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浙江省高中历史学考+选考标准培训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202.00 KB
- 文档页数:15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浙江浙江省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一、古代历史1. 史前文化- 河姆渡文化:位于浙江余姚,距今约7000年,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代表。
- 良渚文化:距今约5000年,以杭州良渚遗址为中心,已发现有大型水利工程和贵族墓地,体现了早期国家的雏形。
2. 春秋战国时期- 越国:位于今天的浙江一带,是春秋时期的主要国家之一,与吴国争霸。
- 越王勾践:越国国君,以卧薪尝胆、复国雪耻著称,最终灭吴。
3. 秦汉时期- 秦朝统一六国后,设立郡县,浙江地区成为会稽郡的一部分。
- 汉朝时期,浙江地区经济逐渐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所进步。
4. 魏晋南北朝- 这一时期,浙江地区的文化和经济继续发展,出现了一些著名的文学家和哲学家。
5. 隋唐五代- 隋唐时期,随着大运河的开通,浙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更加频繁。
- 五代时期,浙江地区相对稳定,经济文化进一步繁荣。
二、近现代史1. 晚清时期- 鸦片战争后,宁波成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浙江开始接触西方文化和科技。
-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浙江部分地区受到影响,社会动荡。
2. 民国时期- 辛亥革命后,浙江成为国民党的重要根据地之一。
- 抗日战争时期,浙江部分地区成为抗日前线,民众积极参与抗战。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土地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浙江农村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快速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较快的省份之一。
三、文化遗产1. 世界文化遗产-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以其独特的山水园林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 良渚古城遗址:作为早期国家形成的重要证据,201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手工艺:如杭州丝绸、龙井茶等,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制作工艺。
- 传统戏曲:如越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四、历史人物1. 古代人物-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浙江学考历史必背知识点高一历史学科是浙江学考的重要科目之一,也是需要广大高一学生们认真学习的一门学科。
了解并掌握历史必背知识点,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发展脉络,还可以为我们备战浙江学考提供有力的支持。
下面将介绍一些高一学生在历史学科中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
一、古代中国的早期文明1. 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生活特点2.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和思想家的思想3.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的过程和政策影响4. 汉朝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文化成就和西汉、东汉时期的历史事件二、世界古代文明1. 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2. 南亚、东南亚以及非洲大部分地区古代王国的兴起与发展3. 古代美洲文明的兴起和衰落三、中国古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1. 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和魏、蜀、吴三国的兴衰2.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和文化成就3. 北宋和南宋时期的历史事件、文化成就和科技发展4. 元朝的建立和蒙元文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5. 明朝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6. 清朝的建立、政治制度和社会变革四、世界近现代史1. 近代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和工业革命2. 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运动的发展和影响3.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经过和影响4. 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东西方对峙以及社会主义国家的崛起与分裂5.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以上几个部分涵盖了高一学生需要备考的历史知识点,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学习:1. 制定学习计划:将历史知识点分布在一定时间内,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每天或每周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复习。
