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体格生长发育和各年龄阶段
- 格式:pdf
- 大小:423.51 KB
- 文档页数:36
小儿年龄段的划分及保健要点一、小儿年龄段的划分儿童区别于成人的最大特点是生长发育,它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成长的过程。
处于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有不同的特点,与保育员工作者有较大关系的是6岁以下儿童。
6岁以下的儿童又可以划分为5个阶段。
1.胎儿期从受孕至胎儿娩出,约280天,称为胎儿期。
母体受孕后2~8周是胚胎形成阶段,最易受不利因素影响而导致胎儿发育异常。
胎儿在此时期生长发育迅速。
母体的健康、营养情况等均会影响胎儿的生长。
2.新生儿期从出生至不满28天,称为新生儿期。
这是一个特殊时期,新生儿从胎内依赖母体生活转到胎外独立生活,器官的发育和生理功能都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有利于生存。
小儿年龄段的划分及保健要点中新生儿期是婴儿身体各器官从胎内向胎外生存的过度期间。
3.婴儿期从生后28天至不满1周岁,称为婴儿期。
此时期是小儿生长发育的第一个高峰期,体格和神经系统发育迅速,对营养要求高,蛋白质和热能需要量大。
同时,婴儿自身的免疫系统尚在形成,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
4.幼儿期从1周岁至不满3周岁,称为幼儿期。
此时期小儿体格生长比婴儿期相对减慢,动作语言发育迅速。
免疫力仍较低下,易患常见病、多发病和传染病。
由于幼儿与外界接触增多,但对生活缺乏经验,因此,发生意外事故的机会较多。
5.学龄前期从3周岁至不满7周岁,称为学龄前期。
此时期小儿神经系统发育逐渐完善,思维能力发展快,求知欲旺盛,学习能力增强,对疾病抵抗能力也有所增强,但因生活范围扩大,仍需注意预防意外事故和传染病的发生。
二、小儿各年龄阶段保健要点胎儿期保健要点孕妇应加强孕期保健,预防孕早期感染,谨慎用药,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指导孕妇合理营养、有规律的生活,并保持情绪愉快;定期进行孕期检查,保证胎儿健康成长新生儿期保健要点做好新生儿访视工作,提倡母乳喂养;加强新生儿护理和保暖,减少新生儿与外界过多接触,避免交叉感染,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期保健要点由于婴儿生长发育迅速,对营养要求高,而消化功能尚不完善,故要指导家长合理喂养,提倡母乳喂养,按时添加辅食;加强体格锻炼,以促进体格生长,增强机体抵抗力,并按时接受预防接种;加强教养和训练,促进感知觉、语言和动作的发育幼儿期保健要点根据幼儿神经精神发育快的特点,及时开展早期教育,为下阶段的智力发展做好准备工作;加强安全教育,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继续做好计划免疫工作,预防急性、慢性传染病的发生;为幼儿提供足够、合理的营养;培养幼儿的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五官的保健学龄前期保健要点加强对小儿的教养工作,促进其智力的发展,预防意外事故发生的安全教育;定期对小儿进行体格检查,积极开展五官保健工作。
儿童体格发育评价标准表
童身体发育标准有如下几项发育标准:
1、体重标准,3-12个月体重(kg)=(月龄+9)÷2,1-6岁体重(kg)=年龄×2+8,7-12岁体重(kg)=(年龄×7-5)÷2。
2、身高标准,出生时身高平均50cm,一岁时75cm,两岁时87cm,2-12岁身高=年龄×7-77。
3、头围标准,出生时34cm,一岁时46cm,两岁时48cm,五岁时50cm。
15岁时54-58cm。
4、胸围标准,出生时32cm,比头围小2cm,以后胸围、头围发育相等,腰围标准与胸围相似。
5、牙齿发育标准,乳牙共20颗,出牙的早晚个体差异很大,最早的四个月萌出,晚的10-12个月萌出,平均7-8个月出牙,两岁以后的乳牙数=月龄-(4-6),两岁半时乳牙出齐,六岁以后乳牙开始脱落,以后逐渐的恒牙出现,恒牙共32颗。
6、肌肉的发育,儿童时期肌肉发育不成熟,五岁以后肌肉的增长加快,青春期形成肌肉发育加速。
