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三大名茶
- 格式:docx
- 大小:15.72 KB
- 文档页数:2
白毫银针的历史典故白毫银针,是一种备受赞誉的贵州名茶,也是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瑰宝之一。
白毫银针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唐代。
然而,它的魅力并不仅仅在于其口感和香气,更与其传说和典故紧密相连。
据说,唐朝时期,一位名叫王角的茶农在贵州栽种茶叶。
他精心照料茶树,以期获得一种独特的茶叶。
然而,一直以来,他都无法做到完美的茶叶。
有一天,一只白兔突然从茶叶丛中跳出,使王角大吃一惊。
当他仔细观察茶叶时,他发现有一些茶叶的表面上有一层银白色的细毫状物质。
他心生灵感,决定将这些茶叶制成茶叶,并以其特殊之处命名为“白毫银针”。
从此以后,白毫银针开始流传,并在贵州乃至全国备受推崇。
白毫银针的特点是,茶叶未经任何发酵处理,保留了茶叶本身的天然香气和滋味。
茶叶完全由茶芽组成,形态优美,色泽银白,宛如针尖般的形状,故而得名。
然而,除了这个美丽的传说,白毫银针还有其他的典故。
据说,在明朝时期,英雄岳飞曾向贵州白毫银针茶致敬,以表达他对茶的喜爱和对贵州茶叶的认可。
岳飞一生崇尚忠义,在他的传奇故事中,茶叶常常象征着心中那份永不放弃的坚持。
他喜欢品茶,并认为只有品味一个人才能品味一杯茶。
白毫银针不仅在中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也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
它的高品质和独特的风味使其成为了中国茶叶在国际上的形象大使。
不仅在国内,白毫银针也逐渐被更多的国家所认知与喜爱。
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特殊的生长环境,使白毫银针成为独一无二的宝贵茶叶。
除了传说和典故,白毫银针还具有许多传统医药价值。
据古籍记载,白毫银针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对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有着显著的效果。
因此,在古代,白毫银针常被人们用作药物,具有清凉解暑、清肺润肤的功效。
如今,白毫银针已经成为了茶叶文化的代表之一。
人们喜欢在休闲的时光里,泡一壶白毫银针茶,品味其中的独特风味。
白毫银针茶在冲泡的过程中,散发出淡雅的香气,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它有助于放松身心,提升思维和注意力。
总之,白毫银针不仅是一种美味的茶叶,更是中国茶文化的精髓之一。
我国学前儿童性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学前儿童性教育是儿童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分析了我国学前儿童性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应对的策略。
关键词:学前儿童;性教育;性健康学前儿童的性心理是模糊的、幼稚的。
其性心理发展主要有以下阶段:第一阶段(0~1岁)口唇期。
第二阶段:(1~3岁)肛欲期。
第三个阶段:(3~6岁)性器期,这一时期的儿童对性别差异有所认识,他们的性快乐来自于对生殖器官的刺激和幻想,这个阶段的儿童会出现玩弄生殖器官。
童年时期的性表现是无意识的、不自觉的。
生活中的性表现事实上开始的那么早,但现实中大多数人却对于性以及和性有关的食物往往采取一种漠视的、鄙视的,甚或厌恶的态度,忽视童年时期的性表现,逃避儿童的性问题,轻视儿童时期的性健康教育。
一、我国学前儿童性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1、性教育观念落后。
受传统文化影响,性一直处于禁锢状态,人们耻于谈性。
