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功能测定正常值
- 格式:doc
- 大小:57.50 KB
- 文档页数:3
常用肺功能测定的临床意义及判断标准一、肺容积测定的临床意义(一)、肺活量(VC)深吸气后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称为VC。
当VC低于预计值的80%即为降低,80%-60%-40%分别为轻、中、重度降低。
VC减少是由于1、主要由限制性通气障碍引起;2、呼吸肌功能不全;3、气道阻塞对VC亦有轻度影响。
(二)、功能残气量(FRC)和残气容积(RV)FRC是平静呼气后肺内残留的气量,RV是深呼气后肺内残留的气量。
临床上常以RV占肺总量(TLC)的百分比(RV/TLC)来表示肺泡内残留气量的多少,正常人为20%-35%,此值随年龄增长而增大。
RV和RV/TLC增大表明肺组织过度膨胀,其最常见的原因为肺气肿,通常认为RV/TLC 增至35%-45%-55%分别为轻、中、重度肺气肿。
其次为气道部分阻塞。
FRC和RC减少见于各种弥漫性限制性疾病和ARDS。
(三)、肺总量(TLC)指深吸气后肺内所含的气体总量,等于肺活量加残气容积。
COPD患者由于RV增加,使TLC增大。
各种限制性肺疾病使TLC减少。
二、肺通气功能测定的临床意义正常肺通气功能的维持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即呼吸肌功能,胸廓与肺舒缩功能,以及呼吸道的通畅程度。
呼吸肌功能不全引起的通气功能障碍可称为通气泵功能障碍,胸廓与肺扩张受限所致通气障碍为限制性通气障碍,气道阻塞引起的通气障碍称为阻塞性通气障碍。
(一)、最大通气量(MBC或MVV) MBC是指每分钟能呼吸的最大气量。
当MBC实测值/预计值<80%为降低,80%-60%-40%分别为轻、中、重度降低。
MBC降低见于以下情况:1、气道阻力增加:为主要原因;2、呼吸肌功能不全;3、限制性肺疾病。
气速指数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与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对MBC和VC的影响并不一致。
引起MBC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气道阻塞和肺组织弹性减退,VC减少则主要由限制性肺疾病引起。
因此,测定气速指数有助于了解通气功能障碍类型。
气速指数=(MBC实测值/预计值)/ (VC 实测值/预计值)(二)、用力肺活量(FVC)深吸气后用力快速呼气时所呼出的最大气量。
肺功能判断标准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判断标准的选择、问题和应用:由于LLN和ULN的局限,目前评估肺功能损害程度的主要临床指南仍然采用传统实测值占预计值%的老标准。
劳动力鉴定也是如此,即在绝对值参数中,残气容积(RV)、功能残气量(FRC)、肺总量(TLC)在±20%以内为正常,其他≥80%为正常。
FEV1/FVC(或FEV1/FEV6或FEV1/VC)和RV/TLC是常用的两个相对值参数,不能采用实测值占预计值80%的比例,目前也没有公认的正常百分比标准,其中后者主要用于阻塞性通气障碍的辅助诊断,对标准的要求不严格;但前者是判断气流阻塞的必备指标,无评价标准则比较困难,实际肺功能报告多参考总体肺功能情况进行判断。
比如TLC和VC正常(提示肺容积未下降),FEV1占预计值%<80%(通气功能下降),若FEV1/FVC也下降(不考虑下降幅度),则诊断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若VC和FEV。
占预计值%皆轻度下降(提示肺容积和通气功能皆下降),FEV1/FVC也下降,则诊断为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因为在轻度阻塞性通气障碍患者,慢呼吸时可以充分呼出气体,VC不应该下降;若VC下降则应合并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反向分析亦如此,因为在限制性通气障碍患者.肺容积下降,呼气时间缩短,FEV1/FVC应正常或升高,下降则提示合并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肺疾病的临床指南也采用其他评价标准,如COPD诊断的GOLD标准和我国的指南均采用FEV1/FVC<70%的固定值。
气道激发试验的标准之一也是FEV1/FVC≥70%的固定值。
众所周知,小儿的肺容积小,呼气时间短,FEV1/FVC常在90%以上,甚至达100%;健康年轻人的FEV1/FVC也多在85%以上;随年龄增加而下降,70~80岁老年人可降至70%。
