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脊柱骨折的护理
- 格式:pptx
- 大小:1.33 MB
- 文档页数:31
脊柱骨折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脊柱骨折是一种严重的创伤,常常伴随着疼痛、功能位置维持、呼吸道通畅、神经损伤、感染预防、心理护理、功能锻炼以及并发症预防等问题。
本文将详细探讨这些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一、疼痛疼痛是脊柱骨折患者面临的主要问题。
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采取适当的疼痛缓解方法,如通过药物控制、分散注意力、深呼吸等。
同时,了解患者的疼痛阈值和疼痛性质,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二、维持功能位置维持功能位置是脊柱骨折护理的重要环节。
根据患者的骨折类型和医生建议,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保持正确的功能位置,如仰卧位、侧卧位或俯卧位等。
同时,要避免不恰当的姿势导致二次伤害。
三、保持呼吸道通畅脊柱骨折患者往往需要长时间卧床,容易发生呼吸道不畅的情况。
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咳嗽等动作,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对于有呼吸困难的患者,应及时吸氧或协助排痰。
四、避免神经损伤神经损伤是脊柱骨折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护理人员应了解神经损伤的表现和处理方法,如及时使用镇痛药、保持患者安静、协助患者翻身等,以避免或减轻神经损伤。
五、防止感染脊柱骨折患者容易发生感染,特别是肺部感染。
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和呼吸情况,及时处理感染迹象。
同时,保持患者皮肤和口腔卫生,以预防感染的发生。
六、心理护理脊柱骨折患者往往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如恐惧、焦虑和抑郁等。
护理人员应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给予关心和支持,帮助患者建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此外,要协助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如引入治疗成功案例、提供心理咨询等。
七、功能锻炼功能锻炼对于脊柱骨折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在医生的治疗计划下,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如肌肉收缩练习、关节活动等。
同时,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步增加锻炼强度和难度,以促进康复进程。
八、并发症预防脊柱骨折的并发症包括感染、神经损伤、压疮等。
护理人员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协助患者翻身、观察神经损伤症状等,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脊柱骨折如何护理随着现今交通、工业的高速发展,脊柱骨折的发生率也在逐渐上升。
若脊柱骨折时护理不当,创伤比较轻的患者,常会出现腰背痛的后遗症,创伤较严重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残疾。
为此,工作中易出现创伤的工种,应加强防范意识。
出现脊柱骨折时要给予正确的急救护理和术后护理,以免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影响患者后期的生产和劳动。
