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的尸体剖检术
- 格式:ppt
- 大小:2.35 MB
- 文档页数:30
病猪剖检的步骤
以病猪剖检的步骤为标题,本文将详细介绍病猪剖检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一、准备工作
1.选择合适的场地:剖检场地应该选择在通风、光线充足、干燥、无异味的地方。
2.准备好必要的工具:如手术刀、剪刀、钳子、锯子、刮刀、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3.选择合适的猪:选择病死猪或者安乐死猪进行剖检,确保猪的死亡时间不超过24小时。
二、剖检步骤
1.外观检查:先对猪的外观进行检查,观察猪的体型、体表皮肤、毛发、眼睛、鼻子、口腔、肛门等部位是否有异常。
2.开腹检查:用手术刀在猪的腹部切开,注意不要切破内脏,然后用手术钳子将内脏取出。
3.内脏检查:对内脏进行检查,包括心脏、肺、肝、胃、肠、脾、肾等器官,观察是否有异常。
4.组织检查:将内脏取出后,对组织进行检查,包括肌肉、淋巴结、脑等组织,观察是否有异常。
5.标本采集:对发现的异常部位进行标本采集,包括血液、组织、分泌物等,用于后续的病原学检测。
三、注意事项
1.安全第一:在进行剖检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佩戴好手套、口罩、护目镜等防护用品,避免感染。
2.避免交叉感染:在剖检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交叉感染,如用过的手术刀、钳子等工具要及时消毒。
3.准确记录:在剖检过程中,要准确记录每个器官的异常情况,包括大小、形态、颜色等,为后续的诊断提供依据。
4.及时处理:在剖检结束后,要及时处理好猪的尸体和内脏,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病猪剖检是诊断猪病的重要手段,但在进行剖检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和卫生,避免交叉感染,同时要准确记录每个器官的异常情况,为后续的诊断提供依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病理解剖实习学院:动物医学院专业:动物医学班级:动医083班姓名:林慧慧学号:16108077猪的尸体剖检术式猪的剖检术式基本上与大家畜的剖检相同,现仅就不同点加以说明。
1.方法1.1剥皮与卧位剖检猪的尸体,剥皮的方法基本与大家畜大同小异。
但一般不剥皮,尤其是对患传染性疾病的猪或体格小的猪更是如此。
尸体卧位,通常取仰卧。
先切断左右肩胛骨和大腿内侧的肌肉以及髋关节的关节囊和圆韧带,然后用力向外侧按压,使四肢摊开即可。
1.2腹腔的剖开和腹腔脏器的采出从剑状软骨后方沿白线由前向后,直至耻骨联合作一切线。
接着再从剑状软骨沿左右两侧肋弓后缘至腰椎横突作第二、第三切线。
然后使其切线成两个楔形的腹壁向两侧翻开,便可露出腹腔器官。
此时可见,结肠椎体位于腹腔后三分之二稍偏右方,盲肠位于左腰部,其盲端位于骨盆。
小肠位于腹腔的左前方和右后方。
在胃与结肠之间为网膜。
腹腔脏器的采出:可先取出脾脏的网膜,再依次为空肠、回肠、大肠、胃和十二指肠等。
脾脏和网膜的采出:在左季肋部可见到脾脏。
提起脾脏切断网膜与其他联系后,即可将脾脏与网膜一并才出。
空肠和回肠的采出:把结肠椎体向右侧牵引,盲肠拉向左侧,显露出回盲韧带和回肠,在离盲肠约15cm处做双重结扎并从中间剪断肠管。
然后握住回肠断端用刀切离回肠,空肠上附着的肠系膜,直至十二指肠曲,在空肠起始部做双重结扎,并从中间切断取出空肠和回肠。
