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石油:探索“黑色的金子”起源
- 格式:pdf
- 大小:1.28 MB
- 文档页数:3
造福人类的“黑金”—石油大庆石油科技馆石油,顾名思义,就是石头中的油,主要是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多种化合物的混合物,常见的微量元素还有36种,它多以液态形式蕴藏于地下岩石的孔缝之中,孔隙十分细小,大的只有人头发丝直径的十分之一,小的只有三十分之一,平均直径70-80微米。
它的颜色也是多样的,不仅有常见的黑色,还有黄色、褐色、红色、绿色等等。
颜色的不同主要取决于沥青质的含量,含量越高颜色越深。
密度一般介于每立方厘米0.75~0.98g之间。
石油,无论是作为燃料,还是以它为原料衍生的成千上万种产品,几乎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所有领域,大到政治格局、经济结构,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几乎都与石油息息相关。
所以,有人把石油比作“工业的血液”,称石油为“黑色的金子”。
一、滚滚“黑金”何方来1.纵观“史话”说石油我国是发现和使用石油最早的国家,据史料考证,我国发现石油的记载源于西周时期的《易经》:“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是对石油在湖泊沼泽水面上起火现象的描述,距今三千余年。
东汉班固所著的《汉书·地理志》中写道:“高奴县有洧水可燃”。
是指现在的陕西延河一带,说明石油是像水一般的液体,可以燃烧,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
南朝时期,人们将石油称为“石漆”,范晔所著的《后汉书·郡国志》中写有:“县南有山,石出泉水,大如,燃之极明,不可食。
”现指甘肃玉门一带,距今已有1580多年的历史。
唐朝时期,石油被称为“火油”,人们将其点燃,用于战争。
在《元和郡县志》中,有关于突厥统治者攻打甘肃酒泉时,当地军民使用“火油”的记载。
同一时期,还开始在火药配方中,使用沥青,以控制火药的燃烧速度。
这一技术,比外国早了近一千年。
北宋时期,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鄜、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出脂水,即此也。
”预言“此物后必大行于世”。
“石油”一词,首用于此,沿用至今。
南宋时期,人们将石油制作成“石烛”,用于照明,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就有关于“石烛”的描叙。
《黑色金子石油》阅读及答案黑色金子石油张春贺①石油被称作工农业生产中流淌着的黑色血液,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
很多交通运输工具如汽车、飞机等使用的汽油、航空煤油等都是石油产品,日常生活中部分电力的供应也石油。
美国有45%的能源供应石油;我国能源供应中石油所占比例约为23%。
据不完全统计,我们生活中有6000多种产品,例如润滑油、橡胶、塑料、合成纤维、涂料等等,都是石油产品。
石油像黑色的金子一样,吸引着人们去寻找、去开采。
②石油是怎么生成的呢?研究表明,石油的生成至少需要200万年的时间,在现今已发现的油藏中,时间最老的可达到5亿年之久。
在地球不断演化的漫长历史过程中,有一些特殊时期,如古生代和中生代,大量的植物和动物死亡后,构成其身体的有机物质不断分解,与泥沙或碳酸质沉淀物等物质混合组成沉积层。
由于沉积物不断地堆积加厚,导致温度和压力上升,随着这种过程的不断进行,沉积层变为沉积岩,进而形成沉积盆地,这就为石油的生成提供了基本的地质环境。
③伴随各种地质作用,沉积盆地中的沉积物持续不断地堆积。
当温度和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后,沉积物中动植物的有机物质转化为碳氢化合物分子,最终生成石油和天然气。