那么脊柱骨折如何护理呢?一、急救护理措施(1)急救:发生脊柱骨折时,若患者被土方、瓦砾等一些重物压着时,不可强硬牵拉肢体将其从重物下脱出,这样会加重骨折损伤、血管损伤以及脊髓损伤。
应先处理压在患上身上的重物,然后对其进行施救。
同时脊柱骨折的患者常伴有腰椎骨折和颈椎骨折,施救时也要注意这几个部位。
(2)固定:在脊柱骨折患者的头颈两侧垫上枕头或者衣物,将其固定住。
(3)搬运:若发生胸腰脊柱骨折,应将患者放在硬板床上,并保持平卧,在其身体两侧用衣物、枕头或者砖头等物品固定住患者,让其脊柱处于正直位。
搬运患者需要四个人共同完成,不可一个人进行抱背搬运,这样会加重脊髓损伤和脊柱损伤。
搬运时,四个人在患者的一侧蹲好,轻轻靠拢患者的双下肢,双侧上肢放于身体两侧,并贴于腰侧,让其体位处于直线状态,然后四人分别拖住患者的头部、肩背部、腰臀部、双下肢,然后四个人同时抬起患者,搬运中动作和方向要保持一致,将其轻轻放到硬板担架、硬板床或者门板上,保持仰卧位,并将患者的腰部用适量的衣物垫起。
(4)创口处理:对于脊柱骨折患者身上的创口,先进行冲洗,将创口上的污物冲洗掉,然后再进行止血和包扎。
(5)送医治疗:无论是不完全骨折,还是完全骨折,在出事现场简单的包扎、固定后,都要紧急送往医院进行正规的治疗。
二、术后护理干预措施(1)手术治疗后的患者要平卧位休息,枕头要薄且软。
并在患者的双小腿下垫上软枕,双膝关节保持屈曲状态。
使用体位垫让患者双足保持功能位,以预防足下垂。
术后8小时之后可以在医护人员的辅助下翻身,翻身时头部、颈部、胸部要保持在一条轴线上,每隔2小时要翻身一次,以预防压疮。
脊柱骨折护理常规一、急救护理1、抢救生命:脊柱损伤患者伴有颅脑、胸、腹腔脏器损伤或并发休克时,立即进行抢救。
2、复位固定:颈椎半脱位者予颈围固定3个月;稳定型颈椎骨折,轻者可采用枕颌带卧位牵引复位,牵引重量3kg;明显压缩移位者采用持续颅骨牵引复位,牵引重量3~5kg,必要时增加到6~10kg。
待X线片证实已复位,可改用头、颈、胸支具固定约3个月。
3、体位:胸腰椎单纯压缩性骨折时,若椎体压缩不到1/5或年老体弱患者,可仰卧硬板床,骨折部位垫厚枕,使脊柱过伸。
4、腰背肌锻炼:单纯压缩骨折患者卧床3日后开始腰背部肌肉锻炼,使压缩的椎体自行复位,恢复原状。
严重的胸腰椎骨折和骨折脱位者也应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
二、术前护理1、执行外科手术前护理常规。
2、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自主排便情况,注意有无其他复合型损伤的迹象;观察有无腹胀;评估神经系统功能,躯体痛觉、温度觉、触觉及位置觉得丧失平面及程度,肢体运动、反射和括约肌功能损伤情况。
3、饮食种类需依据患者是否有腹胀而定,可从流质饮食开始,逐渐过渡到饮食。
腰椎骨折致腹膜后血肿常出现腹痛、腹胀、肠蠕动减慢等症状,必要时可使用缓泻剂通便。
4、行颈椎前路手术患者,术前需指导行气管推移训练;行脊椎后路手术者,术前需指导患者行俯卧位训练。
三、术后护理1、执行外科手术后护理常规。
2、间歇解除压迫是有效预防压疮的关键,故卧床期间应每2-3小时给患者翻身1次,翻身时采用轴线翻身法,避免在床上拖拽患者,以减少局部皮肤剪切力,防止压疮的发生。
3、观察患者肢体感觉、运动、反射和括约肌功能是否随着病情的变化而发展,及时发现脊髓损伤征象。
尽量减少搬动患者,搬运时保持患者脊柱中立位,以免造成加重脊髓损伤。
4、颈椎骨折患者遵医嘱决定是否垫枕及枕头放置位置。
5、指导功能锻炼,长期卧床可导致使用综合征,故应根据骨折部位、程度、康复治疗计划,指导患者早期活动和功能锻炼。
单纯压缩骨折患者卧床3日后开始腰背肌锻炼。
脊柱骨折的护理脊柱骨折是一种严重的创伤,可以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和永久性的残疾。
在患者康复过程中,护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脊柱骨折护理的八个方面,包括减轻疼痛、预防感染、固定脊柱、预防并发症、康复训练、心理支持、营养支持和安全防护。
1. 减轻疼痛脊柱骨折后,患者会感到强烈的疼痛,这种疼痛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
为了减轻疼痛,医生可以开具适当的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或弱阿片类药物。
