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死猪解剖操作程序
- 格式:docx
- 大小:18.15 KB
- 文档页数:4
病死猪解剖程序
1. 准备工作:
a. 确定解剖地点,选择一个干燥、通风良好的场所。
b.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手套、口罩、防护服等。
c. 准备解剖工具,如刀、锯、剪等。
2. 检查病死猪外部状况:
a. 检查猪的身体表面是否有明显的疾病症状,如溃疡、斑点、肿胀等。
b. 观察猪的毛发、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是否有异常。
3. 解剖病死猪:
a. 从头部开始,使用刀具或剪切工具,剖开猪的头骨,暴露出脑部。
b. 检查猪的脑部是否有异常,如出血、肿胀、炎症等。
c. 从颈部开始,逐步解剖猪的颈椎、胸腔、腹部,依次检查脊髓、心脏、肺、肝脏、肾脏、脾脏等器官。
d. 检查每个器官的颜色、形状、质地、大小等特征,观察是否有异常。
4. 取样:
a. 在解剖过程中,根据需要取样,以供后续的病原学、病理学检测。
b. 选择代表性的组织或器官,如心脏、肺、肝、肾等,使用无菌工具取样,并放入标有样本编号的容器中。
5. 清理工作:
a. 解剖结束后,将病死猪的残余部分进行处理,避免交叉感染或其他风险。
b. 清洗解剖工具和场地,保持卫生和消毒。
6. 记录和报告:
a. 记录病死猪解剖的过程和结果,包括解剖时间、地点、猪的来源、解剖者等信息。
b. 将解剖结果及时报告给相关部门或机构,包括兽医、疾控中心等。
上述病死猪解剖程序仅供参考,具体操作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法规进行。
在病死猪解剖过程中,要注意个人防护,避免直接接触病死猪的血液或其他体液,以防止传播疾病。
同时,解剖后的病死猪残余部分要正确处理,以避免污染环境和传播病原体。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病理解剖实习学院:动物医学院专业:动物医学班级:动医083班姓名:林慧慧学号:16108077猪的尸体剖检术式猪的剖检术式基本上与大家畜的剖检相同,现仅就不同点加以说明。
1.方法1.1剥皮与卧位剖检猪的尸体,剥皮的方法基本与大家畜大同小异。
但一般不剥皮,尤其是对患传染性疾病的猪或体格小的猪更是如此。
尸体卧位,通常取仰卧。
先切断左右肩胛骨和大腿内侧的肌肉以及髋关节的关节囊和圆韧带,然后用力向外侧按压,使四肢摊开即可。
1.2腹腔的剖开和腹腔脏器的采出从剑状软骨后方沿白线由前向后,直至耻骨联合作一切线。
接着再从剑状软骨沿左右两侧肋弓后缘至腰椎横突作第二、第三切线。
然后使其切线成两个楔形的腹壁向两侧翻开,便可露出腹腔器官。
此时可见,结肠椎体位于腹腔后三分之二稍偏右方,盲肠位于左腰部,其盲端位于骨盆。
小肠位于腹腔的左前方和右后方。
在胃与结肠之间为网膜。
腹腔脏器的采出:可先取出脾脏的网膜,再依次为空肠、回肠、大肠、胃和十二指肠等。
脾脏和网膜的采出:在左季肋部可见到脾脏。
提起脾脏切断网膜与其他联系后,即可将脾脏与网膜一并才出。
空肠和回肠的采出:把结肠椎体向右侧牵引,盲肠拉向左侧,显露出回盲韧带和回肠,在离盲肠约15cm处做双重结扎并从中间剪断肠管。
然后握住回肠断端用刀切离回肠,空肠上附着的肠系膜,直至十二指肠曲,在空肠起始部做双重结扎,并从中间切断取出空肠和回肠。
大肠的采出:在腹盆腔口分离出直肠,将其中的粪便挤向前方作一结扎,并在结扎的后方剪断直肠。
然后从直肠断端开始,向前方切离肠系膜直至前肠系膜根部。
再分离结肠与十二指肠、胰腺之间的联系,切断前肠系膜根部的血管、神经和结缔组织,以及结肠与背部的联系,便可取出大肠。
关于胃和十二指肠、肾脏、肾上腺、胰脏和肝脏的采出方法与马骡的相同。
1.3胸腔的剖开和胸腔脏器的采出胸腔的剖开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从两侧最后肋骨的最高点至第一肋骨的中央部作两条锯线,再用刀切断横膈附着部、心包、纵膈与胸骨间的联系,除去锯下的胸壁,即露出胸腔。
