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美术下册画中的线条(课堂PPT)
- 格式:ppt
- 大小:2.55 MB
- 文档页数:6
课题:会动的线条教材分析:《会动的线条》是人美版美术教材第六册第3课,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
本套教材中,各册都贯穿了线条系列的内容,“会动的线条”是这册中线条系列的一个内容。
首先,从题目上力图抓住学生了解线条的表现力,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体验怎样使线条更能动起来的游戏般的学习活动中,对美术造型活动产生兴趣。
学情分析:线条是绘画造型的基本元素,其表象学生可以理解,但从绘画的角度去说明,特别是对线条的动感的感受,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会有些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生活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在找、看、听、画中一步一步引导学生,逐渐理解和体会线的知识与美感,把学习从枯燥的讲解中带到有趣的世界中。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体验、感受、了解哪些线条能表现出动感,感悟线的表现力,培养学生线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提高审美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活动,培养学生对线造型活动的兴趣和热爱美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探究活动,了解哪些线条能表现出动感,学习运用线条表现动感。
教学难点:利用线的动感的表现及疏密的组织来绘画。
教学准备:课件、画纸、绘画工具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有趣的视频,请大家仔细观看!(播放线条的视频短片)2、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段视频的特别之处?它是用什么来表现的呢?线条有什么特点?(学生交流:都是线条,在动)3、视频中的线条在不断变化、动感十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会动的线条》。
(课题出示)设计意图:运用一段生动有趣的视频欣赏进行导入,直观的教学手段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感官,也创设了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感受线条的变化,从而引出课题。
二、巧设游戏,欣赏探究(一)感受会动的线1、出示马远的作品《秋水回波》和《黄河逆流》,这两幅作品都是表现河水,但是感觉一样吗?为什么?(交流)2、线条的疏密、粗细、曲线弧度不一样,画面的动感也不一样。
教案标题:第2课画中的线条(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三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线条在绘画中的重要性,认识不同类型的线条及其表现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进行绘画创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 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线条的概念及分类2. 线条的表现力3. 线条在绘画中的应用4. 线条绘画创作实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线条的概念、分类及表现力,线条在绘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线条进行绘画创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线条的概念、分类及表现力。
2. 演示法:展示线条在绘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3. 练习法:学生进行线条绘画创作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线条绘画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线条绘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线条在绘画中的作用。
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讲授新课(15分钟)(1)线条的概念及分类教师讲解线条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线条的分类,如直线、曲线、粗线、细线等。
(2)线条的表现力教师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线条,让学生感受线条的表现力,如力量感、速度感、轻盈感等。
(3)线条在绘画中的应用教师展示线条在绘画中的具体应用,如勾勒轮廓、表现质感、营造氛围等。
3. 演示与练习(20分钟)(1)教师演示线条绘画创作过程,讲解绘画技巧。
(2)学生进行线条绘画创作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4. 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1)学生展示自己的线条绘画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教师组织学生评价作品,从线条的运用、表现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5. 总结与拓展(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线条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线条进行绘画创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六、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练习情况,了解学生对线条绘画的兴趣和掌握程度。
新人美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美术第3课(会动的线条)教案教学设计设计理念:通过本课的学习,援助学生了解线条的表现力,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尝试怎样使线条能动起来的游戏般的学习活动中,对美术造型活动产生兴趣,教材中既有古代敦煌壁画,又有现代雕塑,摄影作品,既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使这一课教材内容表达丰富的文化内涵。
教学目标:1.显性目标:通过观察、体验、感受,了解哪类线条能表现出动感,感想线的表现力,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和制造能力。
2.隐性目标: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通过观赏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以及对线条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观赏,了解哪些线条能表现出动感,学习如何运用纤小表现动感。
教学难点:线的动感的表现及疏密的组织。
教学打算:画纸、水彩笔,彩带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问:谁能让自己的彩带动起来?动起来时候是什么样的线?曲线谁能表现彩带动起来的线?二、探究活动观察教材雕塑作品,问你有什么感受?艺术家常用这类线条表现动感。
观察其他作品,问哪些线条给你飞翔的感觉,看看敦煌石窟中的许多壁画,看看它们如何用线表现出飞翔的动感。
小组同学一起商量,小组之间进行交流。
