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教学资料: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讲解模板
- 格式:ppt
- 大小:116.50 KB
- 文档页数:5
骨科内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配合常规
一、术前准备:
1.器械敷料:骨科包、骨下肢包、可吸收螺钉专用器械、电钻、敷料、手术衣、
2.一次性物品:无菌手套、电刀、吸引器、吸引器管、1号、4号、7号慕丝线、缝合针、弹力绷带
3.仪器准备:气压止血带
二、麻醉方法: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
三、手术体位:仰卧位
四、手术配合:
1.手术视野常规消毒铺巾,患肢驱血后启动气压止血带
2.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暴露骨折端
3.复位与内固定:用巾钳将骨折复位,或用克氏针固定保持复位状态,安装
4.5mm或3.5mm钻头,钻透内踝骨折片,方向与骨折线垂直,测深器测深,选择合适的螺钉长度,攻丝,冲洗骨孔,拧入可吸收螺钉,达到骨折加压嵌插为止
4.生理盐水冲洗切口。
依次缝合切口,缠弹力绷带,松止血带
五、注意事项:
1.严格记录气压止血带时间,以防止肢体长时间缺血、肿胀
2.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全面解析: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三踝骨折(trimalleolar fractures或cotton骨折),是指内踝、外踝和后踝同时发生不同程度的骨折或韧带损伤,是踝关节损伤中最严重的类型之一。
它将严重影响踝关节的负重以及稳定功能。
一概述1.损伤机制旋前-外展型骨折旋前-外旋型骨折旋后-外旋型骨折旋后-屈曲型骨折部分扭转+垂直暴力型损伤2.骨折分型三踝骨折是踝关节骨折分型中的一部分,严格地讲,并无专门分型。
Lauge-Hansen 分型•旋后-外旋型Ⅳ度•旋前-外旋型Ⅳ度•旋前-外展型III度(部分)•过度屈曲型Danis-Weber分型•按照腓骨骨折的位置,依据下胫腓韧带的损伤情况二影像学诊断要点1.x线检查A.正位片;B.侧位片;C.踝穴位片2.主要测量指标三术前处理1.处理方式•抬高患肢(高于心脏位置)•冰敷(伤后48小时内)•足泵促进软组织肿胀消退2.手术时机•伤后6小时内,主要依据局部皮肤肿胀情况•7-10天后皮肤出现皱褶后再手术•水疱或血疱消退,痂皮褪去四手术治疗1.手术入路无论按照“三柱理论”还是“圆环理论”,三踝骨折都是不稳定性骨折。
因此,三踝骨折手术指征明确,合适的手术入路以及合适的内固定选择一直困惑着临床医生。
传统仰卧位手术入路:取仰卧位,外踝骨折选用标准外侧纵形切口,用解剖钢板或1/3管型钢板固定;内踝骨折选用前侧或后侧弧形切口,用拉力螺钉固定;后踝骨折采用间接复位,作踝关节前侧小切口,由前向后置入拉力螺钉固定。
漂浮体位手术入路:先取健侧卧位,后外侧入路处理外踝与后踝,解剖钢板或重建钢板放置于腓骨外侧,重建钢板或1/3管型钢板放置于腓骨后侧,后踝骨折用拉力螺钉固定;然后改为仰卧位,取内踝前侧或后侧弧形切口用拉力螺钉固定内踝骨折。
俯卧位后外侧入路:取俯卧位,沿外踝与跟腱中点处作纵形切口,注意保护腓肠神经及小隐静脉,从外踝后侧剥离部分腓骨短肌,显露骨折端,选取合适大小的1/3管型钢板或重建钢板置于腓骨后侧,螺钉固定;从腓骨短肌与拇长屈肌间隙显露后踝骨折,注意避免损伤胫后血管神经,在直视下复位骨折块,恢复关节面平整,根据骨折端的大小及粉碎程度选择拉力螺钉或支撑钢板固定;此时不改变体位,作内踝前侧或后侧弧形切口,屈膝45°左右用拉力螺钉固定内踝骨折。
手术讲解模板踝部骨折切开重定内固定术手术定义:踝部骨折切开重定内固定术是一种外科手术,主要用于治疗踝部骨折。
该手术通过切开踝关节部位,将骨折断端复位,并使用内固定器(如钢板、螺钉)固定骨折断端,以促进骨折愈合和恢复踝关节功能。
手术适应症:1.踝部骨折(包括踝内、外侧骨折等);2.骨折断端无法保持正常位置或不稳定的情况;3.骨折部位伴有软组织损伤或关节脱位的情况;4.需要恢复踝关节功能的情况。
手术准备:1.完善的术前检查,包括X光片、CT扫描等;2.确定手术适应症和手术方案;3.患者需提前进行空腹和禁食等准备;4.手术器械和材料的准备。
手术步骤:1.麻醉:一般采用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2.体位:患者采取俯卧位,将踝部置于手术台准备;3.消毒:对手术区域进行彻底消毒;4.切口:经过术前标记,根据骨折类型和位置确定切口位置,常见的切口有内踝切口、外踝切口等;5.切开:通过切口切开皮肤和软组织,暴露骨折断端;6.清理:清理骨折断端周围的血肿、碎骨等杂质;7.复位:将骨折断端进行复位,使其回到正常位置;8.内固定:根据骨折类型和位置,选择适合的内固定器进行固定,如钢板、螺钉等;9.修复:对软组织进行修复,如修复筋膜、缝合皮肤等;10.再确认:再次检查骨折断端的复位情况和内固定器的牢固度;11.合并手术:根据需要,可同时进行其他相关手术,如关节镜下手术等;12.结束手术:清理手术区域,缝合切口。
手术注意事项:1.手术过程中要避免对神经、血管等重要结构的损伤;2.在进行内固定时,要确保内固定器的稳定性和牢固性;3.术后早期要进行相关康复训练,促进康复和恢复踝关节功能;4.术后定期复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和内固定器的情况。
手术并发症:1.感染:手术切口感染,需要及时治疗;2.神经血管损伤:手术过程中可能会损伤神经或血管,引起相应的并发症;3.骨折不愈合:骨折断端愈合不良或不稳定,需要进一步处理;4.内固定器失效:内固定器松动或破裂,需要重新评估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