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综合治疗108例临床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257.48 KB
- 文档页数:2
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86例疗效分析目的分析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86例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08年2月~2009年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综合疗法组)86例和对照组(遮盖疗法组)74例,随访两组患者3年,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实验组痊愈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临床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标签:儿童;屈光不正;弱视;综合疗法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方法有多种,哪种疗法更好目前尚不确切[1]。
笔者应用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并与传统的遮盖疗法作比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8年2月~2009年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综合疗法组)86例和观察组(遮盖疗法组)74例。
实验组86例患者中,男44例,女42例;年龄3~8岁,平均(3.9±1.6)岁;视力轻度45 眼,中度31眼,重度10眼,中心性注视61眼;旁中心性注视25 眼。
对照组74例患者中,男36例,女38例;年龄2~8岁,平均(4.1±1.4)岁;视力轻度38眼,中度27眼,重度9眼,中心性注视56眼;旁中心性注视18 眼。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所有患者均得到有效的随访。
1.2方法按照弱视儿童的眼病程度及性质遮盖健侧眼睛,给予Ⅰ型灯闪烁治疗,每次1.5~2 min,每日1次。
同时应用光栅治疗仪训练精细目力,根据不同的弱视程度给予不同的描绘时间,可以在15~30 min不等[2-3]。
同时应用视力保健仪器(圳维视佳VG1000)进行治疗,每次单眼的时间为5 min,每日2次。
家庭治疗方面,对于重度的弱视患者,进行描图、插板、穿针、剪纸等精细的训练。
需要强调的是,患者的视力一旦达到4.8,加固每天的同视机训练,训练患者的脱抑制或者三级功能,给予每天15~20 min的闪光灯治疗。
小儿弱视115例的临床治疗观察发表时间:2012-11-23T16:17:16.67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4期供稿作者:梁光丽[导读] 研究分析小儿弱视的临床治疗效果。
梁光丽(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眼科四川成都 610000)【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儿弱视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的分析115例小儿弱视患者的临床资料,将115例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5例),并分析研究两组患者的临床近期和远期疗效。
结果观察组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都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综合治疗的方法治疗小儿弱视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是治疗小儿弱视的良好方法,应该得到广泛推广。
【关键词】小儿弱视临床观察临床近期远期疗效综合治疗视力的好坏对人们的正常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目前,国内患有视力疾病(包括近视、远视、色盲、弱视等)的患者越来越多,其中小儿患有弱视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大约占据眼科疾病发病率的3%,与小儿正常的成长和发育直接相关,影响小儿的视觉功能、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受到越来越多学者和家长的重视。
当前治疗小儿弱视的方法有很多,本文主要针对在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在某院接受治疗的115例小儿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具体研究情况如下。
一、患者基本资料本次研究所涉及的患者是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在某院接受治疗的115例小儿弱视患者,其中男性患者71例,女性患者44例,年龄范围在3-13岁之间,平均年龄7.5岁。
在这些患者中,左眼患病者49例,右眼患病者66例。
按弱视的临床类别区分,屈光不正性51例,屈光参差性27例,斜视性36例。
按照临床分度划分,轻度患者47例,中度患者50例,重度患者18例。
中心注视45例,旁中心注视70例。
115例患儿都是参照1996年4月全国而通过弱视斜视防治学组所制定的标准进行诊断的,并且在家长同意的情况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5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弱视分度和类别上没有显著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屈光不正性弱视和正常儿童立体视觉的临床观察目的观察屈光不正性弱视和正常儿童的立体视觉。
