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痰涂片及质量保证
- 格式:ppt
- 大小:249.50 KB
- 文档页数:15
痰涂片抗酸杆菌检验的室内质量控制痰涂片抗酸杆菌检验主要用于对肺结核病人的诊断、化疗效果评价及为流行病学疫情评价服务,其检验的质量保证对于持续提高实验室痰涂片抗酸杆菌检验的工作效率和可信性非常重要。
质量保证包括室内质控、室间质量评估及质量提高,其中室内质控是质量保证的基础。
抗酸杆菌痰涂片检验的室内质量控制包括:实验室内部的操作规程、设备及耗材,痰标本收集、染色液制备、涂片制备和染色、显微镜维护、显微镜镜检结果登记和报告以及痰片保存等整个过程的内部检查及监测。
具体操作如下:1 标本的收集1.1容器用直径4cm高度2cm的蜡纸盒收集痰标本,盒上标明病人姓名、日期编号和容器序号1、2、3(1为当日即时痰,2为夜间痰,3为次日晨痰)。
1.2痰标本性质干酪痰、血痰、粘液痰为合格标本、唾液或口水除照常进行涂片检查外,应要求患者重新送检。
1.3初诊病人收集3份痰标本(当日即时痰、夜间痰和次日晨痰),随访病人或治疗中病人按期每次收集2份痰标本(夜间痰及次日晨痰)。
1.4不能当日及时涂片检查的标本置于4℃冰箱保存,注意防止痰液干涸或污染。
2 抗酸染色液制备2.1配制染色液的实验室必须按标准浓度和步骤配制染色液,实验室要有染色液制备配方和配制记录。
2.2染色液试剂瓶需标明染色液名称、浓度和制备时间。
2.3染色液置于棕色瓶或不透明塑料瓶内存放,避光保存。
2.4每次制备一批新的染色液后,需使用未经染色的已知阳性和阴性涂片进行染色镜检,并记录结果,以保证染色液的质量。
3 涂片制备3.1新载玻片应经95%乙醇脱脂,无划痕。
3.2一张载玻片只能涂抹一份痰标本,且一次性使用,不可重复使用。
3.3铅笔在磨砂面玻片的磨砂面上注明实验序号及标本序号,若使用无磨砂面的玻片,则使用玻璃刻刀在玻片一端的1/3处进行标注。
3.4取大约0.05ml痰标本,在玻片正面右侧2/3的中央处均匀涂抹面积为10×20mm的卵圆形痰膜。
3.5将已干燥的玻片放置在报纸上,如果透过痰膜不能分辨报纸上的5号字,则表明该玻片涂抹过厚。
痰涂片合格标准痰涂片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通过对痰涂片的制备和染色,可以观察痰液中的细菌、真菌、寄生虫和白细胞等情况,对于呼吸道感染、肺结核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痰涂片的合格标准对于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痰涂片的制备要符合一定的标准。
在采集痰液样本后,应立即将样本涂抹于玻璃载玻片上,然后用火焰烘烤至干燥。
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细菌污染,保持无菌操作。
制备完成后,应及时进行染色处理,确保染色效果清晰,有利于后续观察和分析。
其次,痰涂片的染色质量也是衡量其合格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
染色是痰涂片制备的关键环节,染色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常用的染色方法有革兰氏染色、抗酸染色等,不同的染色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病原体检测。
在进行染色时,应严格控制染色时间和染色剂的浓度,确保染色效果清晰、准确。
此外,观察痰涂片的过程也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
在观察痰涂片时,应使用高倍镜进行观察,以便更清晰地观察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形态和分布情况。
观察过程中需要耐心细致,确保不遗漏任何细微的异常情况。
最后,对于痰涂片的结果判读也需要专业的医学人员进行。
医学人员应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准确判断痰涂片中各种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总之,痰涂片的合格标准涉及到制备、染色、观察和结果判读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依照标准操作,确保痰涂片的质量和可靠性。
