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骨折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261.30 KB
- 文档页数:1
脊柱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摘要】目的:分析脊柱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相关内容。
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患者选用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结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期间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示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脊柱骨折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降低并发症发病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脊柱骨折;围手术期护理;护理体会脊柱是人体重要的组织结构,对身体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脊柱骨折属于常见骨科创伤,根据骨折部位的差异包括胸腰段骨折、颈、腰椎骨折、胸椎骨折等情况,脊柱骨折对患者身体危害较重,致残率较高,治疗和护理需要得到临床重视。
脊柱骨折患者临床治疗多采用手术治疗,在手术治疗期间对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相关护理能够给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条件,促进患者手术的顺利进行,同时提高患者术后恢复的速度,促进患者尽早康复[1]。
对脊柱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进行优质护理能够给予患者更加优质的护理干预,为进一步了解脊柱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相关情况,本文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分析,详细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其中,观察组患者43例,女性20例,男性23例,年龄19—60岁,平均年龄(35.8±2.9)岁;对照组患者43例,女性21例,男性22例,年龄20—58岁,平均年龄(34.3±2.6)岁。
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方式发表时间:2019-10-10T15:47:20.007Z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作者:张雅婷[导读]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方式。
方法:将2018年2月~2019年1月在我院入院治疗的76名脊柱骨折患者纳入本组研究,将76名脊柱骨折患者分为系统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对照组,针对常规护理对照组,在术后,予以常规护理方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予以连续吸氧、心电监护;对于系统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系统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评(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太仓 215400)【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方式。
方法:将2018年2月~2019年1月在我院入院治疗的76名脊柱骨折患者纳入本组研究,将76名脊柱骨折患者分为系统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对照组,针对常规护理对照组,在术后,予以常规护理方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予以连续吸氧、心电监护;对于系统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系统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评分。
结果:系统护理干预组中,2例并发症,1例呼吸衰竭、1例心力衰竭,常规护理对照组中,7例并发症,3例肺气肿、1例压疮、2例呼吸衰竭、1例心力衰竭,系统护理干预组在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评分上,都优于常规护理对照组。
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针对脊柱骨折患者,在围手术期采用系统、整体化的护理干预方式既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也可以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这一护理措施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5-0172-02脊柱骨折属于常见骨折类型,多由于高处跌落或跌倒时臀部着地导致,临床表现以脊柱骨折部位疼痛、颈椎骨折以感觉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为主,在青壮年、老年群体中都时常可见,常累及胸腰椎、颈椎,对于脊柱骨折患者,临床中多以手术治疗为主,在术后,如果护理不当,容易引发脊髓损伤、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等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1]。
骨科护士在脊柱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骨科护士在脊柱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一、研究背景与意义脊柱手术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外科手术,对于患者康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脊柱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又是整个手术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旨在保证患者术后的舒适度、安全性和康复效果。
骨科护士在脊柱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中起到了重要的角色,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
在当前医疗模式下,围手术期护理工作主要集中在护士的责任范围内,如预防感染、及时探查疼痛和并发症等。
