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A版必修四哲学的基本问题学案
- 格式:docx
- 大小:10.02 KB
- 文档页数:4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下面是课件为您推荐高二政治必修4教案《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解释哲学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为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使学生初步具有自觉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理论认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问题探究、体验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体验正确处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等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哲学基本问题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哲学的基本问题(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问题导入(课前思考)(1)哲学应该研究一些什么问题(2)哲学研究的问题涉及多个方面,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是什么(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哲学派别的依据是什么(4)“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基本观点分别是什么(5)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活动与探究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我们能不能从中找出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的问题提示哲学研究的问题有很多,如宇宙、人生、思维等,但是贯穿于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问什么是意识什么是物质请举例说明。
生存在,简单理解为,客观存在的事物。
思维,人脑的反映,比如,思想,理念,经验,观念,感觉,计划,目标等意识形态。
问先有物质还是先有意识它们谁决定着谁哲学上讲的第一性,第二性的问题,就是讲谁先谁后、谁决定谁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是世界的本原、谁决定谁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最重要的方面,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的唯一标准。
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各种哲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哲学基本问题》教学案(新人教必修4)第一单元第二课第1框《哲学基本问题》导案【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的原因,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运用: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判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2.能力目标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比较、分析的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初步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确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学习重难点】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课前预习自主探究】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课堂探究: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我们能不能从中找出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并且把不同哲学区分开来的基本的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
什么是物质?观点、理论、方针、政策、计划方案等。
什么是意识呢?如高山流水、房子汽车、钢笔铅笔等等,都是具体的物质形态。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1) 。
跟踪练习:明清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气是指的物质实体);英国贝克莱主张“存在即被感知”、“物是感觉的集合”。
问:王夫之和贝克莱在世界本原问题上的回答有何不同?分属何种哲学阵营?(2) 跟踪练习:材料一:马克思主义主张世界是可知的,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材料二:“庄子梦蝶”庄子在大树下睡觉,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在草地上翩翩起舞。
突然狂风大作,暴雨袭来,庄子飞来飞去无处躲藏。
吓醒过来原来是一场梦。
于是庄子就思考了这样的问题;庄子到底是蝴蝶还是人,梦境与现实谁是真实的。
马克思和庄子在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的回答有何不同?2019-10-06(新人教必修4)第一单元第二课第1框《哲学基本问题》导案【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的原因,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运用: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判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2.能力目标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比较、分析的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初步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一课时哲学的基本问题【考点及能级要求】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A)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A)【学习目标】1、识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主要内容2、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高效预习】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简单地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问题。
其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_____________的唯一标准。
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即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_____________的标准。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_______________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无论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都要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即_________________。
【重难点剖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问题探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不等于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课堂训练】一、判断题1、唯心主义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4、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5、人类无论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都要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二、单项选择题6、哲学要研究的问题很多,其中有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是()A.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的关系问题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C.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问题 D.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7、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C.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有没有统一性的问题8、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是()A.思维决定存在的问题 B.存在决定思维的问题C.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9、下列各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是()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②思维能否产生理论③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④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0、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一切外部的事物都不过是人们的一些主观感觉和印象。
长丰县实验高中2016~2017学年高二年级政治学科集体备课教案高中政治答题技巧政治作为文科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很多知识点也是让同学们头疼的。
哲学,制度等知识点让同学们背坏了头。
但是一切学习都是有方法的,备考政治是要有“工匠精神”我们在学习中要注重积少成多,积累知识,选择正确的学习方式。
下面小编来分享一些答题技巧及好用的教辅书。
1经济意义的题描述国内经济意义1、有利于调动积极性,解放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结构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等),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
3、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4、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基础地位;产业化经营,促进结构调整,增产增收,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描述对外经济意义1、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对外贸易,增强国际竞争力;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吸收引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实施走出去战略,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周边)环境。
2、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等。
2政治意义的题对国家的政治意义国内有关活动1、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人民负责);真正做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有利于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建设法治政府),转变政府职能。
3、有利于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高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对外交往活动1、对我国的意义:(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国际形象;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国家安全;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
2、对地区,世界的意义:(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维护共同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1课第二框《哲学的基本问题》优质课教案【教材分析】《哲学的基本问题》讲述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形态。
