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和鲁板
- 格式:doc
- 大小:76.50 KB
- 文档页数:9
《鲁班与橹板》课后反思三篇《鲁班与橹板》讲述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能工巧匠、创造发明家鲁班受鸭子游泳的启发而发明橹板的故事,下面给大伙儿分享的《鲁班与橹板》课后反思,一起来看看吧!第一篇:《鲁班与橹板》课后反思第二篇:《鲁班与橹板》课后反思课文《鲁班与橹板》讲的是鲁班发现了鸭子的脚蹼与橹板的相似点,从而模仿鸭子的脚发明了摇船工具—-橹板。
鸭子游水是我们生活中再平常只是的情况了,什么缘故在鲁班眼里竟能成为发明的源泉呢?我想,正是因为鲁班善于观察,勤于动脑,勇敢地尝试,才能有所创造。
如何让学生读明白课文,明白“要有所发现,必须要学会观察、学会考虑、动手尝试”这个道理呢?我在课堂上抓住一些重点的词语来引导学生去体会鲁班善于观察、善于联想的优秀品质。
一方面,我抓住了“两眼盯着"、“默默地想”、“出神地看着”、“眼睛一亮”等描写鲁班的词语通过朗读重点感悟鲁班“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品质;另一方面,我让学生画一画鸭子的“脚蹼”及依照第四自然段画一画“橹板”的模样,使学生通过画画比较“脚蹼”与“橹板"的相似点,明白只有自己敢于动手试一试,才能够真正有所发现、发明。
有的学生没有机会亲眼观察到“鸭脚”的模样,因此不知该如何画了。
因此我在黑板上边教学生画边讲解:“鸭子脚趾不是分开的,中间有薄膜连着,叫‘蹼'。
这种形状的脚特别适合用来在水里拨水,因此鸭子游水会那么轻快。
"学生通过动手画一画“脚蹼”图与“橹板”图,能直观地感受到鲁班发明“橹板"的过程、后来,我又补充了《鲁班造锯》《鲁班造伞》等故事材料,同样让学生用“读读想想,画画比比"的方法来阅读,进一步地体会鲁班善于观察、善于联想、积极动手尝试的优秀品质。
第三篇:《鲁班与橹板》课后反思《鲁班与橹板》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能工巧匠鲁班受鸭子游泳的启发而发明橹板的故事,课文叙事具体明白,通过朗读要让学生感受到鲁班爱观察、勤考虑,能创造的优秀品质、一、紧扣字词,理解文本复习时,我设计了两道填充题,让学生填出带拼音的字,并读通句子,如此既复习了上节课学习的7个生字,又回顾了全文的主要内容,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紧扣“十分吃力”、“满头大汗”,让学生联系生活理解“满头大汗”,从而感受老艄公用竹篙撑船的辛苦,为下文鲁班的“想”作铺垫。
《鲁班和橹板》教学反思篇1《鲁班和橹板》一课主要写的是鲁班怎样从鸭子的脚蹼受到启发而发明橹板的。
用了三课时的时间终于把这篇课文讲完了,总的上下来感觉就是不轻松,可能这篇课文的内容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不那么熟悉,和孩子的实际生活相差甚远,他们对课文中的多处地方都不了解,以致有些地方上下来都是我在说,他们在听,孩子和老师互动的地方很少,孩子们也没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因此,之后我又对这篇课文不如意的地方进行了一些补充、调整,当孩子们再次和我面对面交流时,我觉得好了很多。
首先,从故事出发,想想为什么鲁班要发明橹板?学生很快便从课文的第一自然段里面找到了答案,说摇船的人很吃力,抓住“满头大汗”这一词来体会摇船人的辛苦。
接着,我又问,“那鲁班是怎么发明橹板的呢?”显然孩子们对这个问题有些难度,不能一下子回答出来,但是有了前面的鼓励与评价,引起了孩子们对阅读的兴趣,激起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在我的引导下,能找到课文中的关键处。
并且在理解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的时候,抓住一些重点词句,“盯”、“轻快”“出神”和“眼睛一亮”等词语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我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进行画画,以便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鲁班做橹板的过程,边读边画,边读边做,适时的进行分析,这样学生看的仔细,听得明白。
由抽象为形象,学生很快便理解了课文内容,教学效果也为此好了很多。
《鲁班和橹板》教学反思篇2《鲁班和橹板》是一篇传说故事,讲的是鲁班根据鸭子的脚发明橹板的过程。
为了让孩子们更清晰地了解发明的整个过程,我采用了简笔画的方式:一、先画脚蹼,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感受了老艄公撑船吃力的基础上,我和孩子们一起朗读课文,一起体会鲁班的困惑。
学习第三自然段,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观察图,并结合生活记忆,想想鸭子的脚蹼的特点,通过交流,我在黑板上画下了鸭子的脚蹼。
随着脚蹼的成型,孩子们的嘴里发出了“呀”的声音,显然觉得很有趣。
小学一年级《鲁班和橹板》教案分析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小学教育的教学理念也在逐步改变。
教师们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方法,注重开展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