猪场病死猪处理作业指导书1.目的规范猪场、养户病死猪只及猪场胎衣处理管理,减少由于病死猪及胎衣处理不当而造成疾病扩散和环境污染,确保猪场、养户正常生产,有效降低猪群的发病率、死亡率,减少疾病造成的损失。
2.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猪场、养户。
3.职责3.1猪场场长负责监督猪场病死猪及胎衣处理;3.2猪场各级负责人组织实施猪场病死猪及胎衣处理;3.3猪场全体员工参与病死猪及胎衣处理,严格执行病死猪处理制度;3.4服务部养户管理员负责监督养户病死肉猪处理;3.5养户负责实施病死肉猪处理。
4.工作程序4.1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方法公司根据GB16548《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规定,对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方法一般为高温、掩埋和销毁。
4.1.1高温处理4.1.1.1适用于一般疾病死亡的猪只及胎衣,如:猪肺疫、猪溶血性链球菌病、猪副伤寒、弓形虫病、寄生虫病等病畜的肉尸和内脏。
4.1.1.2操作方法:高压蒸煮法和一般煮沸法。
4.1.2掩埋处理4.1.2.1本法不适用于患有炭疽等芽袍杆菌类疫病。
4.1.2.2具体掩埋要求如下:a)掩埋地应远离学校、公共场所、居民住宅区、村庄、动物饲养和屠宰场所、饮用水源地、河流等地区;b) 掩埋前应对需掩埋的病害动物尸体和病害动物产品实施焚烧处理;c)掩埋坑底铺2cm厚生石灰;d) 掩埋后需将掩埋土夯实,病害动物尸体和病害动物产品上层应距地表1.5m 以上;e)焚烧后的病害动物尸体和病害动物产品表面,以及掩埋后的地表环境应使用有效消毒药喷、洒消毒。
4.1.3销毁处理4.1.3.1一般适用于烈性传染病猪只处理,如:确认为炭疽、非洲猪瘟、猪瘟、口蹄疫、猪传染性水疱病、猪密螺旋体痢疾、急性猪丹毒、粘膜病、钩端螺旋体(已黄染肉尸)、李氏杆菌病、布鲁氏菌病等烈性传染病和恶性肿瘤或两个器官发现肿瘤的病猪整个尸体及各部分割除下来的病变部分和内脏。
4.1.3.2操作方法:焚毁将他们尸体或割除下来的病变部分和内脏投入焚化炉中烧毁炭化。
(图文解说)最详细的病死猪解剖操作程序每种猪病的确诊必须经过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实验室诊断等综合判断才能确诊,其中尸体剖检是确诊中很重要的一关,大部分养殖场的兽医人员都是通过剖检变化而确诊的,虽然没有经过实验室诊断就确诊是很不科学的,但由于实验室诊断要求的较高一般养殖场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而将病死猪送到外面去检验又延误了治疗时机,所以病死猪的尸体剖检就成了确诊疾病的重要依据。
一,主要器具1.手术刀柄及手术刀片2.手术锯,尖刀3.剪刀、钳子、镊子4.消毒液、肥皂5.手术手套、围裙或工作服6.10%福尔马林(组织学样品保存),甘油磷酸缓冲溶液(病毒学样品保存)7.灭菌玻片、棉纤、玻璃瓶(细菌学检查样品保存)二,检查过程(一)、外部检查检查四肢、眼结膜的颜色、皮肤等有无异常,下颌淋巴结是否有肿胀现象等。
如亚急性猪丹毒时,或见到皮肤大小比较一致的方形、菱形或圆形疹块;急性猪瘟,皮肤多有密集的或散在的出血点(或淤血点);口蹄疫时四肢、口腔有水疱;猪疥螨病猪皮肤粗糙有皮屑、背毛脱落、皮肤潮红甚至出血有痂皮;猪链球菌病皮肤有突起的脓包,切开脓包流出淡黄色液体;附红细胞体病时眼结膜黄染。
肛门附近有无粪便污染等。
(二)、固定、剖腹检查脏器1.固定:尸体取背卧位,一般先切断肩胛骨内侧和髋关节周围的肌肉(仅以部分皮肤与躯体相连),将四肢向外侧摊开,以保持尸体仰卧位置。
2. 剖开腹腔:从剑状软骨后方沿腹壁正中线由前向后至耻骨联合切开腹壁,再从剑状软骨沿左右两侧肋骨后缘切开至腰椎横突。
这样,腹壁被切成大小相等的两楔形,将其向两侧分开,腹腔脏器即可全部露出。
剖开腹腔时,应结合进行皮下检查。
看皮下有无出血点、黄染等。
在切开皮肤时需要检查腹股沟浅淋巴结,看有无肿大、出血等异常现象。
