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历史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202.87 KB
- 文档页数:3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学设计(通用2篇)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学设计篇1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光荣革命”。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经过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斗争,1688年的“光荣革命”标志着这场革命的完成。
其次,《权利法案》与责任内阁制。
1689年3月,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对王权的限制和议会所拥有的权利用法律的形式加以确定,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政治体制,即君主立宪制。
这种由议会制约王权的政体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国家体制,是资产阶级责任内阁制的雏形。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对英国资本主义的进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而且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
它作为资本主义的政治上层建筑,发挥了对经济基础的乐观反作用。
马克思得出结论:“正是随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在英国才开头了资产阶级社会的巨大进展和改造”。
二、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确立的过程,使同学熟悉民主与专制斗争的简单性和曲折性;2.通过对《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形成等学问的教学,使同学能够历史的、客观的看待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熟悉人类社会进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敬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和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吸取人类制造的优秀文明成果。
三、重点、难点对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特点及作用的分析。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展现两张人物图片,“布莱尔”,“伊丽莎白二世”,问:这两张图片上的人物分别是谁?他们的身份又是什么?生:布莱尔,英国首相;伊丽莎白二世,英国女王。
师:在英国,首相是议会权力的最高代表,有关国家的一切重大事务的打算权悉数把握在议会手中,女王只是名义上代表英国出席一些礼仪性的活动,并无实权。
英国的这种特别政体叫君主立宪制。
那么这种政体是如何在英国确立的,它的确立对英国产生了什么影响,这些就是我们今日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第七单元第一节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板书)(一)光荣革命(板书)本目内容分为两个部分:1.英国议会制度的形成(13世纪)(板书)引导同学回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进展历程,与此同时老师作适当补充,使同学熟悉这一时期的英国议会虽然是封建性质的等级代议机构,但它是在王权衰落中产生的,对王权有着限制作用,后来进展成为近代史上的代议制议会。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学设计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光荣革命”、《权利法案》的制定和责任制内阁的形成等基本史实;理解君主立宪制的含义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及作用。
过程与方法史料分析、问题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复杂过程,认识民主与专制斗争的复杂性与曲折性。
正确认识资产阶级代议制,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及特点。
难点君主、议会、内阁的关系及各自的权限、作用。
三、教学过程在新课改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运用意义建构教学模式共同学习。
导入: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什么是君主立宪制?播放概念解释型微课,明确概念,导入新课,为新课讲授奠定基础。
一、自主学习——感知材料意义学生运用课堂时间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之上快速地浏览教材,并思考以下问题: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是什么?责任内阁制是如何确立的?通过阅读你有何感受?学生回答感受后,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二、问题引导——探究材料意义以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发展、完善为脉络,适当调整教材顺序讲述新课。
首先讲述君主立宪制确立的相关知识。
讲述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时间、标志。
史料分析《权利法案》如何限制王权,通过王权与议会的关系分析,理解《权利法案》的影响。
教师提问,过渡到下一个问题分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条件。
截选《大国崛起》相关视频及部分相关史料,从文化传统、经济根源、政治因素等方面分析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的条件。
教师按时间脉络讲述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的过程。
以时间为脉络,从宏观上讲述英国责任制内阁形成的过程。
结合史实讲述英国政党制度发展的脉络。
结合英国议会激辩脱欧等时政新闻,制作微课,形象的解释英国责任制内阁的运作模式。
小组讨论,英国内阁运作模式。
请同学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填写,其他同学补充。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代议制的含义与作用。
史料分析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背景与影响,讲述议会不断改革,民主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_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权利法案》的制定和责任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君主立宪制的含义和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和作用;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感悟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的历史渊源和时代背景,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阅读分析相关历史资料,培养学生概括历史和观察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情景再现、阅读史料、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和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从《大宪章》的签定到《权利法案》的制定,使学生认识到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是非常漫长而复杂的,从而认识到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这一唯物史观。
培养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能够历史的、客观的看待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发展和完善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阶段性产物。
认识人类社会二、“若不经同等身份的人的合法裁决和本国法律之审判,不得将任何人逮捕囚禁、不得剥夺其财产、不得宣布其不受法律保护、不得处死、不得施加任何折磨,也不得令我等群起攻之、肆行讨伐。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材料中体现出英国怎样的政治传统? “王在法下”、“王在议会中”图示13--17世纪英国的权力分配。
