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住宅小区的建设与管理
- 格式:pdf
- 大小:228.39 KB
- 文档页数:2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介绍绿色生态住宅小区是以环保、低碳、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提供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为目标的新型住宅社区。
它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环保材料,并结合自然资源的优势,打造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生态友好的居住空间。
一、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特点绿色生态住宅小区以减少环境负荷、提高生活质量为核心,具有以下特点:1. 主打节能环保:绿色生态住宅小区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如太阳能发电系统、地源热泵系统等,有效减少能源消耗,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2. 倡导低碳出行:住宅小区内部设有便捷的公共交通网络,同时提供骑行和步行的便利条件,鼓励居民减少驾车出行,进一步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3. 注重绿化环境: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建设广阔的绿化带,植被覆盖率高,增加了空气的湿度和负氧离子的含量,改善了居住环境,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4. 引入循环利用系统: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立了循环利用系统,实现了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二、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设施绿色生态住宅小区拥有先进的设施和便利的服务,为居民提供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1. 健康居住环境:住宅小区内部注重空气质量和水质安全,采用环保材料和装修方式,确保居民的健康。
2. 公共设施齐全:绿色生态住宅小区配备了多功能的社区中心、游泳池、健身房等设施,为居民提供丰富的娱乐和休闲场所。
3. 智能化管理:住宅小区采用智能化管理系统,方便居民进行安全监控、报修维护、物业缴费等操作,提升了居住体验。
4. 生态商业区:住宅小区内设有生态商业区,提供有机食品、环保产品等,鼓励居民在生活中选择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方式。
三、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优势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带来了诸多的优势,对居民和社会有积极的影响:1. 增加居民生活品质: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创造了优美的自然环境、舒适的室内空间,改善了居民的生活品质,提高了居住满意度。
2. 促进社区和谐发展:住宅小区内部注重社区文化建设和社区参与,增强了居民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社区的和谐发展。
绿色小区——理想的人居环境1.绿色小区的概念在人类迈入21世纪门槛的时候,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成为21世纪的流行主题,与自然和谐共处则成为人们共同的关注和期待。
在这样一个呼唤环保的时代里,绿色小区是指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以绿色建材与绿色技术为基础,环境优美、设施先进、配套齐全的生活小区。
绿色,是对环境无害的一种标志。
绿色小区作为一个生态城市所必须具备的基础要素有着丰富的内容,它包括了节能、节地、节水、资源的再利用等各方面。
它的提出表现了一种全新的建筑文化意识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存质量的强烈责任意识,它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21世纪人类运用科技手段达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人居环境。
2.建设绿色小区的原则基于绿色小区属于可持续发展小区,是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一部分,那么在它的规划和建设中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1)选址的原则首先,小区应位于有利于健康的环境,居住区在选址上要远离产生污水、垃圾、噪声的工业区,尽量少在宜商的大城市中心地带建造住宅,多利用荒地、坡地、丘陵地段建造住宅,少占或不占耕地,尽量发挥地下空间的作用,适当鼓励高层、中高层建筑。
其次,为了确保居住区的清洁,在选择居住地时应查阅有关土地的使用管理档案及时了解其地基的地质特点,以核实被选土地有无原污染,是否为放射性元素的高辐射区。
例如在我国北方曾有一处居住区便是建在一处受化工厂严重污染的地面上,当化工厂迁出后,地面、地基未经彻底处理就建成住宅,导致了迁入居民的癌症发病率升高。
最后,小区的选址还应与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相一致,并注意到居住区内外交通的方便程度。
(2)尊重自然原则建设绿色小区的目的在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因此在建设小区的过程中,我们应建立正确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尽量减少对原始自然环境进行变动。
因此在建设中应熟悉建设场地的植被、树种、水系、山石等,严格保护当地的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建设地原有的景观特征和地方特色,维护生物多样性和保护良性生态循环。
