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准华南理工大学分析测试中心计量认证范围及限制要求
- 格式:pdf
- 大小:130.02 KB
- 文档页数:6
计量认证相关要求(一)计量认证对人员的要求1、最高管理者由正式任命文件,接受计量认证、计量认证的知识培训,能够明确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掌握实验室的主要经营范围、发展方向等。
2、质量负责人1人,可以由实验室某一管理人员兼职,须有一定的管理权力,能够将管理体系有效贯彻执行;须有快速接受、学习能力,能够在咨询师指导下快速熟悉计量认证和计量认证的基本要求;须有实验室检测工作经验,熟悉本实验室检测能力范围和大部分检测项目的技术要求,能够配合咨询师将管理体系的要求与本实验室实际相结合。
3、技术负责人1人,可以专职也可以兼职,要求必须熟悉本实验室全部检测领域的技术要求,包括检测人员能力培训、仪器设备技术指标、检测过程需要消耗使用的各种试剂或材料、检测方法标准、检测室设施环境条件要求、仪器设备量值溯源(计量检定)、样品抽取的有关技术标准、样品接收和存贮的有关技术要求及留样要求等。
计量认证要求技术负责人具有工程师以上技术职称,熟悉检测业务,检测工作经验三年以上。
4、授权签字人要求在申请认证认可的检测能力范围内每个领域至少两名,如果授权签字人能够熟悉申请认证认可的全部范围的话,那总共需要两名授权签字人即可。
授权签字人都是兼职,一般情况下技术负责人肯定要做授权签字人。
计量认证要求工程师以上技术职称,熟悉检测业务,检测工作经验三年以上。
化学专业授权签字人要求化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如果学历不能满足的话,检测工作经历十年以上也可。
授权签字人需要接受评审组的现场考核,必须熟悉签字领域的技术标准要求,必须要考核合格,否则将来无法对外出具报告。
5、内审员全部兼职,为确保内审工作的独立性,一般要求各部门至少一名。
要求熟悉检测工作,思维敏捷,为人正直,工作作风严谨。
接受内审员培训并且考核合格,获得内审员证书。
目前由我们咨询公司培训并且颁发证书即可。
6、监督员一般由检测室主任兼职即可,数量根据检测室部门数量而定,监督人员一般占从事检测和(或)校准人员的5% - 10%,至少应有1人。
附表2.1授权签字人申请一栏表机构负责人签名:日期:附表2.2授权签字人申请表实验室名称:注:申请人每人填写一张;附表3组织机构框图①独立法人的画出本实验室内、外(行政或业务指导)部关系;②非独立法人的画出本实验室在母体法人中所处位置、与实验室相关的部门;③直接(属行政)关系用实线连接,间接(属业务指导)关系用虚线连接;④有独立帐号的,请在此页的空白处加盖有本实验室名称和开户银行帐号的印章。
附表4实验室人员一览表第页共页仪器设备配置一览表试验室地址:第1页共30页仪器设备配置一览表试验室地址:第2页共30仪器设备配置一览表试验室地址:第3页共30仪器设备配置一览表试验室地址:第4页共30仪器设备配置一览表试验室地址:第5页共30仪器设备配置一览表试验室地址:第6页共30仪器设备配置一览表试验室地址:第7页共30仪器设备配置一览表试验室地址:第8页共30仪器设备配置一览表试验室地址:第9页共30仪器设备配置一览表试验室地址:第10页共30仪器设备配置一览表试验室地址:第11页共30仪器设备配置一览表试验室地址:第12页共30仪器设备配置一览表试验室地址:第13页共30仪器设备配置一览表试验室地址:第14页共30仪器设备配置一览表试验室地址:第15页共30仪器设备配置一览表试验室地址:第16页共30仪器设备配置一览表试验室地址:第17页共30仪器设备配置一览表试验室地址:第18页共30仪器设备配置一览表试验室地址:第19页共30仪器设备配置一览表试验室地址:第20页共30仪器设备配置一览表试验室地址:第21页共30。
试验室计量认证技术要求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技术要求1 人员1.1 人员的要求人员是最宝贵的资源,一个实验室水平高低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员素质与水平,实验室应对特别是对关键岗位人员的受教育程度、理论基础、实际工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工作经验等应加以规定。
实验室应配备与其从事试验检测活动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专业技术人员是指从事技术的检测人员(包括直接从事检测和间接从事技术活动的人员)、核查人员(是指对检测活动和结果进行复核或审核的人员);管理人员包括实验室最高管理者、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部门主管及各管理岗位人员。