由于FEV1/FVC在我国没有任何公认的正常值标准;而GOLD标准的影响广泛,较多地区也以FEV1/FVC<70%的固定值作为阻塞性通气障碍的标准,这必然在低年龄段人群中造成大量漏诊,而在高年龄段人群中导致过度诊断。
肺功能诊断标准肺功能诊断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检测手段和方法,对肺部功能状态进行评估和诊断的过程。
肺功能诊断对于肺部疾病的早期发现、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肺功能诊断的标准及其相关内容。
首先,肺功能诊断的标准包括多个方面,其中包括肺活量、用力呼气容积、最大呼气流速、肺弹性和气道阻力等指标。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测定和分析,可以全面了解肺部功能状态,从而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肺活量是指在最大吸气和最大呼气后肺内残留气量的总和。
正常成年人的肺活量约为3-5升。
肺活量的测定可以反映肺部的通气功能,对于肺部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用力呼气容积是指在最大吸气后,进行用力呼气时所呼出的气体量。
用力呼气容积的测定可以评估肺部的弹性和气道通畅情况,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疾病的诊断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最大呼气流速是指在最大吸气后,进行最大用力呼气时的最大呼气流速。
最大呼气流速的测定可以评估肺部气道阻力情况,对于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肺弹性是指肺部组织的弹性和膨胀性能。
肺弹性的测定可以评估肺部组织的健康状态,对于肺部纤维化和弥漫性肺疾病等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气道阻力是指气体通过气道时所受到的阻力。
气道阻力的测定可以评估气道的通畅情况,对于哮喘和气道狭窄等疾病的诊断和监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肺功能诊断的标准包括肺活量、用力呼气容积、最大呼气流速、肺弹性和气道阻力等指标。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测定和分析,可以全面了解肺部功能状态,对于肺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内容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肺功能正常参考值的选取肺功能各项参数之正常值是评价肺功能所不可缺少的参考依据,选取准确的预计值有利于增加对疾病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及敏感性。
目前我国所使用的肺功能参考值繁杂不一,有选取50~60年代我国制定的预计值,有选取国外学者制定的预计值(多应用于国外公司生产的肺功能仪),有选取80年代我国各大行政区制定的预计值。
肺功能正常参考值受多种因素,如年龄、身高、体重、性别、种族、体力活动或工种,生存环境,吸烟等影响。
1. 年龄因素:肺功能值受年龄因素的影响较大,以VC为例,18岁前随着年龄的增加,VC增加,在18~25岁达到最大值,25岁后随年龄的增加,VC减少。
因此VC与年龄的回归方程最好选取曲线方程而非直线方程,或可分段或用二个不同的直线方程,其它肺功能参数与年龄也有相应的关系。
2. 身高因素:在儿童,身高对回归方程的贡献较年龄大,其相关更好,在成人,在已发表的回归方程式中,身高与肺功能参数多呈直线正相关,以VC 为例,身高越高,VC越大。
3. 体重:体重对肺功能预计方程式贡献不尽相同。
部分预计值中有引入体重作为自变量,但其作用不及身高。
部分预计方程式中共同引入体重与身高,与引入体表面积的作用相似。
4. 性别;性别差异在许多肺功能参数的存在已得到确认,不同的性别需用不同的方程式计算。
5. 种族:由于肺功能正常参考值建立于不同的受试种族、对象,种族差异引起的肺功能值差异不应忽视。
对于同样年龄、身高、体重及性别的黑人,其VC及TLC较白人(高加索人)高13~15%。
据我国80年代各大行政区制定的预计值,与欧洲胸科协会选用的预计值(ECCS,1993)比较,我国平均约低6~8%。
6. 环境因素:包括吸烟等,环境因素的恶化可加重肺功能损害,导致肺功能数值的减退,因此肺功能正常值的建立应选取受环境影响较少的人及非吸烟人群作为正常受试对象。
正常值范围:肺功能方程式推算出来的数值为受试正常人群的均值,约有50%人群达到该值,均值-1SD有约84%人群可达,均值-1.65SD有约95%的正常人群可达,均值-1.95SD则有约97.5%人群可达该值。