本框以“阅读与思考”为线索贯穿全文,从而引起学生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等问题步步深入地思考。
包括“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三目内容。
教材还辅以相关链接,以丰富拓展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1.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
2.理解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3.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形态。
【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反对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政治认同。
2.科学精神探究哲学的基本问题,树立唯物主义观念。
3.公共参与根据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设计人生规划,用唯物主义观点指导实践活动。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教学难点: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形态。
【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刚刚接触哲学学科,对什么是哲学充满好奇。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种好奇,让学生第一次就爱上哲学,力戒枯燥乏味的教学。
因此,教师应穷尽一切手段设计教学。
同时,学生的分析能力有限,需要教师进一步耐心培养。
【教学方法】启发式、材料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师: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过:“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人们要想生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就应该对自己生活在其中的世界和生活本身进行审视和思考。
为此,我们不仅需要具体科学知识,而且需要哲学知识。
那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什么样的哲学?了解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走进哲学,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作出正确的人生选择,创造更亮丽的青春。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有人说,生活处处皆哲学。
吃是哲学、穿是哲学、用是哲学、思也是哲学,那么哲学究竟是什么,我们已经在上一课的学习中有所了解,然而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呢?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4第一单元第二课的第一框,本课是在学生了解了什么是哲学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哲学的具体存在形态和发展过程的角度介绍哲学,让学生对哲学有一个历史的和感性的认识。
主要任务是,说明哲学的基本问题,介绍不同哲学派别的基本观点,分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派别。
这为学生日后学习哲学诸问题作好了铺垫。
弄清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对厘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帮助甚大,有助于学生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立场。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学生能够识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解释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明确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能力目标应着重培养学生辨证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比较、分析的能力,抽象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
(3)觉悟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克服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错误观念,明确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3、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哲学的基本问题(2)教学难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二、学情分析(1)知识起点:在第一课中,学生学习了哲学的起源、功能,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思维的特点等内容,这些都为本课教学的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2)学生身心特点:经过一年半政治课本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学生的思维也比较活跃,分析、理解能力很强,能够理解较为抽象的哲学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课标要求】1.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
【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认同并坚持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2.科学精神:科学把握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及其基本形态。
3.公共参与:用唯物主义观点指导学习生活实践活动。
【知识梳理】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是什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______和______的关系问题,也就是________和________的关系问题。
2.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是__________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唯一标准。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________的问题,即思维能否________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把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生活和实践角度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________的基本问题。
2.理论角度(1)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________的问题。
(2)这一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________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不能说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注意:唯物主义≠可知论,唯心主义≠不可知论哲学史上绝大多数哲学家,包括唯物主义者和彻底的唯心主义者,都肯定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是可知论者。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________和________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2.唯物主义(1)根本观点:________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________意识。
(2)基本形态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________,带有明显的朴素和直观色彩。
版本: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1.2哲学的基本问题【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认同并坚持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2.科学精神:科学把握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及其基本形态。
3.公共参与:用唯物主义观点指导学习和实践活动。
【学习重难点】重点: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难点:为什么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新知导学】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的关系问题,也就是的关系问题。
(2)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的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围绕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
2.唯物主义(1)基本观点: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意识。
(2)基本形态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自然科学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的物质结构如看作世界的本原。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3.唯心主义(1)基本观点:是本原的,物质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物质。
(2)基本形态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理解为世界的本原,认为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②客观唯心主义:把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和表现。
【课堂小练】(2016秋·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高三统考期末)人类对外太空的探索从未停下脚步,思维的触角在不断延伸,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人教版必修4高中思想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内容标准】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并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内容;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学会判定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明确哲学的基本问题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初步具有识别不同哲学派别的能力;具有自觉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的观点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坚持用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世界和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自觉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
【重点难点】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情感教学法、谈话法、启发式教学法【教学设想】本课内容包括两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解释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部分中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有无同一性是学生思维上的疑点、难点,也是本课的重点。
在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上通过开展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明确思维、存在何为本原是划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自觉坚持唯物主义的观点,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
在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上首先通过辩论赛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两种不同的观点,再从实践的角度进行印证、总结,让学生认识到世界的可知性。