教师利用教材中的学生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如何使画面中的线条既有动感又具有美感。
三、学生动手实践,教师逐个辅导四、作业展评,课堂总结本课的线带给我们不同感受,以后的美术学习中,我们常常接触到它,让它成为我们的朋友,帮我们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
教学后记:本课对于线条深刻的了解与刻画,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感受,了解哪类线条能表现出动感,感想线的表现力,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和制造能力。
会动的线条教材分析:通过本课的学习,援助学生了解线条的表现力,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尝试怎样使线条能动起来的游戏般的学习活动中,对美术造型活动产生兴趣,教材中既有古代敦煌壁画,又有现代雕塑,摄影作品,既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使这一课教材内容表达丰富的文化内涵。
湘版美术教材三年级下册第7课《线的秘密》课例宜昌市伍家岗小学张咏梅教材分析:本课选自湘版美术教材三年级下册第7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也是线条系列的一部分。
本课的教学活动,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该领域后期几课关于线条的设计、色彩、应用的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课采用线条绘画的表现方法,其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体验线造型带给人美感的同时,了解、体验、感悟线条的艺术特点及其美感。
线条是视觉艺术中最基本的语言,也是最简单也最直接用于表现形象的绘画手段,是最简单也最丰富,最古老也最久长的一种的文化艺术产物,是人类寻觅到的最能表达精神世界的方式之一。
本课的线描作品体现了装饰画所具有的简洁、鲜明、和谐、统一的风格,也具有秩序化、夸张变化的艺术个性。
线条所具有的粗细、曲直、长短、疏密、组合的特点,使得线描装饰画与其它绘画不同,它偏重表现形式的装饰性和形式美感,以排列和组合的方式,给人以简洁、明快、强烈的艺术美感。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很符合他们的艺术感受和艺术表达能力的。
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评析、欣赏,了解线条的特点,感受线描的形式美感。
2.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能用富于变化的线条创作一副装饰画。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线条的特点及表现方法。
难点:如何表现出线描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绘画材料、作品若干幅及相关材料和工具。
教学过程:一、创境导入,认定目标1.教师出示自然景色图片,请同学们直观感受自然景观,积累视觉感受,顺势揭示主题:线的秘密。
(板书)(图1、图2、图3、图4)/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D7%D4%C8%BB%B7%E7%B E%B0&in=18708&cl=2&lm=-1&pn=25&rn=1&di=5670623250&ln=2000&fr=&fmq=&ic=&s=0&se=&sme=0&tab=&w idth=&height=&face=&is=&istype=2#pn65&-1/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D7%D4%C8%BB%B7%E7%B E%B0&in=7030&cl=2&lm=-1&pn=166&rn=1&di=9910538730&ln=2000&fr=&fmq=&ic=&s=0&se=&sme=0&tab=&w idth=&height=&face=&is=&istype=2/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CA%F7%D2%B6&in=28980 &cl=2&lm=-1&pn=7&rn=1&di=14830724703&ln=2000&fr=&fmq=&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 t=&face=0&is=&istype=22.课件展示几组线绘画作品,由感性提升到理性认识,感知线的艺术性和线作品的美感。
课题:人民美术出版社三年级下册第3课《会动的线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线条的变化对动感的影响,掌握用线条表现动感的方法,创作一幅有动感的画。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感受、体验的过程中,通过对比,探究用线条表现动感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线条的魅力,促进学生学习线条造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线条的粗细、疏密等变化对动感的影响。
教学难点:掌握用线条表现动感的方法,能够有目的地运用线条表现动感。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微课、平板及绘图工具。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会动的线条粗细疏密方向学情分析:通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对线条已有了初步的认知,能够辨别不同种类的线条,知道线条有长短、粗细以及排列的疏密等变化及初步了解到不同线条能够带给人不同的感受。
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并没有将所学过的线条知识应用到绘画创作中,大部分还是以前僵硬、拘谨的线条,因此,要引导学生探究、发现线条的变化对画面动感产生的影响,从而掌握并运用让线条为自己画面服务的方法。
调动学生情绪,鼓励学生大胆甚至夸张地运用线条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感受造型表现活动的乐趣。
效果分析:从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来看,《会动的线条》这节课较好地完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欣赏敦煌320窟壁画及微课视频与学生作品,感知线条的粗细、疏密、方向、对动感的影响,并能有目的的让线条为自己的画面服务。
但可能由于时间原因,在开拓思维方面需加深引导,只有更好的发散学生思维才能为后面学生的创作奠定坚实基础。
课程后半段学生过于拘谨,应积极调动学生的情绪,鼓励学生大胆甚至夸张地运用线条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让学生们更好的感受造型表现活动的乐趣。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在《我们身边的线条》一课中,引导学生发现并关注身边不同类型的线条;通过《会变的线条》一课,学生了解线条除了种类、长短、粗细等丰富的变化外,组织线条时还有疏密的变化,并尝试通过线条的丰富变化营造出美感; 再到《画中的线条》一课,了解了不同画家笔下,不同绘画作品中不同风格的线条。
《长长的线》美术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线条的魅力》,详细内容为章节《长长的线》。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线条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掌握运用线条表现画面节奏和情感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线条的种类和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2. 使学生掌握线条的表现手法,能够运用线条进行创意绘画。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运用线条进行美术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表现画面的节奏和情感。