3. 腹腔器官的采出与检查:腹腔切开后,须先检查腹腔脏器的位置和有无异物等。
腹腔器官的取出,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胃肠全部取出,先将小肠移向左侧,以暴露直肠, 在骨盆腔中单结扎。
(图文解说)最详细的病死猪解剖操作程序一、外部检查检查四肢、眼结膜的颜色、皮肤等有无异常,下颌淋巴结是否有肿胀现象等。
用肉眼观察猪的外观,如皮肤,眼结膜-(苍白---附红细胞,黄疸—败血症---链球菌,猪瘟,付猪嗜血),粪(大便中有粘膜--一、外部检查检查四肢、眼结膜的颜色、皮肤等有无异常,下颌淋巴结是否有肿胀现象等。
用肉眼观察猪的外观,如皮肤,眼结膜-(苍白---附红细胞,黄疸—败血症---链球菌,猪瘟,猪嗜血),粪(大便中有粘膜---可能是猪瘟) ,尿(血尿—衣原体,钩端螺旋体),口腔,耳朵(耳朵上卷---弓形体),鼻腔,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至3-5倍---圆环病),蹄部。
还有,亚急性猪丹毒时或见到皮肤大小比较一致的方形、菱形或圆形疹块;急性猪瘟,皮肤多有密集的或散在的出血点(或血点);口蹄疫时四肢、口腔有水疱;猪疥螨病猪皮肤粗糙有皮屑、背毛脱落、皮肤潮红甚至出血有皮;猪链球菌病皮肤有突起的脓包,切开脓包流出淡黄色液体;附红细胞体病时眼结膜黄染。
肛门附有无粪便污染等。
二、固定、剖腹检查脏器1.固定:尸体取背卧位,一般先切断肩胛骨内侧和髋关节周围的肌肉(仅以部分皮肤与躯体相连),将四向外侧摊开,以保持尸体仰卧位置。
2. 剖开腹腔:从剑状软骨后方沿腹壁正中线由前向后至耻骨联合切开腹壁,再从剑状软骨沿左右两侧肋骨后缘切开至腰椎突。
这样,腹壁被切成大小相等的两楔形,将其向两侧分开,腹腔脏器即可全部露出。
剖开腹腔时,应结合进行皮下检查。
看皮下有无出血点、黄染等。
在切开皮肤时需要检查腹股沟浅淋巴结,有无肿大、出血等异常现象。
淋巴结肿大,水肿,出血,周边出血,坏死,如腹股沟淋巴结水肿且不出血,或肿到原来的3-5倍,可能是圆环病毒引起,如周边出血,里面有规范出血---猪瘟引起,如有坏死,多由副伤寒引3. 腹腔器官的采出与检查:腹腔切开后,须先检查腹腔脏器的位置和有无异物等。
腹腔器官的取出,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胃肠全部取出,先将小肠移向左侧,以暴露直肠,在骨盆腔中单结扎。
猪场病死猪处理作业指导书1.目的规范猪场、养户病死猪只及猪场胎衣处理管理,减少由于病死猪及胎衣处理不当而造成疾病扩散和环境污染,确保猪场、养户正常生产,有效降低猪群的发病率、死亡率,减少疾病造成的损失。
2.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猪场、养户。
3.职责3.1猪场场长负责监督猪场病死猪及胎衣处理;3.2猪场各级负责人组织实施猪场病死猪及胎衣处理;3.3猪场全体员工参与病死猪及胎衣处理,严格执行病死猪处理制度;3.4服务部养户管理员负责监督养户病死肉猪处理;3.5服务部销售员负责监督上市过程中养户应激死亡的肉猪处理。
3.6服务部管理员在养户进苗前负责跟踪病死猪无害化化尸池的建设情况,杜绝生产过程中病死猪外流;3.7养户负责实施病死肉猪处理。
4.工作程序4.1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方法公司根据GB16548《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规定,对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方法一般为高温、深埋和销毁。
4.1.1高温处理4.1.1.1适用于一般疾病死亡的猪只及胎衣,如:猪肺疫、猪溶血性链球菌病、猪副伤寒、弓形虫病、寄生虫病等病畜的肉尸和内脏。
4.1.1.2操作方法:焚烧、高压蒸煮法和一般煮沸法。
4.1.2深埋处理4.1.2.1本法不适用于患有炭疽等芽袍杆菌类疫病。