此外,物理治疗师可以指导患者进行冷敷、热敷和其他疼痛管理技巧。
2. 预防感染脊柱骨折后,患者容易发生感染,特别是在手术后的几天内。
预防感染的关键是使用抗生素、保持伤口清洁和避免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
如果发生感染,应及时就医,以免影响患者的康复。
3. 固定脊柱脊柱骨折后,需要使用特殊设备来固定脊柱,以避免进一步损伤。
常见的固定设备包括支架、石膏和牵引。
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保持正确的姿势,以确保固定设备的有效性。
4. 预防并发症脊柱骨折后,可能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如肺栓塞、压疮和深静脉血栓等。
为了预防这些并发症,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并定期检查患者的皮肤和肢体情况。
针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5. 康复训练脊柱骨折患者的康复训练非常重要。
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患者可以进行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以促进肌肉力量的恢复和关节灵活性的提高。
在康复过程中,应注意避免过度运动,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6. 心理支持脊柱骨折往往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如恐惧、焦虑和抑郁等。
家人和朋友可以给予患者关爱和支持,帮助其积极面对伤痛,增强康复的信心。
医护人员也应该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帮助。
7. 营养支持脊柱骨折后,患者需要充足的营养来支持伤口愈合和身体恢复。
家人和医护人员应注意为患者提供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同时,根据患者的消化情况和饮食偏好,适当调整饮食结构。
若患者无法正常进食,可以通过鼻饲或静脉营养补充来确保充足的营养摄入。
脊柱骨折病人护理
【观察要点】
1、观察生命征和骨折并发症(如休克、感染、脂肪栓塞综合征、挤压综合征),注意有无复合伤。
2、观察损伤平面的脊髓神经功能。
3、观察皮肤的完整性。
【护理措施】
1、严密监测生命征、血氧饱和度变化,根据病情给予吸氧、输液,激素冲击疗法者需心电监护,防止心律失常。
2、卧硬板床,轻度压缩性骨折者骨折部垫枕,使脊柱后伸;不稳定型骨折卧气垫床,严禁翻身扭曲,以平卧为主;颈椎及高位胸椎损伤后宜平卧,根据病情在颈部或肩下垫枕,使颈部稍后伸或保持中立位。
3、维持有效牵引(见牵引护理常规)。
4、协助患者每2小时翻身一次,注意采用轴线滚动式翻身,切勿扭转,侧卧时用枕头将背部顶住,避免胸腰椎脊柱扭转。
5、手术者按脊柱矫形术护理常规。
6、截瘫者按截瘫病人护理常规。
7、每班检查肢体运动和反射、皮肤感觉、肛门括约肌和膀胱功能,评估受伤程度及恢复情况。
8、指导胸腰椎骨折患者正确腰背肌锻炼(挺胸、背伸、五点式、四点式、三点式)。
【健康教育】
1、根据病情,教育患者注意卧床休息,继续腰背肌锻炼。
2、教会截瘫患者使用轮椅,锻炼双上肢的肌力,保持下肢关节的功能位;教会预防并发症的方法。
3、根据病情给予饮食指导。
4、指导卧位的生活自理方法,协助患者使用便盆。
胸腰段脊柱骨折术后如何护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胸腰段脊柱骨折较为常见,在临床上最常见的治疗方式便是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过后并不代表患者已经痊愈,仍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护理。
术后护理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如果之后护理不当很容易导致手术治疗失败,导致患者残疾。
