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 格式:pdf
- 大小:140.98 KB
- 文档页数:1
试论刑事责任年龄降低之必要性刑法论文试论刑事责任年龄降低之必要性刑法论文刑事责任是指组织和个人触犯刑律,实施了刑法禁止的犯罪行为而应当承担法律后果的责任。
刑事责任的根据在于意志自由,而这种意志又取决于后天培养的个人辨认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这些能力的培养是由个人的年龄,受教育的程度,生理精神状态决定的,其中年龄所起的作用是最直接最显著的。
因此,刑法中刑事责任的承担就与年龄有了联系。
这便引导了各国在刑法理论中对刑事责任年龄制度进行研究,而每个国家的刑事责任年龄是由该国的社会状态以及在这样的社会状态下未成年人在心理和生理上的成长特点而定的,这个年龄的法定必须符合该国家的实际情况。
一、刑事责任年龄的历史发展由于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发展不同,未成年人的成长状态也会各异,所以各国对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是不一样的。
各个国家在不同的时代,政治、经济、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发展也会不同,所以即使是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时期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也是不一样的。
例如印度,英国,法国,日本等国或者这些国家本身在自国的不同时代都各有各的最低刑事责任年龄。
而在我国,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古来就有。
在《周礼》、《汉书﹒刑法志》、《唐律》的《名例律》、《大清新刑律》中也都有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1979年的刑法中规定14岁为最低刑事责任年龄,这个规定在1997年刑法修改时没有改革,一直沿用到今天。
二、我国现行刑事责任年龄符合制定时的国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十几年间,我国未成年人的犯罪率一直很低。
当时14岁以下的少年在当时的社会状态下身心发育很不成熟,无法真正的了解自己行为的性质和意义。
而且,这些少年受到不良影响的机会不多,不容易犯罪。
当今中国,应当还是不应当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辩论赛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一辩(正方辩词):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首先,我们要明确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必要性。
根据现行法律,中国刑事责任年龄为14岁,而与此相比,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的刑事责任年龄都普遍高于14岁。
然而,事实上,我们必须承认14岁以下的少年也可以做出严重违法犯罪行为。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社会的公共利益和少年犯罪者的回归社会的机会。
其次,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可以为发现和预防少年犯罪提供更有效的手段。
年龄较小的少年犯罪往往滑过了法律的漏网,无法承担刑事责任。
这给犯罪分子们提供了便利,他们可以逍遥法外,再次威胁社会安全。
通过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我们能够及早介入,及时给予适当的教育和辅导,帮助他们远离犯罪道路。
最后,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能够提高社会的安全感。
年龄较小的少年犯罪所犯下的罪行可能同样令人震惊,但因他们年幼而不能承担刑事责任,社会会对此感到愤怒与不满。
这种感觉会导致对法律的信任和社会秩序的动摇。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将能让犯罪者受到应有的惩罚,增加社会对少年犯罪问题的认知,推动社会对法律的尊重和维护。
总而言之,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有利于社会稳定的举措。
我们相信,通过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护社会利益,更好地保护和教育少年犯罪者,促进社会和谐与安全。
谢谢!二辩(正方辩词):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我们正方认为,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是必要的,我们会从社会转型期的特殊性、国际视角和司法教育角度来阐述我方的观点。
首先,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这个时期相对而言,法制建设相对滞后,青少年犯罪呈现出高发态势。
而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可以加强对于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引导。
特殊时期需要特殊对待,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可以更好地保护青少年的权益、维护社会的稳定。
其次,国际视角是我们认识这个问题的重要角度。
目前,很多国家已经将刑事责任年龄上调至16岁甚至是18岁。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必要性1. 引言1.1 社会问题引起关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青少年犯罪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据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涉及的犯罪行为也呈现出日益复杂和严重的趋势。
青少年犯罪不仅对受害者造成了严重的伤害,也给社会稳定和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出现,不仅仅是孩子个体行为的问题,更是整个社会和家庭教育环境的问题。
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导致了不少青少年走上犯罪的道路。
而现行的刑事责任年龄并不能很好地保护青少年的权益,也无法有效地对青少年犯罪问题进行治理和预防。
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刑事责任年龄这一制度,探讨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必要性。
通过对青少年犯罪问题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青少年犯罪问题的根源,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促进他们更好地成长发展。