【讲授】英国革命的原因、过程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原因)“国王是法律的创造者, 而非法律创造国王。
”他在向议会讲话时公然说道:“除了上帝,国王不对任何人负责。
”----摘自〔英〕詹姆士·斯图亚特《神权》(1603年)二、在革命中妥协------“光荣革命”(过程)【讲授】《权利法案》在传承中创新----《权利法案》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设立审理宗教事务之钦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类指令与法庭,皆为非法。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课标要求】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的特点。
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权利法案》、责任制内阁、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形成。
分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提高归纳概括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补充材料,初步掌握从历史材料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方法。
通过了解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的过程,初步掌握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方法。
结合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分析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本质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学习,体会、理解政治制度的变革是在继承本国传统、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背景和过程。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在沿袭本国长期的政治传统,适应17世纪资本主义发展需要通过革命的手段战胜君主专制建立起来的,它的建立初步形成了若干近代政治原则和特点,为英国近现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完善奠定了基础。
在本课教学中,这一内容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基础和起点。
同时,它也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阶段性产物,为近代欧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难点:责任制内阁。
责任制内阁是英国政治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君主立宪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与完善对近现代英国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
这一部分教学所涉及的政治制度的概念比较多,其演进又与行政权和立法权的关系、政党政治等多重交错的内容相关,头绪繁多。
此外,还与当时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密切相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难把握。
三、教学内容安排(1学时)本课围绕君主立宪制讲三个问题: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责任制内阁的形成、议会改革与民主代议制的发展。
第一目“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光荣革命’与议会权力的确立”教学要点:①英国早期议会传统的形成②17世纪王权与议会的斗争和“光荣革命”;③《权利法案》与议会权力的确立。
第二目“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责任制内阁的形成”教学要点:①内阁的起源②责任制内阁的形成③政党制度的形成及其对责任制内阁的影响④责任制内阁的基本原则第三目“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完备:议会改革与民主代议制的发展”教学要点:①民主代议制②1832年议会改革及其影响四、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1、导入设计(1)概述17-19世纪欧美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情况,强调英国在这一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及其渐进性演变的特点。
第七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一、课标要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的第一课,“光荣革命”、“议会权力的确立”和“责任制内阁的形成”三个子目的内容共同促进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的建立、发展与完善。
光荣革命既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的标志,也是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前提条件,而《权利法案》的颁布则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革命成果用法律形式巩固下来,促进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初步确立,与议会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相随的则是议会政党制的形成、发展及议会选举制的民主化改革。
植根于英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君主立宪制作为资本主义的政治上层建筑,一方面使得英国开始了资产阶级社会的巨大发展和改造,另一方面开创了用温和手段实现制度变革的有效模式,也为人类社会转型提供了有效的政治经验,体现出人类文明的多元化发展方向及民主发展建设中时刻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必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过程。
难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及其意义。
四、学情分析《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一单元的学习,已使学生初步认识西方民主政治的起源,但高一学生缺乏必要的政治学常识,教师教学过程中既应厘清本课所涉及的君主立宪制、代议制等政治学概念,又应从历史发展的角度阐释其发展与演变过程。
五、教学目标(一)掌握光荣革命、《权利法案》的制定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议会改革等基本史实,厘清英国国王、议会、内阁之间的权力变化,理解君主立宪制的含义、特点和作用。
(二)通过研读教材“历史纵横”、“学思之窗”等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与完善的过程,培养学生有效提取信息及分析、概括能力。
(三)传统的力量与现实的困境推动英国资产阶级民主制的建立、发展与完善,应引导学生感悟英国制度选择的政治智慧,理解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深远影响,感受资产阶级民主制取代封建专制是人类历史的一大进步。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案【教学目的】一、知识与能力使学生了解诸如光荣革命、《权利法案》、责任内阁等基础知识,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含义和英国议会的特点,培养学生概括比较的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分析史料,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民主与专制斗争的复杂性和曲折性。
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观,使学生能客观地看待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发展、完善,能够汲取人类优秀的人类文化成果。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及特点的分析、理解与掌握难点:君主立宪制度的特点;责任内阁、女王、议会之间的联系【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光荣革命”。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斗争,1688年的“光荣革命”标志着革命的完成。