绿色住宅小区管理要求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绿色住宅小区逐渐成为人们追求的理想居住环境。
绿色住宅小区不仅能够提供舒适的居住体验,还能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为了实现绿色住宅小区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合理的管理要求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绿色住宅小区的管理要求。
一、环境管理(一)绿化与景观维护绿色住宅小区的绿化覆盖率应达到一定标准,并且要合理规划和布局绿化区域。
定期对花草树木进行修剪、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养护工作,确保植物的健康生长。
同时,要注重景观的多样性和美观性,打造宜人的居住环境。
(二)垃圾分类与处理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制度,设置分类垃圾桶,并对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的宣传和教育。
定期清理垃圾,确保垃圾及时清运,避免垃圾堆积造成环境污染。
对于可回收垃圾,要进行分类回收和再利用。
(三)水资源管理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
推广使用节水器具,如节水马桶、水龙头等。
建立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用于绿化灌溉、景观补水等。
定期检查小区内的供水管道,防止漏水现象的发生。
(四)空气质量管理加强小区内的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
控制小区内的车辆行驶速度,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禁止在小区内焚烧垃圾和杂物,避免产生有害气体。
二、能源管理(一)节能措施采用节能型建筑材料和设备,如隔热保温材料、节能灯具、节能电器等。
合理规划小区内的照明系统,采用智能控制装置,根据光线和时间自动调节亮度。
鼓励居民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
(二)能源监测与统计建立能源监测系统,对小区内的能源消耗进行实时监测和统计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找出能源消耗的重点区域和环节,采取针对性的节能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三、建筑管理(一)绿色建筑设计小区内的建筑应符合绿色建筑标准,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节能、环保、舒适等因素。
采用合理的建筑朝向和布局,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
(二)建筑维护与修缮定期对建筑进行维护和修缮,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和稳定。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试行)、尸■、亠前言为加强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根据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十五"计划纲要的要求,在住宅建设中应贯彻执行"节能、节水、节地、治污"的"八字方针",并在认真总结国内外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参考有关国际标准,结合我国国情,编写了《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
本《导则》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 总则;2、能源系统;3、水环境系统;4、气环境系统;5、声环境系统;6、光环境系统;7、热环境系统;8、绿化系统;9、废弃物管理与处臵系统;10、绿色建材系统。
本《导则》适用于实施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新建工程,目的在于引导小区建设过程中,积极采用适用、先进和集成技术、使能源、资源得到高效、合理的利用,并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达到节能、节水、节地、治污的目的。
为了便于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各系统的建设,在本《导则》的附录中给出了各系统建议设计指标。
在执行本《导则》时,应同时执行相关专业的现行国家强制性规范、规程和标准。
1、总则1.0.1 为了在住宅建设中充分贯彻执行"节能、节水、节地、治污"的"八字方针",加强住宅小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根据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十五"计划纲要的指导精神,参照世界各国在住宅生态环境建设上所采用的技术及标准,结合我国国情,特制定《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以下简称为:《导则》)。
本《导则》实施的总体目标是:以科技为先导,以推进住宅环境建设及提高住宅产业化水平为总体目标,以住宅小区为载体,全国提高住宅小区节能、节水、节地、治污总体水平,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实现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统一。
1.0.2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以下简称为:生态小区)建设应符合国家关于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方针、政策,并符合地方总体规划与建设要求。
加强生态住宅小区绿化建设的建议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城市化进程中,小区作为城市居民的主要居住场所,其绿化建设对于改善居住环境、促进居民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生态住宅小区绿化建设成为当前城市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为此,本文针对此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第一,加大绿化投入。