4.1.2.2具体深埋要求如下:a)深埋地应远离学校、公共场所、居民住宅区、村庄、动物饲养和屠宰场所、饮用水源地、河流等地区150米以上;b) 深埋前应对需深埋的病害动物尸体和病害动物产品实施焚烧处理;c)深埋坑底铺2cm厚生石灰,病害动物尸体和病害动物产品放入土坑后尸体表面也要铺2cm厚生石灰,或淋雨式喷洒2~3%的烧碱溶液消毒后才能深埋;d) 深埋后病害动物尸体和病害动物产品上层应距地表2m以上,深埋后需将深埋土夯实,应注意防止野生动物刨挖;e)焚烧后的病害动物尸体和病害动物产品表面,以及深埋后的地表环境应使用有效消毒药喷、洒消毒。
4.1.3销毁处理4.1.3.1一般适用于烈性传染病猪只处理,如:确认为炭疽、非洲猪瘟、猪瘟、口蹄疫、猪传染性水疱病、猪密螺旋体痢疾、急性猪丹毒、粘膜病、钩端螺旋体(已黄染肉尸)、李氏杆菌病、布鲁氏菌病等烈性传染病和恶性肿瘤或两个器官发现肿瘤的病猪整个尸体及各部分割除下来的病变部分和内脏。
猪尸体解剖的注意事项及解剖步骤(一)、病理解剖的意义1、当前影响猪生产的疾病越趋复杂,及时诊断疾病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是保护养殖场利益的重要内容。
2、实验室诊断需要时间,在需要立即诊断该疾病流行时剖检有时会争取到治疗机会。
3、结合流行病学的调查、临床诊断和病理解剖,能在现场对疾病做出初步的诊断,并立即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中断疾病的进一步蔓延,将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4、病理解剖是疾病诊断中仅次于实验室检验的重要手段,也是实验室检验前必须采取的步骤。
(二)病理解剖的注意事项1.在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诊断的基础上,决定是否需要病理解剖2.病理解剖必须得到场方的同意3.病理解剖必须做好个人防护4.病理解剖的地点远离养殖场所,且便于清理、消毒5.病理解剖必须作记录(使用智能手机拍照即可)6.如需要进一步实验室化验,准备好病料包装和保存设施7.病理解剖必须按部就班全面观察,切不可凭片面的观察结果做出判断8.病理过程没有完全表现,但已经屠宰了的猪,以及死亡时间超过6h,出现尸斑的猪,均不宜做病理解剖(三)、病理解剖步骤1、调查及登记剖检之前应对尸体的来源、死前的临诊症状与治疗情况,死亡时间、性别、年龄、营养状况进行调查、询问,并进行一般登记。
2、体表及皮下组织检查2.1检査天然孔和外露黏膜,如口、鼻、肛门及生殖道有无分泌物或排泄物。
2.2体表检査时,可先通过被毛的光泽、肌肉的丰满度及皮下脂肪蓄积状况对猪体的营养状况作出判断.分为良好、中等或不良三等。
也可根据脊柱、骨骼外角、坐骨结节等是否显著突出对营养状况作出判断。
在观察营养状况的同时,应注意体表皮肤有无充血、出血、溃疡、外伤、脓肿,以及皮下有无水肿和气肿变化。
2.3体表检査完毕,将猪体四肢及腹部朝上放为背卧。
在切开肌肉摊开四肢时,可对体表淋巴结进行检査,观察其有否充血肿大,切面有无水肿、出血、坏死等病变,同时检査公猪的阴囊、母猪的乳房有无变异。
3、腹腔器官的剖检3.1沿腹中线节开腹壁时,为防划破内脏,最好先将腹壁切一小口,伸进左手食指与中指,手心向上用指关节下压内脏,将刀刃向上插于两指间徐徐切开腹壁。
病死猪剖检程序及注意事项1.环境准备:在进行病死猪剖检之前,首先需要确保剖检环境的准备工作。
选择一个室内洁净的空间,确保光线充足,通风良好。
准备好所需的器具和工具,如手套、手术刀、剪刀、滤纸等。
2.剖检前准备:在剖检前,要认真了解猪的死亡情况,包括死亡时间、死亡原因等信息。
观察猪的外部病变情况,如有皮肤溃烂、肿胀等。
3.剖检过程:(1)皮肤剖开:用手术刀从猪的腹部中央开始剖开,一直延伸到胸骨。
(2)观察腹部脏器:检查各脏器的形态、大小、颜色等情况。
注意肝脏、脾脏、肺脏、胃等器官的异常变化。
(3)观察胸腔脏器:检查心脏、肺脏等器官的变化。
特别注意观察心脏的大小、形态,有无增大、变形等情况。
(4)取样:根据需要,可以在剖检过程中取样送检,从病变部位切取样品,如肝脏、脾脏等,用滤纸包装好,进行相应的实验检测。
(5)记录:在剖检过程中,要做好详细的记录。
包括死亡猪的信息、脏器的观察记录、取样记录等。
