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复合设计】复合材料的增强体
- 格式:pdf
- 大小:28.84 MB
- 文档页数:162
复合材料增强体的作用
复合材料增强体是指在基体材料中添加的强化材料,可以包括纤维、颗粒、层状结构等。
这些增强体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耐热性、耐腐蚀性、耐磨性等方面的性能。
首先,添加纤维增强体可以大大提高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刚度。
纤维可以分为长纤维和短纤维两种,长纤维增强体在复合材料中分布均匀,可以形成连续的纤维增强结构,提高材料的拉伸、弯曲和剪切强度。
而短纤维增强体则可以填充基体材料中的空隙,增加材料的密度和强度。
其次,添加颗粒增强体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
颗粒增强体可以填充基体材料中的孔隙和缺陷,增加材料的密度和硬度,提高材料的耐磨性和抗冲击性。
最后,添加层状结构增强体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耐腐蚀性和耐热性。
层状结构增强体可以形成层层叠加的结构,形成隔离层,防止氧气和水蒸气的侵蚀,增加材料的耐腐蚀性。
同时,层状结构增强体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耐高温性能,防止高温下材料的熔化和失效。
综上所述,复合材料增强体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可以提高材料的强度、硬度、耐磨性、耐腐蚀性和耐热性等方面的性能。
- 1 -。
1.1 增强体的概念增强体的概念:复合材料中能明显提高基体材料某一性能的组元物质增强体的特征:(1)具有能明显提高基体某种所需的特殊性能;(2)增强体应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3)与基体有良好的润湿性1.2 增强体的分类(1)颗粒类增强体(零维)性能特点:高强度、高模量、耐热、耐磨、耐腐蚀实例:碳化硅、氧化铝、氮化硅、碳化硼、石墨、碳化钛、滑石、碳酸钙等无机非金属颗粒复合材料性能特点:具有各向同性(2)纤维类增强体(一维)连续长纤维:长度:连续长度一般超过数百米;性能特点:沿轴向有很高的强度和弹性模量分类:分为单丝和束丝两种。
应用:成本高、性能高,只用于高性能复合材料复合材料性能特点:具有各向异性连续长纤维实例单丝:硼纤维、CVD法制备的碳化硅纤维(直径约为95-140微米)束丝:碳纤维、氧化铝纤维、氮化硅纤维烧结法制备的碳化硅纤维等(含500-12000根单丝,单丝直径5.6-14微米)短纤维:长度:连续长度一般几十毫米性能特点:沿轴向有方向性,但性能一般比长纤维低应用:成本比较低,应用广实例:硅酸铝纤维、氧化铝纤维碳纤维、氮化硼纤维等复合材料特点:无明显方向性(制造时排列无序短纤维:长度:连续长度一般几十毫米性能特点:沿轴向有方向性,但性能一般比长纤维低应用:成本比较低,应用广实例:硅酸铝纤维、氧化铝纤维碳纤维、氮化硼纤维等复合材料特点:无明显方向性(制造时排列无序)(3)晶须类增强体(一维)外形尺寸:直径0.2-1微米,长约为几十微米性能特点:有很高的强度和模量(结构细小、缺陷少)应用:陶瓷增韧(成本比颗粒高得多)实例:碳化硅、氧化铝、氮化硅等复合材料性能特点:各向同性。
(4)金属丝增强体(一维)不锈钢丝、钨丝等(W/Al、W/Ni、不锈钢丝/Al)(5)片状物增强体(二维)陶瓷薄片:SiC/C、SiC/ZrO2、Si3N4/BN等。
(6)纤维编织类增强体(三维)纤维编织成的三维结构1.3 纤维类增强体具有高强度的原因(1)固体材料的理论强度:σth = (Eγ/a0)1/2纤维类增强体:Be、B、C、Al、Si以及它们与N、O的化合物(常温下原子半径小、化学性质稳定)纤维类增强体理论强度高纤维材料所包含的缺陷的形状、位置、取向和数目都有别与同质地的块状材料内部径向最大裂纹尺寸:非常小(纤维类增强材料)一般(同质地块状材料)内部轴向最大裂纹尺寸:一般(纤维类增强材料)一般(同质地块状材料)纤维中轴向的最大裂纹尺寸虽然可与块体材料中的相比,但对轴向性能的影响则很小(纤维主要承受轴向拉伸载荷)。
第三章复合材料的增强体1.被用于复合材料的增强体主要有高性能纤维,晶须,金属丝片装物和颗粒等。
其中发展最快已经大批量生产和应用的增强纤维是碳纤维2.作为复合材料的增强体应具有以下基本特性①增强体应具有能明显提高基体某种所需特性的性能②增强体应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③与基体有良好的润湿性3.增强体的分类①纤维类增强体:纤维类增强体有连续长纤维和短纤维。
增强体纤维主要包括无机纤维和有机纤维。
无机纤维主要有碳纤维,氧化铝纤维,碳化硅纤维,硼纤维,氮化硼纤维,氮化硅纤维硅酸铝纤维及玻璃纤维等。
有机纤维分为刚性分子链和柔性分子链两种②颗粒类增强体:由于颗粒增强物成本低,制成的复合材料有各向同性,因此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发展非常迅速,尤其是在汽车工业中。
③晶须类增强体:晶须增强复合材料的性能基本上是各向同性的。
将陶瓷薄片叠压起来形成的陶瓷复合材料具有很高的韧性。
4.碳纤维:一般将小于1500℃碳化处理成的称为碳纤维,将碳化处理后再经高温石墨化处理(2500℃)的碳纤维称为石墨纤维。
碳纤维强度高,而石墨纤维模量高,以制取碳纤维的原丝分类,碳纤维可分为聚丙烯腈基碳纤维,黏胶基碳纤维,沥青基碳纤维和木质素纤维基碳纤维。
以其性能分类,可分为高强度碳纤维,高模量碳纤维和中模量碳纤维。
后者有耐火纤维,碳质纤维和石墨纤维等。
5.碳纤维的制造。
只能以有机物为原料,采用间接法制造。
制造方法可分为两种类型,即气相法和有机纤维碳化法。
①气相法:在惰性气氛中小分子有机物在高温沉积成纤维。
用该法只能制取短纤维或晶须,不能制取连续长丝②有机纤维碳化法:将有机纤维经过稳定话处理变成耐焰纤维然后再在惰性气氛中进行高温煅烧碳化使有机纤维失去部分碳和其他非碳原子,形成以碳为主要成分的纤维。
可制造连续长纤维。
天然纤维,再生纤维,合成纤维均可制备碳纤维6.目前为止,制作碳纤维的原料主要有三种:人造丝;聚苯烯腈纤维;沥青。
无论用何种原丝纤维制造碳纤维,都要经过五个阶段:拉丝,牵引,稳定,碳化,石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