大肠的采出:在腹盆腔口分离出直肠,将其中的粪便挤向前方作一结扎,并在结扎的后方剪断直肠。
然后从直肠断端开始,向前方切离肠系膜直至前肠系膜根部。
再分离结肠与十二指肠、胰腺之间的联系,切断前肠系膜根部的血管、神经和结缔组织,以及结肠与背部的联系,便可取出大肠。
关于胃和十二指肠、肾脏、肾上腺、胰脏和肝脏的采出方法与马骡的相同。
1.3胸腔的剖开和胸腔脏器的采出胸腔的剖开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从两侧最后肋骨的最高点至第一肋骨的中央部作两条锯线,再用刀切断横膈附着部、心包、纵膈与胸骨间的联系,除去锯下的胸壁,即露出胸腔。
猪尸体剖检的过程猪尸体剖检是兽医诊断和了解猪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猪尸体进行系统、全面的检查,可以帮助我们确定病因、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并为疾病的防控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猪尸体剖检的过程。
在进行猪尸体剖检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剖检场地,场地应清洁、干燥、通风良好,并且远离其他猪只,以防止疾病传播。
同时,准备好所需的工具,如解剖刀、剪刀、镊子、手套、工作服、消毒液等。
第一步,对猪尸体进行外部检查。
观察猪的整体外观,包括体型、毛色、姿势等。
注意猪的体表是否有损伤、出血、脓肿、寄生虫等异常情况。
检查猪的头部,观察眼睛是否有分泌物、眼球是否突出或凹陷;检查口鼻,看是否有白沫、血水或其他异常分泌物。
检查四肢,看关节是否肿胀、变形,蹄部是否有损伤。
接下来,进行皮肤检查。
轻轻触摸猪的皮肤,检查是否有结节、肿块、皮疹等。
观察皮肤的颜色是否正常,有无发绀、黄疸等现象。
第二步,开始剖检。
首先,用消毒水将猪尸体的表面擦拭干净。
然后,采用仰卧位,从下颌正中开始,沿腹部正中线一直切到耻骨联合处,打开腹腔。
打开腹腔时要注意避免划破内脏。
打开腹腔后,先观察腹腔内是否有积液、积血,以及各脏器的位置和形态是否正常。
检查肝脏,观察其大小、颜色、质地,表面是否光滑,有无结节、坏死灶等。
检查脾脏,注意其大小、形状、颜色,有无破裂、梗死等。
观察胃肠道,看胃和肠的黏膜是否有充血、出血、溃疡、炎症等病变。
检查肾脏,观察其大小、形状、颜色,表面是否光滑,皮质和髓质的界限是否清晰。
第三步,打开胸腔。
从胸骨柄处沿左右两侧肋骨切线切开,暴露胸腔。
观察胸腔内是否有积液、积血,胸膜是否有粘连、增厚等。
检查心脏,观察其大小、形状、心外膜是否有出血点、心肌的颜色和质地等。
检查肺脏,注意其大小、颜色、质地,有无实变、气肿、结节等病变。
第四步,检查头部。
从枕骨大孔处切断脊髓,将头部与身体分离。
打开颅腔,观察大脑、小脑和脑干的形态、颜色,有无出血、水肿、化脓等病变。
猪病的病理剖检诊断来源:阳光空间作者:阳光(一) 尸体剖检概述尸体剖检就是运用病理解剖学的知识,通过检查尸体的病理变化,获得诊断疾病的依据。
我们在猪病防治的实践中往往可发现急性死亡的病例,有的病猪临床症状表现不明显或不典型,给诊断疾病带来了困难,特别是出现群发性或流行性的疾病时,需要尽快确诊,在实验室诊断条件不完善的情况下,对病猪或病死猪进行病理剖检诊断显得十分必要,它具有方便快速、直接客观等特点,况且有的疾病通过病理剖检, 便可一目了然地确诊。
此外,尸体剖检还常被用来验证病死猪生前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的正确性,对于某些疾病的科学研究、兽医的剖检以及兽医卫生检验等方面都与尸体剖检有密切的关系。