教学重点:线条的种类、特点以及表现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示范作品。
学生准备:绘画纸、铅笔、彩色铅笔、水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含有丰富线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他们对线条的兴趣。
2. 新课内容:(1)介绍线条的种类和特点,如直线、曲线、粗线、细线等。
(2)讲解线条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如表现画面节奏、情感等。
(3)示范线条绘画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所学线条知识,进行创意绘画。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展示与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线条的种类和特点2. 线条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3. 线条绘画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线条表现一幅富有节奏和情感的画作。
2. 答案要点:画面线条丰富、有节奏感、能表达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线条知识的情况,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线条的运用,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线条,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2. 教学目标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性。
人美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下册《第2课画中的线条》教学设计 (3)一. 教材分析《第2课画中的线条》是人美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线条的种类、特点和运用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线条的示例,以及运用线条进行创作的步骤和技巧。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线条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但他们对于线条的运用和创造能力还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也需要进一步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线条的种类、特点和运用方法,能运用线条进行创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和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线条的种类、特点和运用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进行创作,以及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线条的运用方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线条的特点和技巧。
3.实践法: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运用线条进行创作,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交流法:学生之间进行作品展示和评价,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PPT、画具、作品示例等。
2.学生准备:画具、笔记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线条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线条的种类和特点,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感受线条的美。
3.操练(15分钟)教师示范线条的运用方法,并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运用线条进行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4.巩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和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案标题:《画中的线条》课程:美术年级:三年级下册时间:2023-2024学年教材:《美术》三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线条的基本概念,掌握线条的基本表现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线条,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1. 线条的基本概念和表现方法。
2. 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线条的观察和表现。
2. 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学素材、画纸、画笔等。
2. 学生准备:画纸、画笔、彩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幅画作,引导学生观察画中的线条。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线条,教师总结线条的特点。
3. 教师简要介绍线条的基本概念,引发学生对线条的兴趣。
二、基本概念与表现方法(10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线条的基本概念,如直线、曲线、粗线、细线等。
2. 教师演示线条的基本表现方法,如勾勒、填充、交叉等。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线条的表现方法。
三、观察与创作(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幅画作,引导学生观察画中的线条,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线条,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3. 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线条,进行自己的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3. 学生互评,选出最佳作品,教师总结评价。
五、拓展延伸(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线条,如建筑、自然景观等。
2. 学生分享生活中的线条,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3. 学生尝试用线条描绘生活中的场景,教师巡回指导。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线条的基本概念和表现方法。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用线条描绘一个自己喜欢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