我国目前有关性教育主要存在这样几种错误取向:“无师自通说”,即所谓的人不需要性教育,性知识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自然会知道的;“诱发说”,认为对儿童进行过早地性教育,可能会导致儿童青少年过早地成熟;“盲从无知说”,认为儿童青少年不懂性知识是道德纯洁的表现,对他们封闭性知识最保险2、性教育教材匮乏。
在性教育的全面发展的今天,我国已出版发行了一些性教育教材,然而这些教材中大部分是针对初中学生,真正对准学前儿童的少之又少,我国儿童性教育教材本来就少,再加上大多语言平淡,不贴近生活,不易于儿童接受。
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书籍是直接照搬外国的性教育材料,没有考虑中外文化背景不同3、性教育师资薄弱。
我国的高校并没有专门培养学生性教育教师的专业,从事幼儿园性教育的教师主要来源于心理学家和生物学专业,而在美国,仅公立学校就有5万多专业从事性教育,另外,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随机选取了30名学前师范生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虽然未来的幼儿教师普遍认为实施幼儿园性教育非常重要,但他们仍对其必要性认识不足,并且缺乏实施性教育的正确态度和方法。
绿宝石茶绿宝石即绿宝石茶。
贵州十大名茶之一,为绿茶类。
“绿宝石茶“是2003年经贵州本土茶叶专家牟应书老先生研制成功的创新茶品类,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采用一芽二三叶为原料获得国际金奖的绿茶,颠覆传统名优绿茶钟情独芽的倾向,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认证的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
灌木型,中叶种,采摘期3月22日左右,中生种。
干枝角度:60°50°60°50°50°55°55°65°60°50°55°55°55°(13组数字)枝叶角度:50°55°80°55°60°65°55°55°75°60°65°65°65°60°(14组数字)叶长×叶宽:7.8×2.87.5×2.87.5×2.87.8×2.87.8×3.17.2×2.87.6×3.07.3×3.47.6×3.48.0×3.58.5×3.67.5×2.9(12组数字,单位厘米)花:6瓣,花冠较平张,雌蕊长,3裂深。
花大小:4.34.54.34.44.34.24.54.54.64.74.04.34.2(13组数字,单位厘米)主杆灰褐色,分枝性强。
成叶深绿,芽叶稍淡绿,叶椭圆形,叶面平张稍上合,叶缘波浪形,叶齿较深密,叶肉厚较脆,叶肉光滑稍有凹凸,叶尖较尖,叶尖小裂浅。
绿宝石的原料大胆采用一芽二三叶,避开独芽、一芽一叶制作绿茶的奢侈,采用贵州牟氏制茶工艺,并结合现代先进的自动化加工技术制作而成,呈盘花形状,颗粒紧实,色泽绿润,冲泡后茶叶自然舒展成朵,嫩绿鲜活,栗香浓郁,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鲜爽醇厚,冲泡七次犹有茶香,享有“七泡好茶”的美誉。
贵州毛峰茶介绍贵州毛峰茶,产于贵州省湄潭县境内,又称湄潭毛峰。
属绿茶型,上等湄潭毛峰实为一种芽茶或毛尖茶。
湄潭地区山高、雨多、气寒、雾浓,所以湄潭茶也是非常有健康的绿色产品。
简介历史湄潭种茶历史悠久。
唐朝陆羽在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中,就有湄潭不仅能产茶,而且茶味很美的论述。
宋代则有以茶叶为上贡的记载。
如今的湄潭,涌有全国闻名的大型茶场和星罗棋布的农村茶园。
有创建于三十年代末的贵州省茶叶研究所。
品级湄潭毛峰茶采于清明前后。
采摘标准分三个级别,特级茶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或全展,芽叶长度2~2.5厘米;一级茶标准以一芽一叶为主,芽叶长度2.5~3.0厘米;三级茶标准为一芽二叶,芽叶长度3~3.5厘米。
品级特点湄潭毛峰自1974年问世以来,曾连年获奖,名列前茅。