尸体剖检是一门综合的学科,需具备病理生理、病理解剖、传染病及微生物等学科的知识,在进行剖检时对所见的病变应做到全面观察,客观描述,详细记录,然后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推理,从中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病理解剖学诊断,同时还要防止病原的扩散和人为的传播,做好环境的消毒和尸体的无害化处理等工作。
(二) 尸体的变化猪死亡后,受体内存在的酶和细菌的作用,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逐渐发生一系列的死后变化,其中包括尸冷、尸僵、尸斑、血液凝固、尸体自溶与腐败。
正确地辨认尸体的变化,可以避免把某些死后变化误认为是生前的病理变化。
1.尸冷猪死亡后由于体内产热过程停止,尸体温度逐渐降至同于外界环境温度的水平。
尸体温度下降的速度,在最初几小时较快,以后逐渐变慢。
通常在室温条件下,平均每小时下降1℃,当外界温度低、尸体消瘦时,尸冷可能发生快些。
了解或测定尸冷有助于确定死亡的时间。
2. 尸僵猪死后几个小时(一般3--6个小时),即从头部开始,各部位的肌肉痉挛性收缩而变为僵硬,各关节不能屈伸,尸体固定成一定的姿态,这种现象称为尸僵。
尸僵发生的顺序是头、颈、前肢、躯干和后股,至10~24小时发展完全, 在死后24~48小时尸僵按原来顺序开始消失,肌肉变软。
猪尸体剖检的过程剖检是一种常见的解剖学方法,用于研究动物的结构和功能。
在养殖业中,剖检也被广泛应用于猪的解剖分析和疾病诊断。
猪尸体剖检的过程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步骤:准备工作、剖检操作、器官检查和样本采集。
准备工作是猪尸体剖检的重要一环。
首先,选择合适的剖检场所,确保设备、工具和环境清洁。
然后,准备好所需的工具和器材,例如解剖刀、剪刀、镊子、手套等。
此外,还需准备好记录表格和标本瓶,用于记录和收集剖检数据和样本。
最后,穿戴好防护服和口罩,确保安全与卫生。
剖检操作是剖检过程的核心。
首先,将猪尸体放置在剖检台上,使其处于仰卧位。
然后,仔细观察整个尸体外观,检查有无外伤、疾病和其他异常。
接下来,用解剖刀在腹部正中线上开一个纵向切口,从胸骨一直剖开至会阴部。
同时,小心地剪开腹壁肌肉和腹膜,暴露内脏器官。
器官检查是剖检的重要步骤之一。
在剖检过程中,需要逐个检查和记录猪的各个内脏器官,如心脏、肺、肝、肾、胰腺等。
先检查心脏,观察心脏的大小、形状和结构,并注意有无异常。
然后,检查肺部,观察其颜色、纹理和弹性,检查气道是否通畅,有无病变和疾病。
接下来,检查肝脏,观察其大小、颜色和质地,检查有无肿瘤、感染和结石等病变。
最后,检查肾脏和胰腺,检查有无肿瘤、囊肿和结石等异常。
样本采集是剖检过程的补充部分。
剖检过程中,需要采集不同组织和器官的样本进行后续的实验和病理学分析。
例如,可以采集心脏的组织样本,进行心肌病理学检查;采集肺部的组织样本,进行细菌培养和病原微生物鉴定;采集肝脏的组织样本,进行肝功能检测和病理形态学分析等。
样本采集需要注意无菌操作,并妥善保存和标记,以确保后续实验和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结起来,猪尸体剖检的过程包括准备工作、剖检操作、器官检查和样本采集。
这一过程需要仪器和工具的配合,以及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运用。
通过猪尸体剖检,可以深入了解猪的解剖结构、疾病发生机制和相关病理学特征,为养殖业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提高猪的生产效率和健康状况。
