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玲的画
- 格式:ppt
- 大小:1.11 MB
- 文档页数:3
5.玲玲的画·生字详解画huà【部首】田【结构】半包围【文字源流】甲骨文的字形像一只手握笔,描画出一些花纹线条来;金文字形的下部多改为“田”,表示字义用于画田界。
后又分化出“割”(“划”)字。
【常用词组】画画、画作、画家【课文原句】玲玲的画幅fú【部首】巾【结构】左右【文字源流】形声字。
巾表意,其形像一块布或头巾,表示和纺织品有关;畐(f“)表声,畐有满义,将布帛展开才能知其幅面,展开即有布满的意思。
本义是布、帛等的宽度。
【常用词组】幅土、幅员、幅军起义【课文原句】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评píng【部首】讠【结构】左右【文字源流】会意字。
从言(讠),表示用语言作出评判;从平,表示评判应公平;平(ping)亦声。
評简化为评。
本义是评论、批评。
【常用词组】评价、评论、评书【课文原句】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奖jiǎng【部首】大【结构】上下【文字源流】形声字。
篆书从犬,表示唆使狗咬人;将(jiang)省声,将有带义,表示带着狗并唆使它咬人。
后来犬变为大。
又简化为奖。
本义是唆使狗凶猛。
引申为勉励、夸奖。
【常用词组】奖励、奖状、奖品【课文原句】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纸zhǐ【部首】纟【结构】左右【文字源流】形声字。
系(纟)表意,篆书形体像丝,表示古代曾用丝帛作书写材料,而后又用旧丝棉、破布、鱼网、树皮等做纸;氏(shi)表声。
形旁简化。
本义是纸张。
【常用词组】纸张、纸墨、纸上谈兵【课文原句】水彩笔啪的一声掉到了纸上。
报bào【部首】扌【结构】左右【文字源流】本义是“判罪”。
甲骨文的字形像一只大手抓住一个囚徒,给他戴上手梏(参见“幸”、“执”等条)的样子。
如《韩非子》“闻死刑之报”,用的就是本义。
【常用词组】报纸、报告、报仇雪恨【课文原句】爸爸放下报纸问。
另lìng【部首】口【结构】上下【文字源流】【常见词组】另外、另一半、另有洞天【课文原句】我的画弄脏了,另画一张也来不及了。
第5课玲玲的画教材分析《玲玲的画》是一篇结构简单,意蕴深刻的文章。
故事描述了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再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
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从而引出本文的观点——“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通过本文的学习,意在使学生感悟到生活就是这样,要乐观,只要善于思考,劣势也可能转化为优势。
学情分析二年级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聪明、好学,有上进心,知识面宽,朗读能力、分析理解能力都比较强。
这个简短有趣的故事学生并不难懂,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品味、思索、铭记爸爸简短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并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后又走出文本,拓宽学生的视野,加深对文章的感悟。
教学目标1. 会认“玲”等15个生字,会写“画”等10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爸爸最后说的话蕴涵的道理。
教学方法课堂上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突破措施:采用多种方法教生字,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文中道理。
教学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玲”等15个生字,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①出示小女孩像,问:你想认识她吗?认真看老师写她的名字——“玲玲”。
如有学生姓名或亲友姓名中有“玲”字的,上台教大家识记这个字,注意读准后鼻音。
(告诉学生,“玲”字在人名中用得较多)②板书课题,学生就课题质疑,老师随机导入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学习生字,读通课文①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②引导学生自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会的生字词,并在小组内合作认读生字词。
小学二年级语文《玲玲的画》教学反思3篇小学二年级语文《玲玲的画》教学反思3篇小学二年级语文《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 《玲玲的画》这篇课文内容简单,道理明确,寓深入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我结合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教案。
经过反复修改之后,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1、教学中,我尝试着随文识字,抓住“打量、评奖、叭、糟”等重点词语进展识字教学。
先从文中发现生字,然后学习生字理解生字,最后把生字放回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这样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由句到篇,循序渐进,表达低年级语文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理念。
2、当然,遗憾的是课堂中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字词的教学中,语言上不够严密,应准确分“案”和“画”的区别,“名字”和“字”的区别,不能为了自己所认为的“巧妙”失去语文的最根本的文字要求。
最后拓展局部,有的孩子只是说了努力克制的困难,但是没有表达的“好”事。
由于是第一课时,字只停留在认读上,假如有时间的话,应做写字的详细指导,掩卷深思,是带来的启示很多:多看语文教学专家的论着,将理论和理论恰好地结合,才会使课堂生花;抓住一切向名师、向周围的人学习的时机,不断丰富自我,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上的自己更加游刃有余;继续深钻教材,进步短时间把握文本的才能;时刻不忘语文教学的本,不忘记在语文课堂上扎实培养孩子的“听说、读、写“的才能。
