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多想去看看》第二课时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2.67 KB
- 文档页数:2
《我多想去看看》第二课时说课设计-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教材简析】《我多想去看看》这篇课文是一首诗歌,用第一人称,通过我”和妈妈的对话,讲自己非常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
课文中的我” 是一个山村的孩子。
茫茫的大山隔阻了我”的视线,却隔不断我”对山外世界的向往,对首都北京的向往。
诗歌感情真挚、语言朴实,字字句句浸透着作者的情、流动着作者的情。
【学情分析】学生对首都北京有一种天然的向往之情,教学中要点燃这种激情,利用这种激情,引导学生想象首都北京,在朗诵中感受北京。
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去过北京,可以在适当的时机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北京的风光,向学生讲一讲北京的风光,为情感的激发创造条件。
【教学理念】1、从封闭”走向开放”。
语文课程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2、从多讲”走向多读”。
根据一年级的学习目标、学生年龄和思维特点,教学中要以读为主。
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在边读边思中,动口、动脑、动手去学习朗读,去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3、重视情感的正确指向,让学生感悟自己强烈而朴实的心愿和所有孩子对祖国纯真的爱。
【教学目标】巩固13个生字、8个词语及2个偏旁;会写足、走”2个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我主要讲以下三点: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情感的正确指向,让学生感悟自己强烈而朴实的心愿和所有孩子对祖国纯真的爱。
在教学中,要想激发孩子们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师就必须创设情境,带孩子们进入到作者的情感世界,以体验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特定情感,俗话说:情之萌生离不开境”,要解作者之情,首先必须入文章之境”。
我多想去看看第二课时教案教案标题:我多想去看看第二课时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并正确运用句型"I want to go and see..."。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并掌握句型"I want to go and see..."。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教学难点:1. 学生如何正确运用句型"I want to go and see..."。
2. 学生如何准确描述他们想要去看的事物。
教学准备:1. 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各种不同的景点和事物。
2. 黑板或白板,用于写下词汇和句型。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或播放一个短视频,展示一个有吸引力的景点或事物。
2. 教师问学生:"What do you see in the picture/video?"(你在图片/视频中看到了什么?)3.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他们使用"I want to go and see..."这个句型来描述他们想要去看的事物。
步骤二:新知输入(10分钟)1. 教师写下句型"I want to go and see...",并解释其用法和结构。
2. 教师通过示范和操练,帮助学生掌握这个句型。
3. 教师提供一些例句,让学生模仿并造句。
步骤三:合作活动(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他们想要去看的事物或景点。
2. 学生利用所学句型和词汇,轮流描述他们的选择,并向其他小组展示图片或介绍视频。
3. 其他小组可以提问并给予反馈。
步骤四:个人练习(10分钟)1. 学生个别进行练习,描述他们想要去看的事物或景点。
2. 教师巡视并提供个别指导和反馈。
步骤五:总结和拓展(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所学内容,强调句型和词汇的正确使用。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我多想去看
看》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我多想去看看》
第二课时
一、复检查
在复检查环节,教师询问学生们上一节课研究了什么,并表扬他们学得很好。
接着,教师通过读生字和开火车的游戏来检查学生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最后,教师进行小结,鼓励没有得到奖品的学生不要着急,还有更大的收获等待着他们。
二、了解首都北京
在这一环节,教师通过出示北京的风景图片,向学生介绍北京的景点,包括八达岭长城、天坛公园、天安门城楼和天安门广场等。
教师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句式来谈论自己对北京的感
受,并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听课文朗读录音,进一步了解北京的历史和文化。
三、了解天山
在这一环节,教师通过出示天山的风景图片,向学生介绍天山的景点,包括博格达峰、托木尔峰、汗腾格里峰和天池景区等。
教师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句式来谈论自己对天山的感受,了解天山的美丽和壮观。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课文《我多想去看看》第2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能理解课文内容。
2.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爱护自然,增强对美的认识和感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朗读的准确性。
2.难点:引导学生展开对自然风光的联惯性想,帮助学生通过文字产生美的感悟。
三、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2.课件:相关课文图片和PPT。
3.教具:黑板、彩色笔、幻灯片。
四、教学过程1. 热身•通过老师和学生一起唱歌、做游戏等方式热身,为学生引入课堂氛围。
2. 导入•让学生展示一幅自然风景图,引导学生根据图片谈论自然的美。
•学生作业检查,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3. 学习课文•听音跟读课文,纠正学生发音错误。
•逐段解释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意思。
