探头位置及方向,浅面可显示胎儿鼻尖、双侧鼻孔、胎儿上唇、下唇。深面也可显示眼眶、鼻中隔、颏部、舌尖。

妊娠20周后胎儿面部多可显示,正常上唇呈弓形,嘴唇的前缘强回声边缘线完整、连续,人中沟、唇结节可显示。鼻中隔居中。

面部显示受下列因素影响显示不满意:

(1)胎儿俯卧位。

(2)颏先露。

(3)羊水少。

(4)胎儿肢体遮挡。

(5)颜面部贴近羊膜面或胎盘。

产前超声检查分级

(一)一般产前超声检查(Ⅰ级) 适应证适合所有孕妇,主要适合于有以下适应证的孕妇: 估测孕周、评估胎儿大小、确定胎方位、怀疑异位妊娠、胎动消失、怀疑羊水量异常、胎头倒转术前、胎膜早破、胎盘位置及胎盘成熟度评估。 检查内容 (1)胎儿数目。 (2)胎方位。 (3)观察并测量胎心率。 (4)胎儿生物学测量: 双顶径、头围、股骨xx、腹围。 (5)胎儿附属物: ①胎盘: 观察胎盘位置、测量厚度、评估胎盘成熟度;②羊水量: 测量羊水最大xx。 建议存留以下超声图像丘脑水平横切面、上腹部横切面(腹围测量切面)、股骨长轴切面、测量胎心率图(多普勒或M 型)。 注意事项 (1)一般产前超声检查(Ⅰ级)主要进行胎儿主要生长参数的检查,不进行胎儿解剖结构的检查,不进行胎儿畸形的筛查。 (2)若检查医师发现胎儿异常,超声报告需做出具体说明,并转诊或建议系统产前超声检查(Ⅲ级)。 (二)常规产前超声检查(Ⅱ级)

按卫生部《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卫基妇发[2002]307号)规定,初步筛查六大类畸形: 无脑儿、严重脑膨出、严重开放性脊柱裂、严重胸腹壁缺损伴内脏外翻、单腔心、致死性软骨发育不良。 适应证适合所有孕妇,除一般产前超声检查(Ⅰ级)适应证以外,还适用于有以下适应证: 孕妇阴道出血、孕妇下腹痛等。 检查内容 (1)胎儿数目。 (2)胎方位。 (3)观察并测量胎心率。 (4)胎儿生物学测量: 双顶径、头围、股骨xx、腹围。 (5)胎儿解剖结构检查: ①胎儿头颅: 观察颅骨强回声环,观察颅内重要结构,包括大脑半球、脑中线、侧脑室、颅后窝池;②胎儿心脏: 显示并观察四腔心切面,怀疑胎儿心脏畸形者应建议进行系统产前超声检查(Ⅲ级)或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Ⅳ级);③胎儿脊柱: 通过脊柱矢状切面观察脊柱,必要时可加做脊柱冠状切面及横切面扫查; ④胎儿腹部: 观察腹壁、肝、胃、双肾、膀胱、脐带腹壁入口;⑤胎儿四肢: 显示一侧股骨并测量股骨xx。

胎儿超声检查常用切面及检查方法(购买的)

