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功能测定
- 格式:doc
- 大小:86.00 KB
- 文档页数:11
运动心肺功能测定运动心肺功能测定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室检查方法,用于评估个体的心肺功能水平。
通过评估人体在运动过程中对氧气的摄取和利用能力以及身体对运动负荷的适应性,可以判断出一个人的心肺功能水平。
运动心肺功能测定可以帮助人们制定适当的运动计划,评估运动中的健康风险,以及检查心肺功能的变化。
1.测定静息心肺功能:在进行任何运动之前,首先需要测定个体在静息状态下的心肺功能。
这包括测量个体的静息心率、静息呼吸频率、以及静息肺活量等指标。
这些数据可以作为后续运动测试的参考值。
2.运动负荷测试:个体需要进行有氧运动负荷测试,通常采用跑步机、踏步机或自行车等设备。
个体会被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以一定的速度或强度进行运动,一般会逐渐增加运动负荷,直到个体无法继续运动为止。
在这个过程中,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指标会被监测和记录下来。
3.摄氧量测试:运动过程中还需要进行摄氧量测试,这是评估个体心肺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个体会在运动期间佩戴气体分析仪器,通过呼吸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来计算出个体的摄氧量。
摄氧量反映了个体的氧气摄取和利用能力,是评估心肺功能的重要参考指标。
4.运动心率测试:个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心率变化也是评估心肺功能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在运动过程中,个体的心率会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而逐渐上升。
通过监测和记录个体在运动期间的心率变化,可以评估个体的运动适应能力和心肺功能。
总之,运动心肺功能测定是一种评估个体心肺功能水平的重要方法,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并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
通过定期进行运动心肺功能测定,可以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心肺功能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和调整。
心肺功能的评估和测试技巧心肺功能评估是对个体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进行客观评价的过程。
通过评估和测试心肺功能,可以帮助医务人员了解个体的身体状况和健康水平,为制定个人健康计划和康复方案提供依据。
本文将介绍心肺功能评估的一些常见方法和测试技巧。
1. 静息心率的测定静息心率是指人体在安静状态下的心脏跳动频率。
常规的静息心率测定方法是在清晨醒来后,未进行大量身体活动的情况下,用手指或心率计测量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另外,可以利用心电图仪器来监测心脏电活动并计算心率。
正常成年人的静息心率一般在60-100次/分钟之间。
2. 最大摄氧量(VO2max)的测定最大摄氧量是反映人体心肺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表示个体在最大努力下单位时间内摄取氧气的能力。
VO2max的测定需要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常见的测试方法有:- 直接测定法:通过运动试验(例如踏车或跑步机),结合呼吸气体分析仪器,测量个体在运动过程中的氧气消耗量,以确定VO2max。
- 间接估算法:通过一系列运动试验(例如步行、跑步或登山),根据心率和运动强度的关系,推测出个体的VO2max。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准确性较直接测定法稍低。
3. 心肺体力测试心肺体力测试是指通过一系列体力活动测试和测量来评估个体的心肺功能水平。
其中包括步行测试、跑步测试、单车测试等。