④分散在岩层中的石油又是怎样聚集在一起的呢?石油不像水聚集在水库中那样聚集在沉积盆地最初形成的岩石生油源岩,也就是沉积岩中,而是透过岩石的孔隙,被挤压到压力分布更低的岩石裂隙和孔隙中,直至停留在被完全封闭的储集岩中。
储集岩是聚集石油的岩石。
储集岩形成了储藏石油的地质环境mdash;mdash;圈闭构造,它是阻止石油被继续运移的地质构造。
石油的这种聚集方式就如同水被一块海绵吸收一样。
正因为有了储集岩和圈闭构造,石油才能够安静地在地下定居,等待发掘者的到来。
⑤地质学家认为,在漫长的地质过程中,已有很大一部分石油因圈闭构造遭到各种地质作用的破坏而流失掉。
在经历生成、运移和储集后,石油一般分布在近地表的范围内。
⑥可以看出,特定的时间与空间对应着生油环境、沉积盆地的形成。
黑色的金子——石油阅读答案篇一:为什么石油被称为“黑色的金子〞为什么石油被称为“黑色的金子〞?石油是一种褐色或黑色的可燃性矿物油。
它被人们誉为“黑色的金子〞,也有人称它是“工业的血液〞。
早在汉朝的时候,我国人民就已经知道用石油来烧饭点灯了。
人民用钻井的方法,把石油从地底下取出来送进炼油厂,把中间的一局部提炼成为煤油,用来点灯、烧炉子都很方便,这样石油就一下子知名啦。
后来,人们把石油里面比煤油轻的局部提炼成汽油、飞机的发动机做燃料;又把比煤油重的局部炼成柴油,给拖拉机的发动机做燃料。
这些发动机叫做“内燃机〞,它们的用处还多着咧。
大的可以装在轮船、军舰和火车头上,小的可以用来抽水、打谷,还有更小的可以装在模型飞机上??可是,石油中还有比柴油更重的“重油〞剩下来,该怎么办呢?于是,人们把重油中的油提出来,留下的沥青送去铺路。
在沥青路上行车很平稳,灰尘也少,有人也叫“柏油路〞。
从重油中提炼出来的油,还可以炼出各种各样的润滑油。
提起润滑油,往往把它当做配角而不去注意。
其实,现代的机器没有它硬是不行。
不但如此,就是用错了牌号也不行。
如果你把普通的润滑油加到缝纫机里,踏起来准会十分费力。
喷气式飞机的发动机,有一根主轴每分钟要转一两万次,必须用特别的润滑油才行,如果加错了油,一定会出大事故。
别看润滑油是个配角,却是非常重要的啊!从石油中还能提炼出石蜡、凡士林、油漆溶剂等等,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工业原料。
石油有这么多的用处,自然是个“宝〞了。
因此人们给它一个称号:“黑色的金子〞。
事情还没有结束,科学技术不断地在向前开展。
化学中有一门“有机化学〞。
它本来是专门研究生物—动植物—体内的化合物的,但这句话早就过时了。
因为人们发现有机化合物里面都含有碳,并且大多数含有氢,所以有机化合物是碳和氢的化合物,在化学上又简称为烃。
很多有机物除了含有碳、氢以外,还含有氧、氮、硫等其他元素,不过这些都只是碳氢化合物的“变种〞—衍生物—罢了。
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第6课《石油——黑色的金子》教案(一)年级:六年级上册学科:信息技术版本:冀教版【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冀教版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第6课的内容,旨在通过制作以“不可再生的资源——石油”为主题的专题网页,进一步提升学生网页制作的技术水平。
在已有制作网页技术的基础上,本课要求学生熟练使用表格布局网页,并学会使用水平线、符号等知识进行网页美化。
同时,这也为后面学习首页和二级页面的制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小学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经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制作网页的技巧,如插入表格及图片、设置图片及网页页面格式、使用自选图形布局网页等。
这一阶段的学生自我表现意识浓厚,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多数学生能够将自己的网页装饰得更加美观。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深入理解石油的形成、用途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熟练掌握使用表格布局网页的方法。
