噎食的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讲义
- 格式:ppt
- 大小:2.60 MB
- 文档页数:5
医院精神科噎食的风险评估与防范哑食是指食物堵塞咽喉部或卡在食管的第一狭窄处,甚至误入气管,引起窒息。
精神疾病患者可能因为药物不良反应或疾病本身等多种因素发生噎食、窒息。
通常噎食患者表现为在进食中突然发生严重的呛咳、呼吸困难、面色苍白或青紫、双眼直瞪、双手乱抓、四肢抽搐等,严重者那么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呼吸和心搏停止等。
因此,护理人员应高度重视和掌握噎食的防范及急救处理措施。
(一)噎食的原因(1)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锥体外系不良反响,引起吞咽肌肉运动不协调,抑制吞咽反射而致。
(2)脑器质性损害,患者吞咽反射迟钝,因抢食、急速进食而发生噎食。
癫痫患者在进食时抽搐发作也可能造成噎食。
(3)患者在MECT后未完全清醒,在意识模糊情况下进食可引起噎食。
(4)其他,如老年患者,牙齿脱落、咀嚼不便者等。
(二)噎食的风险性评估(1)依据患者既往是否发生过喑食,有无锥体外系反应所致的吞咽困难,有无进食过快或抢食行为,是否年老体弱,是否牙齿脱落、咀嚼不便,是否脑血管后遗症进食饮水容易呛咳及中重度痴呆等,评估患者有无噎食的风险及严重程度。
(三)噎食的防范(1)加强入院评估,对有噎食风险的患者,床头设立警示标识,落实防噎食护理常规。
(2)集体用餐,餐厅设置防噎食专座,对有噎食风险者重点看护,加强巡视,防止噎食发生或力争对噎食早发现、早抢救。
(3)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及药物的不良反响。
对有严重锥体外系反响的患者,除按医嘱给予拮抗药物外,还应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必要时专人喂假或给予鼻饲。
(4)加强饮食管理,对抢食及不知饥饱的患者,应单独进食,控制其食量及进食速度,禁止患者将食物带回病室。
(5)对家属带进的零食严格检查,有噎食风险的患者防止进食汤圆、鸡蛋、地瓜、芋头、带骨的肌肉和带刺的鱼等,防止患者发生噎食。
(6)老年患者有吞咽困难者,将主食改为米饭,防止进食馒头引起噎食。
(7)有脑血管后遗症的患者在喂食时可采取30。
仰卧、颈前倾的姿势,也可坐位进食,头稍前倾45。
噎食的防范措施
一、了解噎食的危害。
1.1 生命威胁。
噎食可不是小事,严重起来那是会要命的!食物卡在气管里,氧气进不去,人就会呼吸困难,要是不及时处理,分分钟就可能出大问题。
1.2 身体损伤。
就算最后救过来了,也可能对身体造成不小的损伤,比如大脑缺氧影响智力,或者对呼吸道造成永久性的伤害。
二、容易发生噎食的人群。
2.1 老年人。
上了年纪的人,吞咽功能没那么好了,反应也慢,吃东西一不小心就容易噎着。
2.2 小孩。
小孩子吃东西急,又不知道咀嚼,遇到喜欢的就往嘴里塞,很容易噎住。
2.3 病人。
特别是那些身体虚弱、有神经系统疾病或者吞咽障碍的病人,噎食的风险更高。
3.1 饮食注意。
吃饭得细嚼慢咽,别狼吞虎咽的。
食物要切成小块,煮得软烂一点,尤其是给老人和孩子吃的。
像汤圆、果冻这类容易噎住的东西,要特别小心。
3.2 营造良好环境。
吃饭的时候别嘻嘻哈哈,别打闹,专心吃饭。
也别催着别人吃,让大家都能安安静静、轻轻松松地把饭吃完。
3.3 特殊照顾。
对于容易噎食的人群,要多留意。
给老人和孩子喂饭要有耐心,一口一口来。
病人吃饭的时候,旁边最好有人看着。
噎食这事儿可大可小,咱们得多上心,多注意,别等出了事才后悔。
只要咱们平时多留意,做好防范措施,就能把噎食的风险降到最低,让大家都能吃得安全,吃得健康!。
养老机构老人防噎食风险评估、防范措施、应急预案及处置流程(一)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养老机构老人防噎食风险评估、防范措施、应急预案及处置流程也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这方面的内容。
一、老人防噎食风险评估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如果没有正确的饮食习惯和防范措施,就会增加发生噎食的风险。
因此,养老机构应该进行针对老人的防噎食风险评估,通过评估老人的情况,制定出合理的饮食方案和防范措施,从而减少噎食的发生。
二、防范措施1.合理排列餐桌和餐具餐桌的高度、椅子的宽度、餐桌的桌布、餐具的大小以及分餐制度都要合理,并且加强老人的自我管理和自我保护意识。
2.防范口腔疾病老年人口腔卫生状况较差,容易出现蛀牙、龋齿等口腔问题。
如果发生上述问题,就应该及时治疗,以免影响饮食和健康。
3.适量控制食物切片大小老人食欲不如以前,吃饭速度相对变慢,在餐厅中,餐饮人员应该根据老人的需求和食欲量加以适量控制。
4.引导老人正确饮食习惯老龄化是人类必然的发展趋势,我们应该加强老人的营养平衡和增加营养摄入量,增加老人体力和提升老人的生活质量。
三、应急预案1.流程设计养老机构应该人性化设计老人防噎食预警通知流程,增加预警声音分贝和提示,便于工作人员发现噎食情况。
2.安全顾问团队养老机构应该成立安全顾问团队,全面把握老人噎食风险,建立完善的防噎食管理制度。
四、处置流程1.传递情况信息一旦发现老人噎食,应立刻向餐厅主管或养老院主管通报情况,协同救援流程和措施。
2.安全救援流程在保护老人安全和自我保护的前提下,应及时实施救援。
如果情况较严重,应紧急拨打120或直接到医院进行抢救。