7、生殖系统发育标准,青春期女孩子9-12岁开始发育,男孩子11-13岁开始发育。
儿童的生长发育总是沿着自身特定的轨道前行,但因受到疾病、激素缺乏、营养不良等因素影响时,儿童生长会慢,脱其自然生产轨道,导致生长落后,一旦这些因素被去除后,将以正常的速度追赶。
各年龄阶段儿童发育特点儿童的年龄主要分为7个阶段,依次是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和青春期。
从卵子和精子结合到小儿出生,称为胎儿期。
婴儿期,是0到1岁,幼儿期1到3岁,学龄前期3岁到学龄前,学龄期大约6到12岁,青春期是指男孩女孩进入青春期之后的发育特点,是8岁之前也就是在咱们国内是上大学之前这个阶段的发育的特点,包括生理心理的发育特点。
1(胎儿期胎儿期是从受精后的第四周开始,到婴儿出生前为止,以组织和器官的迅速生长和功能的渐趋成熟为特点。
2(新生儿期:新生儿期是从胎儿娩出断脐到28天止,此4周为新生儿期,出生不满7天的阶段为新生儿早期。
新生儿期是婴儿出生后真正适应外界环境突变的重要的时期,尤其在出生后7天,是死亡率、发病率最高的阶段,在这第一周内需要加强访视,在新生儿期要求访视两到三次。
访视的时候主要针对新生儿的体格发育做评价,指导母亲的母乳喂养,实施新生儿免疫接种计划。
3(婴儿期婴儿期是从婴儿出生到满一周岁,又称为乳儿期。
这个时期需要充分适应社会的环境和家庭的环境。
婴儿期的第一个特点,婴儿期是生长发育第一个高峰,需要保证婴儿充足的营养,最重要的是保证蛋白质的摄入。
婴儿主要从乳类获得营养,体格生长迅速,一年中身高比出生时增加50%,体重增加两倍,脑发育也很快。
一周岁时,动作发育已达到能接触周围人物的水平,如能坐、开始学走等。
在母乳中有充分的蛋白质可以保证婴儿期儿童的生长发育,提倡母乳喂养。
生理上的另一个特点是消化系统的功能还没有完善,对喂养的要求非常高,喂养不当,会影响婴儿消化系统功能的发育。
这个时期需要保证营养,保护消化系统的功能。
第二个特点,在这个时期婴儿的感觉功能、知觉功能以及语言功能,得到重要的发育。
值得注意的是需要给予适当的刺激,比如用鲜明的颜色装饰婴儿房,刺激小儿视觉的发育。
另外可以经常让婴儿感受不同的物品,促进他的神经系统的发育。
在这个时期语言功能也得到了一定的发育,要用言语不断的跟婴儿去交流,包括给他讲故事,为后一个阶段的语言表达做准备。
研究生班讲义儿童体格生长及评价(王惠珊)一、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1、身长(length) 身长为头部、脊柱与下肢骨骼长度的总和。
新生儿出生时仅50厘米。
0~6个月的婴儿每月平均增长2.5厘米,7~12个月的婴儿每月平均增长1.5厘米,生后第2年身长共增长10厘米左右,以后儿童身高(height)每年增长值波动在5~7.5厘米左右。
接近青春期儿童身高每年增长达8厘米左右,女童较男童略早开始2年。
身高估算公式:2~10岁儿童身高(厘米)= 年龄 X 7 + 702、体重(weight) 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3公斤, 6个月内婴儿体重每月平均增长600克~700克,6~12个月体重每月平均增长250克~300克,之后儿童体重每年增长约2公斤。
接近青春期儿童体重每年增长可达6公斤左右。
体重估算公式:小于6月婴儿体重 = 出生体重(公斤) + 月龄 x 0.77~12月婴儿体重 = 6(公斤) + 月龄 x 0.251~10岁儿童体重(公斤)= 年龄 X 2 + 7(或8)3、头围(head circumference) 新生儿出生时头围34厘米,1岁内增长迅速,上半年8厘米,下半年4厘米,1岁时达46厘米。
1岁后增长速度减慢,2岁时48厘米。
若有头小畸形,提示脑发育不良;若头围过大,则要怀疑脑积水。
4、胸围(chest circumference) 胸廓与肺的发育可以用胸围测量。
胸围在第一年发育最快,1~1岁半超过头围,第二年增长速度明显减慢,平均增长3厘米,以后每年平均增加约1厘米。
5、上臂围(arm circumference) 测量上臂围可以筛选营养不良儿童。
1~5岁儿童上臂围多在12.5~13.5厘米间,>13.5厘米示营养良好,<12.5厘米为营养不良。
6、坐高(sitting height) 坐高指由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坐高可显示躯干的生长。
儿童1岁后身高增加主要是下肢增长,坐高占身高的比例随年龄而降低。
