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猪尸体解剖技术和常见疾病的病理学诊断
- 格式:doc
- 大小:84.00 KB
- 文档页数:7
猪病的病理剖检诊断(一)体剖检概述(二)尸体的变化(三)产体剖检的注意事项(四)病料的采集、保存和运送(五)产体剖检的顺序及检查方法(六)体剖检的诊断方法(一)体剖检概述尸体剖检就是运用病理解剖学的知识,通过检查尸体的病理变化,获得诊断疾病的依据。
我们在猪病防治的实践中往往可发现急性死亡的病例,有的病猪临床症状表现不明显或不典型,给诊断疾病带来了困难,特别是出现群发性或流行性的疾病时,需要尽快确诊,在实验室诊断条件不完善的情况下,对病猪或病死猪进行病理剖检诊断显得十分必要,它具有方便快速、直接客观等特点,况且有的疾病通过病理剖检, 便可一目了然地确诊。
此外,尸体剖检还常被用来验证病死猪生前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的正确性,对于某些疾病的科学研究、兽医的剖检以及兽医卫生检验等方面都与尸体剖检有密切的关系。
尸体剖检是一门综合的学科,需具备病理生理、病理解剖、传染病及微生物等学科的知识,在进行剖检时对所见的病变应做到全面观察,客观描述,详细记录,然后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推理,从中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病理解剖学诊断,同时还要防止病原的扩散和人为的传播,做好环境的消毒和尸体的无害化处理等工作。
(二)尸体的变化猪死亡后,受体内存在的酶和细菌的作用,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逐渐发生一系列的死后变化,其中包括尸冷、尸僵、尸斑、血液凝固、尸体自溶与腐败。
正确地辨认尸体的变化,可以避免把某些死后变化误认为是生前的病理变化。
1.尸冷猪死亡后由于体内产热过程停止,尸体温度逐渐降至同于外界环境温度的水平。
尸体温度下降的速度,在最初几小时较快,以后逐渐变慢。
通常在室温条件下,平均每小时下降1℃,当外界温度低、尸体消瘦时,尸冷可能发生快些。
了解或测定尸冷有助于确定死亡的时间。
2. 尸僵猪死后几个小时(一般3~6个小时),即从头部开始,各部位的肌肉痉挛性收缩而变为僵硬,各关节不能屈伸,尸体固定成一定的姿态,这种现象称为尸僵。
尸僵发生的顺序是头、颈、前肢、躯干和后股,至10~24小时发展完全, 在死后24~48小时尸僵按原来顺序开始消失,肌肉变软。
2019年1月下摘 要:诊断猪病最常用的手段就是病理剖检,猪病理剖检是常见猪病诊断的主要依据。
剖检可以观察猪病的病理变化,发病症状结合其流行性特征,就可以做出正确的诊断。
本人结合自身兽医临床实践的经验,摸索出一套猪病诊断以及识别的方法,与各位同仁提供参考,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关键词:猪病诊断;病理剖检;常见病猪病理剖检,观察其病理变化的特征,结合当地当季流行特点以及患猪的发病症状,即可准确额做出诊断结论。
病理剖检是作为猪病诊断常见也是最主要的手段。
1 病理剖检前准备工作以及注意事项病理性剖检前的准备工作,首先准备好相关器械,比如手术刀,医用镊子,手术剪,骨剪,乳胶手套以及消毒药物等等。
需要病料采集,要提前准备好容器用来灭菌。
在进行病理剖检工作的时候,想要找出共同性的病理变化建议大家多剖检几头患病死的猪。
在剖检工作中务,一定要做好被解剖猪的信息登记以及相关记录,猪的品种、猪的性别以及猪的年龄,死亡和剖检日期都需要做好笔录。
病理剖检工作一定要把握好时间,必须在猪死后的六小时以内展开工作。
夏天天气炎热,避免高温导致尸体腐烂影响病理剖检的准确性,建议更要提早进行该项工作。