这些测试通过记录个体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定距离或达到一定运动强度时的心率、呼吸频率等参数,来评估个体的心肺功能。
4. 呼气流量测定呼气流量测定是评估个体呼吸功能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呼气流量测定仪器,可以测量个体在不同呼气阻力下的呼气流速和容量。
常见的呼气流量测定方法有峰流速-容量曲线(PEF)、最大呼气流速(MEF)等。
这些测定方法可以评估个体的呼吸机械功能,对呼吸道疾病和肺功能异常的筛查辅助有一定价值。
5. 心电图(ECG)的测定心电图是评估心脏电活动的重要工具。
通过在胸部贴上导联,可以记录到心脏的电信号,并将其转化成图形数据。
心肺功能检测方法
心肺功能检测是通过一系列的测试和测量来评估个体的心脏和肺部的功能状况的方法。
以下是常见的心肺功能检测方法:
1. 呼吸测试:包括肺活量测试、肺功能检查(如呼气流量测定、肺泡弹性测定等)等。
这些测试可以评估肺部功能和呼吸机械特性,如气流限制和肺弹性损失。
2. 心电图(ECG):通过监测和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来评估心脏功能。
ECG可以检测心率、心律失常、心肌缺血以及其他心脏疾病等。
3. 运动测试:运动负荷测试可以评估个体在运动时的心肺适应能力。
常见的运动测试包括心电图运动试验(Exercise ECG)、负荷试验、运动耐力测试等。
4. 脉搏氧饱和度测试:通过夹在耳垂、手指或脚趾上的血氧仪监测血液中氧气的饱和度来评估肺部供氧情况。
5. 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通过将可携带的ECG仪器连续记录个体的心脏电活动24小时来评估心脏功能,并帮助识别心律失常等。
6. 气体交换测试:通常使用呼吸气体分析仪来测量呼出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评估运动时的气体交换效率。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医务人员评估个体的心脏和肺部功能状况,诊断心脏疾病、呼吸疾病、肺部疾病以及评估个体的体育健康状况。
具体的检测方法会根据需要和病情而定。
心功能六百米测定法
摘要:
一、心功能六百米测定法的简介
二、心功能六百米测定法的原理
三、心功能六百米测定法的操作步骤
四、心功能六百米测定法的应用领域
五、心功能六百米测定法的优缺点分析
六、总结
正文:
心功能六百米测定法是一种评估心肺功能的方法,通过测定受试者在六百米距离内完成的时间,来判断其心肺功能水平。
该方法简便易行,广泛应用于运动员选拔、康复训练和健康评估等领域。
心功能六百米测定法的原理是利用运动过程中,心肺系统对氧气需求和供应的平衡来评估心肺功能。
在测定过程中,受试者需尽力完成六百米距离,记录所需时间。
根据完成时间,可评估受试者的心肺功能水平。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选择适当的场地,如田径场、操场等,设立起点和终点,并测量距离为六百米。
2.受试者需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以避免运动损伤。
3.受试者在起点做好准备姿势,听到发令后开始跑动,尽全力完成六百米距离。
4.记录受试者完成六百米的时间。
心功能六百米测定法广泛应用于体育领域,如运动员选拔、体能测试等。
此外,还适用于康复训练,如心脏病患者康复评估等。
在健康评估方面,心功能六百米测定法可用于评估不同年龄层和职业群体的心肺功能水平。
然而,心功能六百米测定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测试结果受年龄、性别、体重等因素影响,需进行个体化分析。
此外,测定过程中可能出现运动损伤,如关节损伤、心肌损伤等,需密切关注受试者的身体状况。
综上所述,心功能六百米测定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评估心肺功能的方法,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
测试心肺功能的方法心肺功能指的是心脏和肺部在运动时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能力。
测试心肺功能的方法有多种,可以通过不同的测试来评估个体的心肺健康状况。
1. 标准运动耗氧量测试(VO2 max test)标准运动耗氧量测试是测试心肺功能的金标准方法。
测试者在跑步机上进行逐渐加大的运动负荷,直到达到最大耗氧量为止。