双顶径标准切面: 测量双顶径、头围的标准切面,也称丘脑平面。 国内外文献,包括超声教材、专著,对于双顶径的测量标准,多是这样规定的:在头颅横向切面,从近场颅骨外缘至远场颅骨内缘的距离。 吴乃森、接连立、范斯萍主编的《胎儿畸形超声诊断图谱》中双顶径的测量标准:“测量颅骨外缘到对侧颅骨外缘的距离即为双顶径,胎头软组织不包括在内”。 测量双顶径,尽量避免颅内中线结构和探头声束平行(入盆后),容易因侧壁声影影响测量结果。 该切面通过侧脑室前角、测脑室后角、透明隔、丘脑。 从前到后的结构:侧脑室前角靠近中线,成八字形无回声区;透明隔成长条状无回声区,边缘在中线两侧成平行条状高回声;丘脑靠近中线,成放倒的“吊钟”样或“蘑菇”低回声;后角远离中线分开,可看到脉络丛高回声。 两侧透明隔之间的腔隙即为透明隔腔,正常时不超过10mm。 有必要把脑室率这个概念在这里阐述一下,因为这个测量有重要意义,并且可能容易发生测量错误(参考https://www.doczj.com/doc/1811830895.html,/bbs/actions/archive/post/6135091_1.html ): 脑室率是在双顶径切面略向上平行移动的切面(测量侧脑室的标准平面),脑中线至侧脑室侧壁距离/脑中线至颅骨内缘距离。 妊20周以后,脑室率大于1/3区可考虑脑积水。但这个标准诊断脑积水容易有假阳性,可以“提示”或“注意”但不应该“诊断”脑积水。还应该参考胎头双顶径明显大于胎龄、脑中线移位及漂浮、头围明显大于腹围等情况。个人认为,采用脑室率大于50%比较可靠,被多数的超声医生沿用。可以简单地用目测估计:两侧侧脑室外缘的距离超过双顶径的一半就应该考虑有脑积水了。

超声心动图切面

(一)体位 1.检查前准备 1)检查前静息5分钟。 2)连接同步心电图监护电极,以确定心动周期时相。以心电图T 波终点定义心室收缩末期,QRS波R波峰尖定义心室舒张末期。2.体位 采用左侧卧位作为超声心动图胸骨旁和心尖切面检测体位。采用平卧位作为超声心动图胸骨上凹、剑下或肋下切面检测体位。 3. 呼吸 为排除呼吸对测值的影响,图像获取前应将呼吸控制在呼气末并暂时屏气(下腔静脉内径观测时除外)。 (二)检查部位 选用以下透声窗进行检测:胸骨左缘检测区、左侧心尖检测区、胸骨上凹检测区和剑下或肋下检测区。确定检测区域后,在检测区域皮肤与超声探头间充填足够超声耦合剂以排除空气,减少气体干扰。(三)超声心动图设备的参数设置和图像采集前技术要求 1.建议采用基波图像进行心脏结构观察和测量,避免组织谐波成像的畸变影响。优化二维灰阶超声图像分辨率:尽量采用最小检测深度和尽量高的超声波发射频率;采用标准二维心脏切面和恰当的检测透声窗确保观测切面内左右心室各节段和心房心内膜、主动脉和肺动脉内膜显示清晰完整。 2.对于二维超声心动图灰阶图像,观测和记录图像的帧频应大于或等于30帧/秒;对于彩色组织多普勒速度图像,观测和保存图像的帧频应大于或等于80帧/秒,以便于后续功能参数分析。 3.为了避免心尖部观测时左室长轴的人为缩短效应,应采用左侧卧位,避免采用过软床垫,避免过分相信触诊扪及的心尖搏动位置,调整探头位置和角度,选择左室长轴内径最大的切面进行测量。 4.当左右心室两个相邻节段心内膜显示不清时可当选用适当的超声波发射频率、增益、动态范围和侧边声影控制以及灰阶彩色编码,强化