然而,骨科护士在脊柱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具体职责和技能尚未得到充分重视,这导致了护理质量和效果的不稳定。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骨科护士在脊柱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中的角色定位、护理内容和技术要点等问题,以期提高围手术期护理水平,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骨科护士在脊柱手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具体职责和角色定位;(2) 脊柱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护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3) 骨科护士在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关键技术和要点。
2.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综述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首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参阅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系统梳理骨科护士在脊柱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中的角色定位、护理内容和技术要点等方面的现有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和总结。
在此基础上,采用问题导向的方式设计并发放问卷调查,收集骨科护士对于脊柱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意见和建议。
三、研究计划1. 第一阶段:文献综述(1) 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梳理骨科护士在脊柱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中的角色定位、护理内容和技术要点等方面的现有研究成果;(2) 综述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现有研究成果;(3) 分析和讨论现有研究成果的不足之处。
2. 第二阶段:问卷调查(1) 设计问卷调查的目的和内容,并征得相关机构的许可;(2) 进行问卷调查的预调研,调整和完善问卷设计;(3) 开展问卷调查,收集骨科护士对于脊柱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意见和建议;(4) 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怎样做好脊柱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脊柱骨折,在临床上属于骨科最为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之一。
脊柱骨折对患者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如果治疗护理不当会对患者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1-2]。
一、现实生活中脊柱骨折情况在现代社会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发生骨折的概率相对于以往,比率还是有所提高的。
脊柱骨折在各个年龄段当中均可能发生。
据临床不完全统计,中年、青年群体为脊柱骨折的高发人群[3-4]。
二、脊柱骨折的影响当患者发生脊柱骨折后,其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首先,脊柱发生骨折后,会对患者脊柱神经产生影响,患者将不能行动。
第二,患者出现脊柱骨折后,往往会引起患者出现肌无力症状。
第三,脊柱骨折的康复期非常漫长,患者在恢复期往往会产生抑郁心理影响康复进度。
三、发生脊柱骨折的原因以及治疗方式脊柱骨折的发生原因:根据临床调查显示,95%以上的脊柱骨折患者均是由外力所致造成[5]。
而且交通事故是造成脊柱骨折的主要原因。
大部分脊柱骨折患者往往都属于开放性的骨折。
因此,对于绝大多数的脊柱骨折患者来说,一旦发生脊柱骨折后,主要的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
四、脊柱骨折的护理措施患者一旦发生脊柱骨折后,需要立刻就医进行治疗,否则延误最佳治疗时机,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影响。
虽然手术治疗是治疗脊柱骨折的重要手段,但是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措施也是极为重要的。
有调查显示,在脊柱骨折患者当中,有19%的患者由于在治疗期间护理措施不当,进而引起患者出现并发症,给患者日后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加强脊柱骨折患者的护理,特别是围手术期的护理是十分必要的。
脊柱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术前的护理:有很多人认为术前护理并不是很重要,其实这种想法是十分片面的,患者脊柱发生骨折后,往往由于疼痛等原因会乱动,因此,医护人员赶到现场要第一时间安抚好患者,并将患者固定好体位,避免患者出现二次受伤。
如果患者属于严重的开放性脊柱骨折,要第一时间为患者止血,并视患者的情况给予相应的镇痛护理。
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干预效果研究【摘要】目的:研究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干预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08例脊柱骨折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分为常规组(n=54,给予常规护理)和干预组(n=54,给予整体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干预组为7.4%,常规组为24.1%,常规组高于干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
结论: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加强整体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其是一种值得临床积极推广使用的护理方法。
【关键词】整体护理干预;脊柱骨折;围手术期脊柱骨折在全身骨折中占据较大比例,高空坠落、重物压伤等直接或间接外力是导致脊柱骨折的主要原因。
脊柱具有维持平衡、负重、吸收震荡的功能,其是全身的支柱,也是内脏的保护结构,易骨折且伤情严重,甚至会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威胁。
脊柱骨折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加强并发症预防和功能康复训练十分重要。
为提高手术成功率,围手术期实施整体护理干预非常有必要[1]。
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108例脊柱骨折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08例脊柱骨折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其中男患者45例,女患者63例,患者年龄在23-64岁之间,中位年龄48.5岁。