•分角色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印象。
4. 情感体验•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课文描写的自然风景中,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体验自然风光的美。
5. 课文解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和语言表达,探讨课文背后的意义。
6. 练习与巩固•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五、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确保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清晰的认识。
六、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朗读课文,保证准确性和流畅性。
2.让学生描述一幅自己喜欢的自然风光画面,并写下自己的感想。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朇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课文《我多想去看看》中描写的美丽自然景色。
《我多想去看看》优秀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我多想去看看》优秀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看图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读好并理解诗中的长句。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尝试自主探究式学习教学手段:课件(含升旗仪式实况录像、北京风光图片等)使用教材构想:北京,祖国的首都,一个人人都向往的地方。
本文以一个山村孩子的口吻,用诗歌的形式,讲述自己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
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北京的强烈的思想感情。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而本课的教学就是要通过感情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感知课文内容。
在学习中主动展示自己的本领。
少讲解多感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中,从课题“我多想去看看”导入情感基线,再让学生反复诵读,读出这种“我多想去看看”的急切强烈的感情,最后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强化学生的这种感受,从面突破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11课《我多想去看看》,齐读课题。
2.“多想”什么意思?(心里非常非常想,很想等)那你能有感情地再读读课题吗?3.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1)“我”是谁?2)“我”多想去哪儿看看?3)为什么想到那个地方去看看?仔细读读课文,试试自己行不行,好吗?[善于提问,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善于提问的孩子也是最有创造力的。
让学生抓住“多想”质疑,引入课文内容的教学。
想去看看的迫切与渴望。
即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拓展了孩子们的思维]二、品读课文,读中感悟|1.自读课文看谁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把你认为难读准的字或难读通的句子用“--”标出。
公开课:我多想去看看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5则)第一篇:公开课:我多想去看看第2课时教学设计《我多想去看看》第2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一、复习检查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11课,请大家一起读一读课题。
(生齐读《我多想去看看》)是哦,我多想去北京看看。
小朋友,沿着弯弯的山路,读准这些词的字音,就可去北京参观游玩了。
告诉、弯弯、走路、升旗仪式、天安门、广场、多想、北京城、(课件)开火车读。
双轨火车谁来开? 一生读生字,一生组词。
我的火车谁来开? 一生读词语,全班跟读。
(小朋友,你们把这些朋友的名字牢牢地记住了,真了不起!)2、小朋友,读好了生字词语,现在你们到了什么地方呢?就让我们去课文中看看,课文里向我们描述了北京什么景色。
3、小结:刚才有很多小朋友都得到了掌声,没有得到的别着急,等一会儿还有更大的收获呢!二、导入学习新课:1、边讲解边出示北京的风景图片:今天,老师想给你们当一回导游,小朋友,一起来吧!(1)我们先来到了八达岭长城,它像一条巨龙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
(课件)(2)接着我们来到了北京的天坛公园。
(3)然后我们来到了天安门城楼,它是中国的象征。
(4)最后,我们来到天安门广场上看升旗仪式。
北京之行结束了.2、小朋友,北京城历史悠久,风景迷人,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有什么想说一说吗?(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句式来谈自己的感受)如:“北京太美了!”“我很想去看看。
”“我真想去看看。
”3、今天,有一位小朋友和你们一样,也很想到北京城去看看,请大家打开书本第102页,自由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出示全文)4、大家读得可认真啦,那么你读懂了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5、刚才有一位小朋友说得很好,他说他读懂了这位小朋友很想到北京去看看,来,请你说说你是从课文的那一句话中看出来的,把它读出来。
(我对妈妈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出示第三句话:我对妈妈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对比:我多想去看看我想去看看。
2.我多想去看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理解“足”字旁。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够读好带感叹号的句子。
3、能够以“我多想……”为开头,写下自己的愿望,并和同学分享。
4、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中国地域辽阔,我们都生活在祖国的大家庭中,从而产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理解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理解“足”字旁。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中国地域辽阔,我们都生活在祖国的大家庭中,从而产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认读,出示拼音练读。
