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增强体的种类与性能
- 格式:ppt
- 大小:6.42 MB
- 文档页数:57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种类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种类有很多,常见的种类包括以下几种:
1.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以碳纤维为增强剂,与树脂等聚合物基体相结合制成的材料。
具有高强度、高模量、低密度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体育器材等领域。
2. 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以玻璃纤维为增强剂,与聚合物基体相结合制成的材料。
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耐腐蚀性能和机械性能,广泛应用于建筑、电子、船舶等领域。
3. 高分子发泡材料:高分子发泡材料是一种以聚合物为基体,通过在其中注入发泡剂生成气泡而形成的轻质材料。
具有低密度、吸震性能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包装、建筑隔音等领域。
4.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是以纳米颗粒作为填充剂,与聚合物基体相结合制成的材料。
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导电性能、热稳定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电子、光学、医疗等领域。
5. 高分子合金材料:高分子合金材料是将两种或多种不同的聚合物混合共混,形成互相不溶的两相或多相结构的材料。
具有综合性能优良、可调控性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家电等领域。
以上所列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种类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种类也在不断涌现。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设计一、什么是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新型材料,它不仅具有轻质、高强、高刚度等优良的物理力学性能,而且还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耐磨性以及绝缘性。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由碳纤维和树脂、金属等复合材料制成的,这样的材料在现代航空、汽车、轨道交通、电子科技、船舶制造、体育器材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二、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1、高强度:碳纤维的特殊结构和生长过程使得其具有很高的强度,而且这种强度与单向排列方向有很大关系。
因此,增强材料大多用于单向、对角和斜交等布局。
2、高刚度:材料的刚度是各个方向上的刚度之和,因此确定各向异性对基体中碳纤维增强材料的刚度起着决定性作用。
在各向同性材料的情况下,碳纤维增强材料通常具有比基体材料高几倍甚至十倍以上的刚度。
3、疲劳寿命较长:碳纤维增强材料的疲劳性能比其他材料要好,能够承受数百万次循环载荷,而且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4、耐磨性强:碳纤维增强材料具有较高的物理力学性能,因此具有很强的耐磨性,特别适合用于制造高速运动的器械。
三、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设计1、确定应用载荷:设计时必须要先明确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所要承受的载荷种类,包括静载和动载。
2、确定应变水平:应变水平是材料破坏的重要参数之一,针对不同应变水平设计不同的材料也是十分必要的。
合适的应变水平设计可以确保材料在特定要求下具有最佳性能。
3、确定强度参数:材料的强度是指承受载荷时材料破坏的极限值。
因此,通过实验和仿真计算来得到材料的破坏极限值,再以此为依据来确定设计强度决策。
4、考虑制造成本:设计材料必须要考虑到成本因素,包括制造、运输、安装等费用。
因此,在涉及到大批量生产时,提前考虑到成本问题十分重要,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四、结论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由于其具有很高的物理力学性能,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也比较多。
1.1 增强体的概念增强体的概念:复合材料中能明显提高基体材料某一性能的组元物质增强体的特征:(1)具有能明显提高基体某种所需的特殊性能;(2)增强体应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3)与基体有良好的润湿性1.2 增强体的分类(1)颗粒类增强体(零维)性能特点:高强度、高模量、耐热、耐磨、耐腐蚀实例:碳化硅、氧化铝、氮化硅、碳化硼、石墨、碳化钛、滑石、碳酸钙等无机非金属颗粒复合材料性能特点:具有各向同性(2)纤维类增强体(一维)连续长纤维:长度:连续长度一般超过数百米;性能特点:沿轴向有很高的强度和弹性模量分类:分为单丝和束丝两种。
应用:成本高、性能高,只用于高性能复合材料复合材料性能特点:具有各向异性连续长纤维实例单丝:硼纤维、CVD法制备的碳化硅纤维(直径约为95-140微米)束丝:碳纤维、氧化铝纤维、氮化硅纤维烧结法制备的碳化硅纤维等(含500-12000根单丝,单丝直径5.6-14微米)短纤维:长度:连续长度一般几十毫米性能特点:沿轴向有方向性,但性能一般比长纤维低应用:成本比较低,应用广实例:硅酸铝纤维、氧化铝纤维碳纤维、氮化硼纤维等复合材料特点:无明显方向性(制造时排列无序短纤维:长度:连续长度一般几十毫米性能特点:沿轴向有方向性,但性能一般比长纤维低应用:成本比较低,应用广实例:硅酸铝纤维、氧化铝纤维碳纤维、氮化硼纤维等复合材料特点:无明显方向性(制造时排列无序)(3)晶须类增强体(一维)外形尺寸:直径0.2-1微米,长约为几十微米性能特点:有很高的强度和模量(结构细小、缺陷少)应用:陶瓷增韧(成本比颗粒高得多)实例:碳化硅、氧化铝、氮化硅等复合材料性能特点:各向同性。
