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案例:指定受益人的权利任何人不可剥夺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4
保险案例一、人身保险和人寿保险案例最大诚信原则和不可抗辩条款1、1996年3月,某厂45岁的机关干部龚某因患胃癌(亲属因害怕其情绪波动,未将真实病情告诉本人)住院治疗,手术后出院,并正常参加工作。
8月24日,龚某经同志吴某推荐,与之一同到保险公司投保了简身险,办妥有关手续。
填写投保单时没有申报住院和身患癌症的事实。
1997年5月,龚某旧病复发,经医治无效死亡。
龚某的妻子以指定受益人的身份,到保险公司请求给付保险金。
保险公司在审查提交有关的证明时,发现龚某的死亡病史上,载明其曾患癌症并动过手术,于是拒绝给付保险金。
龚妻以丈夫不知自己患何种病并未违反告知义务为由抗辩,双方因此发生纠纷。
对于此案该如何处理? 假如被保险人是让别人代其体检又该如何处理?答:被保险人在投保时可能有对自己健康状况有一个准确了解(患某种疾病),也可能不清楚自己究竟患何种疾病。
在前一种情况下,投保人对自己患何种疾病的陈述必须是一种观点的陈述。
在本例中,龚某不知自己已患有胃癌,仅从他未声名自己已患胃癌的角度看,并不算违反告知义务。
但是,龚某对自己几个月前住过院,动过手术的事实是不可能有不知道的,他却没有加以说明。
在被保险人确不清楚自己到底患何种病的情况下,倘若他对病情做了感知性陈述,尽管这种陈述不一定与事实相符(如患有胃癌,家属等善意地告诉他得的是胃病,他申请患过胃病)他在义务履行上是绝对无瑕疵的,但是如果他隐瞒或虚假陈述了就医或治疗等方面的事实,则犯有未适当告知重要事实的过错,应当承担违反告知义务的不利后果。
保险人因此获得抗辩权,拒绝给付保险金,并视故意和过失的动机不同,决定是否退还保费。
年龄误告条款2、①被保险人25岁时投保终身死亡保险,保额20000元,每年应缴保费55元,但由于投保时年龄误报为28岁,故每年实收保费为60元,10年后保险人发现,有哪几种处理方法?各应如何处理?②被保险人51岁时投保终身死亡保险,保额50000元,,但由于投保时年龄误报为48岁,故每年实收保费为400元。
保险最大诚信原则案例原则的案例最大诚信原则,作为保险契约的基本原则,对保险契约的影响是全面而深远的。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保险最大诚信原则案例,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保险最大诚信原则案例篇12000年5月,某公司42岁的业务主管王某因患胃癌(亲属因害怕其情绪波动,未将真实病情告诉本人)住院治疗,手术后出院,并正常参加工作。
8月24日,王某经同事推荐,与之一同到保险公司投保了人寿险。
王某在填写投保单时并没有申报身患癌症的事实,也没有对最近是否住过院及做过手术进行如实说明。
2001年7月,王某病情加重,经医治无效死亡。
王某的妻子以指定受益人的身份,到保险公司请求给付保险金。
保险公司在审查提交有关的证明时,发现王某的死亡病史上,载明其曾患癌症并动过手术,于是拒绝给付保险金。
王妻以丈夫不知自己患何种病并未违反告知义务为由抗辩,双方因此发生纠纷。
保险最大诚信原则案例篇2某煤矿作为投保人为其所有的工人集体投保,与某保险公司签订了保险合同,并交纳了相应的保费,但作为被保险人的工人没有在保险合同上签字。
在保险合同约定的期间,该煤矿发生矿难,导致两名矿工死亡,矿工家属索赔时,保险公司以保险合同未经被保险人书面同意,保险合同无效为由拒绝赔付。
保险最大诚信原则案例篇31997年11月,刘某在某保险公司业务员的说服下投保,11月18日保险公司签发了"老来福终生寿险"及"附加住院医疗保险"。
1998年9月,刘某因病住院,医疗费十扣158.30元。
1998年10月,刘某持保险单向保险公司申请给付医疗费,保险公司以刘某带病投保为由拒绝给付。
刘某遂以该保险公司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试论保险受益人制度受益人是保险法上特有的权利主体。
我国明确将受益人规定于保险法上,充分体现了尊重当事人处分自己民事权利的立法精神。
然而综观我国保险法,受益人制度及与之相关的受益权、指定权、变更权,确有漏隙之嫌。
其与我国婚姻法、继承法的衔接,也并不十分通畅。
在理论界及保险实务中,人们把注意力主要放在保险人与投保人之关系上,这本毋庸置疑;但是,投保人、被保险人与受益人之间的关系也很重要。
这三者的关系大多数反映的是婚姻家庭关系,维系社会安危,不可不察。
本文试从受益人及其相关的权利角度来论述这一问题,并就涉及到《保险法》立法之不足及其对策展开分析。
一、关于受益人及涉及受益人的相关权利(一)受益人概念受益人是为保险法上的权利主体,它是保险合同的关系人,而非当事人。
