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角膜溃疡
- 格式:docx
- 大小:16.18 KB
- 文档页数:2
(2017年县医院适用版(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真菌性角膜溃疡(ICD10码H16.808)行角膜清创术或联合结膜覆盖术(ICD9-CM3编码10.44)(二)诊断依据。
1.症状:眼红、磨痛、流泪、视力下降等症状,角膜外伤史;2.角膜溃疡病灶特征:可见菌丝苔被,伪足,卫星灶,免疫环,内皮斑,前房积脓等;3.相关眼部检查:视力、眼压、裂隙灯、角膜刮片、真菌培养、真菌药敏试验、共聚焦显微镜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4.非手术治疗:全身静脉注射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局部应用抗真菌眼药水频繁点眼,如有前房积脓需全身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治疗;5.手术治疗:溃疡灶无缩小或继续加重者,溃疡或感染的深度小于1/2角膜厚度,可行角膜清创或联合结膜覆盖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真菌性角膜溃疡疾病编码(H16.808);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天。
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心电图;(4)检查视力、眼压、裂隙灯、共聚焦显微镜(根据医院条件可选)、角膜染色、眼前段照相、角膜刮片、真菌培养、真菌药敏试验。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2015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执行,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2.选用抗菌药物滴眼液,根据病情调整用量;3.病情严重者全身应用抗生素。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天。
1.麻醉方式:局麻(病人不能配合手术时可进行全麻)2.术中用耗品:缝线、一次性角膜刀3.术中用药:无4.输血:无(九)术后住院恢复4天。
1.必需复查的检查项目:视力、裂隙灯、眼前节照相。
2.术后用药:1)局部应用抗真菌药物。
严重者(如有前房积脓)需全身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治疗;2)局部非甾体消炎药物;3)出现继发青光眼时局部或全身降眼压药物;4)抗菌药物:按照《2015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执行,结合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真菌性角膜溃疡80例综合治疗体会【摘要】目的观察角膜局部清创联合药物综合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
方法将80例临床确诊为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患者进行局部清创联合氟康唑、那特欣、贝复舒等进行治疗。
结果 80例患者,72例治愈,8例好转,无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氟康唑、那特欣、贝复舒等药物联合角膜局部清创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给药途径简便,治愈率高,具有满意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真菌性角膜溃疡;清创;氟康唑;那他霉素;贝复舒真菌性角膜溃疡是一种真菌感染引起的角膜病变,致盲率极高,多发生在温热潮湿环境中,常见于植物性外伤后,如被麦芒、树枝、玉米叶划伤角膜,也可以发生在其他的角膜上皮损伤后,如角膜手术后、角膜接触镜擦伤。
常见致病菌为:镰刀菌、曲霉菌、青霉菌、白色念珠菌及酵母菌等。
一些菌种的发病与机体免疫功能失调有关,如全身或眼局部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等。
目前,眼科临床上尚无广谱特效的抗真菌药物。
究矿鲁南化肥厂职工医院眼科自2006年3月至2012年3月采用药物综合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8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共80例80眼,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15~60岁,平均40.6岁,右眼42例,左眼38例。
其中农民71例,学生3例,工人5例,其它职业1例。
有明确植物性外伤史者64例,带角膜接触镜感染3例,角膜异物剔除术后12例,原因不明者1例。