部分到此结束。
1.2 需重新审视刑事责任年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青少年犯罪率的上升,当前的刑事责任年龄政策逐渐显现出一些不足之处,需要重新进行审视和调整。
目前我国规定的刑事责任年龄为十四岁,这意味着在十四周岁之前的青少年即使犯下了重大的刑事犯罪行为,也不会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而一些案例表明,部分未成年人已经具有较高的心智和认知能力,能够理解自己的行为带来的后果,因此十四岁的刑事责任年龄已经无法适应现实社会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的泛滥,青少年们接触到的暴力和不良信息也日益增加,这对其身心健康和道德观念的培养都构成了挑战。
重新审视刑事责任年龄,适当降低也是当前社会的一个迫切需求。
只有加强青少年的法律教育,提高其对法律的认识和遵守意识,才能有效地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发生,保障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和调整刑事责任年龄的政策,以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和需求。
2. 正文2.1 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必要性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必要性是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重要原因之一。
试论我国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降低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凸显,引起了广泛关注。
刑事责任年龄作为判定未成年人是否承担刑事责任的重要标准,其设置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未成年人的权益保护和社会公共安全。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降低问题,分析现行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的利弊,借鉴国外相关立法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降低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以期为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法律体系,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益参考。
二、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理论基础最低刑事责任年龄,是指刑法所规定的、行为人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所必须达到的最低年龄。
它是刑事责任能力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的高度关注。
对于我国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降低,其理论基础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从生物学和心理学角度来看,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信息获取的便捷,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成熟速度普遍加快。
他们更早地接触和理解社会,更早地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从科学角度讲,适当降低最低刑事责任年龄有其合理性。
从法律公平性和正义性的角度出发,每个人都应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虽然未成年人在法律上享有特殊的保护,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可以完全逃避法律责任。
特别是在一些严重犯罪中,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他们应当为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再次,从预防犯罪和改造罪犯的角度考虑,通过设定合适的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可以对那些严重违法的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和惩罚,以防止他们继续犯罪,同时也可以对其他未成年人产生警示作用。
从国际法的角度看,我国降低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也符合国际社会的普遍趋势。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不断调整其刑事责任年龄,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降低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
它既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必然结果,也是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预防犯罪和改造罪犯的重要举措。
当今中国,应该还是不应该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辩论赛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正方辩词一辩:应该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尊敬的评委、各位辩友:我作为正方第一辩,将为大家分析当今中国是否应该降低刑事责任年龄。
首先,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能够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
随着社会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未成年人接触到的不良影响越来越多。
然而,现行的刑事责任年龄限制让那些滥用未成年人的人利用漏洞逍遥法外。
我们必须认识到,一些犯罪行为是未成年人自身的选择,但是在存在不良环境的引导下做出的选择。
这种情况下,应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以便能追究那些滥用未成年人的人的刑事责任。
其次,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有助于提高未成年人法律意识。
