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 格式:ppt
- 大小:4.75 MB
- 文档页数:37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北京城,课本用一句话说明它的地位: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
《世界城市建筑简史》是2007年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西隐,王博。
《世界城市建筑简史》以史前城市为起点,以现代城市文明为终点,包括史前城市、中东城市、远东城市、欧洲城市、中世纪城市、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自由资本主义后的城市和现代城市,讲述整个世界城市建筑的发展及相关历史故事,并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对世界城市建筑的历史进行全面诠注,特别对世界名城如罗马、雅典、耶路撒冷、科隆、开罗、君士坦丁堡、伦敦、巴黎、佛罗伦萨及中国开封、苏州、西安、南京、北京等城市的形成和演变过程有着详细描述,勾勒出世界城市发展演变及人类发展的历史基本面貌,使读者明晰世界城市建筑史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重要意义。
紫禁城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年)改北平为北京。
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筹建北京宫殿城池,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月“告成”,历时15年,正式定都北京。
明代的北京城也就是元大都城的改建,北墙南缩5里,南墙向南展出2里,成为东西向的长方形。
重建了宫城和皇城。
规划思想早期的中轴线理念是十字轴线对称,西汉长安受黄老无为思想的影响而形成了无轴线理念,到了魏晋唐长安时期受皇权的影响形成了“宫殿前导型”,经过宋朝汴梁、金朝中都到了元朝大都,正式形成了“前朝后市”型,这个中轴线比较全面地体现了政治价值、伦理价值、审美价值,最后形成整体贯通是在明清时期。
在历代都城中,唐朝长安中轴线最长,为8.65公里,除去宫殿,实为7.16公里。
洛阳虽贯通南北,长6.8公里,但偏于一侧,所以说整体贯通的中轴线最长的是北京中轴线,总长7.86公里。
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轴线上。
紫禁城占地72万平方米,城墙高10米,四面各开一门,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环绕。
总体布局以轴线为主,左右对称;根据朝政活动和日常起居的需要,分为南北两部分,形成了宫殿建筑外朝、内廷的布局。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教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明清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2.理解明清文化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
3.了解丰富多彩的明清文化艺术形态。
二、教学重难点
1.明清文化时代特点;
2.明清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和区别。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
1. 导入(5分钟)
•介绍本课内容和学习目标;
•请学生谈谈自己对明清时期的印象。
2. 文化特点与历史背景(20分钟)
•分析明清时期重要历史事件和政治制度;
•讲解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
3. 明清文化的艺术形态(30分钟)
•介绍明清文化的戏曲、书画、建筑等艺术形式;
•引导学生欣赏、分析、品味艺术作品,理解其内涵。
4. 明清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20分钟)
•对比明清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异同;
•提出思考:明清文化是否对中国文化有积极影响?
5. 总结(5分钟)
•整理本节课学到的内容;
•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四、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法;
•小组讨论法;
•欣赏分析法。
五、教学过程中注意事项
•让学生重视并注意课前预备工作;
•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提问,让他们尝试用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分析;
•平等尊重每一个学生的观点和看法。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通过丰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让学生在欣赏和分析明清文化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交流和互动,从而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但是,本节课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地进行口语表达练习。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北京紫禁城、明长城;知道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2.通过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的学习,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智慧和创造力。
(二)过程与方法:1.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播放多媒体资料(故宫、长城),并组织学生对比秦长城与明长城,学生感受到巍峨雄壮的宫殿和气势恢宏的长城建筑,从而感知明清建筑的无与伦比。
2.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播放图片资料,学生自制表格,用列表的方法从多角度归纳比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雄伟的北京城和明长城,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的杰作,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培养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阅读教材对三位科学家事迹的介绍,探究其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培养学生善于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雄伟的北京紫禁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难点:科技成就如何体现明清时代特色。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观看一组关于长城和故宫的图片,结合课前的所备知识,你能否谈谈其的建筑风格(特点)?看后有什么感想?新课教学师:北京城就是故宫?结合课本北京城的图,思考总结北京城的布局特点?生:故宫是北京城的一部分,北京城由宫城、皇城、京城三部分构成。
生:特点是布局严整,城墙高大雄伟,街道宽广笔直。
师:活动——学生介绍紫禁城活动——学生介绍长城生: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为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紫禁城占地72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9000多间,都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
这些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
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
建筑学家们认为故宫的设计与建筑,实在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杰作,它的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都是罕见的。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学习目标1.了解紫禁城、明长城、《本草纲目》、《天工开物》。
2.认识我国古典建筑和科技著作取得的杰出成就,居世界先进水平,但同时也隐藏着发展停滞的危机。
3.通过学习科学家的事迹,探究取得成就的原因,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重点:紫禁城及科技巨著。
难点:认识包括建筑在内的科技成就所体现的时代特点。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一)建筑篇1.长城:明代长城的起止点:____________________长城的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故宫:故宫修建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宫布局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宫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科学技术篇1.《本草纲目》: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天工开物》: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材料一:汉人晁错所云: “胡人食肉饮酪,衣皮毛,非有城郭田宅之归居,如飞鸟走兽于广野,美草甘水则止,草尽水竭则移。
以是观之,往来转徙,时至时去,此胡人之生业,而中国之所以离南亩也。
今使胡人数处转牧行猎于塞下,或当燕代,或当上郡、北地、陇西,以候备塞之卒,卒少则入。
陛下不救则边民绝望而有降敌之心。
救之,少发则不足,多发远县才至,则胡又去矣。
聚而不罢,为费甚大; 罢之,则胡复入。
如此连年,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
阅读材料一回答:历代统治者为什么修建长城?2.材料二:秦时,“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温馨提示: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点击右上角的关闭按钮可返回目录。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考点1:北京故宫1、(2008·重庆中考)2008年8月,奥运会将在北京召开。
假如你作为一名小导游向外国游客介绍北京古代的建筑奇观,在下列各项中你可以选择的是()A.赵州桥B.大雁塔C.大明宫D.故宫(紫禁城)【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赵州桥位于河北省赵县境内;大雁塔在西安市内;大明宫是指唐代长安城禁苑中的建筑。
2、(2008·潍坊学业考试)2008年是中国奥运年。
如果你是奥运会志愿服务者,向外国游客或运动员介绍主办城市——北京的历史文化。
下列介绍中不正确的是()A.北京是中国古都,元明清三朝在此建都B.明清时代北京城的中心是皇宫所在地紫禁城,即今故宫C.北京城曾见证过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D.可以游览秦长城,实现“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愿望【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现存长城是明朝在历代的基础上又大规模修缮的,所以现在我们游览的是明长城。
3、(2007·资阳中考)2008年北京将举办奥运会,如果你是奥运志愿服务者,向外国游客或运动员介绍北京的历史文化。
下列介绍正确的是()①北京是中国古都,元明清三朝在此建都②北京城布局严整,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③紫禁城位于北京城中心,是明清时代皇帝居住的地方,今称故宫④北京城附近还有嘉峪关长城风光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嘉峪关在甘肃省内,所以④叙述有误。
●考点2:明长城1、(2010·莆田中考)下面是明长城示意图。
明长城的起止点为A.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B.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C.东起鸭绿江,西至临洮D.东起辽东,西至临洮【答案】选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和识记及辨析能力。
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