以便后续的分析和处理。
4.防控措施:在剖检过程中,要注意个人防护,戴好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
避免直接接触病原体。
剖检完成后,要进行工具器具的消毒处理,确保环境的清洁卫生。
1.安全防护:剖检人员要戴好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避免直接接触可能存在的病原体,确保人员的安全。
2.技术要求:剖检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动物解剖学知识和剖检技术。
对于不了解或不懂得的情况,要及时请教专业人士。
3.细致观察:在剖检过程中,要仔细观察脏器的形态、大小、颜色等变化,留意病变部位的相关情况,有助于对病因的判断和疾病的诊断。
4.取样规范:如果需要进行检测,取样需要规范操作,从病变部位采集样品,并妥善包装,确保样品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5.记录准确:在剖检过程中,要做好详细的记录,将猪的死亡情况、病变情况、取样情况等记录清楚,以备后续分析和处理。
6.工具消毒:剖检完成后,要对使用过的工具进行消毒处理,避免交叉感染和传播疾病。
病死猪剖检是一项细致而重要的工作,它对于发现猪群疾病和保障兽产品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病猪尸体解剖技术与常见疾病的病理学诊断徐海军(六安市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实验室)1外部检查在进行尸体解剖之前,应先了解病死猪的流行病学情况、临床症状和治疗效果,观察其天然孔、皮肤、可视黏膜等变化,对病情有个初步诊断,以避免解剖不可解剖的尸体。
猪体表病理变化和可能涉及的疾病见表1。
表1 体表器官病变及可能涉及的疾病2内部检查2.1 皮下检查皮下检查在剥皮过程中进行。
从颈、胸及腹中线切开皮肤,在剥皮的同时检查皮下有无充血、炎症、出血、淤血、水肿以及体表淋巴结的大小、颜色和病理变化。
2.2 固定、剖开腹腔将腹腔器官摘出尸体取背卧位。
一般先切断肩胛骨内侧和髋关节周围的肌肉(仅以部分皮肤与躯体相连),将四肢向外侧摊开以保持尸体仰卧位置。
从剑状软骨后方沿腹壁正中线由前向后至耻骨联合切开腹壁,再从剑状软骨沿左右两侧肋骨后缘切开至腰椎横突。
这样腹壁被切成大小相等的两楔形。
将其向两侧分开,腹腔脏器即可全部露出。
剖开腹腔时应结合进行皮下检查。
看皮下有无出血点、黄染等。
在切开皮肤时需要检查腹股沟浅淋巴结,看有无肿大、出血等异常现象。
腹腔切开后,须先检查腹腔脏器的位置和有无异物、腹腔器官浆膜是否光滑,肠壁有无粘连。
依次摘出肝、脾、胃网膜、胃、十二指肠、小肠、大肠、直肠和肾脏。
分离肠系膜时,要注意观察肠系膜有无出血、水肿及淋巴结变化。
2.3 剖开胸腔将胸腔器官摘出先分离胸壁脂肪和肌肉,检查胸腔压力,切断肋骨与肋软骨结合部,切断肋间肌等软组织,暴露胸腔内器官,检查胸腔和心包有无积液及其性状,胸膜是否光滑,有无粘连。
2.4 口腔和颈部器官的采出剥去颈部和下颌部皮肤后,用刀切断两下颌支内侧和舌连接的肌肉。
左手指伸入下颌间隙,将舌牵出,剪断舌骨,将舌、咽喉、气管一并采出。
看气管有无粘液、出血点等。
扁桃体有无肿大、出血点等。
2.5 颅腔剖开(略)清除头部皮肤和肌肉。
先在两侧眶上突后缘作一横锯线,从此锯线两端经额骨、顶骨侧面至枕嵴外缘作二平行的锯线,再从枕骨大孔两侧作一“V”形锯线与二纵线相连。
第1篇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掌握猪的解剖结构,了解猪的生理功能,观察猪疾病时的病理变化,提高学生对猪疾病的诊断和防治能力。
二、实验内容1. 实验动物:健康猪一只2. 实验工具:解剖刀、解剖剪、解剖镊、解剖板、解剖盘、解剖针、解剖显微镜、注射器、酒精、碘酒、生理盐水等。
3. 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将实验动物处死,进行皮肤消毒,并剪开皮肤,暴露肌肉和内脏。