小区绿化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绿化必须以小区为基础。
当前,一些小区的绿化面积较小,绿化投入不足,导致树木稀少、草坪不景气、石凳凌乱等现象。
要加大绿化投入,提高绿化建设质量,增加绿地经费,不断完善小区绿化设施,使小区绿化效果更加良好。
第二,注重植物品种选择。
在进行小区绿化建设时,要注重选用当地环境适宜、生长迅速、耐旱耐寒的植物品种。
还要注重植物的观赏性、生态性和适用性,使小区绿化植被更加丰富多样化。
落实绿化管理责任。
小区绿化建设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工作,它需要长期的维护和管理。
要明确绿化管理责任,成立专门的管理组织,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加强绿化维护工作。
加强小区绿化设施的维护,及时修剪草坪、疏通排水系统、修缮绿化设施、防止绿化设施的损坏,确保小区绿化的持续健康发展。
第四,发挥居民参与作用。
居民是小区绿化建设的受益者,他们应该成为小区绿化建设的参与者和管理者。
要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居民的参与热情,组织居民参与绿化维护和管理工作。
可以开展植树节、义务植树、绿化示范户评选等活动,吸引更多居民积极参与,共同打造美丽的家园。
第五,推进生态优先理念。
在小区绿化建设中,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
要在小区绿化规划设计中充分体现生态化、多样化、生物多样性的原则,合理配置绿地、花园、湖泊等绿化空间,打造生态友好型小区。
第六,倡导低碳环保生活方式。
小区绿化不仅仅是种植一些树木和花草,更要引导和倡导居民过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
要提倡垃圾分类、减少用水、节约用电等生活习惯,实现小区绿色环保理念的全方位体现。
创建绿色小区工作总结5篇篇1一、背景与目标随着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创建绿色小区已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小区旨在通过实施一系列环保措施,打造生态、宜居、和谐的绿色生活环境。
二、主要做法1. 规划先行,蓝图引领在创建绿色小区之初,我们制定了详细的规划方案,明确了小区的绿色发展方向和目标。
通过规划,我们确定了小区的绿化布局、节能设施、垃圾处理等关键指标,为后续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2. 绿化建设,提升生态质量我们加大了小区的绿化投入,种植了多种本地植物,提高了小区的绿化覆盖率。
同时,我们还设置了生态池塘、健身步道等设施,进一步提升了小区的生态质量。
3. 节能减排,降低能源消耗在节能方面,我们推广了节能灯具、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等设备,降低了小区的能源消耗。
同时,我们还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骑行等绿色出行方式,减少了私家车的使用频率。
4. 垃圾分类,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我们建立了完善的垃圾分类制度,将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等类别进行处理。
通过分类处理垃圾,我们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5. 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我们通过举办环保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居民普及环保知识,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同时,我们还组织了多次环保活动,如植树节、地球日等,增强了居民的环保责任感。
三、工作成效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小区的绿色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小区的绿化覆盖率得到了显著提升,空气质量和水质也得到了改善。
同时,节能减排措施的实施降低了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
垃圾分类制度的推行减少了垃圾处理量和资源消耗量。
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居民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四、经验与启示在创建绿色小区的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以下经验:一是规划先行的重要性;二是绿化建设的有效性;三是节能减排的必要性;四是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五是宣传教育的关键性。
这些经验为我们进一步推进绿色小区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五、未来展望虽然我们在绿色小区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加强生态住宅小区绿化建设的建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城市中的生态问题也日益凸显。
而生态住宅小区是城市居民生活的重要场所,其绿化建设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生态环境。
加强生态住宅小区绿化建设已成为当前城市建设的一个紧要课题。
为此,我们有必要提出一些建议,以加强生态住宅小区绿化建设,营造更加优美宜人的居住环境。
要加强对绿化建设的规划和设计。
在新建小区或对已有小区进行改造时,应充分考虑自然地形、水系、植被等因素,合理规划绿化空间和布局。
要充分尊重自然环境,保护已有的植被和生态系统,避免人为破坏。
在设计中应以增加绿色植被覆盖率,提升空气质量,改善小区内部的微气候为目标,打造具有生态特色的宜居小区。
要注重引入本地的植物种类,丰富植被种植。
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状况以及植被特点,选择适宜的树木、花卉和草本植物进行种植。
