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中历史学考选考复习 时间轴(必修部分)
- 格式:docx
- 大小:3.13 MB
- 文档页数:6
浙江省高中历史学考选考——必修二复习提纲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和耕作技术的进步——(b)(1)耕作方式的演变①原始时期:刀耕火种。
②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形成。
③汉朝:铁犁牛耕在全国普及。
(2)耕作技术的进步①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
②汉朝:铁犁牛耕技术逐渐普及;耦犁、一牛挽犁;出现曲柄锄、大镰、播种工具耧车。
③唐朝:曲辕犁出现,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控制耕土的深浅,提高了生产效率。
(3)影响①促使农产品亩产量逐渐提高,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②但中国传统农业长期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业耕作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发展。
2.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a)(1)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工程和郑国主持的郑国渠工程,都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
(2)汉代关中农民创造“井渠法”,至今仍流行于新疆地区。
(3)东汉王景治理黄河,促进东汉前期经济恢复与发展。
3.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b)(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是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土地制度: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主要形式。
(3)经营方式:以个体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是封建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4)生产模式:精耕细作是我国封建农业的主要特色。
(5)农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以家畜饲养业为辅。
(6)历史地位:农业在封建经济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1.古代中国的丝织业——(b)品种多、技艺高(素纱衣、起绒锦);通过丝绸之路远销到地中海;有“丝国”之称2.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b)(1)商周青铜器的铸造①商代:铸造工艺高,如司母戊大方鼎;出土地点分布广、生产规模大。
②西周:青铜器是礼制的象征(代表权力和秩序),铸造工艺水平高。
(2)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①汉武帝时推行铁业官营制度。
②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
③供风形式由自然风到人力皮囊鼓风,到畜力鼓风。
(完整版)高中历史时间轴(整理版)高中历史时间轴夏前2070—前1600商前1600—前1046西周前1046—前771东周前770—前221春秋,前770—前476,奴隶社会瓦解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鲁国“初税亩”,公开承认土地私有(前594)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改革前509 罗马共和国建立战国,前475—前221,封建社会形成前5世纪伯利克里改革;智者学派,苏格拉底,柏拉图前5世纪中期《十二铜表法》(前449);魏国李悝变法(前445)前四世纪亚里士多德;秦国商鞅变法(前356)秦前221—前207西汉前202—25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东汉 25—220魏晋南北朝 220—5893世纪罗马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不复存在,万民法成为适用自由民的法律476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中世纪开始(即封建社会)6世纪《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隋 581—618唐 618—907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 907—1368北宋 916—1127南宋 1127—12761265英国议会制度开端明1368—164415世纪前后西欧(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和威尼斯)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14世纪文学三杰薄伽丘《十日谈》“人曲”,但丁《神曲》,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歌集》15世纪美术三杰拉斐尔《西斯廷圣母》,米开朗琪罗《大卫》,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16世纪莎士比亚《哈姆雷特》1487迪亚士发现好望角(葡萄牙人,葡萄牙王室支持)1492 哥伦布到达美洲(意大利人,西班牙王室支持)1497 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葡萄牙人,葡萄牙王室支持)15—19世纪,黑奴贸易给非洲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灾难;15世纪末—19世纪,欧洲圈地运动(以英国最为典型)1500年左右欧洲开始进入近代1517马丁·路德贴出《九十五条论纲》,揭开宗教改革序幕1519-1522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葡萄牙人,西班牙王室支持)1529年起英王亨利八世进行宗教改革1541瑞士加尔文宗教改革1581荷兰摆脱西班牙统治1588 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西班牙丧失海上霸主地位清1636—1912(1616建立后金,1636改为清,清军1644入关)16世纪末17世纪初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开创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近代科学,为经典力学奠定基础,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近代实验科学奠基人”17世纪荷兰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成为“海上马车夫”,建立起商业殖民帝国;英国出现早期启蒙思想(17世纪中期,霍布斯、洛克)164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9 俄国《法律大全》;从法律上确立了农奴的地位,农奴制最终形成1651 英国颁布《航海条例》(1652—1674三次英荷战争)1662郑成功击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7 英国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确立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1688光荣革命,英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1689 《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建立1721英国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18世纪法国迎来启蒙运动的高潮: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领袖《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波斯人的信札》;卢梭《社会契约论》;德意志康德《纯粹理性批判》1765 英人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英国于1840左右完成,美法于19世纪中期完成,德日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1756—1763 七年战争,英国打败法国,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1775—1783美国独立战争(1776,《独立宣言》,美国诞生;1783英国承认美国独立)1785 瓦特改良蒸汽机在工厂正式投入使用1787 