(4)金属丝增强体(一维)不锈钢丝、钨丝等(W/Al、W/Ni、不锈钢丝/Al)(5)片状物增强体(二维)陶瓷薄片:SiC/C、SiC/ZrO2、Si3N4/BN等。
(6)纤维编织类增强体(三维)纤维编织成的三维结构1.3 纤维类增强体具有高强度的原因(1)固体材料的理论强度:σth = (Eγ/a0)1/2纤维类增强体:Be、B、C、Al、Si以及它们与N、O的化合物(常温下原子半径小、化学性质稳定)纤维类增强体理论强度高纤维材料所包含的缺陷的形状、位置、取向和数目都有别与同质地的块状材料内部径向最大裂纹尺寸:非常小(纤维类增强材料)一般(同质地块状材料)内部轴向最大裂纹尺寸:一般(纤维类增强材料)一般(同质地块状材料)纤维中轴向的最大裂纹尺寸虽然可与块体材料中的相比,但对轴向性能的影响则很小(纤维主要承受轴向拉伸载荷)。
复合材料知识点总结一、复合材料的分类根据复合材料中各种材料所起的作用不同,复合材料可以分为增强复合材料和基体复合材料。
增强材料一般用于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例如增加复合材料的强度、硬度、耐热性、耐腐蚀性等;而基体材料则用于提供基本的形状和结构,比如塑料、橡胶、树脂等。
根据增强材料的种类不同,复合材料可以分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和颗粒增强复合材料。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增强材料是纤维,可以是碳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等;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增强材料则是颗粒,可以是金属颗粒、陶瓷颗粒、碳纳米颗粒等。
根据不同的基体材料,复合材料可以分为有机基复合材料和无机基复合材料。
有机基复合材料的基体材料是有机物质,比如树脂、塑料、橡胶等;无机基复合材料的基体材料是无机物质,比如金属、陶瓷、玻璃等。
二、复合材料的特点1. 高强度:复合材料中的增强材料可以有效地提高材料的强度,使其具有更高的拉伸、压缩、弯曲等强度。
2. 轻质:由于增强材料通常采用纤维和颗粒等轻质材料,所以复合材料通常具有很高的强度和刚度,同时重量较轻。
3. 耐热耐腐蚀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由于采用高强度的纤维材料,具有很好的耐热性和耐腐蚀性,可以在较高温度和腐蚀环境下长时间使用。
4. 成形性好:复合材料可以通过挤压、注塑、压制等多种成型方法加工成各种形状,适用于各种复杂的结构。
5. 良好的设计性:通过改变复合材料中的增强材料的种类、形状、分布、比例等来调节和改变材料的力学性能,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定向设计。
6. 良好的防护性:复合材料可以通过增加增强材料和基体材料的层数、厚度和结构来增强材料的防护性,有较好的抗冲击、防弹、防爆性能。
三、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1.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1)手工层叠法:将预先浸渍结合的纤维连续层叠到工件模具内,在每一层的纤维层之间涂覆树脂黏合剂,然后将所有层放置在加压机中,施加适当的压力和温度,使树脂固化。
(2)自动层叠法:采用机械装置将预先浸渍结合的纤维连续层叠到工件模具内,然后使用自动化设备完成树脂涂布和固化过程。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压缩性能研究近年来,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船舶、建筑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轻质、高强度、耐腐蚀等特性,使得它成为替代传统材料的新选择。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复合材料的压缩性能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
本文将探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压缩性能及其研究进展。
一、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压缩性能简介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由纤维增强体(如玻璃纤维、碳纤维等)和基体(如聚合物基体、金属基体等)组成的复合材料。
与传统材料相比,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强度和刚度。
然而,由于其纤维增强体的特殊结构,它在受到压缩加载时表现出一些特殊的性能。
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压缩性能影响因素1. 纤维增强体类型:不同类型的纤维增强体具有不同的结构和性能特点,因此对材料的压缩性能产生了影响。
如碳纤维具有高模量和高强度,能够提高复合材料的耐压性能。
2. 纤维体积分数:纤维体积分数是指纤维在复合材料中所占的比例。
在一定范围内,增加纤维体积分数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压缩强度和刚度,但过高或过低的纤维体积分数都会影响材料的性能。
3. 纤维排列方式:纤维在复合材料中的排列方式也对材料的压缩性能有影响。
常见的排列方式有单向、双向、多向等。
不同的排列方式会导致复合材料在受到压缩力时的不同应力分布。
4. 基体材料:基体材料对复合材料的压缩性能也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选取合适的基体材料,可以改善复合材料的压缩强度和耐压性能。
三、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压缩性能测试方法为了研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压缩性能,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力学性能测试。
