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吸风险评估与饮食分级护理预防高龄患者误吸
- 格式:docx
- 大小:41.87 KB
- 文档页数:7
误吸的风险评估及管理误吸的风险评估及管理一、认识误吸误吸后果很严重,如何防范做在前1、概念基本误吸:是指进食(或非进食)时,食物、口咽部分分泌物、胃食管反流物及其他异物,误入气管、支气管及肺内,引起呛咳、气喘甚至窒息。
2、误吸的分型显性误吸即刻出现刺激性呛咳、气急甚至发绀、窒息等表现,继而发生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已行气管切开术患者从气管切开处,咳出胃内容物及食物也属显性误吸。
隐匿性误吸由于疾病、年老或睡眠等原因,导致咳嗽反射通路受损或迟钝,在发生少量或微量误吸时,患者当时没有刺激性呛咳、气急等症状。
临床上隐匿性误吸发生率高于显性误吸,达40%-70%。
因多发生于夜间睡眠时,又被称为“夜间获得性肺炎”。
3、误吸的危害4、误吸的原因意识障碍吞咽功能留置胃管机械通气食物形态进食体位年龄因素其他因素二、误吸的评估与危险等级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SSA量表的实施,完善护理安全预警系统,增强护士和家属的误吸防范意识。
可以灵敏筛查出误吸包括无症状性误吸的患者,有效预测误吸的风险。
危险等级I级:有呃逆现象剧烈咳嗽喉部喷洒麻醉药II级:剧烈呕吐嗜睡、癫痫、躁动协助进食者食物过多积攒在梨状隐窝,容易误吸管饲饮食者70岁以上呼吸道抵抗力降低、肌力减弱,易将胃内容物及口咽部分泌物吸入气管内。
III级:有呛咳现象消化道大出血曾有误吸史吞咽功能障碍三、不同风险人群——护理干预摄食前一般评价口腔吞咽功能评价1、自主进食患者的护理干预护理重点是教育和指导。
向患者和家属说明误吸的危害,在严密监护下喂食或指导其自主摄食。
床头悬挂“防误吸”警示标识牌。
进餐环境要安静,禁止看电视听收音机。
使用表浅的小勺子进餐,禁止用力吸食汤或粥。
选择患者喜欢的易消化饮食,禁用干硬食物。
采取端坐位、头颈部向前屈曲的体位进餐,禁止头向后仰。
2、协助经口进食患者的护理干预患者无力坐起,取半卧位抬高床头60°,进食时头颈尽量前屈。
预防患者误吸护理建议
患者误吸是一种常见的医疗事故,严重的情况可能导致窒息甚至死亡。
为了预防患者误吸的发生,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护理措施:
1. 评估患者风险:在护理过程中,及时评估患者的误吸风险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老年患者、儿童、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麻醉后患者等都有更高的误吸风险。
通过评估患者的食管功能、口腔卫生情况和吞咽困难等因素,可以更好地掌握其风险水平。
2. 定期检查吸入管道:对于使用吸入管道的患者,定期检查管道的完整性和通畅性是必不可少的。
确保吸入管道没有任何破损或堵塞,以免引发误吸的风险。
3. 规范喂食过程:对于需要喂食的患者,应该按照规范的程序进行。
在喂食过程中,患者应该坐直或半坐姿,而不是仰卧位,这有助于减少误吸的风险。
另外,喂食时应注意食物的质地和稠度,避免给患者过稀或过粘的食物。
4. 提供足够的食物和饮水: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食物和饮水,
可以减少误吸的风险。
患者在饮水时应该逐渐小口饮水,而不是一
次性喝大量水,以免引起吞咽困难。
5. 培训护理人员:提供适当的培训和教育,使护理人员了解误
吸的风险和预防措施。
护理人员应熟悉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同时掌
握正确的操作技巧,以减少误吸的发生。
在护理过程中,预防患者误吸的关键在于全面评估患者的风险,并采取恰当的预防措施。
通过培训护理人员和提供适当的指导,我
们可以降低误吸发生的可能性,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误吸的预防措施1、评估患者的病情,体力,吞咽,咳嗽反射、咀嚼功能、意识状态等,根据病情选择进食途径,选择经口或者鼻饲饮食。
2、病人在鼻饲的时候应采取舒适的体位,最好给予半卧位,将床头抬高30至4 45 度,并且鼻饲后保持上述体位30到60分钟。
如果病情不允许抬高床头时,可采取侧卧位或头偏向-侧。
误吸与鼻饲的体位有着密切的关系,采取正确的体位能有效地预防误吸的发生。
鼻饲液的温度一般为38到40度,可使用恒温器控制温度,以减少温度对胃的刺激引起的反流。
每次鼻饲量不超过200毫升,间隔时间大于2小时。
为了减少鼻饲液在胃内的潴留,建议采用鼻饲泵或输液装置均匀滴入,使营养物质与胃肠道充分的接触,延长消化吸收时间,滴速一般为每小时100升。
3、如果发现患者有药源性帕金森氏综合征,及时通知医生对症处理,加强生活护理,必要时喂食,但不能强迫进食,以免发生误吸。
4、保持病室安静,控制噪音,防止打搅患者,选择合适的就餐用具,使患者集中注意力进餐,同时指导患者细嚼慢咽。
5、根据患者吞咽功能,选择合适的食物性状,降低发生误吸的风险。
.6、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及呼吸锻炼,以增强保护性的生理反射恢复,协助患者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患者发生误吸应急预案1、住院患者发生误吸时,护理人员要根据其具体情况进行抢救处理。
患者神志清醒:取站立身体前倾位,医护人员一手按压上腹部,另一手拍背。
患者昏迷状态:让患者处于仰卧位,头偏向一侧,同时用负压吸引器进行吸引;也可让患者处于俯卧位,医护人员进行拍背。