学会使用水平线、符号等元素来修饰网页,提升视觉效果。
2. 能力目标:能够独立搜集、整理关于石油的信息,并制作成专题网页。
提升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包括网页制作、素材处理等。
3. 情感目标:增强对石油资源的认识和珍惜意识,呼吁社会合理开采和使用石油资源。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熟练使用表格布局网页。
使用水平线、符号等元素修饰网页。
教学难点:如何将搜集到的石油信息有效地整合到网页中,并设计出既美观又实用的专题网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石油的重要性:通过图片、视频或简短的讲解,向学生展示石油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如交通、能源、化工等领域,强调其“黑色的金子”称号的由来。
引出课题:指出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利用石油资源,并引出本课的主题——制作“石油——黑色的金子”专题网页。
二、复习旧知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网页制作基础知识,包括表格的插入与编辑、图片的插入与调整等。
三、新知讲授1. 石油信息的搜集与整理:指导学生上网搜索关于石油的形成、用途、分布及我国石油资源现状等信息。
《黑色金子——石油》阅读答案黑色金子——石油张春贺①石油被称作工农业生产中流淌着的黑色血液,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
很多交通运输工具如汽车、飞机等使用的汽油、航空煤油等都是石油产品,日常生活中部分电力的供应也来自石油。
美国有45%的能源供应来自石油;我国能源供应中石油所占比例约为23%。
据不完全统计,我们生活中有6000多种产品,例如润滑油、橡胶、塑料、合成纤维、涂料等等,都是石油产品。
石油像黑色的金子一样,吸引着人们去寻找、去开采。
②石油是怎么生成的呢?研究表明,石油的生成至少需要200万年的时间,在现今已发现的油藏中,时间最老的可达到5亿年之久。
在地球不断演化的漫长历史过程中,有一些“特殊”时期,如古生代和中生代,大量的植物和动物死亡后,构成其身体的有机物质不断分解,与泥沙或碳酸质沉淀物等物质混合组成沉积层。
由于沉积物不断地堆积加厚,导致温度和压力上升,随着这种过程的不断进行,沉积层变为沉积岩,进而形成沉积盆地,这就为石油的生成提供了基本的地质环境。
③伴随各种地质作用,沉积盆地中的沉积物持续不断地堆积。
当温度和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后,沉积物中动植物的有机物质转化为碳氢化合物分子,最终生成石油和天然气。
④分散在岩层中的石油又是怎样聚集在一起的呢? 石油不像水聚集在水库中那样聚集在沉积盆地最初形成的岩石——生油源岩,也就是沉积岩中,而是透过岩石的孔隙,被挤压到压力分布更低的岩石裂隙和孔隙中,直至停留在被完全封闭的储集岩中。
储集岩是聚集石油的岩石。
储集岩形成了储藏石油的地质环境——圈闭构造,它是阻止石油被继续运移的地质构造。
石油的这种聚集方式就如同水被一块海绵吸收一样。
正因为有了储集岩和圈闭构造,石油才能够安静地在地下定居,等待发掘者的到来。
⑤地质学家认为,在漫长的地质过程中,已有很大一部分石油因圈闭构造遭到各种地质作用的破坏而流失掉。
在经历生成、运移和储集后,石油一般分布在近地表的范围内。
⑥可以看出,特定的时间与空间对应着生油环境、沉积盆地的形成。
为什么石油被称为“黑色的金子”?石油是一种褐色或黑色的可燃性矿物油。
它被人们誉为“黑色的金子”,也有人称它是“工业的血液”。
早在汉朝的时候,我国人民就已经知道用石油来烧饭点灯了。
人民用钻井的办法,把石油从地底下取出来送进炼油厂,把中间的一部分提炼成为煤油,用来点灯、烧炉子都很方便,这样石油就一下子出名啦。
后来,人们把石油里面比煤油轻的部分提炼成汽油、飞机的发动机做燃料;又把比煤油重的部分炼成柴油,给拖拉机的发动机做燃料。
这些发动机叫做“内燃机”,它们的用处还多着咧。