小儿年龄分期各期特点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一)胎儿期:受孕到分娩,约40周(280天)。
受孕最初8周称胚胎期,8周后到出生前为胎儿期。
(二)新生儿期: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到足28天。
围生期: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7足天。
1.加强护理,注意保暖,细心喂养,预防各种感染。
2.发病率、死亡率高,尤其生后第一周。
3.围生期死亡率是衡量产科新生儿科质量的重要标准。
(三)婴儿期:出生后到满1周岁。
1.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身长50→75cm,体重3→9kg.2.易发生消化不良和营养缺乏。
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应按时预防接种。
(四)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
1.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加快。
2.活动能力增强,注意防止意外。
3.喂养指导。
传染病预防。
(五)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6~7周岁。
(六)学龄期:从入小学起(6~7岁)到青春期(13~14岁)开始之前。
(七)青春期:女孩11、12岁到17、18岁;男孩13、14岁到18~20岁。
练习题1.胚胎期是指受孕后的(答案:A)周以内周以内周以内周以内周以内2.小儿从母体获得的抗体日渐消失的时间是(答案:C)A.生后1~2个月B.生后2~3个月C.生后5~6个月D.生后7~9个月E.生后10~12个月一、生长发育规律婴儿期是第一个生长高峰;青春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
一般规律为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二、体格生长(重点)(一)体格生长的指标1.体重:出生体重平均3kg ,生后第1周内生理性体重下降(3~9%)。
1 岁体重平均为9kg,2岁12kg,2岁到青春前期每年增长2kg。
体重计算公式:<6月龄婴儿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7~12个月龄婴儿体重(kg)=6+月龄×2岁~青春前期体重(kg)=年龄×2+8(7)kg2.身高:新生儿50cm,前半年每月增长,后半年每月增长。
1岁75cm,2岁85cm,2岁以后每年长5~7cm。
儿年龄分期与生长发育一、小儿年龄分期标准现代儿科学将小儿年龄分为七个阶段。
1.胎儿期从卵子和精子结合到小儿出生,称为胎儿期。
2.新生儿期自从出生期待结扎至生后28天,称为新生儿期。
3.婴儿期从出生到满一周岁,称为婴儿期。
4.幼儿期1周岁至满3周岁称为幼儿期5.学龄前期3周岁以后(第4年)到入小学前(6-7)岁,称为学龄前期6.学龄期从6-7岁至12-14岁,称为学龄期。
7.青春期女孩从11-12岁至17-18岁,男孩从13-14岁至18-20岁,称为青春期二、小二哥年龄期特点及预防保健关系1 胎儿期胎儿完全靠母体生存,母体的健康状况对胎儿影响很大,故孕期保健十分重要。
妊娠期应注意防止感冒和病毒感染,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定期体检。
2 新生儿期此期死亡率高,应特别预防新生儿疾病,如新生儿寒冷综合症、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肺炎等疾病。
3 婴儿期为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但此期从母体内获得的抗体逐渐消失,自身免疫功能尚未成熟,易患感染性疾病,这个时候,应做好计划免疫工作。
4 幼儿期1周岁至满3周岁,此期小孩活动范围较广,尤其智力发育较前突出,但对危险事物的识别能力差,因此要注意加强营养,开发孩子智能,并特别做好以外防范,加强传言病预防,比如户外工作加广泛,易患麻疹、水痘等。
5 学龄前期三周随以后到入学前大概6、7岁,此期易患肾炎、风湿热等疾病。
