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各区中考一模物理试题中的科普阅读题(二)docx

  • 格式:docx
  • 大小:2.10 MB
  • 文档页数:1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北京各区中考一模物理试题中的科普阅读题(二)1,(房山区)五、科普阅读题(共6分,每小题3分)

(一)阅读《长征五号》回答41题。

长征五号

2016年11月3日,伴随着一声长啸,我国新一代大型运

载火箭长征五号腾空而起,燃料燃烧产生的巨大火焰推动火箭

上升,火光映红了天空。约30分钟后,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

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长征五号首飞圆满成功。

长征五号作为我国运载火箭升级换代的里程碑工程,火箭在大

直径、大结构、大推力的同时,还能保持最轻的自重。除了智能减

载、优化结构外,我国科研人员还通过更换材料、优化工艺等措施

在制造环节减重。例如,一开始火箭大量使用钢螺母,结构强度大、

质量大。经过试验,科研人员将大量螺母替换成钛合金材料,减轻

了几百千克。

长征火箭助推器的斜头锥有着优异的气动外形,对减小空气阻

力发挥了重要作用。斜头锥不仅圆润,而且还很强悍。头锥不足0.1m2的前捆绑点处,能够承受约3×106N压力。所以在发射瞬间,每个助推器需要将底部支撑点的推力最高效地传送到头锥内侧的那个前捆绑点上,带动火箭起飞。

41.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火箭升空时是将内能转化为____________能。

(2)用钛合金替代钢螺母是因为钛合金的密度比钢的密度。(选填“大”或“小”)

(3)头锥处受到的压强约为 Pa。

(二)阅读《二十四节气》回答42题。

二十四节气

2016年11月30日,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节气是反应天气气候和

物候变化、掌握农事节气的工具。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出发,

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

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

那节气在古代是如何确定的呢?据记载,三千年前,西周丞相周

公旦在河南登封县设置过一种以测定日影长度来确定时间的仪器,称

为圭表。这为世界上最早的计时器。经过长期的观测,中国古人不仅

知道一天中表影在正午时最短,而且还知道一年内夏至日的正午,太

阳正当头,表影最短;冬至日的正午,太阳斜射,表影最长。于是,

人们就以连续两次夏至日或冬至日正午时的表影长度来确定一年的

长度。例如,连续两次测得表影的最长值,这两次最长值之间相隔的天数,就是一年的时间长度。难怪我国古人早就知道一年约有365天了。

随着不断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节气的划分逐渐丰富和科学,到了距今2000多年的秦汉时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的概念。二十四节气可以根据“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进行记忆。

42.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二十四节气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划分的。

(2)圭表的影子是_____________现象。(选填“光沿直线传播”或“光的反射”)(3)霜降是指温度降至零摄氏度以下水蒸气遇冷凝结变为霜,这种物态变化是。

2,(燕山区)五、科普阅读题(共6分)

41.阅读材料,回答材料后的问题

过冷水

过冷水是指达到或低于冰点时却没有凝固成冰的水。水凝固成冰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必须有凝结核。当温度低到冰点之下时,如果水太过纯净,水中没有一个结晶核来结晶,那么即使在0℃之下也不会结冰,还保持着液态。

凝结核可以是微小的冰晶,可以是水中的悬浮物,可以是器皿的壁。当过冷水中具备凝结核时,例如投入少许固体,或摇晃液体,都能让水迅速凝固,温度回升到凝固点。

当天空中的飞机穿过有过冷水的云层时,云中的过冷水遇到飞机,会马上结成冰,飞机就容易发生坠机事故。

(1)水在0℃以下不结冰是因为水中缺少;

(2)不仅有过冷水,还有过热水,过热水是指;

(3)动画片海尔兄弟之《冰川危机》中有个片段是:一个池塘里的水在零下的温度仍未结冰,如果你是编剧,你准备让海尔兄弟怎么做就可以使湖水冻起来。42.阅读材料,回答材料后的问题

高压电线下打手机安全吗

青岛某建筑工地的一名男子在高压线下接电话时手机突然爆

炸,造成身体烧伤面积达70%。事后工友们猜测是因为靠近高压

电线接电话导致了惨剧的发生。这条消息引发人们的猜想:

猜测1:可能是拿着手机的时候,靠高压线太近,导致触电。

猜测2:可能是手机的电磁波,让人头顶的空气产生电离能

力,给高压电建了个“绿色通道”,导致触电。

阅读完下面的资料,你就能判断上面的猜想是否正确了。

①我国《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给出了操作人员与通电高压交流线路的安全距离,高压架空线路规范《110KV-500KV高压架空线路设计技术规程》则对国内高压线路架设的实际距离做出了限值要求。详见下表:

②通电的高压交流线会在周围产生低频的变化电场和磁场,暴露在这个电场和磁场

中的导体会感应出电压。但因为架空高压线有一定高度,人体作为一个导体,长度有限,实际感应出的电压等级往往很低,在人体能承受的安全范围内。

③手机在使用的时候会向外发送无线电波。手机信号使用的无线电波频率为1GHz、2GHz左右,而高压电线产生的电场和磁场的频率是50~60Hz,两者相距很大,手机的天

线不具备接收高压电辐射出的能量的能力。

④一般来说,电磁波的频率越高,电离作用就越强。频率很高的宇宙射线(10 20 Hz 左右或更高)对空气有很强的电离作用,10 15 Hz左右的太阳紫外线也可以使空气电离产

生臭氧。相比之下,手机无线电波的频率(1GHz~2GHz)太低了,在电离空气方面,它连个打酱油的都算不上。

(1)根据文中资料,请你判断

A.猜测1正确B.猜测2正确

C.猜测都正确D.手机爆炸与高压电线无关

(2)安全用电的原则是,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

高压带电体。

(3)对于比较长、比较大的金属导体,如图27所示,在经

高压电线下时会感应出较大电压而带电,请你想出比较

可行的办法避免人触电。

图27

3,(门头沟区)四、科普阅读题(共6分,每小题3分)

(一)阅读《手机》,回答38题。

手机

1876年贝尔发明了电话,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这一百多年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话由“固定”到“移动”,由只能相互讲话到“可视”,由单一功能到现在的“智能手机”,电话发生了若干次飞跃性变化.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昔日还是富贵象征的“大哥大”,现如今已是普通的通讯工具而已.仔细观察分析手机,会发现手机的设计、使用方面涉及到许多初中物理知识,现归纳如下:

手机的工作原理:手机既是发射装置,又是接收装置。发射过程:声音经话筒→音频模拟电信号→功率放大→CPU→数字信号→调制、功放→天线发射电磁波.接收过程:电磁波→天线(藕合、滤波)→GSM/PCS滤波→中频解调→CPU→音频功放→话筒输出声音。手机的体积很小,发射功率不大,天线也很简单,灵敏度不高,因此一部手机与另一部手机的电磁波传递,要靠很多较大的固定电台→“基站”来完成,移动通讯的“基站”建在高大建筑物的顶部。

光学方面:(1)手机的彩屏与液晶电视的屏幕相同,都应用了与“光的三原色”有关的知识。(2)触摸屏原理:触摸屏分红外线式、电容式、电阻技术式等多种,以红外线式为例:显示屏内层涂有“光点距架框”,“光点距架框”四边排列了红外线发射管和红外线接收管,在屏幕表面形成了一个红外线网,手触摸屏幕时,手指档住了经过该点的横竖两条红外线,CPU据此计算出触点位置,发出相应指令,其实质是利用“光能够传递信息”的原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