依《法学词典》的定义,受益人是:“根据保险合同有权领取保险金的人”。
台湾《保险法》第五条“(定义<五>受益人)本法所称受益人,指被保险人或要保人约定享有赔偿请求权之人,要保人或被保险人均为受益人”。
依我国《保险法》第二十一条第三款:“受益人是指人身保险合同中由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指定的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投保人、被保险人可以为受益人”。
因此,受益人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法学词典》及台湾《保险法》取广义,除了人身保险外还包括财产保险中的受益人。
许多发达国家也采用的广义。
但我国保险法取狭义,仅限于人身保险。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于二零零一年十月一日开始实行的《信托法》提到了“受益人”,不过这与保险法上的受益人有着根本区别,因此不在本文论述之列。
受益人分类解析对于受益人的分类,我国《保险法》未明示。
依据不同的标准,对受益人可作多种分类。
1.法定受益人与非法定受益人(指定受益人)上述分类,是根据在确定受益人方面,法律有无明文规定。
例如,依我国《保险法》第六十三条,死亡保险中被保险人的法定继承人同时也是法定受益人,当没有指定受益人时,享有受益权。
此外,人身保险中的被保险人为法定受益人。
保险利益原则案例及分析保险利益原则是指保险合同当事人应当按照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保险人和被保险人应当在保险合同中履行自己的义务,保险利益原则是保险合同的核心原则之一,是保险合同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保险利益原则的核心是保险合同当事人应当按照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保险人和被保险人应当在保险合同中履行自己的义务。
保险利益原则的核心是保险合同当事人应当按照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保险人和被保险人应当在保险合同中履行自己的义务。
保险利益原则的核心是保险合同当事人应当按照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保险人和被保险人应当在保险合同中履行自己的义务。
案例一,小明购买了一份寿险保险,保险金额为100万元。
然而,小明在购买保险时隐瞒了自己有高血压的病史。
不久后,小明因病去世,家属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
保险公司在调查中发现了小明隐瞒的病史,拒绝了理赔申请。
小明家属认为保险公司的做法违反了保险利益原则,提起了诉讼。
分析,根据保险利益原则,被保险人在订立保险合同时应当如实告知与保险标的有关的情况。
小明隐瞒了自己的病史,违反了保险利益原则。
因此,保险公司拒绝理赔是合理的。
在保险合同中,被保险人应当如实告知与保险标的有关的情况,否则保险公司有权拒绝理赔。
案例二,小红购买了一份车辆保险,保险金额为10万元。
不久后,小红的车辆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受损,小红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
保险公司在调查中发现,小红在事故中存在违规行为,导致事故发生。
保险公司因此拒绝了小红的理赔申请。
分析,根据保险利益原则,被保险人在享受保险利益时应当遵守交通法规,保护自己的保险利益。
小红在事故中存在违规行为,导致事故发生,违反了保险利益原则。
因此,保险公司拒绝理赔是合理的。
在保险合同中,被保险人应当遵守交通法规,保护自己的保险利益,否则保险公司有权拒绝理赔。
综上所述,保险利益原则是保险合同的核心原则之一,是保险合同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保险受益人案例保险受益人是指在保险合同中指定的享受保险金或保险利益的人或机构。
以下是一些保险受益人的案例。
1. 个人寿险受益人:小明购买了一份寿险保单,并将其父母作为受益人指定。
如果小明发生意外身故,保险公司将向他的父母支付保险金。
2. 家庭财产保险受益人:张先生购买了一份家庭财产保险,将他的妻子作为受益人指定。
如果他的房屋发生火灾,保险公司将向他的妻子支付保险金,以帮助重建家园。
3. 企业雇主责任保险受益人:某公司购买了雇主责任保险,将公司的员工作为受益人指定。
如果员工在工作期间发生工伤事故,保险公司将支付医疗费用和工伤补偿金。