方法运用颜少明《随机立体检查图》、随机点同视机立体图、同视机,对57例矫正视力正常(≥0.9)的屈光不正儿童和50例正常儿童进行立体视觉测定,并予统计学处理。
结果(1)与正常儿童比,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的零视差、交叉视差、非交叉视差和远立体视均明显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融合范围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矫正前,轻度组与中度组交叉视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屈光不正性弱视严重影响儿童立体视觉的形成;积极预防、早期发现、有效矫正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十分重要。
标签:屈光不正性弱视;立体视觉;儿童;视功能屈光不正性弱视是一种严重损害儿童视功能的眼病[1-3],也是导致患儿无完善立体视觉的重要病因[4]。
加强对儿童立体视觉影响因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本次研究运用颜少明《随机立体检查图》、随机点同视机立体图、同视机,对57例矫正视力正常(≥0.9)的屈光不正儿童和50例正常儿童进行立体视觉测定,并予统计学处理,旨在探讨屈光不正性弱视对儿童立体视功能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眼科门诊收治的57例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为观察组,经矫正双眼视力均已≥0.9,双眼屈光参差0.05)。
1.2 检查方法两组儿童均进行视力、屈光、眼位及眼球运动检查,裸眼视力或矫正视力均≥0.9,且无明显斜视,眼球运动正常,眼部无明显病变。
室内自然光线下,常规使用颜少明《立体视觉检查图》、随机点同视机立体图、同视机,对受试儿童进行零视差、交叉视差、非交叉视差、远立体视以及远融合范围测定[5]。
≤12岁儿童行视网膜检影验光前用1%阿托品眼膏涂眼3 d,3次/d;>12岁儿童先用托品酰胺眼水液点眼,5 min/次,30 min后再行验光。
两种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对比研究摘要】目的:对远视性弱视和近视性弱视的治疗效果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比较。
方法:通过散瞳验光筛选出286 例(572 眼)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分为远视性弱视组、近视性弱视组进行综合治疗,并将各类弱视分为轻、中、重三组进行疗效比较,治疗包括配戴合适眼镜、遮盖健眼或交替遮盖、精细目力作业训练及弱视治疗仪的应用。
结果:远视性弱视治愈率达到了77.69%,而近视性弱视的治愈率达到了36.54%,无论是轻度、中度或重度的弱视患者,远视性弱视的基本治愈率要比近视性弱视的治愈率要高,远视性弱视在实际的治疗中周期要明显短于近视性弱视,二者之间存在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结论:弱视治疗的效果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屈光不正的性质和程度,远视性弱视在治疗效果方面明显比近视性弱视治疗的效果好,在治疗的周期方面,远视性弱视的治疗周期明显要比近视性弱视的治疗周期短。
【关键词】儿童;弱视;屈光不正性;远视眼;近视眼【中图分类号】R246.1+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7-104-01 儿童时期是视力发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弱视是眼部疾病当中非常常见的一种视力障碍,如果其能够尽早的发现和治疗,就可以帮助儿童恢复正常的视力,这对儿童后期的成长以及长大之后的职业选择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弱视的治疗效果和很多因素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这些因素主要有弱视的严重程度、治疗时候的年龄、弱视的具体类型和情况等等。
在长期的临床工作当中,工作人员也发现不同类型的屈光不正性弱视,如果采用同样的治疗方法,其治疗的效果会产生非常大的差别,而且在近视性弱视和远视性弱视在治疗效果和周期方面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距。
一、临床资料和方法1、临床资料对门诊就诊患儿通过散瞳验光随机筛选出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286 例,年龄3~7 岁,男性146 例,女性140 例。
按屈光类型分为两组:近视性弱视312 眼(其中单纯近视28 眼,单纯近视散光140 眼,复性近视散光144 眼)。
单纯屈光矫正治疗对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治疗效果【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单纯屈光矫正治疗对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治疗效果。
方法收治我院于2018年7月~2019年7月就诊的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70例为观察对象,将之随机分配为两组,即对照组(n=35)、观察组(n=35),对照组儿童应用常规视觉刺激训练方式治疗,观察组儿童应用单纯屈光矫正方式治疗,比较两组儿童经视力矫正治疗后的临床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弱视治疗总有效率91.4%明显更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0.0%,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视力恢复正常时间比较对照组患儿明显缩短,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应用单纯屈光矫正治疗,可在较短时间内帮助患者视力恢复,治疗效果理想,值得在临床推广普及。
