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死猪的解剖步骤
- 格式:ppt
- 大小:5.17 MB
- 文档页数:6
福利来了!猪的病例解剖步骤详解(附教授现场解剖视
频)
猪的肠道疾病--尸体解剖检查步骤
By:Kent J. Schwartz, DVM MS
Pharmacia & Upjohn Company
★准备工作
★呼吸道的检查
★心和肺的检查
★腹腔器官的检查
★脑的检查
★鼻甲骨的检查
★鉴别诊断肠炎的简单实验
★鉴别诊断肠炎的简单试纸
★鉴别诊断肠炎的简单实验
现场:猪的解剖操作方法
台湾国立屏东科技大学兽医学院的张聪州教授,人称“亚洲第一刀”,到河南某种猪场做指导。
各大厂的场长技术员聚齐,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观摩和聆听张教授的解剖讲解和结果分析!
本文综合自网络,仅供参考。
猪病的病理剖检诊断(一)体剖检概述(二)尸体的变化(三)产体剖检的注意事项(四)病料的采集、保存和运送(五)产体剖检的顺序及检查方法(六)体剖检的诊断方法(一)体剖检概述尸体剖检就是运用病理解剖学的知识,通过检查尸体的病理变化,获得诊断疾病的依据。
我们在猪病防治的实践中往往可发现急性死亡的病例,有的病猪临床症状表现不明显或不典型,给诊断疾病带来了困难,特别是出现群发性或流行性的疾病时,需要尽快确诊,在实验室诊断条件不完善的情况下,对病猪或病死猪进行病理剖检诊断显得十分必要,它具有方便快速、直接客观等特点,况且有的疾病通过病理剖检, 便可一目了然地确诊。
此外,尸体剖检还常被用来验证病死猪生前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的正确性,对于某些疾病的科学研究、兽医的剖检以及兽医卫生检验等方面都与尸体剖检有密切的关系。
尸体剖检是一门综合的学科,需具备病理生理、病理解剖、传染病及微生物等学科的知识,在进行剖检时对所见的病变应做到全面观察,客观描述,详细记录,然后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推理,从中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病理解剖学诊断,同时还要防止病原的扩散和人为的传播,做好环境的消毒和尸体的无害化处理等工作。
(二)尸体的变化猪死亡后,受体内存在的酶和细菌的作用,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逐渐发生一系列的死后变化,其中包括尸冷、尸僵、尸斑、血液凝固、尸体自溶与腐败。
正确地辨认尸体的变化,可以避免把某些死后变化误认为是生前的病理变化。
1.尸冷猪死亡后由于体内产热过程停止,尸体温度逐渐降至同于外界环境温度的水平。
尸体温度下降的速度,在最初几小时较快,以后逐渐变慢。
通常在室温条件下,平均每小时下降1℃,当外界温度低、尸体消瘦时,尸冷可能发生快些。
了解或测定尸冷有助于确定死亡的时间。
2. 尸僵猪死后几个小时(一般3~6个小时),即从头部开始,各部位的肌肉痉挛性收缩而变为僵硬,各关节不能屈伸,尸体固定成一定的姿态,这种现象称为尸僵。
尸僵发生的顺序是头、颈、前肢、躯干和后股,至10~24小时发展完全, 在死后24~48小时尸僵按原来顺序开始消失,肌肉变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病理解剖实习学院:动物医学院专业:动物医学班级:动医083班姓名:林慧慧学号:16108077猪的尸体剖检术式猪的剖检术式基本上与大家畜的剖检相同,现仅就不同点加以说明。