所以术后护理的方法和注意事项需要护理人员和患者家人所掌握,一下是对临床上常见的护理方式和手术方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护理方法1、引流管的护理:伤口引流管应固定好,保持引流管通畅。
同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流量,观察伤口周围有无肿胀出血,术后24-48小时拔管。
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定期开通导尿管,养成定期排便的习惯。
2、密切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每天详细观察胸腰椎平面以下感觉和运动功能,观察肌肉力量是否改善,神经反应是否恢复并与术前比较,同时做好各种记录。
3、并发症的预防。
(1)预防压力性损伤:传统使用气垫床,由于其通风柔和,减少了骨突在卧床期间对皮肤的压力,增加了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
保持床铺干燥、无渣、平整,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定期更换体位(每2小时一次),按摩患者四肢,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2)预防尿路感染:术后留置导尿应严格无菌,开放3天,观察尿量变化,为治疗提供依据。
术后第三天病情稳定,可定期开放。
每天用0.1%新洁尔灭清洗尿道口两次,每3-4小时或有排尿意图时排尿一次,以保持膀胱的舒张和收缩功能。
每天更换尿袋,每周更换导尿管,预防尿路感染和结石形成。
(3)预防肺部感染:术后患者因伤口疼痛,特别是咳嗽时疼痛加重,导致患者不愿意咳嗽或咳痰,易引起呼吸道阻塞,导致肺炎出现。
因此,护理人员应督促患者咳嗽或协助患者拍背,鼓励患者主动咳嗽,尽量排痰,必要时采用雾化吸入,稀释痰液,促进排痰,防止肺炎的发展。
(4)预防便秘:进行饮食指导,调整饮食、荤素搭配,避免摄入牛奶、豆制品等易引起腹胀的食物,多吃水果、蔬菜和粗纤维食品;指导患者生活规律,养成规律排便的习惯,多喝水同时预防大便干涩;每天教患者围绕脐部顺时针按摩,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必要时可参考指导患者使用泻药或灌肠。
脊柱骨折病人的护理1.定义:脊柱骨折( fracture of the spine)约占全身骨折的5%~6%,其中以胸腰段脊价柱骨折最多见。
脊柱骨折可以并发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特别是颈椎骨折-脱位合并有脊损伤者,往往能严重致残甚至致命。
二、病因与分类多数脊柱骨折因间接暴力引起,少数为直接暴力所致。
间接暴力多见于从高处坠落后头、肩、臀或足部着地,由于地面对身体的阻挡,使暴力传导致脊柱造成骨折。
直接暴力所致的脊柱骨折多见于战伤、爆炸伤、直接撞伤等。
1.胸腰椎骨折的分类胸腰椎骨折可以有6种类型的损伤(1)单纯性楔形压缩性骨折:脊柱前柱损伤的结果。
多因高处坠落时身体猛烈向前屈曲引起,椎体通常成楔形,后方的结构很少受影响,脊柱仍保持稳定。
(2)稳定性爆破型骨折:脊柱前柱和中柱损伤的结果。
多因高空坠落时脊柱垂直,胸腰段脊柱的椎体受力最大,因挤压而破碎。
由于后柱不受影响,脊柱稳定。
但破碎的椎体与椎间盘可突出于椎管前方,损伤脊髓而产生神经症状。
3)不稳定性爆破型骨折:前、中、后3柱同时损伤的结果。
由于脊柱不稳定,出现创伤后脊柱后突和进行性神经症状。
4) Chance骨折:为椎体水平状撕裂性损伤。
这种骨折也是不稳定性骨折,临床上比较少见。
(5)屈曲-牵拉型损伤(6)脊柱骨折-脱位:又名移动性损伤。
通常3个柱均毁于剪力。
在强大暴力用下,椎管的对线对位完全被破坏,脊椎在损伤平面横向移位,脱位程度重于骨折当关节突完全脱位时,下关节突移至下一节脊椎骨的上关节突前方,互相阻挡,称关节突交锁。
此类损伤极为严重,伴脊髓损伤,预后差。
还有一些单纯性附件骨折,因不会造成脊椎的不稳定,称为稳定型骨折,如椎骨折和横突骨折。
特别是横突骨折,往往是背部受到撞击后腰部肌肉猛烈收缩而产生的撕脱性骨折。
2.颈椎骨折的分类(1)屈曲型损伤:前柱压缩、后柱牵张损伤的结果。