2. 多种学习形式:可以通过课堂学习、课外阅读、网络资源等多种形式学习历史知识,提高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3. 建立知识框架:通过整理知识点,建立起知识的框架,将各个知识点相互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历史脉络。
专题概览(一)1.小农经济形成的条件及其特点(1)条件①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经历了从原始阶段的刀耕火种(集体耕作)到春秋战国的铁犁牛耕(个体农耕)的变化。
②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③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的逐步确立。
(2)特点①分散性: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经营为主的经营方式。
②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具有封闭性。
③自足性: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
④脆弱性:具有规模小、水平低、分散性和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及简单落后的小生产模式。
(3)评价①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在整个中国古代社会,始终在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是封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②其发展状况关系到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古代政权的安危;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2.古代商业的发展历程3.(1)严格限制阶段:(周秦至唐代)①时间:有时间的控制。
②地点:凡县治以上的城市才设市;在城中有特定位置。
③管理:受官府严格控制。
④城市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2)放松限制阶段:(宋至明清)①时间:打破时间的限制(夜市、晓市)。
②地点:分散在城中,坊、市的界限不复存在。
③管理:不再受官府直接监视。
④城市职能:经济职能加强。
4.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规律(1)从城市功能看:唐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其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
(2)从商业活动看: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步放宽,如宋代打破坊市界限,且出现晓市、夜市。
(3)从数量和规模看:明清时期不仅规模巨大的商贸城市增多,而且还兴起了一大批中小工商业市镇,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
(4)从地区分布看:城市的地区分布与经济重心南移呈现相应变化;明清时,新兴工商业市镇大部分分布在江南地区。
【典例】“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
2023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2021年,浙江省博物馆组织“玉·见——红山·良渚文化展”,精选260多件文物进行对比展示,共同见证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
这两种文化的相似处除了精美的玉器,还有A.采用青铜农具劳作B.种植玉米和南瓜C.使用马拉战车作战D.建有祭坛与神庙2.史籍评述汉末一人物:“资益州(今四川成都)之殷富,凭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
”“乘间阻远,保据庸蜀,遂使西隅殊封,方外壅隔。
”据此判断,这一人物是A.刘备B.孙权C.曹操D.刘秀3.宋朝史料记载了宋神宗对当时北方民族政权的担忧:“二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比之汉、唐,最为强盛。
”在这一压力下,宋神宗A.任用范仲淹实行“庆历新政”B.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C.接受杨炎建议,实行两税法D.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纸币4.清朝颁布过一部《钦定历代职官表》,力图表明本朝各项制度都有传统的法度或成例可依,以此来论证自己统治的合法性。
但它为理藩院溯源时,却发现理藩院在明朝和两宋都无迹可寻。
理藩院这一中央机构的前世身影,在元代可以是A.枢密院B.宣慰司C.巡检司D.宣政院5.下表是晚清著名记者徐凌霄的求学大事记。
这样的求学经历最主要得益于A.洋务运动B.清末新政C.中华民国建立D.新文化运动6.1928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回顾总结道:“湘赣两省派来‘进剿’的反动军队,至少有八九个团,多的时候到过十八个团。
然而我们以不足四个团的兵力,和敌人斗争了四个月之久,使割据地区一天一天扩大……原因就在于边界党的政策是正确的。
”文章中提到的“割据地区”位于下图中的A.①B.②C.③D.④7.伦敦《泰晤士报》(1937年11月28日)载:“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所未闻者…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
浙江省学考、选考知识条⽬解析(必修三)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章植物⽣命活动的调节1.植物激素调节(1)⽣长素的发现、作⽤及其特点必考b 加试b⽣长素的发现①达尔⽂⽗⼦研究结论:苗尖端是感光部位,弯曲的部位在苗尖端下⾯。
②波森和詹森的实验及结论:插有明胶⽚的苗发⽣向光弯曲现象,插有云母⽚的苗则不弯曲。
证明的确有⼀种化学物质由苗尖端向下传递。
③温特实验充分说明:苗尖中确实存在促进⽣长的化学物质。
后来,其他科学家发现其化学本质是吲哚⼄酸。
它是在细胞内由⾊氨酸合成的。
⽣长素的作⽤:促进细胞的⽣长不同浓度的⽣长素对植物⽣长的不同作⽤:每种激素的作⽤决定于植物的种类、激素的作⽤部位、激素的浓度等。
①⽣长素对根和茎的⽣长,都是低浓度促进⽣长,⾼浓度抑制⽣长。
即不同浓度的⽣长素对同⼀植物的同⼀作⽤结果不同②相同浓度的⽣长素对同⼀植物的不同器官⽤结果不同,对⽣长素的敏感程度:根>芽>茎。