1.方法1.1剥皮与卧位剖检猪的尸体,剥皮的方法基本与大家畜大同小异。
但一般不剥皮,尤其是对患传染性疾病的猪或体格小的猪更是如此。
尸体卧位,通常取仰卧。
先切断左右肩胛骨和大腿内侧的肌肉以及髋关节的关节囊和圆韧带,然后用力向外侧按压,使四肢摊开即可。
1.2腹腔的剖开和腹腔脏器的采出从剑状软骨后方沿白线由前向后,直至耻骨联合作一切线。
接着再从剑状软骨沿左右两侧肋弓后缘至腰椎横突作第二、第三切线。
然后使其切线成两个楔形的腹壁向两侧翻开,便可露出腹腔器官。
此时可见,结肠椎体位于腹腔后三分之二稍偏右方,盲肠位于左腰部,其盲端位于骨盆。
小肠位于腹腔的左前方和右后方。
在胃与结肠之间为网膜。
腹腔脏器的采出:可先取出脾脏的网膜,再依次为空肠、回肠、大肠、胃和十二指肠等。
脾脏和网膜的采出:在左季肋部可见到脾脏。
提起脾脏切断网膜与其他联系后,即可将脾脏与网膜一并才出。
空肠和回肠的采出:把结肠椎体向右侧牵引,盲肠拉向左侧,显露出回盲韧带和回肠,在离盲肠约15cm处做双重结扎并从中间剪断肠管。
然后握住回肠断端用刀切离回肠,空肠上附着的肠系膜,直至十二指肠曲,在空肠起始部做双重结扎,并从中间切断取出空肠和回肠。
大肠的采出:在腹盆腔口分离出直肠,将其中的粪便挤向前方作一结扎,并在结扎的后方剪断直肠。
然后从直肠断端开始,向前方切离肠系膜直至前肠系膜根部。
再分离结肠与十二指肠、胰腺之间的联系,切断前肠系膜根部的血管、神经和结缔组织,以及结肠与背部的联系,便可取出大肠。
关于胃和十二指肠、肾脏、肾上腺、胰脏和肝脏的采出方法与马骡的相同。
1.3胸腔的剖开和胸腔脏器的采出胸腔的剖开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从两侧最后肋骨的最高点至第一肋骨的中央部作两条锯线,再用刀切断横膈附着部、心包、纵膈与胸骨间的联系,除去锯下的胸壁,即露出胸腔。
(图文解说)最详细的病死猪解剖操作程序每种猪病的确诊必须经过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实验室诊断等综合判断才能确诊,其中尸体剖检是确诊中很重要的一关,大部分养殖场的兽医人员都是通过剖检变化而确诊的,虽然没有经过实验室诊断就确诊是很不科学的,但由于实验室诊断要求的较高一般养殖场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而将病死猪送到外面去检验又延误了治疗时机,所以病死猪的尸体剖检就成了确诊疾病的重要依据。
一,主要器具1.手术刀柄及手术刀片2.手术锯,尖刀3.剪刀、钳子、镊子4.消毒液、肥皂5.手术手套、围裙或工作服6.10%福尔马林(组织学样品保存),甘油磷酸缓冲溶液(病毒学样品保存)7.灭菌玻片、棉纤、玻璃瓶(细菌学检查样品保存)二,检查过程(一)、外部检查检查四肢、眼结膜的颜色、皮肤等有无异常,下颌淋巴结是否有肿胀现象等。
如亚急性猪丹毒时,或见到皮肤大小比较一致的方形、菱形或圆形疹块;急性猪瘟,皮肤多有密集的或散在的出血点(或淤血点);口蹄疫时四肢、口腔有水疱;猪疥螨病猪皮肤粗糙有皮屑、背毛脱落、皮肤潮红甚至出血有痂皮;猪链球菌病皮肤有突起的脓包,切开脓包流出淡黄色液体;附红细胞体病时眼结膜黄染。
肛门附近有无粪便污染等。
(二)、固定、剖腹检查脏器1.固定:尸体取背卧位,一般先切断肩胛骨内侧和髋关节周围的肌肉(仅以部分皮肤与躯体相连),将四肢向外侧摊开,以保持尸体仰卧位置。