小学二年级语文《玲玲的画》教学反思2 《玲玲的画》是二年级课文,内容简单,道理明确,这样的课文,却往往是语文老师心中最“怕”的课文,因为它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没有高远深奥的哲理,用语文老师们的话说,就是没有“可挖掘”的东西。
在一阵“无措”之后,我明白了:语文新课标的公布施行,对语文教研者而言,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不仅是课程改革的热点,更是课程改革的难点。
当一位语文老师真正具备了把握教材的才能,那无论是怎样粗浅的课文,我们的心灵都可以和孩子们在课堂是共舞。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玲玲的画》课文原文
及教案
课文原文
玲玲的画
玲玲喜欢画画,她画的小猫、小狗、小鸟像真的一样,大家都夸她画得好。
玲玲的妈妈生了一场大病,家里陷入了困境。
姥姥知道后,赶快搬来和玲玲一起住。
姥姥看到玲玲的画,说:“这孩子天赋异禀,将来一定有一番作为。
”
玲玲开心极了,要给姥姥画一幅画,姥姥说:“我最喜欢看花,画一幅花给我吧。
”
玲玲画了一株牵牛花,仙人掌、仙鹤、小熊、蘑菇这些都围着它来看,看得出神入化,钦佩不已。
教案
课前导入
1.通过图片或视频介绍一些小朋友喜欢的画家或画作,引入今天的主题。
2.向学生介绍课文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中教学
1.读懂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词、掌握课文的意思。
2.分析课文情节:引导学生注意课文描述的事件,分析情节的主次。
3.建构课文背景:介绍课文背景、课外知识,引导学生理解故事背后的寓意。
4.学习课文语言:鼓励学生从课文中学习新的表达方式与成语。
课后延伸
1.通过试卷、口语、写作等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2.提供更多的绘画素材,激发学生兴趣,扩展知识面。
3.观察生活中的事物,鼓励学生进行绘画创作。
总结
本课文通过生动的情节和细腻的笔触,展现出了一个小女孩的喜爱和才华。
深刻表达了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激励了孩子们要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将才华变成实际行动,实现未来的理想。
《玲玲的画》评课稿《玲玲的画》评课稿(通用8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评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评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那么优秀的评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玲玲的画》评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玲玲的画》评课稿篇1五月五日吴主任所执教的《玲玲的画》一课,是二年级下册第七组的第一篇课文。
本组教材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主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有美丽动人的童话,有流传千古的寓言,有常见的生活小事,也有发人深省的名人轶事。
学习完整组课文,要学生懂得做事要善于思考,要正确的认识自己。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看来不可能办成的事也能办成。
这篇课文写的就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玲玲把准备参加评奖的画弄脏了,已没有时间重画一张新的了,玲玲很着急。
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
课文篇幅不是很长,内容较易理解。
我觉得吴主任执教的这节课整体安排合理,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课堂气氛和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的评价和引导很到位。
教学上有许多好的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比如:一、上课开始带领学生看目录读课题知道本组有哪几篇课文,并让学生读本组的导语,思考本组课文都是介绍关于什么内容的,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本组的主题。
二、生字词环节抓住音形义进行教学。
首先读课文下方带拼音的生字,指名说哪些字的读音要提醒的,读准字音;接着边读边想记这些字的方法,由于本课生字少字形又不复杂,吴主任没有逐个字让学生识记,避免了毫无难度的单调的记字过程,而是直接让学生以组词的方式来巩固,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对于生字的掌握比较扎实;然后小黑板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在读完词之后,重点教写“糟”这个字;之后让学生提出不明白的词的意思,并由其他学生帮着解决,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小学二年级语文《玲玲的画》课文原文和教案【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玲玲的画》课文原文玲玲得意的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
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玲玲,时间不早了,快去睡吧!”爸爸又在催她了。
“好的,我把画笔收拾一下就去睡。
”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声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怎么了,孩子?”爸爸放下报纸问。
“我的画脏了,另画一张也来不及了。
”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
在这儿画点什么,不是很好吗?”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
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
玲玲满意地笑了。
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孩子。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好事。
”在第二天的评奖会上,玲玲的画得了一等奖。