判断标准的选择、问题和应用:由于LLN和ULN的局限,目前评估肺功能损害程度的主要临床指南仍然采用传统实测值占预计值%的老标准。
劳动力鉴定也是如此,即在绝对值参数中,残气容积(RV)、功能残气量(FRC)、肺总量(TLC)在±20%以内为正常,其他≥80%为正常。
FEV1/FVC(或FEV1/FEV6或FEV1/VC)和RV/TLC是常用的两个相对值参数,不能采用实测值占预计值80%的比例,目前也没有公认的正常百分比标准,其中后者主要用于阻塞性通气障碍的辅助诊断,对标准的要求不严格;但前者是判断气流阻塞的必备指标,无评价标准则比较困难,实际肺功能报告多参考总体肺功能情况进行判断。
比如TLC和VC正常(提示肺容积未下降),FEV1占预计值%<80%(通气功能下降),若FEV1/FVC也下降(不考虑下降幅度),则诊断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若VC和FEV。
占预计值%皆轻度下降(提示肺容积和通气功能皆下降),FEV1/FVC也下降,则诊断为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因为在轻度阻塞性通气障碍患者,慢呼吸时可以充分呼出气体,VC不应该下降;若VC下降则应合并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反向分析亦如此,因为在限制性通气障碍患者.肺容积下降,呼气时间缩短,FEV1/FVC应正常或升高,下降则提示合并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肺疾病的临床指南也采用其他评价标准,如COPD诊断的GOLD标准和我国的指南均采用FEV1/FVC<70%的固定值。
气道激发试验的标准之一也是FEV1/FVC≥70%的固定值。
众所周知,小儿的肺容积小,呼气时间短,FEV1/FVC常在90%以上,甚至达100%;健康年轻人的FEV1/FVC也多在85%以上;随年龄增加而下降,70~80岁老年人可降至70%。
由于FEV1/FVC在我国没有任何公认的正常值标准;而GOLD标准的影响广泛,较多地区也以FEV1/FVC<70%的固定值作为阻塞性通气障碍的标准,这必然在低年龄段人群中造成大量漏诊,而在高年龄段人群中导致过度诊断。
肺功能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一秒用力呼气量正常范围:男3.18±0.12L;女2.31±0.05L。
检查介绍:一秒用力呼出量为深吸气末,以最快速度用力呼出的气量。
临床意义:正常者一秒用力呼出量=用力肺活量。
在有气道阻塞时,一秒用力呼出量<用力肺活量,阻塞性通气障碍时一秒用力呼出量下降、呼出时间延长,限制性通气障碍时则呼出时间提前。
用一秒用力呼出量和用力肺活量预计值比值可反映通气障碍的类型和程度。
呼气高峰流量(PEFR)正常范围:正常参考值约5.5L/S(升/秒)。
检查介绍:呼气高峰流量(PEFR):指在测定用力肺活量(FVC)过程中的最大呼气流速。
临床意义:需和其他肺功能检查综合判断。
最大中期呼气流速与最大中期流速时间正常范围:男:3.369L/S(升/秒)。
女:2.887L/S(升/秒)。
检查介绍:肺功能检查指将测定肺活量的气体用最快速呼出的能力,在临床上最常使用,也是敏感简便的最佳通气指标。
临床意义:将其所用时间称最大中期流速时间,正常人0.5秒左右。
MMFR意义与(FEV1.0%)相同但更敏感、准确。
"MET"优越性在于不受性别、年龄、身高等影响。
延长(超过0.5秒)程度标志阻塞性通气障碍严重程度,如肺气肿。
用力肺活量(FVC)正常范围:男:3.179+0.117L 女:2.314+0.048L。
检查介绍:用力肺活量(FVC):也称时间肺活量。
该指标是指将测定肺活量的气体用最快速呼出的能力。
临床意义:实际上常用第1秒肺活量占整个肺活量百分比表示,称1秒率。
正常人大于80%,低于80%表明气道阻塞性通气障碍的存在,如哮喘。
医学上还用低于80%及60%评判支气管哮喘发病的轻重程度。
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正常范围:男:104+2.71L 女:82.5+2.17L。
检查介绍: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受检查者按每秒一次,以最大最快速度呼吸12次气量再乘以5测得。
肺功能标准值
肺功能检查一般检查肺活量、肺总量、残气量、最大通气量、一秒用力呼气量等。
肺活量是深吸气末尽力呼出的气量,正常成人大约为2400到3400毫升。
肺总量是深吸气后肺内所含的气体总量,是肺活量加残气量的总和。
残气量/肺总量比值:主要用于判断有无肺气肿,<25%为正常;26%-35%为轻度肺气肿;36%-45%为中度肺气肿;46%-55%为重度肺气肿;>55%为极重度。
最大通气量:正常成年人大约在80-106L/min。
一秒用力呼气量是深吸气末,第一秒用力呼出的气量。