大的可以装在轮船、军舰和火车头上,小的可以用来抽水、打谷,还有更小的可以装在模型飞机上……可是,石油中还有比柴油更重的“重油”剩下来,该怎么办呢?于是,人们把重油中的油提出来,留下的沥青送去铺路。
在沥青路上行车很平稳,灰尘也少,有人也叫“柏油路”。
从重油中提炼出来的油,还可以炼出各种各样的润滑油。
提起润滑油,往往把它当做配角而不去注意。
其实,现代的机器没有它硬是不行。
不但如此,就是用错了牌号也不行。
如果你把普通的润滑油加到缝纫机里,踏起来准会十分费劲。
喷气式飞机的发动机,有一根主轴每分钟要转一两万次,必须用特别的润滑油才行,如果加错了油,一定会出大事故。
别看润滑油是个配角,却是非常重要的啊!从石油中还能提炼出石蜡、凡士林、油漆溶剂等等,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工业原料。
石油有这么多的用处,自然是个“宝”了。
因此人们给它一个称号:“黑色的金子”。
事情还没有结束,科学技术不断地在向前发展。
化学中有一门“有机化学”。
它本来是专门研究生物—动植物—体内的化合物的,但这句话早就过时了。
因为人们发现有机化合物里面都含有碳,并且大多数含有氢,所以有机化合物是碳和氢的化合物,在化学上又简称为烃。
很多有机物除了含有碳、氢以外,还含有氧、氮、硫等其他元素,不过这些都只是碳氢化合物的“变种”—衍生物—罢了。
人们又发现有机物分子里的碳原子是相互连接在一起的。
最简单的分子只有一个碳原子,复杂的可以有成千上万个碳原子。
石油之旅研学作文篇一《探秘石油之旅》一提到石油,我最先想到的就是汽车里加的汽油。
不过,石油可远不止这么点用处呢。
这次的石油之旅研学活动可算是让我大开眼界。
我们刚到石油基地的时候,就看见那些巨大的采油设备像一个个钢铁巨人一样矗立在那儿。
带我们参观的师傅很风趣,他说这些设备就像给大地扎针抽血似的,只不过抽的是石油。
走进基地内部,那股独特的石油味道就扑面而来。
我瞅见各种各样的管道,七弯八拐的像迷宫一样。
师傅说这些管道就是石油在基地里的“高速公路”,负责把石油运输到各个加工和储存的地方。
在一个地方,我看到工人们正在检测石油的品质。
师傅拿过来一个小瓶子,从一个大罐子里面舀出一点石油装进去递给我看。
那石油黑乎乎、黏糊糊的,就像那种放久了的老泥巴跟黑墨水搅和在一起的感觉。
我好奇地问师傅:“这看起来一点都不漂亮的石油咋就能变成汽油还有那些其他有用的东西呢?”师傅笑笑跟我解释说:“这就像灰姑娘变公主一样,要经过好多复杂的工序。
”比如说,提炼石油就像洗菜淘米似的,要把里面不同的成分分离开。
而且每一步的要求都特精细,设备也要调得特别准确。
这让我想到我做数学题的时候,一个小数点错了,答案就千差万别。
这里要是一个参数调错了,那出来的产品可就不合格了。
随着讲解越来越深入,我才知道石油能做出像塑料、沥青这些完全不一样的东西。
以前我只知道塑料是塑料制品的原材料,沥青是铺马路的,哪能想到都是石油变成的呀!直到这次研学活动快结束的时候,我才真的认识到石油真的就是个“宝藏”。
我们生活中的好多东西都离不开它,这次石油之旅可真是让我收获满满啊。
篇二《石油研学:发现黑色金子的秘密》怀着满满的期待,我踏上了这趟石油之旅的研学路。
从来没想过有一天我会这么深入地去了解石油这个东西。
刚一到达目的地,映入眼帘的就是那一片忙忙碌碌的场景。
有好多大罐子,看起来特别敦实。
旁边还有些小泵在不停地“嗡嗡”运转着,感觉像是一群小蜜蜂在辛勤劳作。
我好奇地走近一个大罐子,想看看里面装着啥。
黑色的金子——石油阅读答案篇一:为什么石油被称为“黑色的金子”为什么石油被称为“黑色的金子”?石油是一种褐色或黑色的可燃性矿物油。
它被人们誉为“黑色的金子”,也有人称它是“工业的血液”。
早在汉朝的时候,我国人民就已经知道用石油来烧饭点灯了。
人民用钻井的办法,把石油从地底下取出来送进炼油厂,把中间的一部分提炼成为煤油,用来点灯、烧炉子都很方便,这样石油就一下子出名啦。
后来,人们把石油里面比煤油轻的部分提炼成汽油、飞机的发动机做燃料;又把比煤油重的部分炼成柴油,给拖拉机的发动机做燃料。
这些发动机叫做“内燃机”,它们的用处还多着咧。
大的可以装在轮船、军舰和火车头上,小的可以用来抽水、打谷,还有更小的可以装在模型飞机上?? 可是,石油中还有比柴油更重的“重油”剩下来,该怎么办呢?于是,人们把重油中的油提出来,留下的沥青送去铺路。
在沥青路上行车很平稳,灰尘也少,有人也叫“柏油路”。
从重油中提炼出来的油,还可以炼出各种各样的润滑油。