在抢救过程中要观察误吸患者面色、呼吸、神志等情况。
同时呼叫其他医务人员。
2、对患者进行负压吸引,快速吸出口鼻及呼吸道内吸入的异物。
3、患者出现神志不清、呼吸心跳停止时,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人工呼吸、给氧、心电监护等心肺复苏抢救措施,遵医嘱给予抢救用药。
4、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和瞳孔变化,及时报告医师采取措施O5、患者病情好转,神志清醒,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后,护理人员应给患者:清洁口腔,整理床单,更换脏床单及衣物,抚慰患者和家属,给予心理护理。
有误吸的风险护理目标误吸是指食物、液体或其他物质进入呼吸道,导致气道阻塞或感染。
对于存在误吸风险的患者,护理目标主要是预防和减少误吸的发生,保护呼吸道的健康和功能。
以下是一些可以采取的护理目标和措施,帮助预防和管理误吸风险:1.保持气道通畅: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无阻。
定期清洁患者的口腔和喉部,尤其是在进食前后。
使用吸痰器对有痰液积聚的患者进行有效的吸痰,防止痰液误吸。
2.评估进食能力:对于存在吞咽困难或咀嚼问题的患者,进行全面的进食能力评估。
与营养师合作,制定适合患者能力和需求的饮食方案。
可能需要调整饮食质地、颜色和温度,以便患者更容易进食并减少误吸的风险。
3.配备适当的吸入器材:为需要使用氧气或其他吸入治疗设备的患者配备适当的设备。
确保设备的清洁和维护,以减少细菌和病原体的传播,并降低误吸的风险。
4.与饮食师合作:与专业的饮食师合作,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包括饮食质地、颜色和温度等方面的调整。
饮食师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和需求,给予建议,并提供培训和教育,帮助患者避免误吸的风险。
5.观察和监测:对于高危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和监测他们的饮食过程,并在发现任何迹象或症状时采取及时的措施。
这包括呛咳、气短、声音嘶哑等症状,这些可能是误吸的迹象。
6.进行康复训练:对于有吞咽困难或功能受损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可以帮助他们改善吞咽功能,减少误吸的发生。
这可以包括口腔、面部和咀嚼肌肉的锻炼,以及吞咽技巧和姿势的改善。
7.教育和指导患者与家属: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关于误吸的风险和预防措施的教育和指导。
帮助他们了解食物和液体的选择,以及正确进食的方式和技巧。
同时,鼓励他们积极报告任何与吞咽或呼吸相关的问题。
总结起来,护理目标是通过保持气道通畅、评估进食能力、配备适当的吸入器材、与饮食师合作、观察和监测、康复训练以及教育和指导患者与家属,预防和减少误吸的风险。
这些措施旨在保护患者的呼吸道健康和功能,降低误吸的发生,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有误吸的危险的护理目标及评价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有误吸是指患者在进食或喝水时,食物或液体误入气管而导致患者窒息的现象。
有误吸的危险性非常高,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
对于有误吸危险的患者进行正确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有误吸的危险以及制定相关护理目标并进行评价。
要了解有误吸的危险因素。
有误吸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婴幼儿和老年人更容易有误吸)、意识状态较低的患者、疾病(如中风、帕金森病等)、口腔咽部功能障碍以及进食和饮水困难等。
针对这些危险因素,制定相关的护理目标是非常必要的。
护理目标之一是减少误吸的风险。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护士可以对患者进行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定期检查患者的吞咽能力,并根据需要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在给患者进食或喝水时要特别小心,确保患者的吞咽动作正确,避免误吸发生。
护理目标之二是及时处理误吸事件。
即使尽力预防误吸,有时仍然会发生意外。
在患者误吸时,护士应迅速采取行动,及时进行急救措施,包括进行胸外按压、CPR等,以避免患者受到更严重的伤害。
护理目标之三是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
因为误吸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窒息等严重后果,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呼吸频率、氧饱和度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护理目标之四是帮助患者康复。
对于误吸事件后的患者,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并避免再次误吸发生。