其中腰椎骨折75例,下胸段脊柱骨折33例。
所有患者均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
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分为常规组(n=54)和干预组(n=54)。
两组患者的自然资料进行统计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指导患者卧床休息,保持良好病房环境,合理饮食、遵医嘱用药等。
干预组给予整体护理干预,主要护理要点:1.2.1 针对性术前护理干预突发性脊柱骨折会导致患者出现各种各样的不良情绪,如紧张、抑郁等,因此,护理人员应该与患者间保持良好关系,帮助其充分了解疾病、治疗、预后有关知识,根据其病情需要和具体情况给予针对性心理指导,积极劝慰、开导患者,使其勇敢面对疾病,积极主动配合医疗活动、护理工作等。
脊柱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摘要】目的了解脊柱骨折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技术,促进患者康复。
方法参考了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并结合实际进行过归纳总结。
结果脊柱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是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条件之一。
结论熟练掌握脊柱骨折患者的护理知识,加强术前、术后的整体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脊柱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整体护理1术前护理1.1心理护理脊柱骨折往往发生突然,病情危急,患者由一个健康人突然躺在病床上,患者及家属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一时间难以接受,对疾病及康复等缺乏认知,会出现焦虑恐惧的心理,患者入院后首先向患者介绍医院的环境,减少患者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预后情况,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护理人员要主动关心患者,倾听患者的主诉,并讲解成功的病例,介绍认识手术成功的患者,给予鼓励,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的配合治疗。
1.2术前准备绝对卧床,除了必要的生活护理外,尽量减少活动,减轻患者的痛苦,防止脊髓的在损伤;术前提供营养丰富的食物,多食易消化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防止便秘;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训练,对于吸烟的患者,要求患者戒烟,进行咳嗽咳痰训练;术前严密观察患者的心率、脉搏、血压、瞳孔、监测每小时尿量,了解患者的运动功能情况,了解肢体感觉,同时协助患者做好各项检查,以及药物过敏试验、皮肤准备、备血等;术前12h 禁食,6h禁水,术日晨起给予清洁灌肠。
2术后护理2.1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脉搏、血压、呼吸变化,监测体温,血氧饱和度,持续心电监护,每15~30min一次,并及时准确记录。
注意观察患者的皮肤及双下肢的颜色及温度,注意有无青紫,足动脉的搏动是否良好,及双下肢的运动感觉是否正常[2]。
2.2体位护理术后应保持脊柱水平使患者平卧于硬板床上。
对于硬膜外麻醉的患者,根据患者情况不同,采取去枕平卧位或垫枕;腰椎麻醉患者,术后绝对平卧6h;全身麻醉患者,麻醉未清醒前给予去枕平卧位并且头偏向一侧,麻醉清醒后可根据情况给予睡软枕。
全科医生·身体管理家庭科学·新健康健康一点通工作过于劳累的人尤其要注意,要做到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
帮助患者心理重建脊柱骨折患者属于急诊患者,患者急诊入院,心情焦虑、恐惧,且对自己一般情况了解不足,治疗信心不足,因此在脊柱骨折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中,需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根据患者不同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心理特点以及性格爱好等予以不同的帮助与照顾。
在与患者接触期间,要充分尊重患者,并为患者介绍手术成功病例,鼓励患者家属多陪伴患者,多与患者聊天,回想美好事物,消除患者对经济等方面的顾虑,提升战胜疾病信心,保持心情愉悦,从而进一步提升组织修复能力。
进行多种形式健康宣教健康宣教由护士长进行监督,责任护士需根据患者情况制定护理计划与护理目标,逐一对患者实施护理,通过一边操作、一边示范等方式进行护理工作;指导患者四肢的功能位以及软枕放置部位,并通过图文并茂等方式让患者及其家属能一目了然,容易掌握。
健康教育中还可通过幻灯片、宣传栏等方式进行,还可建卡、对患者进行电话回访,充分了解患者出院之后的康复进展以及康复需求。
鼓励患者早期功能锻炼术后要求患者早期进行肢体功能锻炼,一方面能预防关节肌肉萎缩,另一方面则能避免患者长期卧床加重骨质疏松程度。
一般来说,术后24小时就可开展肢体活动,术后3天就可指导患者进行床上训练,术后7天就可佩戴腰背部支具在床上坐起,术后14天就可指导患者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如大雁飞训练;也可指导患者进行三点支撑法进行功能训练,采取仰卧位,双臂放在胸前,用头部与双足支撑,弓腰,臀部与背部均腾空离床,有助于腰背肌的锻炼。
但是要注意患者年龄,部分功能锻炼方式只适用于年轻患者,老年患者应予以针对性功能锻炼。
注意预防并发症1、坠积性肺炎患者术后需要长期卧床,可能增加压疮等并发症发生,要定期为患者翻身、拍背,促进患者痰液咳出,也可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以及咳嗽,有助于预防肺部感染;同时指导患者住院期间注意口腔卫生,降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胸腰段脊柱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胸腰段脊柱骨折是骨科常见病,伤情较重且复杂, 常合并脊髓损伤, 严重伤害了患者的身心。
2003年3月至2007年3月,我院骨科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75例,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较好,卧床时间大大缩短,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满意度较高。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75例,其中男52例,女23例。
年龄22~67岁,平均39.5岁。
受伤原因:车祸46例,坠落伤25例,其他外伤4例。
骨折类型: 屈曲压缩型47例,爆裂型22例,其他6例。
骨折部位:T1218例,L133例,L216例,L38例。
2 术前准备2.1 心理护理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1],患者心理活动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