【关键词】:单纯屈光矫正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是指患者双眼皆伴随明显近视、远视、散光,无法双眼单视,视物模糊;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时期,如不能及时对其视力进行矫正,则可能导致失明,对患者生活及学习带来严重影响[1]。
目前临床中在进行屈光不正性弱视治疗中主要在行屈光矫正的同时配合红光闪烁、CAM视觉刺激或精细目力训练等方式;但为明确单纯屈光矫正对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本次研究选择我院于2018年8月~2019年8月就诊的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70例,依照新弱视诊断标准,对其进行单纯屈光矫正,无其它弱视训练,观察患者视力恢复情况。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治我院于2018年7月~2019年7月就诊的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70例为观察对象,将之随机分配为两组,即对照组(n=35)、观察组(n=35);对照组儿童男20例、女15例,年龄4~14岁,平均年龄(10.0±4.0)岁,病程2~10个月,平均病程(7.5±2.5)个月,其中单侧弱视27例、双侧弱视8例,应用常规视觉刺激训练方式治疗。
眼科门诊儿童屈光不正及斜视弱视状况的调查研究摘要】目的:研究眼科门诊儿童屈光不正及斜视弱视状况。
方法:选择我院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屈光不正及斜视弱视患儿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儿童屈光不正以斜视弱视等情况进行分析,对比儿童年龄,性别以及检查结果。
结果:3-7岁儿童屈光不正发病率较高,与8-12岁儿童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近视发生率与远视,散光相比具,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3-7岁为儿童屈光不正的高发年龄,主要以近视,斜视以及屈光不正弱视为主。
【关键词】I眼科;屈光不正;斜视;弱视;儿童【中图分类号】R7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9-0073-02据相关研究表明,视力>1.0的儿童,小瞳孔状态下不同程度的近视和远视具有一定程度的发生率。
据统计,在国外,斜视与弱视发病率为2%,对儿童视力进行早期检查,有助于对屈光不正,弱视,斜视进行矫正[1]。
为了更好的分析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屈光状态,加强对儿童近视,弱视的预防。
将来我院进行眼科门诊检查的20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儿童屈光不正以斜视弱视等情况进行分析,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阶段收治的屈光不正及斜视和弱视患儿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为3~12岁。
男性112例,女性88例,平均年龄为(8.6±3.5)岁。
其中3~7岁儿童113例,男性52,女性61例,平均年龄为(7.6±3.7)岁,8~12岁儿童87例,男性60例,女性27例,平均年龄为(8.1±3.4)岁。
患者在基础资料上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屈光不正检查时,对儿童性别,年龄以及家属屈光不正情况进行记录。
屈光检查使用电脑自动验光仪联合综合验光法。
弱视检查需在除外眼部器质性病变基础下,3~5岁儿童视力<0.5,6岁及以上儿童视力<0.7为弱视。
儿的第一口呼吸,防止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提高对肺炎的诊断率和抢救质量;加强基层妇幼人员对新生儿肺炎管理和宣教指导,进一步降低新生儿肺炎死亡率。
31216 意外事故 2008年为第二位死因,2009年为首位死因。
溺水和车祸是构成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的主要因素,溺水占意外死亡的57114%,车祸占28157%。
溺水主要发生在暑假农村,车祸集中发生在公路沿线村庄和有车农户。
因此,必须加大对农村儿童家长的安全宣传教育,加强假期儿童管护和安全教育,避免儿童在没有成人陪同的情况下到公路、河池边玩耍,远离危险。
(2010203205 修回)〔编校 徐 强〕4~10岁单眼弱视儿童90例综合治疗效果分析陶 晗 张 宁 张春丽① 陈奇妙 唐业卫 庞 瑛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妇幼保健院儿童眼科 537000中国图书分类号 R77714+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124411(2010)3024403202①广西壮族自治区平南县人民医院【摘 要】 目的:探讨90例4~10岁单眼弱视儿童的综合治疗效果,为制定弱视防治干预措施提供资料。
方法:随机收集2002年~2007年4~10岁单眼弱视儿童90例,对综合治疗时间1~2年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儿童单眼弱视90例,基本痊愈18例,占20100%,进步46例,占51111%,无效26例,占28189%;治疗效果女性比男性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开始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左眼的治疗效果比右眼好,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眼弱视左眼占57178%,左眼的患病率比右眼高。
