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W 减数分裂与遗传规律
- 格式:ppt
- 大小:2.94 MB
- 文档页数:36
高中生物《减数分裂与遗传规律》练习题题号一二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1.基因型为AaBbDd的二倍体生物,其体内某精原细胞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变化示意图如下图。
叙述正确的是()A. 三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均发生在次级精母细胞中B. 该细胞能产生AbD、ABD、abd、aBd四种精子C. B(b)与D(d)间发生重组,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D. 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导致了染色体结构变异2.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有丝分裂过程中,赤道板和纺锤体都出现在bc时期B. 有丝分裂过程中,ef期的细胞中都含有两个染色体组C. 减数分裂过程中,cd期的细胞都含有23对同源染色体D. 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都发生在cd段的某一时期3.下图为某哺乳动物的一个器官中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图像,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基因分离定律发生在A细胞中B. A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叫极体或精细胞C. A、C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对数依次为2、2D. A、C细胞属于减数分裂,A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4.某种蛇体色的遗传如右图所示,当两种色素都没有时表现为白色。
选纯合的黑蛇与纯合的橘红蛇作为亲本进行杂交,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亲本黑蛇和橘红蛇的基因型分别为BBtt、bbTTB. F1的基因型全部为BbTt,表现型全部为花纹蛇C. 让F1花纹蛇相互交配,后代花纹蛇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16D. 让F1花纹蛇与杂合的橘红蛇交配,其后代出现白蛇的概率为18二、识图作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0分)5.如图是某种遗传病的家谱图(显、隐性基因分别用A、a表示)。
据图回答问题:(1)根据遗传病遗传图谱判断: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_染色体上,属于_________性遗传。
(2)I2的基因型是_________。
(3)Ⅲ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其为纯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_。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有丝分裂(一)过程时期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特点①变化: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②结果: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呈染色质形态①出现染色体,②核膜、核仁消失,③出现纺锤体①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①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个子染色体。
并分别向两极移动①染色体变成染色质,②核膜、核仁重现,③纺锤体消失,④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并扩展成分隔两个子细胞的细胞壁后期:一分为二向两极。
末期:两消两现新壁现。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相同点分裂过程基本相同,染色体变化规律相同不同点前期由细胞两极发出的_纺锤丝形成纺锤体由两组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末期细胞中部形成细胞板→细胞壁,将细胞均分为两个子细胞细胞膜从细胞的中央_凹陷,将细胞缢裂成两部分一、减数分裂(一)相关概念①. 同源染色体:两个形状、大小一般都相同,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在减数分裂中要配对的染色体。
1和2或3和4 都是一对同源染色体(数目:同源染色体的对数= 体细胞染色体数减半)②.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行为。
如图③.四分体:含有四个姐妹染色单体的配对的一对同源染色体。
1和2或3和4各组成一个四分体(一个四分体中有两个着丝点、两条染色体、四个DNA分子,四条染色单体)(数目:四分体数= 同源染色体对数= 体细胞染色体数减半)④.非姐妹染色单体:不是连在同一个着丝点上的染色单体(二)减数分裂的过程(精子形成过程为例)间期:精原细胞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初级精母细胞形成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特点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出现,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同源染色体分离向细胞两极,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细胞种类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特点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纺锤体中央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着丝点分裂,染色体一分为二,姐妹染色体向两极移动分裂结果形成四个精子细胞细胞种类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三)、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区别第一次分裂第二次分裂1个极体2个极体滋长(2N)(N)3个极体1个卵原细胞1个初级卵母细胞1个极体(N)(2N)复制(2N)1个次级母细胞(N)1个卵细胞(N)精原复制初级四分体(交叉互换)次级单体分开精变形精细胞精母分离(自由组合)精母细胞子染色体2N 