病程最短8天,最长50 d。
角膜溃疡直径3~7 mm,溃疡浸润深达基质层,其中37例伴有不同程度的前房积脓。
患者均为单眼发病,且排除其它眼部病变。
全部病例均做溃疡刮取物涂片镜检或真菌培养阳性确诊,且以曲霉菌、镰刀菌多见。
1.2 治疗方法所有病例确诊后,0.4%奥布卡因行眼部表面麻醉,开睑器开睑,用15号圆刀片轻轻刮除溃疡表面菌苔及坏死物,包括病变组织和健康组织交界处,注意防止角膜穿孔。
以消毒棉签蘸取5%碘酊烧灼溃疡创面,反复3次,每次停留约1 min,干燥后再以生理盐水充分冲洗创面,然后患眼涂红霉素眼膏,敷料包盖,1h 后打开。
真菌性角膜溃疡治疗方法(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探讨真菌性角膜溃疡临床治疗方法。
方法采用以氟康唑针剂滴眼加克霉唑粉剂为主的联合用药,辅以搔刮、散瞳、加压包扎等综合方法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11例(11眼)。
结果11例患者(11眼)中,10眼角膜溃疡愈合,视力不同程度地提高,1眼角膜溃疡感染穿孔。
结论氟康唑针剂加克霉唑粉剂的联合用药、综合治疗方法有较好的效果,同时费用不高,副作用小。
【关键词】真菌;角膜溃疡;氟康唑;克霉唑真菌性角膜溃疡的发病率在我国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与广谱抗生素及皮质类固醇的广泛应用,以及对溃疡的认识和诊断水平的提高有关,由于目前眼科界尚缺乏高效、低毒广谱的抗真菌理想药物,使该病在临床上治疗起来比较棘手,病程长、费用高、疗效不满意。
近两年来我科收治的角膜溃疡中,真菌性角膜溃疡有一定比例。
我们采取的综合治疗、联合用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取得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1.1 一般情况本组患者11例(11眼),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20~64岁,除2例无明显诱因外,其余9例均有外伤史(植物枝及泥土碰伤)。
1.2 眼部情况本组患者均有眼红、畏光、流泪、眼痛症状相对较轻,视力仅有光感或手动。
角膜均呈典型的真菌性角膜溃疡的形态改变,溃疡范围4~6mm不等,深浅不一,2例接近穿孔,10例均有前房积脓(占前房1/3~2/3)。
1.3 微生物学检查角膜溃疡表面刮片镜检,9例镜检均见菌丝或孢子,其中3例反复刮片镜检2~3次才找到菌丝,另1例镜检阳性,但发病初期在外院角膜刮片镜检见真菌菌丝,并已行抗真菌治疗20天。
1.4 治疗过程6例来院就诊时,均有10~20天病史,除1例在外院行抗真菌治疗外,其余均在当地医院予抗生素全身及眼局部治疗。
来我科后做微生物学和临床诊断真菌性角膜溃疡后,即在表麻下刮除角膜面分泌物及菌苔,每周2次,5%碘酊烧灼溃疡面,生理盐水冲洗。
真菌性角膜溃疡31例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真菌性角膜溃疡是一种致盲率很高的化脓性角膜炎,我科于2008年1月-2009年6月诊治31例真菌性角膜溃疡,经精心治疗及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1例真菌性角膜溃疡为单眼发病,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16-67发。
其中12例为农作物划伤,1例为栗子刺所致,有角膜,沙土性外伤史6例,异物剔除史5例,工具,指甲划伤史1例,医源性角膜损伤史1例,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1例,角膜接触镜感染2例,无明显诱因2例。
1.2 本文患者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有植物性外伤或角膜异物史,病情进展缓慢;症状与体征分离,即刺激症状轻而角膜病灶重;角膜溃疡呈灰白色、质硬、表面粗糙,与周围境界分明,常见浅沟及树根状卫星灶;角膜出现粥样内皮斑,前房积脓黏稠;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无效;局部溃疡面刮片涂片及培养确诊为真菌感染。
1.3治疗方法患者仰卧位,生理盐水冲洗患眼结膜囊,点0.5%地卡因2-3次,每3—5分钟1次,做眼表面麻醉。
置开睑器开睑,用消毒刀片轻轻刮除角膜溃疡面的分泌物及坏死组织,用消毒棉签沾0.5%碘伏在溃疡面停留1-2min,以烧灼溃疡面,抽取0.2%氟康唑静滴注射液0.3ml做球结膜下注射。
轻者2天1次,重者每天1次。
清创术后滴眼药水以活动瞳孔,普芬滴眼液据病情每1-4小时1次。
同时将里素劳药片经反复碾压后与迪克罗眼膏拌均匀涂患眼,每晚1次,直至痊愈。
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b2,病灶痊愈后坚持服药2—3周。
随访3个月。
2 结果治愈24例(77.42%)显效5例(16.12%)有效1例(3.23%)无效1例(3.23%)总有效率(96.87%)。
2例无效病例均为重度感染行眼内容物剜除术而丧失眼球,前房积脓吸收5-17d。