6 学龄期6-14岁,此期体格稳步增长,脑的形态发育已基本与成人相同。
此期应注意预防龋齿和近视眼。
7 青春期女孩11-18男孩13-20,此期生殖系统发育迅速,第二性征逐渐明显,应进行生理心理卫生和性知识教育。
三、小儿体格发育的常用指标提个生长发育常用指标(体重、身高、囟门、牙齿)1 体重正常小儿出生时的平均体重为3千克,前半年每月平均增加700克,3-4个月时的体重约6千克,6个月后体重增加减慢。
你可以用以下公式粗略估计你家宝宝的体重:1周岁内:1-6个月体重(千克)=出生时体重+月乘以0.77-12个月体重(千克)=6+0.25乘以年龄2岁-12岁:体重(千克)=年龄乘以2+82 身长(高)指从头顶到足底的全身长度,3岁以下卧位测量身长,3岁以后站位测量身长。
小儿体格生长发育规律
1、生长发育是连续的、有阶段性的过程。
生长发育在整个儿童时期不断进行,但各年龄阶段生长发育有一定的特点,不同年龄阶段生长速度不同。
2、各系统、器官生长发育不平衡。
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发育顺序遵循一定的规律。
神经系统发育较早,淋巴系统在儿童期迅速生长,与青春期前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生殖系统发育较晚。
3、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儿童生长发育虽按一定的总规律发展,但因在一定范围内受遗传、环境的影响,存在着相当大的个体差异,每个人生长的轨道不会完全相同。
4、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生长发育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如出生后运动发育的规律是:先抬头,后抬胸,再会坐、立、行(从上到下);从臂到手,从腿到脚的活动(由近到远);从全掌抓握到手指拾取(由粗到细);先画直线后画圈、图形(由简单到复杂)。
认识事物的过程是:先会看、听、感觉事物,逐渐发展到有记忆、思维、分析、判断(由低级到高级)。
对于小儿的生长发育,要认识总的规律性,对儿童生长发育的状况进行正确的评价与指导。
婴幼儿不同年龄的长高规律
婴幼儿不同年龄的长高规律可以总结如下:
1.新生儿期(0-1个月):新生儿出生时身长平均为50厘米,满月时身高增长3-5厘米,为正常生长范围。
2.婴儿期(1-12个月):婴儿期是身高增长最快的时期,平均每月增长2.5厘米左右。
到1岁时,身高约为出生时的1.5倍,即75厘米左右。
3.幼儿期(1-3岁):幼儿期身高增长速度逐渐放缓,但仍处于较快的增长阶段。
每年平均增长约8-12厘米,2岁时身高约为85厘米左右,3岁时约为95厘米左右。
4.学龄前期(3-6岁):学龄前期身高增长速度进一步放缓,每年平均增长约5-7厘米。
到6岁时,身高约为110厘米左右。
5.学龄期(6-12岁):学龄期身高增长速度相对稳定,每年平均增长约5-6厘米。
女孩在9-11岁、男孩在11-13岁进入青春期,身高增长速度会再次加快。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孩子的生长发育都有所不同,以上仅为一般规律。
如果孩子的身高增长与同龄人相比存在明显差异,建议及时就医检查。
同时,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充足的睡眠等因素也有助于孩子的身高发育。
笔记《儿科学》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根据解剖生理特点,一般将小儿时期划分为七个年龄期:(一)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到分娩,约40周(280天)。
受孕最初8周的孕体称为胚胎,8周后到出生前为胎儿。
胚胎期是机体各组织器官原基分化的关键时期,此时受到不利因素的影响可影响胎儿各器官的正常分化,从而造成流产或各种畸形,故孕妇的保健必须从妊娠早期开始。
胎儿期以组织器官迅速生长和功能渐趋成熟为主要特点,该期的营养完全依赖母体。
因此,母体的多种因素都直接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并可导致死胎、流产、早产或先天畸形的严重后果,因此一定要加强孕期的保健。