《1787年宪法》1789美国举行第一次总统选举,联邦制共和政体确立;法国大革命19世纪初法国拉马克提出早期生物进化思想(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为达尔文创立进化论奠定基础1825 英国爆发第一次经济危机1831 英人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1832 英国议会选举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席位1839林则徐编译《四洲志》《各国律例》,成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6月广东虎门销烟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1840左右英国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1840—1842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两半社会1841英军强占香港岛1842《南京条约》(五口通商,割地赔款,关税协定);魏源完成编撰《海国图志》1843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攫取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居留的特权1848 《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1851—1864 太平天国运动1851 广西桂平县,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1853 定都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1853—1856 克里米亚战争(英法—俄国)1856经北伐西征,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秋,天京变乱19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民主党、共和党两党对峙格局最终形成;细胞学说进一步发展(17世纪提出)1859洪仁玕《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英人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创立生物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基础)”1864 天京陷落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天津条约》(一开二赔三外)1860火烧圆明园;《北京条约》(天天陪九)1861签署“二一九法令”(解放法令),俄国农奴制改革开始;设立总理衙门(1901改为外务部)1862第一所新式学堂同文馆成立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提出“自强”口号,创办军事企业,洋务运动开始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早期维新思想形成(王韬,郑观应);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1866 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70年代制成电动机;1876 美国人贝尔发明电话;七八十年代,内燃机问世);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统一德意志(1864普丹战争;1866普奥战争;1870普法战争)1868 日本明治政府成立,明治维新开始,开始近代化进程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提出“求富”口号,创办民用企业;丹麦上海私架电报线(1871);台湾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1877);中国人自办报刊1870 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1德意志帝国建立(即德意志第二帝国,1871—1933);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巴黎公社(3—5月)1875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共和制80年代外国于上海设电话公司;1881唐胥铁路,中国第一条铁路1894—1895 甲午中日战争1894 丰岛海战、平壤之战、黄海之战;孙中山于美国檀香山成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1895 威海卫之战;洋务运动失败;《马关条约》(哥哥开厂,赔了两亿两);公车上书;法国卢米埃尔兄弟最早放映电影;康有为等在北京上海成立强学会,创办《中外纪闻》(即《万国公报》)1896 强学会被查封;梁启超在上海创办《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1897 严复于天津创办《国闻报》,翻译介绍《天演论》;谭嗣同发表《仁学》;德国强占胶州湾;俄国强占旅大(旅顺、大连)1898 法国强租广州湾;英国强租新界(在香港。
----- 2016年江南中学历史选考复习提纲a-识记:再认或再现重要的历史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历史结论、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基本线索及历史图表等历史基础知识。
b-理解:领会并复述或解释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概念等。
c-分析:分析比较和概括相关历史知识、把握各历史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区别其本质,概括其特点。
d-综合:把不同专题、课的相关的历史知识进行归纳、评析,运用唯物史观和所学知识、方法,说明论证有关问题。
必修1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分封制和宗法的基本内容(1)分封制目的:为加强和巩固周朝统治,“封建诸侯,以蕃屏周”。
内容:①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建立诸候国。
②诸候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等。
评价:积极性: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
局限性:造成了周后期诸侯割据争霸,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社会动荡。
(2)宗法制内容:继承和分配制度,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系政治联系的制度。
特点:①以嫡长子继承制(最大特点)为核心②大宗和小宗有相对性;③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相结合,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影响深远。
(3)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的体现,相辅相成、互为表里。
体现了西周政治制度层层封授、等级森严、政治与血缘结合的特点。
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的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秦的统一时间:前230—前221年过程:①灭六国②北击匈奴,修直道、长城③修灵渠,平定岭南——归入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④开辟“五尺道”,设官“西南夷”——进入中原政权版图的开始。
朝代变革: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唐宋元明清奴隶社会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封建社会▲一、商周——奴隶社会①内容: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②作用及影响:西周的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2.宗法制①特点:宗法制是实行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②内容:周天子以嫡长子继承最高执政权力③结果: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就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①神权与王权结合(史实:早期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和商代的占卜制)。
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史实:商代的宗法制和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