心内膜边界的显示和识别。 5.为了准确确定心室的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应同时参考二尖瓣运动和腔室内径变化,避免过度依赖心电图确定时相。 6.二维和M型超声心动图内径测量取样线应与双侧解剖结构界面垂直。 与声束方向平行或近于平行的距离的测量采用从回声前缘测到回声前缘(leading edge to leading edge)的方法, 与声束方向垂直或近于垂直的距离的测量采用从黑白界面测到黑白界面(black-white interface to black-white interface)的方法。面积的测量均采用黑白界面的描绘法。 7.脉冲波多普勒取样框设置为1mm,取样时应取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以确定心脏解剖结构的空间位置。适当调节滤波,避免过低或过高导致频谱失真(滤波过高导致低速频移信号滤除、滤波过低导致噪声信号过强)。 (四)图像获取和图像保存要求 采用高档心血管彩色多普勒诊断仪获取心脏图像。每一正常人的图像保存要求如下: 1.保存25个心脏切面5个连续心动周期动态图像,以DICOM格 式保存。 2.保存心尖四腔心切面连续5个心动周期彩色组织多普勒速度图像,以DICOM格式保存。 3.保存胸骨旁左室二尖瓣腱索水平(2a区)的M型超声心动图静态测量图像。 4.保存25个观测切面参数测量后的静态图像各1幅,以JPED格式保存。 (五)超声心动图临床常规标准观察切面、基本测量参数及观测时相和测量方法 1. 胸骨旁左心室长轴切面(二维 + M型): (1)右心室前壁厚度(舒张末期,二维+ M型) (2)右心室前后径(舒张末期,二维+ M型)

胎儿超声心动图切面扫查技巧

胎儿超声心动图切面扫查技巧 (一) 目前,胎儿先心病超声筛查在国内正处于普及发展阶段,超声无创、直观的评价心脏结构和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是诊断胎儿先心病唯一含金量较高的技术;无创、无痛、价廉能被孕妇所接受;能为临床提供可靠信息;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十余万先心病患儿出生;全球活产儿中先心病发病率为8‰;胎儿期筛查出复杂先心病是超声医学者对人类的贡献 一、胎儿心脏超声筛查指征 1.年龄大于30岁的高龄初产妇 2.有流产、胚胎停止发育、过期流产及胎死宫内的妊娠史 3.糖尿病、结缔组织病、苯丙酮尿病、感染性疾病、免疫性溶血性疾病 4.孕期接受某些药物治疗者 5.慢性酒精中毒者 6.孕妇本身有畸形 7.畸形家族史 胎儿超声心动图切面扫查技巧 (二) 二、胎儿心脏超声筛查最佳时间 14xx至23xx可以进行心脏筛查。 24xx至28xx筛查与诊断的最佳时间。 29周至35周胎位适宜下可进行筛查与诊断。 36xx至40xx检测胎心难度加大。

三、胎儿心脏超声筛查的最佳体位 常见的胎位归纳: ?仰卧头位仰卧臀位 ?俯卧头位俯卧臀位 ?xx头位xx臀位 ?右卧头位右卧臀位 ?仰卧头位胎盘位于子宫后壁,羊水适量,为显示各切面的最佳体位。?仰卧臀位与小儿体表心脏检测体位一致,也是最佳体位。 l俯卧头位、俯卧臀位较以上二种体位切面显示效果差 胎儿超声心动图切面扫查技巧 (3) 四、胎儿心脏超声筛查七步法 1)胎心位置形态 (2)左右房室的定位 (3)静脉与心房的连接 (4)动脉与心室的连接 (5)瓣膜的定位和特征 (6)心室流入道及流出道的血流 (7)动脉导管血流等情况。 l心脏外形近似前后略扁倒立的圆锥体 l心底部朝向右后上方,由出入心脏的大血管和左、右心房构成