【真题库】胚胎期指的是受孕后的(2002)A 8周以内B 9周以内C 10周以内D 11周以内E 12周以内(二)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到足28天(即4周)时。
此期实际包含在婴儿期内。
例题:新生儿期是指从出生断脐至足28天新生儿机体发育尚未成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发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尤以第一周为高。
【真题库】新生儿期保健的重点时间是生后1周内[解析]:新生儿保健是儿童保健的重点,而生后1周内新生儿的保健是重中之重,一周内发病率死亡率最高。
围生期(围产期):国内采用的定义是指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7足天。
这一时期从妊娠的晚期经分娩过程至新生儿早期,经受了巨大的变化,是生命遭遇最大危险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死胎、死产和活产新生儿死亡率均较高。
围生期的死亡率是衡量产科和新生儿科质量的重要标准,故必须抓好围生期的保健。
【真题库】围生期包括胎儿期一部分和婴儿期一部分,国内普遍采用的定义胎龄28周至生后7天[解析]:围生期医学实际上是界于儿科学和产科学间的交叉学科,一般指胎龄28周至出生后不满1周的胎儿与新生儿。
(三)婴儿期(又称乳儿期):出生后到满l周岁。
此期是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时期(第一个高峰)。
由于生长迅速,需要营养物质较多,但消化功能尚未完善,易发生消化不良和营养缺乏,故应提倡母乳喂养,指导合理喂养方法。
第二章生长发育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体格发育第三节心理与社会的发展第四节儿童常见的心理行为偏移第五节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估第一节概述一、小儿年龄阶段的划分及各期特点1.胎儿期为两期:(1)胚胎期:妊娠初8周为胚胎期,从受精卵分化开始,直到大体成形,形成外、中、内三个胚层。
此期,胚胎细胞高度分化,对多数致畸因子敏感。
母亲感染、用药、受到放射线照射等均可引起胚胎发育障碍,导致发育缺陷和畸形。
(2)胎儿期:从妊娠第9周起到胎儿娩出为胎儿期。
胎儿组织器官迅速生长,功能发育渐趋完善。
应加强孕期保健和胎儿保健,重在预防。
2.新生儿期自胎儿出生脐带结扎到生后28天为新生儿期,出生7天内的新生儿称早期新生儿。
新生儿期是胎儿脱离母体后适应环境的阶段,由于各器官、系统功能发育尚不完善,适应能力较差,因此,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新生儿期死亡率约占婴儿死亡率的60%~70%,早期新生儿死亡率又占新生儿期死亡率的70%。
此期应注意加强保暖、喂养、清洁卫生和预防感染,避免受到外界不良因素影响,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国内采用的围生期(perinatal period)定义是指胎龄满28周至生后7天。
此期包括胎儿晚期、娩出过程和新生儿早期,是生命经受巨大变化和遭受最大危险的时期。
3.婴儿期从出生后到1周岁为婴儿期,又称乳儿期。
此期是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每日需要的热量和蛋白质相对较高,但其消化功能尚不完善,易发生消化和营养紊乱性疾病,如腹泻、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等。
婴儿期后半年,来自母体的免疫抗体逐渐消失,而婴儿自身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抗感染能力较差,易患传染性和感染性疾病。
此期保健的重点是提倡母乳喂养、合理营养、及时添加辅食、进行计划免疫。
4.幼儿期自满1周岁到3周岁的小儿。
此期小儿体格生长速度减慢,智能发育加速,活动范围增大,接触社会事物增多,语言、思维和社交能力有明显发展。
由于缺乏对危险事物的识别能力和自身保护能力,易发生意外伤害和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