为了方便观察,剖检工作要选在白天。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剖检地点的选择远离居民区、远离牧场和远离水源。
选择偏远地区避免病原体传播。
剖检工作结束以后,病猪的尸体要及时做好处理工作,焚烧或深埋,使用过的相关器械还有被污染过的地面全面的、彻底的进行消毒处理。
2 病理剖检前的一系列检查工作剖检前对病猪进行检查可以更好地了解猪的发病情况,比如饲养管理状况以及临床症状的表现、当地当季的流行特点等。
检查猪的眼睛,耳朵,皮肤可以初步推断猪死前的营养状况,对于身体健壮,营养状况良好死亡的猪,一般都是急性疾病引发的;对于身体消瘦,营养状况不好死亡的猪,一般是慢性疾病导致的。
对于皮肤有结节,一般来说是肾虫病或者皮肤霉菌病导致的;皮肤水肿,出血、脱毛等大多是外伤、疥螨或水肿病导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病理解剖实习学院:动物医学院专业:动物医学班级:动医083班姓名:林慧慧学号:16108077猪的尸体剖检术式猪的剖检术式基本上与大家畜的剖检相同,现仅就不同点加以说明。
1.方法1.1剥皮与卧位剖检猪的尸体,剥皮的方法基本与大家畜大同小异。
但一般不剥皮,尤其是对患传染性疾病的猪或体格小的猪更是如此。
尸体卧位,通常取仰卧。
先切断左右肩胛骨和大腿内侧的肌肉以及髋关节的关节囊和圆韧带,然后用力向外侧按压,使四肢摊开即可。
1.2腹腔的剖开和腹腔脏器的采出从剑状软骨后方沿白线由前向后,直至耻骨联合作一切线。
接着再从剑状软骨沿左右两侧肋弓后缘至腰椎横突作第二、第三切线。
然后使其切线成两个楔形的腹壁向两侧翻开,便可露出腹腔器官。
此时可见,结肠椎体位于腹腔后三分之二稍偏右方,盲肠位于左腰部,其盲端位于骨盆。
小肠位于腹腔的左前方和右后方。
在胃与结肠之间为网膜。
腹腔脏器的采出:可先取出脾脏的网膜,再依次为空肠、回肠、大肠、胃和十二指肠等。
脾脏和网膜的采出:在左季肋部可见到脾脏。
提起脾脏切断网膜与其他联系后,即可将脾脏与网膜一并才出。
空肠和回肠的采出:把结肠椎体向右侧牵引,盲肠拉向左侧,显露出回盲韧带和回肠,在离盲肠约15cm处做双重结扎并从中间剪断肠管。
然后握住回肠断端用刀切离回肠,空肠上附着的肠系膜,直至十二指肠曲,在空肠起始部做双重结扎,并从中间切断取出空肠和回肠。
大肠的采出:在腹盆腔口分离出直肠,将其中的粪便挤向前方作一结扎,并在结扎的后方剪断直肠。
然后从直肠断端开始,向前方切离肠系膜直至前肠系膜根部。
再分离结肠与十二指肠、胰腺之间的联系,切断前肠系膜根部的血管、神经和结缔组织,以及结肠与背部的联系,便可取出大肠。
关于胃和十二指肠、肾脏、肾上腺、胰脏和肝脏的采出方法与马骡的相同。
1.3胸腔的剖开和胸腔脏器的采出胸腔的剖开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从两侧最后肋骨的最高点至第一肋骨的中央部作两条锯线,再用刀切断横膈附着部、心包、纵膈与胸骨间的联系,除去锯下的胸壁,即露出胸腔。
猪病的病理剖检诊断一.尸体剖检的概念★是适用病理解剖学的知识,通过检查尸体的病理变化,获得诊断疾病的依据。
1.特点:(1)方便快速,直接客观。
有的疾病通过病理剖检可一目了然予以确诊。
(2)可验证病死猪生前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的正确性。
2.要求(1)具备病理生理,病理解剖,传染病及微生物等学科的知识。
(2)剖检时应做到全面客观地观察、描述并详细记录。
(3)防止病原的扩散和人为的传播,做好环境的消毒和尸体的无害化处理。
3.相关概念(1)尸冷:猪死后由于体内产热过程停止,尸体温度逐渐降至外界环境温度水平。
(2)尸僵:猪死后几个小时(3-6小时),从头部开始各部位的肌肉因痉挛性收缩而变得僵硬,各关节不能屈伸,尸体固定成一定的姿态。
该过程在10-24小时内完成,24-48小时尸僵按原来顺序开始消失,肌肉变质。