4. 旅行意外保险受益人:小王购买了一份旅行意外保险,并将他的父母作为受益人指定。
如果他在旅行中发生意外身故或伤残,保险公司将向他的父母支付保险金。
5. 商业车辆保险受益人:某物流公司购买了商业车辆保险,将公司的合作伙伴作为受益人指定。
如果公司的货车在运输过程中发生事故,保险公司将向合作伙伴支付损失赔偿。
6. 健康保险受益人:小李购买了一份健康保险,并将他的子女作为受益人指定。
如果他在保险期间被诊断出患有严重疾病,保险公司将向他的子女支付一定金额的保险金。
7. 职业责任保险受益人:某律师事务所购买了职业责任保险,将事务所的客户作为受益人指定。
如果事务所的律师在代理案件过程中犯下错误,导致客户经济损失,保险公司将向客户支付赔偿金。
8. 教育储蓄保险受益人:某家庭购买了教育储蓄保险,将孩子作为受益人指定。
如果父母在保险期间不幸去世,保险公司将向孩子支付一定金额的保险金,用于其教育费用。
9. 退休保险受益人:某公司为员工提供了退休保险计划,将员工本人作为受益人指定。
当员工退休时,保险公司将向其支付一笔退休金,以帮助其维持生活水平。
10. 公司股东保险受益人:某公司为其股东购买了股东保险,将股东的家庭成员作为受益人指定。
如果股东在保险期间去世,保险公司将向其家庭成员支付一定金额的保险金,以帮助他们维持生活。
保险法第一百三十一条案例
(原创实用版)
目录
一、保险法第一百三十一条的概述
二、第一百三十一条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
三、结论
正文
一、保险法第一百三十一条的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一百三十一条规定:保险合同成立后,保险人应当向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支付保险金。
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享有依法向保险人请求支付保险金的权利。
这一条款明确了保险合同成立后,保险人应向被保险人或受益人支付保险金的责任。
被保险人或受益人则拥有依法向保险人请求支付保险金的权利。
这一规定是为了保障被保险人或受益人在保险事故发生时能够得到合理的赔偿。
二、第一百三十一条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
在实际案例中,第一百三十一条常常用于解决保险合同纠纷。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张某是一家保险公司的销售人员,为了提高业绩,他向客户李某推销了一份人寿保险。
在签订保险合同时,张某承诺在李某去世后,保险公司将向李某的家人支付保险金。
然而,在李某去世后,保险公司以各种理由拒绝向李某的家人支付保险金。
李某的家人遂将保险公司诉至法院。
在审理过程中,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一百三十一条的规定,判决保险公司应向李某的家人支付保险金。
因为根据保险合同的
约定,保险公司在李某去世后应向李某的家人支付保险金,而被保险人李某已经去世,他的家人作为受益人有权向保险公司请求支付保险金。
三、结论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一百三十一条明确了保险合同成立后,保险人应向被保险人或受益人支付保险金的责任。
在一个小镇上,有一位名叫约翰的先生。
他是一家保险公司的客户,拥有该公司的一张人寿保险保单。
然而,他发现自己的保单在“三权分立”方面出现了问题。
所谓“三权分立”,是指保单拥有者通常拥有的三种权利:受益权、处置权和所有权。
简单来说,受益权指的是保单的受益人在保单持有人死亡后有权获得保单的赔偿;处置权允许保单持有人通过贷款或抵押等方式将保单作为资产进行处置;所有权则是保单持有人对保单的完全控制权。
约翰先生的保单在三权分立方面的问题在于,他的儿子作为保单的受益人,却不具备足够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也就是说,虽然儿子是受益人,但并没有充分了解保单的具体内容和操作方式,也无法参与到保单的日常管理中。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约翰先生决定与保险公司进行沟通。
他希望保险公司能够加强对受益人的权益保护,让儿子能够更好地了解和管理保单。
经过多次协商,保险公司同意了约翰先生的请求,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障受益人的权益。
几个月后,约翰先生不幸去世。
按照保单的规定,他的儿子顺利地获得了保单的赔偿。
