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小昆虫的家(自然)
- 格式:docx
- 大小:19.03 KB
- 文档页数:2
中班科学活动《昆虫的家》精品教案(全文一、教学内容《昆虫的家》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教材第四章《动物与环境》第三节《认识昆虫》。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认识昆虫的生活环境,了解不同昆虫的家园特点,学习如何保护昆虫。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昆虫的生活环境,知道不同昆虫的家园特点。
2. 学会观察、描述昆虫家园的方法,提高观察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关爱昆虫、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不同昆虫家园的特点,学会观察和描述。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昆虫的生活环境,培养保护昆虫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昆虫模型、图片、PPT、观察记录表、放大镜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带领幼儿观察校园里的昆虫,让幼儿说说他们看到的昆虫和昆虫的家。
(2)邀请幼儿分享他们了解到的昆虫家园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1)通过PPT展示不同昆虫的家园,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其特点。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发放观察记录表,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模型和图片,记录其家园特点。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并进行讨论。
(2)让幼儿谈谈如何保护昆虫和环境,培养其环保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昆虫的家》2. 内容:(1)昆虫的生活环境(2)昆虫家园的特点(3)保护昆虫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昆虫,描述其家园特点。
(2)画出自己喜欢的昆虫家园。
2. 答案:(1)描述昆虫家园特点的答案:如蚂蚁的家园是地下洞穴,蝴蝶的家园是花丛等。
(2)画出自己喜欢的昆虫家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让幼儿了解昆虫的生活环境,培养了幼儿关爱昆虫、保护环境的意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细节,提高其观察能力。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参观昆虫馆,深入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和家园特点。
中班科学活动《昆虫的家》优质教案全文一、教学内容《昆虫的家》选自幼儿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第一节,内容主要围绕昆虫的生活习性、栖息地以及昆虫与人类的关系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各种昆虫,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探究昆虫的家园——栖息地;讨论如何保护昆虫及其生活环境。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掌握几种常见昆虫的名称及其生活习性。
2. 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 增强幼儿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提高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几种常见昆虫的名称、生活习性及其栖息地。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关注昆虫与人类的关系,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昆虫模型、图片、视频、PPT、观察盒、放大镜等。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捕捉昆虫,观察昆虫的生活环境,引发幼儿对昆虫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PPT展示,讲解几种常见昆虫的名称、生活习性及栖息地,引导幼儿关注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分发昆虫模型,让幼儿观察并说出昆虫的名称、生活习性,然后进行小组讨论。
4. 小组合作(1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用彩泥、画笔等学具制作昆虫家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6. 互动环节(10分钟)观看昆虫视频,让幼儿了解昆虫的生长过程,引导幼儿关爱小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六、板书设计1. 《昆虫的家》2. 内容:昆虫名称:蝴蝶、蜜蜂、蚂蚁、蜻蜓等生活习性:采蜜、筑巢、群居、捕食等栖息地:花丛、树林、水域、草地等保护措施:不捕捉、不破坏、关爱生态环境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昆虫家园。
2. 答案要求:合理布局,标明昆虫名称、生活习性和栖息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次活动中,幼儿对昆虫的兴趣浓厚,参与度高。
但在引导幼儿关注昆虫与人类关系方面,还需加强。
中班科学活动《昆虫的家》教案(全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活动教材第四章《认识大自然》,详细内容为《昆虫的家》。
通过该章节的学习,让幼儿了解不同昆虫的家园特点,培养幼儿对自然界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常见昆虫的家园特点,如蝴蝶、蜜蜂、蚂蚁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和表达昆虫家园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自然界的热爱,培养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和掌握不同昆虫家园的特点。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和表达昆虫家园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昆虫家园图片、昆虫模型、投影仪。
2. 学具:彩笔、画纸、放大镜。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昆虫家园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2)邀请幼儿分享观察到的昆虫家园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昆虫模型,讲解蝴蝶、蜜蜂、蚂蚁等昆虫的家园特点。