患者突然致伤,从心理上很难接受,往往出现焦虑、恐惧、紧张等不良心理反应,因此,一定要耐心开导患者,向患者介绍手术方法及以往相同手术的成功病例,以消除患者紧张心理,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翻身指导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睡硬板床。
正确的翻身可以避免加重脊髓损伤,翻身时保证身体纵轴的一致性,严禁躯干扭曲、旋转。
2.3 术前准备术前1 d常规备皮、备血,禁食12 h,禁水6 h。
术晨给予清洁灌肠,术前30 min静脉滴注抗生素,术前留置导尿。
3 术后护理3.1 患者的搬动患者术毕回病房,将患者从手术车上移到病床上,通常我们采用两种方法:①平抬法,即3人平抬法;②滚板法。
将手术车与病床并排放置,并调至同样高度,将滚板的一边放到患者的躯干下,一边放在患者床上,然后推动患者,借滚板滚轴滚动的惯性将其平稳地移到床上。
搬动患者时保证手术部位处于直线状态及保护各种引流管不脱出。
3.2 术后的体位护理一个良好的体位,就是人体各部位的位置所处的状态能保持各组相拮抗的肌群作用平衡,没有过度的伸张或屈曲;各关节、韧带也能相应地保持稳定,不受过分牵扯[2]。
医诊通全科如何做好脊柱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摘要】脊柱骨折好发于男性青壮年人群当中,且容易并发神经损伤,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会大大降低患者的幸福指数,当病情严重时,如没有及时进行治疗,严重影响生命安全。
目前,治疗脊柱骨折的主要方式是手术。
在临床上,为了保证脊柱骨折患者能够顺利完成手术,一定要积极有效实施护理干预,该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关键字】脊柱骨折;围手术期护理;并发症雪(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二、三科)目前,治疗脊柱骨折的主要方式是手术。
如何才能做好脊柱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呢?1.术前护理进行手术前,脊柱骨折患者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消极心理。
对于这些消极心理,医护人员一定要多理解、多鼓励、多安慰,让患者感受到温暖。
在护理期间,医护人员要多给患者普及一些相关的知识以及成功案例,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消除不良心理,使其更加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合理护理。
在护理期间,要求患者在床上进行大小便的练习,进行练习时,要示范相关动作以及注意事项,在指导患者训练期间,语言要温柔,耐心指导每一位患者。
在此基础上,还要为患者提供舒适、干净、温馨的就诊环境。
进行病房护理时,相关医护人员要保证病房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还要定期消毒病房,保证患者在良好环境中接受治疗等。
2.术后护理为避免术后病情恶化,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如血压、心率、面色、呼吸等,并记录相关数据。
当出现异常情况时,需立即告知医生。
医护人员要告知患者,每天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在入睡前,可以听一些柔美动听的音乐助眠。
充足的睡眠能够提高患者的精气神,提高新陈代谢等。
在服用药物期间,医护人员要告知患者以及患者家属,每天需定时定量服用相关药物,在服用药物期间必须忌口,以避免其他并发症出现等。
为了防止患者出现压疮情况,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皮肤护理,要告知家属以及患者平常需注意的事项,如不能久躺、久坐,要多按摩,这样做的目的是促进血液循环,减轻受压面。
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措施目的:研究并分析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措施。
方法:将78例脊柱骨折患者纳入到本组研究中,分为系统干预组与常规护理组,分别采用系统化的护理干预措施与常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康复情况。
结果: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均得到了显著好转,系统干预组在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改善情况上,均优于常规护理组。
结论:对于脊柱骨折手术患者,采用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能够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运动功能的提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该种护理措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
标签:脊柱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脊柱骨折发病急、残疾与死亡率高,脊柱骨折患者在临床中会表现出运动功能、括约肌功能、感觉功能障碍,引发肌张力异常、病理反射等情况,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与生活[1]。
为了探究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现将我院收治的此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与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017年8月~2018年3月在我院入院治疗的78例脊柱骨折患者纳入到本组研究中,男49例,女29例,年龄为21~63岁,平均年龄(43.4±7.8)岁,其中49例腰椎骨折、21例胸椎骨折、8例颈椎骨折。
按照护理方式的差异,将78例患者分为系统干预组与常规护理组,均为3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
1.2 护理方式常規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系统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如下方式:1.2.1 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干预脊柱骨折患者在入院后,会出现严重的负性心理。
因此,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用温和的语言耐心进行疏导,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2]。
②术前准备工作术前尽可能减少活动,提供丰富、营养、易消化饮食,鼓励患者多吃水果、蔬菜,掌握床上大小便的方式,开展咳痰、咳嗽有效深呼吸训练,密切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心率、瞳孔、血压变化,掌握肢体运动感觉肌力情况,做好各项检查工作。
整体护理用于脊柱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在脊柱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整体护理的效果。