只有在每个环节都符合标准的情况下,才能得到准确可靠的检查结果,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支持。
因此,医务人员在进行痰涂片检查时,务必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肺结核病患者痰涂片镜检结果分析分析南充市2023年肺结核登记病例痰涂片状况,为保证痰检质量供应借鉴。
方法按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痰涂片镜检标准化操作及质量保证手册》进行痰涂片镜检。
结果2023年南充市初诊肺结核患者6439人,其中检出涂阳患者2382人,涂阳检出率为37%,不同性质的痰标本中干酪痰检出率最高62.9%。
不同留样时间痰标本中晨痰检出率最高为35.6%。
结论不同性质、不同留样时间的痰标本阳性检出率不同,应指导患者留取正确的痰标本,提高阳性检出率。
肺结核是种古老的全球流行的慢性传染病。
在我们国家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各类传染病的首位,并且农村疫情高于城市。
痰涂片镜检是世界卫生组织推举的全球结核病掌握策略中的五大要素之一,痰涂片镜检在结核病掌握工作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通过痰涂片检查是发觉传染源的重要手段,是确诊结核病、选择治疗方案、考核疗效的主要依据[1]。
现将2023年南充市肺结核病患者痰涂片镜检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标原来源2023-01-01/12-30,南充市各县疾病预防掌握中心结防所初次就诊的可疑肺结核患者送检的准时痰、夜间痰、晨痰共3份痰标本。
标本量为3~5m1°1.2资料来源2023年各县结防所的月报表、季报表、《肺结核病人登记本》、《细菌试验室登记本》及相关资料。
1.3方法采纳痰直接涂片抗酸染色后镜检,用新竹签挑取痰标本约0.05~0.10m1涂片。
固定、染色(抗酸染液在有效期内使用)、镜检均按《痰涂片镜检标准化操作及质量保证手册》⑵进行,每个患者3份痰中有1份及以上查出抗酸杆菌者为涂阳肺结核患者。
1.4结果推断按中国结核病防治规《痰涂片镜检标准化操作及质量保证手册》(1)报告抗酸杆菌阴性:连续观看300个视野、未发觉抗酸杆菌。
(2)报告抗酸杆菌数是:1~8条抗酸杆菌/300视野。
(3)抗酸杆菌阳性(1+):3~9条抗酸杆菌/100个视野,连续观看300个视野。
肺结核痰涂片检查工作规范--------------------------------------------------------------------------------痰涂片检查是肺结核病人诊断与鉴别诊断、制定化疗方案、疗效考核的主要方法或手段。
为贯彻落实市卫生局《关于在全市一级以上医疗单位中开展传染性肺结核筛查工作的通知》的精神,加强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发现力度,特制定本规范。
一、痰检的对象和要求(一)对象1.咳嗽、咳痰≥3周或有咯血或血痰症状以及胸片异常者。
2.进行疗效考核的病人:凡已确诊、登记、治疗的肺结核病人,在化疗期间应按规定定期作痰菌复查。
1)初治涂阳病人(含重症涂阴病人)在疗程满2、5、6个月时,复治涂阳病人在疗程满2、5、8个月时,各查痰一次。
2)初、复治涂阳病人在疗程满2个月时,痰菌仍为阳性者,应在治疗满 3个月时增加查痰一次。
3)确诊、登记的涂阴肺结核病人,即使病人因故未接受治疗,也应在登记后满2和6个月时进行痰菌检查。
(二)要求1.初诊病人应送3份痰标本(夜间痰、清晨痰和即时痰)。
如无夜间痰,在留清晨痰后2~3小时再留取一份痰标本;或在送痰时,留取两份即时痰。
治疗中或复诊随访病人按期每次送检两份痰(清晨痰和夜间痰)。
2.痰标本采集:即时痰为病人就诊时咳出的痰液。
清晨痰为清晨深咳出的痰液。
夜间痰为就诊前一天晚睡前咳出的痰液。
痰标本应以脓样、干酪样或脓性粘液样性质的痰液为合格标本,痰量应为3~5毫升。
应由检验人员或专人验收痰标本,痰液不合格者,要求重新送检。
难以获得合格标本时,也应进行细菌学检查,但应注明标本性状以供分析结果时参考。
痰标本的容器,应采用国家参比实验室推荐的国际通用痰瓶或采用直径4厘米、高2厘米的塑料或涂蜡纸密闭盒。
留痰容器上应注明病人姓名、编号(门诊序号或病人登记号)及日期。