(2)教师示范如何用画笔和画纸描绘昆虫家园。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家园图片,描述观察到的特点。
(2)幼儿用彩笔和画纸描绘昆虫家园。
4. 小组讨论(10分钟)(1)幼儿分小组,讨论昆虫家园的特点。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
(2)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幼儿思考。
六、板书设计1. 《昆虫的家》2. 内容:(1)昆虫家园特点(2)观察、描述和表达昆虫家园(3)关爱小动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绘你喜欢的昆虫家园。
2. 答案:见附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讲解、练习、讨论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昆虫家园的特点,培养了幼儿观察、描述和表达的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家庭和学校中的表现,鼓励幼儿关爱小动物,保护自然环境。
拓展延伸方面,教师可组织幼儿进行户外观察活动,让幼儿亲身感受昆虫家园的魅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1. 理解和掌握不同昆虫家园的特点a. 使用丰富的教具,如昆虫家园图片、昆虫模型等,让幼儿直观地感受不同昆虫家园的外观特征。
中班科学活动《昆虫的家》教案全文教案:中班科学活动《昆虫的家》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生物与环境(第二册)2. 详细内容:介绍昆虫的生活习性和居住环境,通过观察图片和实物,了解昆虫的家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和居住环境。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昆虫的生活习性和居住环境。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和探索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实物、PPT等。
2. 学具:观察日记本、画笔、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昆虫和它们的家园。
2. 图片展示:展示各种昆虫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它们。
3. 实物观察:让学生观察昆虫的家园,如树叶、花朵、土壤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昆虫的生活习性和居住环境。
5. PPT讲解:通过PPT讲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和居住环境。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观察日记,记录所观察到的昆虫和它们的家园。
7. 作品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观察日记,分享收获。
六、板书设计昆虫的家1. 生活习性2. 居住环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绘制一幅昆虫的家园。
2.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观察到的昆虫和家园进行绘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活动,进一步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和居住环境。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实践情景引入是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度的有效方法。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昆虫和它们的家园。
这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还能够帮助他们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校园内的自然探索活动,指导他们观察不同种类的昆虫以及它们的生活环境,如树木、花草、土壤等。
通过这种实地观察,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和居住环境。
二、图片展示图片展示是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昆虫的有效手段。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昆虫的一家》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探索自然》的第三章《动物世界》第二节《昆虫的一家》。
教学内容详细介绍了昆虫的主要特征、分类、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旨在让幼儿对昆虫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认识常见的昆虫,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描述昆虫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大自然中昆虫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幼儿探索自然世界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昆虫的主要特征、分类及生活习性。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描述昆虫,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昆虫模型、图片、PPT、观察盒等。
2. 学具:画纸、彩笔、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1)通过PPT展示昆虫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2)邀请幼儿分享他们生活中见过的昆虫,谈论昆虫的特点。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通过展示昆虫模型,引导幼儿观察昆虫的主要特征。
(2)讲解昆虫的分类和生活习性,让幼儿对昆虫有更深入的了解。
3. 例题讲解(10分钟)(1)出示一只昆虫,让幼儿描述它的特征。
4.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观察周围的昆虫,用画笔描绘它们。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评价。
5. 小结与延伸(5分钟)(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昆虫的特征、分类和生活习性。
(2)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幼儿课后继续观察、探索昆虫。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昆虫的一家》2. 板书内容:(1)昆虫的主要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三对足,一般有翅膀。