在哲学的基本问题与人们生活的关系问题上,通过学情调查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自身学习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明确未来的学习计划,体会到思维、存在关系问题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用唯物主义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初步具有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的观点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
附:教学活动设想简表【教学活动过程】一、导入新课:视频自人类产生以来,人们就时常思考“世界从何而来?人类从何而来?” “人类和世界是什么关系?” “我们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等等问题…古希腊大哲学家泰勒斯在思考这些问题时不小心掉进坑里,被后世人们传为佳话,中国哲学家孔子和弟子们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影响了中华文化数千年的发展历史…有人说哲学家应该研究宇宙中的大问题,有人说哲学家应该研究人类认识的问题,有人说哲学家应该研究人生问题,有人说哲学家应该研究具体实际问题…那么,哲学到底应该研究哪些问题?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二、学习目标PPT出示三、知识梳理(一)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PPT出示哲学基本问题,让学生首先明确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再进一步展开对本问题的探究。
哲学的基本问题『学习目标』1.识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内容。
理解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内容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能力目标: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比较、分析的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能自觉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理论认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
『重点难点』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为哲学基本问题的依据。
『课前预习案』『知识梳理』(具体要求:详读教材,结合自学讲义,15分钟内速记重点原理。
建议:理解记忆法;关键词记忆法;要点记忆法。
)一、哲学基本问题1.哲学基本问题是什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
温馨提示:不能说“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是什么(1)思维和存在何者是世界的本原的问题。
温馨提示: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不能笼统地说是围绕哲学基本问题展开的,而是围绕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即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温馨提示: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1)这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首先遇到并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这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这一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对哲学其它问题的回答。
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的关系(1)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紧密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
其中第一方面是根本的,第二方面是从属的。
(2)第一方面的解决是第二方面问题解决的前提和基础,第二方面内容是第一方面的展开和深化。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正确解决有赖于对第一方面的正确解决。
班级: 姓名:学习目标学问目标 ⑴ 识记 ○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哪两方面内容⑵ 理解 ○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⑶ 运用 ○ 哲学的基本问题和人们生活的关系力量目标 使 同学初步具有自觉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的观点生疏、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力量。
学习重点、难点哲学的基本问题(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学法指导争辩法 探究法 讲授法学问链接误区:一切唯心主义都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指我们的思维能否正确生疏存在的问题,也就是我们的思维能不能正确生疏现实世界。
唯物主义哲学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确定的,也就是说,唯物主义哲学是坚持可知论,主见我们的思维能够正确地反映现实世界。
世界上只存在尚未生疏之物,而不存在不能生疏的事物。
有些事物现在不生疏,随着科学的进展,将来会被生疏。
唯心主义哲学不肯定全都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就是说,它们不肯定都是不行知论者。
例如黑格尔,他主见“确定观念”是第一性的,客观存在是其次性的,但他不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而是认为,尽管现实世界是“确定观念”的产物,但思维是能够生疏那一开头就已经是思维内容的内容了。
就是说,黑格尔是个唯心主义者,但他是主见可知论的。
只有那些不行知论者才根本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这种哲学认为要正确生疏现实世界是不行能的。
近代欧洲不行知论的代表有英国的休谟和德国的康德,他们哲学的基本倾向是唯心主义的。
就是唯心主义。
人类的哲学思想源远流长,这些思想在人类文明的长河里,激荡澎湃,奔流不息。
人类历史上产生了很多哲学家,他们对于世界、宇宙和生命有着不同的阐释。
在中国古代:先秦时的天道观,郑国政治家子产提出“天道远,人道迩”;春秋末年的孔子确定天命,但同时少言天道,主见“敬鬼神而远之,可谓智矣。
”;汉代哲学家提出了关于宇宙生成的见解。
《淮南子》认为“道始于虚,虚生宇宙,宇宙生气,气分成天地”;隋唐时期的天人关系。
柳宗元、刘禹锡连续了中国哲学关于天人关系的争辩。
2.1〈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案(专业)知识与能力:解释哲学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为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使学生初步具有自觉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理论认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问题探究、体验感悟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体验正确处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等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教学重点和难点:哲学基本问题与生活的关系
课前预习一完成填空:
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
2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二者__________________ 的问题;其二是
二者________________ 的问题。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划分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 。
认为 ______ 决定_____ 的,
属于唯物主义;认为___________ 决定_______ 的,属于唯心主义。
4 认为思维 ___________ 存在,就是认为二者有同一性,这种观点被称为 _______________
论;如认为思维____________ 存在,就是否认二者的__________ 性,这种观点被称为
________ 论。
5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时人们在生活与实践中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基本问题。
6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________________ 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7 人类从事的活动主要归结为两类:一是_____________ ;二是 _______ 。
二者说到底都
要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 。
8 哲学从总体上探讨 _______ 的关系。
9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________________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
种哲学的和___________ ,决定着它们__________ 的回答。
二尝试构建本框题的知识结构图
课堂测试、单选:
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理论与实际的关系问题
B 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
2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
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正确认识的C.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D.唯物与唯心的关系问题
()
B 、是否承认思维反映存在
D 、是否承认人能不能认识和改造世界
3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 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问题
C.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 思维决定存在,还是存在决定思维
4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都会面对处理工作计划与工作实际的关系,这在哲学上就是处理
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
B.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C.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D. 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5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 是否承认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
B. 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
C•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 是否承认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6 下列说法中体现物质决定意识的是()
A.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B. 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C.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 .存在即被感知
7 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是()
A. 思维决定存在的问题
B. 存在决定思维的问题
C. 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8. “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这种观点属于()
A .怀疑论
B .可知论
C. 不可知论 D .唯心主义
9 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 —元论和二元论
10.下列各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是()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②思维能否产生理论
③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
④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CAABBCCB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