1)前方半脱位(过届型扭伤)2)双侧脊椎间关节脱位3)单纯性形(压缩性)骨折(2)垂直压缩损伤:多见于高空坠落或高台跳水者。
最新脊椎骨折的护理查房简介脊椎骨折是一种常见的严重骨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恢复具有重要影响。
护理查房是一个重要的护理工作环节,通过对患者的观察和评估,早期发现并处理相关问题,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康复速度。
护理内容和目标1. 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和位置,早期发现并缓解疼痛。
2. 观察患者的呼吸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呼吸困难等问题。
3. 检查患者的神经功能,包括感觉和运动功能,防止并处理神经损伤。
4. 观察患者的泌尿系统功能,确保尿液排出畅通。
5. 注意患者的皮肤情况,预防压疮和感染的发生。
6. 提供安全的体位和转移方法,预防进一步伤害。
护理步骤1. 患者疼痛评估:询问患者疼痛程度和位置,记录并缓解疼痛,根据需要给予合适的镇痛药物。
2. 呼吸观察: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和深度,是否出现呼吸困难等异常,及时处理,保持通畅的呼吸道。
3. 神经功能评估:检查患者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包括四肢的活动范围、感觉反应等,及时发现并处理神经损伤。
4. 泌尿系统观察:观察患者的尿液排出情况,如有需要进行膀胱导尿,保持尿液通畅。
5. 皮肤护理:每日检查患者的皮肤情况,特别关注脊椎骨折部位的皮肤损伤,保持清洁、干燥,并进行适当的换位。
6. 安全体位和转移:提供合适的体位,如平卧位,避免进一步伤害。
转移患者时要注意固定脊椎,并使用专用的转移装置。
注意事项1. 注意患者的疼痛控制,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个体差异,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
2. 定期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出现呼吸困难、发热、尿液异常等,及时报告医生。
3. 注意患者的精神状态,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帮助患者恢复信心。
4. 配合医生定期拍摄脊椎X光片,了解骨折愈合情况。
5. 定期评估患者的康复情况,给予适当的康复训练和指导。
结束语通过脊椎骨折的护理查房,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康复速度。
护士需要准确、细致地观察和评估患者,与医生和其他护理人员紧密合作,共同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
脊柱骨折中医护理规划优质方案一说到脊柱骨折,我就想起了那些因意外受伤而痛苦的患者。
中医护理在这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咱们今天就聊聊如何制定一个脊柱骨折的中医护理规划优质方案。
咱们得明确护理目标。
脊柱骨折的患者,护理目标主要有三个:缓解疼痛,促进骨折愈合,防止并发症。
明确了目标,就是具体措施了。
1.饮食调理民以食为天,饮食对恢复至关重要。
脊柱骨折患者应多吃富含钙、磷、铁等矿物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豆腐、鱼类等。
同时,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证营养均衡。
还可以适量食用核桃、黑芝麻等具有补肾壮骨作用的食物。
2.中药治疗中医讲究辨证施治,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给予相应的中药治疗。
骨折初期,宜选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药物,如云南白药、七厘散等。