通过呼吸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比率,可以得出个体的最大氧耗量。
VO2 max测试可以评估一个人的心肺健康状况,也可以用来监测运动训练的效果。
2. 简易运动耗氧量测试(Step test)简易运动耗氧量测试是一种简单的心肺功能测试方法,测试者可以在台阶上进行规定时间的上下活动,根据活动后心率恢复的速度来评估心肺功能状况。
这种测试方法可以在没有专业设备的情况下进行,适用于一般人群的测试。
3. 肺活量测定肺活量指的是肺部在最大呼吸和最大呼气时的空气容积。
通过肺活量测定可以评估个体的肺部功能和呼吸能力。
通常通过吹气式肺活量计进行测试,也可以通过简单的吹气测试来评估肺活量。
4. 心率变异性测试心率变异性是指心率在不同状态下的变化程度,正常情况下心率会在呼吸和运动状态下有一定的变化。
通过测试心率变异性可以评估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也可以反映心血管系统的健康状况。
5. 无氧阈测试无氧阈是指运动时人体无氧能量供应的阈值,通过测试无氧阈可以评估个体的耐力和耐久力。
通常可以通过血乳酸浓度来评估无氧阈,也可以通过心率和呼吸频率等指标来评估无氧能力。
总结来说,测试心肺功能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个体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
测试心肺功能有助于评估个体的健康状况和运动能力,也可以指导运动锻炼和康复训练的方向。
在进行心肺功能测试时,需要注意测试的环境和操作规范,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在进行测试前应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的建议,以便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并做好测试准备。
运动⼼肺功能测定课题运动⼼肺功能的测定⽬的要求1、了解⼼肺功能测试仪的基本组成。
2、掌握运动⼼肺功能测试的原理和⽅法,以及软件的使⽤⽅法和数据分析。
3、了解当前⼼肺功能测试的应⽤领域。
4、了解体育运动对⼼肺功能的影响。
5、学习正确使⽤软件系统。
实验课时 4学时实验器材跑台,电脑,彩⾊打印机,cortex软件系统,混合⽓体分析仪,12导⼼电图仪,⼼率带。
应⽤领域(实例)⼼肺功能测定、游泳运动实地测试、⾃⾏车实地测试、特殊作业环境测试、篮球运动、冰球运动、马术运动、减肥健美。
实验原理1、⼼肺功能测试的定义:⼼肺功能测试(Ergospirometry)是评估健康或疾病⼈群⼼肺功能状况的⼀种⽆创的测量⽅法。
其基于实际测量或计算的⼼功参数、肺功能参数及通⽓交换的参数。
2、⼼肺功能测试⽅法的⽣理基础:⼈体的⽣理活动依赖于肌⾁的活动。
肌⾁的活动 (收缩) 需要释放肌⾁中的能量 (ATP)。
ATP 的获得,来⾃于储存在肌⾁内的营养物质的燃烧(氧化) (线粒体)。
燃烧肌⾁内的营养物质需要氧(O2)。
⼆氧化碳 (CO2) 作为氧化的废物需要排出。
O2 及CO2的传输依赖于⾎液循环系统。
与周围环境的⽓体交换 (O2-摄取, CO2-排除) 依赖于肺脏的功能。
3、测量⽅法:1)混合室测量法(混合⽓体法);⽓体分析采样只能在呼⽓阶段进⾏,对于呼出的⽓体只能按⼀定⽐例采样 (⼀定⽐例);测量的为平均⽓体( O2- 及CO2)浓度(如每 10s测试读取⼀次参数值)。
2)每次呼吸法(Breath by Breath);⽓体进⾏连续采样分析,测试的结果为实际⽓体浓度 (O2, CO2) 应⽤快速反应传感器。
4、测量⽅法测测量参数:FIO2 / FICO2:(吸⼊. O2- / CO2-浓度);FEO2 / FECO2 :(呼出. O2- / CO2-浓度) ;V‘(t): (呼吸流量轨迹); Ta :(周围环境温度)PB : (⼤⽓压) HR: (⼼率).5、⼼肺功能计算参数:潮⽓量、呼吸频率、每分通⽓量、每分摄取或呼出量、呼吸交换率相对摄氧量、氧脉搏、等价通⽓量、⽆氧域、最⼤脂肪氧化率⼼肺功能测试的应⽤与发展1、运动⽣理的基础研究2、运动训练强度的控制3、⼼肺功能的风险评估4、⼼肺功能康复的评定5、⼼⾎管系统疾病的早期诊断6、⼼肺功能药物治疗的评估7、营养评估8、职业卫⽣保健观看操作视频边看边讲解(1、软件安装;2、设备连接;3、操作步骤。
心肺功能评定心肺功能评定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方法,用于评估个体心肺系统的健康状况以及相关疾病的风险和严重程度。
本文将介绍心肺功能评定的意义、常见的评定方法以及评定结果的解读。
