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同方向看[上学期]--北师大版-
- 格式:pdf
- 大小:1.24 MB
- 文档页数:9
1.4从不同方向看(1)教学目标1.认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会有不同的结果。
2.学会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几何体并会识别简单的三视图。
3.初步学会画简单的三视图。
4.在探索、思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辩证法思想,学会多侧面观察事物。
重点:会识别简单的三视图难点:会画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展示一辆汽车从不同方向拍摄的照片,从这组照片你能感受到什么?二、引导探索,归纳概念1.观察活动I(1)实验:让两名学生( 男、女生各一名)站在讲台的两侧(闭上眼睛),教师将一个暖水瓶、一个茶杯、一个乒乓球按顺序摆放在讲台上,暖水瓶放在中间,其余的放在两旁.让学生睁开眼睛观察,把各自看到的物体告诉其他同学们。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问题:为什么这两位同学说得不一样?从而得出结论:因为他们站的位置不同,即从不同方向看,可以看到不同的结果。
(1)这几幅图,哪一幅是男同学看到的,哪一幅是女同学看到的.(2)如果要想同时看到杯子和乒乓球,那么我应该站在什么位置?2.观察活动II P21议一议引导学生小结: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时,看到的结果可能不一样.3.归纳概念(1)由学生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从不同方向看同一物体时看到的结果相同和不同的实例. (2)教师板书概念:我们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时,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其中,把从正面看到的图叫做主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叫做左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叫做俯视图.三、巩固概念,应用拓展(1)P22随堂练习(2)甲、乙、丙、丁四人分别面对面坐在一个四边形桌子旁边,桌上一张纸上写着数字“9”,甲说他看到的是“6”,乙说他看到的是“”,丙说他看到的是“”,丁说他看到的是“9”,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在丁的对面,乙在甲的左边,丙在丁的右边B.丙在乙的对面,丙的左边是甲,右边是乙C.甲在乙的对面,甲的右边是丙,左边是丁D.甲在丁的对面,乙在甲的右边,丙在丁的右边(3)用5个小立方块搭建几何体.(分组合作搭建,看哪一个小组搭建的几何体最多.)①从不同方向看一看你搭的几何体.②画出下图中每种搭法的主视图、左视图与俯视图.四、小结首先让学生分小组相互交流这节课的收获,回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最后由教师归纳.五、作业:P23 1.2.31.4从不同方向看(2)教学目标:1、会根据俯视图画出一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2、通过活动,让学生积累有关图形经验和数学活动经验,并发展学生空间观念3、让学生体验数、符号和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教学重点:会根据俯视图画主视图和左视图教学难点:三视图的有关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六个小正方体,搭一个几何体,然后让学生画出几何体的俯视图,并选择一位学生上台演示并在黑板上画出俯视图(如下图),教师在正方体上标上数字并说明数字含义。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1.4 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教学设计学生在了解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立体图形的展开与折叠及截一个几何体等内容之后,学习本节内容《从不同的方向看》,意在拓宽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对图形世界的认识。
教材首先初步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结果,能画出简单的三种形状图;然后由搭建模型、观察模型、画出三种形状图,到脱离模型、由数(从上面看的形状图及其相应位置的立方体的数量)悟形(立体图形)、由形(立体图形)悟形(形状图)、搭模验证等过程。
学生刚从小学升到中学,形象思维较弱,抽象水平较低。
从不同的方向看,也正是立足于此,主要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几何体,因而多为直观的操作、感受,当然也需要进行一定的抽象,因此要引导学生从某个角度正视的结果抽象成形状图,体验由数(从上面看的形状图及其相应位置的立方体的数量)悟形(立体图形)、由形(立体图形)悟形(形状图)的过程,让学生具备相对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推理能力1、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种形状图,会画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的三种形状图,能根据三种形状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形,会根据某几何体的某二种形状图,找出满足条件的小正方块的数量。
2、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和合理的想象;在观察过程中,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组合体及从上面看的形状图中数字的变化导致三种形状图的变化的过程,培养实验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重视实践、善于观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合作交流的品质。
会画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的三种形状图。
之美。
请学生思考:同样的物体,为什么看到的不是一样的呢?揭示课题《从不同方向看》。
我们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时,2、出示课件面)和上面三个不同的方向看同一个物体,分别画出它们的平面图形,这样大体上就把一个物体的形状特征用平面图形表示出来了,如右图的由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从正面看,从左面看和从上面看的平面图形分别为?请同学们尝试画一画.做一做:教师引导学生们用 6 个小立方块搭成三种不同的几何体,画出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几何体的形状图,并与同伴进行交流.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三视图:从正面看到的图——主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左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俯视图.画物体的三视图时,要注意位置:主视图:看列,取最高层。
识点总结(1)三视图:是指观测者从三个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空间几何体而画出的图形。
将人的视线规定为平行投影线,然后正对着物体看过去,将所见物体的轮廓用正投影法绘制出来该图形称为视图。