结论:4~10岁儿童单眼弱视综合治疗1年后无效者比例高达28189%,应加强儿童弱视的防治工作。
【关键词】 弱视 儿童 屈光 屈光不正Ana lysis on effect of com prehen si ve trea t m en t on 90ch ildren aged 4~10years old w ith si n gle -eye am blyop i aTAO Han ,ZHAN G N ing ,ZHAN G Chun -L i et al 1D epart m ent of O phthal m ology,M a 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Yulin,Yulin 537000,Guangxi,Ch ina〔Abstract 〕 O bjecti ve:T o exp l ore the effect of comp rehensive treat m ent on 90children aged 4~10years old with single -eye a m 2blyop ia,p r ovide data f or making p reventi on,treat m ent and interventi on measures of a mblyop ia 1M ethods:90children aged 4~10years old with single -eye a mblyop ia fr om 2002t o 2007were selected random ly,the therapeutic effect after comp rehensive treat m ent f or 1~2years was analyzed retr os pectively 1Results:Among 90children with single -eye a mblyop ia,18children were cured,accounting f or 20100%;46children were i m p r oved,accounting for 51111%;26children were ineffective,accounting for 28189%;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girls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boys,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the young the childen was,the better treat m ent effect was;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left eye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right eye,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the incidence of a mblyop ia in left eye was 57178%,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right eye 1Conclusi on:The ineffective rate of children aged 4~10years old after comp rehensive treat m ent of single -eye a mblyop ia for one year reaches as high as 28189%,the p reventi on and treat m ent of a mblyop ia a mong children should be enhanced 1〔Key words 〕 Amblyop ia;Children;Refracti on;Ametr op ia 弱视是儿童期可治疗的常见病、多发病,弱视以双眼患病为主。
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86例疗效分析作者:李晓红来源:《中国医药科学》2012年第05期[摘要] 目的分析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86例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08年2月~2009年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综合疗法组)86例和对照组(遮盖疗法组)74例,随访两组患者3年,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实验组痊愈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临床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 儿童;屈光不正;弱视;综合疗法[中图分类号] R7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5-177-02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方法有多种,哪种疗法更好目前尚不确切[1]。
笔者应用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并与传统的遮盖疗法作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8年2月~2009年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综合疗法组)86例和观察组(遮盖疗法组)74例。
实验组86例患者中,男44例,女42例;年龄3~8岁,平均(3.9±1.6)岁;视力轻度45 眼,中度31眼,重度10眼,中心性注视61眼;旁中心性注视25 眼。