一、心肺功能评定的意义心肺功能评定是一个全面而有效的方法,用于评估一个人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以及整体健康状况。
它可以帮助医生了解个体的基础心肺功能,判断是否存在心肺疾病风险,以及为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计划提供依据。
二、常见的心肺功能评定方法1. 心电图(ECG)心电图是一种常见的无创检查方法,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来评估心脏的功能状态。
ECG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心脏是否存在异常节律、心肌缺血等疾病。
2. 血压监测血压监测可以帮助医生了解个体的血压变化情况,判断是否存在高血压或低血压等心血管疾病风险。
3. 肺功能评估肺功能评估通常通过呼吸试验来完成,常见的呼吸试验包括肺活量测定、呼气峰流速检测等。
这些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肺功能异常,以及评估肺疾病的严重程度。
4. 运动耐力测试运动耐力测试可以评估个体在运动状态下心肺系统的适应能力。
常见的方法包括步行测试、跑步测试等。
这些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判断个体的心肺适应能力,以及制定运动处方和康复计划。
三、心肺功能评定结果的解读1. 正常范围心肺功能评定的结果通常会与正常范围进行比较。
如果结果在正常范围内,说明个体的心肺功能良好,没有明显的心肺疾病风险。
2. 异常指标如果评定结果显示某些指标超出了正常范围,可能表示存在心肺疾病的风险。
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以确定具体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3. 个体差异需要注意的是,心肺功能评定的结果可能会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
因此,医生会根据个体的年龄、性别、体重等因素综合评估,并结合其他的临床信息进行综合判断。
结论心肺功能评定是一种重要的医学检查方法,通过评估个体心肺系统的健康状况,可以判断心肺疾病的风险和严重程度,为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计划提供依据。
运动心肺功能测定报告解读
运动心肺功能测定报告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基本信息:包括测试者姓名、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基本信息,以及测试时的时间、地点、测试仪器等信息。
2. 测试结果:包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含量等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运动前后的血氧饱和度、心输出量、肺活量等指标的变化情况。
3. 运动曲线:通过运动曲线可以直观地了解测试者在运动过程中各项指标的变化趋势,以及运动强度、持续时间等信息。
4. 运动负荷评估:通过计算运动负荷指数、最大摄氧量等指标,评估测试者的心肺功能水平和有氧运动能力。
5. 健康建议:根据测试结果和健康状况,给出相应的健康建议和锻炼指导,包括锻炼强度、时间、频率、运动方式等方面的建议。
对于运动心肺功能测定报告的解读,需要结合测试者的具体情况和测试结果,综合分析各项指标的变化趋势和数值,以及运动曲线的变化
特点,从而评估测试者的心肺功能水平和有氧运动能力,并提出相应的健康建议和锻炼指导。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测试结果只是一种参考,具体的健康状况还需要结合其他相关检查和评估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第四节心肺功能测定心肺功能测定不仅对于慢性心肺疾病患者的诊断康复治疗及预后非常重要,而且也是其他许多残疾患者康复评估的重要内容,如高位截瘫、严重的脊柱侧弯及胸椎后凸畸形、运动神经元病、肌病等程度不等地影响心肺功能,在康复医疗中应引起重视,勿以遗漏。
一、心功能评估康复医学科在临床心脏专科的检查、诊断和心功能检查(如右心功能测定,左心功能测定、肺臂循环时间测定等)基础上,侧重心功能容量的测定,主要方法为运动试验。
(一)运动试验运动试验在心血管疾病康复方面,已被广泛使用。
许多学者认为试验不仅安全,而且提供了心脏功能容量(cardiac functional capacity)的客观指标。
