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政策对药品流通企业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71.06 KB
- 文档页数:2
3.3新医改对制药企业的影响基本医疗制度是新一轮医疗改革的主要政策中的一个,它能在医疗机构中用药,工作上起到很大的作用,最终会导致用药结构发生改变。
由于各省有自己独有的药品招标方式、独有的药品性质、独有的市场竞争环境,还有独有的医疗机构的处方选择,所以不同类型的药物基本制度会给各个产品方向制药企业带来各种各样的影响。
句子分析了以下两种常见的情况。
3.3.1以独家品种或剂型为核心产品的制药企业解决《基本药物目录》中出现独家品种或剂型的招标方式与其他基本药物产品的招标方式不同的问题,省级决策中表明通常的做法是进行一对一的协商并定价。
同品类药物中缺乏竞争,独家产品生产企业在投标中具有一定的主动性,会导致“只拿低价”的情况在市场中消失。
比如说,“双信封”代表的是“安徽模式”中的基本药品招标制度,其中,有些独家生产的产品仍享有自主议价的“特权”,并且只有通过协商到价格合适后才能列入到各省的基本药品采购够的目录中来。
独家品种和原药在技术上有着根本上的优质,因此在进行基本药物招标活动时他们具有良好的价格保护能力。
对这类制药企业来说,基本药物制度的建立和实行会给他它们都带来不错的收益。
由于基本药物制度不会给市场范围和利润水平带来什么影响,因此当新的一轮谈判开始之际总体药物的需求也有可能会增加。
3.3.2 以非独家基本药物品种为核心产品的制药企业对于《基本药物目录》中制造商众多、激烈的行业竞争中成长出来的成熟产品,其较低的技术含量和不高的进入门槛引起各个制造商之间异常激烈的竞争。
基本的药物招标制度让这类产品的价格大幅降低。
尤其是在“双信封”模式管制下,绝大多数的企业会通过“技术标”考核并进入下一环节,即“商务标”筛选,最终他们会与其他制造商面对面的进行报价竞争。
厂家们都会纷纷自己降低投标的价格,目的就是为了在竞标中获胜,然而这样的竞争会让投标价格过于低,且厂家不会赚到什么利润,甚至是在一些激烈竞争的产品中也会出现因为成本高于标准价格而产生价格倒挂现象,最终使得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新医改对医药流通的影响目前我国医药流通行业主要有物流配送、纯销和零售三种基本业态(合并其中两种甚至三种业务的混合模式不计在内),须分别做分析。
大物流配送企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大型医药物流配送企业主要服务下级批发商和民营医院、个体诊所、零售药店以及乡镇卫生院,一般以普药为主要品种,以快批和快配为主要特点,毛利较低,资金周转率高。
医改新政提出建立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建立基本药物优先选择和合理使用制度。
最近3年新增的8500亿元,资金流向明显倾向基层,实际上都是围绕基本药物的使用在做文章,因此,以基本药物为主的普药市场扩容空间最大。
为保证基本药价相对合理,新政对流通环节控制很严,流通企业要想占有这一大块市场,除了以普药为主要品种外,还必须有强大的市场覆盖力,这种能力具体表现为庞大而又完善的营销网络和强大的现代物流设备和技术。
因此,经营规范、资金实力雄厚、具备全国性至少是省级区域营销网络、依靠现代物流设备和技术支撑的的大现代流通企业,很有可能强者恒强,大者愈大,并因此进一步挤压中小批发企业,抢占市场。
纯销企业:尚有生存空间药品纯销企业主要服务医院客户,特别是县级以上的二三级医院,经营品种以处方药为主。
尽管8500亿元着眼于基层,尽管纯销企业数量多、规模小,要成为新政“规范和整顿”的对象,但由于公立医院改革处于“推进试点”阶段,特别是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中只是提出“逐步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至于财政补助从哪来,还没有交代。
因此,在近一段时间内,即使取消15%的明扣,但是暗中与医生或直接与医院的交易可能一时无法杜绝。
而由于纯销公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运行机制在一段时期内还存在,所以其业务在某些特定时期可能会受到一点影响,但前景还是有的,甚至还有可能因为有非常好的医院业务基础而在基本药物进入基层的配送业务中分得一杯羹。
当然,前提是必须有雄厚的资金和强大的现代物流做支撑。
新医改政策对制药企业影响分析王启迪(哈尔滨商业大学M BA 教育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28)[摘要]新医改总体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新医改相关政策的实施对我国制药企业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主要是将促进制药企业进行优化升级、结构调整和整合;促进我国制药工业的重组和整合,提高药品生产企业的集中度;提高行业集中度,形成寡头竞争。
[关键词]新医改;基本药物制度;制药企业;影响分析[中图分类号]F407.77[文献标识码]B[收稿日期]2012-10-09[作者简介]王启迪(1970-),哈药集团三精制药广告部媒介主管,高级工程师,哈尔滨商业大学工商管理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市场营销和战略管理。
第2012年第10期(总第408期)商业经济SHANGYE JINGJINo.10,2012Total No.408[文章编号]1009-6043(2012)10-0034-02改革开放的30年使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但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的要求不适应,城乡间、区域间医疗卫生发展水平差距很大,城镇社区和农村医疗工作薄弱,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不规范,医药费用上涨过快,“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