2. 剖开腹腔:从剑状软骨后方沿腹壁正中线由前向后至耻骨联合切开腹壁,再从剑状软骨沿左右两侧肋骨后缘切开至腰椎横突。
这样,腹壁被切成大小相等的两楔形,将其向两侧分开,腹腔脏器即可全部露出。
剖开腹腔时,应结合进行皮下检查。
看皮下有无出血点、黄染等。
在切开皮肤时需要检查腹股沟浅淋巴结,看有无肿大、出血等异常现象。
3. 腹腔器官的采出与检查:腹腔切开后,须先检查腹腔脏器的位置和有无异物等。
腹腔器官的取出,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胃肠全部取出,先将小肠移向左侧,以暴露直肠, 在骨盆腔中单结扎。
猪的解剖操作方法首先是外表的观察:耳部是否有红点或红斑,皮肤是否有红点红斑,关节是否肿大,蹄部是否有病变,肛门处粪便情况,是否喘气,是否消瘦等猪的大致情况。
后半区严重败血尾部坏死、股部皮肤和脚部皮肤有红斑耳尖坏死解剖大致分三刀:一、第一刀从腋下开始上至下颌中至中线下至股部髋臼窝,剥开皮肤暴露下颌淋巴结,唾液腺,腹股沟淋巴结1、下颌淋巴结:一般猪有炎症该淋巴结都会有病变。
下颌淋巴结严重出血2、腹股沟淋巴结:生殖系统、腹腔各器官病变,也包括全身性疾病。
腹股沟淋巴结出血3、唾液腺:颜色。
二、第二刀从最后肋骨剪开,暴露腹腔观察腹水(颜色,量的多少)腹水过多三、第三刀从后向前由肋软骨处切开,按压肋骨暴露胸腔观察胸水(颜色,量的多少,有无渗出)胸胸水过多整体打开完毕,开始观察各个器官1、心包:是否与其他脏器粘连,表面有无覆盖物,透明与否。
2、心包腔:靠近心尖剪一小口,观察心包液有无增多、变性;心包膜是否变厚等。
3、心脏:是否出现绒毛心(副猪嗜血杆菌),表面是否有出血点.打开心脏:观察心内膜、乳头肌、心肌有无白色条带(白肌病)、心肌的厚薄、心室心房的大小等。
4、肋骨:切下一根肋骨,看软骨部位是不是有链珠样生长(十分常见称“骨软症”),找到骨头头四十五度切开看生长板的大小(生长板较小的营养不良,思考原因)。
最后折断听声音,脆的正常,不脆的有营养问题,钙磷比例不对或是腹泻导致的.5、剥离胃肠摘下脾脏:a、脾脏的大小b、周围有无梗死(有梗死的可能为潜伏慢性猪瘟)c、有无出血点。
表面有出血点6、肝脏:大小,是否水肿(看肝脏边缘是否有锐性),有无出血点,有无白点(可能为沙门氏菌、弓形虫、伪狂犬感染);每叶肝脏划开看胆管周围是否有白色(有的话百分之九十为中华肝吸虫);最后切开胆囊,看内粘膜是否有溃疡活变黑(黑色斑点为沙门氏菌感染)。
7、肺脏:肺脏的大小,是否水肿,是否肉变,有无伪膜(是否光滑).肺脏肉变8、肾脏、肾上腺:肾脏表面是否存在针尖状的红点(布满出血点又叫麻雀蛋肾,可能为猪瘟),白色斑点(钩端螺旋体),肾盂是否化脓,肾小体是否出血。
猪尸体解剖的注意事项及解剖步骤(一)、病理解剖的意义1、当前影响猪生产的疾病越趋复杂,及时诊断疾病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是保护养殖场利益的重要内容。
2、实验室诊断需要时间,在需要立即诊断该疾病流行时剖检有时会争取到治疗机会。
3、结合流行病学的调查、临床诊断和病理解剖,能在现场对疾病做出初步的诊断,并立即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中断疾病的进一步蔓延,将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4、病理解剖是疾病诊断中仅次于实验室检验的重要手段,也是实验室检验前必须采取的步骤。