有误吸的危险性非常高,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目标,并不断进行评价和调整,以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护理效果,降低误吸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本文共计662字】第二篇示例:有误吸是指食物或液体误入声门或气管,造成喉部阻塞或肺部充满异物而导致窒息的情况。
误吸是一种常见的护理风险,特别是在老年人或有吞咽困难症状的患者中更为常见。
制定关于有误吸的危险的护理目标及评价至关重要,可以帮助护理人员有效预防误吸事件的发生。
老年病人食物误吸的预防及护理作者:何丽容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01期【摘; 要】误吸是指在进食或吞咽时有数量不一的液体或固体食物没有正常进入食道,而是进入了声门以下,老年患者常常存在一种或一种以上病症,在疾病缠身的状态时可能会产生身体不适,生活出现障碍,进食便会发生食物误吸的情况,进而导致吸入性性肺炎的发生。
此外老年病人中,各种原因所致的吞咽肌肉及神经病变,容易引起吞咽困难,极易造成误吸。
一旦误吸,可致死亡。
因误吸所致的吸入性肺炎死亡率高达40%~60%。
作为老年患者的护理人员,应该掌握防止食物误吸的专业知识和应对情况的技能,本文便对如何预防及处理老年病人食物误吸进了综述。
【关键词】老年病人;食物误吸;预防;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1-0205-02老年病人食物误吸的预防应该引起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
如果不慎误吸会导致食物进入气管,导致突然窒息,或出现呼吸停止、窒颤、昏迷等现象,严重时可直接引起窒息、死亡。
因此要对症护理,首先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帮助病人排痰,预防感染;出现咯血时要注意观察咯血量,严重时到医院采取有效治疗,另外,误吸异物后易出现局部水肿,要严密观察,以免水肿加重引起窒息,如果病情允许,必要时进行体位引流,注意体位引流的时间应在吃东西后至少间隔1h,以预防误吸,观察误吸的症状和体征,采取预防措施。
1 防止老年患者误吸的预防措施1.1给予合适的体位老年病人卧躺时不利于吞咽或进食,且不利于食道对返流的胃内容物的清洁,取坐位时可增加腹内压,在食道下段括约肌功能低下时可明显增加误吸的危险。
在喂食护理中应该多采用抬高床头30-45°,依靠重力的作用,减少胃内容物从扩张的胃向食道返流的可能,还可使口咽部的分泌物向咽部聚集,以刺激吞咽,减少咽部感染的机会。
当意识清楚者进食时,也应保持体位的舒适,尽量取坐位或半卧位,进食后不要立即躺下,进行适量运动,加速消化。
老年人误吸的预防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老年人误吸是一种相对常见的病症,主要表现为食物或液体误入呼吸道,引起不同程度的咳嗽、呼吸困难或窒息等。
这种病症对老年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都是有严重危害的。
为了防止老年人误吸,中华护理学会团体制定了相关的预防标准,具体内容如下所述:第一步:注意饮食环境老年人误吸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饮食环境不佳,例如食物或液体落在口唇、鼻孔或面颊等处。
因此,要防止老年人误吸,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饮食场所要清洁卫生,桌椅洁净无杂物;2. 喂饭时要注意坐姿,宜短时间内少量频次进食,并保持面向老人;3. 老人进餐前要将口腔清洁干净,如饮食后有留存于口腔内的食物,应及时擦拭清除;4. 喂饭时不宜搭讪、听音乐、看电视等分散注意力的活动,以免老年人误吸。
第二步:注意老年人自身病情和预防措施老年人的身体素质和免疫能力相对较低,因此特别容易被感染和诱发其他病症。
要防止老年人误吸,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老年人有呼吸道或食管异物史,尤其是自主吞咽受损、咽喉痉挛等病史,更应重视;2. 不宜在身体虚弱、神志不清或昏迷的老年人口中投食水果等可以形成小颗粒的食物;3. 家属要注意老年人饮食的摆设,如标示食物是否易吞咽,是否已细碎,是否会有残渣等;4. 要及时进行皮肤清洁和常规护理,帮助老年人保持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
第三步:监护和应急处理老年人误吸是一种突发病症,在防止误吸的同时,也要做好应急处理工作。
要做好监护和应急处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家属要了解急救技能,特别是老年人误吸时的急救方法和操作;2. 家属要建立老年人的健康档案,并记录老年人的重点信息,如年龄、身高、体重、病史等;3. 保持电话畅通,及时联系医疗机构,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急救处理;4. 在家中的出现重度呼吸困难、呼之不出的情况,应及时发送紧急求助信息或就近送医。
总之,老年人误吸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都是有很大危害的。
预防患者误吸护理常规预防患者误吸的护理常规一、入院评估在入院评估中,需要注意患者牙齿是否松动,是否有假牙,是否存在吞咽困难等问题。
可以使用吞咽评估量表和洼田饮水试验来评估患者的吞咽能力。