通过引入本地的植物种类,可以帮助维护当地的生态平衡,减少外来物种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这也有利于促进植被的生长,增加小区的绿化覆盖率,提升绿化效果。
要注重打造多样化的绿化景观,提升景观的艺术价值。
绿化建设不应只追求数量和面积,更应该注重提升绿化景观的品质和艺术价值。
在小区内部,可以栽种各类树木,设置花坛、草坪、喷泉等景观元素,打造宜人的休闲场所。
还可以设置人行步道、健身设施、儿童游乐场等功能,为居民提供更加丰富的休闲娱乐选择。
通过多样化的绿化景观打造,可以丰富居民的生活体验,提升小区的整体品质和居住舒适度。
第四,鼓励居民参与绿化建设,营造共建共享的绿色家园。
绿化建设不应是单方面的规划和设计,更应该鼓励居民参与共同打造绿色家园。
可以邀请居民参与绿化规划和设计,征集居民的意见和建议,确保绿化建设符合居民的需求和喜好。
可以组织居民参与绿化工作,种植花草、修剪树木、清理垃圾等,增强居民对小区绿化的责任感和归属感,营造共建共享的绿色家园氛围。
要加强管理和维护,保障绿化成果的可持续发展。
2024年住宅小区绿化管理制度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住宅小区绿化管理的规范和监督,维护小区环境卫生,营造良好的居住生活氛围,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所有住宅小区的绿化管理工作。
第三条住宅小区绿化管理应遵循绿色生态、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提高绿化质量,保护生态环境。
第四条住宅小区绿化管理应强调社会参与,加强居民意识,共同维护绿化环境。
第五条住宅小区绿化管理部门应加强对绿化施工、养护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监管,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第二章绿化设计第六条住宅小区绿化设计应充分考虑气候、土壤、植被等因素,合理规划绿化区域和种植植物。
第七条绿化设计应合理布局,保证景观效果,注重绿化植被的选择和植栽密度。
第八条绿化设计应注重景观塑造,提升小区整体环境品质,形成具有特色的绿化风格。
第九条绿化设计应遵循生态原则,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增加生物多样性。
第三章绿化施工第十条住宅小区绿化施工应按照设计方案进行,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
第十一条绿化施工应遵循环保原则,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合理利用资源。
第十二条绿化施工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具备相关技能和工作经验。
第十三条绿化施工现场应设置合理的安全设施,保障工人生命安全。
第四章绿化养护第十四条住宅小区绿化养护应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第十五条绿化养护应合理施肥、浇水、修剪等工作,保持植物的健康生长。
第十六条绿化养护应加强病虫害预防和治理,保护植物健康。
第十七条绿化养护人员应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保证工作质量。
第五章绿化管理第十八条住宅小区绿化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管理机制,明确责任和权利。
第十九条绿化管理部门应组织开展定期检查和评估工作,评估绿化质量和效果。
第二十条绿化管理部门应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居民对绿化管理的认识和参与度。
第二十一条绿化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投诉处理机制,及时解决居民反映的问题。
第六章绿化处理第二十二条住宅小区绿化管理部门应对绿化违规行为进行处理,及时纠正。
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强绿色生态居住小区建设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日期】2019.01.11•【字号】陕建发〔2019〕5号•【施行日期】2019.01.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强绿色生态居住小区建设的通知陕建发〔2019〕5号各设区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规划局、建委),杨凌示范区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西咸新区规划建设局,韩城市住房城乡规划建设局,神木市、府谷县住房城乡建设局:为深入贯彻《陕西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提升绿色生态居住小区规划建设水平,强化绿色、集成技术产部品的应用,提高绿色生态居住小区的性能品质、舒适感,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坚持高标准建设绿色生态居住小区1.要对标《绿色生态居住小区建设评价标准》,从建筑规划、设计、建材选用、工程施工、使用运行等各个环节,充分发掘项目的特征特点,建设有特色、高品质的住房,切实提高绿色生态技术应用的认知感知度。
2.要把政策规定要求作为基本依据,完善和优化工程规划设计,开展技术审查认定工作。
政策规定技术要求与《绿色生态居住小区建设评价标准》不一致时,应遵循“就高不就低”的原则。
二、加强绿色集成技术的应用1.要充分采用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因地制宜利用太阳能、地热能、中水、雨水等可再生资源,最大限度地降低材料消耗、人力成本,最大限度地降低对地质、水文等环境的影响。
2.要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绿色建筑占比应达到95%,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的要求,执行项目所属地规定。
3.要全面推广装配式建筑技术,提高项目建设的产业化水平。
2019年2月1日起,申报绿色生态居住小区,要提供装配式建筑技术设计、部品构件采购、工程施工约定等资料;工程主体尚未施工但未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的,申请不予受理,技术审查不予通过,验收视为不合格;已列入绿色生态居住小区建设计划的项目,工程主体尚未施工、项目周边100公里范围有构部件供给产能的,应采用预制楼梯、叠合楼板等部品构件。