(二)病理解剖的注意事项1.在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诊断的基础上,决定是否需要病理解剖2.病理解剖必须得到场方的同意3.病理解剖必须做好个人防护4.病理解剖的地点远离养殖场所,且便于清理、消毒5.病理解剖必须作记录(使用智能手机拍照即可)6.如需要进一步实验室化验,准备好病料包装和保存设施7.病理解剖必须按部就班全面观察,切不可凭片面的观察结果做出判断8.病理过程没有完全表现,但已经屠宰了的猪,以及死亡时间超过6h,出现尸斑的猪,均不宜做病理解剖(三)、病理解剖步骤1、调查及登记剖检之前应对尸体的来源、死前的临诊症状与治疗情况,死亡时间、性别、年龄、营养状况进行调查、询问,并进行一般登记。
2、体表及皮下组织检查2.1检査天然孔和外露黏膜,如口、鼻、肛门及生殖道有无分泌物或排泄物。
2.2体表检査时,可先通过被毛的光泽、肌肉的丰满度及皮下脂肪蓄积状况对猪体的营养状况作出判断.分为良好、中等或不良三等。
也可根据脊柱、骨骼外角、坐骨结节等是否显著突出对营养状况作出判断。
在观察营养状况的同时,应注意体表皮肤有无充血、出血、溃疡、外伤、脓肿,以及皮下有无水肿和气肿变化。
2.3体表检査完毕,将猪体四肢及腹部朝上放为背卧。
在切开肌肉摊开四肢时,可对体表淋巴结进行检査,观察其有否充血肿大,切面有无水肿、出血、坏死等病变,同时检査公猪的阴囊、母猪的乳房有无变异。
3、腹腔器官的剖检3.1沿腹中线节开腹壁时,为防划破内脏,最好先将腹壁切一小口,伸进左手食指与中指,手心向上用指关节下压内脏,将刀刃向上插于两指间徐徐切开腹壁。
病死猪尸体外观检查和解剖检查作者:贡媛媛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2015年第10期贡媛媛(江苏省丰县畜牧兽医站 221700)摘要:病死猪尸体的外观检查是兽医临诊的先期步骤,可以初诊疾病。
解剖检查是问诊、巡诊和临床观察诊断的补充。
剖检应做好解剖前的准备,按照临床剖检的顺序进行,注意观察重要的病理表现,为诊断提供依据。
关键词:猪;尸体;外观检查;解剖检查1 病死猪尸体的外观检查1.1 弹性猪尸体体表弹性优劣反映猪在发病过程中是否脱水,是否患有寄生虫病,以及死亡时间的长短。
1.2僵尸状态猪在死亡2小时以后开始僵尸,6小时完成僵尸的全部过程。
超过6小时仍然僵尸不全的,应怀疑炭疽、一氧化碳中毒、亚硝酸盐中毒等,应结合尸体的颜色、出血等方面情况进行判断。
1.3 天然孔出血情况尸体鼻孔和口唇有血污的,表明死前鼻孑L出血或口腔出血;肛门出血,见于直肠的出血性病变,尿道口出血的母猪多数为阴道损伤,公猪多见于尿道的出血性病变。
眼、耳道出血极其少见,同其他天然孔出血同时发生,伴发僵尸不全的多数为炭疽病例。
1.4 五官变化眼、耳、鼻、口(包括唇和牙龈)、舌的变化是不同疾病表现的窗口,应仔细观察。
眼结膜和眼睑的颜色红肿,提示发热、体内急性炎症性病变;玫瑰红,则提示心脏功能异常,尤其是心房扩展无力,外周血液回流不畅、组织间动静脉血的交换受阻;苍白,提示心脏搏动无力和出血性疾病,外周组织供血不足;黄色则提示肝脏功能障碍,多数为黄疸型肝炎所致。
目前多数猪场饲养的含有约克夏遗传基因的纯种(生产种猪)、杂交后代(二元母猪、三元商品猪)均为立耳型,其耳根的耳总静脉、耳总动脉同头部呈锐角(前者由于埋藏较浅锐角较小,弯曲度更大),只有心脏搏动正常,其耳廓的颜色才正常,心脏稍有不适尤其是心脏扩展无力时,耳廓组织间的体液交换、血液回流极易受阻,成为心脏或血液循环系统是否健康的指示性器官。