其品质特点是:条索紧细圆直,锋苗完整挺秀,身披银毫,色泽翠绿,嫩香持久,汤色碧绿清亮,滋味鲜醇,叶底嫩绿鲜活。
文化底蕴如果说茶文化引领了今天湄潭文化的主流,那是因为湄潭本身就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文化之乡。
[1] 湄潭的茶文化、酒文化、傩文化渊源流长。
红军长征,在这里留下了深深的足迹,在文庙的旁边有一座保存完好的天主教堂建筑物,曾是红九军团司令部驻地,教堂内所存红军系列标语20多条,为全国保存最多最完好的红军标语和历史资料。
抗日战争时期,浙江大学西迁至湄潭七年,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等一批中国知识分子在湄潭播下了文化和科学的种子,推动了当地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湄潭县城文庙,就是当时浙大旧址,浙大与湄潭,有着割不断的渊源。
1990年湄潭县与浙江大学合作,在文庙(浙大湄潭旧址)建成“浙江大学西迁历史陈列馆”,成为当地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外地游客游览湄潭必到之处。
手采法手采法中国传统的采摘法,各地方法很多,常因湄江翠片树龄、树势和茶类对鲜叶原料嫩度要求不同而不同。
手采汉的特点是:采摘精细,批次多,采期长,产量高,质量好,适于高档茶,特别是名茶的采摘。
贵州的特产咱们在出去旅游之前都会先查好攻略,定好行程,还可以了解一下当地的特产有哪些,旅游的途中不仅可以更好地欣赏,还可以将喜欢的带回家。
以下是百分网小编为你整理的贵州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特产,希望能帮到你。
贵州不为人知的特产推荐一贵州特产之安顺三刀产自贵州安顺的“三刀”——菜刀、剪刀、皮刀,是有名的传统产品。
它式样美观、镶钢均匀,刃口锋利,经久耐用,百年以来享有盛名。
安顺三刀初露锋芒,是在清朝。
相传咸丰年间,安顺有家姓余的工匠,兄弟三个以打铁为生。
最小的一个弟弟天资聪颖,不仅打铁技艺出众,读书也颇为上进,他背着自家打制的菜刀、剪刀,沿途变卖,充作盘缠,上京赶考,却因出身低贱,无人引荐而名落孙山。
从此,他便断了入仕的念头,立志“以刀代笔”,要在铁器行中挣出一个“状元”来。
他自撰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上联是“铁汉磨穿铁链”,下联是“匠人煞费匠心”,横批“百炼生精”,他抱着这个信念,孜孜以求,终于自成一家,在同行业中闯开了声誉。
贵州特产之蜡染到过贵州的游客,对蜡染一定不会陌生。
蜡染是贵州著名的民间传统工艺品,也是我国古老的传统印染方法之一,其中以安顺生产的最为有名。
安顺蜡染已有2023多年的历史,以苗族和布依族蜡染为主,承传了古老的工艺,在图案上因民族的好尚不同而存在一些差异。
其花纹细致,色彩浓郁,常见的图案有山川风景、花鸟虫鱼、仕女人物、古代文物等。
取材十分广泛,加之造型不拘一格,极富浪漫主义风格。
色彩通常采用红、黄、棕等多色套染,具有浓郁的少数民族特色。
贵州特产之播娜摩簸箕画“播娜摩”是布依族语,指雄踞市郊的云雾山。
播娜摩簸箕画是贵阳市的少数民族农民画。
将平日所见的绘制成为一件件古朴典雅的艺术品。
播娜摩簸箕画洋溢着浓郁的乡情,极富民族特色,买回家后可以挂在墙上。
贵州特产之茶叶贵州是有名的旅游大省,也是有名的产茶大省. 贵州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雨热同季。
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以及适宜的气候,使得贵州省成为国内绿茶主要产区。
雀舌茶什么产地的最好雀舌茶主要产于贵州湄潭,贵州省是我国产茶大省,湄潭位于中国西南部,素有“黔北小江南”之称,是我国名茶之乡,也是中国最好的绿茶出产地。
此外,还有宜宾、蒲江、武夷、金坛等地也产雀舌茶。
雀舌茶主要产于贵州湄潭,贵州省是我国产茶大省,湄潭位于中国西南部,素有“黔北小江南”之称,是我国名茶之乡,也是中国最好的绿茶出产地。
此外,还有宜宾、蒲江、武夷、金坛等地也产雀舌茶。