③相同浓度的⽣长素对不同植物的同⼀器官⽤结果不同,对⽣长素的敏感程度:双⼦叶植物>单⼦叶植物。
(2)活动:探究2,4-D对插枝⽣根的作⽤必考c 加试c①实验原理:⽤⼀定浓度的⽣长素类似物浸泡枝条,促进枝条⽣根,提⾼扦插成活率。
②实验步骤:分组→插枝浸泡→测量根长度→绘制曲线③实验结论:适宜浓度的⽣长素类似物能促进枝条⽣根,浓度过⾼会抑制扦插枝条⽣根。
(3)五⼤类植物激素的作⽤加试a多种激素的平衡协调作⽤: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地起作⽤,⽽是多种激素相互作⽤,共同调节。
例如多种激素的平衡协调作⽤控制植物⽣长发育,如:植物组织培养时⽣长素与细胞分裂素⽐例合适,会分化出根茎叶,两者过少只⽣长不分化,细胞分裂素太多只分化出茎叶,⽣长素太多只分化出根。
(4)植物激素的应⽤加试b天然的植物激素和⼈⼯合成的类似化学物质合称为植物⽣长物质或植物⽣长调节剂。
植物⽣长物质⽤途:促进种⼦萌发、促进⽣根(特别是⽤于林⽊的扦插繁殖)加速⽣长(⽣长素、细胞分裂素、⾚霉素及其类似物)抑制⽣长(特别是⼀些⼈⼯合成的对抗⽣长素的物质)引起⽆籽果实的形成(例如⽣长素引起⽆籽番茄的形成和⾚霉素引起⽆籽葡萄的形成)果实的催熟(⼄烯)收获后农产品的储藏保鲜(细胞分裂素)第⼆章动物⽣命活动的调节(2)内环境的含义及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意义:必考b 加试b细胞外液是指动物体内细胞外⾯的液体,相对于动物体外界环境⽽⾔,在机体内部,因此⼜叫内环境,它包括⾎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高中历史合格考必考知识点高中历史合格考是对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综合掌握能力的考核,其中包括了许多必考的知识点。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知识点。
一、世界古代史知识点1. 古代文明: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中国古代文明等。
2. 古代希腊:希腊城邦、雅典民主、斯巴达军国主义等。
3. 古罗马:罗马帝国、罗马法等。
4. 其他古代文明:波斯、印度、中国等。
二、中国古代史知识点1. 夏、商、周三代的特点和变迁。
2.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
3.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
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动荡和文化交融。
5.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文化繁荣。
6. 宋代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
7. 元代的政治制度、经济文化发展。
8. 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文化变迁。
三、世界近代史知识点1. 欧洲启蒙运动的思想和影响。
2.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时期的政治变革。
3. 工业革命的起因、过程和影响。
4.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战争经过和战后影响。
5. 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建立。
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战争经过和战后格局。
7. 冷战的起因和对世界的影响。
四、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1. 清朝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文化变革。
2.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3.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思潮和影响。
4.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
5.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历史进程。
6.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
7. 改革开放的起因、发展和影响。
五、世界当代史知识点1. 联合国的成立和作用。
2. 第三世界国家的独立和发展。
3. 冷战的结束和后冷战时期的国际格局。
4. 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趋势。
5. 当代世界政治的主要问题和矛盾。
6. 当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交流。
六、中国现代史知识点1. 文化大革命的起因、过程和影响。
2. 改革开放的起因、发展和影响。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发展道路。
2024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提分集训模块一中国古代史选择题专练100题1.商代的方国与商王之间缺乏内在的联系纽带,有很强的独立性。
为解决这一问题,西周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推行()A.禅让制B.礼乐制C.分封制D.井田制2.下图是一片刻有文字的龟腹甲,上面刻写了一些有关占卜的内容。
对这一实物史料说法正确的是()A.所记内容为盘庚迁殷以前的占卜辞B.出土自浙江良诸古城遗址C.所刻的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D.出自河南安阳殷墟遗址3.西周时,每一个受封的诸侯国都是周王室的一个军事据点,是王室的地方代言人,代行周王的统治。
在诸侯国对王室承担的义务中,最重要的是在军事上形成对王朝的护卫。
这反映了()A.“天下为公”B.“封建亲戚,以藩屏周”C.“礼乐征伐自诸侯出”D.“一切以程文为去留”4.2021年,浙江省博物馆组织“玉·见——红山·良渚文化展”,精选260多件文物进行对比展示,共同见证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
这两种文化的相似处除了精美的玉器,还有()A.采用青铜农具劳作B.种植玉米和南瓜C.使用马拉战车作战D.建有祭坛与神庙5.中国境内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有1万多处,星罗棋布。