通过参与刑事诉讼过程,未成年人将会更加深入地了解犯罪与法律之间的关系,增强对法律的敬畏心和遵守意识。
同时,这也是他们成长和改正错误的机会,有助于帮助他们重新认识自我,走上正确的道路。
最后,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有利于社会的长远发展和治安的维护。
未成年人犯罪的现象逐渐增加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严重问题。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可以更早地介入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惩罚和教育,降低再犯率,有效维护社会治安,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是当今中国必要的一步。
它有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并且有助于社会的长远发展和治安的维护。
因此,我们坚信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行之有效,并对当今中国产生积极的影响。
谢谢!正方辩词二辩:应该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尊敬的评委、各位辩友:我作为正方第二辩,将继续阐述当今中国应该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理由。
首先,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符合国际社会的趋势和国家发展需求。
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已将刑事责任年龄设定在16岁以下,我们的国家应该与时俱进。
在法制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借鉴国际社会的经验和成果,以实现中国法制的现代化。
其次,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有助于减少未成年人犯罪。
当前中国的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比较突出,犯罪的年龄越来越低龄化。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21年第1期论刑事责任年龄之降低-《以刑法修正案(十一)》为切入点王梓刘梦婷(云南大学法学院,云南昆明650000)摘要:《刑法修正案(十一)》调整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将已满12周岁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故意杀人和严重故意伤害行为纳入刑法调整范围的规定,固然具有一定的正当性和必要性,然其也并非不容置疑。
降低刑龄造成了惩罚主义与保护主义间的冲突,并加剧了未成年人犯罪中的违法性认识困境;刑事责任年龄的下调对预防青少年犯罪刑法目的实现也不具有当然有效性;终而凸显出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所引发的本质性问题在于现行刑法体系对未成年人犯罪治理和权益保护的应对不足。
同时,未成年人犯罪具有的复杂样态,决定了犯罪治理无法仅通过刑法惩罚功能地发挥来加以实现,故宜采用构建和完善专门教育矫治制度和社会支持体系的进路。
关键词:刑事责任年龄;未成年人保护;刑法修正案近两三年来,未成年人恶性犯罪案件频发,其中引发全国性关注和讨论的案件就有数十起之多。
例如;2018年12月,湖南省一名12岁小学生持刀将自己的母亲杀害。
不足一年,大连13岁男孩杀害10岁女童案发生。
2020年5月27日,陕西蓝田县一小学的四名男生将一名13周岁女生拖到男厕所轮流实行性侵。
⑷这些骇人听闻的恶性案件不仅引起了普罗大众和法学界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广泛关注,更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不断挑战着公众对低龄犯罪的容忍底线,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公众对社会安全和自身幸福的危机感。
因而,在刑法层面上,意图通过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来规制青少年犯罪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
为了推动刑事立法与时俱进,积极回应人民的关切,2020年12月26日,《刑法修正案(十一)》由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
相较于修改之前,修正案规定在特定情形下,经特别程序,对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作个别下调。
具体而言,是在刑法第十七条中规定:对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的,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应当负刑事责任。
当今中国应该VS不应该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辩论赛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反方一辩发言稿:尊敬的评委、各位辩手,大家好!我们反方认为,中国不应该降低刑事责任年龄。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刑事责任年龄的设定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而不是为了保护罪犯。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只会让更多的未成年人涉入犯罪,这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发展都是不利的。
其次,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并不能解决犯罪问题。
真正需要解决的是社会问题和家庭问题。
如果我们只是把刑事责任年龄降低,而不去解决根本问题,那么犯罪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
最后,我们需要考虑未成年人的心理和生理发展。
未成年人的认知和行为能力还不够成熟,他们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诱惑,因此他们需要更多的保护和指导。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会让未成年人面临更大的压力和不良影响,这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
综上所述,我们反方认为,中国不应该降低刑事责任年龄。
反方二辩发言稿:尊敬的评委、各位辩手,大家好!我作为反方二辩,我要强调的是,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并不能解决犯罪问题,反而会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