骨折中期,宜选用接骨续筋、强壮筋骨的药物,如接骨丹、壮骨关节丸等。
骨折后期,宜选用补益肝肾、强筋壮骨的药物,如六味地黄丸、鹿茸等。
3.功能锻炼脊柱骨折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以促进骨折愈合和恢复功能。
初期,患者可行床上运动,如翻身、抬头、挺胸等。
中期,可行站立、缓慢行走等。
后期,可行腰背肌锻炼、游泳等。
4.情绪护理脊柱骨折患者往往情绪低落,咱们要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给予关爱和支持。
鼓励患者与家人、朋友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
必要时,可进行心理咨询,帮助患者走出心理阴影。
5.防止并发症脊柱骨折患者易发生肺部、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咱们要采取措施预防。
如保持病房空气流通,定期翻身拍背,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会阴部清洁等。
6.环境护理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安静、整洁的康复环境,有利于患者身心恢复。
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过冷过热。
保持床铺干燥,避免潮湿。
7.家庭护理患者出院后,家庭护理同样重要。
家属要关注患者的饮食、锻炼、情绪等方面,定期复查,确保康复顺利进行。
8.健康教育普及脊柱骨折的预防知识,提高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育患者保持正确的生活姿势,避免过度劳累,预防跌倒。
9.跟踪随访对出院患者进行跟踪随访,了解康复情况,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五、脊柱骨折病人的搬运、翻身(一)脊柱骨折搬运1、对疑有脊柱骨折的病人,搬运时必须保持脊柱伸直位,只能平托或轴向滚动病人,使用硬板床平卧搬运。
2、搬运工具选用硬板担架或木板,不可用软担架或翻身布、被子等软物。
3、搬运时因注意病人的体位,绝不能任意将病人四肢抓住抬送;切忌用暴力强拉硬拖身体的某一部分,禁忌一人背送,这样可加重脊柱骨折的畸形和脊柱神经损伤的程度。
4、搬运前先将病人的双下肢贴于躯干两侧,两下肢伸直并拢,3人一齐平托(一人托头肩部,一人托腰髋部,一人托双下肢),搬至担架或木板上,或使病人躯干以及四肢成一整体滚动移至担架或木板上。
5、搬运胸腰椎骨折病人时至少要2人,病人需卧硬板床,病人搬运过床时需要脊柱伸直位,头、躯干、臀部成一条直线。
6、颈椎骨折的病人搬运过床时需要3人以上同时操作,有专人托扶头部,略加牵引,始终使头部与躯干成一直线。
并由一人指挥使搬运动作协调一致,维持脊柱的稳定性。
有牵引者不能放松牵引,需带颈托外固定。
病人可平卧或侧卧位平卧,平卧位时头的两侧可放置沙袋,以防颈部左右移动。
翻身时保持身体在同一水平面上:即双耳廓和双肩在同一水平上,鼻尖、下颌和胸骨在一直线上。
骨折未稳定不能自行翻身,防止脊柱屈曲以及扭转。
(二)腰椎骨折术后翻身1、翻身时有引流管,应调整引流管的位置,保证不受压。
2、如果翻身弧度较大,先用血管钳夹住引流管,再翻身,置病人于舒适位,再松开血管钳,连接引流。
3、翻身后做到勤观察、勤擦洗,定时更换体位一定要注意脊柱保持平直。
4、一人翻身:嘱咐病人屈起双腿,一只手扶腰臀部,一只手扶肩背部,一齐用力转身。
于枕头固定后背部,保持腰椎、颈椎成一水平线。
5、两人翻身:一名托住病人的肩、背部,另一名托住腰、臀,两人同时抬起病人移向近侧床缘,然后分别在肩、背、腰、臀垫软枕,侧卧位时,身体于床45°,方向一致,动作协调,轴线翻身,避免前屈。
脊柱骨折病人的搬运操作流程↓↓↓[结果标准]1、患者/家属对解释和护理表示理解和满意。
脊柱骨折患者的护理脊柱骨折伤情严重、并发症多、预后不佳、甚至危及生命。
绝大多数系外伤引起。
表现为局部疼痛、不能活动,重者神经受压,出现瘫痪。
若受伤平面以下,双侧胸、腹部以下对称性感觉、运动、反射完全消失,膀胱、肛门括约肌功能完全丧失者,称完全性截瘫,还有一部分功能存在的,称为不完全性截瘫;颈段脊髓损伤后,双上肢也有神经功能障碍者,为四肢瘫痪,简称四瘫。