(2)解剖外部结构:观察猪的外部形态,包括头部、颈部、躯干、四肢等部位,注意观察皮肤、毛发、皮肤颜色、血管、神经等结构。
(3)解剖内部结构:① 解剖胸腔:观察胸腔内器官,包括心脏、肺、心脏大血管、食管等,注意观察心脏形态、肺叶、血管走向等。
② 解剖腹腔:观察腹腔内器官,包括肝脏、胃、小肠、大肠、脾脏、肾脏、膀胱等,注意观察器官大小、形态、颜色、质地等。
③ 解剖盆腔:观察盆腔内器官,包括生殖器官、肛门、直肠等,注意观察生殖器官形态、颜色、质地等。
④ 解剖肌肉和骨骼:观察肌肉和骨骼结构,包括肌肉形态、颜色、质地,骨骼大小、形态等。
(4)病理观察:① 观察心脏:观察心包、心肌、心内膜等部位,注意心包积液、心肌梗死、心内膜炎等病变。
② 观察肺:观察肺叶、肺泡、支气管等部位,注意肺炎、肺水肿、肺气肿等病变。
③ 观察肝脏:观察肝脏表面、切面、质地等,注意肝炎、肝硬化、脂肪肝等病变。
④ 观察胃和小肠:观察胃壁、小肠壁等部位,注意胃炎、肠炎、溃疡等病变。
⑤ 观察肾脏:观察肾脏表面、切面、质地等,注意肾炎、肾结石等病变。
⑥ 观察生殖器官:观察生殖器官形态、颜色、质地等,注意生殖器官疾病。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外部结构:猪的外部形态呈长方形,皮肤光滑,毛发较短,四肢强健。
(2)内部结构:猪的胸腔、腹腔、盆腔等部位器官完整,无异常。
(3)病理观察:心脏、肺、肝脏、胃、小肠、肾脏等器官均无病变。
2. 分析:(1)猪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符合猪的正常解剖结构。
猪的解剖操作方法首先是外表的观察:耳部是否有红点或红斑,皮肤是否有红点红斑,关节是否肿大,蹄部是否有病变,肛门处粪便情况,是否喘气,是否消瘦等猪的大致情况.后半区严重败血尾部坏死、股部皮肤和脚部皮肤有红斑耳尖坏死解剖大致分三刀:一、第一刀从腋下开始上至下颌中至中线下至股部髋臼窝,剥开皮肤暴露下颌淋巴结,唾液腺,腹股沟淋巴结1、下颌淋巴结:一般猪有炎症该淋巴结都会有病变。
下颌淋巴结严重出血2、腹股沟淋巴结:生殖系统、腹腔各器官病变,也包括全身性疾病。
腹股沟淋巴结出血3、唾液腺:颜色。
二、第二刀从最后肋骨剪开,暴露腹腔观察腹水(颜色,量的多少)腹水过多三、第三刀从后向前由肋软骨处切开,按压肋骨暴露胸腔观察胸水(颜色,量的多少,有无渗出)胸胸水过多整体打开完毕,开始观察各个器官1、心包:是否与其他脏器粘连,表面有无覆盖物,透明与否。
2、心包腔:靠近心尖剪一小口,观察心包液有无增多、变性;心包膜是否变厚等。
3、心脏:是否出现绒毛心(副猪嗜血杆菌),表面是否有出血点.打开心脏:观察心内膜、乳头肌、心肌有无白色条带(白肌病)、心肌的厚薄、心室心房的大小等。
4、肋骨:切下一根肋骨,看软骨部位是不是有链珠样生长(十分常见称“骨软症"),找到骨头头四十五度切开看生长板的大小(生长板较小的营养不良,思考原因)。
最后折断听声音,脆的正常,不脆的有营养问题,钙磷比例不对或是腹泻导致的。
5、剥离胃肠摘下脾脏:a、脾脏的大小b、周围有无梗死(有梗死的可能为潜伏慢性猪瘟)c、有无出血点。
表面有出血点6、肝脏:大小,是否水肿(看肝脏边缘是否有锐性),有无出血点,有无白点(可能为沙门氏菌、弓形虫、伪狂犬感染);每叶肝脏划开看胆管周围是否有白色(有的话百分之九十为中华肝吸虫);最后切开胆囊,看内粘膜是否有溃疡活变黑(黑色斑点为沙门氏菌感染).7、肺脏:肺脏的大小,是否水肿,是否肉变,有无伪膜(是否光滑)。
肺脏肉变8、肾脏、肾上腺:肾脏表面是否存在针尖状的红点(布满出血点又叫麻雀蛋肾,可能为猪瘟),白色斑点(钩端螺旋体),肾盂是否化脓,肾小体是否出血.肾上腺在肾稍上方。
病死猪剖检程序及注意事项
病死猪剖检程序及注意事项如下:
1. 病死猪剖检程序:
a. 准备工作: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服、手套、口罩等。
b. 检查外部病症:观察猪的外貌和体态,检查是否有肿胀、瘀血、溃疡、脓疮等。
c. 剖开猪体:使用解剖刀将猪的腹部或胸部剖开,小心处理内脏器官。
d. 检查内脏器官:仔细检查肝脏、肺、肾脏等内脏器官,观察是否有肿瘤、病变、损伤等。