一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正常值为83%。
肺功能检查指标及临床意义一秒用力呼气量正常范围:男3.18±0.12L;女2.31±0.05L。
检查介绍:一秒用力呼出量为深吸气末,以最快速度用力呼出的气量。
临床意义:正常者一秒用力呼出量=用力肺活量。
在有气道阻塞时,一秒用力呼出量<用力肺活量,阻塞性通气障碍时一秒用力呼出量下降、呼出时间延长,限制性通气障碍时则呼出时间提前。
用一秒用力呼出量和用力肺活量预计值比值可反映通气障碍的类型和程度。
呼气高峰流量(PEFR)正常范围:正常参考值约5.5L/S(升/秒)。
检查介绍:呼气高峰流量(PEFR):指在测定用力肺活量(FVC)过程中的最大呼气流速。
临床意义:需和其他肺功能检查综合判断。
最大中期呼气流速与最大中期流速时间正常范围:男:3.369L/S(升/秒)。
女:2.887L/S(升/秒)。
检查介绍:肺功能检查指将测定肺活量的气体用最快速呼出的能力,在临床上最常使用,也是敏感简便的最佳通气指标。
临床意义:将其所用时间称最大中期流速时间,正常人0.5秒左右。
MMFR意义与(FEV1.0%)相同但更敏感、准确。
"MET"优越性在于不受性别、年龄、身高等影响。
延长(超过0.5秒)程度标志阻塞性通气障碍严重程度,如肺气肿。
用力肺活量(FVC)正常范围:男:3.179+0.117L 女:2.314+0.048L。
检查介绍:用力肺活量(FVC):也称时间肺活量。
该指标是指将测定肺活量的气体用最快速呼出的能力。
临床意义:实际上常用第1秒肺活量占整个肺活量百分比表示,称1秒率。
正常人大于80%,低于80%表明气道阻塞性通气障碍的存在,如哮喘。
医学上还用低于80%及60%评判支气管哮喘发病的轻重程度。
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正常范围:男:104+2.71L 女:82.5+2.17L。
检查介绍: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受检查者按每秒一次,以最大最快速度呼吸12次气量再乘以5测得。
1、VC(肺活量)
正常值
男3.47L 女2.44L
临床意义
VC为深吸气末尽力呼出的气量。
减少:各种肺实质病变,肺气肿,胸膜病变,胸廓畸形,呼吸肌无力或麻痹等。
注意:VC受年龄、性别、身长、体表面积等的影响,故应以预计值百分率作为指标来判断。
正常人群为100±20%,<80%为减少。
预计值%-实测值/预计值×100%。
预计值的计数公式:男:〔27.63-(0.112×年龄)〕×身高(cm)女:〔21.78-(0.10×年龄)〕×身高(cm)。
2、用力肺活量(时间肺活量)FVC
正常值
1秒0.83 2秒0.96 3秒0.99
临床意义
FVB为深吸气末,以最快速度用力呼出的气量。
正常者FVC=VC。
在有气道阻塞时,FVC<VC,阻塞性通气障碍时FVC下降、呼出时间延长,限制性通气障碍时则呼出时间提前。
用FEV1.0和VC预计值比值可反映通气障碍的类型和程度。
3、一秒用力呼出量/用力肺活量比值
正常值>0.80
临床意义
FVB为深吸气末,以最快速度用力呼出的气量。
正常者FVC=VC。
在有气道阻塞时,FVC<VC,阻塞性通气障碍时FVC下降、呼出时间延长,限制性通气障碍时则呼出时间提前。
用FEV1.0和VC预计值比值可反映通气障碍的类型和程度。
4、PEF最大用力呼气峰流量。
反应肺功能的指标
肺功能指标是评估肺部功能的重要指标,可以帮助诊断肺部疾病、评估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指导治疗。
常见的肺功能指标包括:
1. 肺通气量 (VTE):肺通气量是指一次呼吸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是评估肺功能的重要指标。
一秒量和一秒率肺活量比值大于 80% 为正常,低于正常值说明患者气道有阻塞现象。
2. 最大通气量测定 (MVV):最大通气量是指人体在最大用力状
态下所能呼出的气体量,是评估肺功能的重要指标。
低于正常值说明患者肺扩张受限或者气道阻塞、肺气肿等情况。
3. 肺活量测量:肺活量是指人体在正常呼吸状态下所能呼出的
最大气体量,是评估肺功能的重要指标。
正常情况下应该吸入和呼出比值为 80% 以上。
4. 气道阻塞率:气道阻塞率是指气道阻塞的程度,是评估哮喘
等疾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5. 呼吸功能曲线:呼吸功能曲线是记录人体呼吸过程中肺功能
变化情况的指标,可以帮助评估肺功能的受损程度和疾病严重程度。
除了以上常见的肺功能指标,还有一些其他指标,如残气量、肺容量、肺顺应性等,不同指标对肺功能评估有不同的作用。
医生在评估肺功能时会根据具体病情和病史,选择合适的肺功能指标进行诊断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