2N N 2N N NDNA 2C 4C 4C 2C 2C C C比较精子卵细胞不同点形成部位动物精巢,植物花药动物卵巢,植物胚囊形成特点均等分裂,有变形期不均等分裂,无变形期三、DNA 和染色体的数目变化曲线图1、减数分裂DNA 和染色体的数目变化曲线图n n母细胞 母细胞 母细胞 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DNA 的复制发生在间期,此时DNA 数目加倍但是染色体数目不变。
高二生物减数分裂知识点减数分裂是生物体生殖细胞中常见的一种细胞分裂方式,又称为减数分裂或减数减量分裂。
其与有丝分裂相比,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下面将详细介绍减数分裂的概念、过程和生物学意义。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是指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由染色体数目翻倍的细胞经过两个细胞分裂阶段,使染色体数目减半,生成具有单倍体染色体数目的四个细胞的过程。
减数分裂主要发生在生物的生殖细胞中(如动物的精子和卵子,植物的花粉和胚珠),用于形成具有遗传变异的后代。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减数分裂包含两个细胞分裂过程:减数分裂I和减数分裂II。
1. 减数分裂I(减数第一分裂):减数分裂I发生前的染色体复制阶段,细胞内的染色体会进行复制,形成两个同源染色体。
减数分裂I的关键点是同源染色体间的配对。
在配对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之间会发生交换。
这个交换的过程称为染色体交叉互换,其主要功能是增加遗传多样性。
之后,同源染色体分离,形成两个互补的子细胞。
2. 减数分裂II(减数第二分裂):减数分裂II是减数分裂中的第二个细胞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的过程。
在减数分裂II中,两个互补的子细胞进一步分裂,染色体复制并分离,形成四个单倍体细胞。
三、减数分裂的生物学意义减数分裂在生物体的有性生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以下生物学意义:1. 遗传变异: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交叉互换是一种遗传学重组形式,通过交换基因物质,导致染色体的重组,从而创造出新的基因组合,增加了后代的遗传变异性。
2. 染色体减半:减数分裂使得生物体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从而保持了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性。
这样,在有性生殖中,通过合并卵子和精子,能够重新形成一对染色体数目完整的有丝分裂细胞。
3. 性别分化:减数分裂在动物的生殖细胞中发生,其中涉及到不同性别的细胞分化过程。
在动物的卵子和精子形成过程中,减数分裂使得性染色体的分离和分化成为可能,从而决定了后代的性别。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减数分裂与可遗传变异的关系知识梳理1.减数分裂与基因突变2.减数分裂与基因重组(1)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自由组合定律)。
(2)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导致基因重组。
3.减数分裂与染色体变异4.XXY与XYY异常个体成因分析(1)XXY成因(2)XYY成因:父方减Ⅱ异常,即减Ⅱ后期Y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后两条Y染色体共同进入同一精细胞。
【例证1】(2017·天津卷,4)基因型为AaBbDd的二倍体生物,其体内某精原细胞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变化示意图如下。
叙述正确的是()A.三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均发生在次级精母细胞中B.该细胞能产生AbD、ABD、abd、aBd四种精子C.B(b)与D(d)间发生重组,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D.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导致了染色体结构变异解析由图可知,基因b所在的片段发生了交叉互换,因此等位基因B和b的分离发生在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而等位基因A、a和D、d的分离只发生在初级精母细胞中,A错误;若不发生交叉互换,该细胞将产生AbD和aBd两种精子,但由于基因b所在的片段发生了交叉互换,因此该细胞能产生AbD、ABD、abd、aBd四种精子,B正确;基因B(b)与D(d)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之间的遗传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只能导致基因重组,染色体结构并没有发生改变,D错误。
答案B【例证2】(山东高考)基因型为AaX B Y的小鼠仅因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未正常分离,而产生一个不含性染色体的AA型配子。
等位基因A、a位于2号染色体。
下列关于染色体未分离时期的分析,正确的是()①2号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②2号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③性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④性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依据题干信息“产生一个不含性染色体的AA型配子”,可知,“A与A”没有分离,而A与A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故①正确;“不含性染色体”有两种可能:一是同源染色体分离不正常,二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移向同一极,故③正确。