这些考古成就能说明()A.早期国家发展的程度B.石器时代发展的全貌C.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D.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6.如下图所示的“何尊”出自于中国古代的()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7.殷墟甲骨文、商周金文等资料中记载,商朝中央的官员负责最高政务、一般政务、宗教文化、生产经济、军事等,地方则有侯、甸、男、卫等行政长官和基层行政官吏“族尹”。
这说明商朝()A.官职分工已十分细致明确B.王权摆脱了对神权的依附C.王权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D.国家管理体制已日渐成熟8.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
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家是()A.孟子B.老子C.墨子D.荀子9.有学者从秦执政者自我宣传的言辞分析,发现秦国通过若干措施“使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政治最为清明的诸侯国”,这说明秦国()A.采用法家思想治国B.注重基层百姓教化C.坚持道家治国理念D.重农抑商奖励耕织10.公元前651年,齐桓公主持葵丘之盟,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浙江省2024年1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创造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文化。
这一时期()A.种植粟和水稻,掌握养蚕缫丝技术B.邦国林立,早期国家形成并发展C.先后出现精美玉器、青铜器和铁器D.氏族成员平等,未出现阶级分化【答案】A【解析】A.距今约1万年前,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
仰韶文化和河姆渡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仰韶文化时期以粟等为主要栽培作物,河姆渡文化的居民种植水稻,并且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A正确;.B.夏、商、西周是中华文明和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时期,B错误;C.新石器时代尚未出现铁器,C错误;D.新石器时代晚期进入父系氏族社会,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D错误。
故选A。
2.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下列项中,由老子提出且体现朴素唯物观的是()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B.“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D.“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答案】D【解析】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意思是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A错误;B.“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宇宙不停运转,人应效法天地,永远不断地前进。
B错误;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的意思是大自然的运行有其自身规律,这个规律不会因为尧的圣明而就存在,也不会因为桀而就不存在。
该主张由荀子提出,C错误。
D.“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由老子提出,意思是:人类的生活行为的运行是以地球物理运行的法则为法则,地球运行的法则是以这整个宇宙运行的法则为法则,宇宙运行的是以道的法则为法则,道的运行是以自然而然为法则。
简言之,道的运作是以宇宙本来自然的规律为规律,体现了朴素唯物观,D正确;故选D。
3.1896年,法国某考察团进入四川,留下了记载:“在彭山县进入了令人赞叹的成都平原——它遍地庄稼,人口稠密……繁荣富庶,令人难以置信,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当地人充分领悟、广泛使用的灌溉体系。
浙江新高考历史知识点大全随着浙江新高考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成为了高中学生必修的科目之一。
历史的学习,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回顾和记忆,更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和演变规律的思考和探索。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浙江新高考历史知识点。
1. 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是高中历史的重点内容之一。
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重点涉及了从夏、商、周三代到秦汉、三国、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两宋、元明清等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在备考中,着重掌握历史人物的生平和事迹,对于理解和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是非常重要的。
2. 世界古代史除了中国古代史之外,世界古代史也是浙江新高考历史考试的一部分。
学习世界古代史的重点内容包括: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及其它古代文明的兴衰演变过程,还包括了中亚、印度、东南亚、非洲和美洲的古代文明。
这些文明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演进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3. 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分界线,主要涉及从晚清到民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事件和发展过程。