3 护理3.1 治疗中的护理操作中认真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面色苍白、出汗等暂停治疗,及时测量生命体征,指压人中、保暖,数分钟即可缓解。
47例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护理【中图分类号】r76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2-0106-02【摘要】总结47例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在治疗阶段采取的护理。
包括心理护理、眼部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疾病预防、出院指导等护理措施。
认为有效的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疾病的康复。
【关键词】真菌性角膜溃疡护理真菌性角膜溃疡是真菌引起的较为严重的感染性角膜病变[1],此病是一种致盲率极高的感染性角膜病,起病缓慢、病程长,病程可持续达2至3个月。
本文探讨2012年1月-2012年10月47例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患者采取相关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7例患者男29例,女18例,年龄5-71岁,平均49岁,农民工25例,工人13例,老师5例,其他4例。
谷物弹伤23例,植物划伤11例,外伤6例,戴角膜接触镜者4例,不明原因3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畏光、流泪、视物不清、眼部疼痛等明显的刺激症状。
经治疗和护理后,41例治愈出院,6例好转出院,。
2诊断标准根据病史和临床形态学检查及病灶处取坏死组织直接镜检找真丝和真菌培养,找到真菌菌丝孢子着及菌落生长着临床即可诊断[2]。
3护理措施3.1心理护理:本病一般预后不良且病程缓慢、病程长、易复发,患者大多数为农村人,产生经济负担和思想负担较重,对疾病产生焦虑、恐惧,护士应多与患者交流,予以精神上的支持,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解除患者的思想负担,消除恐惧,做好疾病的宣传工作,讲解治疗方法及目的,尤其对医学知识缺乏的患者,我们应细心讲解,为患者解除对疾病的疑惑,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3.2眼部护理:保持眼部及周边皮肤清洁,分泌物较多时用生理盐水棉签擦拭眼部及周边皮肤,尽量避免直接冲洗结膜囊,检查时,勿用力揉压眼球,切勿翻转眼睑,防止角膜溃疡穿孔。
3.3用药护理3.3.1局部用药:点眼药水和眼药膏是眼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了解正确的使用方法会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有助于眼病的恢复。
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护理【中图分类号】76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261-01【摘要】:目的:探讨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护理对策。
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8月收治的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56例,采取心理护理、眼部护理、饮食护理、健康宣教和自护指导等方法。
结果:经临床治疗和护理,56例患者,治愈46例,好转8例,治愈及好转率分别为82.1%和14.3%。
结论:合理的观察及护理是治愈本病的关键。
【关键词】:真菌角膜溃疡护理真菌性角膜溃疡是目前眼科临床较常见、治疗困难及致盲率高的眼部感染性疾病。
主要致病菌为曲霉菌、白色念珠菌、镰刀菌、青霉菌、酵母菌等。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的广泛使用及角膜接触镜的出现、眼角膜的生产性外伤,为真菌感染提供了机会,使发病率明显增加。
现将本科室2010年10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56例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56例,男29例,女27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5岁;因各种原因未及时就诊并发感染实施眼内容物剜除术者2例。
治疗效果:治愈46例,好转8例,治愈及好转率分别为82.1%和14.3%。
2 护理2.1 心理护理由于角膜炎病程较长,且多反复发作,易导致视力下降,使患者失去对疾病治疗的信心,易产生焦虑、悲观、失望的心理。
对此应同情患者的痛苦,理解其焦虑心情,耐心地与患者进行交流,帮助、开导并鼓励患者,使其消除焦虑,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护理。