(2)昆虫的分类:蝴蝶、蜜蜂、蚂蚁、蜻蜓等。
(3)昆虫的生活习性:各自不同的生活环境和食物来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昆虫,描述它们的特点,并画下来。
2. 答案示例:(1)观察到的昆虫:蜻蜓(2)特点: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两对翅膀,三对足。
中班科学活动《昆虫的家》教案全文一、教学内容《昆虫的家》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教材第四章《动物与自然》第三节《昆虫的世界》。
本节课将详细介绍昆虫的种类、生活习性以及它们的家——巢穴或栖息地。
具体内容包括蝴蝶、蜜蜂、蚂蚁、蜘蛛等昆虫的家园特点,以及它们如何适应环境,建造自己的家。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昆虫的种类和生活习性,理解昆虫与家园的关系。
2. 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昆虫的种类、生活习性及昆虫家的特点。
难点:理解昆虫如何适应环境,建造自己的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蝴蝶、蜜蜂、蚂蚁、蜘蛛等昆虫)、放大镜、模型巢穴。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在园区内观察昆虫,让幼儿简单描述他们看到的昆虫和昆虫的家。
2. 例题讲解(10分钟)a. 教师通过PPT展示昆虫图片,讲解昆虫的种类和生活习性。
b. 教师展示实物昆虫和模型巢穴,让幼儿观察并讲述昆虫家的特点。
3. 随堂练习(10分钟)a. 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昆虫,观察其生活习性和家。
b. 各组幼儿用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学具,制作所选昆虫的家。
a. 各组幼儿展示制作的昆虫家,分享观察和学习过程中的收获。
b. 教师点评,强调昆虫家的特点,引导幼儿关注昆虫与环境的适应性。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昆虫的家》2. 板书内容:a. 昆虫的种类:蝴蝶、蜜蜂、蚂蚁、蜘蛛等。
b. 昆虫的生活习性:适应环境、建造家园。
c. 昆虫家的特点:各种巢穴、栖息地。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画出自己喜欢的昆虫和它的家。
2. 答案要求:能准确描绘昆虫和家的特点,颜色搭配合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制作,让幼儿了解昆虫的种类、生活习性及昆虫家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幼儿的参与度,鼓励他们积极发言,提高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中班科学活动《昆虫的家》教案全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活动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第三节《昆虫的家》。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昆虫的种类、特征及生活习性;了解昆虫的家园——栖息地;学习如何保护昆虫及其生活环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能够认识和区分常见的昆虫,了解昆虫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昆虫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爱小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昆虫的特征、生活习性的认识;对昆虫家园的保护意识。
2. 教学重点:昆虫的种类、栖息地的了解;观察、描述昆虫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昆虫标本、图片、模型;教学PPT;观察盒、放大镜。
2. 学具:彩笔、画纸;手工材料(如纸杯、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昆虫标本、图片和模型,引导学生观察、讨论。
(2)学生分享自己对昆虫的认识和观察结果。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讲解昆虫的种类、特征和生活习性。
(2)教师通过PPT展示昆虫的栖息地,引导学生了解昆虫家园的特点。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学生分组,用观察盒和放大镜观察昆虫。
(2)学生描述观察到的昆虫特征,进行组内交流。
4. 动手操作(10分钟)(1)学生用彩笔和画纸绘制自己喜欢的昆虫。
(2)学生利用手工材料制作昆虫家园。
(2)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交流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昆虫的家2. 内容:(1)昆虫的种类、特征、生活习性(2)昆虫的家园——栖息地(3)保护昆虫及其生活环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昆虫,描述其特征和生活习性。
(2)设计一个昆虫家园,画出设计图并简单说明。
2. 答案:(1)学生观察到的昆虫特征、生活习性描述。
(2)学生设计的昆虫家园图纸及说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昆虫的种类、特征、生活习性及栖息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描述能力。
中班科学活动《昆虫的家》教案全文一、教学内容《昆虫的家》选自幼儿科学教育教材第四章《动物的家》第三节,内容围绕昆虫的生活习性及其家园特点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昆虫的生活环境,了解昆虫家园的多样性,探索昆虫与家园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和家园特点,能够描述不同昆虫的家园。
2. 通过观察、探索,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关爱小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昆虫与家园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幼儿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重点:认识不同昆虫的家园,学会观察、描述和思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昆虫模型、图片、视频、实物(如蚂蚁窝、蜜蜂巢等)。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昆虫模型、图片和实物,引导幼儿观察和讨论,激发幼儿对昆虫家的好奇心。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讲解蚂蚁、蜜蜂等昆虫的家园特点,让幼儿了解昆虫家园的多样性。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幼儿观察实物,描述昆虫家园的特点,并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4. 动手操作(10分钟)利用彩泥,让幼儿动手制作自己喜欢的昆虫家园,加深对昆虫家园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昆虫的家》2. 板书内容:昆虫的生活环境昆虫家园的多样性昆虫与家园的相互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昆虫,描述它们的家园,并画出来。