3.痰标本的保存和输送:痰标本容器密封,勿倒置,严防痰液外溢。
不能立即作涂片检查的痰标本,须置4℃冰箱保存,防止痰液干涸或污染。
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痰涂片镜检标准化操作及质量保证手册编委会名单主审肖东楼王文杰许绍发王黎霞主编赵雁林刘宇红姜广路夏辉尚美编者(以姓氏拼音为序)柴琦陈马秀陈田雄冯苗顾才宏贾卫蓝如束李定越李国刚李国明李辉李琳梁庆福刘洁柳正卫梅建尼玛彭多潘毓萱钱明司红艳苏云开谭云洪王进鸿王莉王庆王瑞王苏民杨修军杨丹丹袁薇张学志赵德福周杨前言为加强我国结核病实验室网络建设,提高各级痰涂片实验室工作质量,我国自2004年引入并全面推行了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结核病实验室痰涂片检查室间质量保证指南”,并出版印刷了第一版《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痰涂片镜检质量保证手册》(以下简称“手册”)。
在使用新的痰涂片镜检质量保证方法的实践中,我们积累了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同时,随着我国结核病控制一些新技术策略的出台,现行“手册”需要进行相应的修改和补充。
为此,我们广泛征求了各省专家意见,并进行多次讨论,为了更准确地描述本手册涵盖的内容,经2008年省级参比室工作会议决定,将本手册命名为《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痰涂片镜检标准化操作及质量保证手册》。
本手册包括了第一版的大部分内容:结核病痰涂片检查的标准化操作、我国结核病实验室网络中各级实验室在痰涂片镜检质量保证中的职责、实验室质量控制及评估的具体方法,并附有统一的表格,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县区、乡镇卫生院以及各医疗机构从事结核病痰涂片检查的实验室遵照执行。
本手册在修订和出版过程中,得到了香港跨国结核病参比实验室甘启文主任(Dr. KaiMan KAM)、WHO顾问金尚才教授(Dr. SangJae KIM)以及WHO驻中国代表处医学官员海妮女士(Dr. Cornelia Hennig)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谨表谢意。
编委会2008年10月前言3第一章绪论6第二章痰涂片显微镜检查标准化操作7第一节痰涂片检查的目的及优势 (7)一、诊断传染性肺结核 (7)二、评价化疗效果 (7)三、为流行病学疫情评价服务 (7)第二节痰涂片检查对象 (8)一、确定诊断 (8)二、疗效评价 (8)第三节痰标本的采集 (9)一、采集痰标本的容器 (9)二、痰标本的采集时间和采集次数 (9)三、对就诊者的留痰宣传教育 (9)四、采集痰标本地点 (10)五、痰标本评价 (10)第四节直接涂片抗酸染色显微镜检查标准化操作程序 (11)一、萋尔原尼尔逊染色显微镜检查法(Ziehl-Neelson,简称萋尼染色法) (11)二、荧光染色显微镜检查法 (14)三、玻片的保存 (15)四、抗酸菌痰检注意事项 (15)第五节显微镜的使用、维护和保养 (17)一、一般原则 (17)二、日常维护 (18)三、维修和保养 (18)第六节试剂和材料 (19)第三章痰涂片显微镜检查质量保证20第一节实验室网络及职能 (20)一、结核病实验室网络 (20)二、质量保证体系中各级实验室职能 (21)第二节室内质量控制 (22)一、痰标本收集 (22)二、抗酸染色液制备 (23)三、涂片制备 (23)四、染色 (23)五、镜检 (24)六、登记报告 (24)七、痰涂片保存 (24)第三节室间质量评估 (25)一、现场评价 (25)二、盲法复检 (26)三、批量测试 (36)第四章报表39一、盲法复检结果上报 (39)二、实验室基本情况上报 (40)参考文献43附件45附件1、结核病细菌学实验室登记本 (45)附件2、痰涂片镜检检验 (47)附件3、染色剂配制、保存 (49)附件4、结核病实验室痰涂片镜检督导清单 (51)附件5、督导报告参考模式 (57)附件6、盲法复检涂片抽取举例 (59)附件7、术语注释 (62)第一章概论在结核病控制工作中,通过实验室细菌学检查诊断传染性肺结核是DOTS策略的重要要素之一,痰结核菌检查对于发现传染源、确定诊断和化疗方案、考核疗效、评价防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