③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二、秦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初创1.秦的统一:时间: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巩固措施:修直道,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征讨岭南;“西南夷”开辟“五尺道”。
统一的影响:①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持续了数百年的割据混战局面。
②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2. 皇帝制度的创立:皇权至高无上——三公九卿丞相:协助皇帝助理万机。
太尉:主管军事。
御史大夫:丞相助手,负责监察系统。
(君权与相权矛盾产生)——郡县制(中央与地方矛盾产生)内容: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特点: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影响: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三、汉——汉承秦制1.汉初:地方上郡国并行2.汉武帝:中央:设内朝(中朝)地方:设州刺史监察。
▲四、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完善——三省六部三省:中书省(草拟)、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三省长官皆为宰相,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六部:尚书省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2. 地方制度:道州县▲五、宋1.中央官制: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设副丞相参知政事分割宰相行政权;设枢密院掌管军事权;设三司掌管财政权2. 地方制度:路州县▲六、元1.地方制度:行省制度——中国省制的开端,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注意点: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即中书省(直辖的“腹里”)和宣政院(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以及管理宗教事务)。
浙江省高中历史学考选考——必修二复习提纲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和耕作技术的进步——(b)(1)耕作方式的演变①原始时期:刀耕火种。
②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形成。
③汉朝:铁犁牛耕在全国普及。
(2)耕作技术的进步①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
②汉朝:铁犁牛耕技术逐渐普及;耦犁、一牛挽犁;出现曲柄锄、大镰、播种工具耧车。
③唐朝:曲辕犁出现,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控制耕土的深浅,提高了生产效率。
(3)影响①促使农产品亩产量逐渐提高,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②但中国传统农业长期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业耕作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发展。
2.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a)(1)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工程和郑国主持的郑国渠工程,都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
(2)汉代关中农民创造“井渠法”,至今仍流行于新疆地区。
(3)东汉王景治理黄河,促进东汉前期经济恢复与发展。
3.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b)(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是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土地制度: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主要形式。
(3)经营方式:以个体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是封建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4)生产模式:精耕细作是我国封建农业的主要特色。
(5)农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以家畜饲养业为辅。
(6)历史地位:农业在封建经济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1.古代中国的丝织业——(b)品种多、技艺高(素纱衣、起绒锦);通过丝绸之路远销到地中海;有“丝国”之称2.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b)(1)商周青铜器的铸造①商代:铸造工艺高,如司母戊大方鼎;出土地点分布广、生产规模大。
②西周:青铜器是礼制的象征(代表权力和秩序),铸造工艺水平高。
(2)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①汉武帝时推行铁业官营制度。
②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
③供风形式由自然风到人力皮囊鼓风,到畜力鼓风。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一、辛亥革命——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1. 1905年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2. 1911年4月广州黄花岗起义七十二烈士3.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爆发革命团体:共进会和文学社。
结果: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4.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的成立成立:1912年1月1日南京成立。
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定都南京;五色旗为国旗;以中华民国纪年,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1913年民国二年,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
政府:南京临时政府,是资阶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5.1912年3主要内容:①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资产阶级主权在民)②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③实行责任内阁制,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
性质及意义: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6.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①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②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③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最大成就)。
④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1.1919年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导火线: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过程:①1919.5.4—6月初,中心北京,主力学生,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②1919.6初开始,中心上海,工人阶级成为主力军。
初步成果:北洋军阀政府(北京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性质意义:五四运动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浙江历史选考的复习与“应考”一、理解考试目标历史选考的目标是检测学生在高中阶段历史课程学习中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历史学科能力和历史素养。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应把重点放在对历史概念的把握和理解,对历史现象的剖析和解释,对历史进程的分析和判断,对历史问题的探究和评价,对历史经验的反思和借鉴,对世界历史的比较和认识。