加强生态住宅小区绿化建设的建议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住宅小区绿化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保护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加强生态住宅小区绿化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针对这种情况,我提出以下建议:一、通过高标准的绿化设计规划确保建设质量在建设生态住宅小区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绿化规划和要求,充分考虑小区周边环境特点、气候条件等因素,合理选择植物种类和布局方式,做到以美化环境和人居为主,并建立科学的绿化维护机制,适应不同季节的植物,保持绿化的持续美观。
二、增加小区的绿化面积在小区建设中,要尽可能地多保留土地面积用于绿化,同时通过简化设计和节约用地的方式,缩小建筑面积。
增加绿化面积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有效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和噪音,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合理配置绿化设施和设备在小区的绿化建设中,要注重设施的合理配置,包括喷水池、休闲座椅、公共健身器材等,可以让居民在运动和休闲娱乐中享受良好的绿色环境。
同时也要对小区内的绿化设备和设施进行定期维护和更新,保证其功能完好。
四、注重生态环保以及资源回收在小区的绿化建设中,要采取生态环保的方式,如开发雨水利用系统完成绿化的水源,同时也要注重资源的回收和利用,如利用绿色垃圾分类等方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浪费。
五、加强居民意识的培养和科普教育为了保护小区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居民们也应该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知识。
通过组织各种宣传教育活动、开展义务劳动等方式,让居民了解绿化建设的重要性和方法,并积极参与小区的环保事业。
综上所述,加强生态住宅小区绿化建设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需要有政府、开发商、居民等多方共同参与,才能构建一个美丽、宜居、健康的住宅环境。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规划与设计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规划与设计是当今社会建筑发展的重要趋势,注重环保与可持续性,为居民提供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
规划理念
1.生态环境保护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规划应以保护生态环境为核心,保留自然景观、增加绿化植被,打造宜居的绿色居住环境。
2.可持续发展考虑
规划设计应考虑小区的可持续发展,包括节能减排、水资源回收利用、垃圾分类处理等,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设计要点
1.绿色建筑材料应用
选用环保、可再生的绿色建筑材料,降低建筑对资源的消耗,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2.智能化设施应用
引入智能化系统,如智能照明、智能节能设备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浪费,为居民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
实践案例
1.绿色生态社区A区
A区采用了雨水收集系统、太阳能发电系统等绿色设计,实现了零碳排放,为住户提供了环保健康的居住环境。
2.生态园林小区B区
B区设计了生态园林景观,采用地源热泵系统、智能节能设备等技术,有效降低能耗,提升居住舒适度。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规划与设计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考虑,选用绿色建筑材料和智能化设施应用,可以打造环保、宜居的生活空间,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走绿色生态住宅的道路,是建设美丽家园、追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环境保护倡导绿色住宅小区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绿色住宅小区成为了当今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绿色住宅小区具有环保、节能、舒适等多重优势,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青睐。
本文将重点介绍环境保护倡导绿色住宅小区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施绿色住宅小区的相关措施。
一、环境保护倡导绿色住宅小区的重要性环境保护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而绿色住宅小区作为实践环保理念的重要载体,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方面:1.1 节约能源和资源绿色住宅小区通过采用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与技术,能够有效地节约能源。
例如,利用太阳能发电系统供电,通过建筑设计优化,使得室内采光和通风更加充足,减少对人工照明和空调系统的依赖,从而降低能源的消耗。
同时,绿色住宅小区还提倡资源的循环利用,如雨水收集和利用,废物减量和回收等,有效降低了资源的消耗。
1.2 减少环境污染绿色住宅小区采用环保的建筑材料和技术,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例如,选择低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建筑材料,减少室内空气污染;使用雨水收集系统,减少城市雨水排放压力,降低城市洪涝风险;推广低碳出行方式,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可以改善环境质量,降低环境威胁,还可以提升小区居民的生活品质。