(3)尸斑:猪死亡后由于心脏和大动脉管的临终收缩及尸僵的发生将血液排挤到静脉内,并由于重力作用,血液流向尸体的底下部,组织呈暗红色,死后1-1.5小时出现,24小时左右发生溶血,组织染成污红色。
(4)血液凝固:猪死后不久,在心脏和大血管内的血液即凝固成血凝块。
(5)尸体自溶:指体内组织受到酶的作用而引起自体消化的过程。
如:胃肠道粘膜脱落。
(6)尸体腐败:指尸体组织蛋白由于细菌的作用而发生腐败分解现象,表现为腹围膨大、尸绿、尸臭。
二.尸体剖检的注意事项1.选择的场地应便于消毒和防止病原体扩散,最好在专设的解剖室内进行。
2.剖检人员应配备工作服、胶鞋、工作帽、一次性塑料手套和相应的器械。
3.病猪死亡后若需剖检应尽快进行以防尸体腐败。
4.为防病原扩散,可将尸体装入塑料袋内,也可用浸透消毒液的棉花球堵塞尸体的天然孔,并用消毒药液喷尸体表面各部。
5.剖检完毕,把尸体、垫料和被污染的土层一起放入坑内,撒上生石灰或喷洒消毒液后用土掩埋,有条件的也可焚烧。
6.运送尸体的车辆和绳索等用后要严格消毒。
三.尸体剖检的顺序及检查方法1.尸体剖检顺序为了全面而系统地检查尸体内外所呈现的病理变化,避免遗漏,尸体剖检应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如何有效地开展猪的病理剖检进行了相应地讨论和分析,希望读者借助阅读能进一步了解猪的病理剖检对于猪的疾病诊断的意义,同时也希望本文能够对相关工作者的工作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猪;病理剖检技术;常见病诊断病理剖检是猪的疾病诊断方面的常用技术,相较于传统的疾病诊断方式,病理剖检在猪的某些疾病的诊断上可以更加准确直观地了解到病理性的变化,结合相应的疾病治疗,可以提供更加准确的疾病诊断。
1 病理剖检的前期准备工作剖解工作的前期准备工作,其中主要包括对于器材的消毒,剖解病猪的选择,相应的记录工作以及工作时间和地点的选择等。
消毒工作的准备主要是准备好相关的消毒药品,对剖解中用到的各种手术器材(如手术刀,镊子,剪子等)进行消毒处理,对于一些涉及到病料采集的工作来说,在消毒阶段还需要准备灭菌的容器。
为了提高剖解的准确性以及更好地寻找疾病的共性,一般情况下都会多准备几头病猪。
需要剖解的病猪数量的增加,需要相关人员在前期的准备阶段做好病猪的记录工作,记录的内容要全面,需要包括病猪的死亡的时间和日期,进行剖解的时间和日期,病猪的种类,性别和年龄等信息。
剖解时机的选择同样要为剖解工作的准确率服务,例如在温度较高的夏天则选用尽快地开展剖解工作,但是无论如何也要保证在猪死亡的6小时内进行剖解工作。
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剖解工作最好安排在白天,这样更利于剖解人员进行观察。
最后,对于剖解地点的选择应当远离人口密集的市区,牲畜密集的牧场,水源等,旨在避免疾病的传播和污染。
在选择剖解地点时还要能够进行病猪实体的掩埋或焚烧。
2 病猪剖解前的检查剖解之前的检查步骤主要目的是为后期的疾病诊断提供数据上的支持,因此检查的过程要有针对性,需要检查人员具备相关的经验,可以进行初步的判断并针对重点信息进行记录。
借助对于病猪体型,皮肤,耳朵以及眼睛等的状况,可以对病猪生前的体质,营养情况等进行初步的把握,并进行初步的猜想和诊断。
病猪尸体解剖方法与常见疾病诊断
杨培清;谢应莲
【期刊名称】《农业科学研究》
【年(卷),期】2008(029)004
【摘要】病猪尸体解剖是猪病诊断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宰后检疫与定性的方法之一.从目前国际国内的检疫实践来看,动物检疫仍然以肉眼观察为主.因此,通过尸体解剖来推断病猪所患疾病,不但是兽医工作者需要掌握的技能,也是动物检疫人员必须掌握的常识.通过多年家畜检查和检疫的实践经验,系统论述了病猪尸体解剖的基本方法和猪常见疾病的诊断要点.
