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美术课件爷爷奶奶浙美版
- 格式:ppt
- 大小:8.08 MB
- 文档页数:16
《爷爷奶奶》(三年级浙人美版美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观察爷爷奶奶的外貌特征,包括面部皱纹、头发颜色和质地、体态等,了解老年人的身体特点。
掌握用绘画或手工等形式表现爷爷奶奶形象的方法,能够通过表情、服饰、动作等细节描绘出爷爷奶奶的个性和生活状态。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回忆、观察、讨论、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现力。
在创作过程中,提高学生对人物造型的把握能力,以及运用不同材料和表现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爷爷奶奶的敬爱之情,增进家庭亲情观念,引导学生关注老年人的生活和情感。
让学生在艺术创作中体验到乐趣,传承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深入理解爷爷奶奶辈的外貌和精神特征,准确捕捉他们的典型形象元素,如慈祥的笑容、眼角的皱纹、满头的银发等。
学会运用各种艺术表现手法(绘画、手工拼贴等)来展现爷爷奶奶在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姿态和情感,突出人物的个性。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突破表面形象的描绘,深入挖掘爷爷奶奶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世界,并将其融入到作品中,使作品富有情感深度。
在创作过程中,如何协调好人物主体与背景、细节与整体的关系,避免画面杂乱或单调,同时体现出爷爷奶奶的亲切形象。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欣赏教学法、讨论法、实践法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爷爷奶奶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制作PPT,内容涵盖不同场景下爷爷奶奶的生活照(如在家休闲、带孩子、参加活动等)、不同风格的以老年人为主题的艺术作品。
绘画工具,如水彩笔、油画棒、画纸、彩色铅笔等;手工材料,如彩色卡纸、剪刀、胶水、旧照片等,用于示范。
2.学生准备绘画工具或手工材料(可根据自己的创作选择)。
自己与爷爷奶奶的合影或回忆中爷爷奶奶的形象特点。
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5分钟)1.教师播放一段温馨的音乐,同时展示一组爷爷奶奶与孙子孙女相处的图片,画面中有爷爷奶奶给孩子讲故事、陪孩子玩耍、接送孩子上学等场景,充满亲情氛围。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7课《爷爷奶奶》浙美版一. 教材分析《爷爷奶奶》这一课是三年级下册的美术课程,属于浙美版教材。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爷爷奶奶的外貌特征和服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技巧。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描绘爷爷奶奶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他们能够运用简单的线条和颜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但是,对于描绘人物的形象和特征,部分学生可能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爷爷奶奶的外貌特征和服饰,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绘画技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爷爷奶奶的外貌特征和服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对爷爷奶奶的关爱和敬爱之情。
3.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掌握描绘爷爷奶奶的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爷爷奶奶的外貌特征和服饰,以及如何处理画面中的线条和颜色。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爷爷奶奶的外貌特征和服饰,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讲解描绘爷爷奶奶的方法和技巧。
3.练习法:学生通过实践,巩固所学知识和技巧。
4.讨论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爷爷奶奶的图片和案例,用于展示和讲解。
2.学生准备绘画用品,如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课的主题《爷爷奶奶》,并提问:“你们知道爷爷奶奶的外貌特征和服饰吗?他们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准备好的爷爷奶奶的图片和案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爷爷奶奶的外貌特征和服饰。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爷爷奶奶的表情和神态,以及服饰的细节。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如何描绘爷爷奶奶的外貌特征和服饰,讲解绘画的技巧和方法。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反思-第7课爷爷奶奶|浙美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爷爷奶奶的形象特点,学会用线条和色彩表现人物特征。
2. 培养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对爷爷奶奶的敬爱之情,增强家庭情感。
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教学内容1. 爷爷奶奶的形象特点:白发、皱纹、慈祥的笑容等。