胎儿超声标准切面

双顶径标准切面:? 测量双顶径、头围得标准切面,也称丘脑平面。 国内外文献,包括超声教材、专著,对于双顶径得测量标准,多就是这样规定得:在头颅横向切面,从近场颅骨外缘至远场颅骨内缘得距离、 吴乃森、接连立、范斯萍主编得《胎儿畸形超声诊断图谱》中双顶径得测量标准:“测量颅骨外缘到对侧颅骨外缘得距离即为双顶径,胎头软组织不包括在内"。 ?测量双顶径,尽量避免颅内中线结构与探头声束平行(入盆后),容易因侧壁声影影响测量结果。?该切面通过侧脑室前角、测脑室后角、透明隔、丘脑。 ?从前到后得结构:侧脑室前角靠近中线,成八字形无回声区;透明隔成长条状无回声区,边缘在中线两侧成平行条状高回声;丘脑靠近中线,成放倒得“吊钟"样或“蘑菇"低回声;后角远离中线分开,可瞧到脉络丛高回声。 两侧透明隔之间得腔隙即为透明隔腔,正常时不超过10mm。??有必要把脑室率这个概念在这里阐述一下,因为这个测量有重要意义,并且可能容易发生测量错误(参考、https://www.doczj.com/doc/1811830895.html,/bbs/actions/archive/post/6135091_1。html ): 脑室率就是在双顶径切面略向上平行移动得切面(测量侧脑室得标准平面),脑中线至侧脑室侧壁距离/脑中线至颅骨内缘距离。 妊20周以后,脑室率大于1/3区可考虑脑积水。但这个标准诊断脑积水容易有假阳性,可以“提示”或“注意”但不应该“诊断”脑积水。还应该参考胎头双顶径明显大于胎龄、脑中线移位及漂浮、头围明显大于腹围等情况。个人认为,采用脑室率大于50%比较可靠,被多数得超声医生沿用。可以简单地用目测估计:两侧侧脑室外缘得距离超过双顶径得一半就应该考虑有脑积水了、

超声心动图正常值

成人M型超声心动图正常值: 主动脉内径:男33-36mm;女28-32mm; 左心房内径:男28-32mm;女19-33mm; 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男45-55mm,女35-50mm; 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男25-37mm;女20-35mm; 右心室内径:10-20mm; 肺动脉内径:18-22mm; 二尖瓣E峰-室间隔距离(EPSS):2-7mm; 室间隔厚度:6-11mm; 左室后壁厚度:7-11mm; 右室前壁厚度:3-5mm; 主动脉搏幅:8-12mm; 室间隔搏幅:3-8mm; 左室后壁:8-12mm; 肺动脉a波深度:1.2-3; 二尖瓣口开放直径:16-20mm; 主动脉口开放直径:16-26mm; 二尖瓣斜率:80-200mm/s; 主动脉瓣上升速度:(369±83.6)mm/s; 左室后壁上升速度:(40±8)mm/s; 左室后壁下降速度:(66±14)mm/s; 成人二维超声心动图正常值: 1、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 主动脉瓣环内径:14-26mm; 窦上升主动脉内径:21-34mm; 左房内径:最大前后径,25-35mm;最大上下径,31-55mm;左房面积:9.0-19.3cm2; 2、胸骨旁心底短轴切面: 右室流出道:19-22mm; 肺动脉瓣环内径:11-22mm; 主肺动脉内径:24-30mm; 左肺动脉内径:10-14mm; 右肺动脉内径:8-16mm; 主动脉瓣口面积:>3.0cm2; 3、心尖四腔心切面: 左房内径上下径:31-51mm; 左房内径左右径:25-44mm; 二尖瓣环左右径:19-31mm; 右心房内径(均为收缩末期径):上下径34-49mm; 右心房面积:11.3-16.7cm2; 右心房左右径:32-45mm; 三尖瓣环左右径:17-28mm; 左室内径(均为舒张期) 左室舒张期长径:70-84mm; 左室舒张期横径:37-54mm;

超声心动图检查标准切面及规范化测量

超声心动图检查标准切面及规范化测量 特检科王莹 1基本知识 1.1超声心动图检查适应症 1.先心病(ASD、VSD、F4, etc.)2.瓣膜性心脏病(RHD、老年退性瓣膜病)3.心包疾病(PE、肿瘤等)4.心肌病(肥厚型、扩张型、缺血型等)5.大血管疾病(夹层形成、主动脉瘤等)6.其他少见心血管疾病 1.2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基本要求 1.检查者与被检查者的姿势2.连接ECG3.受检者的体位、呼吸的要求4.探头的选择5.探头的操作 1.3超声心动图检查部位与途径 1.经胸壁(TTE) 2.经食道(TEE) 3.经血管(IVUS)(ICE) 1.4如何获得优质的超声心动图图像 1.增益的调节:总体的(gain) 局部的(TGC曲线) 2.对比度(contrast)的调节 3.深度(depth)的调节