e. 取样分析:根据需要,从有异常的器官中取样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检测。
2. 注意事项:
a. 个人防护:进行剖检前,必须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确保不会被臭气、病原体等伤害到。
b. 卫生处理:在剖开猪体、检查器官过程中,务必保持工作场所的清洁和卫生,防止交叉感染。
c. 使用合适的工具:使用合适的工具和设备进行剖检,确保能够准确和安全地进行操作。
d. 记录和标识:在剖检过程中,要认真记录和标识疑似病变的器官和取样,方便后续的分析和溯源。
e. 合规操作:按照相关法规和规定进行病死猪的剖检,遵守规定的操作步骤和安全措施。
请注意,病死猪剖检程序和注意事项可能会因地区、法规和实际情况而有所不同,最好在进行剖检前咨询相关专业人士或当地的疾病防控部门。
病死猪解剖操作程序
一、外部检查
检查四肢、眼结膜的颜色、皮肤等有无异常,下颌淋巴结是否有肿胀现象等。
用肉眼观察猪的外观,如皮肤,眼结膜-(苍白---附红细胞,黄疸—败血症---链球菌,猪瘟,付猪嗜血),粪(大便中有粘膜---可能是猪瘟) ,尿(血尿—衣原体,钩端螺旋体),口腔,耳朵(耳朵边上卷---弓形体),鼻腔,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至3-5倍---圆环病),蹄部。
还有,亚急性猪丹毒时,或见到皮肤大小比较一致的方形、菱形或圆形疹块;急性猪瘟,皮肤多有密集的或散在的出血点(或淤血点);口蹄疫时四肢、口腔有水疱;猪疥螨病猪皮肤粗糙有皮屑、背毛脱落、皮肤潮红甚至出血有痂皮;猪链球菌病皮肤有突起的脓包,切开脓包流出淡黄色液体;附红细胞体病时眼结膜黄染。
肛门附近有无粪便污染等。
二、固定、剖腹检查脏器
1.固定:
尸体取背卧位,一般先切断肩胛骨内侧和髋关节周围的肌肉(仅以部分皮肤与躯体相连),将四肢向外侧摊开,以保持尸体仰卧位置。
2. 剖开腹腔:
从剑状软骨后方沿腹壁正中线由前向后至耻骨联合切开腹壁,再从剑状软骨沿左右两侧肋骨后缘切开至腰椎横突。
这样,腹壁被切成大小相等的两楔形,将其向两侧分开,腹腔脏器即可全部露出。
剖开腹腔时,应结合进行皮下检查。
看皮下有无出血点、黄染等。
在切开皮肤时需要检查腹股沟浅淋巴结,看有无肿大、出血等异常现象。
淋巴结肿大,水肿,出血,周边出血,坏死,如腹股沟淋巴结水肿且不出血,或肿大到原来的3-5倍,可能是圆环病毒引起,如周边出血,里面有规范出血---猪瘟引起,如有坏死,多由副伤寒引起。
3. 腹腔器官的采出与检查:
腹腔切开后,须先检查腹腔脏器的位置和有无异物等。
腹腔器官的取出,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胃肠全部取出,先将小肠移向左侧,以暴露直肠,在骨盆腔中单结扎。
切断直肠,左手握住直肠断端,右手持刀,从向前腰背部分离割断肠系膜根部等各种联系,至膈时,在胃前单结扎剪断食管,取出全部胃肠道。
第二种方法:胃肠道分别取出
(1)在回盲韧带(将结肠圆椎体向右拉,盲肠向左拉,即可看到回盲韧带),游离缘双结扎,剪断回肠,在十二指肠道,双结扎剪断十二指肠。
左手握住回断端,右手持刀,逐渐切割肠系膜至十二指结扎点,取出空肠和回肠。
(2)先仔细分离十二指肠、胰与结肠的交叉联系, 再从前向后分离割断肠系膜根部和其他联系,最后分离并单结扎剪断直肠,取出盲肠、结肠和直肠。
取出十二指肠,胃和胰。
取出腹腔的各器官后要逐一的细细检查,可按脾、肠、胃、肝、胆、肾、膀胱的次序检查。
脾:注意脾的大小,重量,颜色,质地,表面和切面的状况。
如败血性炭疸时,脾可能高度肿大,色黑红,柔软。
急性猪瘟时脾发出血性梗死。
脾脏肿大到原来2-3倍,多由链球菌或弓形体引起。
如脾脏有锯齿状梗死或出血,多由猪瘟或弓形体引起。
如脾脏有血晕样坏样出血点,多由伪狂犬引起。
脾有坏死显示是病毒病,因为脾是免疫器官。
肠:检查肠壁的簿厚,黏膜有无脱落、出血。
肠淋巴结有无肿胀等。
患猪副伤寒的猪肠黏膜表面覆盖糠麸样物质。
肓肠有钮扣样溃疡,出血,糠麸样坏死,如钮扣样溃疡,多有猪瘟引起。
如有糠麸样坏死,多有副伤寒,回肠炎引起。