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需要熟悉历史背景、主要历史人物的影响和历史事件的具体细节,对于理解中国近代史的演进和其中的历史变革非常重要。
4. 世界现代史世界现代史是对于近代世界历史进程的研究和认识。
主要包括了欧洲工业革命及其对世界的影响、两次世界大战、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联合国的创建和现代全球化进程等。
在备考中,需要掌握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相关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和演变。
5. 历史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历史学是一门科学,它研究历史事件和过程,从中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
学习历史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对于理解历史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其中包括了历史事件与历史过程的区别、历史的时序关系、史料的分类和运用、历史研究的思维方式等。
6. 历史和现实的联系历史不仅仅是过去的回忆和记忆,它与现实有着密切的联系。
2022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暨高考选考科目考试标准
一、考试计划和考试时间
2022年浙江省高校招生考试(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暨高考选考科目考试)将于2022年6月17日(周四)至6月18日(周五)两天在浙江省各县(市)安排举行。
二、考试科目及考试内容
1. 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政治、生物8门科目,每门科目考试时间均为150分钟。
2. 考试内容:
(1)语文、数学、英语考试内容为各科目根据课程标准和浙江省教育厅发布的课程考试大纲,综合考查学生语文、数学和英语知识与技能情况。
(2)物理、化学、历史、地理、政治、生物考试内容为各科目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发布的考试大纲涵盖中学阶段教学要求的知识点,综合考查学生的科学素养与知识水平。
三、考试分数
每门科目的考试成绩经折算和标准化计算后,分转换成0~150分。
合格分数线为满分150分,不及格标准为小于60分。
;。
必修一专题一1.明太祖下令废除丞相一职,六部直属皇帝。
其目的A.健全地方职能B.厉行思想控制C.监视官吏百姓D.强化君主专制2.有人统计,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各机关奏事文书多达1660件。
也就是说,朱元璋平均每天要处理207件文书。
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朱元璋勤政爱民B.内阁地位提高C.君主专制的加强D.明代缺乏辅政机构3.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朱元璋废除丞相职位,设立内阁制B.内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有所提高C.内阁正式成为统率六部百司的机构D.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4.明朝皇帝为防止内阁成为事实上的丞相而威胁皇权,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减少内阁官员B.让宦官参政,牵制甚至控制内阁C.皇帝自己多处理政事D.不允许内阁官员帮助处理国政5.明末清初著名启蒙思想家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写道:“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
”这里的“高皇帝”是指A.汉高祖B.明太祖C.明成祖D.康熙帝6.史学家赵翼在记述君主专制时代晚期某中央机构的设立时说:“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傣直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这一机构后称A.兵部B.枢密院C.内阁D.军机处7.某一时期,朝廷收到某地发生洪灾的消息,皇帝命令工部尽快抢修溃决的堤防,并责成户部尽快调拨粮食运往灾区。
根据皇帝之命写成的诏书,经皇帝确认后,直接送至工部、户部等部门执行。
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A.汉代B.唐代C.宋代D.清代8.下列对军机处的职能的理解,正确的是A.相当于唐代三省的合一机构B.是宰相的工作班子C.主要职能是监督各级大臣D.是皇帝的机要秘书班子9.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的基本趋势是①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权力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③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严密④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④10.从明初废除丞相一职到清初增设军机处,这一变化表明A.皇权日益强化B.皇权、相权矛盾日益加剧C.皇权代替相权D.皇权与相权日益协调11.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12. (加试)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对西藏地区进行直接管辖的措施有①设宣政院②设岭北行省③设理藩院④设州刺史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①④13.周灭商后,以崭新的政治风格实行统治,“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长辈),而为诸侯之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