提起润滑油,往往把它当做配角而不去注意。
其实,现代的机器没有它硬是不行。
不但如此,就是用错了牌号也不行。
如果你把普通的润滑油加到缝纫机里,踏起来准会十分费劲。
喷气式飞机的发动机,有一根主轴每分钟要转一两万次,必须用特别的润滑油才行,如果加错了油,一定会出大事故。
别看润滑油是个配角,却是非常重要的啊!从石油中还能提炼出石蜡、凡士林、油漆溶剂等等,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工业原料。
石油有这么多的用处,自然是个“宝”了。
因此人们给它一个称号:“黑色的金子”。
事情还没有结束,科学技术不断地在向前发展。
化学中有一门“有机化学”。
它本来是专门研究生物—动植物—体内的化合物的,但这句话早就过时了。
因为人们发现有机化合物里面都含有碳,并且大多数含有氢,所以有机化合物是碳和氢的化合物,在化学上又简称为烃。
很多有机物除了含有碳、氢以外,还含有氧、氮、硫等其他元素,不过这些都只是碳氢化合物的“变种”—衍生物—罢了。
六年级信息技术《石油——黑色的金子》教案河北教育出版社六石油——黑色的金子教学目标.熟练使用表格布局网页;2.能使用水平线、符号等修饰网页。
3、使学生对石油多一些了解,呼吁社会合理开采使用石油资源。
教学重点:能够熟练使用表格布局网页并能使用水平线、符号等修饰网页教学过程:第一时一、出示资料,激发兴趣:出示有关石油的资料(),学生认识到石油是对于人类非常重要的一种资源,使学生对石油多一些了解,呼吁社会合理开采使用石油资源。
二、网上搜索,整理素材A、搜集的内容:、石油的形成过程;2、石油的用途;3、世界石油资源分布情况;4、我国石油资源分布情况。
、我国石油供求现状。
B、参考网址:http://,pt/lassr/sureht提个醒:在FrntPage中,选择“工具——中文简繁转换——转换成简体中文”就能把中文繁体转成简体字。
三、学生交流,共享整理好的素材。
四、设计网页结构图,可参考P26教材上图。
五、堂小结。
第二时一、展示上节设计好的网页结构图,进行修改。
二、制作网页:、按P27的试一试,学生动手设计制作。
2、教师点拨:A.改变水平线的颜色FrntPage中,水平线在默认状态下是灰色的,改变水平线的颜色还可以右击水平线,在快捷菜单中选择“水平线属性”,在对话框中选择一个合适的颜色。
值得注意的是,改变水平线的前提是在网页中不能使用“主题”功能。
B.装饰水平线由于水平线变化有限,装饰性较差,教师可以提示学生通过插入线条图像来修饰页面,线条图像就是一个特别狭长的图像,选中水平线,按DEL键,将水平线删除,通过“插入——图片——剪贴画”,选择一种图像插入。
.改变水平线的大小如果想缩短线条,可以直接拖动图片或通过“图片属性”中“外观”选项卡的“指定大小”来实现。
3、修饰网页,将光标定位“石油的用途”前,选“插入——符号”选择一种符号,设置颜色。
4、设置完成网页时间。
网页修改时间是固定不变的,记录网页的改动时间,不能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黑色金子──石油》阅读训练与答案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14—17题。
(共8分)
黑色金子---──石油
①石油被称作工农业生产中流淌着的黑色血液,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
很多交通工具如汽车、飞机等使用的汽油、航空煤油等都是石油产品,日常生活中部分电力的供应也来自石油。
美国有45%的能源供应来自石油,我国能源中石油所占比例为23%。
据不完全统计,我们生活中有6000多种产品,例如润油膏、橡胶、合成纤维等等,都是石油产品。
石油像黑色的金子一样,吸引着人们去寻找、去开采。
②石油是怎幺生成的?研究表明石油的生成至少需要200万年的时间,在现在已发现的油藏中,时间最老的可达5亿年之久。
在地球不断演化的历史过程中,如古生物和动物死亡后,构成其身体的有机物质不断分解,与泥沙或碳酸质沉淀物等物质混合组成沉积岩,进而形成沉积盆地,这就为石油的生成提供了基本的地质环境。
③伴随各种地质作用,沉积盆地中的沉积物持续不断地堆积。
当温度和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后,沉积物中动植物的有机物质转化为碳氢化合物分子,最终生成了石油和天然气。