遗传的两⼤基本规律总结(适⽤于复习课)分离定律和⾃由⾃合定律规律总结⼀、孟德尔运⽤假说演绎法得出两⼤遗传定律。
⼆、遗传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建⽴在减数分裂基础之上的,两⼤遗传定律发⽣在减数第⼀次分裂的后期(随同源染⾊体的分离,位于同源染⾊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随⾮同源染⾊体的⾃由组合,位于⾮同源染⾊体上的⾮等位基因也⾃由组合)。
三、⼀对相对性状(⽤A、a表⽰)遗传的各种杂交情况及⼦代的表现型、基因型及⽐例列表如下,务必熟记。
后代相交⽅式以及⼦代表现情况。
1、思路:将⾃由组合问题转化为若⼲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遗传的情况下,有⼏对基因就可以分解为⼏个分离定律,如AaBbX E X e×AABbX e Y 可以分解为如下三个分离定律:Aa×AA;BbXBb;X E X e×X e Y。
2、概率的计算⽅法先求出每⼀对分离定律的概率,再相乘,如计算AaBbX E X e×AABbX e Y的⼦代中基因型为AabbX E X e的个体在后代中所占的⽐例,AabbX E X e=1/2Aa×1/4bb×1/4X E X e=1/32。
3、⽤分离定律可以解决⾃由组合的下列问题(1)配⼦类型及概率的问题如AaBbCc产⽣的配⼦种类为2×2×2=8,产⽣配⼦AbC的⽐例为AbC=1/2A×1/2b×1/2C=1/8 (2)配⼦间的结合⽅式问题如AaBbCc×AABbCc杂交中,配⼦间的结合⽅式种数先求出AaBbCc和AABbCc各⾃产⽣多少种配⼦。
AaBbCc产⽣8种配⼦,AABbCc产⽣4种配⼦。
再求出两亲本配⼦间的结合⽅式。
由于两性配⼦间的结合是随机的,所以AaBbCc和AABbCc配⼦间有8×4=32种。
(3)基因型类型及概率的问题如AaBbCc和AABbCc杂交,其后代的基因型有多少种,⽐例是多少。
高中生物减数分裂知识点
高中生物减数分裂是指生物细胞在有丝分裂的基础上,在染色体复制后进行的一种特
殊的有丝分裂。
下面是与高中生物减数分裂相关的一些知识点:
1. 定义:减数分裂是指细胞在一次有丝分裂过程中,经过一个细胞周期,染色体在一
次复制的基础上进行两次分裂,形成四个具有遗传差异的单倍体细胞。
2. 过程:减数分裂包括两个连续的有丝分裂过程,即减数分裂一和减数分裂二。
在减
数分裂一中,再生细胞根据染色体的同源性进行配对,进行交换重组,生成交叉互换。
减数分裂二则是对减数分裂一产生的两个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最终形成四个单倍体细胞。
3. 目的:减数分裂的目的是通过染色体重组和配对,增加遗传的多样性,为后代的基
因变异提供基础,促进种群的适应性和进化。
4. 减数分裂的发生:减数分裂仅发生在性生殖细胞中,如精母细胞和卵母细胞。
在人
类中,雄性会产生四个成熟的精子,而雌性只会产生一个成熟的卵子。
5. 作用:减数分裂不仅增加了遗传的多样性,也使染色体数量减半,确保了每个后代
细胞都具有恰恰一套染色体。
这样,在有性繁殖过程中,精子和卵子融合时,能够合
并形成一个成熟的有两套染色体的细胞。
这些是关于高中生物减数分裂的一些基础知识点,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减数分裂和遗传规律的关系学生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减数分裂和三大遗传规律的课本知识,但高考试卷要求的解题能力是两者有机的结合,这对学生的认知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一般的学生都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近期的考试此类题失分较集中。
设计思路:由于学生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待发展和加强。
所以我通过以学生完成老师设计的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图为突破口,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以达到化难为简的效果,利用磁性教具把两者的结合讲解形象化。
并及时配上相应的习题加以巩固,以期达到学生能独立解题的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能理解减数分裂和三大遗传规律内在联系,能顺利分析、解答相关的练习。
重点和难点:减数分裂和三大遗传规律的综合运用。
教学用具:教学录像、磁性教具教学过程:1.录像复习:以动物细胞为例,观察减数分裂方式的实物录像。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染色体行为。
2.板书小结:一、同源染色体联会:交叉互换二、同源染色体分离三、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3.学生分步完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图:4.相应练习巩固:(1).下图1为某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请在图2中选出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图像…………( )图1 图2(2).下图示某动物精原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该对同源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结果形成了①~④所示的四个精细胞,这四个精细胞中,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A. ①与②B. ①与③C.②与③D. ②与④5. 利用磁性教具讲解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遗传规律的关系:一、同源染色体联会:交叉互换-------基因的连锁交换定律二、同源染色体分离----------------------基因的分离规律三、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6. 学生完成减数分裂过程图中染色体上基因分布:7.相应练习巩固:.若某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Ee,下图甲为该动物产生的配子,这种配子占全部配子的5%,问:1)基因A-b间的交换值为%。