第二,议会权力的确立。
“光荣革命”后,议会权力逐渐扩大。
《权利法案》的颁布,对王权的限制和议会所拥有的权利用法律的形式加以肯定,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政治体制,即君主立宪制。
第三,责任制内阁。
这种由议会制约王权的政体,完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国家体制,已经是资产阶级责任内阁制的雏形。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对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而且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
它作为资本主义的政治上层建筑,发挥了对经济基础的积极反作用。
马克思得出结论:“正是随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在英国才开始了资产阶级社会的巨大发展和改造”。
【教学过程】[板书]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一、导入设计[教师讲述]安妮(1702至1714年在位)在1702年在当上了英国的女王之后,总是不是特别的开心,一天她觉得心情特别的烦躁,就想找点事情做做,她觉得自己住的宫殿让她看的很不顺眼,就想改变一下,但是当时英国王室的固定收入远远不够开销,所以她就想征收点特殊的税收。
结果遭到了议会、首相的一致反对。
安妮女王本来想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情,结果是让自己的心情更糟糕。
优课高中历史必修一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案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案第一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光荣革命”《权利法案》的制定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等基本史实。
2.理解君主立宪制的含义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及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1.再现“光荣革命”的情景,体会“光荣革命”与君主立宪制建立的关系。
2.对相关材料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概括。
3.探究学习,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复杂过程,让学生认识民主与专制斗争的复杂性与曲折性。
正确认识资产阶级代议制,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教学重点】: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及特点的分析、理解与掌握。
【教学难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君主、议会、内阁的关系及各自的权限、作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8世纪中叶英国著名政治家老威廉?庇特在一次演讲中说的:在英国,由于财产权是神圣的,再贫穷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
风可以进这所房子,雨可以进这所房子,房子甚至会在风雨中飘摇,但是国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国王的千军万马不敢踏进这所门槛已经破损了的破房子。
在我们今天看来英国既古老而又现代,既传统而又常新,既执着地保守而又充分地自由。
英国的国王制度至今仍然存在。
那么国王神圣不可动摇的地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动摇的呢?【新课讲授】一、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条件1、历史条件:长期的议会传统⑴1215年《大宪章》确立的“法律至上”和“有限王权”基本原则,是立宪政治的基础,是英国宪政史上永远的里程碑。
⑵13世纪议会制度基本形成(封建性),14世纪上半期,议会分成上、下两院,议会由国王和上下两院组成。
上院:贵族院,由教俗贵族组成。
下院:平民院,由代表各郡的骑士和市民组成。
【教师】议会对王权起着限制作用。
国王欢迎这一制度吗?国王与议会之间一直存在着矛盾,这一矛盾终于在斯图亚特王朝统治英国时激化了。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案(精选3篇)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案篇1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案△课标要求: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制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一、光荣革命1、背景①经济基础:17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有了较大进展②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经济上日益强大, 在议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③政治基础: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限制王权,同国王绽开斗争。
2、过程:①革命爆发:1640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并取得成功,国王查理一世被押上断头台,英国成为共和国。
②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复辟期间, 查理二世和其继任者詹姆士二世反攻倒算,竭力加强王权,恢复旧的统治秩序,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特别不满。
②光荣革命:1688 年,英国议会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她的丈夫荷兰执政威廉承袭英国王位,共同统治英国,史称这次不流血的政变为“ 光荣革命”,它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
二、议会权力的确立1、《权利法案》的颁布( 1689 年)①内容: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君主权力受到法律严格制约②影响议会权力不断扩大, 日益超过国王权力, 国王统而不治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什么是资产阶级代议制?它有什么作用?①资产阶级代议制:资产阶级议会制就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由于议会由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
资产阶级通过议会对国家实行集体领导,以防止专制独裁。
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之争, 在议会中以和平方式实现,这有利于避开暴力冲突。
2、1832年议会改革①缘由:工业革命以后, 工业资产阶级兴起, 要求获得更多权力②影响: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进展供应了保障。
三、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过程:内阁光荣革命前其成员由国王选择, 是国王的顾问和助手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掌握内阁,内阁担当行政职责1721年后首相主持内阁会议,国王退出内阁2、标志:1721年, 沃尔波尔实际上成为英国首位首相3、内阁的组成:首相(内阁首脑)和各部大臣(内阁成员)①内阁:由议会多数党成员组成,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其实是对议会负责。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制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一、历史概念:
代议制:议会由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这就是所谓的代议制。
君主立宪制(Constitutional Monarchy ):以世袭的君主为国家元首,君主权力按宪法规定受到一定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
责任制内阁:内阁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力,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议会负责。
二、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和完善过程
问题1:阅读教材,请回答你认为哪些事件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什么?