1.3 促进健康与舒适绿色住宅小区以人为本,注重提供良好的室内外环境质量,为居民创造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
通过在建筑设计中考虑通风、隔热、隔音等问题,有效降低噪音和空气污染,减少居民患病的风险。
同时,绿色住宅小区还鼓励居民将小区内部的绿地与休闲设施充分利用,提供丰富多样的户外活动空间,进一步促进居民的身心健康。
二、实施绿色住宅小区的相关措施2.1 提倡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需要长期的、可持续的发展才能实现真正的效果。
在倡导绿色住宅小区的过程中,应提倡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性。
社区应设立专门的环保委员会或组织,负责管理和监督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并定期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居民对环保的意识和参与度。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1总则1.0.1为了在住宅建设中全面贯彻“节能、节水、节地、治污”的“八字方针”,加强住宅小区生态环境建设,根据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精神和“十五”计划纲要,参照世界各国住宅生态环境建设的技术和标准,结合我国国情,制定《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和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纲要》实施的总体目标是以科学技术为指导,以推进住宅生态环境建设和提高住宅产业化水平为总体目标,以住宅小区为载体,全面提高节能、节水、环保的整体水平,居住区土地节约和污染治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1.0.2绿色生态住宅小区(以下简称为:生态小区)建设应符合国家关于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方针、政策,并符合地方总体规划与建设要求。
1.0.3生态社区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现行的强制性标准和规范。
1.0.4生态小区建设应充分体现节能原则。
并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采用适宜的建筑节能措施,使生态小区的建筑节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1.0.5生态社区建设应充分考虑绿色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余热资源等)的利用,绿色能源利用率应达到一定水平。
使用常规能源时,应优化能源系统。
1.0.6生态小区建设应充分考虑节地原则。
应合理规划住宅、公建、道路、公共绿地等项目的用地,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提倡采用先进的建筑体系,以提高住宅的有效使用面积和耐久年限;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限期淘汰粘土实心砖等建筑材料。
1.0.7生态社区建设应充分体现节约资源的原则,尤其要注重节水技术和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
应尽可能使用可重复使用材料、可回收材料和可回收材料(3R材料)。
充分保护各类不可再生资源和国家稀缺资源。
1.0.8生态小区建设应自始至终贯彻环境保护原则。
应充分考虑小区建设及其运行过程中的环保问题,并应对“生态小区”进行全寿命周期环境保护管理,以促进我国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
1.0.9在生态社区建设中,要注意推广和使用适度先进、优化的集成技术体系和组件体系,特别是与节能节水有关的绿色环保技术和产品。
绿色住宅小区的建设与管理
发表时间:2018-06-06T11:38:11.87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6期作者:刘明[导读] 网络科技全球化的普及对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居住条件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促使绿色住宅小区逐渐被提上日程。
邯郸市商务局基建生活福利处河北邯郸 056001
摘要: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住宅提出全新的居住要求,这使得绿色住宅小区的建设得到越来越多的发展机会,但与此同时,对绿色住宅小区的建设和管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对绿色住宅小区的建设与管理和绿色住宅设计等相关课题进行研究。
此次研究从绿色住宅的内涵和特征入手,对绿色住宅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绿色住宅小区的建设和管理进行详细探讨。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明确建设绿色住宅小区的重要性,进而加快建设绿色住宅小区的步伐,以此来明确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方向,并推动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绿色住宅小区;小区建设;小区管理
前言:网络科技全球化的普及对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居住条件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促使绿色住宅小区逐渐被提上日程。
绿色住宅小区的设计需要按照生态化和智能化的原则进行,这样才能使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得以缓解,同时也更加满足人们对现代化住宅的设计要求。