2.给生字组词,开火车组词。
出示词语,开火车读词语。
3.出示词语,学生抢读,美读,大声读,体会语言的美好。
4.复习生字,出示形近字组词,大家实行开火车练读。
5.出示多音字实行训练与积累。
6.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有一位小朋友也很想去北京看一看,我们跟着这个小朋友出发吧。
二、课文赏析(一)品读第一自然段。
妈妈告诉我,沿着弯弯的小路,就会走出天山。
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我对妈妈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1.读一读,看谁读得好。
读后想一想,你读出了哪些信息呢?你从哪些词语中读到的呢?2.谁想去哪里呢?他为什么想去啊?3.“遥远”有多远呢?4.雄伟的天安门、壮观的升旗仪式,出示图片实行联系。
(播放升国旗曲子)5.说一说你所参加过的升旗仪式。
6.照样子说一说词语。
(预设:雄伟的长城)(二)品读第二自然段。
爸爸告诉我,沿着宽宽的公路,就会走出北京。
遥远的新疆,有美丽的天山,雪山上盛开着洁白的雪莲。
我对爸爸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1.“遥远”有多远呢?2.你体会到了什么?3.观察一下标点符号里“感叹号”的用法。
4.雪莲是什么?5.出示图片,学习:洁白的雪莲、美丽的天山。
6.照样子说一说词语。
(预设:美丽的颐和园)三、交流分享1.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我多想……”写下自己的愿望,再和同学交流分享吧!2.注意认真倾听,认真发言哦!四、巩固练习打开“阅读训练-《我多想去看看》”,一起来闯关吧!五、作业布置把这堂课的收获写到“我的小本本”上,珍藏自己积累吧!。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我多想去看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为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我多想去看看》的第二课时。
在第一课时中,学生已经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
第二课时将继续深入学习课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美丽景色的向往之情,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具,引导学生想象美丽的景色,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引导学生想象美丽的景色,体会作者的向往之情。
四、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通过复习第一课时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中的美丽景色,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体会作者的向往之情。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分享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3. 学习生字词: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拼写,讲解生字词的意思。
学生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巩固生字词。
4. 想象美丽景色:教师展示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想象课文中描述的美丽景色,感受作者的向往之情。
学生进行交流分享,表达自己的感受。
5. 品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品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美丽景色的向往之情。
学生进行交流分享,表达自己的理解。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课时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强调生字词的学习和想象美丽景色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我多想去看看》美丽景色向往之情生字词:天山、 Holland、盛开、照亮七、作业设计1. 回家后,向家长分享课文中的美丽景色和作者的向往之情。
2. 抄写生字词,每个字写5遍。
《我多想去看看》第二课时教案
本文是关于《我多想去看看》第二课时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课时目标:
1、巩固本课生字新词,会写“足”和“走”
2、品词析句,理解“弯弯”“遥远”“壮观”的意思。
3、能有感情朗读课文
4、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重点,难点:理解文中重点词句。
写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揭题《我多想去看看》,板书。
想去哪里看看?小朋友想去吗?
2、开火车读生字卡。
去掉拼音再读生字。
3、课件出示:弯弯的山路。
沿着弯弯的山路读生词。
4、欣赏北京图片。
二、新课
1、出示课文插图,猜一猜,妈妈和小男孩说了什么?
2、出示句子:妈妈告诉我,沿着弯弯的山路,就能走出大山。
1)指名读。
齐读。
2)为什么用“弯弯的小路”而不用“弯的小路”?
3)还可以说弯弯的什么?
4)指导朗读
3、出示句子: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天安门,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1)指名读。
齐读。
2)“遥远”是多远呢?出示地图,讲述。
哪些地方离我们是遥远的?
3)出示升旗仪式的图片,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学生在国歌声中感受升旗仪式的壮观。
4)指导朗读。
4、出示句子: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1)小男孩为什么说了两次?
2)“我多想”句式练习。
3)指导朗读。
三、拓展
1、欣赏今日北京风光。
2、再读课题
3、这篇课文要告诉我们什么?
四、写字
1、生观察,师范写。
2、生写,师指导。
反思:
这是一首篇幅短小,饱含爱国热情的现代诗。
教学时我让学生欣赏北京风光图片,激发学生对北京的向往;播放国歌,让学生感受升旗仪式的壮观,受到情感的熏陶。
课上我抓住了“弯弯的”“遥远”“壮观”三个重点词引导学生理解,于每一处都花了不少时间,学生的理解也基本上能达到预期效果。
但在朗读方面学生还不够投入,如果能增加老师的范读,我想学生能读得更好。
课文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是想让学生回过头来整体把握课文,如果这时能够让学生读课文一遍,再引导学生交流我想也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