【总页数】2页(P110-111)
【作者】杨培清;谢应莲
【作者单位】陕西榆林市榆阳区动物检疫站,陕西,榆林,719000;陕西榆林市榆阳区动物检疫站,陕西,榆林,719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28
【相关文献】
1.临床生产中对于患病猪的诊断方法 [J], 黄雪娇;张健;;
2.浅谈病猪尸体剖检方法 [J], 古春芝;
3.临床生产中对于患病猪的诊断方法 [J], 黄雪娇;张健
4.病猪治疗中的机体发热及其处理方法分析 [J], 焦继军
5.猪的常见疾病诊断与防治方法刍议 [J], 庞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猪病的病理剖检诊断来源:阳光空间作者:阳光(一) 尸体剖检概述尸体剖检就是运用病理解剖学的知识,通过检查尸体的病理变化,获得诊断疾病的依据。
我们在猪病防治的实践中往往可发现急性死亡的病例,有的病猪临床症状表现不明显或不典型,给诊断疾病带来了困难,特别是出现群发性或流行性的疾病时,需要尽快确诊,在实验室诊断条件不完善的情况下,对病猪或病死猪进行病理剖检诊断显得十分必要,它具有方便快速、直接客观等特点,况且有的疾病通过病理剖检, 便可一目了然地确诊。
此外,尸体剖检还常被用来验证病死猪生前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的正确性,对于某些疾病的科学研究、兽医的剖检以及兽医卫生检验等方面都与尸体剖检有密切的关系。
尸体剖检是一门综合的学科,需具备病理生理、病理解剖、传染病及微生物等学科的知识,在进行剖检时对所见的病变应做到全面观察,客观描述,详细记录,然后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推理,从中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病理解剖学诊断,同时还要防止病原的扩散和人为的传播,做好环境的消毒和尸体的无害化处理等工作。
(二) 尸体的变化猪死亡后,受体内存在的酶和细菌的作用,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逐渐发生一系列的死后变化,其中包括尸冷、尸僵、尸斑、血液凝固、尸体自溶与腐败。
正确地辨认尸体的变化,可以避免把某些死后变化误认为是生前的病理变化。
1.尸冷猪死亡后由于体内产热过程停止,尸体温度逐渐降至同于外界环境温度的水平。
尸体温度下降的速度,在最初几小时较快,以后逐渐变慢。
通常在室温条件下,平均每小时下降1℃,当外界温度低、尸体消瘦时,尸冷可能发生快些。
了解或测定尸冷有助于确定死亡的时间。
2. 尸僵猪死后几个小时(一般3--6个小时),即从头部开始,各部位的肌肉痉挛性收缩而变为僵硬,各关节不能屈伸,尸体固定成一定的姿态,这种现象称为尸僵。
尸僵发生的顺序是头、颈、前肢、躯干和后股,至10~24小时发展完全, 在死后24~48小时尸僵按原来顺序开始消失,肌肉变软。
尸体剖检在养猪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措施对死猪或牺牲的病猪进行尸体剖检(postmortem examination, necropsy)是确定死因、病因和诊断猪健康问题的最好方法。
尸体剖检不仅能用肉眼视检内脏器官,而且能进一步作许多诊断试验补充检查结果。
许多器官包括肝、肺、肠和脑等可以采取组织样品作显微病理组织学检查。
从许多内脏器官可以分离细菌和病毒获得更肯定的答案。
利用组织诊断常做的试验是萤光抗体试验,可以指示组织中是否存在特异病毒。
如果怀疑中毒,可以利用组织做毒理学试验。
在大多数情况下,生物毒素或无机毒素沉着在肝或肾中,可以选择这些组织做毒素测试。
所有这些程序或试验使兽医比只检查病畜获得更多的资料。
病畜临床诊断和病史对构造完整的疾病图像极其重要。
尸体剖检的一个不利之处是牺牲活猪,造成经济损失。
但是,在屠宰场检查,能够大体检查动物而节省了屠体。
这种程序的好处是可以监督几种疾病,包括肺炎、萎缩性鼻炎、胸膜炎、毛囊虫和圆虫。
尸体剖检程序的第一步――将猪切开可以由生产者很容易地完成,但是,大多数疾病的实际诊断需要训练有素的兽医。