猪尸体解剖的注意事项及解剖步骤(一)、病理解剖的意义1、当前影响猪生产的疾病越趋复杂,及时诊断疾病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是保护养殖场利益的重要内容。
2、实验室诊断需要时间,在需要立即诊断该疾病流行时剖检有时会争取到治疗机会。
3、结合流行病学的调查、临床诊断和病理解剖,能在现场对疾病做出初步的诊断,并立即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中断疾病的进一步蔓延,将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4、病理解剖是疾病诊断中仅次于实验室检验的重要手段,也是实验室检验前必须采取的步骤。
(二)病理解剖的注意事项1.在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诊断的基础上,决定是否需要病理解剖2.病理解剖必须得到场方的同意3.病理解剖必须做好个人防护4.病理解剖的地点远离养殖场所,且便于清理、消毒5.病理解剖必须作记录(使用智能手机拍照即可)6.如需要进一步实验室化验,准备好病料包装和保存设施7.病理解剖必须按部就班全面观察,切不可凭片面的观察结果做出判断8.病理过程没有完全表现,但已经屠宰了的猪,以及死亡时间超过6h,出现尸斑的猪,均不宜做病理解剖(三)、病理解剖步骤1、调查及登记剖检之前应对尸体的来源、死前的临诊症状与治疗情况,死亡时间、性别、年龄、营养状况进行调查、询问,并进行一般登记。
2、体表及皮下组织检查2.1检査天然孔和外露黏膜,如口、鼻、肛门及生殖道有无分泌物或排泄物。
2.2体表检査时,可先通过被毛的光泽、肌肉的丰满度及皮下脂肪蓄积状况对猪体的营养状况作出判断.分为良好、中等或不良三等。
也可根据脊柱、骨骼外角、坐骨结节等是否显著突出对营养状况作出判断。
在观察营养状况的同时,应注意体表皮肤有无充血、出血、溃疡、外伤、脓肿,以及皮下有无水肿和气肿变化。
2.3体表检査完毕,将猪体四肢及腹部朝上放为背卧。
在切开肌肉摊开四肢时,可对体表淋巴结进行检査,观察其有否充血肿大,切面有无水肿、出血、坏死等病变,同时检査公猪的阴囊、母猪的乳房有无变异。
3、腹腔器官的剖检3.1沿腹中线节开腹壁时,为防划破内脏,最好先将腹壁切一小口,伸进左手食指与中指,手心向上用指关节下压内脏,将刀刃向上插于两指间徐徐切开腹壁。
病死猪剖检程序及注意事项1.环境准备:在进行病死猪剖检之前,首先需要确保剖检环境的准备工作。
选择一个室内洁净的空间,确保光线充足,通风良好。
准备好所需的器具和工具,如手套、手术刀、剪刀、滤纸等。
2.剖检前准备:在剖检前,要认真了解猪的死亡情况,包括死亡时间、死亡原因等信息。
观察猪的外部病变情况,如有皮肤溃烂、肿胀等。
3.剖检过程:(1)皮肤剖开:用手术刀从猪的腹部中央开始剖开,一直延伸到胸骨。
(2)观察腹部脏器:检查各脏器的形态、大小、颜色等情况。
注意肝脏、脾脏、肺脏、胃等器官的异常变化。
(3)观察胸腔脏器:检查心脏、肺脏等器官的变化。
特别注意观察心脏的大小、形态,有无增大、变形等情况。
(4)取样:根据需要,可以在剖检过程中取样送检,从病变部位切取样品,如肝脏、脾脏等,用滤纸包装好,进行相应的实验检测。
(5)记录:在剖检过程中,要做好详细的记录。
包括死亡猪的信息、脏器的观察记录、取样记录等。
以便后续的分析和处理。
4.防控措施:在剖检过程中,要注意个人防护,戴好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
避免直接接触病原体。
剖检完成后,要进行工具器具的消毒处理,确保环境的清洁卫生。
1.安全防护:剖检人员要戴好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避免直接接触可能存在的病原体,确保人员的安全。
2.技术要求:剖检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动物解剖学知识和剖检技术。