雀舌茶什么产地的最好1、贵州雀舌(湄潭翠芽)产于贵州省湄潭县万里茶海茶园,湄潭县万里茶海是中国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茶园,贵州雀舌在2011年世界绿茶评比中荣获最高金奖。
湄潭县位于贵州北部,气候温和,雨雾日多,土壤肥沃,结构疏松,含矿物质丰富,对茶树生长极为有利。
湄潭翠芽,外形扁平光滑,形似葵花籽,隐毫稀见,色泽绿翠,香气清芬悦鼻,粟香浓并伴有新鲜花香,滋味醇厚爽口,回味甘甜,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绿匀整。
2、金坛雀舌产于江苏省金坛市方麓茶场。
以其形如雀舌而得名,属扁形炒青绿茶。
为江苏省新创制的名茶之一。
2013年,金坛雀舌茶正式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金坛雀舌成品有着明显的特征:其外形扁平挺秀、状如雀舌;茶条匀整、色泽绿润;内质香气清高、栗香明显持久、汤色明亮、滋味鲜爽、叶底嫩匀;并且在质量品质上也有着优于一般茶叶的理化指标。
内含成份丰富,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维生素含量较高。
3、宜宾雀舌四川省是我国产茶大省,宜宾市位于四川省中南部,是我国特早茶之乡,每年的第一批春茶,即宜宾雀舌,要早于其他地方10d以上,在唐朝已被列为贡茶。
宜宾地跨北纬27°50′—29°16′,金沙江、岷江在此汇合,长江也从这里开始,故宜宾也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城“。
在好山好水的孕育中,宜宾雀舌应运而生。
当其他地方的茶园还不见茶树发芽的时候,宜宾茶园之中已然一片新绿。
中国的十大名茶是哪十种茶中国的十大名茶分别是西湖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君山银针、信阳毛尖、祁门红茶、六安瓜片、都匀毛尖、武夷岩茶、铁观音。
第一、西湖龙井。
龙井产于浙江杭州西湖区,茶叶为扁形,叶细嫩,条形整齐,宽度一致,为绿黄色,手感光滑,一芽一叶或二叶;芽长于叶,一般长3厘米以下,芽叶均匀成朵,不带夹蒂、碎片,小巧玲珑。
龙井茶味道清香,假冒龙井茶则多是清草味,夹蒂较多,手感不光滑。
第二、碧螺春。
碧螺春产于苏州太湖洞庭山一带,是中国传统名茶,有一千多年历史,银芽显露,一芽一叶,芽为白毫卷曲形,叶为卷曲青绿色,叶底幼嫩,均匀明亮。
假的为一芽二叶,芽叶长度不齐,呈黄色。
第三、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
产于安徽省黄山一带,所以又称徽茶。
由清代光绪年间谢裕大茶庄所创制。
第四、君山银针。
君山银针产于湖南岳阳洞庭湖中的君山,形细如针,故名君山银针。
属于黄茶。
君山茶历史悠久,唐代就已生产、出名。
据说文成公主出嫁时就选带了君山银针茶带入西藏。
第五、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河南著名特产之一,起始于周朝。
信阳毛尖的色、香、味、形均有独特个性,而且信阳毛尖以独特的风格享誉中外,亦是绿茶中的极品。
第六、祁门红茶。
祁门红茶是红茶中的极品,享有盛誉,是英国女王和王室的至爱饮品,高香美誉,香名远播,美称"群芳最"、"红茶皇后"。
第七、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中华传统历史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简称瓜片、片茶,产自安徽省六安市大别山一带,唐称"庐州六安茶",为名茶;明始称"六安瓜片",为上品、极品茶;清为朝廷贡茶。
第八、都匀毛尖。
都匀毛尖产于贵州都匀县。
茶叶嫩绿匀齐,细小短薄,一芽一叶初展,形似雀舌,长2至2.5厘米,外形条索紧细,卷曲,毫毛显露,色泽绿润,内质香气清嫩,新鲜,回甜,水色清澈,叶底嫩绿匀齐第九、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产于福建武夷山,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外形条索肥壮,紧结,匀整,带扭曲条形,俗称“晴蜒头”,叶背起蛙皮状砂粒,俗称“蛤蟆背”,内质香气馥郁,隽永,滋味醇厚回苦,润滑爽口,汤色橙黄,清澈艳丽;叶底匀亮,边缘朱红或起红点,中央叶肉黄绿色,叶脉浅黄色,耐泡6至8次以上。