此次研究的课题对丰富房地产行业对住宅建设方面的知识具有理论性意义,对指导绿色住宅的有效开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一、绿色住宅的内涵和特征
绿色住宅又叫健康住宅,其定义为人与自然可以和谐相处,并且可以持续性发展的住宅[1]。
绿色住宅需要以健康节能为核心,不仅要对环境和资源进行合理运用,而且还要为居住者的居住环境提供保障,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有效融合。
绿色住宅的特征主要包括:第一,循环转换系统的高效率化,在环保和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基础下,利用先进技术来实现物质与能量之间的转化,以达到资源和能量之间循环利用的效果;第二,高质量的环境系统,绿色住宅的特色之一是将垃圾进行分类处理,从而达到环境指标符合人类居住条件;第三,绿化系统的全面性和多功能性,绿色住宅可以形成全面网络覆盖,为住宅区的生态绿化奠定基础;第四,管理水平的高技术化,将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从而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
二、绿色住宅设计的基本原则
绿色住宅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第一,绿色住宅的生态化,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绿色住宅需要在能源、废弃物品处理、绿色材料等方面满足国家要求,并且以节能、环保等作为核心方向,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 [2]。
例如:在完成建设的金丰小区中,已经实现了太阳能系统的使用,由于太阳能系统的引入,使得节能、节水效果得到显著的提高,并且其可以将能源进行有效转化利用,从而为能源的多样性提供方向;第二,绿色住宅的智能化,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促使人们对住宅提出全新要求,因此绿色住宅需要遵守智能化原则 [3]。
三、绿色住宅小区的施工现场及管理
在金丰小区绿色住宅项目中,在施工管理中采用加强现场管理、以项目为核心的管理体制、提高施工人员的职业道德等策略,从而使金丰绿色住宅小区更加符合人们居住的要求。
(一)对施工现场加强管理
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可以对现场管理的功能和作用更加了解,使施工现场的秩序可以得到保障,秩序是保证效率的前提,以此来提高施工效率,从而来达到降低企业经济成本的目的。
以金丰小区为例,其在建设过程中,对施工现场管理比较重视,首先,对施工人员进行有效指导,使其明确自己的工作岗位和职责,从而为施工现场的秩序性提供保障;其次,对施工设备和材料进行严格的审查,确保其符合金丰小区建设的标准要求,从而杜绝材料原因引发的安全事故问题的发生,以此来达到降低企业经济成本的效果。
(二)以项目管理为核心建立管理机制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项目的获取需要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对施工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建筑施工承包企业逐渐加强劳动者和管理者之间的有效结合,并且对生产关系进行必要的创新研究,以此来实现以项目管理为核心的施工管理体制改革。
为达到这样的目的和效果,首先,建立必要的施工生产系统,该系统中的主要对象为项目经理,以此来达到项目经理责任制的有效实施;其次,将施工管理体系进行层次化处理,但其核心还是项目管理,以此达到责任细致化的目的;最后,建立完善的运营机制,对市场进行模拟化处理,从而为企业的有效运营提供依据[4]。
(三)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
由于施工的复杂性,导致施工现场的从业人员数量比较多,因此有效提高其职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项目经理需要用发展性的眼光来进行施工工作的部署,从而保证施工现场更加的合理化,以此来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性以及施工质量的高标准化;其次,项目经理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动态性的管理,由于施工进程的不断推进,施工现场会增加大量的施工人员、施工材料和设备等,项目经理需要根据施工进度和需求,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动态性的管理,从而可以保证施工人员和材料设备的合理化调度,避免施工现场出现混乱的情况;最后,需要利用创新思维来进行工作的有效开展,项目经理需要根据时代发展的新需求,对项目管理方式和手段进行创新改革,为施工项目符合时代发展要求提供保障。
除此之外,需要对项目经理进行培训,使其知识结构得到有效的更新,从而为工作更好的开展提供保障。
例如:在金丰小区建设的过程中,相关企业会对施工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从而使其职业素养得到良好的提升,这样可以使其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高、操作行为更加的规范化,以此来为金丰小区建设的质量和工期提供保障。
结论:通过本文的论述可知,绿色住宅更加满足人们对住宅的要求,并且绿色住宅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因此本文提出了在绿色住宅小区的施工现场以及管理的几个措施:对施工现场加强管理、以项目管理为核心建立管理机制、提高施工人员的职业素养。
希望此次的研究内容和结果可以得到相关行业的重视,并且在实际应用中,根据自身企业的特殊属性对其进行创新应用。
参考文献:
[1]邓鳌.浅谈住宅建筑小区的规划设计与探析[J].四川水泥,2017,12(09):79-80.
[2]肖乾明.研究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给排水设计[J].低碳世界,2017,42(24):164-165.
[3]肖晓苗.绿色生态型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7,38(15):206.
[4]谢媛芳,缑锋利,田耕英.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特征及建设原则[J].建筑节能,2015,43(12):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