根据中国社会调查所所长李冬民主持的“十七大老百姓关心的十大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医疗卫生改革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保障问题中的重中之重。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2009年4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标志着第六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正式启动,业界称此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新医改”。
新医改的名称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之前的历次医改名称都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新医改与之前的医改“药”与“疗”的一字之差,反应出一个非常清晰的信号,即国家希望利用此次医改契机,推动国内医药产业的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和整合,促进国内医药产业健康发展。
新医改政策对医院有四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医院要向公益性进行转变,二是医保管理机构规范医生的诊疗行为,三是政府加大对医院的投入来缓解患者就医的压力,四是公立医院改革可全方位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医改方案在定价方面为“国家制定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在指导价格内,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招标情况确定本地区的统一采购价格”。
在采购配送方面为“实行公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
在基本药物使用方面为明确提出“2009年公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并首次提出“在零售药房也必须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
基本药物定价采用了市场化机制,由政府制定零售指导价。
同时,仍然指定城乡基层医疗机构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医疗机构首选基本药物,基本药物报销比例高。
另外,药品审批将更加严格,商业贿赂会逐步治理,医药流通会得到整治。
新医改将給医药行业带来上千亿的市场扩容机会,但并不是所有的医药企业都能受益。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分析师许玲妮特别提醒道,医改的根本目的是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所以药价降低是必然,那些无竞争优势(净值,档案,基金吧)、依赖低成本竞争的中小企业将被淘汰,而核心竞争力凸显的龙头企业将牢牢把握住市场扩容机会而长期受益。
在备受关注的公立医院改革方面,新方案中提出“推进医药分开,积极探索多种有效方式逐步改革以药补医机制”。
医改不仅将医药分离,还会取消公立医院对药品加成15%的收益,医院收入将大幅减少,而有限的政府投入很有可能无法弥补这部分损失。
每年全国医院用药大约有4000亿元,按15%的提成算,那么医院在药品上的利润就有600亿元。
现在如果要取消医院在这一部分的利润收益,而国家又不能及时补充这一部分钱给医院,那么医院肯定会通过其他方式来弥补,肯定很大一部分就要让药企让利,那么,那些质量不过硬又无成本优势的中小企业就有被市场淘汰的危险。
新医改规定由生产企业直接投标而不是由流通企业投标,将引发医药流通企业的洗牌。
中投顾问分析师许玲妮指出,由于生产企业直接面对终端的政策规制,客观上加强了生产企业在与流通企业博弈中的优势,提高了生产企业在药品流通中的地位;而流通企业处于夹缝中生存的状态,在博弈中的地位将会下降。
新医改下零售药店的战略转型——品牌化、差异化、多元化、连锁化新医改涉及药店的内容不多,一是“发展药品现代物流和连锁经营,促进药品生产、流通企业的整合”;二是“所有零售药店均应配备和销售基本药物”。
随后发布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 1年)》指出,“鼓励零售药店发展连锁经营。
完善执业药师制度,零售药店必须按规定配备执业药师为患者提供购药咨询和指导。
”“所有零售药店和医疗机构均应配备和销售国家基本药物,满足患者需要。
”在新医改政策酝酿和发布过程中,零售药店从业人员对新医改的心情可谓跌宕起伏。
因为要“医药分开”,所以大家满怀幢憬;后因为新医改对药店的寥寥数语,大家不免又被失望所笼罩。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新医改对零售药店“长期利好,短期利空”。
笔者同意这一看法。
问题是“短期”会是多长时间?会有哪些“利空”?对零售药店会造成多大影响?“短期”内零售药店应如何面对?这一系列问题是每一个药店从业人员,尤其是高层管理者必须认真考虑的重要课题。
“短期”会是多长时间?笔者分析认为,“短期”的时间可能在5~7年左右。
首先,变革的实质是利益、权力的重新分配,是结构、业态的重新组合。
中国改革开放一直秉承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即所谓“摸着石头过河”,因为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直接照搬,因此,改革的步伐不可能太快,更不可能一蹴而就。
这一点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再三推迟公布就可以清楚地看到。
医疗卫生改革在经历了前期的曲折之后,其紧迫性与重要性已经达到空前的高度。
根据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目标,2011年,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2020年,全面实施规范的、覆盖城乡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推动下,改革步伐明显加快,力度明显加大。
如截至2008年9月底,全国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县(市、区)达2729个,参加新农合人口8.14亿人,参合率达91.5%,提前两年完成目标。
参合农民次均住院补偿金额从试点初期的690元提高到1066元。