对照组74例患者中,男36例,女38例;年龄2~8岁,平均(4.1±1.4)岁;视力轻度38眼,中度27眼,重度9眼,中心性注视56眼;旁中心性注视18 眼。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所有患者均得到有效的随访。
1.2 方法按照弱视儿童的眼病程度及性质遮盖健侧眼睛,给予Ⅰ型灯闪烁治疗,每次1.5~2 min,每日1次。
同时应用光栅治疗仪训练精细目力,根据不同的弱视程度给予不同的描绘时间,可以在15~30 min不等[2-3]。
同时应用视力保健仪器(圳维视佳VG1000)进行治疗,每次单眼的时间为5 min,每日2次。
15例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综合治疗的效果和护理摘要】目的分析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不带镜综合治疗的效果。
方法对资料完整的15例30只眼进行综合治疗,其中男性10例,女性5例,随诊1年观察其疗效。
结果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患儿,早期发现,不戴镜治疗达到的治疗效果也是很显著的。
【关键词】屈光不正性弱视不戴镜综合治疗疗效护理弱视是由于先天或视觉发育的关键期进入眼内的光刺激不够充分,剥夺了黄斑形成清晰物像的机会(视觉剥夺)和(或)两眼视觉输入不等引起清晰物像与模糊物像间发生竞争(双眼相互作用异常)所造成的单眼或双眼视力减退。
一般眼科检查无器质病变,经睫状肌麻痹检影后矫正视力≤0.8者,均称为弱视[1]。
弱视分为斜视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型觉剥夺性弱视、其他原因引起的弱视。
我国弱视儿童的发病率为2%~4%,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早期治疗是弱视治愈的关键。
我科视光门诊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15例,现将不带镜综合治疗的15例(30眼)的疗效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我院弱视治疗室进行弱视治疗的儿童15例(30眼),其中男性10例,女性5例。
年龄3~7岁,平均年龄5岁。
其中轻度弱视16眼,中度弱视14眼;屈光不正性弱视30眼。
以上资料均为我院视光门诊就诊患儿,并随诊1年。
1.2检查所有患儿检查远、近视力、眼位、眼球运动情况;外眼、同视机三级视功能检查。
复方托吡卡胺眼药水点眼3次,一个小时后行检影验光、注视性质、眼底检查。
第二天复诊,确诊为屈光不正性弱视;轻、中度弱视;中心注视;眼底无病变者,不给予配镜直接治疗。
1.3治疗1.3.1第一疗程氦氖激光+海丁格光刷+后像治疗。
氦氖激光治疗仪通过发射632.8纳米波长的光束直接刺激黄斑区的锥体细胞,提高它的兴奋性,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海丁格光刷旋转时产生宽窄不同的景象刺激黄斑中心不同类型的细胞,消除抑制和再建相互联系。
后像治疗利用后像痕迹反射引起的回忆性反射从而提高视力。
108例屈光不正性弱视综合治疗疗效分析
宋玉艳
【期刊名称】《新疆医学》
【年(卷),期】2009(039)001
【摘要】弱视是儿童视觉发育过程中的常见眼病。
弱视患者没有良好的双眼单视功能及立体视觉,很难适应高科技发展所必须具备的高级视觉功能。
弱视患儿如早期得到及时的治疗,视功能是可以恢复的。
中华眼科学会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1985年在全国各地普查的37745名受检儿童中,弱视占2.8%。
我国有4亿儿童,估计约有一千多万儿童患有弱视,为数相当可观。
因此弱视的早期诊断与治疗非常重要。
治疗儿童弱视的方法目前日益增多,我院用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已有二十余年,现选择门诊资料保存完整的屈光不正性弱视病例108例进行疗效分析如下。
【总页数】2页(P50-51)
【作者】宋玉艳
【作者单位】新疆煤矿总医院眼科,83009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7
【相关文献】
1.综合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67例护理体会 [J], 马哲
2.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综合治疗与护理方法 [J], 石代红
3.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矫正及综合治疗 [J], 鞠东梅
4.综合治疗对儿童各类型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观察 [J], 张琰; 张崇民; 吕川
5.综合治疗对儿童各类型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观察 [J], 张琰; 张崇民; 吕川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综合治疗108例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2-12-05T13:22:13.18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1期供稿作者:颜宪伟[导读] 精细目力训练,是有利于视觉发育和提高视力的一种特别应用锻炼[5]。
颜宪伟(山东省青州荣军医院 262500)
【中图分类号】R777.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1-0257-02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临床综合治疗的效果,为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提供参考。
方法对108例186眼3-13岁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常规散瞳验光配镜后结合光刷、光栅刺激、红闪、后像、精细目力训练、氦氖激光等综合治疗。