同时,由于儿子在之前的沟通中学到了很多关于保单的知识和管理技巧,他也成功地将保单进行贷款和抵押,实现了保单的价值最大化。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三权分立”在保险行业中是非常重要的。
它不仅保障了保单持有人的权益,还保障了受益人的权益。
通过加强受益人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约翰先生的儿子成功地实现了对保单的管理和价值的最大化。
同时,这个故事也强调了沟通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有效的沟通,才能解决保单持有人的问题并保障其权益。
保险法受益人的条款一、引言保险法作为我国保险行业的基本法律,对于保险合同中的受益人条款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受益人是保险合同中的重要角色,其权益受到法律保护。
本文将就保险法中关于受益人的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二、受益人的定义根据《保险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受益人是指在保险合同中享有保险金权益的人。
受益人可以是被保险人本人,也可以是其他受益人。
受益人的权益受到法律保护,不得侵犯。
三、受益人的种类根据《保险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受益人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指定受益人:被保险人在保险合同中明确指定的享有保险金权益的人。
指定受益人可以是被保险人本人,也可以是其他人。
2. 法定受益人:当被保险人未指定受益人或指定的受益人在事实上已不存在时,享有保险金权益的人。
根据《保险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法定受益人通常为被保险人的近亲属,如配偶、子女等。
3. 受益人指定权:被保险人在保险合同成立后,可以随时变更或取消指定受益人。
变更或取消指定受益人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保险人。
四、受益人的权益根据《保险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受益人享有以下权益:1. 接受保险金:受益人有权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接受保险金的支付。
2. 转让保险权益:受益人可以将自己的保险权益转让给其他人,但应当经过保险人同意,并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办理手续。
3. 行使诉讼权:受益人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受益人的责任根据《保险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受益人在行使自己的权益时,应当履行以下义务:1. 出具证明:受益人应当向保险人出具符合法律规定的证明文件,以便获得保险金的支付。
2. 诚实守信:受益人应当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如实提供与保险事故有关的信息,并遵守保险合同的其他约定。
3. 不得损害保险人利益:受益人不得以欺诈、胁迫等手段损害保险人的利益。
六、受益人的权利保护根据《保险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保险人不得违反保险合同的约定,无故拒绝支付保险金。
保险案例一、人身保险和人寿保险案例最大诚信原则和不可抗辩条款1、1996年3月,某厂45岁的机关干部龚某因患胃癌(亲属因害怕其情绪波动,未将真实病情告诉本人)住院治疗,手术后出院,并正常参加工作。
8月24日,龚某经同志吴某推荐,与之一同到保险公司投保了简身险,办妥有关手续。
填写投保单时没有申报住院和身患癌症的事实。
1997年5月,龚某旧病复发,经医治无效死亡。
龚某的妻子以指定受益人的身份,到保险公司请求给付保险金。
保险公司在审查提交有关的证明时,发现龚某的死亡病史上,载明其曾患癌症并动过手术,于是拒绝给付保险金。
龚妻以丈夫不知自己患何种病并未违反告知义务为由抗辩,双方因此发生纠纷。
对于此案该如何处理? 假如被保险人是让别人代其体检又该如何处理?答:被保险人在投保时可能有对自己健康状况有一个准确了解(患某种疾病),也可能不清楚自己究竟患何种疾病。
在前一种情况下,投保人对自己患何种疾病的陈述必须是一种观点的陈述。