观察猪耳的颜色对于判断心脏收缩扩张机能,判断蓝耳病、猪瘟、圆环病毒、猪肺疫、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副嗜血杆菌、弓形体的感染非常有价值。
病猪尸体解剖技术与常见疾病的病理学诊断徐海军(六安市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实验室)1外部检查在进行尸体解剖之前,应先了解病死猪的流行病学情况、临床症状和治疗效果,观察其天然孔、皮肤、可视黏膜等变化,对病情有个初步诊断,以避免解剖不可解剖的尸体。
猪体表病理变化和可能涉及的疾病见表1。
表1 体表器官病变及可能涉及的疾病2内部检查2.1 皮下检查皮下检查在剥皮过程中进行。
从颈、胸及腹中线切开皮肤,在剥皮的同时检查皮下有无充血、炎症、出血、淤血、水肿以及体表淋巴结的大小、颜色和病理变化。
2.2 固定、剖开腹腔将腹腔器官摘出尸体取背卧位。
一般先切断肩胛骨内侧和髋关节周围的肌肉(仅以部分皮肤与躯体相连),将四肢向外侧摊开以保持尸体仰卧位置。
从剑状软骨后方沿腹壁正中线由前向后至耻骨联合切开腹壁,再从剑状软骨沿左右两侧肋骨后缘切开至腰椎横突。
这样腹壁被切成大小相等的两楔形。
将其向两侧分开,腹腔脏器即可全部露出。
剖开腹腔时应结合进行皮下检查。
看皮下有无出血点、黄染等。
在切开皮肤时需要检查腹股沟浅淋巴结,看有无肿大、出血等异常现象。
腹腔切开后,须先检查腹腔脏器的位置和有无异物、腹腔器官浆膜是否光滑,肠壁有无粘连。
依次摘出肝、脾、胃网膜、胃、十二指肠、小肠、大肠、直肠和肾脏。
分离肠系膜时,要注意观察肠系膜有无出血、水肿及淋巴结变化。
2.3 剖开胸腔将胸腔器官摘出先分离胸壁脂肪和肌肉,检查胸腔压力,切断肋骨与肋软骨结合部,切断肋间肌等软组织,暴露胸腔内器官,检查胸腔和心包有无积液及其性状,胸膜是否光滑,有无粘连。
2.4 口腔和颈部器官的采出剥去颈部和下颌部皮肤后,用刀切断两下颌支内侧和舌连接的肌肉。
左手指伸入下颌间隙,将舌牵出,剪断舌骨,将舌、咽喉、气管一并采出。
看气管有无粘液、出血点等。
扁桃体有无肿大、出血点等。
2.5 颅腔剖开(略)清除头部皮肤和肌肉。
先在两侧眶上突后缘作一横锯线,从此锯线两端经额骨、顶骨侧面至枕嵴外缘作二平行的锯线,再从枕骨大孔两侧作一“V”形锯线与二纵线相连。
猪解剖操作每种猪病的确诊必须经过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实验室诊断等综合判断才能确诊,其中尸体剖检是确诊中很重要的一关,大部分养殖场的兽医人员都是通过剖检变化而确诊的,虽然没有经过实验室诊断就确诊是很不科学的,但由于实验室诊断要求的较高一般养殖场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而将病死猪送到外面去检验又延误了治疗时机,所以病死猪的尸体剖检就成了确诊疾病的重要依据。
一,主要器具1.手术刀柄及手术刀片2.手术锯,尖刀3.剪刀、钳子、镊子4.消毒液、肥皂5.手术手套、围裙或工作服6.10%福尔马林(组织学样品保存),甘油磷酸缓冲溶液(病毒学样品保存)7.灭菌玻片、棉纤、玻璃瓶(细菌学检查样品保存)二,检查过程(一)、外部检查检查四肢、眼结膜的颜色、皮肤等有无异常,下颌淋巴结是否有肿胀现象等。
如亚急性猪丹毒时,或见到皮肤大小比较一致的方形、菱形或圆形疹块;急性猪瘟,皮肤多有密集的或散在的出血点(或淤血点);口蹄疫时四肢、口腔有水疱;猪疥螨病猪皮肤粗糙有皮屑、背毛脱落、皮肤潮红甚至出血有痂皮;猪链球菌病皮肤有突起的脓包,切开脓包流出淡黄色液体;附红细胞体病时眼结膜黄染。