1.2人员组成实验室人员由正式人员和合同制人员(必须有合同关系)组成。
实验室根据从事检测工作的工作特点和相应工作量,配备人员的数量和能力均应满足要求。
使用合同制人员及其他的技术人员及关键支持人员时,实验室应确保这些人员胜任工作且受到监督,确保其工作符合实验室管理体系的要求。
1.3人员的培训对实验室所有从事抽样、检测和审核签发检测报告以及操作设备等工作的人员,都必须持证上岗,但上岗前应按要求根据相应的教育、培训、经验和/或可证明的技能进行资格确认并进行上岗授权(授权必须明确、具体)。
从事特殊产品的检测活动的实验室,其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还应符合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要求。
实验室应确定人员培训需求,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建立人员培训程序,在实验室运行过程中应建立人员培训计划并确保实施,培训内容和其承担工作相适应。
实验室应对培训活动的有效性进行评价,评价方式有能力验证、人员比对、操作观察、内部和外部审核来进行。
实验室人员能力经相适应的教育、培训后应与其承担的任务相匹配,并有相应的技术知识和经验。
1.4人员的监督实验室对新进人员、培训中的人员和工作不放心人员时,应对其进行适当的监督,确保其不会对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结果质量等造成不利影响。
质量监督的对象是人(新进人员、培训中的人员和工作不放心人)质量监督人员的职责是对检测现场和操作过程、关键环节、主要步骤、重要检测任务以及新上岗的人员进行重点监督;当发现检测工作发生偏离,影响检测数据和结果时,监督人员应当令其中止检测工作。
实验室计量认证的要求一、《评审准则》条文中对实验室人员、设施与环境、仪器设备与标准物质的规定:1、人员1.1 实验室应有足够的人员,这些人员应经过与其承担的任务相适应得教育、培训,并有相应得技术知识与经验。
(a)实验室最高管理者、技术主管、质量主管及各部门主管应有任命文件;(b)最高管理者与技术主管的变更需报发证机关或其授权的部门备案;(c)非独立法人实验室的最高管理者应由其法人单位的行政领导成员担任;(d)实验室技术主管应具有工程师以上技术职称,熟悉检测业务。
1.2 实验室应确保其人员得到及时培训。
检验人员应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1.3 实验室应保持技术人员有关资格、培训、技能与经历等的技术业绩档案。
2、设施与环境2.1 实验室的设施、检验场地以及能源、照明、采暖与通风应便于检验工作的正常运行。
2.2 检验所处的环境不应影响检验结果的有效性或对其所要求的测量准确度产生不利的影响,在非固定场所进行检验时尤应注意。
2.3 适当时,实验室应配备对环境条件进行有效监测、控制与记录的设施。
对影响检验的因素,例如生物灭菌、灰尘、电磁干扰、湿度、电源电压、温度、噪声与振动水平等应予以适当重视。
应配置停电、停水、防火等应急得安全设施,应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
2.4 相邻区域内的工作相互之间有不利影响时,应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
2.5 进入与使用有影响工作质量的区域应有明确的限制与控制。
2.6 应有适当措施确保实验室有良好的内务管理。
并符合有关人身健康与环保要求。
3、仪器设备与标准物质3.1 实验室应正确配备进行检验的全部仪器设备(包括标准物质)。
如果要使用实验室永久控制范围以外的仪器设备(限使用频次低,价格昂贵及特种项目),则应保证符合本准则规定的相关要求。
仪器设备购置、验收、流转应受控。
未经定型的专用检验仪器设备需提供相关技术单位的验证证明。
3.2 应对所有仪器设备进行正常维修,并有维护程序;如果任一仪器设备有过载或错误操作、或显示的结可疑、或通过检定(验证)或其他方式表明有缺陷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加以明显标识,如可能应将其贮存在规定的地方直至修复;修复的仪器设备必须经校准、检定(验证)或检验证明其功能指标已恢复。
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试行)宣贯参考材料华康1总则1.1 本准则为统一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国产品质量法》的规定而制定。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认证与实验室评审管理司于2000年10月24日以质技监函[2000]046号文发布了《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试行),[简称“评审准则”]。