在大体检验中,严重的肺炎或肠炎容易查出,但还需要鉴定病原。
此外,大多数疾病状况是复杂的,特定疾病的特异病变很少看到。
生产者可以剖检小死猪确定是否是被母猪压死的还是死胎。
但是,大体检查通常不能鉴别仔猪腹泻。
尸体剖检的另一个不利之处是必须在死后变性不太严重时尽快进行。
夏季须在死后4-8小时之内完成,冬季不得超过18-24小时。
但是,小猪可以冷冻起来防止死后变化,冷冻也可以保存许多细菌和病毒以便分离鉴定。
完全的尸体剖检需要大量时间,并支付诊断费用。
但是,当我们检查由于死后诊断动物受到保护的所获得利益时,为做出更好诊断而进行的完全尸体剖检所付出的代价是小的,有些原因不明的情况,本来无需使用的抗生素,而花费了大量金钱。
进行死后剖检可以避免花费许多不必要的开支。
当死因不明或猪群中出现几头死猪的情况下应进行尸体剖检。
一、实验目的1. 通过猪病理学实验,了解猪的常见病理变化和疾病。
2. 学习病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3. 提高对猪疾病诊断和治疗的认识。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猪尸体、解剖刀、剪刀、镊子、解剖盘、生理盐水、酒精、甲醛、盐酸、碘酒、显微镜、切片机、染色剂等。
2. 实验仪器:解剖台、解剖灯、显微镜、切片机、染色机等。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1. 外部观察(1)观察猪尸体体表是否有异常病变,如皮肤、毛发、肌肉等。
(2)观察猪尸体各部位是否有肿胀、疼痛、畸形等现象。
2. 剖解(1)将猪尸体仰卧放置在解剖台上,用解剖刀沿腹部正中线切开皮肤,暴露腹部肌肉。
(2)用剪刀剪断腹部肌肉,暴露腹腔内脏器官。
(3)依次取出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胃、肠、膀胱、生殖器官等器官。
3. 器官观察(1)心脏:观察心脏大小、形状、颜色、质地,注意心内膜、心肌、心外膜的病变。
(2)肝脏:观察肝脏大小、形状、颜色、质地,注意肝小叶、肝窦、肝血管的病变。
(3)脾脏:观察脾脏大小、形状、颜色、质地,注意脾髓、脾窦、脾小梁的病变。
(4)肺脏:观察肺脏大小、形状、颜色、质地,注意肺泡、肺血管、肺间质的病变。
(5)肾脏:观察肾脏大小、形状、颜色、质地,注意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的病变。
(6)胃、肠:观察胃、肠黏膜、黏膜下层、肌层、浆膜的病变。
(7)膀胱:观察膀胱黏膜、肌层、浆膜的病变。
(8)生殖器官:观察生殖器官的大小、形状、颜色、质地,注意生殖腺、生殖道的病变。
4. 组织切片与染色(1)将上述器官固定于甲醛溶液中,切片厚度为5μm。
(2)将切片放入染色液中,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
(3)用显微镜观察切片,记录病变特征。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心脏:心脏呈红褐色,质地坚硬。
心内膜有轻微的点状出血,心肌无病变。
2. 肝脏:肝脏呈棕红色,质地柔软。
肝小叶有散在的点状出血,肝窦扩张。
3. 脾脏:脾脏呈暗红色,质地坚硬。
脾髓有散在的出血点,脾窦扩张。
病猪尸体解剖技术与常见疾病诊断引言在现代畜禽养殖中,猪是最主要的生产动物之一。
然而,猪群中常会出现各种疾病的爆发,这极大地影响了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对于猪的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是防控疾病的基础,而病猪尸体解剖技术是一种重要的诊断手段。
本文将介绍病猪尸体解剖技术和常见疾病的诊断方法。
病猪尸体解剖技术解剖工具准备在进行病猪解剖之前,首先需要准备好一些解剖工具,例如手术刀、解剖剪、解剖锯、解剖刀等。
解剖环境准备病猪尸体解剖需要在清洁、无菌的环境中进行,可以选择在解剖室或者专门的实验场地进行。
解剖步骤1.清洁猪体表面:用清水或消毒液彻底清洁猪体表面,确保无菌状态。