肛门附近有无粪便污染等。
(二)、固定、剖腹检查脏器1.固定:尸体取背卧位,一般先切断肩胛骨内侧和髋关节周围的肌肉(仅以部分皮肤与躯体相连),将四肢向外侧摊开,以保持尸体仰卧位置。
2. 剖开腹腔:从剑状软骨后方沿腹壁正中线由前向后至耻骨联合切开腹壁,再从剑状软骨沿左右两侧肋骨后缘切开至腰椎横突。
这样,腹壁被切成大小相等的两楔形,将其向两侧分开,腹腔脏器即可全部露出。
剖开腹腔时,应结合进行皮下检查。
看皮下有无出血点、黄染等。
在切开皮肤时需要检查腹股沟浅淋巴结,看有无肿大、出血等异常现象。
3. 腹腔器官的采出与检查:腹腔切开后,须先检查腹腔脏器的位置和有无异物等。
腹腔器官的取出,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胃肠全部取出,先将小肠移向左侧,以暴露直肠, 在骨盆腔中单结扎。
浅谈病猪尸体剖检方法古春芝(黑龙江省林甸县畜牧兽医局,黑龙江大庆166300)摘要:猪病虽然种类繁多且多变,但某些特定的临床症状或病理变化能作为病症的指征。
笔者通过对病猪尸体剖检技术阐述,掌握正确剖检技术可以观察各组织、器官的信息性病理变化,是对猪病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正确诊断,以便计划和实施防治措施。
关键词:病猪尸体;组织器官;剖检技术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6)02-0078-01 随着养猪业的发展,猪病的发生率和种类越来越多。
病猪尸体剖检作为经典的诊断技术在兽医临床中仍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且便于现场操作。
经剖检对猪尸体病变的诊查、识别与判断,对猪病进行确定,为猪病防治提供有利依据。
现将病猪尸体剖检的方法简述如下,以供同行和养猪工作者参考。
病猪的剖检方法包括剖检前的准备工作、外部检查和剖检方法。
1 剖检前的准备工作了解猪(死猪)的一般状况:先了解猪群的发病、死亡、饲养管理、免疫注射,以及病死猪的症状、治疗概况等一切有利于诊断的情况。
剖检场地:剖检最好在室内进行。
若因条件所限需在室外剖检时,应选择距猪舍、道路和水源较远,地势高的地方。
剖检前后做好消毒和尸体无害化处理工作,防止病原扩散。
剖检的器械及药品:常用的器械有剥皮刀、解剖刀、大小手术剪、镊子、骨锯、凿子、斧子等。
常用的消毒药有3%来苏儿、0.1%新洁而灭及含氯消毒剂等。
固定液有10%福尔马林溶液、95%酒精。
2 外部检查检查病猪被毛是否光滑、有无脱落;颌下是否水肿;胸、腹和四肢内侧皮肤有无出血点、斑块等病变;耳部、背部皮肤有无坏死、脱落;腿部关节是否肿大;蹄叉、蹄冠、上唇吻突及鼻孔周围有无水泡、糜烂;鼻孔有无分泌物;咽部是否肿大;颜面部有无变形;眼角有无分泌物,颜色及数量如何;眼结膜有无黄染、充血、贫血;齿龈有无出血、溃疡;尾部和肛门周围有无粪污等异常。
3 剖检方法尸体保持背位,切断四肢内侧的所有肌肉和髋关节的圆韧带,平摊在手术台上,再从颈、胸、腹的腹侧切开皮肤。
病死猪尸体外观检查和解剖检查贡媛媛(江苏省丰县畜牧兽医站 221700)摘要:病死猪尸体的外观检查是兽医临诊的先期步骤,可以初诊疾病。
解剖检查是问诊、巡诊和临床观察诊断的补充。
剖检应做好解剖前的准备,按照临床剖检的顺序进行,注意观察重要的病理表现,为诊断提供依据。
关键词:猪;尸体;外观检查;解剖检查1 病死猪尸体的外观检查1.1 弹性猪尸体体表弹性优劣反映猪在发病过程中是否脱水,是否患有寄生虫病,以及死亡时间的长短。
