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人 格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4
第七章人格教学目标:1.掌握人格的概念、结构2.掌握人格的理论观点及其发展阶段划分3.掌握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教学重点:1.人格的概念、结构2.人格的理论观点及其发展阶段划分3.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教学难点:1.人格的理论观点及其发展阶段划分2.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时数:2教学过程:一、现代心理学对人格的界定人格是个体内在的动力组织及其相应的行为模式的统一体。
这一界定包含三层含义:第一,人格通常是指一个人外在的行为模式。
第二,人格更是指一个人内在的动力组织。
包括:①稳定的动机;②习惯性的情感体验方式和思维方式;③稳定的态度、信念和价值观等。
第三,人格就是这样一种蕴蓄于中、形诸于外的统一体,这种统一体往往由一些特质所构成,如内外向、独立性、自信心等。
当然表里不一的情况也是常见的,但这种经常性的表里不一本身也是一种统一体,即一种人格特质。
二、人格结构人格结构就是心理学家所研究的人格特质,也就是说应该从哪些维度去分析人格,人格由哪些因素构成。
1.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奥尔波特认为特质是人格的基础,是心理组织的基本建构单位.是每个人以其生理为基础而形成的一些稳定的性格特征。
奥尔波特将人格特质区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共同特质是人所共有的一些特质,所有人都具有这些人格特质,人与人之间部可以在这些特质上分别加以比较,如外向性.任何人都具备这一特质,个体之间的差异只在于不同的人具备此种特质的多寡或强弱不同而已。
个人特质是个人所特有的.代表着个人的独特的行为倾向。
奥尔波特将个人特质视为一种组织结构,每一种特质在这个人的人格结构中处于不同的地位,与其他的特质处于不同的关系之中。
他因而区分了三种不同的个人特质:①首要特质是指最能代表一个人的特点的人格特质,它在个人特质结构中处于主导性的地位,影响着这个人的行为的各个方面。
②中心特质是指能代表一个人的性格的核心成分。
③次要特质是指一个人的某种具体的偏好或反应倾向,如偏好某种颜色的衣服,闲暇时喜欢收拾房间,等等。
第七章人格第七章人格1.“人格”的定义中应包含哪些基本含义?人格是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行为模式的统一体。
这一界定包含以下五层含义:第一,人格是指一个人外在的行为模式,即个人与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的互动方式。
第二,人格是指一个人内在的动力组织,包括:①稳定的动机;②习惯性的情感体验方式和思维方式;③稳定的态度、信念和价值观等。
第三,人格就是这样一种蕴蓄于中、形诸于外的统一体,这种统一体往往由一些特质所构成,如内外向性、独立性、自信心等。
第四,动力组织与行为模式的统一体意味着人格具有整体性、稳定性、复杂性和独特性等特点。
第五,人格既是各种交互作用的结果,也是各种交互作用的过程。
2.特质研究主要解决什么问题,使用了什么策略,得出了哪些基本结论?特质研究主要解决人格结构的问题,即人格由哪些因素构成,应该从哪些维度去分析人格。
理论家们采用因素分析和词汇分析的策略对人格特质进行分析研究,试图了解一个人在多大程度上具有某一特质。
不同的特质理论家找到的特质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特质理论: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卡特尔的人格因素论;艾森克的特质理论;“大五”结构和五因素模型。
3.人格形成受遗传影响的主要研究证据有哪些,这些证据是如何获得的?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双生子研究是研究人格遗传因素的最好方法。
艾弗洛德鲁斯等人对瑞典12000名双生子人格问卷调查研究,《加州心理调查表》(CPI)对高中生进行的双生子研究和20世纪80年代明尼苏达大学对成年双生子的人格比较等研究为人格形成受遗传影响的论断提供了主要的研究证据。
研究者选择同性别、双双生活在同一家庭环境中的异卵双生子和同卵双生子进行比较,如果研究结果表明同卵双生子比异卵双生子更像,就可以归结为遗传的作用。
但对这一结果还有不同的解释,即同卵双生子比异卵双生子的人格更相似,还可能是因为同卵双生子比异卵生双子受到父母更为相同的对待。
于是心理学家研究那些出生后被分开抚养的同卵双生子,并将研究结果与过去研究的共同抚养的双生子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同卵双生子的人格特点都比异卵双生子的更为接近,进一步证实了遗传对人格形成的作用。