运支试验在心血管疾病康复中的用途,见表2-4-1。
表2-4-1 运动试验在心脏病康复中的应用一般主张急性心肌梗塞、冠脉搭桥术后等住院过程中,以及出院前评价,应用低水平运动试验;复工以及制定运动处方等心脏功能容量测定时,可以采用运动量较大的次极限量运动试验,但试验终点,不应以心率标准而以试验中出现的症状,如心绞痛、呼吸困难或运动引起血压下降≥1.3Pa(10mmHg),连续3个以上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为终点,此即De B’usk所主张的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其终点标准见表2-4-2。
表2-4-2 极限量、次数限量运动试验终点低水平运动试验:在心血管疾病康复活动早期,如AMI或心脏手术后康复,康复活动都很有限,一般都无需参考心脏功能的最高限界,不必冒次极限量运动的风险。
美国至今仍有人主张在康复活动早期例如出院前后做低水平运动试验,只有在复工时才做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
他们认为低水平运动试验,同样可以得到有用的资料,借以指导康复活动。
具体方法如下:(1)平板试验方法应用必进的Bruce运动试验方案,颇为适合(表2-4-3)。
(2)踏车试验方法开始时按3个METs,给予功量150KPM,增至4个METs时,可给300KPM,转速60次/分,前后两次共4分钟,中间可休息2分钟。
表2-4-4可供试验时参考。
表2-4-3 改进的Bruce运动试验方案表2-4-4 体重和踏车试验摄氧量(3)二级梯运动试验方法本法简便易行,1/2单倍量试验相当于4METs,单倍量和双倍量试验分别相当于5.6或6.7METs。
以上低水平运动试验时,也应有医生在场监护,至于心率一般不应超过115次/分,出现症状时,应按照表2-4-2终止运动试验标准及时停止。
应用代谢用量(METs)指导康复活动方法在心血管疾病康复中,体力活动既不应不足,也不应过度,才能取得最好的疗效。
早年多依据心脏功能分级,结合活动后心率和心电图改变,指导康复活动,这种方法简便易行,目前也用于一些疾病,如心力衰竭的康复,但近年来发现本法过于简单,主张应用更为精确的方法,即应用METs指导康复活动,特别是用于冠心病的康复。
应用METs指导康复活动,首先要做好心脏功能容量测定。
精确地了解心脏能够负担的体力活动限度,结合METs指导心脏康复的体力活动。
METs或按音称之为“梅脱”,系指机体在坐位休息时,摄氧3.5ml/kg.min,将此定为1个METs。
所谓心脏功能容量又称体力工作容量(physical working capacity),也就是体力活动的最高限度,其测定一般应用平板或踏车运动试验,测定时应从最低负荷量开始,在测定时有医生在场,连续监测心电图,直至体力疲惫或出现症状时,即达到终点的负荷量,经折算成METs,即是心脏或体力工作容量。
根据所测得的患者心脏功能容量,指导患者的生活自理、家务、体育娱乐,职业等活动。
应用METs指导康复活动时,应参考运动生理学知识,避免机械搬用,一般对所求得的容量,主张适当留有余地,按70%左右予以应用,如二级梯1/2单倍量、单倍量和双倍量试验阴性患者,经折算后只按3、4、5个METs指导患者活动。
也有人将各项活动的METs划一个范围,以便合理地应用这顶方法。
另外,在心脏功能评估中还要重视动态心电图和遥测心电图的应用。
不仅应用于运动试验过程中,而且在患者出院前及回家后定期监测,以更深入了解日常生活细节和不同体力活动对心脏的影响,及早发现恶性心律失常,更合理地安排日常生活活动。
二、呼吸功能评估呼吸功能检查一般包括通气功能检查,呼吸力学检查和小气道功能检查等。
它目前不仅用于康复治疗中,并且也用职业评定中。
在进行上述检查中必须考虑两个重要影响因素:(1)精神因素呼吸受精神因素的直接影响较多。
呼吸功能检查需要病人高度配合,往往由于合作程度的好坏,明显影响检测结果。
因此,必须重复多次进行,取其比较恒定的值。
并且一般均以±20%为其正常范围。
(2)呼吸系统状态在不同的呼吸系统状态,呼吸功能改变也较明显,例如一次是在呼吸道炎症情况下,一次是在消除呼吸道炎症后的情况下进行。
则两次结果往往有较大差别。
此时即不能认为是呼吸功能的改善。
这仅仅是炎症对呼吸功能影响的消除结果。
又如一次在排痰前进行,一次则在排痰后进行,则其结果也只能说明是痰液影响的消除。
因此,必须注意前后动态检查中基本条件的一致性。
对呼吸功能评定包括主观症状和客观检查两大类:1.主观症状通常以有无出现气短、气促症状为标准。
采用六级制,即按日常生活中出现气短、气促症状,分成六级:0级;虽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功能有减退,但活动如常人。