2.开始解剖:用手术刀或解剖剪沿着中线切开腹部皮肤,然后配合解剖锯或解剖刀进行切割,逐层解剖。
3.观察器官:在解剖的过程中,需要仔细观察猪的各个器官,包括心脏、肺、肝、脾、肾等,检查是否有异常。
4.取样:若发现异常,需要取出相应的组织或器官进行进一步的检测和分析。
5.记录数据:将解剖的过程和观察到的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体重、器官大小、病变情况等。
常见疾病诊断猪瘟猪瘟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病死的猪尸体表现出高热、呼吸困难、皮肤瘀点等症状。
在进行病猪解剖时,可以观察到肺部出现出血和水肿,肝脏和脾脏肿大,心包腔内有积液等。
同时,需要取出相应的组织进行病毒分离和检测。
猪流感猪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病死的猪尸体表现出咳嗽、发热、食欲减退等症状。
在解剖过程中,可以观察到肺部出现充血、水肿和出血点,心脏有增大的现象,肠道出现出血和溃疡等。
同时,可以将肺组织做病毒检测,确认是否为猪流感。
猪肺炎猪肺炎是一种由多种致病菌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呼吸道感染症状。
在解剖过程中,可以观察到肺部有充血、水肿和渗出物堆积的情况,肺组织可取样做细菌培养,以确定病原菌。
猪痢疾猪痢疾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消化道传染病,病死的猪尸体表现出腹泻、拉稀等症状。
在解剖过程中,可以观察到肠道出现炎症、出血和溃疡等病变,肠组织可取样做细菌培养和病理检查。
病猪尸体解剖技术与常见疾病的病理学诊断
徐海军
(六安市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实验室)
1外部检查
在进行尸体解剖之前,应先了解病死猪的流行病学情况、临床症状和治疗效果,观察其天然孔、皮肤、可视黏膜等变化,对病情有个初步诊断,以避免解剖不可解剖的尸体。
猪体表病理变化和可能涉及的疾病见表1。
2内部检查
2.1皮下检查
皮下检查在剥皮过程中进行。
从颈、胸及腹中线切开皮肤,在剥皮的同时检查皮下有无充血、炎症、出血、淤血、水肿以及体表淋巴结的大小、颜色和病理变化。
2.2固定、剖开腹腔将腹腔器官摘出
尸体取背卧位。
一般先切断肩胛骨内侧和髋关节周围的肌肉(仅以部分皮肤与躯体相连),将四肢向外侧摊开以保持尸体仰卧位置。
从剑状软骨后方沿腹壁正中线由前向后至耻骨联合切开腹壁,再从剑状软骨沿左右两侧肋骨后缘切开至腰椎横突。
这样腹壁被切成大小相等的两楔形。
将其向两侧分开,腹腔脏器即可全部露出。
剖开腹腔时应结合进行皮下检查。
看皮下有无出血点、黄染等。
在切开皮肤时需要检查腹股沟浅淋巴结,看有无肿大、出血等异常现象。
腹腔切开后,须先检查腹腔脏器的位置和有无异物、腹腔器官浆膜是否光滑,肠壁有无粘连。
依次摘出肝、脾、胃网膜、胃、十二指肠、小肠、大肠、直肠和肾脏。
分离肠系膜时,要注意观察肠系膜有无出血、水肿及淋巴结变化。
2.3剖开胸腔将胸腔器官摘出
先分离胸壁脂肪和肌肉,检查胸腔压力,切断肋骨与肋软骨结合部,切断肋间肌等软组织,暴露胸腔内器官,检查胸腔和心包有无积液及其性状,胸膜是否光滑,有无粘连。
2.4 口腔和颈部器官的采出
剥去颈部和下颌部皮肤后,用刀切断两下颌支内侧和舌连接的肌肉。
左手指伸入下颌间隙,将舌牵出,剪断舌骨,将舌、咽喉、气管一并采出。
看气管有无粘液、出血点等。
扁桃体有无肿大、出血点等。
2.5 颅腔剖开(略)
清除头部皮肤和肌肉。
先在两侧眶上突后缘作一横锯线,从此锯线两端经额骨、顶骨侧面至枕嵴外缘作二平行的锯线,再从枕骨大孔两侧作一“V”形锯线与二纵线相连。
此时将头的鼻端向下立起,用槌敲击枕嵴,即可揭开颅顶,露出颅腔。
看有无出血点、萎缩、坏死现象。
2.6 器官检查
逐一对器官进行检查,应用解剖学和病理学知识,详细观察器官的病理变化,并认真做好记录。
器官的病理变化及可能涉及的疾病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