④分散在岩层的石油又是怎样聚集在一起的呢?石油不是聚集在沉积岩中,而是透过岩石的孔隙,被挤压到压力分布更低的岩石裂隙和孔隙中,直至停留在被完全封闭的储集岩中。
储集岩是聚集石油的岩石。
储集岩形成了储藏石油的地质环境---──圈闭构造,它是阻止石油被继续运移的地质构造。
石油的这种聚集方式就如同水被一块海绵吸收一样。
正因为有了储集岩和圈努力学习,报效父母。
第27卷增刊1 中国矿业Vol.27,Suppl 2018 年 6 月CHINAM ININGM AGAdNE June2018走近石油:探索“黑色的金子”起源张林(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北京100056)摘要:科学普及工作在宣传科学知识、培养人才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收集了近年石油探索和发现的相关文章,整理了石油成因理论研究资料,以科普的形式归纳总结了油气成因方面的主要认识,系统地向社会普及石油知识,以期能让更多的人了解石油并达到推动石油工业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科学普及#石油#石油成因理论中图分类号:TE12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051(2018)S1-0426-03Approaching petroleum ;exploring the origin of ablack gold??ZHANG Lin(Oil and Gas Survey,China Geological Survey,Beijing100056,China)Abstract;The popularization of science is very important on propagandizing sc cultivating talents.In order t o enable more people tounderstand oil andachieve the goal of promoting thedevelopment of the petroleum industry,the author collects relevant articles on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discovery in recent years,and also collates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data of petrole summarizes the main understanding of the origin of oil in the form of science popularization,andsystematically popularizes petroleum knowledge to the society.Keywords;popularization of science;petroleum;theory of petroleum genesis石油被喻为“黑色的金子”,更被赞为“工业的血 液”。
说起石油,大家一定会联想到汽车、飞机等交 通工具的燃油。
其实我们的生活大都与石油有着直 接或间接的关系。
涤纶、腈纶、锦纶等面料的衣服,很多食物的保鲜、染色,以及调味都有石油产品的参 与,还有我们常吃的口香糖等等。
据统计,如果算上 食品生产间接消耗的石油,人一生要“吃”掉近 600 k g石油。
此外,石油还在橡胶、沥青、化妆品、制药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那么石油是怎么被找到的,它又是怎么形成的。
本篇从石油的发现、成因等方面和大家一同探索“黑色的金子”的起源。
收稿日期;2018-04-12 责任编辑;赵奎涛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调专项“准噶尔盆地及周缘油气基础地质调查”资助(编号:121201021000150007)作者简介;张林(1990 —),男,工程师,主要从事石油地质学和油气地球化学研究,E-mail:zlin_a@m 。