文中明确规定,自2001年12月1日起,对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的计量认证评审实行新的评审准则,原《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技术考核规》(JJG 1021-90)中的评审容和评定方法不再作为计量认证的评审依据。
1.2 准则等同采用国家标准《校准和检验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GB/T 15481-1995的基础上增加了我国有关法律法规与相关文件中对计量认证、审查认可的特殊要求。
1.3 本准则的适用围为:①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的计量认证评审;②依法设置和授权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的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验收)的评审;③其他类型实验室自愿申请计量认证的评审。
1.4 为保持与GB/T 15481-1995 标准文本的一致性,在本准则中将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统称为“实验室”。
2参考文件(略)3定义(略)4组织与管理4.1 实验室应具有明确的法律地位。
其组织和运作方式应保证固定的、临时的和可移动的设施满足本准则的要求。
申请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的实验室一般为独立法人;非独立法人的需经法人授权,能独立承担第三方公证检验,独立对外行文和开展业务活动,有独立的帐目和独立核算。
在这里实验室应具有明确的法律地位的基本含义为—实验室能独立对外行文和开展业务活动,具有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有独立帐目和独立核算,并不等于必需有独立的银行户头和,非独立法人可以使用挂靠单位的银行,但在挂靠单位财务上,必须有独立的帐目和独立进行核算。
计量认证一.概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规定:“为社会提供公正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其计量检定、测试能力和可靠性考核合格。
”此考核称为“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的计量认证”,简称“计量认证”。
计量认证涉及计量、标准化、质量管理以及法律等各个领域的知计量认证一般都分为第一方、第二方、第三方:第一方认证: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自身进行测试能力的自我评价或鉴定;第二方认证:检验机构的用户对提供测试服务的质量确认;第三方认证:由专门的认证机构站在第三方公正立场,对检验机构的测试能力进行考核,就是通常所称的既计量认证。
二.术语1.计量(measurement)是用法制和技术手段保证单位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的测量。
2.认证(accredidation)是甄别合格和任命之意。
3.标准化(standardization)1993年我国颁布的国家标准GB3935.1-83标准化基本术语中对标准化下的定义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4.质量管理(QualityManagement,QM)是“对确定和达到质量要求所必须的职能和活动的管理”。
它是为保证和提高工作质量所进行的工作调查、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信息反馈等各项工作的总称。
5.计量基准计量基准是国家计量基准器具的简称。
用以复现和保存计量单位量值,经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批准,作为统一全国量值最高依据的计量器具。
6.计量标准计量标准是计量标准器具的简称,是指准确度低于计量基准的、用于检定其他计量标准或工作计量器具的计量器具。
它是把计量基准所复现的单位量值逐级传递到工作计量器具以及将测量结果在允许范围内溯源到国家计量基准的重要环节。
7.量值传递量值传递是将计量基准所复现的单位量值,通过计量检定(或其它传递方式),传递给下一等级的计量标准,并依次逐级传递到工作计量器具,以保证被测对象的量值准确可靠,这一过程称之为量值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