4.局部放大功能(ROI) 5.谐波技术(hormonic)的应用 2超声心动图基本切面及评价 A长轴切面 A1左室长轴切面评价 1.主动脉根部、瓣膜有无病变 2.二尖瓣器形态及运动 3.左房情况 4.左室流出道有无狭窄 5.左右室大小 6.室间隔、左室后壁的厚度及运动幅度7.主动脉前壁与室间隔的连续性 8.主动脉后壁与二尖瓣前叶的连续性9.冠状静脉窦有无扩张 10.心包厚度,心包腔有无积液 A2胸骨旁右室流入道长轴切面评价 1. 右房室腔大小 2. 三尖瓣前、后瓣形态及结构 3. 下腔静脉右房入口 A3胸骨旁右室流出道长轴切面评价1.右室流出道宽度 2.肺动脉瓣结构

A4胸骨左缘肺动脉长轴及分叉切面评价1.肺动脉瓣活动 2.肺动脉主干及分支宽度 3.肺动脉周围有无导管回声及导管形态4.主动脉与肺动脉壁之间有无回声失落A5剑下下腔静脉长轴评价 1. 下腔静脉宽度及腔内回声 2. 肝静脉宽度 A6剑下右室流出道长轴切面评价 同胸骨旁右室流出道长轴 A7胸骨上窝主动脉弓长轴切面评价 1.升主动脉的宽度 2.内膜的厚度 3.主动脉弓头臂动脉的开口 4.降主动脉内径、走行,有无缩窄、离断B四腔切面 B1胸骨旁四腔切面评价 1. 四个心腔大小 2. 左右室壁厚度及运动 3. 两组房室瓣形态及运动 4. 房室间隔连续性 B2剑下四腔切面评价

TEE超声心动图的 20 种基本切面

TEE超声心动图的20 种基本切面 自1987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应用于临床以来,不仅为心脏疾病的超声诊断提供了新的视窗,同时在心脏疾病尤其是结构性心脏病的治疗中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一、TEE操作技术及基本切面 (一)操作技术 患者取左侧卧位,检查者站于患者左侧,插管前先将咬口垫套在管体上,换能器表面涂以消毒耦合剂,检查者向前轻微弯曲探头,经口腔舌根上方进入正中处插入,探头进入咽部后嘱患者做吞咽动作,顺势快速推进,使之到达食管中段。检查者与助手需密切观察患者一般情况和反应,全程密切监护心电图。一旦发现病情有不良变化,应立即退出探头,及时进行处理。检查全过程约为10-15min,时间不宜过长。检查完毕退出探头后,让患者平卧位休息数分钟再离开检查室,并嘱其2小时内不宜饮食,4小时内宜进流质食物。(二)经食管超声探头的基本运动形式 1. 将探头顶端向食管远端或胃部移动称“推进”, 向相反方向拉出称之为“后退”; 2. 在食管内将换能器顺时针方向朝向患者右侧转动称之为“右转”,反之称为“左转”;

3. 使用操作柄的大轮将探头顶端向前弯曲称之为“前屈”,反之向后弯曲称之为“后屈”; 4. 使用操作柄的小轮将探头顶端向左方弯曲称之为“左屈”,反之称为“右屈”(图1)。图1 经食管超声探头的基本运动形式 (三)晶片角度的调整 除上述探头基本运动形式外,目前的多平面超声探头均可以通过调整其特有的按钮使得超声切面在0°-180°之间转换(图2),从而实现从不同角度观察心脏的目的。一般而言,经食管多平面扫描时,0°时的扫描切面即经食管探头的水平切面(横轴切面);30°-50°时的扫描切面相当于心脏的短轴切面(食管中段时);90°时的扫描切面相当于经食管探头的矢状切面;110°-130°时的扫描切面相当于心脏的长轴切面(食管中段时);180°时的扫描切面为0°时所得切面的镜像图。 图2 经食管超声探头晶片角度的变换 二、TEE基本切面 通过超声探头的运动和探头内部晶片角度变换,可以衍生出一系列超声切面。为便于掌握,多数学者倾向于将超声切面分为食管上段切面、食管中段切面、经胃底切面、经胃深部切面四个大类。 在上述四个不同水平可以派生出20个基本切面(实际为21