二、预防措施1放置防误吸床头警示牌,告知各级护理人员、患者、家属。
2.取出假牙交家属保管,牙齿松动者请示医生给予处理。
3.经口进食患者:1)食物要求:易消化,保证每日摄入足够的热量。
2)进食时可取半卧位、头高位、头偏向健侧位。
3)指导患者健侧送食物,每次小口进食,充分咀嚼。
进食时避免和患者说话。
进食后清水漱口,检查口腔有无残留食物。
4)进食20~30分钟后给患者恢复原卧位。
5)进食过程中观察患者神志、面色、吞咽情况。
如有食物卡住,立即停止进食,头偏向一侧,叩背,通知医生给予处理。
4.鼻饲患者预防误吸的护理1)鼻饲喂养的给予方式为间歇重力滴注和持续泵入。
鼻饲喂养的原则是浓度从低到高,容量从少到多,速度从慢到快,即由半量逐渐增量至全量(IOoO~2000m1),速度从50m1∕h泵入开始,观察患者的耐受性,逐渐调至80~100m1∕h泵入,鼻饲过程中需要注意鼻饲的速度和每次的鼻饲量。
2)胃内残留的预防与处理:喂养时一定保证抬高床头20~30°:胃内容物VIoOm1继续喂养但减慢速度:VIOom1胃内容物<150m1,遵医嘱延缓泵入12h或停止泵入;技续滴注喂养过程中抽吸胃内容物Q4h。
3)返流预防与处理:鼻饲前回抽胃内容物确定胃管在胃内及胃残留量的多少,持续泵入者抽吸胃内容物Q4h;鼻饲时抬高床头20〜30。
;鼻饲中及鼻饲后30分钟内尽量不要吸痰,需要吸痰,应停止鼻饲喂养再吸痰。
4)暂禁食:评估患者的胃肠功能,如是否有呕吐、腹胀、排便、未排气及肠鸣音异常,必要时应暂禁食。
5)窒息的急救:患者进食时一旦出现窒息,应立即解除窒息的原因,停止饮食(或营养液)的摄入,迅速建立人工气道,清理异物,氧气吸入,排痰,维持生命体征等。
老年患者误吸风险评估流程及内容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老年人是误吸的高危人群,评估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非常重要。
老年人误吸的预防团体标准解读老年人误吸是指当老年人吞咽不灵、口干舌燥、喉咙痒等原因导致食物或液体进入气管,导致窒息或肺部感染等病症。
针对这一问题,团体标准提出了一系列预防措施,以下是其中的步骤解读。
第一步:筛查风险人群老年人是误吸的高危人群,特别是患有吞咽障碍、呼吸道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慢性病的老年人。
医护人员应通过面谈、问卷调查、饮食日记等方式了解老年人的身体情况和生活习惯,尤其需要对卧床、瘫痪、重病等老年人进行重点观察。
第二步:饮食安排老年人的饮食应以软化、浓稠化为主,食物应切碎、压泥或红烧等方式煮熟,避免过硬、过大、过粘等难以咀嚼和吞咽的食物。
此外,餐前应让老年人坐好,避免奔走、说话或笑等动作,进食时不可过于迅速或同时进食多种食物。
第三步:口腔护理口腔卫生对预防误吸有重要作用。
定期刷牙、漱口、清除口腔黏膜上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可减少口腔细菌滋生,降低误吸的风险。
第四步:关注生活细节老年人的生活细节也应引起医护人员的注意。
避免让老年人独自进食,鼓励多交流、互动,鼓励老年人坚持体育锻炼,保持肺部弹性和呼吸道通畅。
此外,长期使用口腔造口器的老年人,应定期更换器具以避免细菌滋生。
第五步:应急处理方案对于一旦误吸发生,医护人员应有可靠的应急处理方案:及时救助,稳定病人呼吸、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确保病人病情控制。
老年人误吸是一项应引起重视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团体标准的提出的以上预防措施能够有效降低老年人误吸的发生率,有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医护人员应该引起重视,以更好地保障老年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医院老年误吸不良事件的质量管理控制
一、防范要求
1.建立误吸管理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护士知晓并落实。
2.对入院患者进行吞咽功能的评定,根据吞咽评定量表饮水有呛咳的予留置胃管并妥善固定,神志清醒患者予以吞咽功能训练。
3.对帕金森患者、应用镇静药患者等进食要慢,并做好饮食指导,指导患者和家属选择合适的食物,进食过程中避免谈笑、责骂、哭泣等情绪波动。
4.患者呕吐时,应弯腰低头或头偏一侧,及时清理呕吐物。
5.留置胃管患者在注食时摇高床头30°~45°,速度宜慢,量200mL。
6.急救用物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7.气管切开者定时吸痰,湿化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
二、处理措施
1.意识尚清醒的患者可采用立位或坐位,抢救者站在患者背后双臂环抱患者,一手握拳,使拇指掌关节突出点顶住患者腹部正中线脐上部位,另一只手的手掌压在拳头上,连续快速向内、向上推压冲击6~10次(注意不要伤其肋骨)。
昏迷的患者立即予以吸引器吸出气管内异物,并协助医师抢
救。
2.记录误吸原因和抢救过程,及时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经验教训以便完善预防措施。
三、处理流程
危险因素评估→针对风险予以干预措施→重点交班→加强巡视→有效的急救措施→分析报告→讨论总结。
误吸风险评估及饮食分级护理对听神经瘤术后患者误吸的预防研究摘要:目的:对听神经瘤患者术后应用误吸风险评估与饮食分级护理,观察其发生术后误吸的效果。