第七章人格的功能什么让人与人之间相似而又互不相同?在相同情境下,具有不同人格特点的个体表现出的行为可能完全不同,其思维和情绪体验也各有差异。
如果将人格的各个维度看作是个体思维、情绪和行为的底层变量,则不同的维度就调控着我们适应某个具体环境的能力。
因此行为是具有功能的结构,我们具体的思维、情绪及行为反应都可以视为某个人格结构的功能。
因此从生理功能到心理、社会功能,都可以纳入人格涉及的范围。
第一节一般功能(一)人格与情绪情绪:是一种躯体和精神的、主观与客观的复杂体验,包括生理唤醒、感觉、认知过程、行为反应等方面。
情绪的产生与情绪反应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特征,人类基本情绪过程及情绪调节中的个体差异非常重要,它影响个体的行为模式和习惯化的思维方式。
情绪特征:1.特定的情景诱发情绪的产生,情景与情绪产生的中介是个体的认知评价;2.情绪是多方面的整合过程,涉及主观体验、行为表达、脑生理生化改变等过程;3.情绪可以作为一种人格维度也可作为范畴来描述。
情绪可被描述为一系列连续分布的情感反应谱系,其两级分别为正向和负向情感。
情绪的发生过程与人格功能情绪发生的过程模型强调情绪开始于对情绪线索的评价。
当情绪线索受到关注并以一定的方式得到评价时,就引发一组同等的有利于作出适应反应的反应倾向。
这些反应倾向包括体验系统、行为系统和生理系统。
每一系统的反应倾向可以被调节,正是这种调节最终形成了外显情绪。
这其中与人格起着重要作用,部分决定了各个体之间情绪上的差异。
1.情绪的前提与个体差异(1)“直接观点”人为情绪是对特定事件直接的反应;“间接观点”指出引起情绪的前提并不是事件或情境,而是对事件或情境的主观评价;最近研究结果支持两者皆可引发情绪反应;(2)高外向性的个体寻找能提高正面情感的已知社会情境;高攻击的个体会寻找具有同样倾向的他人,因而提高了对抗和伴随的情绪反应;神经质得分较高的个体比得分低的个体与他人的争吵更多;——人格所代表的这种认知评价的个体差异在情绪的启动上起着关键作用;2.情绪反应过程与个体差异(1)情绪体验与个体差异:一些个体比其他个体更易于体验到特定的情绪;例如:神经质及焦虑特质较高的个体易于体验到负性情绪,易于焦虑;外向性较高的个体更多地感受到正性的情绪,对于负性的情绪体验不敏感;(2)情绪表达与个体差异:不同个体对同一刺激会表现出不同的情绪行为;例如:外向性和冲动特质比较高的个体会较为明显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如大哭大笑;内向性和严谨性比较明显的个体在情绪表达上则倾向于内敛,较少出现冲动的情绪反应;(3)情绪生理机制的个体差异:情绪的生理反应存在个体差异,主要因为个体在自主神经平衡上表现不同。
第七章人格
一、填空
1、人格具有整体性、独特性和共同性、稳定性和可变性、。
2、卡特尔将人格特质区分为和。
3、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和三部分组成的结构。
4、奥尔波特认为特质是人格的基础,是心理组织的基本建构单位,他将人格特质区分为
和个人特质,而个人特质又可以区分为、和次要特质。
5、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根据人体体液将气质分为、、和。
6、通常认为性格的结构包括性格的、、和。
7、荣格按照个体心理活动是否外露,将性格分为和。
8、在人格结构中,具有核心意义的成分是。
二、选择
1.从《红楼梦》中看,尤三姐吻剑,林黛玉葬花,史湘云醉眠分别是何种气质类型的表现?
A、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
B、抑郁质、多血质、胆汁质
C、胆汁质、抑郁质、多血质
D、多血质、抑郁质、胆汁质
2.“稳重踏实,沉着冷静”是()气质的典型特点。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3.勇敢、坦率、有进取心是()气质的典型特点。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4.认为人格特质可区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并找出16种根源特质的心理学家是()
A、奥尔波特
B、卡特尔
C、艾森克
D、弗洛伊德
5.T.帕金斯把()看成是“制造人格的工厂”。
A.家庭
B.学校
C.特定时代
D.社会
6、卡特尔编制的人格问卷被称为()
A. EPQ
B. MMPI
C. 16PF
D.EPT
三.名词解释
1、人格
2、气质
3、人格特质
4、自陈式测验
四、简答题
1.列举几种主要的人格特质理论。
2.人格形成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心理学家在这一问题上有哪些不同的看法?
3.心理学家是如何界定人格的?人格具有哪些特性?