首先,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只会让更多的未成年人涉入犯罪。
未成年人的认知和行为能力还不够成熟,他们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诱惑,因此他们需要更多的保护和指导。
如果我们把刑事责任年龄降低,那么未成年人面临的诱惑和压力会更大,犯罪的风险也会更高。
其次,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并不能解决社会问题和家庭问题。
犯罪的根源在于社会和家庭的问题,如果我们只是把刑事责任年龄降低,而不去解决根本问题,那么犯罪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
我们应该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加强社会和家庭的教育和管理,让未成年人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中成长。
最后,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会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和生理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还没有成熟,他们需要更多的保护和指导,而不是更多的惩罚和压力。
如果我们把刑事责任年龄降低,那么未成年人会面临更大的压力和不良影响,这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
论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之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呈高发态势。
国内诸多学者,已经从多维度多方面对其产生原因展开了论述。
笔者认为,想解决未成年人犯罪,不可仅停留在对其成因的分析上。
但基于我国现行的刑事制度,我们并无法跨出有实际成效的改革步伐。
溯其本源,现行规定的刑事责任年龄是阻碍制止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因素。
笔者将围绕该制度与社会价值的冲突入手,以期阐释修改该制度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
标签:未成年犯罪;刑事责任年龄;社会价值;改革措施我国学界对于未成年人犯罪成因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为了着重在本文中突出体现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之重要意义,笔者在此不对未成年人犯罪成因做过多阐释。
实际上,在广泛的理论指导下,未成年人犯罪率仍然居高不下,于是正确认识刑事责任年龄设置的缺陷,具有深刻意义。
笔者也将围绕刑法目的与社会价值对此展开论述。
1 刑事责任年龄制度不再具有现实意义1.1无法实现刑法之基本目的。
笔者主张,刑法的主要目的在于预防和打击犯罪。
根据费尔巴哈的著名心理强制体系(psychologische Zwangstherie)导出一个结论,只有在行为之前就已经存在的法律处罚规定,才能够解除导向犯罪的驱力,亦即产生预防犯罪之效用。
显而易见,为实现刑法预防之目的,将这部分具有相应犯罪能力的人所能够作出的行为加以规制,才能针对这部分人实现预防效果,而过去的刑事责任年龄直接将这一部分具有犯罪可能性的人排除在外,对其行为的预防作用从根源上消灭,其打击犯罪之效用,更是无从谈起。
1.2无法达到其预期的社会价值。
我国现行的刑事责任年龄制度已有40余年的历史,基于40年前的物质认知水平建立的该制度,是否还保留其最初的立法本意?又抑或是其社会价值在如今是否还能得以实现?根据调查显示,54%的民众支持下调年龄限制,仅有26%的民众认为不应该下调年龄限制。
显然,这项制度的社会认可度堪忧。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获取知識方式的多元化、简易化,同年龄段的未成年人无论是在生理上或是心理上,都较四十年前的未成年人大不相同。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必要性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刑事责任年龄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刑事责任年龄是指对于未满18岁的人,适用的法定责任年龄。
在国际上,大多数国家都将刑事责任年龄设为18岁,以此确保未满18岁的青少年不会因其行为而被判刑或者受到刑罚。
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国家存在将刑事责任年龄降低的情况。
那么,究竟是否需要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呢?下文将探讨这一问题。
首先,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必要性在于更好地保障未成年人的权益。
未成年人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往往难以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引发的后果。
因此,未成年人在行为上也很容易受到现实情况、家庭环境、社会氛围、自身性格等多方面的影响。
如果这些行为被定为犯罪并加以惩罚,很可能会导致未成年人承受心理上的创伤或者生理上的伤害。
因此,从保障未成年人的权益出发,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可以更好地体现对未成年人的尊重和保护,而不是简单地将其当做“犯罪分子”加以惩罚。
其次,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还可以更好地提高社会的预防效果。
社会上一些行为不良的年轻人可能会出现更多的问题,比如犯罪、吸毒、暴力等,这些行为往往还会引发社会治安问题。
如果能够采取一些可行的措施对这些不良行为进行预防,就可以有效地提高社会的安全性。
而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并采取些针对未成年人的预防措施,比如教育、心理辅导等,就可以更好地预防那些因生活压力引发的不良行为。
这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为未成年人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发展环境,并建立一套完善的社会预防机制。
最后,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还可以更好地促进人道主义的精神。
在实际操作中,一些政府会对未成年人采取无情的打压措施,对其进行残酷惩罚,甚至包括拘禁、枪杀等。
这种打压往往会破坏社会的公信力,并导致人权的践踏。
相反,如果我们可以采取更加人道的方式来处理未成年人的问题,比如指导、团体辅导、康复治疗等,就可以让这些问题得以及时解决,并给予这些未成年人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这也是保护人权和提高社会公信力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