胎儿标准测量切面

附件3:标准胎儿切面及测量 早孕 ●头臀长 测量切面:胎儿正中矢状切面,胎体自然屈曲,头顶及骶尾部清晰显示,躯干部显示脊柱矢状面全长。 放大倍数:放大至胎儿躯体占据屏幕的2/3~3/4。 测量方法:光标置于胎儿头顶皮肤外缘至骶尾部皮肤外缘 测量次数:2次测量需全部完成 注意事项:入组胎儿首先测量头臀长,如头臀长<45mm,其它项均不需再测量或观察,同时应根据头臀长所对应的超声孕周预约11+0~13+6周的超声检查。如第一次检查时头臀长>84mm,该病例不入组。 ………………………………………………………………………………………………………●颈项透明层(NT) 测量切面:胎儿正中矢状切面,胎体自然屈曲。胎儿面向探头时应显示胎儿鼻骨回声。声束应垂直于颈背部皮肤,使颈后部显示皮下组织、皮肤、羊膜形成的三条强回声带。 放大倍数:放大至胎头及胎胸占据屏幕的2/3~3/4。 测量方法:光标置于胎儿颈部或上胸部皮肤层内缘及皮下组织层外缘,测量其间无回声带的最宽处。 测量次数:2次 注意事项:在胎儿头臀长45~84mm时进行测量。胎儿若面向探头,最好选择胎动之后测量,以便分清羊膜和胎儿皮肤层。光标放置应严格遵守下图所示的方法。应避免在胎儿过度仰伸

或屈曲时测量。 ……………………………………………………………………………………………………… ●颅脑横断面 标准切面:在不同水平胎儿颅脑横切面上,正常时显示完整的颅骨光环、完整的脑中线、蝴蝶形脉络丛、双侧丘脑和小脑。检查时应放大至胎儿头部占屏幕的1/3以上。 ………………………………………………………………………………………………………●颜面正中矢状切面 标准切面:胎儿正中矢状切面,胎儿面向探头,正常时应显示胎儿前额、鼻尖、鼻骨及鼻部皮肤、上下颌等结构。检查时应放大至胎头及胎胸占据屏幕的1/2以上。

超声胎儿标准切面

超声胎儿标准切面图文详解 妊娠中期对于胎儿的超声检查最突出的问题是检查的内容多、耗时长、风险大,所以能够掌握好胎儿的标准切面并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超声检查,成为避免漏诊的关键。 1 双顶径标准切面 测量双顶径、头围的标准切面,也称丘脑平面。测量颅骨外缘到对侧颅骨外缘的距离即为双顶径,胎头软组织不包括在内。 该切面通过侧脑室前角、侧脑室后角、透明隔、丘脑。 ●从前到后的结构:侧脑室前角靠近中线,成八字形无回声区;透明隔成长条状无回声区,边缘在中线两侧成平行条状高回声;丘脑靠近中线,成放倒的“吊钟”样或“蘑菇”低回声;后角远离中线分开,可看到脉络丛高回声。 两侧透明隔之间的腔隙即为透明隔腔,正常时不超过10mm。 ●脑室率:在双顶径切面略向上平行移动的切面(测量侧脑室的标准平面),脑中线至侧脑室侧壁距离/脑中线至颅骨内缘距离。 妊20周以后,脑室率大于1/3区可考虑脑积水。但这个标准诊断脑积水容易有假阳性,可以“提示”或“注意”但不应该“诊断”脑积水。还应该参考胎头双顶径明显大于胎龄、脑中线移位及漂浮、头围明显大于腹围等情况。个人认为,采用脑室率大于50%比较可靠,被多数的超声医生沿用。 可以简单地用目测估计:两侧侧脑室外缘的距离超过双顶径的一半就应该考虑有脑积水了。