都匀毛尖:引领贵茶出山香飘世界都匀毛尖,作为贵州省都匀市的一种特色名茶,以其独特的品质和口感,成为了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和骄傲。
都匀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地理条件,适宜茶树的生长。
其特产的毛尖茶,因其细嫩的芽头和鲜艳的外形而得名,香气浓郁,回甘鲜爽,深受茶客喜爱。
近年来,都匀毛尖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广受欢迎,更是走出国门,成为中国茶文化的重要使者,向世界展示中国茶的独特风采。
都匀毛尖的鲜叶来自贵州省都匀市周边山区的茶园。
这里海拔适中,气候温润,雨水充沛,阳光充足,土壤肥沃,适宜茶树的生长。
而且,当地农民在种植、采摘和制作毛尖茶的过程中,始终秉承着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保证了毛尖茶的品质和口感。
都匀毛尖茶以其细嫩的芽头和鲜艳的外形而著称,不仅外形优美,更为重要的是茶叶的内涵和口感。
鲜叶经过采摘后,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加工工序,方能成为色、香、味俱佳的毛尖茶。
其香气浓郁持久,回甘鲜爽,口感清爽宜人,深受茶客喜爱。
都匀毛尖的知名度逐渐扩大,并在国内形成了一定的市场影响力。
据了解,都匀毛尖每年的产量有限,供不应求,很多品牌的毛尖茶甚至要通过预约才能购得,其珍贵性可见一斑。
都匀毛尖茶还受到了国家各级部门的肯定和支持,在2018年获得了“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为都匀毛尖的品质和口碑保驾护航。
这些都为都匀毛尖的品质和声誉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除了在国内市场上的热销,都匀毛尖茶还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随着中国茶文化的推广,国外市场对优质中国茶的需求不断增加,都匀毛尖迎来了发展的机遇。
据悉,德国、日本等国家的茶商对都匀毛尖表示出浓厚的兴趣,纷纷派代表前来都匀考察,并与当地茶企进行了洽谈。
目前,都匀毛尖已经成功出口至多个国家和地区,广受好评。
都匀毛尖在国际市场上的表现可谓是一帆风顺,成为了中国茶文化向国际输出的一张名片。
都匀毛尖茶的成功,不仅得益于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传统制茶工艺,更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茶企的精心经营以及广大茶农的辛勤耕耘。
都匀毛尖:引领贵茶出山香飘世界都匀毛尖,是贵州省都匀市的一种传统名茶,也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据说都匀毛尖茶最早出自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茶文化的瑰宝之一。
都匀毛尖因其独特的生长环境和精湛的制作工艺而享有盛誉,被誉为“引领贵茶出山香飘世界”的佳茗。
都匀毛尖茶生长于中国最大的喀斯特地貌之一的贵州喀斯特地区,这里气候湿润,土地肥沃,阳光充足,是茶树生长的理想环境。
都匀地处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空气湿度大,年降水量高,这为都匀毛尖的生长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其茶树生长在悬崖峭壁上,生态环境优越,滋养着都匀毛尖的嫩芽。
都匀毛尖采用“一芽一叶”的嫩芽,芽头肥大,芽叶鲜嫩,白毫显露,色泽嫩翠,造型如松针,汤色嫩黄,回甘生津,汤色清亮。