结果 116眼基本痊愈,矫正视力提高至0.9以上,占62.37%,59眼视力进步,占31.72%,11眼无效,占5.91%。
总有效率94.09%。
结论综合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效果显著,且低年龄组疗效好于高年龄组。
【关键词】综合治疗屈光不正弱视
弱视最新修订定义[1]:视觉发育期,由于单眼斜视、屈光参差、形觉剥夺或双眼高度屈光不正等异常视觉经验,造成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正常,或双眼视力相差2行以上,临床检查无可见的器质性病变,经恰当治疗后视力可以提高或完全恢复。
弱视是眼科临床上常见的儿童眼病。
国内报道儿童发病率为3-4%[2]。
而屈光不正性弱视又在所有弱视患者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弱视治疗的新方法应用如多色光增视仪、红光电子闪烁仪、同视机训练、CAM视觉刺激、后像灯、海丁格刷疗法加常规遮盖、精细目力训练等,都有不同报道。
目前使用最多的是传统遮盖治疗。
一般认为多种方法联合应用能取得满意疗效。
我科自2007-2010年对108例186眼屈光不正弱视患儿进行综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随机选取门诊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108例186眼,年龄3岁—13岁不等,其中男48例,84眼,(双眼39例,单眼6例),女60例102眼。
(双眼44例,单眼14例),轻度弱视52眼,中度弱视74眼,重度弱视60眼。
1.2 方法将患者按年龄分为二组,即3-7岁组,8-13岁组。
所有患儿在门诊初诊时均常规检查视力、眼位、眼球运动、屈光间质、眼底等,用1%阿托品眼膏点眼散瞳,每日二次,连续三天后检影验光,均三周后复验佩戴最佳矫正视力眼镜,同时采取以下方法行弱视综合治疗:中心注视患者加①多色光交闪治疗②CAM视觉刺激疗法③精细目力训练④氦氖激光治疗⑤遮盖法:根据弱视眼不同情况,采用相应遮盖法,如遮盖主导眼或健眼、双眼交替遮盖等。
每周集中治疗五天,休息两天。
每周复查一次视力。
经过1-3年治疗及复诊随访,比较了解二组患儿视力康复情况,对所得数据进行校验并对疗效进行评估分析。
1.3 疗效评价:基本痊愈:视力恢复≥ 0.9者。
视力进步:视力增进二行及二行以上者。
无效:包括视力退步、不变或提高一行者。
2 结果
本组研究病例治疗时间为2007-2010年,全部屈光不正弱视患者共计108例186眼,其中基本痊愈者116眼,占62.37%;视力进步者59眼,占31.72%,11眼无效,占5.91%。
总有效率94.09%。
两个年龄组疗效比较结果显示:见下表
不同年龄组疗效比较
组别治愈进步无效合计有效率
3-7岁组 79 35 2 116 98.28%
8-13岁 37 24 9 70 87.14%
合计 116 59 11 186
统计学处理:全部结果采用完全随机设计下两组频数分布的X2检验,X2=8.96.在a=0.01水平,P<0.01,差别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说明两个年龄组的综合性治疗有差异。
低年龄组疗效明显好于高年龄组。
3 讨论
3.1弱视按性质分类为斜视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和形觉剥夺性弱视。
临床多见的就是前3种类型,而屈光不正性弱视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临床治疗表明,弱视者大多伴有屈光不正,弱视检查一定要散瞳验光,以获取患者准确屈光状态,然后佩戴合适矫正眼镜,这是屈光不正弱视治疗的前提,也是关键步骤。
3.2弱视治疗效果与很多因素有关,年龄、屈光度数、屈光间质透明度、患者依从性[3]等。
一般认为,屈光间质正常者,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患者依从性高者疗效越好。
本研究二个年龄组对照,其疗效无明显差异性,就证明了年龄因素不是影响疗效的唯一因素。
3.3通过临床综合治疗观察,在单一的配镜治疗基础上,采取多种疗法辅助训练治疗,可以明显提高疗效,缩短疗程[4]。
其原理如下: CAM视觉刺激,用不同频率黑白条栅作为视刺激源,通过转动,使弱视眼在各个方位上既受到不同空间频率的刺激,又受到有对比度的光栅刺激,以增强视细胞的发育并提高视力。
现代视电生理学研究表明,视觉传递有多种通道,其中传递黄斑部视冲动的X-视通道主要有视锥细胞系统组成司昼光觉与色觉,对色光极为敏感,利用红、绿、黄(蓝)三色光交替闪烁刺激,使感红、、感绿、感黄(蓝)视锥细胞兴奋,以增加X-视通道的冲动输入量,消除Y-视通道的抑制作用,激活视觉系统,促进视觉发育。
精细目力训练,是有利于视觉发育和提高视力的一种特别应用锻炼[5]。
氦氖激光治疗,通过小功率的激光照射黄斑区,可促进黄斑区血液循环,提高中心凹的视锥细胞功能[6]。
综上所述,在临床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时,建议在单一验光配镜和遮盖基础上,探索多种疗法辅助治疗,对大部分患儿的视力康复是有力的。
也要加大弱视常识和危害性的宣传,提高社会和家长对儿童弱视的认识和重视,实现弱视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参考文献
[1]赵堪兴,郑曰忠.目前我国弱视临床诊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斜视与小儿眼科国际高峰论坛.2010[M]:48.
[2]刘家琦,郭静秋.儿童弱视治疗的前景(附274例治疗总结)[J].中华眼科杂志,1980,16(2):120.
[3]郭静秋弱视的治疗原则及注意事项中华眼科杂志 1996.32(4).316-317.
[4]李凤鸣.中华眼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831.
[5]严宏.弱视[M]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39.
[6]严宏.弱视[M]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