2 胎儿嘴唇的检查方法 首先显示胎儿双顶径标准切面,探头略向足侧平移,显示胎儿双侧眼球,以双眼球连线为轴,十字交叉后及显示胎儿面部冠状面。略调整探头位置及方向,浅面可显示胎儿鼻尖、双侧鼻孔、胎儿上唇、下唇。深面也可显示眼眶、鼻中隔、颏部、舌尖。 妊娠20周后胎儿面部多可显示,正常上唇呈弓形,嘴唇的前缘强回声边缘线完整、连续,人中沟、唇结节可显示。鼻中隔居中。 面部显示受下列因素影响显示不满意 ●胎儿俯卧位。 ●颏先露 ●羊水少 ●胎儿肢体遮挡 ●颜面部贴近羊膜面或胎盘。 左半图为面部正中矢状面,可显示前额、鼻子、上唇、下唇;眼眶横径与内眦间距大致相等。右半图为双眶横切面,可显示眼眶及晶状体回声。这个位置是观察泪囊膨出、眼球病变的最佳位置。 3 膈肌 左半图,左侧膈肌;右半图,右侧膈肌。

心脏切面超声解剖与标准切面

心脏切面超声解剖与标准切面(插图版) 一、二维超声心动图常用的基本切面有哪些? 二维超声是将探头置于不同部位和改变声束的透射方向,可取得一系列不同的心脏切面超声图像,常用的基本切面有: (1)左心长轴切面。 (2)左胸骨旁短轴切面,包括主动脉根部、二尖瓣口水平、乳头肌水平等。 (3)心尖四腔心切面。 (4)胸骨旁长轴右室流出道切面 (5)胸骨上窝主动脉长轴及短轴切面 (6)剑突下四腔心切面 以上切面是基本的,根据需要还可进行其它多种切面的检查。 二、正常心脏B超解剖及标准切面 准备同M超。注意:幼儿用5M探头深度8~10cm,适当降低发射能量;成人及老年低频2~2.5M 探头深度15~25cm,适当增加发射能量并调节灰度和灵敏度使图像清晰。 探查部位:常用的有胸骨左缘区、心尖区、剑突下区、胸骨上窝区四个标准扫查区。 (一)长轴切法(示意图): (二)短轴与四腔切法(示意图): (三)胸骨上窝主动脉长轴切法(示意图):胸骨右缘右心房短轴切法(示意图):

1、左室(胸骨左缘)长轴: 探头位置:胸骨左缘第3~第4肋间,声束与右肩至左肋角连线平行。 图形:上方:右室 中层:左室及流出道、主动脉辨、升主动脉 下方:二尖辨前后叶、左房、降主动脉(右下)。 左室长轴切法示意图:左室长轴切面示意图: 左室长轴超声与切面示意图对比:左室长轴超声图: 右室流出道(RVOT)室间隔(IVS)左心室(LV)左心房(LA)二尖瓣前瓣(AMV)二尖瓣后瓣(PMV)主动脉瓣(AV)主动脉(AO)左室后壁(LVPW)心尖(AP)

2、左室(心尖)长轴:探头位置: 图形:上方:右室、左室 中层:二尖辨前后叶、左室流出道、主A根部及辨 下方:左房 心尖长轴二腔心示意图(含心尖四腔心切面示意):心尖长轴二腔心超声与切面对比图: 心尖长轴二腔心超声图: 3、右室流入道长轴: 探头位置:在左室长轴1基础上将声束向内下倾斜。 图形:左上方:右室、三尖辨前后叶、 右及右下:右房、下腔静脉入口(右下)。 右室流入道长轴切法示意图:右室流入道长轴切面示意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