方法:从我院择取56例脊柱骨折进行研究,按照入院时间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28例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28例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整体护理,对照分析两组住院时间、并发症以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经对照分析,研究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
结论:对于脊柱骨折患者来说,在围手术期护理中,整体护理应用不仅可缩短住院时间,还可以避免并发症发生,临床价值显著。
【关键词】整体护理;脊柱骨折;围手术期护理;效果【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0-0153-02脊柱骨折通常是因外力因素而导致,脊柱出现压痛、肿胀以及畸形等症状,给患者造成严重痛苦,对患者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1]。
脊柱骨折是不稳定型骨折之一,若治疗和护理不当,则容易导致多种合并症,如下肢瘫痪、多脏器损伤,所以需要对其围手术期护理进行重要分析[2]。
本次研究为对整体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特从我院择取56例脊柱骨折进行研究,现作如下说明。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我院择取56例脊柱骨折进行研究,病例择取时间范围为2018年7月-2019年1月,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且通过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按照入院时间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中,男18例,女10例,病例择取年龄范围为37~61(44.63±2.36)岁;研究组中,男19例,女9例,病例择取年龄范围为38~63(44.71±2.45)岁;对照两组一般资料发现不存在统计学差异,证明本研究对照结果有意义。
1.2 方法对照组28例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常规护理,涉及到术前辅助检查、术中配合医师操作、术后生命体征监测以及遵医嘱用药等。
研究组28例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整体护理:①术前护理。
脊柱骨折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分析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及效果。
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脊柱骨折手术患者86例,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90.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2%,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93%;组间比较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结论:脊柱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工作,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脊柱骨折;手术治疗;围手术期;护理脊柱骨折多见于男性青壮年,占全身骨折的5%~6%,胸腰段脊柱骨折多见。
多数由间接外力引起,如高处跌落时臀部或足部着地、冲击性外力向上传至胸腰段发生骨折,少数由直接外力引起,如房子倒塌压伤、汽车压撞伤或火器伤[1]。
实施手术治疗 ,术后并发症多。
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强化护理干预,探讨临床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脊柱骨折手术患者86例,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3例,女30例,年龄36~53岁,平均年龄42.5±2.5岁;骨折位置:腰椎骨折30例,下胸段脊柱骨折13例。
观察组患者中男14例,女29例,年龄37~54岁,平均年龄43.5±2.8岁;骨折位置:腰椎骨折31例,下胸段脊柱骨折12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即给予手术类型进行护理配合,术后遵医嘱给予药物护理。
观察组患者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具体护理方法如下:1.2.1术前护理1.2.1.1饮食指导给予高蛋白质、高热量、高维生素、高纤维素的易消化饮食,补充钙质促进骨折愈合。
脊柱骨折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摘要】目的:分析采用整体护理措施在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进行干预的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9~2013年收治的87例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在患者手术前、手术中以及手术后围手术期采用整体护理干预。
结果:观察组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为7.3%,对照组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为21.3%,观察组发生并发症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脊柱骨折手术患者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采取整体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能够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患者疾病康复速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脊柱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整体护理脊柱骨折是一种较严重的创伤性疾病,常导致截瘫,造成终生残疾,还会继发其他系统并发症,危机患者生命。
脊柱内固定术是治疗脊柱骨折合并截瘫的有效方法。
因此,如何更好的解决脊柱骨折合并截瘫者的治疗和护理问题,就成了医务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
而对于预防截瘫的宣传工作,更是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在截瘫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护理工作对并发症的预防,以及保护患者不受进一步的损伤等方面,都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本文就我院2009~2013年收治的87例脊柱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我院2009~2013年收治的87例脊柱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66例,女21例,年龄在21~65岁之间。
本组患者手术治疗前均通过CT检查进行确诊,其中22例下胸段脊柱骨折,65例腰椎骨折。