目前常用的测试方法有:1. 压缩强度测试:通过加载复合材料样品,在组织学检测仪上观察其破坏形态,并记录其破坏强度。
这种方法能够直观地反映出材料在受压力时的承载能力。
2. 压缩模量测试:通过加载复合材料样品,在力学性能测试仪上测定其应力-应变曲线,进而计算得到材料的压缩模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材料的刚度评估。
3. 石蜡浸渍法:将复合材料样品浸渍于融化的石蜡中,制成浸渍体。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类型金属基复合材料是一种由金属基体和增强体组成的复合材料。
金属基体通常占据主导地位,承担大部分载荷,而增强体则起到增强材料性能的作用。
根据增强体的类型、形状、尺寸和分布,金属基复合材料可分为多种类型。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金属基复合材料类型:1. 按增强体形状分类(1)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增强体为颗粒状,如陶瓷颗粒、金属颗粒等。
这种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韧性和耐磨性,但强度和刚度相对较低。
(2)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增强体为纤维状,如碳纤维、玻璃纤维、硼纤维等。
这种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但韧性和耐磨性相对较低。
(3)晶须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增强体为晶须状,如氧化铝晶须、碳化硅晶须等。
这种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较好的韧性和耐磨性。
2. 按增强体材料分类(1)陶瓷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增强体为陶瓷材料,如氧化铝、碳化硅等。
这种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但韧性较低。
(2)金属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增强体为金属材料,如不锈钢、钛合金等。
这种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但耐磨性相对较低。
(3)塑料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增强体为塑料材料,如聚四氟乙烯、聚酰亚胺等。
这种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但强度和刚度较低。
3. 按增强体分布方式分类(1)连续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增强体呈连续分布,如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这种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但韧性和耐磨性相对较低。
(2)非连续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增强体呈非连续分布,如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这种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韧性和耐磨性,但强度和刚度相对较低。
4. 按制备工艺分类(1)铸造法制备的金属基复合材料:采用铸造工艺将增强体与金属基体结合,如陶瓷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2)粉末冶金法制备的金属基复合材料: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将增强体与金属基体结合,如碳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
(3)热压法制备的金属基复合材料:采用热压工艺将增强体与金属基体结合,如碳化硅晶须增强钛基复合材料。
金属基复合材料增强体的分类
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很高的强度、刚度和耐磨性等优点,具有广
泛的应用前景。
在这些复合材料中,增强体的选择和分类对其性能起
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金属基复合材料中常见的增强体进行分
类和详细介绍。
1、碳纤维增强体
碳纤维增强体具有高强度、高模量、低密度和耐腐蚀等优点,被
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体育用品和国防等领域。
在制备金属基
复合材料时,碳纤维常常被选作增强体,可以显著提高金属基复合材
料的强度和刚度。
2、陶瓷颗粒增强体
陶瓷颗粒增强体在金属基复合材料中也被广泛应用。
这种增强体
具有高硬度、高强度和高耐磨性等特点,可以显著增强金属基复合材
料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陶瓷颗粒的种类很多,常见的包括二氧化硅、氧化铝和碳化硅等。
3、金属颗粒增强体
金属颗粒增强体一般选用高强度的合金颗粒,常见的有碳化钨、
钛和铬等。
在金属基复合材料中,金属颗粒增强体的作用是增加材料
刚度和强度,同时也可以提高材料的导电性。
4、纤维/颗粒混合增强体
纤维/颗粒混合增强体是将不同种类的增强体混合使用的一种复合材料。
这种增强体在金属基复合材料中的优点是可以兼顾纤维和颗粒的优点,形成更完善的增强网络结构,从而提高材料的性能。
总之,增强体是影响金属基复合材料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选择增强体时,需要综合考虑其特点和应用环境。
通过选择合适的增强体,可以打造具有高强度、高刚度、高耐磨性和高导电性等优点的金属基复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