小微专题一一减数分裂与遗传变异的关系一、减数分裂与基因重组1 .知识梳理减数分裂中基因重组的两种方式(1)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自由组合定律)。
在减数第一次分 裂后期,可因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而出现基因重组如A 与B 或A 与b组合。
(2)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导致基因重组。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可因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而导致基因重组,例如原本 b 组合,经重组可导致A 与b 组合,a 与B 组合。
2 .例题(2017全国n,1)已知某种细胞有4条染色体,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某同学用示意图表示这种细胞在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细胞。
其中表示错误的是例题剖析:(1)由题干可知,某种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且两对等位基因G 和g 、H 和h 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其中G 和g 所在染色体大,而H 和h 所在染色体小。
(2)A 图细胞特点是染色体散乱分布,没有同源染色体,则其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该分裂过程中,含有基因G 和基因H (或基因g 和基因h )的非同源染色体组合到一起。
B 图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特点和A 图相同,只是在分裂过程中,含有基因g 和基因H (或基因G 和基因h )的非同源染色体组合到一起。
答案D (3)C 图细胞特点是染色体数目减半,没有姐妹染色单体,则其为B 图所示细胞经减数第二次分裂所形成的子细胞。
(4)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特点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此正常情况下,减数分裂A 与B 组合,a 与 精细胞形成的配子中不应该含有同源染色体和等位基因。
【跟踪训练】1.如图表示一对同源染色体及其上的等位基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B.B与b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C.A与a的分离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D.基因突变是等位基因A、a和B、b产生的根本原因2.如图是某个二倍体动物的几个细胞分裂示意图(数字代表染色体,字母代表染色体上带有的基因)。
一个细胞中DNA 数量分裂间期分裂期分裂间期分裂期分裂间期分裂期2N4N染色体变化曲线次级精母细胞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2N4N染色单体变化曲线次级精母细胞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次级精母细胞2N4N精原细胞DNA 变化曲线初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分子和染色体数量的变化图像比较有丝分裂中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次级卵母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海口一中细胞质均等分裂,则一般为精子形成过程的减Ⅰ③后期着丝点未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则为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减Ⅰ着丝点分裂每一极内无同源染色体,则为减Ⅱ每一极内有同源染色体,则为有丝分裂④末期若形成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且都有姐妹染色单体若形成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减半,且无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若形成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减半,且有同源染色体,但无姐妹染色单体减Ⅰ减Ⅱ有丝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间前中后末前中后末DNA 2n→4n 4n 4n 4n 4n 2n 2n 2n 2n染色体2N→2N 2N 2N 2N 2N N N N N染色单体0→4N 4N 4N 4N 4N 2N 2N 0 0X、Y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规律(1)位于Ⅰ片段上的基因:在X染色体I片段上的基因在Y染色体I片段可以找到对应的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此区段的基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2)位于Ⅱ-1片段上的基因:伴Y遗传,X染色体上没有其对应的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
基因随着Y染色体传递,当雄性出现某种类型的性状,会表现出代代相传;雌性中不会出现这种类型的性状。
(3)位于Ⅱ-2片段上的基因:伴X遗传,Y染色体上没有其对应的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
基因随着X染色体传递,如人类血友病基因的传递。
常染色体遗传与XY同源区段遗传的区别Ⅰ片段虽然属于X 、Y 同源区段,但是由于是在性染色体上,所以与常染色体的遗传规律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