对于不了解或不懂得的情况,要及时请教专业人士。
3.细致观察:在剖检过程中,要仔细观察脏器的形态、大小、颜色等变化,留意病变部位的相关情况,有助于对病因的判断和疾病的诊断。
4.取样规范:如果需要进行检测,取样需要规范操作,从病变部位采集样品,并妥善包装,确保样品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5.记录准确:在剖检过程中,要做好详细的记录,将猪的死亡情况、病变情况、取样情况等记录清楚,以备后续分析和处理。
6.工具消毒:剖检完成后,要对使用过的工具进行消毒处理,避免交叉感染和传播疾病。
病死猪剖检是一项细致而重要的工作,它对于发现猪群疾病和保障兽产品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猪病理剖解实验报告注:本报告为虚构内容,仅用于模拟演示。
一、实验介绍本实验旨在探究猪的病理解剖学特征,通过对猪尸体的剖解,观察猪的各个器官是否出现异常病变,并对病变部位进行分析诊断。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1具死亡不超过24小时的猪尸体。
2. 实验器材:手套、手术刀、剪刀、锤子、镊子、称量器、容器等。
3. 实验方法:(1) 对猪尸体进行外部观察,观察猪的体表是否存在异常病变。
(2) 对猪尸体进行剖解,依次取出各个器官进行仔细观察。
(3) 记录猪尸体各个器官的重量、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
(4) 对于发现的异常情况,进行详细描述并进行病理诊断。
三、实验结果1. 外部观察:猪的体表不具有明显异常病变。
2. 器官剖解,各器官观察结果及描述:(1) 鼻腔:鼻腔通畅,没有明显分泌物或增生。
(2) 喉咙:喉咙内壁光滑无糜烂、溃疡等病变,声带无红肿、水肿。
(3) 肺部:两侧肺均无卡嗓音、气道分支无明显阻塞,无肿块、结节,未见任何病变。
(4) 心脏:心脏大小正常,室间隔和心瓣均完整,心脏无任何明显病变。
(5) 肝脏:肝脏颜色棕黄,质地坚实,大小正常,未发现明显肝硬化、肿块或囊肿等异常病变。
(6) 脾脏:脾脏大小正常,颜色棕红,质地软嫩,没有明显肿块、结节或溃疡等异常情况。
(7) 胃:胃粘膜光滑,没有明显溃疡、结节或增生等异常情况。
(8) 小肠:小肠蠕动正常,黏膜光滑无明显病变。
(9) 大肠:大肠的粘膜光滑无明显病变。
(10) 膀胱:膀胱没有结石、瘤、溃疡等病变。
四、病理诊断经过对猪尸体的病理解剖学检查,未发现任何明显的异常病变,提示本只猪死因可能是非病理性的。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可以了解到猪的病理解剖学特征,在研究动物疾病方面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同时也强调了对于畜禽养殖的 veterinarians 需要加强对畜禽疫病的诊断防治和控制工作,为保障动物健康和食品安全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和支持。
养殖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行业之一。
PIGS TODAY▲NO.4,2009网址:经验交流一、外部检查检查四肢、眼结膜的颜色、皮肤等有无异常,下颌淋巴结是否有肿胀现象,肛门附近有无粪便污染等。
二、固定、剖腹检查脏器1.固定尸体取背卧位,一般先切断肩胛骨内侧和髋关节周围的肌肉(仅以部分皮肤与躯体相连),将四肢向外侧摊开,以保持尸体仰卧位置。
2.剖开腹腔从剑状软骨后方沿腹壁正中线由前向后至耻骨联合切开腹壁,再从剑状软骨沿左右两侧肋骨后缘切开至腰椎横突。