为此,本文将结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中的《鲁班和橹板》这一篇课文,分析教师如何从多个维度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了解《鲁班和橹板》的故事情节,理解文本的主旨。
2. 学习和运用“橹板”、“跨步”等生字词。
3.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对于古代文化的浓厚兴趣。
4.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流程1. 目标导入通过一些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猜测本节课教的内容或者与《鲁班和橹板》有关的事物,引导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好奇心。
2. 教师阐述教师对于本课文进行梳理,将课文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进行解释说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把握文本中的重要信息和关键词。
同时,老师要善于把握时机,鼓励学生提问,引导学生认真思考问题,并为学生提供合适的答案。
3. 归纳总结在学生阅读课文并理解故事情节后,教师需要进行一定的归纳总结。
教师可以提供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出关于课文故事的重要信息和主旨,从而更好地把握文本的要点。
4. 拓展案例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案例,让学生对于文本中的思考得到有效延伸。
例如,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扩充学生的相关知识点,促进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的发展。
5. 加强学习反馈学生的学习反馈是教师进行教学调整的重要依据。
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对于本课程的反馈,并对学生的反馈加以倾听和认真思考。
如果有必要,还可以采用一些测评工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科学的评估和反馈。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让学生牢记生字词,比如“橹板”、“跨步”等,鼓励学生用生字造句、复述故事,以将生字词巩固于记忆。
2. 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古代文化背景,并引导学生思考现代价值。
例如,在教授《鲁班和橹板》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木匠和他制作橹板的技艺,在现代工程建设中,这些技艺仍然有极为重要的应用价值。
小学一年级语文《鲁班和橹板》教案例文《鲁班和橹板》讲述了我国历的能工巧匠、创造发明家鲁班受鸭子游泳的启示而发明橹板的故事。
下面就是作者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一年级语文《鲁班和橹板》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一年级语文《鲁班和橹板》教案内容一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绿线内的12个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鲁班爱观察、善联想、能创造的优秀品质和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第四自然段。
三、教学准备:投影、生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板书:鲁班介绍鲁班。
2.继续板书:和橹板(领读,指插图):那人是艄公,手上握的就是橹板。
(二)初读课文1.这是一个什么故事。
学生自由读课文。
2.再读课文。
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联系上下文,看哪写词语的意思你已经理解了。
3.重点指导理解:吃力、对岸、盯着、扑通、安。
4.认读要求只识不写的字词。
5.各自试读课文。
(三)指导写字力岸已经盯(四)精读课文1.默读课文。
思考:(1)鲁班造的橹板是什么样子的?它有什么好处?结合插图指名口述本自然段的内容。
(2)他怎么想到造橹板的?a.指名读第一、二段。
讨论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b.指名读第三、第四自然段,想想:鲁班怎么想到橹板的样式的?哪几个词告诉我们他看得很认真?2.师范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小结:橹板的名称就是这么来的。
3.练习概括各自然段所写的内容。
轻轻读课文,想想:各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坐船想看鸭子拨水做橹板后人称呼)4,练习口述《鲁班和橹板》的故事。
(五)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程度1.理解吃力的意思。
找出课文中哪个句子、告诉我们用竹篙撑船十分吃力。
2.指名做盯的动作。
用简笔画画出河两岸,要求指出对岸。