1.2 僵尸状态猪在死亡2小时以后开始僵尸,6小时完成僵尸的全部过程。
超过6小时仍然僵尸不全的,应怀疑炭疽、一氧化碳中毒、亚硝酸盐中毒等,应结合尸体的颜色、出血等方面情况进行判断。
1.3 天然孔出血情况尸体鼻孔和口唇有血污的,表明死前鼻孔出血或口腔出血;肛门出血,见于直肠的出血性病变,尿道口出血的母猪多数为阴道损伤,公猪多见于尿道的出血性病变。
眼、耳道出血极其少见,同其他天然孔出血同时发生,伴发僵尸不全的多数为炭疽病例。
1.4 五官变化眼、耳、鼻、口(包括唇和牙龈)、舌的变化是不同疾病表现的窗口,应仔细观察。
眼结膜和眼睑的颜色红肿,提示发热、体内急性炎症性病变;玫瑰红,则提示心脏功能异常,尤其是心房扩展无力,外周血液回流不畅、组织间动静脉血的交换受阻;苍白,提示心脏搏动无力和出血性疾病,外周组织供血不足;黄色则提示肝脏功能障碍,多数为黄疸型肝炎所致。
目前多数猪场饲养的含有约克夏遗传基因的纯种(生产种猪)、杂交后代(二元母猪、三元商品猪)均为立耳型,其耳根的耳总静脉、耳总动脉同头部呈锐角(前者由于埋藏较浅锐角较小,弯曲度更大),只有心脏搏动正常,其耳廓的颜色才正常,心脏稍有不适尤其是心脏扩展无力时,耳廓组织间的体液交换、血液回流极易受阻,成为心脏或血液循环系统是否健康的指示性器官。
观察猪耳的颜色对于判断心脏收缩扩张机能,判断蓝耳病、猪瘟、圆环病毒、猪肺疫、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副嗜血杆菌、弓形体的感染非常有价值。
病猪解剖⽅法如何判断猪只染了什么病? 从业⼗年的养猪⽼⼿练就了⼀双⽕眼⾦睛,仅凭外观就可以⼤致知道个⼀⼆三。
⽽实验室的技术宅们,则利⽤动辄上百万的⾼精尖检测仪器,对猪只内脏组织切⽚进⾏病理检测得知,这种⽅法,判断的就可谓“精确”⼆字了,不仅知道猪得的什么病,连这病是怎么得的都知道的⼀清⼆楚。
既⽆经验,⼜没资⾦购置昂贵的⾼精尖检测仪器,那怎么办? 嘿嘿,⼩伙⼦,我看你⾻骼惊奇,年纪轻轻就愿意沉下⼼在猪场⼲,是个难得⼀见的养猪奇才! 我这⾥有本《病猪解剖》秘籍,⾥⾯的病猪解剖法对病因确诊的作⽤,虽不敢说能跟实验室⾥的检测仪器⽐,⾄少⽐光看外观就下定论强多了。
我看你我有缘,收你10元,就传授与你,今后猪场的防控就交给你了! 第⼀步外部检查 在进⾏解剖之前,要先了解病猪的临床症状,观察七窍、⽪肤、肛门、可视粘膜等变化情况。
看看与正常健康的猪有什么不⼀样?初步诊断病情,做针对性解剖,可以节省许多时间。
下图是根据众多养猪前辈的解剖经验总结出来的猪体表病理变化和可能涉及的疾病表,可供参考: 表1:猪体表病理变化和可能涉及的疾病 (点击图⽚可放⼤) 摘⾃杨培清、谢应莲《病猪⼫体解剖⽅法与常见疾病诊断》第⼆步内部检查1⽪下检查 解剖的第⼀步就是剥⽪,所以⽪下检查也是第⼀步要做的⼯作。
我们⼀般从颈、胸、腹这条中线切开⽪肤,剥⽪检查⽪下是不是有充⾎、炎症、出⾎、淤⾎、⽔肿,体表淋巴结的⼤⼩、颜⾊和病理变化如何? 2摘出腹腔器官 从剑状软⾻沿腹中线由前向后外切腹腔⾄耻⾻联合前缘,看看腹腔器官浆膜是否光滑,肠壁有没有粘连,再沿肋⾻⼸切开腹壁,曝露全部腹腔脏器,摘出肝、脾、胃⽹膜、胃、⼗⼆指肠、⼩肠、⼤肠、直肠、肾脏。
分离肠系膜时要注意其有⽆出⾎、⽔肿、淋巴结变化。
3摘出胸腔器官 将胸壁脂肪和肌⾁分离,检查胸腔压⼒。
切断肋⾻与肋软⾻结合部,切断肋间肌等软组织,暴露胸腔内器官,检查胸腔和⼼包邮没有积液及其形状,胸膜是否光滑,有⽆粘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