2. 答案示例:观察蚂蚁窝,描述其特点,并画出蚂蚁窝。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幼儿的观察、思考和操作能力,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户外昆虫观察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昆虫的生活环境,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置3. 动手操作环节的设计4. 作业设计的实施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开展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直接关系到教学活动的成效。
中班科学昆虫的家教案(5篇)中班科学昆虫的家教案(精选5篇)昆虫对抗外界环境和危害种群的手段多样,包括化学防御、自动逃避、假死、拟态等。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班科学昆虫的家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中班科学昆虫的家教案精选篇1大班科学活动:昆虫的一家设计意图:每当户外活动的时候,总会发现有小朋友非常有兴趣的观察蚂蚁,用小草、树叶去逗弄小蚂蚁,看看小蚂蚁能不能爬出来。
而当看到蝴蝶飞来飞去时,他们总喜欢追着蝴蝶到处跑,说着、叫着好漂亮呀!看到孩子们对昆虫有浓厚的兴趣,于是我设计了这个科学活动“昆虫的一家”。
活动目标:1、认识几种常见昆虫的名称和外形特征。
2、对认识昆虫产生兴趣。
3、知道常见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活动准备:教学课件、昆虫图片、字卡活动重点:知道几种常见昆虫的名称和外形特征。
活动难点:了解常见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那春天有什么呢?”当幼儿说到昆虫时,教师导入活动主题。
二、游戏:“猜猜它是谁”。
1、教师遮挡图片的一部分,:蝴蝶图只露出翅膀,蜻蜓图只露出翅膀,螳螂图只露出脚,萤火虫只露出荧光,瓢虫图只露出圆点图案,蜜蜂只露出尾部。
2、“小朋友,请你猜猜他们是谁?你是怎么看出来的?3、露出全部图片,请幼儿说出图片中昆虫的正确名称。
三、昆虫长什么样子?1、出示图片,分别讲解”飞舞的花朵“(蝴蝶)、”空中小飞龙“(蜻蜓)、”勤劳的使者“(蜜蜂)、”草丛中的杀手“(螳螂)、”提着灯笼的甲虫“(萤火虫)、”蚜虫杀手“(瓢虫)。
2、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几种生物,看看他们有什么共同点特点?3、出示字卡”头“”胸“”腹“”足“”翅“,请幼儿认读,请幼儿找这些生物的.头、胸、腹在哪里,数一数他们有几对足,几对翅膀,帮助幼儿了解,他们的身体有头、胸、腹组成,都有3对足,2对翅。
4、你们知道这些小动物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吗?”昆虫“的名称。
四、我认识的昆虫朋友1、除了这些昆虫是生物外,你还知道哪些属于昆虫?它长什么样子?2、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的昆虫图片,引导幼儿认识常见昆虫的名称。
中班科学活动《昆虫的家》教案(全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主题活动为《昆虫的家》。
教材章节涉及昆虫的种类、特征、生活习性以及昆虫的栖息环境。
通过观察图片、实物和视频,让幼儿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和栖息环境,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昆虫的种类、特征和生活习性,知道昆虫的栖息环境。
2. 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和实践,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昆虫的种类、特征和生活习性,知道昆虫的栖息环境。
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昆虫图片、实物、视频、PPT、活动卡片等。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水、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观察周围的昆虫,引导幼儿发现昆虫的特征和栖息环境。
2. 图片展示:展示各种昆虫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昆虫的名字,引导幼儿了解昆虫的种类。
3. 实物观察:展示昆虫的实物,让幼儿观察昆虫的特征,如翅膀、触角、腿等。
4. 视频播放:播放昆虫的生活习性和栖息环境的视频,让幼儿更加直观地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
5. 活动卡片:让幼儿通过活动卡片,了解昆虫的栖息环境,如树木、草丛、土壤等。
7.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让幼儿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和栖息环境,如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蚂蚁在土壤中生活等。
8. 随堂练习:让幼儿观察图片,找出昆虫的家,培养幼儿的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 动手操作:让幼儿用彩纸、剪刀、胶水等制作昆虫的家,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10. 作品展示: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昆虫的种类特征生活习性栖息环境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观察周围的昆虫,画出自己喜欢的昆虫,并说明昆虫的特征和栖息环境。
科学活动:小昆虫的家(自然)
活动目标:
1.认识昆虫的活动地点。
2.培养观察研究的精神。
活动准备:
1.园所中的花圃、附近的公园。
2.透明玻璃罐、沙土、树叶、沙网、橡皮筋、昆虫。
3.图画纸、蜡笔。
图意说明:
1.幼儿通过观察,认识生物的出没地。
例如:树干:蝉、独脚仙。
花草丛:蝴蝶、金龟子、蚱蜢、瓢虫、蜜蜂。
水池边:青蛙、乌龟、蜻蜓、萤火虫。
家:苍蝇、蟑螂。
2.通过幼儿观察,知道不同昆虫的活动地点。
活动过程:
一、教师问幼儿有哪些昆虫会出没在家中?
二、待幼儿依据自己的实际经验回答后,再问幼儿:知道不知道其他昆虫住在那里?想让幼儿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带领幼儿走访园所内的花圃或公园,并引导幼儿观察:
1.花丛中有哪些昆虫?
2.大树上有哪些昆虫?
3. 石头下有哪些昆虫?
4. 水池边有哪些昆虫?
三、回园后,请幼儿互相分享刚才的经验。
以及自己观察到的事项。
四、教师出示事先捕捉的昆虫,问幼儿:你们知不知道这个昆虫喜欢在哪里活动?你么先做一个昆虫的家让它暂时住下好么?随即取出事先准备好的材料,引导幼儿完成小小昆虫箱。
五、引导幼儿观察昆虫箱的活动情形,并鼓励幼儿利用图画纸与蜡笔,将观察到
的情形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