方法:随机选择本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90例听神经瘤手术患者分为甲组与乙组,各45例。
甲组配合一般护理,乙组接受误吸风险评估和饮食分级护理,对比两组误吸的情况。
结果:甲组误吸发生率为17.78%,高于乙组的2.2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听神经瘤术后患者采取误吸风险评估后再行饮食分级护理,能够有效预防误吸,临床价值颇高。
关键词:听神经瘤;误吸;风险评估;饮食分级护理;预防效果在神经外科临床中,听神经瘤作为一种良性的肿瘤疾病,具有很高的发病率,且好于脑颅窝桥脑与小脑角处,具有十分复杂的解剖关系。
听神经瘤患者术后误吸是临床普遍关注的一大问题,在具体治疗中常需配合优质的护理服务预防误吸,保障手术效[1]。
鉴于此,为研究误吸风险评估和饮食分级护理预防听神经瘤患者术后误吸的效果,研究抽取了2017年4月-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90例患者进行分析,并把具体情况作如下介绍:1.资料与护理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本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90例听神经瘤手术患者分为甲组与乙组,各45例。
甲组性别:女患22例、男患23例;年龄:35岁-77岁,平均是(55.65±2.45)岁。
乙组性别:女患21例、男患24例;年龄:36岁-76岁,平均是(55.64±2.42)岁。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结果提示差异不显著,可进一步对比,P>0.05。
1.2护理方法甲组患者术后接受常规护理,内容包括常规的饮食护理以及预防误吸的健康教育,同时由护士嘱咐相关注意事项。
乙组术后则展开误吸风险评估与饮食分级护理,具体操作如下:1.2.1评估患者术后的误吸风险由护士遵医嘱为患者展开全方位的术后检测,内容包括了术后意识清除与否、呼吸是否出现困难;是否存在咽反射以及具备自主的咳嗽能力;是否存在声音嘶哑、构音障碍等等。
误吸风险评估与饮食分级护理预防高龄患者误吸孙丽凯;陈俊春【期刊名称】《护理学杂志》【年(卷),期】2015(030)007【摘要】目的探讨饮食分级护理预防高龄患者进食误吸的效果.方法将126例高龄患者按入院时间排序分为干预组(2013年7~12月,63例)和对照组(2013年1~6月,63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干预组入院时行吞咽功能评分和误吸风险等级划分,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误吸风险等级实施饮食分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期间进食时误吸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入院时误吸风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共发生误吸170次,误吸发生率为5.60%,其中呛咳152次,噎食17次,窒息1次;干预组共发生误吸28次,误吸发生率为0.94%,其中呛咳25次,噎食3次,无窒息发生.两组误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高龄患者行误吸风险分级,并实施相应的饮食分级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误吸风险,保障高龄患者进食安全.【总页数】4页(P38-41)【作者】孙丽凯;陈俊春【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综合医疗科,湖北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综合医疗科,湖北武汉 43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1【相关文献】1.应用误吸风险评估及饮食分级护理预防听神经瘤术后误吸 [J], 贺红梅;2.应用误吸风险评估及饮食分级护理预防听神经瘤术后误吸 [J], 贺红梅3.老年住院患者误吸/窒息风险评估及分级饮食护理干预 [J], 贾玉梅;杨琳;王红美;徐丹4.饮食分级护理预防听神经瘤术后患者进食误吸的效果观察 [J], 叶爱华;高琳;陈宗5.老年住院患者误吸 / 窒息风险评估及分级饮食护理干预 [J], 刘欣;谷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内分泌科误吸患者的风险评估与防范
(1)评估人群:年老体弱者,长期卧床者,吞咽困难的患者,有留置管及营养管的患者。
(2)告知患者及家属误吸的风险和相关注意事项。
(3)尽量选择半流质食物,分小口进食。
(4)进食时,将床头抬高30°~45°。
(5)留置胃管的患者,应将鼻饲液均匀限速打入或滴入,鼻饲前后采取半卧位,防止鼻饲液反流。
(6)在有误吸风险的患者进食时进行严密巡视,必要时床旁备负压吸引器。
(7)依据风险程度,留专人陪护。
(8)发现患者发生误吸时,应按以下步骤进行处理。
①立即采取俯卧位、头低足高位,轻拍患者背部,使吸入物尽可能排出,并同时通知值班医生,及时清理痰液和呕吐物。
②监测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若出现严重发绀、意识障碍及呼吸频率、深度异常,在使用简易呼吸器维持呼吸的同时,配合医生进行急行插管吸引或气管镜吸引。
③必要时遵医嘱建立静脉通路,备好抢救仪器和物品。