本组研究对象均通过切开脊柱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
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根据骨科常规护理的要求,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在骨科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采用整体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具体体现如下。
1.2.1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此类患者多在正常劳动情况下突然受到外来伤害,思想上及各方面都没有任何准备。
脊柱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及康复指导【摘要】:目的探讨脊柱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及康复指导。
方法选取我院脊柱骨折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和康复指导,观察患者并发症状、感染情况和治疗效果。
结果患者无并发症状和感染情况,治疗效果中优14例,良10例,优良率为96%。
结论对脊柱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进行护理和康复指导,能够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和感染的发生率,起到较好的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脊柱骨折;围手术期;康复指导脊柱骨折是由于患者受到直接的暴力所造成的一种损伤,经常合并一系列的神经损伤,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患者出现瘫痪或死亡[1],引起了相关医疗人员的重视,对脊柱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进行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针对脊柱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和康复指导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1月内脊柱骨折患者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22-75岁,平均年龄(43.8±3.7)岁,骨折的原因主要有车祸受伤9例,工地施工受伤5例,滑到受伤4例,跌倒7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判定为脊柱骨折,经医院论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1.2.2术前护理护理人员在患者手术前应及时告知患者检查的注意事项,例如手术前10小时内禁止进食,8小时内禁止饮水,手术前1天进行常规备皮的准备工作,并对抗菌素和麻醉药进行皮试的注意事项,患者在护理人员的叮嘱下及时进行术前用药。
1.2.3术后护理术后护理最主要的内容就是要保证患者脊柱的水平位,患者应平卧在板床上,同时,严格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保持血液顺利输入到患者体内。
观察患者肌力改善情况,肠蠕动情况、伤口渗血颜色,并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针对性护理。
1.2.4心理护理对脊柱骨折患者的整个护理过程中都要进行心理护理,术前患者由于对骨折手术的不了解,就会出现紧张、焦躁的不良情绪,术后患者由于担心手术的效果和自身恢复情况就会出现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这时,需要护理人员及时和患者进行沟通,向患者讲解骨折手术的治疗效果、注意事项,并针对患者不良心理状态进行沟通和交流,有效的缓解患者不良心理情绪。
脊柱骨折手术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摘要】目的分析脊柱骨折手术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86例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围术期护理分析。
对比患者护理前后并发症率。
结果患者护理前病症率显著高于护理后,对比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为脊柱骨折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可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并发症情况,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脊柱骨折;围术期护理;并发症脊柱骨折患者手术过程较为复杂,且难度大,患者易合并脊髓神经损伤进而产生瘫痪或死亡的状况。
脊柱为身体重要支柱,受伤后通常都为严重病情,术后并发症较多,因此进行功能锻炼和并发症预防十分重要[1]。
现主要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86例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脊柱骨折手术患者于围手术期护理要点,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86例脊柱骨折患者,男50例,女36例,年龄26~57岁,平均(47.24±5.81)岁,其中颈椎骨折20例、腰椎骨折30例、胸椎骨折36例。
所有患者均无脊髓神经损伤,腰椎损伤患者均进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进行本次研究。
1.2 方法术前护理,脊柱骨折往往为突发病情,患者和家属对疾病会在短时间无法接受,进而出现恐惧感。
此时要主动向患者讲解疾病知识,并介绍成功案例提升治疗信心。
术前患者保证均对卧床休息,尽量减少活动,防止出现脊髓损伤。
并未患者提供丰富的食物,防止便秘,可多引导患者进行床上排便连续。
术前密切观察患者脉搏以及心率情况,了解运动情况,和肢体感觉,协同进行药敏试验和身体检查。
术后护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重视患者意识和血压以及呼吸变化。
对心电监测和保持15~30min进行1次记录。
重视患者下肢温度和颜色,足动脉情况和下肢运动感觉。
术后6h要保证患者绝对平卧,麻醉清醒后适当睡软枕。
脊柱骨折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
发表时间:2015-08-20T09:24:21.173Z 来源:《健康必读》2015年第7期供稿作者:叶微[导读]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中医院如何更好的解决脊柱骨折合并截瘫者的治疗和护理问题,就成了医务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
叶微(浙江省台州市黄岩中医院浙江台州318020)【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228-02【摘要】目的:分析采用整体护理措施在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进行干预的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9~2013年收治的87例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在患者手术前、手术中以及手术后围手术期