老艄公拿去安在船尾,把安换个说法,怎么说?演示动作。
(六)各自想办法记住生字指名学生说说各字的记法。
着重指导安的写法。
(七)总结谈话1.鲁班怎么发明橹板的?2.讲述故事《锯子是怎样发明的》(八)思考:其实鲁班发明的这些东西都是从生活中一些细小的地方受到启发的。
编号9223、鲁班和橹板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认识新的偏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课文内容,知道鲁班是怎样发明撸板的。
教学重、难点:1、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能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以读为主,以读代讲,图问结合。
教具准备:识字卡、挂图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课时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教学教程:一、揭示课题1、你听爷爷奶奶讲过鲁班的故事吗?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3、认读生字:鲁、板。
说明什么是鲁班、鲁板?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全文,要求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
把读准的句子多读几遍,直到读得正确、流利。
3、认读出现的生字词。
(1)正音。
(2)同音字、行近字辨析。
圆板力已往身园反刀己住深4、指读,开火车读,齐读。
5、指导读好文中长句子。
6、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师生评议。
三、读文、探究、巩固识字。
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
(2)提出不理解的地方?(或问题)鲁班在什么地方看到什么?你从哪里看出老艄公很吃力?指导读词:十分吃力已经累得满头大汉(3)指导有感情朗读第1自然段。
读出老艄公的吃力。
四、指导写字(田字格中前五个生字)五、小结、布置作业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精读课文课时目标:1、继续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2、学习鲁班爱观察、善联想、能创造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读第1自然段。
二、细读课文1、细读第2自然段。
(1)这节共有几句话?(2)“盯”是什么意思?做动作理解。
还有一些词也表示“看”,你知道吗?练习:“看望盯瞧”说话。
(3)指导朗读。
读出疑问的语气,要发自内心地疑惑。
2、学习第3自然段。
正在这时鲁班看到了什么?(1)指名读。
(2)“嘎嘎”、“扑通扑通”都是表示什么的词?表示声音的词叫“象声词”你还能说一些象声词吗?(3)你能读出小鸭子那轻快的样子吗?指名读,评议。
一、导入揭题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老人——(出示鲁班画像)你们知道他是谁吗?生齐:鲁班。
(板书:鲁班)师:鲁班是建筑行业的祖师爷,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了不起的发明家,他一生发明了很多东西造福人类,被誉为“中国科技发明之父”。
小朋友们看见过的锯子,就是鲁班爷爷发明的。
真了不起,我们一起再来喊喊他的名字。
生齐读师:这样东西大家认识吗?生齐:橹板(板书:橹板)师:我们一起来读读看。
生齐读。
师:爱观察的小朋友们看看这两个词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鲁班橹板)生观察生1:班和板不一样。
生2:两个词的第一个字读音相同,第二个字的读音不同。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还有吗?生3:后面一个“橹”比第一个多了木字旁。
师:会观察。
生4:橹和鲁读音一样。
……师:小朋友们真爱观察。
(板书:在“鲁班” “橹板”之间加“和” )师:一起读读看。
(生齐读)师:鲁班是人名,橹板是一样物品,鲁班和橹板有什么关系呢?小朋友们想知道吗?生齐:想。
师:那赶紧打开课本,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吧!二、初读课文师:大声地读读课文,在难读的词语下面点上小圆点,借助拼音,多读两遍。
读通句子,标上小节好。
生自由读。
师巡视指导师:刚才大家读得很认真,小节号也标好了,圈点出来的词语会读了吗?再练练,一会儿我们可是要比赛的哦!生练读词语三、检查自读情况师: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闯关游戏,有信心接受挑战吗?生齐(全班学生声音响亮):有师:准备好了吗?下面开始闯关!第一关:我能读准字(出示生字卡片)师:谁来做第一闯关者?读读这些生字。
(生积极争取)师:一(1)班的小朋友真勇敢,这么多勇士都争着打头阵呢?生1:往身盯默忽安……生2:滑驶圆生3:板、等、已……师:试着给“已”找个朋友。
生3:已,已经;……生4:盯,盯着;忽,忽然;……师:你真棒,都能主动给生字宝宝找朋友了!奖励一只小红苹果。
……师:看来第一关对于我们聪明的一(1)班小朋友们来说很简单,我宣布生字闯关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