在本例中,龚某不知自己已患有胃癌,仅从他未声名自己已患胃癌的角度看,并不算违反告知义务。
但是,龚某对自己几个月前住过院,动过手术的事实是不可能有不知道的,他却没有加以说明。
在被保险人确不清楚自己到底患何种病的情况下,倘若他对病情做了感知性陈述,尽管这种陈述不一定与事实相符(如患有胃癌,家属等善意地告诉他得的是胃病,他申请患过胃病)他在义务履行上是绝对无瑕疵的,但是如果他隐瞒或虚假陈述了就医或治疗等方面的事实,则犯有未适当告知重要事实的过错,应当承担违反告知义务的不利后果。
保险人因此获得抗辩权,拒绝给付保险金,并视故意和过失的动机不同,决定是否退还保费。
年龄误告条款2、①被保险人25岁时投保终身死亡保险,保额20000元,每年应缴保费55元,但由于投保时年龄误报为28岁,故每年实收保费为60元,10年后保险人发现,有哪几种处理方法?各应如何处理?②被保险人51岁时投保终身死亡保险,保额50000元,,但由于投保时年龄误报为48岁,故每年实收保费为400元。
保险案例:指定受益人的权利任何人不可剥
夺
编者按:
汶川地震发生后,随着地震理赔赔付量的与日俱增,各家保险公司普遍面临着一个理赔难题:即如何确定受益人。
保险受益人是人身保险合同的重要关系人,拥有保险金的请求权和支配权,在保险合同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关系到投保人和被保险人订立合同的目的,因此,长久以来,受益人的确定问题以及保险金的给付问题一直是保险公司理赔工作重点。
指定受益人的权利任何人不可剥夺
一、案例介绍:
赵某夫妇经营的一家饭店,为了重新装修特向好友张某借款8万元,之后因经营不善,严重亏损。
赵某夫妇用仅余的4万元给自己投保养老保险10万和人身意外伤害险10万。
人身意外伤害险指定其子为身故受益人,而养老保险未指定身故受益人。
之后不久,赵某夫妇在一次旅行途中发生车祸同时丧生。
事故发生后,因其子年幼,由赵某母亲王某持有效证件代其孙向保险公司索赔,养老保险金10万元,
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金10万元。
与此同时,赵某夫妇的债权人张某也向保险公司索赔,认为保险金应由他领取以抵偿赵某夫妇生前所欠债务。
双方由此发生纠纷。
二、案例分析:
针对本案中的情况,理赔师为您解释:本案所涉及的不仅是由谁来领取这两份保险金的问题,还存在两份保险合同因签订当时指定受益人的不同,所导致的保险金分配不同的问题。
我国保险法规定,人身保险金能否列入被保险人的遗产,取决于被保险人是否指定了受益人。
指定受益人的,被保险人死亡后,其人身保险金应付给受益人;未指定受益人的,被保险人死亡后,其人身保险金应作为遗产处理,可以用来清偿债务或赔偿。
”因此,本案中被保险人赵某为自己投保的养老保险金由于没有身故指定受益人,因此与被保险人留下的其它财产的性质是一样的,属于被保险人赵某的遗产,可用作清偿债务。
本案中,债权人张某既不属于保险合同中指定的受益人也不属于被保险人的继承人,因此,即便张某与被保险人赵某存在债权债务关系,仍无权直接向保险公司领取保险金。
债权人必须通过法院向保险公司下发冻结保险金的通知或者下发支付令,再或由法院将保险金提存,方可进行申领。
不列明指定关于受益人的弊端
一、案例介绍:
李先生于2004年5月与张女士喜接连理,在结婚两周年纪念日的时候,李先生为自己投保了一份保额为5万元的重大疾病保险,投保时填写受益人为:配偶,并没有明确写明为张女士。
一年以后夫妻二人因感情不合离婚,离婚后李先生又与一位王女士结婚。
正当李先生和王女士沉浸在婚后的幸福中时,不幸却悄然降临,李先生在一次意外车祸中,不幸死亡。
李先生的现任妻子与前妻纷纷来到保险公司,要求将保险金给付给自己。
因为投保当时的身故受益人处并没有写明具体姓名,而只是写了配偶两字。
保险公司最终依据法律将保险金支付给了李先生现在的妻子王女士。
二、案例分析:
根据本案的情况,理赔师为您解释:受益人是指人身保险合同中由被保险人或投保人指定的享有保险金请求权
的人,是日后保险人正确进行保险金给付的重要依据。
在实务处理中指定受益人的形式有两种:一为明确列明指定受益人;二为不列明指定受益人,即在保险合同中将受益人一栏只填写为“配偶”或“子女”(而无姓名、出生日期及证件号码或其他详细资料)等一些模糊的指定。
第二种形式在后期理赔的过程中往往纠纷很多,正如案例中,李先生在投保时,仅注明了“配偶”,所以在李先生发生保险事故之时,已与其前妻解除婚姻关系,其前妻已不再符合保险合同中配偶的法定含义,故保险金的受益人为保险事故发
生时李先生的妻子即王女士。
理赔师建议: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同时为了真正兑现保险合同,维护多方利益,建议在签订保险合同的时候,一定明确列明指定受益人,将姓名和身份证号码准确无误的填写在投保单的身故受益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