采用整体护理干预。
结果:观察组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为7.3%,对照组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为21.3%,观察组发生并发症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脊柱骨折手术患者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采取整体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能够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患者疾病康复速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脊柱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整体护理脊柱骨折是一种较严重的创伤性疾病,常导致截瘫,造成终生残疾,还会继发其他系统并发症,危机患者生命。
脊柱内固定术是治疗脊柱骨折合并截瘫的有效方法。
因此,如何更好的解决脊柱骨折合并截瘫者的治疗和护理问题,就成了医务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
而对于预防截瘫的宣传工作,更是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在截瘫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护理工作对并发症的预防,以及保护患者不受进一步的损伤等方面,都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本文就我院2009~2013年收治的87例脊柱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我院2009~2013年收治的87例脊柱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66例,女21例,年龄在21~65岁之间。
本组患者手术治疗前均通过CT检查进行确诊,其中22例下胸段脊柱骨折,65例腰椎骨折。
本组研究对象均通过切开脊柱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
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根据骨科常规护理的要求,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在骨科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采用整体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具体体现如下。
1.2.1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此类患者多在正常劳动情况下突然受到外来伤害,思想上及各方面都没有任何准备。
受伤截瘫以后,面对打击,思想上无法接受,而且因为截瘫,起居饮食都不能自理。
多数患者带有悲观情绪。
对病情的预后以及是否能够重新站立、工作等存在很大的焦虑。
另外,对手术能否能否成功也报有很大的疑虑。
护理人员针对这些情况,首先要关爱患者,多与患者谈心,用同俗的语言讲疾病知识、手术原理及手术的安全性,并以手术成功的病例现身说法,解除患者顾虑,鼓励患者有身残志不残的乐观主义思想。
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护理,愉快地接受手术治疗并尽早康复。
(2)术前准备措施。
手术前对患者的瞳孔、心率、脉搏、血压等进行严格观察,对患者受伤时间、部位、体位、原因,暴力的性质、方向和作用部位,肢体感觉、运动功能,抢救措施,搬运方法及所有工具等进行掌握,并且将备血、皮肤准备、过敏试验等工作完好的准备。
(3)积极控制并发症褥疮的预防及护理截瘫患者很容易发生褥疮。
因为截瘫部位无感觉,体位又不能随意翻动,皮肤及皮下组织很容易因受压、缺血而发生褥疮。
如果护理工作能够做得主动、积极且及时,在多数情况下,褥疮是可以避免的。
加强皮肤护理,定时按摩受压部位,保持床铺干燥整洁是预防褥疮的有效护理措施之一。
同时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进行定时平衡翻身也是预防褥疮的有效护理措施。
1.2.2术后护理(1)病情观察者因手术中出血、创伤及麻醉等原因病情不稳定。
故术后返回病房,护士因严格观察神志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并详细记录;严格记录出入量;注意伤口包扎及渗血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随时做好抢救准备。
此外,患者因麻醉药品的作用,会出现全身发冷、体温降低、呼吸困难等症状,故护士还应注意为患者保暖并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
(2)疼痛的观察与护理通常术后24h内,患者疼痛较剧烈。
护士因疼痛较剧烈。
护士应遵医嘱及时采用药物止痛措施,防止引起不良反应,如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甚至胸闷、气促等;也可应用转移注意力及松弛疗法使患者精神放松,减轻疼痛。
另外,结合体温的变化,注意伤口有无感染情况。
(3)伤口负压引流管的护理该手术暴露范围较大,术后渗血较多。
故术后须行伤口持续负压吸引,保持引流通畅,吸出渗出液,避免伤口内积血而致感染及术后血肿形成。
护士应观察引流液的量、意思及形状,若引流量多且色鲜红则预示有活动性出血,应及时报告医生。
1.3统计学处理研究结果通过SPSS16.0统计包处理,通过x2检验,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结果本组30例病人20例双下肢肌力由原来的1~11级恢复到111~1V级病人能部分生活自理,6例双下肢肌力由原来的111~1V级恢复到IV~V级,病人能完全自理,4例由0级恢复到I~II级需要依靠轮椅生活。
3讨论骨科疾病中脊柱骨折对机体创伤性损伤是较为严重的,大部分患者会丧失劳动力、遗留残疾、无法自理生活等,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2]。
因此,医护人员应该以耐心的态度面对患者,通过分析患者病情、病程等区别,采用整体护理措施在患者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进行针对性的干预,使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得到减少,让患者对疾病给予正确态度,加快疾病康复速度。
另外,加大手术前访视力度,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重视呼吸、体位等护理工作,能够使患者的痛苦得到减轻。
参考文献[1]李友芬.52例脊柱骨折患者的护理[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7(09):329.330.[2]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63.[3]王妙珍.脊柱骨折合并损伤36例围手术期的护理.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4):3446.3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