治疗上根据伤情作相应处理,包括卧硬板床休息、手法复位、功能锻炼、牵引、手术及对症支持疗法。
心理指导:病人由于突然的创伤而产生恐惧和紧张心理,担心预后差乃至危及生命而忧郁,有时自责,需给予安慰和必要的病情介绍,提供治疗效果较满意的病例,帮助正视现实。
在病情趋于稳定时,帮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发挥残存身体的最大功能。
饮食指导:根据受伤部位和腹胀程度决定进食时间。
一般来说,高位截瘫禁食1周后,进流质或半流,2周后进软食;截瘫病人无腹胀时伤后3天可进半流,逐渐过渡到软食。
体位指导:一、颈椎骨折者颈部用砂袋或颈围、颈托制动,防止加重脊髓损伤。
二、胸腰椎骨折后腰背垫枕起固定作用。
体温失调的处理指导:颈脊髓损伤时,由于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对周围环境温度的变化丧失了调节和适应的能力,常出现高热(>40℃)或低温(<35℃)。
高热时,一般采取物理降温,如用空调调节室温、冰敷、醇浴、温水浴、冰水灌肠等方法降低体温;低温时,用热水袋保暖,但温度应≤50℃,且用布袋包好,以防烫伤皮肤。
并发症预防:一、压疮的预防:1.卧气垫床,每2~3小时翻身、按摩骨突处1次,以解除局部压力,改善血液循环:⑴翻身时保持头、肩、腰成一直线,以防脊柱扭曲而加重损伤;⑵若因受压过久,皮肤组织出现反应性充血则不主张按摩,以免导致更严重的损伤,可轻轻按摩发红皮肤的周围,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
2.平卧位需抬高床头时,一般不高于30度;如需半卧位时,应在足底部放一坚实的木垫或摇起床尾,屈髋30度,臀下衬垫软枕,防止身体下滑移动,以减少摩擦力和剪切力;为病人更换床单时,避免拖、拉、拽等形成摩擦力而损伤皮肤。
脊柱骨折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早期(伤后—2周):局部疼痛剧烈、肿胀、纳呆、苔薄白、脉弦紧。
(二)中期(3周—6周):局部疼痛明显减轻,肿胀消失,舌质暗,苔白,脉弦。
(三)晚期(7周-12周):腰酸腿软、肢体无力、活动后局部隐痛、色淡苔白、脉虚细无力者,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脊柱局部疼痛1.评估疼痛的性质、局部活动、四肢感觉、运动情况。
2.体位护理:骨折早期严格卧床休息,卧硬板床,保持脊柱平直,协助整体翻身。
恢复期,下床活动时佩戴支具加以保护和支撑,注意起床姿势,宜先行翻身侧卧,再用手臂支撑用力后缓缓起床,忌腰部用力,避免体位的突然改变。
3.伤后24小时内遵医嘱局部冰袋冰敷,20-30分/次,3-4次/天,防冻伤,伤后24小时后予中药外敷(骨伤粉+骨伤酒)、中药塌渍、艾灸、针刺、蜡疗等治疗,观察治疗后的效果,及时向医师反馈。
4.颈椎损伤者给予枕颌带牵引或颅骨牵引,牵引重量一般成人2.5-3Kg,小儿1.5-2Kg左右,牵引过程中拍片复查,根据复位情况进行牵引重量及方法的调节。
5.遵医嘱使用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减轻疼痛。
常用穴位:神门、皮质下、肾等。
(二)翻身困难、感觉、运动丧失1.评估病人四肢感觉、肌力等情况。
2.骨折早期严格卧床休息,卧硬板床,予以气垫床,保持脊柱平直,协助Q2h整体翻身,红花酒按摩受压部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床单平整、干燥。
3.麻木肢体做好保暖,防烫伤,协助患者按摩拍打麻木肢体,力度适中,增进患者舒适度,并询问感受,指导家属进行四肢关节屈伸运动,还可用气压治疗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栓塞。
4.做好基础护理,定时翻身拍背,练习深呼吸,预防肺部感染。
5.做好心理护理,协助一切生活护理。
(三)大小便障碍1.评估病人大小便情况。
遵医嘱留置尿管。
2.嘱患者多饮水,保持尿路通畅,留置尿管者,夹闭尿管,每2~3小时开放一次,每日用中药洗液擦洗尿道口两次,每月更换尿管一次,若尿液混浊、结晶遵医嘱行膀胱冲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