胃:检查胃内容物的性状、颜色,剖去内容物看胃黏膜有无出血、脱落、穿孔、溃疡、水肿等现象。
如有胃粘膜有出血块,可能是伪狂犬,如胃溃疡,多有传染性胃肠炎,或中毒性疾病引起。
如胃大弯有水肿,多是水肿病引起。
肝:检查肝的颜色、质地等。
肝脏是否有坏死,出血,水泡,硬化,肿大,如有坏死灶,可能有弓形体或蛔虫斑引起。
如有坏死点,可能有伪狂犬或副伤寒。
如肝脏是有拇指大的水泡,可能是囊尾幼病.胆汁变稠---附红细胞。
胆:看胆囊的外观是否肿大,滑破胆囊看胆汁的颜色是否正常。
肾:两个肾先做比较,看大小是否一样有无肿胀、肿大。
剖去肾包膜看肾脏表面有无针尖样出血点、苍白,水肿,瘀血。
然后将肾平放横切后观察肾盂、肾盏有无肿大、出血等。
如有针尖样出血点,多怀疑是猪瘟或弓形体,如斑块样出血,是链球菌。
如有水肿,可能是肾炎或中毒性疾病。
膀胱:看膀胱的弹性、膀胱内膜有无出血点或积尿,米汤样物等。
如膀胱有出血点,可能有猪瘟。
积尿可能是肾炎,肾结石,米汤样物可能是有磺胺药用多或猪瘟,饲料霉菌引起。
4. 胸腔剖开与各器官的检查:
先检查胸腔压力,然后从两侧最后肋骨的最高点至第一肋骨的中央作二锯线,锯开胸腔。
用刀切断横膈附着部、心包、纵膈与胸骨间的联系,除去锯下的胸骨,
胸腔即被打开。
另一剖开胸腔的方法是:用刀(或剪)切断两侧肋软骨与肋骨结合部,再把刀伸入胸腔划断脊柱左右两侧肋骨与胸椎连接部肌肉,按压两侧胸壁肋骨,折断肋骨与胸椎的连接,即可敞开胸腔。
打开胸腔后先看肾包膜有无粘连、是否有纤维状物渗出,传染性胸膜肺炎有此症状。
看胸腹腔有纤维素性渗出物,多有副猪嗜血杆菌引起。
看胸腔和心包是否积液,如胸腔积液可能是由弓形体或是附红细胞体引起的疾病。
看肋骨两侧是否有出血点,多由猪瘟,链球菌引起。
看喉头的会厌软骨是否有针尖样出血点,可以怀疑是猪瘟。
再将气管剖开,是否有大量泡沫,如有,可能是胸膜肺炎。
将支气管剖开,看是否有多量的脓汁,如有,可能是副猪嗜血杆菌。
看肺:看左右肺的大小、质地、颜色,看肺是否水肿,出血,坏死,虾肉样变,纤维样渗出物,或有无气泡等。
气喘病肺变为肉样、放在水中下沉,正常的肺放在水中是不下沉的。
猪肺疫时肺脏表面因出血水肿呈大理石样外观。
如水肿,出血,可能由弓形体引起。
如有纤维素样渗出物,可能有胸膜肺炎和副猪嗜血杆菌或猪肺疫引起,如肺无气泡,似橡皮样,可能是圆环病毒引起,如有虾肉样变(白色)喘气病引起,有分散的肉样变,付猪嗜血,猪瘟(正常肺粉色)。
看心脏:如心包有积液,或坏死出血,水肿,纤维素性渗出物。
如心包积液,多由败血性疾病引起,如心冠脂肪水肿,可能由圆环病毒引起。
如心冠脂肪出血或心内膜出血,多由链球菌或猪瘟起。
如有纤维素性炎症,多有胸膜肺炎或副猪嗜血杆菌引起,如心肌坏死或苍白,多由口蹄疫或缺硒引起。
看心包膜有无出血点,切开心脏看二尖瓣、三尖瓣有无异常现象。
猪丹毒溃疡性心内膜炎,增生,二尖瓣上有灰白色菜花赘生物检查时应特别注意。
5.颅腔剖开:
清除头部皮肤和肌肉,先在两侧眶上突后缘作一横锯线,从此锯线两端经额骨、顶骨侧面至枕嵴外缘作二平行的锯线,再从枕骨大孔两侧作一"V"形锯线与二纵线相连。
此时将头的鼻端向下立起,用槌敲击枕嵴,即可揭开颅顶,露出颅腔。
看有无出血点、萎缩、坏死现象。
6.口腔和颈部器官采出:
剥去颈部和下颌部皮肤后,用刀切断两下颌支内侧和舌连接的肌肉,左手指伸入下颌间隙,将舌牵出,剪断舌骨,将舌、咽喉、气管一并采出。
看气管有无黏液、出血点等;扁桃体有无肿大、出血点等。
三、注意事项:
1.在猪死亡以后,尸体剖检进行越快、准确诊断的机会越多。
尸体剖检必须在死后变性不太严重时尽快进行。
夏季须在死后4~8小时之内完成,冬季不得超过18~24小时。
2.剖检中要做记录,将每项检查的各种异常现象详细记录下来,以便根据异常现象做出初步诊断。
3.剖检过程中要注意个人的防护,剖检人员必须带手套,防止手划伤感染。
4.尸体剖检应在规定的解剖室进行,剖检后要进行尸体无害化处理,如抛到规定的火碱坑内。
剖检完后所用的器具要用消毒液浸泡消毒。
解剖台、解剖室地面等都要进行消毒处理,最后进行熏蒸消毒处理。
防止病原扩散,以便下次使用。
解剖人员剖检完后应换衣消毒,特别应注意鞋底的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