这样,腹壁被切成大小相等的两楔形,将其向两侧分开,腹腔脏器即可全部露出。
剖开腹腔时,应结合进行皮下检查。
3.腹腔器官的采出与检查腹腔切开后,须先检查腹腔脏器的位置和有无异物等。
胃肠全部取出,先将小肠移向左侧,以暴露直肠,在骨盆腔中单结扎。
切断直肠,左手握住直肠断端,右手持刀,从向前腰背部分离割断肠系膜根部等各种联系,至膈时,在胃前端结扎剪断食管,取出全部胃肠道。
取出腹腔的各器官后要逐一的细细检查,可按脾、肠、胃、肝、肾的次序检查。
4.胸腔剖开与各器官的检查先检查胸腔压力,然后从两侧最后肋骨的最高点至第一肋骨的中央作二锯线,锯开胸腔。
用刀切断横膈附着部、心包、纵膈与胸骨间的联系,除去锯下的胸骨,胸腔即被打开。
打开胸腔后先看肾包膜有无粘连、是否有纤维状物渗出,看左右肺的大小、质地、颜色等。
5.口腔和颈部器官采出剥去颈部和下颌部皮肤后,用刀切断两下颌的内侧和舌连接的肌肉,左手指伸入下颌间隙,将舌牵出,剪断舌骨,将舌、咽喉、气管一并采出。
看气管有无粘液、出血点等;扁桃体有无肿大、出血点等。
三、注意事项1.在猪死亡以后,要及时进行尸体剖检。
夏季须在死后4~8h 之内完成,冬季不得超过18~24h 。
剖检中要做记录,将每项检查的各种异常现象详细记录下来,以便根据异常现象做出初步诊断。
2.剖检过程中要注意个人的防护,剖检人员必须带手套,防止手划伤感染。
3.尸体剖检应在规定的解剖室进行,剖检后要进行尸体无害化处理;剖检完后所用的器具要用消毒液浸泡消毒,解剖台、解剖室进行熏蒸消毒处理;工作人员换衣、换鞋、消毒。
猪解剖操作每种猪病的确诊必须经过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实验室诊断等综合判断才能确诊,其中尸体剖检是确诊中很重要的一关,大部分养殖场的兽医人员都是通过剖检变化而确诊的,虽然没有经过实验室诊断就确诊是很不科学的,但由于实验室诊断要求的较高一般养殖场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而将病死猪送到外面去检验又延误了治疗时机,所以病死猪的尸体剖检就成了确诊疾病的重要依据。
一,主要器具1.手术刀柄及手术刀片2.手术锯,尖刀3.剪刀、钳子、镊子4.消毒液、肥皂5.手术手套、围裙或工作服6.10%福尔马林(组织学样品保存),甘油磷酸缓冲溶液(病毒学样品保存)7.灭菌玻片、棉纤、玻璃瓶(细菌学检查样品保存)二,检查过程(一)、外部检查检查四肢、眼结膜的颜色、皮肤等有无异常,下颌淋巴结是否有肿胀现象等。
如亚急性猪丹毒时,或见到皮肤大小比较一致的方形、菱形或圆形疹块;急性猪瘟,皮肤多有密集的或散在的出血点(或淤血点);口蹄疫时四肢、口腔有水疱;猪疥螨病猪皮肤粗糙有皮屑、背毛脱落、皮肤潮红甚至出血有痂皮;猪链球菌病皮肤有突起的脓包,切开脓包流出淡黄色液体;附红细胞体病时眼结膜黄染。
肛门附近有无粪便污染等。
(二)、固定、剖腹检查脏器1.固定:尸体取背卧位,一般先切断肩胛骨内侧和髋关节周围的肌肉(仅以部分皮肤与躯体相连),将四肢向外侧摊开,以保持尸体仰卧位置。
2. 剖开腹腔:从剑状软骨后方沿腹壁正中线由前向后至耻骨联合切开腹壁,再从剑状软骨沿左右两侧肋骨后缘切开至腰椎横突。
这样,腹壁被切成大小相等的两楔形,将其向两侧分开,腹腔脏器即可全部露出。
剖开腹腔时,应结合进行皮下检查。
看皮下有无出血点、黄染等。
在切开皮肤时需要检查腹股沟浅淋巴结,看有无肿大、出血等异常现象。
3. 腹腔器官的采出与检查:腹腔切开后,须先检查腹腔脏器的位置和有无异物等。
腹腔器官的取出,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胃肠全部取出,先将小肠移向左侧,以暴露直肠, 在骨盆腔中单结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