其滋味鲜甜醇和,香气高长持久,是一种极具特色的名茶。
都匀毛尖的制作工艺经历了数百年的积累和发展,具有独特的工艺特点。
采摘后的鲜叶经过摊晾、炒青、揉捻、烘干等工序制作而成。
制茶工艺讲究,火候掌握到极致,炒茶手法独特,烘干技巧细致,使得都匀毛尖茶具有独特的色香味形。
都匀茶人甚至以“一丝一气,一份一炒”作为毛尖制作技艺的总纲。
据了解,都匀毛尖茶曾经被乾隆皇帝御封为“工花茶”。
都匀毛尖的生产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传统特色,被誉为贵州七大名茶之一。
都匀毛尖茶的出山,是贵州茶叶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通过对都匀毛尖茶产业的培育和发展,贵州茶业焕发出了勃勃生机,成为当地茶叶乃至整个贵州茶业的一张靓丽名片。
在都匀毛尖的生产与发展过程中,涌现了众多优秀的茶业企业和茶农,他们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精神融入到都匀毛尖的制作中。
都匀毛尖茶在国内外市场上备受推崇,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出口到国际市场,尤其在东南亚、欧洲、美洲等国家和地区,都匀毛尖茶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日益提升。
都匀毛尖茶的出山,不仅让每一片叶、每一滴水、每一份工艺都凝结了都匀人对茶的匠心,更展现了中国人数千年来对茶文化的厚重感情。
中国十大名茶2018年最新排名中国是茶叶大国,茶的种类多、讲究多,茶文化源远流长。
名茶之所以有名,关键在于有独特的风格,主要表现在茶叶的色、香、味、形四个方面。
这是时隔59年后,最具权威性及公信力的又一次全国性十大名茶评选。
众所周知,大凡这类光环耀眼且席位稀缺的重要评选,注定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且不论是欢喜,还是忧愁,这十大名茶代表了特定历史时期内大众的茶取向,应该客观理性对待。
▲中国十大名茶源自四大茶区里的产茶大省在这份榜单中,我们看到全国传统重点产茶大省福建、浙江、河南、湖南、安徽、云南的特色名茶不孚众望,荣登榜单。
与此同时,同样身为产茶大省的四川、贵州这次再也不用感到尴尬了,也顺利登榜。
各大名茶中,”洞庭碧螺春,庐山云雾茶,祁门红茶、君山银针“这四大”前十大名茶“非常令人惋惜地成了”落榜生“。
而”西湖龙井、信阳毛尖、六安瓜片、安溪铁观音、黄山毛峰、武夷岩茶“这六大国茶的经典老面孔依然实至名归,名列榜单,尤其是信阳毛尖实现三级跳,喜夺榜眼;安溪铁观音位次也上升了三位,有王者归来的风范。
此外,更为重要的是,”安化黑茶、普洱茶、蒙顶山茶、都匀毛尖“,这次成了新晋榜单的新贵们,光彩夺目。
安化黑茶与普洱茶,作为黑茶类的两大主力产品,此次全国评选惊艳亮相,无疑使得黑茶类成了这次全国十大名茶评选的最大赢家。
▲安化黑茶59年前的第一次全国十大名茶评选并没有出现黑茶的身影,原因在于长期以来黑茶以计划配给的边销茶形象示人,流行区域有限,品牌知名度低。
因此,虽然身为中国八大茶类之一,却没能在全国十大名茶排行榜上出现,确实是一大缺憾。
近几年来,黑茶本身源远流长的历史、精湛的制作技艺以及独特的中医药理功效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再加上品牌宣传和资本的推波助澜,黑茶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确实是后来居上。
这一现象,义芳君曾经在专题文章《安化黑茶的“红与黑”|被传销盯上的千年名茶,“拨乱反正”待何时》一文中,作重点解读,感兴趣者可点击阅读。
贵州余庆小叶苦丁茶的功效与作用贵州余庆小叶苦丁茶是一种传统的中药茶,主要由贵州特有的苦丁茶树的嫩叶制成。
它以其独特的口感和独特的健康功效而闻名,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和倡导。
据学术研究和传统实践,贵州余庆小叶苦丁茶具有很多有益于健康的功效与作用。