④协助医生通知患者家属。
⑤加强巡视和病情观察,认真做好护理记录和交接班。
1 .进行误吸评估2 .进行吞咽训练可通过洼田试验及糊状饮食试验等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吞咽困难,无吞咽困难的患者可选择经口进食,存在吞咽困难的患者可选择留置胃管及鼻肠管给予胃肠营养。
3 .经口食物误吸的预防体位:大于45度的半坐卧位,不能坐起的患者可侧卧位进食,环境要求安静,进食过程不宜说话,若出现呛咳现象,立即停止进食,鼓励咳嗽,轻叩背部,将食物咳出,对于咳嗽、多痰、喘息的患者,进食前要鼓励坐位或半坐位30分钟以上避免进食时误吸,进食后至少保持坐位0.5-1小时,防止食物返流咽部,食物要求不易松散,有适当粘性的食物,这样通过咽及食管时易变形而且很少在粘膜上残留等,避免过于发粘的食物,一口进食量为3-4m1,速度不可过快,进食后要观察口腔内有无食物残渣。
4 .留置胃管误吸的预防鼻饲时要抬高床头30°-45°,至鼻饲结束后至少半小时。
鼻饲前要确认胃管的位置,确定在胃内,尽可能选择管径较细的管道,这样可降低鼻饲流质的速度和滴速,从而降低误吸的发生率,持续鼻饲,每4小时回抽,间断鼻饲,每次鼻饲前要回抽,若回抽超过IOOm以上,适当延长鼻饲间隔的时间,每次鼻饲量一般200m1为宜,注入速度不宜过快,鼻饲的温度为37-42。
,鼻饲后避免翻身,叩背及吸痰以免刺激患者咽喉部,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吸入性肺炎。
5 .呼吸道的护理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指导并鼓励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咳痰,今早下床活动,对于心功能不全,意识障碍等,应床边备吸引器,按需吸痰,发生呕吐时,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避免误吸。
6 .术后患者饮食的评估外科术后老年患者术后6小时后可先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吞咽情况等,若有此相关的症状,可行留置胃管或者是鼻肠管进行鼻饲饮食,那对于意识清醒患者,可进行洼田试验评估方法,评估正常后,可先适当的半流质饮食逐步过度到普食,在进食过程中,要做好体位,饮食种类,进食速度等相关的要求,并在进食情况过程中要严密观察,做好相关的宣教。
误吸风险评估与饮食分级护理预防高龄患者误吸孙丽凯;陈俊春【摘要】目的探讨饮食分级护理预防高龄患者进食误吸的效果.方法将126例高龄患者按入院时间排序分为干预组(2013年7~12月,63例)和对照组(2013年1~6月,63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干预组入院时行吞咽功能评分和误吸风险等级划分,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误吸风险等级实施饮食分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期间进食时误吸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入院时误吸风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共发生误吸170次,误吸发生率为5.60%,其中呛咳152次,噎食17次,窒息1次;干预组共发生误吸28次,误吸发生率为0.94%,其中呛咳25次,噎食3次,无窒息发生.两组误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高龄患者行误吸风险分级,并实施相应的饮食分级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误吸风险,保障高龄患者进食安全.【期刊名称】《护理学杂志》【年(卷),期】2015(030)007【总页数】4页(P38-41)【关键词】高龄患者;误吸风险;标准吞咽功能评估;分级护理;饮食护理;患者安全;护理风险管理【作者】孙丽凯;陈俊春【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综合医疗科,湖北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综合医疗科,湖北武汉 43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1误吸指进食(或非进食)时,有数量不一的食物、口腔内分泌物或胃食管反流物等进入到声门以下的气道[1],可引起呛咳、肺部感染、窒息甚至死亡。
随着全球人口的老龄化,住院高龄患者的比例不断增加,高龄患者已经成为误吸的高发人群,其中食物误吸发生率为26.40%~41.67%[2-3]。
因此,如何减少食物误吸,保障患者进食安全,已成为老年护理的重点。
饮食分级护理是指根据患者的吞咽能力和病情进行进食误吸风险评估,并以风险的高低采取相应的饮食护理活动,消除或减少进食安全隐患[4]。
我科自2013年开始将饮食分级护理应用于经口进食的高龄患者,对防范误吸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12月在我科住院的高龄患者126例,纳入标准:①年龄≥80岁;②神志清楚,能依从简单的指令;③可经口进食,未留置胃管及肠道造瘘管;④生命体征正常,病情稳定,无发热及危重的心肺疾患;⑤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按照入院时间排序2013年7~12月,作为干预组,2013年1~6月,作为对照组。