总的来说,养老机构老人防噎食风险评估、防范措施、应急预案及处置流程的设计,能够有效地降低老年人噎食的发生率,增加养老机构的安全保障和服务质量,是重要的工作之一。
养老构老人防噎食风险评估、防范措施、应急预案及处置流程-V1老年人在进食过程中,因为饮食习惯、口腔功能减退等原因,很容易发生噎食事故,对他们的健康造成危害。
为了更好地保障老年人的安全,养老机构应该进行噎食风险评估,并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同时制定应急预案及处置流程。
一、噎食风险评估1.评估对象:养老机构内的老年人。
2.评估内容:老年人的饮食习惯、口腔功能、食物种类、餐具选用、进食环境等。
3.评估流程:由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人员清点、问卷调查、口腔检查、实地观察等方式,获取准确的评估数据。
二、防范措施1.食具选用:使用易于掌握、易于咀嚼的筷子和勺子,以减少老年人噎食的风险。
2.饭食种类:为老年人提供易于消化、软化、削碎的食物,减少潜在的噎食风险。
3.进食环境:创造宽敞明亮、安静整洁、舒适温馨的用餐氛围,为老年人提供优越的进食环境。
三、应急预案及处置流程1.应急预案:养老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由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统一指挥和协调,尽快处置噎食事故。
2.处置流程:(1)发现老年人发生噎食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同时对老年人进行安抚,减轻其恐慌心理。
(2)进行急救措施:让老年人靠在背部椅子上,后仰头部;肩部用力压一下,使气管略向前推;拳头包围一下,向上抬起,进行多次打背,直至食物排出口,或老人呼吸道通畅为止。
(3)及时记录老年人噎食事故的信息,向医院进行汇报,并及时跟进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保持沟通,制定进一步的治疗和康复计划。
综上所述,养老机构应该充分认识噎食风险对老人健康的影响,通过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防范措施的制定和应急预案及处置流程的规范执行,保障老年人的安全和健康。
噎食的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概述噎食是一种常见但又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可能导致窒息甚至死亡。
噎食的风险评估是确定哪些因素可能导致噎食事件的发生,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下面是噎食的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的概述。
风险评估:了解食品噎食的风险因素对于预防噎食事件至关重要。
一些常见的食品噎食风险因素包括:1. 食物的大小和形状:食物过大或者形状不合适,如圆形、坚硬或粘稠,容易导致噎食。
2. 幼儿、老年人和残疾人:这些群体的咀嚼和吞咽能力较弱,更容易发生噎食。
3. 喝水或进食时分心:分心时咀嚼和吞咽困难,容易导致噎食。
4. 不当进食方式:快速进食、大口吞咽、玩弄食物或与他人开玩笑时进食都会增加噎食的风险。
5. 餐具和食品加工方式:锋利的餐具或不当的食物加工方式容易导致噎食。
预防措施:根据噎食的风险评估,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噎食的风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1. 切小食物并选择合适的食物形状:切成小块的食物更容易咀嚼和吞咽,避免过大或形状不合适的食物。
2. 监督儿童和弱势群体进食: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需要额外的监督,确保他们咀嚼和吞咽过程安全。
3. 享用食物时保持专注:在进食时避免分心,专注于咀嚼和吞咽过程。
4. 适当的进食方式:减慢进食速度,小口咀嚼和吞咽食物,避免玩弄食物或与他人开玩笑时进食。
5. 使用适当的餐具和加工方式:避免使用锋利的餐具,选择适当的食物加工方式,确保食物容易咀嚼和吞咽。
总结起来,了解噎食的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噎食的发生率。
食品的大小和形状、年龄和健康状况、进食方式、餐具和食物加工方式都是影响噎食风险的因素。
通过切小食物、监督儿童和弱势群体进食、保持专注、适当的进食方式和使用适当的餐具和加工方式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噎食事件的发生。
噎食、窒息风险评估与防范制度
1.噎食高风险患者:锥体外系反应者、脑器质性疾病患者、咳嗽、吞咽反射减退者、暴饮暴食和抢食者、牙齿脱落影响咀嚼功能者等。
2.对于上述患者做好护理评估,给予相应的防范措施。
3.防范措施
(1)掌握患者的病情动态变化及有无锥体外系副反应。
(2)有吞咽困难者安排在防噎食专座,注意饮食种类的选择,避免黏的、干的、有骨有刺的食物;控制进食速度,小口进食,细嚼慢咽。
(3)做好饮食护理,兴奋、抢食、暴饮暴食的患者应单独进餐,专人看护,食物不能带回病室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