君主立宪制
君主(国王)议会
1、1689年《权利法案》开始统而不治议会权力日益超过国王
2、1721年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位首相统而不治(失去了行政权)议会权力进一步扩大
3、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影响更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教材学思之窗)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权利法案》
问题2:这些规定限制了国王的哪些权利?《权利法案》颁布前后英国国王和议会的权力各有什么变化?过程拓展一:不断传承的民主精神
1、盎格鲁—撒克逊时期(五世纪至十一世纪)贤人会议(首领由贤人会议推举)
2、诺曼王朝(1066——1154)贤人会议改造成大会议(代表更广泛)
3、金雀花王朝(1154——1399)《大宪章》(1215)(限制国王权力,规定国王不可擅自征税)
4、兰开斯特王朝与约克王朝(1399——1485)贵族与平民分开议事,议会两院制形成
5、都铎王朝(1485——1603)议会权力加大
过程拓展二:对习俗的尊重
材料一、
安妮(1701—1714在位)认识到政府大臣必须与议会多数党相一致,议会换了,政府也要换,否则政府将受到议会的强烈抵制,行政事务便无法运作。
因此,虽然从个人感情上说她极其讨厌辉格党,但她还是在1708年听从劝告,组织了一个辉格党政府。
安妮性格软弱,优柔寡断,往往是一件事情已经说好,一旦出现另一种意见,她立刻会改变初衷,接受新建议。
为改革这种状况,大臣们逐渐形成一个习惯,即遇事先在他们自己内部磋商,取得一致意见再报告安妮,让她无可选择。
——钱乘旦《英国通史》
1714年安妮女王去世后,无嗣继承,德国远亲乔治一世入主英国,但他不熟悉英语,对英国事务也不关心。
掌控行政大权的内阁会议逐渐由国王主持转向由财政大臣主持。
1721—1742年,政府工作由罗伯特•沃尔波尔主持,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任首相。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三、
1782年秋,诺思—福克斯内阁因议会通过不信任案,被迫集体辞职。
24岁的小皮特上台组阁,再遭议会不信任。
但他寻求国王的支持,解散了议会下院,重新选举,最终取胜,反对派议员被驱逐出议会下院。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这些材料体现了哪些权力运作原则?
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和完善过程小结:
1、盎格鲁—撒克逊时期以来民主精神不断传承,议会萌芽并发展
2、1640—1688资产阶级革命为君主立宪制建立创造了条件
3、1689《权利法案》标志君主立宪制确立
4、18世纪初,责任制内阁形成
5、18世纪以来,责任制内阁的权力运行原则逐渐确立
三、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问题3:一个普通英国公民如何才能成为英国首相?成为首相后如果不被议会信任,他该如何应对?请用示意图将国王、议会、内阁、首相几者的关系表现出来。
1、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2、国王是国家元首,统而不治。
法律赋予英王的权力都由内阁和议会行驶。
3、议会掌握立法权,是国家权力中心。
4、内阁掌握行政权,对议会负责。
问题4:纳出英国政治制度发展的特点
第一:连续性特点。
近代英国的主要国家机构和政治制度几乎无一不是从中世纪继承下来的遗产,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从贤人会议到议会,从英王的内阁到责任制内阁,它们都有一条清晰可辨的历史
第二:渐进性特点。
英国历史上的每一种机构和制度,无不伴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过时的旧机制退出历史舞台,适应形势的新机构产生出来,这些发展变化都是循序渐进的。
第三:创新性特点。
英国历史上出现了各种政治机构和制度,很少是在某种现成的理论指导下构建的,多是适应社会发展新变化、新需求,不断推陈出新,使得政治体制愈加完善,如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旧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
板书内容:
一、历史概念
二、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和完善过程
1、盎格鲁—撒克逊时期以来民主精神不断传承,议会萌芽并发展
2、1640—1688资产阶级革命为君主立宪制建立创造了条件
3、1689《权利法案》标志君主立宪制确立
4、18世纪初,责任制内阁形成
5、18世纪以来,责任制内阁的权力运行原则逐渐确立
三、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2、国王是国家元首,统而不治。
法律赋予英王的权力都由内阁和议会行驶。
3、议会掌握立法权,是国家权力中心。
4、内阁掌握行政权,对议会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