2. 线条和色彩的运用:如何用线条表现爷爷奶奶的形象,如何用色彩表现爷爷奶奶的情感。
3. 创作方法:观察、想象、表现。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爷爷奶奶的形象特点。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美术语言表达对爷爷奶奶的情感。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爷爷奶奶的图片、画纸、画笔、颜料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等。
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爷爷奶奶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形象特点。
2. 新课:讲解线条和色彩的运用方法,示范如何用线条和色彩表现爷爷奶奶的形象。
3. 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独立创作一幅关于爷爷奶奶的画作。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如何运用美术语言表达对爷爷奶奶的情感。
板书设计1. 爷爷奶奶2. 重点内容:爷爷奶奶的形象特点、线条和色彩的运用方法、创作方法。
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创作一幅关于爷爷奶奶的画作,要求运用所学的线条和色彩表现爷爷奶奶的形象特点。
2. 作业要求:构图合理、线条流畅、色彩丰富。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讲解、练习、展示与评价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用线条和色彩表现爷爷奶奶形象的方法。
在创作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美术语言表达对爷爷奶奶的敬爱之情。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对爷爷奶奶的形象特点掌握不够准确,部分学生在色彩运用上较为单一。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更多的指导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爷爷奶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爷爷奶奶的造型特点与美感特征,初步掌握油印版画的基本技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照片、绘画、直观印刻等观察、欣赏、实践活动,感受爷爷奶奶的脸部造型和美感特征,体验版画的独特韵味,并尝试运用油印版画的形式刻画自己的爷爷或奶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版画的独特艺术魅力,感悟爷爷奶奶与我之间的亲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感知爷爷奶奶脸部造型特征和神情,用油印版画刻印进行黑、白、灰表现。
难点:用点、线、面表现爷爷奶奶的外貌特征。
三、教学准备师:课件、吹塑板、白纸、示范画、黑色印泥等工具。
生:爷爷奶奶的照片、铅笔、吹塑板、黑色印泥四、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让学生猜一猜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块吹塑板,你们猜猜上面画了什么?生:学生猜师:看样子有点难,我请一个同学来揭晓答案,好,我请这位同学来玩一个游戏,看看板上究竟画了什么?请同学们,耐心等待。
生:用黑色印泥涂色,再用白色纸张拓印,拓印出一幅老人画像。
师:唉,这是一幅什么图画啊?生:老人像师:是一幅老人画像,也是一幅吹塑纸版画,同学们想不想用这种版画的形式,画画自己的爷爷奶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爷爷奶奶》这一课。
(出示课题板书)二:回忆自己的爷爷奶奶1、谈话、欣赏分析老人特征师: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会为我们提供宝贵的经验。
作为子孙的我们也会经常聚在一起聊天。
同学们是不是也经常跟爷爷奶奶一起聊天?那谁来分享一下,跟爷爷奶奶相处过程中发生的最暖心的事?生:(分享暖心的事)师:原来同学们的爷爷奶奶都这么好,都把你们当成了宝贝,无时无刻把你们捧在手心。
在跟爷爷奶奶相处过程中,有仔细观察过爷爷奶奶的长相和特征吗?哪一位同学来描述下呢?生:五官(眼睛变小,牙齿脱落了)皮肤(变皱)形态(背弯了,动作缓慢)(出示板书)师:哦......刚刚通过同学们的描述,我们发现老人的五官特征,皮肤形态发生了变化。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7课爷爷奶奶丨浙美版(2012)教学内容本课为三年级下册美术第7课,主题为“爷爷奶奶”。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爷爷奶奶的形象特点,学习描绘爷爷奶奶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对长辈的尊重和关爱之情。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爷爷奶奶的形象特点,学会用线条和色彩表现爷爷奶奶的形象。
2. 培养学生对长辈的尊重和关爱之情,增强家庭观念。
3. 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1. 爷爷奶奶的形象特点和表现方法。
2. 线条和色彩的运用。
3. 学生对长辈的情感表达。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爷爷奶奶的图片、绘画示范作品等教具。
2. 学生准备绘画纸张、铅笔、彩色铅笔、水彩笔等学具。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爷爷奶奶,激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新课内容:教师讲解爷爷奶奶的形象特点,展示绘画示范作品,引导学生学习描绘爷爷奶奶的方法和技巧。
3. 练习: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绘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的进步和创作。
