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糖类
- 格式:ppt
- 大小:2.98 MB
- 文档页数:3
第十四章1.糖类:一类多羟基醛(酮)或多羟基醛(酮)的缩合物和衍生物2.单糖:最简单的不能水解的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例如:葡萄糖3.低聚糖:水解后能生成2~9个单糖的多羟基醛(酮)的缩合物4.多糖:水解后能生成10个以上的单糖分子的多羟基醛(酮)缩合物例如:淀粉5.D-型:凡是单糖分子中与羰基最远的手性碳原子与D-(+)-甘油醛构型相同的(投影式中羟基在右边)6.L-型:凡是单糖分子中与羰基最远的手性碳原子与L-(-)-甘油醛构型相同的(投影式中羟基在左边)7.α-D-(+)-葡萄糖: D-(+)-葡萄糖水溶液的比旋光度随放置时间的增加逐渐减少8.β-D-(+)-葡萄糖: D-(+)-葡萄糖水溶液的比旋光度随放置时间的增加逐渐增加9.变旋光现象:随时间变化,比旋光度逐渐增大或缩小,最后达到恒定值的现象10.氧环式结构: δ-碳原子(C5)上的羟基与醛基作用生成了环状半缩醛(六元环)11.苷原子:在形成氧环式过程中,由于羟基可以从羰基平面的两侧进攻羰基碳,结果可生成两种不同构型的新的手性碳原子,这种新形成的手性碳原子(半缩醛碳原子)12.苷羟基:苷原子连接的羟基(半缩醛羟基)13.苷:苷羟基中的氢原子被其他集团取代生成的化合物14.差向异构体:含多个手性碳的两个异构体中只有一个手性碳构型不同,其余手性碳原子构型都相同的非对映体15.异头物:在糖类氧环式中除C1构型不同外,其他手性碳原子的构型完全相同,这种差向异构体16.异头碳:苷原子别称17.哈沃斯式:用五元环平面或六元环平面来表示单糖氧环式结构中个原子在空间的排布,这种式子(透视式)叫做哈沃斯氧环式18.吡喃糖:具有与吡喃环相似骨架的δ-氧环式六元环结构的糖类19.还原糖:能还原菲林试剂或托伦试剂的糖20.差向异构化:在稀碱溶液中,单糖于室温下通过烯醇化产生差向异构体的变化21.脎:单糖与苯肼作用时,开链结构的羰基发生反应,生成苯腙,在苯肼过量时,单糖苯腙能够继续再与两分子苯肼反应,生成一种不溶于水的黄色晶体22.糖苷:在糖分子中,苷羟基上的氢原子被其他集团取代后的产物23.苷元(配基):苷的非糖部分(聚糖中均为糖)24.O-苷:以含羟基化合物的羟基与半缩醛羟基而成的苷25.N-苷:以含氮碱基做配基的苷则通过氮原子与糖结合而成的物质。
有机化学第14章糖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有机化学第14章,主要讲述糖类这一大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具体包括:糖的定义、分类和命名规则;单糖、双糖和多糖的结构特点;糖的化学性质,如还原性、氧化性和羟基反应等;糖的生物合成途径,如光合作用和糖酵解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糖类的定义、分类和命名规则,了解各种糖的结构特点。
2. 培养学生理解糖的化学性质,如还原性、氧化性和羟基反应等。
3. 使学生了解糖的生物合成途径,提高其对生物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糖的化学性质,如还原性、氧化性和羟基反应等。
2. 教学重点:糖的结构特点,糖的生物合成途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生活中的糖果为例,引导学生思考糖果中的糖类物质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2. 知识讲解:(1)介绍糖类的定义、分类和命名规则。
(2)讲解单糖、双糖和多糖的结构特点。
(3)阐述糖的化学性质,如还原性、氧化性和羟基反应等。
(4)讲解糖的生物合成途径,如光合作用和糖酵解等。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有关糖类结构的题目。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
5. 课堂互动: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糖类知识的理解和感悟。
六、板书设计1. 糖类的定义、分类和命名规则。
2. 单糖、双糖和多糖的结构特点。
3. 糖的化学性质,如还原性、氧化性和羟基反应等。
4. 糖的生物合成途径,如光合作用和糖酵解等。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简述糖类的定义、分类和命名规则。
答案:糖类是有机化合物的一大类,根据分子结构可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
糖的命名通常以糖的分子结构为基础,如葡萄糖、果糖等。
2. 题目:请描述单糖、双糖和多糖的结构特点。
答案:单糖是不能被水解的糖,如葡萄糖、果糖等;双糖是由两个单糖分子通过酯键连接而成,如蔗糖、乳糖等;多糖是由多个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如淀粉、纤维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