【篇二】小学二年级语文《玲玲的画》教案学习目标:1、认识玲、祥等8个生字,会写叭、玲等9个字以及楼梯和脑筋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3组)学习时间:两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1、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那老师就让你们看动画片,请你们一边看一边想:动画片中的人,他们遇到不高兴的事时是怎么处理的?2、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人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令人不高兴的事,但这些事通过人们动脑筋,也变成了好事。
3、谈话激趣(1)刚才,老师和小朋友们一块儿看了动画片之后,老师觉得动画片中的人真聪明!他们能把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不快乐的事,通过动脑筋变成好事。
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请同学门打开课本116页,教师(板书课题:25《玲玲的画》)(2)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
(指名读、齐读。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玲玲的画》课文原文及赏析《玲玲的画》课文原文:玲玲是个喜欢画画的小女孩。
一天,她用心地画了一幅美丽的画,准备参加学校的绘画比赛。
这幅画上有一只可爱的小狗,在绿色的草地上快乐地玩耍。
可是,就在比赛的前一天晚上,玲玲不小心把一杯水打翻在画上,画纸立刻湿透了,小狗和草地都变得模糊不清。
玲玲看着被毁的画,伤心地哭了起来。
爸爸看见了,安慰她说:“玲玲,别难过,我们一起来想办法。
”爸爸拿起画,仔细看了看,然后笑着说:“你看,这并不是坏事。
我们可以把这一片湿的地方变成云彩,小狗在草地上玩,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不是更生动有趣吗?”玲玲听后,擦干眼泪,和爸爸一起重新修改了画。
他们把湿的地方画成了白云,小狗和草地在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生动活泼。
第二天,玲玲的画在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
大家都夸奖她的画有创意,玲玲高兴地说:“这都是爸爸的功劳,他教会了我,即使遇到困难,也要积极思考,把坏事变成好事。
”赏析:《玲玲的画》这篇课文通过讲述玲玲画画的故事,传达了积极面对困难、善于变通的乐观精神。
课文中的玲玲原本因为不小心弄湿了画而伤心,但爸爸的智慧和鼓励让她看到了问题的另一面,从而将失误转化为创新。
课文语言简洁明了,情节生动有趣,易于小学生理解接受。
同时,故事中的教育意义深刻,引导孩子们在遇到困难时,不应轻易放弃,而应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有可能将不利的局面转化为有利的机会。
此外,课文还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爸爸的角色不仅是玲玲的亲人,更是她的导师和朋友,他的鼓励和支持让玲玲更有信心面对挑战,也培养了她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的来说,《玲玲的画》是一篇富有教育意义和启发性的课文,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积极心态和创新能力。
二年级语文上册《玲玲的画》原文+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第六单元《玲玲的画》一课。
该文主要通过讲述玲玲画画的经历,引导学生们认识到画画不仅是技能的培养,更是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展现。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词学习,重点句子解析,课后练习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正确朗读课文。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学会通过画画表达自己的情感。
3. 教育学生珍惜自己的作品,学会互相欣赏和尊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的主旨,培养学生运用想象力进行绘画创作。
2.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正确朗读课文,学会观察和欣赏生活中的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课文挂图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的画作,引发学生对画画的兴趣,进而引入课题《玲玲的画》。
2. 新课导入:让学生自读课文,对不认识的生字词进行讲解。
引导学生关注玲玲在画画过程中的心情变化。
3.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课文,分析玲玲画画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情感。
4. 例题讲解:以课文中的句子为例,讲解如何通过观察和想象来描绘事物。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一幅画。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互相欣赏画作,学会尊重他人的成果。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玲玲的画》2. 生字词:珍惜、想象力、创造力、观察、欣赏等。
3. 重点句子:玲玲用心地画,画出了自己的心情。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以“我的心情画”为主题,创作一幅画。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心情,运用色彩、线条等元素,创作出一幅表达自己心情的画作。
2. 课后练习: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想象,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组织一次班级画展,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提高他们的绘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