干预组63例,男52例、女11例;年龄80~94(82.15±1.28)岁;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5]为15~100(78.32±4.85)分;患1种疾病4例,2种疾病19例,3种及以上疾病40例。
对照组63例,男48例、女15例;年龄80~96(81.35±1.28)岁;ADL评分20~100(82.78±2.44)分;患1种疾病6例,2种疾病22例,3种及以上疾病35例。
两组所患疾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老年痴呆、帕金森病、骨质疏松症、阻塞性肺气肿等。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ADL评分、疾病种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方法1.2.1 护理干预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饮食护理和预防误吸的宣教。
干预组根据误吸风险等级采取饮食分级护理,依据患者的吞咽能力和病情,执行相应的饮食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2.1.1 吞咽功能评定入院24 h内使用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6]对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评定,评定分为3个步骤,第一步为临床检查,判断①是否意识清楚,对言语刺激有反应;②能否直立坐位,维持头部位置;③有无呼吸困难;④有无流涎;⑤舌的活动范围是否对称;⑥有无构音障碍、声音嘶哑、湿性发音;⑦咽反射是否存在;⑧自主咳嗽能力。
评分8~23分,如为8分,说明上述指标均无异常,可进行第二步5 mL水吞咽试验。
吞咽试验要求患者直立坐位吞咽,观察有无①水漏出口外;②缺乏吞咽动作;③重复吞咽;④吞咽时气促、咳嗽;⑤吞咽后发音异常如湿性发音、声音嘶哑等。
评分5~11分,重复试验3次,若每次评分均为5分,且完成2次以上者,可进行第三步60 mL水吞咽试验。
让患者吞咽60 mL水,观察①是否能全部饮完;②吞咽中或吞咽后有无咳嗽;③吞咽中或吞咽后有无喘息;④吞咽后有无发音异常如湿性发音、声音嘶哑等;⑤初步判断误咽是否存在。
总分5~12分。
该量表的最低分为18分,最高分为46分,分数越高,说明吞咽功能越差,检查由同一名经过培训的护士执行。
1.2.1.2 误吸风险评估根据SSA评分结果初步判断患者的吞咽功能,并按照吞咽功能的不同等级对患者进行误吸风险等级的划分。
评分18分,说明患者通过SSA 评定,为误吸风险Ⅰ级;评分19~25分,说明患者未通过60 mL水吞咽试验,为误吸风险Ⅱ级;评分26~31分,说明患者未通过5 mL水吞咽试验,为误吸风险Ⅲ级;评分32~46分,说明患者的初步临床检查存在异常,为误吸风险Ⅳ级。
分值越高,误吸风险等级越高,患者发生误吸的危险性更大。
1.2.1.3 不同误吸风险等级患者的护理干预在查阅文献基础上,征求相关专家意见并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制定不同误吸风险等级患者饮食分级护理措施,见样表1。
1.2.2 评价指标两组患者在每次进食时,由陪护人员观察,护士巡视后记录,观察整个住院期间进食误吸的发生情况。
以自主进食期间发生呛咳、噎食、窒息为诊断标准,排除痰堵等呼吸系统的病情变化[7]。
干预组研究期间共进食2 978次,对照组进食3 034次。
1.2.3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及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1 两组误吸风险评估结果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误吸发生情况见表2。
误吸风险的判断是误吸风险管理的组成部分,风险管理的关键是风险识别,只有正确的识别与评估才能有效进行分类管理[8]。
目前临床上对误吸风险的识别多依靠经验分析,主要根据患者有无呛咳、吞咽障碍病史和易致误吸的基础疾病来诊断,这种经验评估结果差异性大、准确度低,缺乏客观性。
吞咽障碍是导致误吸发生的首要因素,因此对患者进行吞咽障碍评估可间接反映患者的误吸风险。
SSA在高龄患者吞咽功能的护理评估中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6],其在吞咽水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检查其他可以预测误吸的临床指标,如意识状态、吞咽相关结构的功能、体位控制、自主咳嗽能力等,评估项目全面,操作简便,可使误吸风险得到准确快速识别。
使用SSA对患者进行吞咽障碍评估,确定误吸风险分级,可帮助临床护理工作者了解患者的进食能力和吞咽障碍的原因,从而指导其制定具体的饮食方案和康复对策,对患者实施个性化、针对性的饮食护理干预,严格按照饮食分级进行食物的选择。
本研究结果显示,入院时两组误吸风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误吸发生率仅为0.94%,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可能与干预组患者实施了饮食分级干预措施,在入院时均接受吞咽能力评估有关,因为评估过程本身可引起患者及家属对吞咽障碍的重视[9],从而自觉地关注误吸问题,提高对摄食、吞咽的注意力,使患者在进食时变得小心。