二、梳理知识结构根据考试目标,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梳理:1、按照通史体系梳理知识。
我们应该依据考试大纲,将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分类和整合,按照政治、经济、文化等主题进行分类,并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列,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
2、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考试中经常会涉及到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因此我们应该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深入研究和掌握。
3、强化重点知识点。
考试中重点知识点是必考内容,因此我们应该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反复强化和巩固,确保能够准确记忆和理解。
4、注重知识点的和比较。
历史知识点之间是有的,因此我们应该注重知识点之间的和比较,发现其中的异同点,加深对历史现象的理解。
三、提高解题能力解题能力是考试中最为重要的能力之一,因此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解题能力:1、掌握解题技巧。
我们应该熟悉各种题型的解题技巧,如选择题、材料题、问答题等,掌握解题方法和思路,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2、注重思维能力的训练。
历史选考不仅要求记忆知识点,更要求分析、综合、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能力,因此我们应该注重思维能力的训练,通过练习和反思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3、加强阅读能力的训练。
历史选考中材料题较多,因此我们应该加强阅读能力的训练,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细节问题,避免因细节错误而失分。
4、注重答题规范。
在考试中,我们应该注重答题规范,按照要求进行答题,避免因格式错误而失分。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条理性,提高答案的可读性和说服力。
四、加强复习策略为了更好地应对历史选考,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复习策略:1、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
浙江省高中历史学考选考——必修三复习提纲一、百家争鸣1.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c)2.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b)二、汉代儒学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1)背景:“大一统”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大体定型;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
主要原因:董仲舒改造的儒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
(2)经过: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核心是确立儒学独尊的地位。
汉武帝采取了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等措施,提升了儒学的地位。
(3)董仲舒的主张①倡导儒学、实践德政、推行教化、政策的“更化”。
②君权神授。
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④文化“一统”与政治“一统”是一致的。
(4)影响①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②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
③汉王朝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发展的重视,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有积极意义。
2.太学的创建——(b)(1)创建时间:汉武帝时期。
(2)影响①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②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③打破了大官僚和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情形,也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文化传播起了重要作用,同时,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
三、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b)[知识识记]宋明时期理学的发展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1.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c)(1)著作:《明夷待访录》。
(2)思想主张①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最精彩处),提出君臣平等思想。
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废除君主专制下的“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②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认为工商皆本(是明末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的反映)。
(3)影响①其主张是明朝末年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的具体反映。
②其思想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斗争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2021年高考备考复习:高中历史时间轴图表(素材)超经典的高中历史时间轴图表高中历史时间轴图表,一口气看完高中历史学科中的所有政治、经济、文化知识点时间轴!赶紧照着它背!别让这点小知识影响了你的考试!古代政治中国欧洲资本主义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时间1924~19271927~19371937~19451945~1949关系合作革命对峙战争合作抗日分裂敌对原因共同反对北洋军阀的统治国民党叛变革命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阶级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冷战和多极化格局苏联的兴衰世界市场的形成近代工业的发展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近代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经济全球化趋势中国古代主流传统文化思想演变东西方文化对比中国古代经济赠送励志修身名言警句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
——罗曼罗兰不要询问世界需要什么。
问问什么事情可以使你活跃,然后付诸实践。
因为世界需要活跃的人。
----霍华德瑟曼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李白不为外撼,不以物移,而后可以任天下之大事。
吕坤《呻吟语应务》书,能保持我们的童心;书能保持我们的青春。
严文井一个没有受到献身的热情所鼓舞的人,永远不会做出什么伟大的事情来。
车尔尼雪夫斯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伟大的事业,需要决心,能力,组织和责任感。
——易卜生只有经过长时间完成其发展的艰苦工作,并长期埋头沉浸于其中的任务,方可望有所成就。
——黑格尔坚强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做出惊人的事业。
——马尔顿人们心神不宁是因为总是拿自己平淡不起眼的生活与别人光鲜亮丽的一面相比较。
----史蒂文弗蒂克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游。
——曹植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