4.如何理解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5.举出几个常用的自陈式人格测验和投射测验。
五、论述题
1、如何依据学生的气质特点因材施教?
2. 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六、案例分析
1.某初中生,男,对学习有时非常热情,他感兴趣的书,总是一口气读完。
对老师讲授的知识理解较快,但有不求甚解的倾向。
老师提问时,不等听清,就抢先回答。
不轻信别人的意见。
工作有干劲、热情,但性急,不合意就火冒三丈,如给他讲道理,说服了他,情绪就会很快平息。
根据以上描述,请判断该学生是何种气质类型?在教育策略上应注意哪些问题?
2. 2004年云南大学“2·23凶杀案”震惊全国,马家爵,一个人们眼中的“好学生”、父母眼里的“好儿子”会一夜之间变成A级通缉犯,流浪了20多天后落网,杀人后的第四个月,被指控蓄意杀人,判刑伏法,这个曾经风华正茂的大学生,现实中面目狰狞的“屠夫”终于罪有应得,被执行了死刑。
分析马家爵的人格异化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预警机制。
第七章人格
一、填空
1、生物性和社会性
2、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3、本我、自我和超我
4、共同特质、首要特质、中心特质
5、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
6、态度特征、理智特征、情绪特征、意志特征
7、内向型和外向型
8、性格
二、选择
1、C
2、C
3、A
4、B
5、A
6、C
三、名词解释
1、人格:人格是个人内在的动力组织及其相应的行为模式的统一体。
2、气质:气质是人生来就具有的典型的、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3、人格特质:即人格结构,也就是说应该从哪些维度去分析人格,人格由哪些因素构成。
4、自陈式测验:是运用自陈量表来进行人格测验的一种方法,量表中包含一些陈述性的条目,受测者根据陈述内容与自己实际的适合情况选择答案。
四、简答题
1、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论:认为特质是人格的基础,是心理组织的基本建构单
位。
奥尔波特将人格特质区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并进一步区分了三种不同的个人特质: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
卡特尔的人格因素论:将人格特质区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并进一步找出16中根源特质。
艾森克的特质论:在卡特尔研究的基础上对人格特质进行了进一步的统计分析,找出了更稳定的特质,即内外向、神经质和精神质。
2、人格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环境、认知以及多种因素的交互
作用。
心理学家艾森克认为人格的个体差异主要是遗传造成的。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环境才是人格形成的决定因素。
人格的认知理论认为人格的差异是由人们信息加工方式的差异造成的。
当代心理学研究趋势是将各种因素综合起来考察。
3、人格是个人内在的动力组织及其相应的行为模式的统一体。
人格具有以下特
征:整体性、独特性和共同性、稳定性和可变性、生物性和社会性。
4、气质与性格是人格结构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两者既有联系又互相区别。
区别:从起源看:气质是先天的,具有生物性;性格是后天的,具有社会性。
从可塑性看:气质变化慢,稳定性强,可塑性小;性格可塑性大。
从心理活动的反映内容看:气质是典型行为的动力特征;性格反映的是心理活动的动机与内容。
二者非一一对应
联系:气质会影响性格的形成和具体表现。
首先,一定的气质对某些性格特征形成的速度与难易有重要影响。
其次,气质会影响性格的具体特征的表现形式。
性格对气质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可以掩盖甚至改变气质的某些特性。
5、自陈式测验有:卡特尔16PF、艾森克人格问卷、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
投射测验有:罗夏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
五、论述
1、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方法,如,粘液质的学生比较固执,如果他表现出拒绝接受某个观点,教师不必强制他接受,可以采取启发或事实感化等迂回的方式去说服他;抑郁质的学生比较敏感,不宜在公开场合点句指责;对胆汁质学生不宜针锋相对去激怒他们。
当多血质的学生犯错误后,当众予以批评可以收到积极效果;但抑郁质的学生难以忍受强烈刺激,当众指出他的缺点,很容易使他们灰心丧气,情绪低落,对自己丧失信心。
2、健全人格的养成受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可以从家庭、学校、社会、自我等几个途径培养健全人格。
学校培养健全人格的方法有:榜样示范法、行为塑造法、环境熏陶法、说理教育法、心理训练法、自我修养法。
六、案例分析
1、该生气质类型是胆汁质。
对胆汁质的学生,要锻炼他们的自制力,不轻易激怒他们。
在学习上,应充分发挥其思维敏捷、学习热情高和刚强等特点,克服其粗枝大叶和急躁的缺点。
2、此题可从健康人格的培养角度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