引用格式:张林.走近石油:探索“黑色的金子”起源*+中国矿业,2018,27(S1):426-428.doi:10. 12075/i.issn. 1004-4051. 2018.S1 088i石油的发现据史书记载,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朝就在新疆、甘肃等地发现了“石油”的踪迹,并加以采集和 利用。
到了北宋时期,沈括在《梦溪笔谈》中首次提 出了“石油”这一词,说到“鹿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 奴县出脂水,即此也”,并预言“此物后必大行于世”。
在“石油”一词出现之前,中国称石油为“石脂水”“猛 火油”“石漆”等,国外称为“魔鬼的汗珠”“发光的水”等。
石油的英文名称petroleum,在拉丁文中,petra 指岩石,〇le u m指油,p etro leu m就是说是岩石中的油,是德国人乔治•拜尔提出的。
需要说明的是沈 括和乔治所说的石油是当时人们对地下自然涌出地 的黑 液 的 称。
石油的颜色以棕褐、黑褐色为主,少数有淡黄色。
呈油脂状、黏稠状,其黏度小的跟水差不多,黏 度大如胶体一样不容易流动,如新疆吉木萨尔坳陷 发现的稠油黏度极大,已经接近固态,须通过加热才 能流动。
石油大多比水轻,相对密度一般在0. 75# 1.0之间。
因为它不溶于水的原因,如果不小心黏在手上,用水很难洗掉,但是用有机溶剂进行清洗,增刊1张林:走近石油—探索“黑色的金子”起源427就很容易洗掉。
国对石油进行开采较西方国家晚一些,曾一 度被认为是 国家。
直到1959年,大庆油田,中国 了的帽子,也让世界 了中国有世界级的大 。
从此,人们对“石油”这个名词也开始熟悉起来(图1%但究竟什么是石油呢?随着 科学技术的进步,于得以 石油,窥探石油的奥秘。
1983年的世界石油大会给出了一个较为官方的定义:石油主要由碳(C)和氢(H)两种元素组 成,是 化合物的混合物,是一种主要以 和液的形式,赋存于地下岩石 中的可燃矿物。
按质量计算,石油中碳元素和氢 占83'〜87'和12'〜14',这 占石油总量的99'1。
2石油的成因石油是 形成的呢。
根据石油的化学成分,我们找到了它们的来源。
是有机物,应该与古代生物有关系。
所发现的 乎都是 丰物遗迹的沉积岩中。
生物的细胞含有由碳、氢、氧 组成的化合物,生物 于 湖并 埋后,氧 离,碳和氢则组成碳氢化合物(图2)。
例如:在石油中发现的血红素和叶绿素,于动物血液和植物的叶绿素[2]。
地 已经 超过3 000种的碳氢化合物,而其中350种左右的碳氢化合物形成了石油。
地质 历史时期,在湖泊、海洋中生活着大量的浮游生物、藻类、细菌、鱼类、 。
这些生物 埋不断 ,有机物与无机碎屑混合,并沉积在盆底。
当的沉积物掩埋达到足够的 时,他们开始被热解。
宁静的深层水区是缺乏氧气的还原环境,机物中的氧 了,而碳和氢 ,形成了新的碳氢化合物,并与无机同形成了生油岩[3]。
埋没于地下的生油岩受到温度和压力等影响,发生一系列 的化学反应生成石油,石油不断的最终形成 藏[4]。
这就是石 源的主流学—沉积 学说,又称为有机成 (图3)。
图1克拉玛依黑油山地表油苗图3生物遗体经过埋藏、压实等作用转化为生油岩关于石油的成因还有一种假说,也称为无机成 "这认为石 是由 界 的机 和 氢经过化学作用而形成的[5]。
石 机成因说大致分为 成 和地深成 大类。
成认为烃 地球尚处于 云物质阶段即已存在了#也深成因说主张烃类形成于地 。
二者共同的特点是 认了生油岩的存在,认为油气来源于地 处[6]。
3结语石油对人类的生活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石油 的成因非 ,学术界更倾向 机成因,有机成 也 完善,并勘探领域428中国矿业第27卷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并不能由此否定油气无机成因理论的科学价值。
无论是油气有机成因理论还是无机成因假说,都还有许多问题尚待进一步深人研究,正确认识油气的来源问题,关系到下一步的研究思路和勘探的方向,许多科学家在这一学术问题上呕心沥血、竭力探索。
相信经过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我们将距真理越来越近。