讲解治病有关知识,对出现角膜穿孔或有角膜穿孔倾向者讲解角膜移植手术的意义。
2.2 做好床边隔离严禁与内眼手术患者同住一室,房间家具定期消毒,个人用物及滴眼液专用,医疗操作前后消毒双手。
2.3 角膜局部用药的护理 (1)角膜溃疡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局部滴抗病毒、抗菌、营养角膜,促使角膜上皮生长的眼药水。
方法:每隔1h点眼药水1次,2天后改为每2 h点眼1次,夜间在睡前使用眼药膏点眼1次,可维持6~8 h,待炎症刺激症状减轻后每日点眼4~6次即可。
真菌性角膜溃疡治疗的研究进展真菌性角膜溃疡是眼科常见的一种严重感染性疾病,致盲率极高,诊治难度较大,对患者的视力和正常生活均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当前真菌性角膜溃疡临床治疗相关研究报道较多,随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眼科临床医师和研究学者对该病的临床治疗也逐渐引起重视。
抗真菌药物、手术、二者联合及中西医结合疗法等均是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案,各具一定的优势和不足。
本文重点对真菌性角膜溃疡临床疗法相关研究进行总结概述,以供参考。
标签:真菌性角膜溃疡;抗真菌药物;手术;中西医结合疗法;研究进展真菌性角膜溃疡是由真菌引发,属于一种常见的感染性角膜病变,预后较差。
该病的发生多与角膜上皮屏障损伤有关,尤其以植物性外伤影响最为明显。
流行病学资料统计,真菌性角膜溃疡病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升高,以农民所占比例最高,推测可能与农作物育苗、培养、管理和收获过程中植物性外伤的发生风险较高有关[1]。
当前尽管临床上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方法较多,但由于受有效抗真菌药物种类较少及药物穿透角膜较困难这两方面因素限制,仍无特效治疗方案,已经成为眼科医生公认的最具挑战性的角膜感染性疾病之一[2-3]。
再加上该病对患者视力和日常生活的影响严重,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才能有效改善临床疗效和预后。
1 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抗真菌药物治疗根据不同药物的性质和作用,可以将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的抗真菌治疗药物分为嘧啶类、咪唑类、多烯类及丙烯胺类[4-5]。
以下对各种药物的作用效果进行总结评述,为临床药物治疗提供参考。
1.1 嘧啶类抗真菌药物在真菌性角膜潰疡患者治疗中,氟胞嘧啶是嘧啶类抗真菌药物的代表。
该药物的应用效果已经得到国内外眼科研究学者的一致认可[6-8]。
在一项回顾性总结分析报告中显示[9],57例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60只患眼)在使用庆大霉素结膜下注射后同时给予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滴眼,能够加强抗真菌效果,并且治疗后多数患者溃疡病变均在3~11周彻底治愈,仅有15只眼合并单胞病毒感染的真菌性角膜溃疡患眼治疗3~5个月才完全治愈,可知氟胞嘧啶在此类患者临床治疗中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部分病情比较严重的病例预后较差,需要及早诊断并实施治疗。
真菌性角膜溃疡
*导读:本病是因真菌感染所致的化脓性角膜炎。
为真菌直接侵害角膜所致,常见的有曲霉菌,镰九菌、念珠菌等。
病情重,治疗难,预后不良。
中医学有湿翳之病名,乃湿热毒邪所致。
……
[诊断要点]
1.从事农业性劳动并有外伤史,起病较缓,病程较长,抗生素治疗无效。
2.疼痛、畏光、流泪等刺激症状较轻,与局部体征重不相称,即症状与体征不成正比。
3.角膜溃面较大,坏死物较多而粗糙溃区边缘不整齐,中心病灶周围上皮下可有羽毛状混浊,侵入邻近角膜基质,称伪足。
远离主病灶的透明基质中有点状混浊,称卫星灶。
4.角膜后壁有块状胶样沉着物,伴有稠厚的前房积脓。
5.涂片检查找真菌丝或真菌培养找到致病的真菌。
6.溃疡愈合后又可以复发,此点与细菌性角膜溃疡不同。
[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细菌性角膜炎鉴别,本病病程长,有植物性外伤史,抗生素等治疗无效,有伪足和卫星灶,愈后可复发等与后者不同。
实验室检查是最可靠的鉴别诊断。
[注意事项]
1.不滥用抗生素及皮质类固醇。
2.防止植物性角膜外伤,受伤后勿用脏手擦眼,密切观察病情。
[中医治疗]
辨证论治:
[主证] 角膜大片溃疡,表面如腐渣样,粗糙干涩。
可伴前房积脓,眼前节混合充血。
疼痛、畏光、流泪等刺激症状较轻,与局部体征重不相称。
口苦,舌苔黄腻,脉濡。
[治法] 清热祛湿,解毒退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