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贵州余庆小叶苦丁茶的功效与作用,希望能对读者们有所帮助。
一、贵州余庆小叶苦丁茶的历史背景与制作工艺贵州余庆小叶苦丁茶作为传统的中药茶,在贵州的历史已有几百年的悠久。
它主要生长在贵州的高山地区,气候湿润、土壤肥沃,是茶叶生长的极好环境。
而苦丁茶树叶的收割是在农历立冬后进行的,此时嫩叶最为鲜嫩、富含营养,也是制作贵州余庆小叶苦丁茶的最佳时机。
贵州余庆小叶苦丁茶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采摘、晾晒、揉捻、发酵和烘干等环节。
每个环节都需要经过精心处理,以确保茶叶的原料和制作品质。
二、贵州余庆小叶苦丁茶的营养成分贵州余庆小叶苦丁茶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包括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维生素C和矿物质等。
其中,氨基酸是构成人体蛋白质的重要成分,可以提供身体所需的氮元素,并有助于维持人体的正常代谢;茶多酚是贵州余庆小叶苦丁茶中的主要活性物质,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和脂质氧化,有益于防止衰老和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咖啡碱是一种天然的兴奋剂,可以提神醒脑、增加注意力和注意力,有助于改善大脑功能;维生素C是一种重要的维生素,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有益于皮肤健康;矿物质是体内的微量元素,例如钙、铁、锌等,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能够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三、贵州余庆小叶苦丁茶的功效与作用1. 抗氧化作用茶多酚是贵州余庆小叶苦丁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
它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抑制脂质的氧化,减轻细胞的氧化损伤,有助于延缓衰老、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
研究表明,每天饮用适量的贵州余庆小叶苦丁茶可以提供足够的茶多酚,增加人体抗氧化能力,保持身体的健康。
红宝石茶简介:红宝石茶出身不凡,系贵州十大名茶“绿宝石”的研制人——贵州著名制茶专家牟春林先生最新研制成功的茶叶品种。
“红宝石茶”采用生长在海拔800—1200米,持嫩度较好的一芽二、三叶茶青为原料,以专业的加工工艺生产,呈盘花颗粒状,外形如红宝石一般美观。
用开水冲泡,馥郁甜香扑鼻而来,汤色红艳明亮,滋味醇厚高雅,饮用后令人难忘。
和“绿宝石”绿茶一样,“红宝石”茶也能够做到连续冲泡七次,犹有余香缭绕,才能赢得德国消费者的青睐。
1\特点:红宝石红茶精选持嫩度较好的一芽二、三叶茶青,采用独特的撵揉方法,结合现代自动化加工技术而成,呈盘花形状,颗粒匀整,色泽乌润,或有金毫;冲泡后香气馥郁甜醇,汤色红艳明亮,滋味鲜醇回甘,叶底红明完整。
2\名字由来:继“绿宝石”高原绿茶成功问世后,牟氏家族又一新作,沿袭‘绿宝石’命名出处,干茶呈盘花状,颗粒紧实,犹如宝石,同时汤色红润,叶底鲜活,恰似红宝石光泽,故称为“红宝石”,为贵州高原茶牟氏重量级成员。
3\三大亮点:养胃红茶:红宝石茶与绿茶相比有什么特点呢?专家分析认为,人在没吃饭的时候饮用绿茶会感到胃部不舒服,这是因为茶叶中所含的重要物质——茶多酚具有收敛性,对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在空腹的情况下刺激性更强。
而红茶就不一样了。
它是经过发酵烘制而成的,茶多酚在氧化酶的作用下发生酶促氧化反应,含量减少,对胃部的刺激性就随之减小了。
另外,这些茶多酚的氧化产物还能够促进人体消化,因此红茶不仅不会伤胃,反而能够养胃。