另外,本研究在制订干预措施时运用风险管理的原理,首先进行误吸风险的判断,进行风险识别,再根据风险大小针对性地制订分级饮食干预措施,并且措施涉及较全面,不仅重视了与进食有关的细节[10],帮助其建立可行的饮食方法,而且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11],最大限度地提高进食安全,降低进食风险的发生。
本研究中,高龄患者或家属多数缺乏根据患者吞咽能力选择食物种类,我们根据密度均匀、黏度适当、不易松散等这些易于吞咽的食物特点,并依据不同的吞咽能力推荐相应的食物,从易到难分别为黏性的半流质→半固体→浓流食,指导家属使用食物加稠剂制出不同黏稠度食物。
65岁以上的老年人吞咽运动的时间明显较年轻者延长,因此我们要求给予患者充分的咀嚼和吞咽时间,但整体饮食时间又不可过长,以30 min内为宜,时间过长,可导致吞咽疲劳,而疲劳有可能增加误吸的危险;护理措施中,吞咽训练和吞咽技巧的使用,可以使患者尽早建立良好的吞咽反射,改善吞咽功能,并能更好地利用口咽部的健全部位,如未损伤的肌肉等,减少咽部食物残留和并发症的发生[12];进食前后均进行漱口,可防止口腔分泌物或食物残留物随呼吸进入呼吸道导致进食后潜在的肺部感染,这是防止误吸的重要措施。
最适合吞咽的每次摄食入口量,称为一口量,一口量过多,食物会从口中漏出或引起咽部残留导致误吸,我们根据患者吞咽能力的差异设定不同的一口量,避免了患者因一次进食过多引起误吸的发生;对Ⅳ级误吸风险患者是否能采取经口进食,需要经过综合评估,慎重决定[13],只要护理方法得当,经口进食不会增加误咽、食物反流等不良反应[14]。
同时,我们尽量鼓励患者自己进食,而对于不能自行进食者,可以辅助喂食,这能减轻恐惧等负性心理造成的摄食减少,帮助患者提高摄入的食物量,但要对辅助喂食者进行相关的技能和知识培训,增强其危机意识,避免喂食过量、过急。
本研究干预组中有1例Ⅳ级误吸风险患者发生误吸就与患者频繁地更换照顾者,使辅助喂食者没有及时掌握误吸知识技能有关。
将SSA用于高龄患者的吞咽障碍评估,对误吸风险进行分级,并据此制定分级饮食护理措施表,护士依据表格内容实施程序化误吸护理,规范了护理人员的行为,提升了护士的执行能力,避免了经验式护理[15]缺乏针对性、准确性的弊病,保证了患者的饮食安全。
在此过程中,护士亲自参与吞咽障碍的评定及误吸风险的预测,提高了护士、患者及家属对误吸的关注程度,完善了护理安全预警系统,降低了误吸风险。
孙丽凯:女,本科,主管护师【相关文献】[1] 黄选兆.老年人误吸的临床探讨[J].临床耳鼻咽喉杂志,2005,9(6):286-288.[2] 林可可,赵静.住院老年患者安全行为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1,26(8):11-13.[3] 黄磊花,顾安娜.糊状食物在预防无自理能力老年人食物误吸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35):4336-4338.[4] 张招萍,蒋海红,吕斌军.分级饮食干预预防精神障碍患者噎食窒息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1,10(5):413-414.[5] 闵瑜,吴媛媛,燕铁斌.改良Barthel指数(简体中文版)量表评定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效度和信度研究及其评分标准[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8,30(3):185-188.[6] 马月利,张黎明,祝勤雅,等.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应用于高龄患者吞咽功能评估的信效度研究[J].护理学报,2012,19(3):65-67.[7] 高艳红,王志燕,杨丽,等.鼻饲管理流程在预防老年鼻饲患者误吸中的应用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2):125-126.[8] 刘文琴,丁优娜,戎燕.饮食风险管理预防老年患者噎食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8):1177,1192.[9] 黄宝延,沈宁,李胜利,等.临床护理用吞咽功能评估工具的信效度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2):127-130.[10]林婷,蔡春燕.摄食细节管理对老年痴呆病人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9,23(11):3042-3043.[11]张玉兰,卢梅,刘丹丹.高龄吞咽障碍病人摄食干预的效果研究[J].护理研究,2011,25(4):1073-1074.[12]马素萍,纳娜,王海艳.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7,22(19):68-69.[13]王苹,周泽云.脑卒中显性误吸致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9,24(15):26-27.[14]周萍,刘华华.脑卒中后中度吞咽障碍患者饮食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7,22(21):3-4.[15]许雪华,昊怡卿,卢婉敏,等.程序化管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饮食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1,26(15):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