_参考文献[1]张景廉.实话实说中国油气资源现状[J].石油科技论坛,2005木 木 木 木 木 木 木 木 木 木 木 木 木 木 木 木 木 木 木 木 木 木 木 木 木(上接第425页)[2]SREEPAT Jain.Fundam entals of Physical Geology[M].NewDelhi:Springer Geology2014 :371-425.[3 ]DIAZ J A,GIESE C F,GENTRY W R.M ass spectrometryfor in-situ volcanic gas m onitoring[J].Trends in AnalyticalChemistry2002 21(8) :498-514.[4] BULLARD F M.Volcanoes of the Earth[M].Austin an dLondon: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1976:579.[5 ]SIMKINT,SIEBERT L.Volcanoes of the World,2n d ed n[M]*Tucson:Geoscience Press for the Sm ithsonianInstitution,1994 :349.[6]TILLING R l.M onitoring Active Volcanoes[M].Reston:U.S.Geological Survey,1991:13.木木木木木木木木木木木木木木木木木木木木木木木木木(2)27-31.[2]李庆忠.打破思想禁锢,重新审视生油理论[J].新疆石油地质,2003,24(1):75-83.[3]黄第藩,梁狄刚.关于油气勘探中石油生成的理论基础问题------与无机生油论者商榷[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32(5):1-10.[4]张景廉,张虎权,卫平生.再谈油气成因和拓宽勘探领域问题[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6,17(2):143-147.[5]袁学诚,李善芳.无机生油假说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前景[J].中国地质,2012,39(4):843-854.[6]张景廉.论石油的无机成因[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木木木木木木木木木木木木木木木木木木木木木木木木 [7] RALF Gertisser,SYLVAIN J Charbonnier,JORG Keller,etal.The geological evolution of M erapi volcano»Central Java,Indonesia[J].Bull Volcanol,2012,74:1213-1233.[8]FAJARYuliant。
,PARWATISofan,MUHAMMADRokhisKhomarudin,et al.Extracting the dam aging effects of the2010 eruption of M erapi volcano in Central Java»Indonesia[J].Nat H azards,2013,66;229-247.[9]PATRICIA Erfurt-Cooper Volcanic Tourist Destinations[M].Heidelberg;Springer,2014 ;209-215.[10]RAPHAEL Paris,ADAM D Switzer,MARINA Belousova,etal.Volcanic tsunami:a review of source mechanisms,pastevents and hazards in Southeast Asia(Indonesia»Philippines,Papua New Guinea)[J].Nat Hazards2014,0:447-470.木木木木木木木木木木木木木木木木木木木木木木木木松科二井完井日前,中国地质调查局在黑龙江省安达市松科二井工程现场举行完井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