经常饮用加糖的红茶、加牛奶的红茶,能消炎、保护胃黏膜,对治疗溃疡也有一定效果。
通过欧盟400多项农残检测“红宝石”茶严格按照有机农业的要求来进行种植、加工、运输和储藏。
经过400多项欧盟农残检测,全部指标合格,远高于国内对茶叶所要求的30多项标准。
对茶叶产品的原料、生产、流通等产业链各环节具有较强的控制能力,初步建立了“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的茶叶质量可追溯体系,将来自茶叶基地的原料进行编号,同时结合种植和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详细地记录,最终将茶叶生产全过程串联在一起,清楚地再现茶叶产品加工过程的详细情况。
地方民俗、文化介绍茶灯简介茶灯是在石阡繁衍生息中流传下来的一种独特的戏曲表现形式,主要流传于贵州省石阡县境内万安、汤山、中坝等乡镇的十多个村寨,演出范围幅射到全县各地的民族村寨。
过去的石阡是靠“茶、桐、桕”等土特产为主要经济支柱。
其中“茶”最为突出,素有“贡茶”之称。
石阡茶灯正是根植于这样一个文化生态环境之中。
茶灯,是流行在石阡民间的一种大型传统花灯歌舞剧,它是在石阡小型花灯歌舞的基础上,经过石阡人民群众的加工而发展到七、八十人甚至百来人参加的大型群众歌舞,是石阡花灯中一种流派。
明清时期,江西、四川、湖南外省籍人相继入阡,带来了文化交流,江西采茶戏、湖南花灯、花鼓戏,云南、四川的花灯对石阡的花灯、茶灯的形成和影响,是主要因素之一。
石阡茶灯与石阡茶文化的悠久历史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
据史料记载,远在唐、宋时期,石阡就有种茶制茶的历史,并被朝廷所选用,素有贡茶之乡的称誉。
到明朝,种茶、制茶、饮茶在全县境内已普及规模。
相传,石阡茶叶被朝廷所用以后,民间制茶艺人为推出更多的贡茶,欲求在全县境内大力发展茶叶生产,并为之庆贺,民间杨氏艺人把采茶、制茶演绎为一种民间文艺表演形式,由此,“石阡茶灯”,就应运而生了。
清乾隆一光绪年间,是“石阡茶灯”的鼎盛时期,并在《石阡府志.风土志》中记载过古时石阡春节元宵中茶灯的盛况:“有所谓茶灯者,以村童十二人饰女妆,为采茶十二姊妹,装一‘茶婆’为其母。
率领上山采茶,别装四、五十人作赶场式贸易。
谈笑之间,多戏谑十二姊妹语,茶婆往往怒骂之。
各执一灯或数灯,极其繁盛。
采茶歌声,风流婉转,观听者不可胜计,阡素产茶,故有此灯,为庆会之特色也。
”石阡茶灯的价值主要体现在:(1)是研究我国传统茶文化的重要例证。
(2)是研究民族五声、六声调式在民间戏曲中运用的活的例证。
(3)具有独特的、丰富的民族造型艺术和服饰文化价值。
(4)是反映旧社会各阶层人物开放的个性心理的展厅。
(5)是研究茶文艺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活的例证。
贵州三大名茶
贵州的三大名茶是什么呢?贵州的三大茶叶有:湄潭翠芽,兰馨雀舌,都匀毛尖。
饮茶不但是传统饮食文化,同时,由于茶中含有多种抗氧化物质与抗氧化营养素,对于消除自由基有一定的效果。
因此喝茶也有助防老,具养生保健功能,每天喝三两杯茶可起到防老的作用。
1湄潭翠芽
湄潭翠芽,又名湄江茶。
因产于湄江河畔而得名。
创制于1943年,至今已有60多年历史,为贵州省的扁形名茶。
主销贵阳、遵义,也销北京、上海和香港等地。
湄潭县位于贵州北部,气候温和,雨雾日多,土壤肥沃,结构疏松,含矿物质丰富,对茶树生长极为有利。
2.兰馨雀舌
兰馨雀舌,是湄潭翠芽众多品牌中的高端品牌,其制作工艺源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国民政府在湄潭设立中央试验茶场及浙江大学西迁湄潭办学期间,湄潭得以传承、推广“西湖龙井”制作工艺,从此产生了“湄潭龙井”、“湄江茶”、“湄江翠片”等著名的名茶品牌。
3.都匀毛尖
都匀毛尖由毛泽东于1956年亲笔命名,又名“白毛尖”、“细毛尖”、“鱼钩茶”、“雀舌茶”,是贵州三大名茶之一,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产于贵州都匀市,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