5. 总结:教师对本课进行总结,强调尊重和关爱长辈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爷爷奶奶2. 重点内容:爷爷奶奶的形象特点、描绘方法和技巧3.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内容、练习、展示与评价、总结作业设计1. 学生回家后,观察自己的爷爷奶奶,用绘画的方式表现他们的形象。
2.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家人,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感受。
课后反思本课通过描绘爷爷奶奶的形象,培养了学生对长辈的尊重和关爱之情,提高了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鼓励学生的创作和表达,同时注重评价和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详细补充和说明爷爷奶奶的形象特点和表现方法在描绘爷爷奶奶时,学生需要观察并捕捉到老年人特有的形象特点,如皱纹、白发、微驼的背等。
这些特征不仅体现了年龄,也蕴含着岁月的智慧和生活的沧桑。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7 爷爷奶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学会用线条和色彩表现爷爷奶奶的形象特征,培养细致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学生能够掌握描绘爷爷奶奶的基本方法,提高绘画技巧。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长辈的尊敬和热爱之情,激发他们对家庭生活的关注和热爱。
教学内容1. 爷爷奶奶的形象特征:介绍爷爷奶奶的面容、发型、身形等特征,引导学生观察并描绘。
2. 线条与色彩的应用:教授如何用线条表现爷爷奶奶的轮廓和细节,以及如何运用色彩表达光影和质感。
3. 创意表现: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添加背景或细节,使作品更具个性和故事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会观察并描绘爷爷奶奶的形象特征,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人物。
2. 难点:如何准确把握爷爷奶奶的形象特点,以及如何运用绘画技巧表现光影和质感。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爷爷奶奶的图片、PPT、绘画示范视频。
2. 学具:素描纸、铅笔、彩色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爷爷奶奶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分享他们对爷爷奶奶的印象和感受。
2. 新授:介绍爷爷奶奶的形象特征,教授线条和色彩的应用技巧,并进行示范。
3. 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幅描绘爷爷奶奶的画作。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反馈和建议。
5. 总结:回顾本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和描绘家人。
板书设计1. 爷爷奶奶2. 关键词:形象特征、线条、色彩、观察、描绘3. 步骤:观察、描绘、上色、完善作业设计1. 必做题:完成一幅描绘爷爷奶奶的画作,要求运用所学线条和色彩技巧。
2. 选做题:为作品添加背景或细节,使其更具个性和故事性。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学生掌握了描绘爷爷奶奶的基本方法,提高了绘画技巧。
在作品展示和评价环节,学生积极参与,相互学习,展现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浙美版三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小学美术第六册教材分析及教学计划本册教材分析:浙美版第6册实验教材的编写,以国家一系列有关教改的文件为指针、依据,打破过去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材体系结构,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人文性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和美术教材新体系。
本教材的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三年级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
全册共有15课,分为时代新貌、校园生活、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创造天地、艺术瑰宝六个单元,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4个学习领域,其中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占有较大比重,欣赏•评述有专题欣赏,但大多随堂教学,因而均分配在各课之中。
本册教学内容中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是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排列的。
渐进关系如下:“造型•表现”课内容安排一般为:欣赏→观察写生或记忆画→制作或想象画;“设计•应用”课内容安排一般为欣赏→分析→局部设计→整体设计。
本册单元及课节教学内容中,人文教学内容也有一定的递进关系,如:《家乡的桥》一课中按欣赏了解家乡古代的桥→现代的桥→未来的桥。
本册单元及课节教学内容除递进关系之外,也有并列的内容,如《家乡的桥》与《新老厨房》、《我的喜怒哀乐》与《幽默大师》、《照猫画虎》与《我爱大熊猫》等。
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时,课序可以根据季节、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做一定的调整。
序号课题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首页图版.以强烈的视觉形式来展示青铜工艺品,使学生获得一种视觉上的体验,并进一步直观地了解青铜工艺的造型特色与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