对日常生活能力不受影响,即和常人一样,并不过早出现气短、气促。
1级:一般劳动时出现气短,但常人尚未出现气短。
2级:平地步行不气短,速度较快或登楼、上坡时,同行的同龄健康人不感到气短而自己有气短。
3级:慢走不及百步出现气短。
4级:讲话或穿衣等轻微动作时有气短。
5级:安静时也有气短,无法平卧。
2.客观检查(1)肺容量肺容量包括潮气量、补吸气量、深吸气量、肺活量、残气量、功能残气量和肺总量等,其中以肺活量最常用。
健康成人的肺活量,因性别、年龄、体型和运动锻炼的情况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一般男性高于女性,身材高大、体型肥胖者高于身材较矮、体型瘦小者;运动锻炼可使肺活量增加;成年人随年龄增加,肺活量逐渐减少,具体检查方法有:1)常规肺活量测定,即在深吸气后,对气量筒进口大力将气吹至肺量筒内,可重复数次,取其最高值。
其正常值可根据身高和年龄进行推算:男性=[27.63-(0.112³年龄)] ³身高(cm)女性=[21.78-(0.101³年龄)] ³身高(cm)无论肺活量的绝对值如何,更重要的在于观察肺活量的改变。
例如,某病人的计算肺活量4500ml,而他的实际测得肺活量是3800ml,其值低于同类平均值的15%,但不能根据这个值较低而认为是异常。
假如病人经过治疗后肺活量增加至5000ml,这才可认为最初值是低的。
2)多次肺活量测定为每隔30秒重复检测肺活量一次,连续3~5次。
正常情况下肺活量值基本不变(可有±2%的误值),或略有增加,如所测的肺活量值有下降,常提示肺功能差或呼吸肌疲劳。
虽在很多疾病中会有肺活量的减少,但肺活量减少绝不是任何一种疾病的特征,且其绝对值与肺部疾患的严重情况并不完全一致,因此其实用价值受到限制。
但本法操作简便,设备价值低廉,易得到病人合作,因此仍得到广泛应用。
本法可作半定量指标。
(2)通气量常用指标有最大通气量(MVV,又称最大自主通气量)和时间肺活量(FVC 或FEV,或称用力呼气量)。
1)最大通气量即在15秒内测定最大限度的快而深的呼吸,描记在记纹鼓上,然后进行测量计算。
这一项剧烈的呼吸运动,凡本虚或有严重心肺疾患及近期咯血者不宜使用。
哮喘症也应慎用。
其标准值与实测值差别很大,即使健康人也可高达30%,因此只有在很大改变时才有价值,所以通常有用绝对值而取占预计MVV百分比的值。
它受以下因素所影í吀:胸廓活动,如强直性脊椎炎、老年性肺气肿和老年性脊柱后凸时减少;呼吸肌的功能和协调性,如胀、肺气肿等减少。
2)时间肺活量主要测定气道阻塞及呼吸肌力和协调性。
由病人大力地将气体呼入气量计内,这种仪器可以记录呼气总量和以秒为单位的记录装置。
常取第一秒的肺活量数,并以其与总容积百分率表示。
健康人可以在一秒钟内呼出肺活量的83%,两秒呼出94%,三秒呼出96%。
凡第一秒呼出量下降,说明气道阻塞,多见于肺组织弹性丧失、支气管痉挛、狭窄。
上述两项指标在判断阻塞性肺气肿分度的指标化,见表2-4-5。
表2-4-5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临床分度功能标准(3)呼吸气分析是检测气体代谢的一种无创性方法。
虽然影响气体代谢的环节较多,但在无内分泌疾病、严重贫血情况,主要受心肺功能的影响。
当有心或肺疾病时,吸氧量并和此相关的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变。
世界卫生组织将各种活动强度(包括日常生活活动)也简化为能量消耗量,即该活动占安静时每分钟、每公斤体重消耗3.5ml 氧作为一个代谢当量的倍数(METs)来计算。
因此对呼吸气分析的应用已日渐普遍。
该项测定可用专门的肺功能仪进行,分别测定安静、定量活动后及恢复期中的耗卖量。
或测最大运动能力时的最大耗氧量(VO2max)或测某一活动中的每分耗氧量(VO2)。
在测定中须同时测定心率,记录每分通气量(VE),然后根据实测指标,呼出气和大气中的氧差(O2D%)和二氧化碳差(CD2D%)推算出摄氧量(VO2)、氧当量(VE/O2D%)、二氧化碳当量(VE/CO2D%)、氧脉搏(OP、VO2/心率)、呼吸商(RQ、CO2/O2)、恢复商(EQ)等值。
EQ=运动中VO2-安静时O2/恢复VO2-安静时O2上述气体容量指数,必须校正为标准状态下的容量(即STPD,O°C,76mmHg ,干气)。
其正常值见表2-4-6。
注:耗氧量( oxygen consumption )和摄氧量(oxygen uptake)在实际应用中可引互通用。
表2-4-6 定量运动呼吸气分析正常值(4) 其他呼吸功能测定定法有:U型管试验(Valsalva)、屏气试验、吹火试验、吹瓶试验等。
这些方法较为粗略,但简单易行,可做为一般治疗前后对比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