一个物体有六个视图:从物体的前面向后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主视图--能反映物体的前面形状,从物体的上面向下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俯视图--能反映物体的上面形状,从物体的左面向右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左视图--能反映物体的左面形状,三视图就是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的总称。
(2)特点:一个视图只能反映物体的一个方位的形状,不能完整反映物体的结构形状。
三视图是从三个不同方向对同一个物体进行投射的结果,另外还有如剖面图、半剖面图等做为辅助,基本能完整的表达物体的结构。
一个视图只能反映物体的一个方位的形状,不能完整反映物体的结构形状。
三视图是从三个不同方向对同一个物体进行投射的结果,另外还有如剖面图、半剖面图等做为辅助,基本能完整的表达物体的结构。
主俯长对正、主左高平齐、俯左宽相等即:主视图和俯视图的长要相等主视图和左视图的高要相等左视图和俯视图的宽要相等。
在许多情况下,只用一个投影不加任何注解,是不能完整清晰地、表达和确定形体的形状和结构的。
三个形体在同一个方向的投影完全相同,但三个形体的空间结构却不相同。
可见只用一个方向的投影来表达形体形状是不行的。
一般必须将形体向几个方向投影,才能完整清晰地表达出形体的形状和结构。
课后练习1.球的三视图是( )A.三个圆B.三个圆且其中一个包括圆心C.两个圆和一个半圆弧D.以上都不对2.若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都是正方形,则这个几何体是( )A.长方体B.正方体C.圆柱D.圆锥3.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三视图是中心投影B.小华观察牡丹花,牡丹花就是视点C.球的三视图均是半径相等的圆D.阳光从矩形窗子里照射到地面上,得到的光区仍是矩形答案:1.A 2.B 3.C习题训练。
1.4从三个不同的方向看物体的形状学习目标:1、以观察物体为载体,着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不断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根据观察的内容,画出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
3、能据给出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其中还包括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确定搭出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如果想象能力偏差的,动手摆摆。
教法与学法指导经过课前调查了解,发现学生掌握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较扎实,对这部分知识学习热情高涨,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让学生自己动手搭一搭、摆一摆,再从三个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小组合作与独立探究相结合。
教师点拨总结。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新课复习:1、一个物体从不同方向看就看出不同的平面图形,比如:从正面看圆柱体是()图形;从上面看是()图形。
2、从正面看、左面看、上面看都是相等的正方形,该物体是();从正面看、左面看、上面看都是相等的圆,该物体是();从正面看、左面看都是相等的长方形,俯视图是圆,则该物体是()看课本图1-17下列图片是哪个摄影师傅拍摄的?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师:组织学生进行比赛画图,让学生独立观察由几个小立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并画出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形状,看谁做的又好又快。
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生:画出从三方面看出的不同图形。
三生板演,生纠错。
师:出示17页随堂练习生:做练习,一生板演2、师出示:做一做:用6个小立方块搭成不同的几何体,画出从上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几何体的形状图,并与同伴交流。
师: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做一做并讨论交流结果。
设计意图学生小学已经较好的掌握了观察5个小立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并画出平面图形。
再用6个的动手搭一搭,学生能够主动利用原来的方法,独立画出由6个小立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以比赛方式呈现即节约教学时间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1.4《从不同方向看》说课材料温江区万春学校——方德春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人们生活的空间存在着大量的图形,图形直观是人们理解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绝妙工具。
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将使学生能更好适应生活的空间,同时也给他们带来无穷无尽的直觉源泉,这种直觉是增进数学理解力的有效途径。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空间与图形学习的核心目标,而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之间的转化”是空间观念的重要方面。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4节的第一课时,前三节学习了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学生已基本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
本节课试图让学生建构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能够把立体图形转化成为平面图形,并用平面图形来表示立体图形。
这一思想方法不仅是初中数学学习的重点,而且对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也为九年级学习“视图与投影”,以及高中学习立体几何奠定必需基础。
教材处理: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对三维几何图形的较低层次的想象能力,正处于空间观念的发展时期,所以本节课我尽力通过学生的切身感受和体验掌握三视图的概念,从先动手再思考,逐步过渡到先想象再动手,发展其空间观念。
在教学中创设了多种生活中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观察、体验、小组讨论、集体评价和动手操作等多种形式,有效地组织教学,并充分考虑到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力求在课堂中体现艺术性和人文性,以达到三个维度的目标。
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能识别简单的三视图;会画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2、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之间的转化。
二、能力目标: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经验;能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三、情感目标:通过创设情景与主动探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体验观察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形成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